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屈服于命運自己掌握命運篇一
隨著炮聲的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一切,都被一個才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記錄了下來。
她叫安妮,是猶太人中的一員,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之一。戰爭開始時,她才十四歲,正值花季時期,本來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享受著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爭卻打亂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戰爭迫使她從寬闊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風的密室。每天無法見到陽光,而且還有隨時被德國人發現的危險。
試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么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里,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么難熬啊。還不不僅如此,食物的潰爛,小偷的時常光顧也讓一家人頭疼。想著以前和同學們一起騎單車回家的歡悅時光,又想想這沒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時常迷茫。但這并不能完全破滅安妮當一個記者的夢想,正因為有夢,才讓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居然還能學會法語,英語,拉丁語,速記等,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完成了。
遺憾的是,奇跡并沒有發生。,她也沒有等到和平的那一天,她的愿望終究沒能實現,就在她離自己的生日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安妮最終還還是離去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個家庭?對于這場戰爭,我無言以對,只是在心中默默記下這永遠一刻。
不屈服于命運自己掌握命運篇二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
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
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
《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
《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
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
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
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
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
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
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不屈服于命運自己掌握命運篇三
安妮·弗蘭克,一九二九年降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父親是一名商人,母親出生名門,家族地位顯赫。她還是一個處于花季的少女,可是很不幸,在那個年代,世界不太平,而作為猶太人,她不得不隨著家人躲到神秘小屋中,這對一個少女是多么的殘酷!
一本日記本,成為了她的知心朋友。她像它傾吐一切。在這個神秘小屋里,她快速的成長,她思索著,也在不斷地學習著。她每天用日記記錄下她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面有她的少女情懷,她的悲傷以及她的苦悶,抱怨……。
在她遇難后,他的爸爸劫后余生,并把安妮的日記公諸于世,這,也算是了了安妮一個心愿吧。這本日記在安妮的親朋好友中互相傳看,無疑,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為什么,這本書會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鳴?難道是因為坦率真誠?還是因為這本日記寫出來人們的心聲?有人說:在我曾閱讀過的書籍中,這是對戰爭的影響的描述最為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還有人說:在歷史上眾多在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在這個和平年代,誰也不會真正地體會到安妮的心情,我們現在有幸福生活,無需我們自己再去做什么。所以,再沒人能像安妮一樣了,我們沒有機會像她一樣,但是我們卻有機會去學習她所具備的而我們從不曾擁有過和體會過的精神!
勇氣,堅強,智慧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沒有一樣是擁有的,因為她是多么的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