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一
本課以學生參與為主體,通過認知、感受、表現、創造等參與活動的綜合形式教學,指導學生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并感受藏族歌舞特色,從而拓寬視野,獲得愉悅和美的感受。
上課之前,我為學生安排了一個課前活動:聽鼓聲做動作進入教室,然后擺出自己想好的獨特的造型,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活躍了起來,課堂氣氛得到了很好的調節,激起了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極大興趣,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著以“用節奏型說話: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青田。”
入手,教師有節奏地提問,學生按老師的節奏回答,進行節奏模仿練習,因為練習聯系實際生活,學生興趣高漲,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簡單介紹家鄉青田,引出小卓瑪也想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給大家,進而自然地過渡到歌曲教學。學生學唱歌曲的愿望被激發。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通過課件,使學生對歌曲及日喀則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感受,以至于后面能自然地用飽滿的情緒、輕快的聲音,自豪地表演唱歌曲。而“借小卓瑪的歌,把青田介紹給大家”的歌詞創編則將歌曲學唱推向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接著通過觀察藏族服飾進入藏族甩袖舞的學習,唱跳結合,在鞏固了唱的基礎上,鍛煉了學生的模仿能力,使整個課堂動了起來。最后安排了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活動。
總的來說,在本堂課中,學生獲得了愉悅和美的感受,較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討和改進,比如在內容安排方面,本課內容安排過多,以至于最后一項活動由于時間關系而未能很好的完成。其次,應該更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如在表演歌曲中,可通過看甩袖舞,使學生的視覺感官得到刺激,然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討論,合作探索怎樣創編動作表演會更好,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可使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藏族音樂高亢嘹亮和歡快活潑的特點,同時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提高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增強他們表演的自信心,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使整堂課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并將音樂與舞蹈等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文化視野變得開闊,人文素養得到提高。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二
1.教學目標確定后,尋找最佳途徑盡量縮短新學生與新教材、新課程之間的距離,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我備課時反復思考的問題。作為農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對“明陽小區平面圖”會比較陌生,因此應另行搭建“學習地圖語言”這一知識點的橋梁,于是就想到了讓學生畫“家——學校”的路線圖。用意有三:其一,學生熟悉“家——學校”的路線,這樣一開始就能活躍課堂氣氛;其二,作為一種技能,會畫路線圖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會有“用武之地”;其三,與認識“明陽小區平面圖”一樣,通過畫路線圖,同樣能過渡到“地圖語言”的學習。學完了“地圖語言”后,又讓學生運用所學:如修改“明陽小區平面圖”,閱讀“中國政區圖”,以及“修改自己的路線圖”。另外,“畫社區平面圖或學校平面圖”的作業,進一步訓練學生運用地圖語言的能力。最后布置的調查任務,既是本學科學法的訓練與指導,又為下節課自然地引導學生形成“對社區的認同感”做好準備。
2.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新老師與新學生通過畫路線圖,很快熟悉起來,以往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的沉悶的氣氛不見了。通過畫畫、說說、想想、議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也營造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今后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為生而教”取代了“為教而教”。無論是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還是在實際教學中注意運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平易近人的教態,“察生言、觀生色”的教學技巧,都無不為了落實一個理念——“以生為本”。如果缺乏對學生的鉆研,學生與教材就達不到有機融合,并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沒有牢牢記住并合理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課堂氛圍的營造就無從談起。一節最基礎的以傳授“地圖語言”為主要目標的入門課,能上出“師生互動有效”的效果,正是新課程帶來的全新感受,也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三
這節課是新教材第二冊的內容,它涉及到“綜合·探索”這一學習領域。
1、記憶創造,感受生活樂趣,培養初步的.社區意識。
2、了解各種房屋的形狀、結構,掌握基本畫法。
3、增強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
掌握房屋基本特點,畫自己的家。
相互協作,辨別方向,畫出家與學校的方位圖。
看起來學習內容比較復雜,故我將學習重點分解,采用逐個擊破的方法。教學活動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解決房屋的基本畫法問題;第二部分解決辨別方向合理布局的問題。學習方式第一部分采用個體獨立完成作業;第二部分采用集體協作完成作業。整體上采用先分工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既展示個體的魅力,又感受合作成功的樂趣。
這節課中,孩子們通過體驗、創造,不僅學會了畫各式房屋,還學會了怎樣辨識方向,也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結束了這一課的學習。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四
《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課是小學音樂教材中一年級下學期的一課,針對本課,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導入部分,制作了幻燈片給學生觀看,并且演唱了一首好聽的民歌,來自內蒙古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畫面和聲音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對內蒙古大草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孩子初步體會到了內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風情和特點,通過畫面和聲音,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導入作用。
本課意圖在于通過欣賞和感受音樂,領略到內蒙古的民族風情和民俗習慣,讓孩子們知道并了解那里的一些特點,并且學會一首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和一個小舞蹈《擠奶舞》。于是我選擇了帶他們去內蒙古草原玩為一條主線,首先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草原,有坐車,坐飛機,坐船,騎馬等等方式,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第一組是乘坐交通工具去的,讓孩子跟著音樂的伴奏有節奏的向草原出發。第二組是騎馬去的,讓孩子跟著歌曲騎著馬去草原,這里孩子聽著歌詞便能準確的做出騎馬的動作,這個環節讓孩子初步聽歌曲的旋律,跟著節奏做動作。學歌環節沒有明顯的教唱,只是讓孩子通過音樂,通過教師的動作來體會歌詞,很容易的就把歌詞記住了,同時可以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把歌詞讀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記住了歌詞,也就很容易的把歌詞帶到旋律中去演唱。在加入了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內蒙古的舞蹈動作,使他們對內蒙古的舞蹈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舞蹈學習做了鋪墊。
教師簡單介紹內蒙古的風俗習慣和風情,讓學生對蒙古的舞蹈有所了解,并且跟隨舞蹈的音樂進行動作的聯系,擠奶舞的動作很簡單,學生跟著音樂就可以掌握其要領。教師為學生完整跳一遍舞蹈,讓學生感受蒙古舞蹈的特點,并且教師出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小頭巾,并且作為獎勵發給能夠記住舞蹈動作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帶領全體同學一起學習他們記住的動作,這樣以來,學生的熱情被激發并且更能夠主動的掌握舞蹈的動作。學生學會了舞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來找小伙伴們一起表演,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最后教師將本課內容引申,為學生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歌曲,孩子在個歌聲中很開心的跳起蒙古舞蹈。在本課最后,孩子跳著舞,唱著《草原就是我的家》離開大草原。
本課通過學習了一首蒙古族的歌曲和一個舞蹈,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蒙古音樂的特點和民族的習慣與風俗。課堂教學中基本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教學目標,歌唱部分稍欠缺。達到了學會一歌一舞的教學目標。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五
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著學,頓時,教室里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
我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笑瞇瞇——突然飄來了一朵烏云,又飄來了幾朵烏云(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云,哎!我們玩不成了,游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后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著問道:“你想對‘烏云’說些什么呢?”
同學們爭先恐后:“烏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云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云”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云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云的!”說完向“烏云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學會了這首歌曲,后面的表演環節也沒有受到這段“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采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 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于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
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為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律,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
我的家在這里教學反思與改進措施篇六
集體舞《我的家鄉日喀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課。對于這節課的教學說實話開始我沒有什么把握,尤其是面對外校學生就顯得有些緊張。
在設計教學時,我反復琢磨究竟是用一課時完成還是兩課時,最后我還是決定用兩課時完成,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感受歌曲的情緒、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作,所以第一課時我安排讓學生們先學習《我的家鄉日喀則》這首歌曲,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風格,再讓他們初步學會兩個藏族的基本舞步——退踏步,這樣就為學生在第二課時學習藏族踢踏舞的動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有人曾說過“美的情感,看似無形卻有形,它滲透在教師的一舉一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個面部表情,都是學生注重模仿的焦點。”這句話在這堂課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上課前好幾個學生就跟我說,“老師你長得怎么這么漂亮?”學生的表揚讓我感到很意外,因為前一天我與他們接觸時,他們顯得那樣頑皮,也許是今天我吸引了他們,他們是那么愿意和我在一起,那么可愛,真是讓我感動。
正式上課了,我首先讓學生唱了自己喜歡的歌曲,因為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局限于課本,而應該把課堂設計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這樣就使學生們對我的音樂課有了興趣。我形象的導入,一下子就把他們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一直在跟著我的思路,孩子們的興趣、情緒一下子就得到了釋放。
歌曲學得又快又好,這就為我們學習藏族舞的基本動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也積極的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能激發他們積極性、創造性的環境,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來指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最后藏族舞基本舞步的學習也大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學生剛剛接觸藏族舞蹈,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學生情緒高漲,顯得課堂秩序有些亂。由于時間的關系,兩個藏族舞的基本動作,有的學生沒有完全掌握,教師沒有給予充分的指導,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不太成功的地方。下課了,學生們都圍著我讓我給他們簽名,問我是不是真的還會給他們上課,我感覺和學生真的成為朋友了,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我上的還是成功的。在課堂中我始終保持著對學生“美”的感染,情感的交流,所以學生們的表現很不錯。新的教育理念指出:“淡化教育活動中赤裸裸的知識傳授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人的發展為本”,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更加注重新課標與教學實踐的結合,讓音樂課更具魅力,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