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教案主要起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教案的撰寫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以便能夠更好地傳達教學意圖。請大家留意以下幾份二年級教案,或許能對您的教學有所啟發。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一
學習本課,首先要注意數學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把認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
所以,在教學中,在引出萬的概念時,利用一個小正方體到十個小正方體,再到一百個小正方體,最后到一個大立方體,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學具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在一千一千地數數的過程中建立“萬”的概念,在個位到千位的順序表再添加萬位。
然后利用計數器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在教學中,組織了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形成數的表象。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大數:平時操場上有2千人做操,再來4個這么多就有一萬人了,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作用,從而體驗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二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初步體會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信心,并能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
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
一、課前復習
1、一個一個的數,從20數到30;五個五個的數,從30數到50。
2、從50數到100你們想怎么數?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課本74頁主題圖。這是北京體育館,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用我們以前學習的100以內的數夠不夠用?(學生討論交流,明確:不夠)
師:猜猜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學生討論交流。
師:這個體育館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個比100大的多的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0以內的數
三、探究新知
(一)、多媒體演示,進一步理解10個一百是一千。
1、電腦演示。課件出示10個小正方體。問:我想知道小正方體的個數,怎樣數?
生: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一個一個數
課件演示一個一個地數,問:我們數了幾個一?是多少?
生:十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一十。
2、課件出示100個小正方體。問:我想知道小正方體的個數,怎樣數?
生:十個十個地數
師生一起數(課件演示十個十個地數,并得出10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讓學生回答,了解掌握情況,數了幾個百?3個百后面是幾個百?5個百再添一個百是多少?……誰能繼續一百一百地數? 師: 9個百再添一個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個一百是( )。
板書:一百一百地數,十個一百是一千。
4、師:“千”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前面我們還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呢?
師: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
觀察板書后小組討論。 用計數器加以引導。
十個地數;當數更大的數時,可以一百一百地數。
(二)數數游戲:
1、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連續數出5個數。
課件出示小正方體圖(356個)學生邊數課件邊增加。
2、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從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一千。你會嗎?回顧計數器: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課本75頁做一做。
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
(1) 從一百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百二十。
(2) 從一百九十八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二百零三。
(3) 從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三百一十。
學生自由數,再集體數。拍手數數,使數數抽象化 全班交流。
師小結:通過數數這個題我們發現,數的方法不同,數的順序不同,數數找的規律不同,得到的結果呢?(也不一樣),只要我們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獲,你真棒,你們都是非常棒的。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三
本節課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常見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讓學生認識多邊形,知道通過數數邊的條數可以判斷是幾邊形。為今后進一步探索平面圖形打下基礎。針對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動的特點,我沒有按著現有的教案既定程序去教學,而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在認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整個教學過程。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不可預測性,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和預設,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交流合作——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發現創造的教學模式中愉快地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讓學生主動學習的首要條件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多邊形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我從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一進課堂,我并展示圖形王國的畫面,創設去圖形王國游玩的邀請這一情境,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找出圖形王國里自己認識的圖形的同時也發現了新圖形,為自主探索新知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展開學習。與舊知識聯系緊密的新知,在認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認知沖突,達到學習目的,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2、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教學的情境中去體驗、探索、思考。每個學生都是一副生動的畫卷,他們的認知背景、智力水平、思維特點都存在著差異。在本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上,我將學生四人一組,異質搭配。為學生最大限度地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活動空間。在教學中,我只是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探索,再組織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盡量給學生創造較多的討論、分析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在知識方面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在愉快地氣氛中培養學生良好地合作交流能力。讓他們享受自主的快樂。通過交流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往,學會了表述見解,學會了優勢互補,學會了傾聽,更促使各種見解、觀點、意見趨于豐富、全面與完善。
3、動手實踐,創造數學
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關鍵點在組織各種操作性的活動上,如摸一摸、數一數、折一折、分一分、猜一猜、剪一剪、找一找、拼一拼等,使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體會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圖形間的聯系,發現一些有趣的幾何現象或問題,如用一張紙折出五邊形,可以先提供一張長方形的紙要求折出一個五邊形,再如在一張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當學生發現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五邊形,也有可能是四邊形或三角形,就會被圖形的多邊多幻所吸引。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自主的、主動的創造“自己的數學”的過程。
4、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在系列活動三即“想想做做5”中出現了問題。題目是這樣的:“把下面每個圖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幾個?(出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巡視時我發現學生們分四邊形時出現的各種不符題意的答案,我立即引導學生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題方法,為學生分五邊形和六邊形打基礎,降低解題的復雜性和錯誤率,進而享受跳一跳、夠得到的成功體驗。
其實對于這道題的處理,關鍵是抓住兩點。首先,我們重點輔導第一個四邊形,抓住學生們的錯誤答案來讓他們明白:題目要求是分的三角形最少,要分得少就不能把線畫交叉這一個知識點,為后面分五邊形打下基礎。然后,在分五邊形時,我們可以抓住有的學生畫了一條線分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這一情況,讓學生明白題目要求是都分成三角形,而現在還沒有完成,這時可以用分四邊形的'分法來繼續完成分的活動。并且,通過分四邊形和五邊形可以總結出方法“分的時候可以從一個頂點開始,每次分出一個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個數最少”,為后面繼續分六邊形打下伏筆,幫助學生把學到的知識串起來。
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筆很豐富的資源,作為教師,應很好的加以利用,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提高。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一道題目,得到一道題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學生能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課前的準備不僅僅指準備好教學用具,同時還有更多的內容。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反應,都應該屬于這個范疇之內。我們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想好應對的辦法。教學機智是應該具備,但防范于未然更能幫助我們掌握好課堂。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四
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認識乘法(1))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出示試一試圖。
(2)
豎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就是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4)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相同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橫著看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得數相同。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計算,寫成22=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24和2乘4。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2+2+2=8
(加數)(加數)(加數)(加數)(和)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后面的數叫積。
板書:42=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成熟,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解答,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題情況,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交流。
(3)討論;求4個5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2+2+2=623=6
3+3+3+3=1234=12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乘法(2)
教學內容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乘法的使用
教學準備
學具(8個圓片)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復習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看圖先填空,再寫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個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讀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導入新課:
上面的`內容,是上節課所學習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認識乘法。(板書課題:認識乘法(2))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
(2)提問:有幾條金魚?每缸有多少條?
求一共有多少條,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獨立填書,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題圖,自己先說說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只小雞?每組有幾只雞?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并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獨立完成第7題的兩道題。
(2)集體交流指名說說兩道題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集體交流指名說說兩道題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2)比較一下這兩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題的兩幅圖。提問:這兩幅圖分別是求幾個幾相加?
(2)學生獨立完成第8題,集體交流。
5、分小組活動,讓學生聯系生活和周圍事物,說出一些可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會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嗎?學生獨立改寫。
(2)集體交流,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比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種比較簡便?
(3)老師小結。
二、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2)
54=2062=1238=24
三、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練習八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頁練習八教學目的
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鞏固對乘法的認識。
教學重點
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熟練使用乘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復習
1.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
2+2+2+2+2+2()()=()
2、看圖先填空,再寫乘法算式。
()個()相加
()()=()或()()=()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認識,今天我們上一節練習課。看看同學們掌握得怎樣。(板書課題:練習8)
二、練習8
1、練習八1出示第1小題圖,
提問:每堆有幾個胡蘿卜?有幾堆?一共有多少個?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出:這道題是求幾個幾的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2、練習八2
3、練習八3
(1)出示第3小題圖,提問:圖中畫了些什么?每種分別有幾處?每處有幾個?
(2)你能列出多少個乘法算式?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匯報結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學生說出是求幾個幾的和。
三、作業練習冊
四、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六
1、認識鐘面和時間單位時、分,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并學會時間的兩種寫法;知道1時=60分。
2、引導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3、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魁力。
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會認讀分針在各個數上的時刻。
知道1時=60分,會看分針在各個數上的時刻。
一、復習認識過的鐘面,為新知做鋪墊
二、創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課件出示鐘面
2、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出示主題圖
1、談話:你們想參加喜洋洋兒童樂園的活動嗎?先看看開始的時間吧。
2、你能讀出鐘面上的時
3、他讀的對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時、分的知識。
(板書課題:時、分的認識)
三、互動交流
1、學生交流,認識鐘面
2、師引導學生認識鐘面
師:(課件出示鐘面)孩子們,關于鐘面你還知道些什么呢?跟同桌說一說
生1:鐘面上有時針,分針
生2:鐘面上有一個一個的小格子,還有大格子,有12個數字
(一)認識大格
師:剛才有孩子說鐘面上有12個數字。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數字是怎樣排隊的呢?最中間的這個12呢,是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家,從這里出發從右向左(師生一起數數)
師:鐘面上有多少個這樣的大格呢?從哪里開始數?
師:孩子們,鐘面上有12個數字也剛好有12個大格,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數字剛好對應每個大格上的點。(課件演示)
師:從12開始,第一個大格剛好對著1,第二個大格剛好對著2,那么如果分針或時針
從12出發走到6,是經過了幾大格呢?走到9呢?
(二)認識小格
師:剛才還有孩子說鐘面上有小格,你能指一指這些小格子在哪里嗎?
生:(用實物投影指出鐘面上的小格子)
生:從12開始一格一格的指著數。(60個小格)
師:剛才你是怎么數的?
生:5個5個地數
師:來數給我們看看。這樣數是不是更快更準確呢!
(孩子們真能干,經過你們的細心觀察對鐘面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請你們擦亮眼睛再仔細看)
(三)認識1分(用實物鐘演示)
師:孩子們,你們看,當分針從12出發先是走過1小格,就是經過了幾分呢?(1分)(抽生說一說)(分針走過一個小格就是1分)
師:分針還在不停的走,走過了2小格,就是經過了幾分?(2分)繼續走,走過了3小格,經過了4小格,走過了5小格,就是過了幾分?(5分)5個小格也剛好是一個大格。那么分針走過一個大格也就是5分。(抽生說)
師:那么分針經過2個大格是幾分?3個大格?6個大格?9個大格?12個大格?
(四)認識1時,1時=60分
師:知道是幾時嗎?(2時)仔細觀察接下來時針、分針又什么變化?(課件演示)
生:分針剛好走1圈,時針走一大格。
師:時針走一大格,分針剛好走一圈,也就是1時=60分
生:讀一讀
師:我們再看看時針分針的這個變化
(五)完成填一填
全班交流
你們既然掌握了這么多關于鐘面的知識,那老師要拿個鐘來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六)讀鐘面上的時間用實物鐘演示
了這(9時08分)你能讀出現在的時間嗎?你是怎樣觀察的呢?(師繼續用實物鐘演示出下面的時間,請學生讀出時間)
2、師:我們剛才是怎樣認識鐘面上的時間的呢?
3、師:鐘面上時間除了這樣表示,還可以這樣表示,你知道嗎?認識用電子鐘面表示時間的方法。
4、重點認識第二個鐘面。
師:怎樣用電子鐘面表示呢?(因為不夠10分,所以在寫分的時候十位用0表示)
5、剩下的你能自己寫出來嗎?
6、集體交流
7、你們現在能很快讀出剛開始的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了嗎?(課件出示,開始闖關)
五、拓展測評
1、連一連,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2、讀一讀,學生讀寫出鐘面上的時間,全班交流。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規定的時間。
4、游戲:我撥你說
六、課堂小結
孩子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收獲呢?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與“千”,了解計數單位“萬”,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計數單位體系,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能用知道的計數單位數出數量在萬以內的數。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義,初步建立數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數位上的書表示的含義,知道萬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生活中物體的個數,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
4、在現實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會對較多物體個數進行初步的估計判斷和推測,讓學生體驗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廣泛性、現實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猜測能力。
教學重點:目標1、2、3。
教學難點:在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結合數突破“翻坎數”。
教具、學具準備:小棒、計數器、卡片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1主題圖,p2-p2例1、例2、例3。課堂活動1、2、3、4。
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單位“百”與“千”,了解計數單位“萬”,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計數單位體系,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2、在現實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體驗數在生活應用的廣泛性、現實性。3、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數數的快樂與成功。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教學準備: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知道10個一是十(邊說邊擺10個一根小棒,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書:10個一是十。
3、小朋友已經會數100以內數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還會遇到很多的數。請小朋友打開書第1頁,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獨立看書,再指名說一說。
4、師:剛才小朋友通過看書知道了塔高465米,飛機飛行高度8000米,每小時飛行900千米,實驗小學有1200多人。這些數都超過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我們先來數數。
并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數數
(一)、通過數一數,說一說,探索新知。
1、教師出示一張印有100個小格方塊的燈片,先讓學生數一數一塊有多少個格子(100個),然后再看著燈片一百一百地數: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師:剛才我們數了幾個一百就是一千?
生:10個一百是一千。
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計數器上撥珠數。
師:在計數器上怎樣撥一百?
(1)請學生自己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再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生:在百位上撥一顆珠子就是一百。
(2)請學生邊數數邊在計數器上撥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對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撥出一千這個數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條圖上數數。
教師出示有刻度的直條圖,先讓學生認識一格表示一百,再讓學生從0依次數出100、200、300、......900、1000。
(二)用實物數出一萬
師出示實物,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并問:幾個一千是一萬?生:10個一千是一萬。師板書:
10個一千是一萬(10000)
(三)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百、千、萬。
1、讓生在計數器上撥出一、十、一百、一千、一萬,同桌互相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師可指名說一萬的撥珠方法。(在萬位上撥一顆珠子就是一萬)。
2、師:我們知道10個一是十,那么個和十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討論,再交流得出:個和十之間的進率是10。
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萬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討論,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間的進率是十,百和千之間的進率也是十,千和萬之間的進率仍然是十。
4、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知道了個十、百、千、萬都是計數單位,還知道了個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萬之間的進率都是10,也就是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十。
5、學生看書p3,讀一讀右下角的一段話。
三、課堂活動
1、p4-第1題,數一數,說一說。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訂正。
2、在計數器圖上畫珠子。(p4第2題)
3、填一填。(p4第3題)
4、下面的人民幣每一扎是100張,各是多少元?(p4第4題)
學生先獨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因為100個一是100,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萬以內數的認識
數數
10個一是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
10個一千是一萬
計數單位有:一(個)、十、百、千、萬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秒教案篇八
1、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知道1時=60分。
2、會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3、在教學中,盡量創設現實具體的情境,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交流、實踐,在活動中去主動建構知識。
知道1時=60分,并能準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課件、教具鐘面
一、激趣導入
1、故事引入
(1)小朋友,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誰失敗了?
2、提出問題
(1)比賽結束了,烏龜跑了多少?
(2)怎樣的一點?用圖上的物體做參照物說一說。(兩棵樹之間的一小節)
(3)多媒體顯示相鄰的一小節
(4)小白兔呢?(小白兔跑了一圈。)
(5)是怎樣的一圈?多少小段呢?咱們一起來數一數。(多媒體顯示,圓圈上標上1~12的數)
(6) 小白兔跑得真快啊!烏龜和小白兔跑過的路程不同,時間一樣嗎?
(7)請你想一想這像不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樣東西,你猜的到是什么嗎?(鐘表)
(8)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繼續認識鐘表。(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
活動一:認識鐘面
1.關于鐘面,你都知道什么?
2.剛才大家說了這么多,那他們說的對不對呢?請你獨立觀察。
3.請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4.請把你的發現和大家說一說。
(鐘面上面時針、分針和秒針)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區分他們的。
(鐘面上有12個大格)師生齊數。
(鐘面上有60個小格)你是怎樣數出來的呢?
師生齊數。
5.鐘面上有這么多大格和小格,那他們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多媒體演示)時針走了多少?表示多少時間?
時針走一大格表示的時間是1時。
時針都2大格表示2時。
時針走6大格表示6時。
(多媒體演示)分針走了多少?表示的時間是多少?
分針走1小格表示的時間是1分。
分針走2小格表示的時間是2分。
分針走4小格表示的時間是4分。
(多媒體演示)那分針走一大格呢?(5分)
分針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
所以分針走一大格就是5分。
分針走2大格 也就是10分。
分針走4分表示的時間是20分。你是怎么算的這么快的?
(5x4=20)你說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那分針走9大格,也就是45分。
那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
6.剛才老師讓時針和分針分開來動了,現在老師讓他們倆一起動起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倆在相同的時間里面分別走了多少。
請男生觀察時針,女生觀察分針。
(多媒體演示)現在請男生女生交換,女生觀察時針,男生觀察分針。
你有什么發現?(時針走了一大格,分針走了一圈)。
你還發現了什么?
(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所以1時=60分)
7.分大組比賽填空。
活動二:認識時間,表示時間
1.(多媒體出示9:00和9:30)這是我們一年級學習過的時間,你還認識他們嗎?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
9時到9時半,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
所以我們說9時半也就是9時30分。
(多媒體出示9:08)你會認這個時間嗎?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
(多媒體出示9:45)那這個時間你會認嗎?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時針走過9,還不帶10,就是9時多,分針走過了9個大格,5x9=45)
2.剛才我們認了這么多時間,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時間認的又快又好?
小結:認時間的時候,我們一般都先看時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過幾小格就是幾分,算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借助乘法口訣來算。
三、練習
1.師撥時間學生來認。5:05 8:16 3:40 10:30
2.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同學們想不想也試試自己撥一撥,
我們每天早上8:00做早操。
我們每天中午11:45放學。
我們每天下午2:30上第一節課。
我們每天下午4:05放學。
剛才老師說了一些學生們生活中的作息時間,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作息時間呢?
老師每天5:55下班,請同學們自己撥一撥。
(展示2個學生撥的結果)他們撥的誰對誰錯?
(1)5:55時針走過4還沒到5快到5.
(2)5:55時針走過5還沒到6,快到6.
學生反饋。
3.連線。
四.小結
這節課你都有什么收獲?
五.愛惜時間教育
時間不停的走,卻再也不會回來,請同學們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六.實踐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根據我們平時的作息時間,制作一個作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