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最美家庭事跡簡介農村范本一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作為先進個人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感到無比的榮幸與激動!首先,我向一直關心和支持我工作的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團結友愛、并肩奮戰、相互支持的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知不覺,我步入婚姻的殿堂已經有七個年頭了,這七年里,我由一個“女兒”的單一角色,越變成妻子、媳婦、母親等多個角色。雖然,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積極進取、家庭溫馨,深受鄰里的好評。今天在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幸福與快樂吧!
我覺得第一點是:家不一定要奢華,但一定要溫馨。溫馨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記得我身邊很多朋友時常問起我:你一個人既當嚴父又當慈母,要上班下村,還要料理家務,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啊,我的家庭有些特殊,由于公婆年紀大,身體不好,老公又經常不在身邊,七年來,我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帶養孩子,孝敬公婆,上班下村,料理家務、還要忙里偷閑的去上瑜伽課,盡管如此,但我卻不曾感覺到累,我對自己說,帶養孩子是我的責任,孝敬父母是我的義務,上班下村是我的本職工作,上瑜伽課是我的精神追求,而料理家務是作為女人的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每天,我會勞逸結合,讓自己在平凡和忙碌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和找到自己的快樂,讓自己充實的同時,也給了家人一個溫馨的港灣。
我覺得第二點是:寬容,能讓女人快樂。雖然我老公在家庭責任心方面有所欠缺,可是也還算踏實、本分,我常常對自己說:人無完人。與其每天與他喋喋不休的爭論,還不如以愛的方式善待他的缺陷,用包容的方式寬恕他的不足,給他一個悔悟的機會,留一個自省的空間,于平平淡淡中演繹恩愛。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太多的無奈,我們只能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它,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我認為的第三點是:有一種幸福叫平凡。我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我常常對自己說,不攀比,不妒忌。盡管不能給孩子雍容華貴的生活,可是,我可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不一樣的幸福!為了讓孩子吃上一頓健康的飯,我會樂此不疲的在廚房忙上大半天,看著她大口、大口的享受著我的勞動成果,這是一種溫馨的幸福;我喜歡周末哪兒也不去,安心陪著孩子上舞蹈班,欣賞她初具成型的舞姿,這是一種希望的幸福;我喜歡晚餐后,和家人慵懶的躺在沙發上,聊著家常,這是一種舒適的幸福;我也喜歡帶著孩子逛大小童裝店,為她買上漂亮的衣服,孩子開心,我也高興,這是一種付出的幸福;我喜歡節假日一家三口去看望雙方的父母,這是一種團聚的幸福;、細細數數,原來幸福離我們并不遙遠,關鍵是看你心有多寬,對幸福的要求有多高。
我認為的第四點是:懂得感恩幸福常伴。曾經面對生活的繁瑣,情感的變遷,工作的失意,我也迷茫過、彷徨過。可是后來想想,生活就是這樣,想想比自己生活差很多的人都依然勇敢的活著,努力的拼搏著,我們就應該能找到生活的天平。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真的,我們要懂得感謝、感激、感恩:感謝生活,生活會帶給你無限驚喜;感謝工作,工作會帶給你無限機遇;感謝萬物,萬物會帶給你無限愉悅;感恩生活的歷練,讓我們成長;感恩失敗的考驗,讓我們倍加珍惜成功;感恩對手競爭,讓我們更強大;感恩朋友幫助,讓我們戰勝一切。
家愛我,我愛家!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女人,可以尊貴如公主,也可以浪漫如仙女,也可以快樂像孩子。在等待未來的日子里,女人只有保持自己好的心態,我們才會像鮮花般珣麗,陽光般健康,孩子般快樂。女同胞們:讓我們趕快為自己的幸福把把脈,當一個自信、快樂、幸福的女人吧!謝謝大家!《20xx年三八婦女節“最美家庭”個人發言稿》
關于最美家庭事跡簡介農村范本二
我是一位小學教師,出身農民家庭,先后當過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公辦教師,從鄉下教到城里,到現在有29年教齡、20年黨齡。
作為一名有家有業的女性,這些年來我所經歷的,其實很普通,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該擔當的擔當,該堅守的堅守。相夫教子,賺養老人,團結兄妹,敬業樂群。
我丈夫是一位農民,從事個體職業,整天忙著在外打拼,賺錢養家。
從1991年結婚以來,我們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我丈夫兄弟姊妹六個,他是老五。
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大家庭。每逢節假日,一家人回來,圍繞在老人的身邊,其樂融融。
公公婆婆德高望重,和藹可親,性格開朗,說話幽默,是全家的福星。我們家共有六位教師,教齡都在25年以上。孩子們在教育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陽光有為,前程似錦。
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青春已然不再,老人逐漸衰老,孩子茁壯成長,但快樂和諧的家庭旋律一直溫暖和激勵著每一位成員的心。
我在這個大家庭中的角色是“三媳婦兒”“他三媽”“他三妗子”“后勤主任”“留守處長”節假日大家伙兒回來了,我負責安排生活,是“后勤主任”;紅火熱鬧完大家伙兒離開了,各干各的去了,平常的日子,我負責照顧老人和孩子,做“留守處長”。
食五谷之身,扛不過自然規律。近些年,公公婆婆人老了,病多了,丈夫常不在家,我自然應該多擔當些——他們都是好人,一生坎坷,勞苦功高。我把上班以外的所有精力都投在了這個家里,忙碌而充實,累并樂呵著。
20xx年,婆婆患病,比前幾次更重,臥床不起,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我床前床后,夜以繼日地服侍。家大人多,常有人來,或探病,或幫忙,我就忙著安排生活,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這是常有的事。這樣一直堅持了兩年多,陪侍老人走完人生終點。
婆婆病逝后,公公又患間歇性老年癡呆癥,一會兒明白,一會兒糊涂。糊涂時,腦子基本不管用了,不知寒暑易節、冷暖饑飽,不識人,每次出門以后就四處亂走,不知回家的路,也不知回家的時間。
每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便是滿大街找人,有時候需找好幾個小時,有時候找見了人,但老人不聽你的,他說“這條路不是回家的路”,有時候說“你是誰呀?我怎么不認識你?”有時候又說“還不到吃飯時間,再轉一會兒吧”。我要趕著回去做飯,怕誤了下午上班,心里急躁,有時候嚇唬他,他就掄起拐杖打你,鐵拐杖,打著了生疼的,嚇得我也不敢再嚇唬他了。好容易哄住了,引著他回家吧,他又腿腳不好,一步一步小心而吃力地挪動。你說背他吧,100多斤的大個子,我也背不動。所以只能是扶著走,扶著走太慢了,加點力半扶半拖吧,也累得夠嗆,扶得我胳膊經常疼痛。有一次在大街上,遇上了大雨。遇上大雨也走不動,我扶著老人在雨地里慢騰騰地走,兩個人被淋成了落湯雞,路邊屋檐下避雨的人給我們鼓掌,馬路上司機被我們擋住,不住地鳴笛老人大概也有點著急,腳下一滑,向前摔倒,100多斤的體重,我也扶不住——兩個人一起跌倒在泥水中,路邊的人又一次給我們鼓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在升華。我教書育人多少年,助人為樂許多次,那種光榮感和神圣感都沒有那一次強烈。
姊妹們看在眼里,覺得這樣太累人,也忙不過來,就和我商量說,“老人歲數大了,腿腳不便,大街上行人車輛又多,獨自出去很不安全,大家都得上班,是不是考慮把老人關在家里。”
我何嘗不想這樣,但是這又怎么可能呢?生命在于運動,整天坐在家里,年輕人也受不了,再說老人飯量大,更應該多活動,與外面的人拉拉話,對老人的大腦也有好處,大不了我辛苦點兒。人過九旬,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是家庭的精神領袖,一生勞苦功高,福星高照,更應該有一個完美的晚年。
就這樣,我把自己安排在一個程序里,每天從早到晚,按部就班,做我該做的事。
早晨第一件事,便是換下公公的屎尿被褥和衣服,趕緊洗出去,趁白天有太陽好及時晾干,否則中午回來時可能公公的褲子里又有了大小便——這是經常的事。做完這些,再趕緊做早飯,公公的飯每頓需另做,他牙齒不好,吃不了硬的。給公公做好飯,端到手里,胸前系一條大毛巾——老人人也不利索,拿不穩勺子,吃飯時灑得到處都是。接下來再弄家里其他人的飯,做好以后,匆匆吃飯,匆匆擦臉,胡亂梳一把頭就往學校跑。中午下班,順路買上菜,然后拎著菜滿大街去找老人。運氣好的時候,老人沒走遠,不一會兒就找到了;運氣差的時候,老人走得很遠,她需找好幾條街才能找到。
有一次她一直找到下午上課時間,把老人常去的地方找了兩三遍還未找見老人,才知道這次老人真的走丟了,趕緊打電話把全家人叫來,大家分頭找,把全城找了個遍還是未找見。在110的幫助下,直到晚上六點多,才在城外十幾里處的一處建筑廢棄場找見老人。為了穩住老人不至于走遠,她想了一個辦法,給老人帶了一把椅子,把他安頓在體育場門口的人行道旁,那里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不乏一些熟人陪老人聊天,老人應該能坐得住吧。結果沒三天,老人又走得不見了,椅子丟在路上,讓人哭笑不得。不過這樣不無收獲:老人每天幫助我滿大街跑,既減肥又鍛煉身體,現在我的血壓血脂血糖都很正常了。
把老人引回家后,先把老人的臟衣服換下來,他出去不擇地方,亂坐,大小便不自控,所以必須得先給他換洗完畢,再趕緊給老人沖一杯奶茶,然后做飯。依然是先給老人做好端給手里,再做家里其他人的飯。把飯端上桌以后,她顧不得吃,她得先趟在床上展一展腰,喘一口氣,攢一攢精力。
從午飯后開始,我的下半天與上半天一樣過,還是放下飯碗,擦一把臉,直奔學校;放學以后,順路買菜,拎著菜滿大街找老人,引回家,換洗衣服,沖奶茶,做飯遇上特殊天氣,比如陰雨天,需給老人帶上雨傘,但帶的傘十有八九會丟,我還得趕快上完課到街上找人。等回到家以后,公公媳婦倆人一準又都是濕淋淋的。
如今我們所居住的小區內,人們都認識了這位不知道回家的老人,經常給我報訊:“你公公十幾分鐘前還在那邊坐著哩。”“你公公在那邊垃圾筒邊撿破爛哩,弄得身上很臟。”“你公公往外河畔那邊去了,估計有半個多鐘頭啦。”我趕緊撒開腿去追。
又是幾番花開花落,又是幾番寒暑春秋。如今,我公公九十二歲高齡,精神很好,飯量不錯,這段時間頭腦也比原先清醒了一些,至少認得了我是自家人,也比以前聽話了,也肯跟我一起回家了。每逢喜慶節日,全家人都回來,歡聚一堂,其樂融融,老人得空還給大家伙唱歌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的兩個孩子也十分孝敬,每逢節假日回家,與父母一起服侍老人,不嫌苦不嫌臟,這在九零后的年輕人中是少見的。每逢家里有什么喜事或家里人過生日,孩子們總要打電話問候,對叔叔伯伯姑姑姨姨爸爸爸媽媽叫得甜,問得親,禮數周全,形同大人。20xx年兩個孩子根據其我的要求,一個報考了警官院校,立志做社會安全和人民財產的守衛者,一個報考了師范院校,立志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兩個孩子在各自的學校、班級、宿舍里,都有很強的親和力,周圍的同學,都喜歡和他們交朋友。同學之間有些疙瘩,經他們分解,沒有解不開的。樂觀向上,積極有為,在各自的環境里有很高的威信,是充滿希望的陽光青年。
現在,兒子孫鏡檸是山西省警官學校的預備黨員,女兒孫卓亞是大同師范院校朔州分校的優秀班干部,他們畢業后繼續深造,選擇考研。
沒有人生來愿意付出,除非給他一個理由。在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家就是精神的港灣、幸福的載體,特別是對男權社會中的絕大多數女性而言,家更是她的生命。為了家庭的幸福,付出多少都是快樂的,生命因付出而光榮!
這就是我的家庭夢、和諧夢、幸福夢,也是最美中國夢的一部分。愿每一個家庭都幸福安康,愿每一個好人都快樂吉祥,愿每一個老人都老有所樂,愿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謝謝大家。
關于最美家庭事跡簡介農村范本三
“家”對我們在座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對于我來說,它有美好,有辛酸,有溫暖,也有淚水。
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家五口,上有二老,下有一小,夫妻二人勤儉生活,日子紅火。聽起來,與其他家庭無異,其實個中關系復雜。我和妻子是半路夫妻,“二老”一個是她的親生母親,一個是她的前任婆婆,兒子是我的繼子。我自己有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了。大家聽著這關系,可能一頭霧水,且容我細細說來。
我和原本都有著幸福的家庭。我有三個孩子,妻子賢惠,兒女孝順,可天有不測風云,妻子在年因尿毒癥離開了我,我一蹶不振,可看著三個孩子,還是強忍悲痛,拉扯孩子長大成人。同年,丈夫也因心梗離開人世,家里的頂梁柱塌了對她的打擊更大。還留下了年邁的婆婆和剛懂事的兒子,對一個農村家庭婦女來說,生活更是舉步維艱。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為人質樸,心地善良,而且我們同病相憐,說話投機,我萌生了想和她一起生活的想法,可一想到家里的窘迫條件,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后來朋友看我心情低落,便為我打聽,得知的再婚條件,我對她更是敬佩不已,她說,她若再嫁,不求大富大貴,她只要求她嫁到哪都帶著婆婆,她一生無兒無女,唯一撫養的兒子還早早地離開人世,她再走了婆婆孤苦無依,她放心不下。
我沒有錢財,可是咱農村人就是實誠,重視孝心。老人可能不在乎大魚大肉,咱飯菜可口,日子舒心,便是她最在乎的了,咱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開始,婆婆不愿意跟我們一起生活,怕來了之后不適應,張靜華也不放心,我和她趕了把時髦,談起了異地黃昏戀,就這樣堅持了六年才搬到一起生活。
我始終認為家庭和睦,最重要的無非是理解與珍惜。嫁給了我,我們的家完整了,家這棵樹又重新茂盛起來,我們二人又有了遮風擋雨的大傘。平日里,我種地耕田,農閑時外出打工,她在家伺候老人,做做家務。我每天回到家,都有一口熱乎的飯菜,沒有言語,只有暖心。我們也有過摩擦,可我們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家,都肯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也沒有解不開個疙瘩。
“百善孝為先”,正是我家的家訓。我父親患有老年癡呆,且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是一口一口喂飯,端屎端尿伺候老人,從不抱怨,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將心比心,我把她的婆婆和母親從瓦房店接來后,知道婆婆愛喝羊奶,我特意牽了一頭奶羊,為讓婆婆每天都能喝鮮羊奶,她們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我用鐵架子和板凳給做了一個簡易馬桶。剛開始,婆婆以為我是個大老粗,也怕給添負擔,只拿了兩件換洗衣服,沒打算常住,后來共同生活了一個月,她主動跟我說,啥時候找個車,把我的東西都搬過來吧。我聽了,心里一暖,這算是信著咱了,可算能踏實過日子了。
十四年來,我們雖然生活平淡,但這白菜豆腐也吃出了幸福的滋味,從而對家也有了更深的領悟,知道這份幸福需要傳遞、需要延續。xx年,我的兒子遭遇了車禍,離開人世,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讓我痛不欲生,那段時間,我的`兩個女兒和繼子輪班陪我、安慰我,尤其是這個遲來的兒子,他發自內心地跟我說,哥哥走了,我就是他,我就是您親兒子。自那以后,每當我有什么不快,他都能通過我的一舉一動看出來,拎著兩瓶酒陪我侃侃,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融洽,鄰居都說就是親兒子也做不到這般。現在,女兒也時常回家,買些補品孝敬兩位老人,陪我們嘮嘮家常,我們也享起了天倫之樂,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這就是我的家,我做的事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平凡家事,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知道珍惜,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把這份愛與孝傳承和延續,這才是大家想要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