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境由心生作文篇一
心境,往往決定處境。樂時,風(fēng)雨亦樂;愁時,甜蜜也愁。常樂之人,他所處的環(huán)境必定歡樂多于憂傷。所謂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境,就會有不同的應(yīng)對方法,自然就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
人啊!都想平安喜樂。身處塵世,世事繁雜無序,有時候必須得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不懼怕凡塵喧囂,也不必過于擔憂世事的紛擾。仔細想來,誰不曾有過肆意飛揚的青春,不曾有過幾次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經(jīng)歷?
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年紀讀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首歌,在心情不同的時候聽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jié)果。然而,歌還是原來的歌,故事還是原來的故事,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只是歲月如斯,那份曾經(jīng)的純粹與天真早已蕩然無存,再回首,只剩惘然與悲涼。
有時候,人真的是在一瞬間就變老的。那些始料未及的災(zāi)難一旦降臨,即便你的內(nèi)心如何堅不可摧,也會在瞬間被摧殘得支離破粹。打敗我們的,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是無法預(yù)料到的災(zāi)難,但同時,摧毀我們身心的,也只是生活里一地的雞零狗碎。
流水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聚散本無常,來來去去都不曾有過絲毫停歇。在塵世間奔走不停的我們,其實輸贏沒有錯,一切都是命定的緣分,來的時候無法躲避,走的時候也無需挽留。
所以想盡辦法將一顆煩躁的心,放得寬廣一些,修得安靜一些,不必把得失看得太重,有得必有失,這是自然規(guī)律。人生本無常,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不奢望,不依賴,看淡浮華,看清虛偽,務(wù)實平常,以一顆寧靜的心面對世界,才會真正的心安吧。
境由心生作文篇二
“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著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墻,下車時發(fā)現(xiàn)是藏族人民去朝圣。通向山頂?shù)穆肥窃S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干凈。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著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干裂的嘴唇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著藏語的佛經(jīng)。
伴著朝圣者的腳步,聆聽著那仿佛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墻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與墻沿的凸起連接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系著無數(shù)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曬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jīng),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周,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墻,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于金黃其中,只覺溫暖,給人以振奮。仿佛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溫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說,仿佛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著。去慰藉,濡養(yǎng)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宏偉身軀,和普照眾生的溫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仿佛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境由心生作文篇三
悠悠中原地,浩浩正義歌。在三國眾多英雄之中,被稱為“義絕”的一位是誰呢?沒錯,就是關(guān)羽。現(xiàn)在,請朋友們隨我一同去瞻仰關(guān)公生前住過的春秋樓吧。
春秋樓,又名大節(jié)亭,坐落在許昌市中心的文廟前街中段。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兵敗投奔袁紹,曹操在下邳俘虜了關(guān)羽以及劉備的兩位夫人。但曹操禮賢下士,拜關(guān)羽為偏將軍,并賜其一宅。關(guān)羽為了避嫌,將一宅分為二院,讓兩位皇嫂居內(nèi)院,自己居外院。后人贊頌關(guān)羽義薄云天的節(jié)操,就在此修建了春秋樓和關(guān)帝廟。
我們已經(jīng)來到春秋樓了不錯,樓上的“大節(jié)亭三字就是指春秋樓,它也稱“秉燭達旦處”。清代甄汝舟頌曰:“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quán)。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fēng)在潁川。”此處為許昌十景之一的“院英風(fēng)”。春秋樓是關(guān)帝廟的主體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重檐歇山式,高達30余米。殿頂覆蓋綠色琉璃瓦,面闊三間,周圍16根廊柱,樓上樓下均帶回廊,青石柱上雕有花、鳥、蟲、魚和人物等圖案。春秋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造型大方,廓軒然,金碧輝煌。啊,春秋樓,你的宏偉建筑風(fēng)格讓我心生敬意!
現(xiàn)在站在樓頂,是不是覺得“一覽全城小”啊?春秋樓為文廟的最高建筑,在這里我們可以將周圍景色盡收眼底。樓內(nèi)有彩塑關(guān)羽夜讀《春秋》的坐像,形象逼真;兩翼有刀樓和印樓,藏有關(guān)羽的青龍月刀和漢壽亭侯印;東院分前宮、后宮,有兩位皇嫂的塑像;院內(nèi)有花園、問安亭,等等。啊,春秋樓,你的高度讓我心生敬意!
瞧,下面就是春秋樓邊的兩通石碑。一通是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所立《關(guān)王辭曹操之圖》石碑,上為關(guān)羽辭曹操書原文,下為關(guān)羽辭曹圖。看我們的關(guān)大將軍,勒馬橫刀,大義凜然,正在向曹操揖別。那圖案,那線條,無比清晰,無比流暢,人物形象如在眼前。另一通關(guān)公像傳為唐代畫圣吳道子所畫,為劉宗周翻刻。關(guān)羽騎赤兔馬,手提偃月刀,雙眸放光,長髯飄酒,氣宇軒昂,威嚴而不憎,剛毅而不呆,活生生一幅儒將雄風(fēng)。上述兩碑文筆俊逸,書法冠絕,刻技精湛。啊,春秋樓,你的文化底蘊讓我心生敬意!
整個春秋樓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殿閣巍峨,飛檐斗拱,松柏抑云,楊柳拂煙,庭院幽靜,竹木蕭疏,景色如畫。聽完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春秋樓氣勢不凡呢?
名師點評
1.選材獨特,立意鮮明。許昌春秋樓景區(qū)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本文適用導(dǎo)游調(diào)的形式,按先后游覽順序,介紹了春秋樓的文化知識和文物,因其詩味濃厚營造出了古典略帶神秘的風(fēng)格,特別是贊美關(guān)公的儒將雄風(fēng)和人格魅力,令人肅然起。
2.借物抒情,富有氣勢。文章將考生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于對春秋樓的具體描繪之中,長短句結(jié)合,使文章生動有起伏;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詠物寓情。大氣磅礴地表現(xiàn)考生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凸出一種英氣勃發(fā)的美感。
3.引用詩句,彰顯底蘊。文中入清代甄汝舟的詩詞佳,化用名句“一覽眾山小”為“一覽全城小”,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讓卷者立刻“窺”到考生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yǎng)。
境由心生作文篇四
那天下午,你剛買了一盆梔子花,很開心,電腦右下方有消息在那里閃,有人要加你為好友。你發(fā)現(xiàn)她的簽名是:親手種的梔子花開了,因為愛,芳香自是不同。頓時,你對那位朋友心生好感。
博客上,你正讀一篇喜歡的文字,突然一段雨聲簫聲的背景音樂響起,心頃刻被擊中。那一刻,你對這個博客心生好感。
讀一本書,作者在文字中多次談到喜歡在晚上賞月,喜歡看花,你對這位作者心生好感。
你打開了一個博客,發(fā)現(xiàn)博客的主人是位已近不惑的特級女教師,看起來那么年輕。她愛美,喜歡穿背帶裙,有一件裙子竟和你的裙子很像,頓時,你對她心生好感。
看一個電視訪談節(jié)目,那位旅法大提琴演奏家說,他喜歡一切美的東西,美食、美服、美月、美夢。那一刻,你心生好感。
看到一位中年女演員在微博上說,誰也別想同化她,她絕不穿老年服,到老也要美美的。那一刻,你對她心生好感。
一個雨夜,不遠處的黑暗中傳來一段笛聲,吹的是十年前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曲。一剎那,你對那個地方心生好感。
大學(xué)時,隔壁宿舍,一群人在聊天,你見一位女同學(xué),端坐桌前手執(zhí)毛筆安靜寫《蘭亭集序》,頓時,心生好感。
偶然切換到本地電視臺,你看到當?shù)啬撬髮W(xué)里,一位愛好寫作的中年女教師,撐一把傘,在細雨中,邊走邊接受電視臺的采訪,一件灰色的t恤,長發(fā),優(yōu)雅端莊。那一刻,你對她心生好感。
夏天,你正在街上走,不經(jīng)意間朝一個方向一瞥,發(fā)現(xiàn)一位女子,身穿粉色旗袍,撐一把淺色太陽傘,在前面裊裊婷婷地走,正是你心目中穿旗袍的樣子。剎那間,你對她心生好感。
每個人都生而孤獨,你在別人身上尋找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驗證自己。
在別人的生命中尋找自己的方向,在別人的文章中讀自己的思想,在一部影片中看自己的命運,在一首歌中聽寫給自己的那幾句歌詞,在一段旅途中尋找契合自己心靈的風(fēng)景。
取一些暖,然后在自己的世界里繼續(xù)孤獨前行。
境由心生作文篇五
風(fēng)箏升空,禁不住絲線纏綿;大雁南飛,忍不住頻頻回望。歲月易逝,世事難辨,永恒不變的是故鄉(xiāng)小巷深切的懷念。
古巷沒有城市的喧嘩、吵鬧,如同一杯清茗,淡而清香。只有當你細細吮吸時,這股清香便會沁入口中,環(huán)繞于舌尖,伴隨著一股熱流涌入心底最柔軟、細膩的地方。
走入每一條小巷,都必須經(jīng)過一條約莫五六米寬的狹窄小道,周圍的石壁上印滿了潮濕的青苔,腳底的石板嵌進了一粒粒干燥的小石子,踩上去有點硌腳,但卻也有一種別樣的舒服。
還沒來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了盡頭,一頭扎進了巷子。與小道相比,巷子就寬了許多,雖不能與城里的街道比擬,但卻也有約七八米寬。參差的石板覆蓋著地面,來來往往的人們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的盡頭延伸出去。周圍立著幾排房屋,灰色的瓦上覆蓋著厚厚的歲月,窗戶在半空隨著風(fēng)“"吱呀吱呀”的響,門楣上銹跡斑斑,屋里的老人換了一代又一代,訴說著一個多世紀的故事。還有的重新修筑了一遍,愈發(fā)顯得古韻厚重。朱門紅柱,雕花木欄,縷紋、窗欞,漆紅碧瓦,無不彰顯著一派古典大戶之氣,于這一眾青瓦灰墻中格外令人矚目。
古巷里的聲音多而不嘈雜。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吆喝聲。每當天還未亮,雞還未報曉時,便會聽見車轱轆在石板上碾過時的嚓嚓聲,那是小販推車來了。約莫半個時辰,便會有主婦挎著菜籃推門而來,孩子們也會拿著彈珠、皮筋興高烈地呼明引伴,三五成群,一陣又一陣的嬉笑聲響遍小巷。“白菜白菜!又大又嫩嘞!”“茶蛋茶蛋,現(xiàn)煮的嘞!”馬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便在寧靜的巷子里回蕩……
小巷的一天從吆喝聲中蘇醒,也從吆喝聲中沉睡,不過這個吆喝聲可不是小敗的吆喝而是母親們喚著自家孩子回家吃飯的吆喝。傍晚,炊煙裊裊,太陽在山頭搖搖欲墜,母親們撩開布簾深情地呼喚:“小圓,吃飯嘍!此時,孩子們也抵不住飯菜的誘惑,成群結(jié)隊地回家了,小巷又進入了夢境。
忘不了小巷的瓦是那么的青,小巷的人是那么善,小巷的情依舊是那么暖!
境由心生作文篇六
回家的兩天,雨也跟著下了兩天。八月是北方的雨季,雨多是疾風(fēng)驟雨式的,轟隆隆一陣,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兩天,天都灰蒙蒙的,霏霏細雨,淅淅瀝瀝地,倒像是南國的雨,霧似地雨在著雨織的霧簾里飄灑著。因為在屋內(nèi)聽著雨點打在雨搭上,叭嗒叭嗒地,覺得不夠,就索性搬了凳子坐在院子下去親近她,感受她的律動。
母親喜歡養(yǎng)花,院子里擺放了好多大盆小盆的花草。大部分我是叫不上名字的,近處就有一盆綠色長葉子的,葉子從根部抽出,亭亭玉立,像優(yōu)雅的舞者伴著雨的節(jié)奏翩翩然搖曳生姿;遠處有一種碎花葉子的,擁著團滿花盆,青翠盎然,像一群孩子在雨中歡呼雀躍著;我最喜歡這盆玻璃翠,有一米多高,綴著雨珠,一簇一簇的晶瑩剔透,開了一樹的玉翡翠似的,甚是喜人。
漸漸地被觸動了,如此靜謐的美在心頭傾瀉開來。倏地想起川端康成的《海棠花未眠》,高中時候沒有機緣去欣賞她的美。于是從書架上取了課本,靜靜地賞讀:
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里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fā)現(xiàn)海棠花未眠。……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著,有一種哀傷的美。《海棠花未眠》
優(yōu)秀的文章就像窖藏的好酒,初入口品味時,并未覺得特別,待下咽之后,甘醇向外透,猶如空山新雨,清泉泛石。“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老人用細膩敏感的筆觸帶給我們的,就像是戀人守候在你的床前,靜靜地望著你,當你不經(jīng)意的醒來,發(fā)現(xiàn)相愛的人就在你的眼前,彼此的雙眸凝視在一起,該是怎樣的美不勝收和感動!“凌晨四點醒來,發(fā)現(xiàn)海棠花未眠”,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我美的感動。
人們跑到敞亮的走廊上觀看著火場面。庭院一個角落里,一排菊花的枯枝,說不清是借著客棧的燈光還是星光,浮現(xiàn)出它的輪廓,令人不禁感到那上面映著火光。就在那排菊花后面,也站著一些人。《雪國》
石榴已經(jīng)爛熟,被豐滿的子兒脹裂了。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兒在陽光下閃爍著。亮光透過一粒粒的子兒。《石榴》
這兩段文字同樣出自川端康成的作品。歷經(jīng)世事的老人就像一位禪師,深潭輕瀾地告訴我們“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然而人必心中有美,才能看到美,進而去享受美。關(guān)于美是什么?我不想去繁瑣地說明,那樣太煞風(fēng)景。寧可稚嫩地認為,美就是賞心悅目。如此,美也就分了境界,悅目的美是外在的美,而賞心的美是發(fā)乎于情的,是與心靈契合的美。所以悅目者未必賞心,賞心者未必悅目!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海棠花未眠》的美不同于后兩段文字的美的特別之處吧。
世間的美是無限的,對于心中有美的人而言,所能感受到的美也是有限的;至于心中沒有美的人,再多的美也是空無一物!
美由心生,愿我們心中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