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的煩惱篇一
每一天都過得多姿多彩,但每天又是充滿了煩惱。而學校對于有些人來說,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是充滿歡笑的殿堂,是證明能力的考場……對我來說,可能是痛苦的“地獄”,是可怕的“魔鬼”。
在學校里,我充滿各種煩惱。作為“遲到大王”的我,老師也是對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我當然也是牢記在心。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訂的鬧鐘都是早晨五點半,每次想起的時候,我都是條件反射一樣,把它關掉。等再次醒來,到起床時已經很晚了。每到下午放學,我都會對早上遲到事情做了反思,但是每次都會“失憶”,什么都記不起來。
雖然我遲到次數多,但我幾乎沒有被扣分的人捉到過。“遲到大王”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
還有一件事,我真是克服不了。那就是每天寫作業時,都忍不住打開手機。但我內心是十分拒絕的。可是它總是在桌子另一邊喊著:“嘿,快過來玩啊!我有很多有趣事告訴你哦!”這時啊,我的手就不受控制了,可是我另一只手可能還有一點意識,硬是把這只手拉了回來。不行!寫完作業再說!于是就開始寫作業。接著我的眼神不時的往那看,手一度放下筆又拿起來,在那也是寫不安啊。
我的煩惱篇二
世間有許多的煩惱,而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煩惱,我又何嘗不是呢?
一大早起床
自從上了初中,我就有睡眠不足的表現,晚上被繁重的作業“折磨”到十點才能睡,第二天又要五點半起來,上課時還哈欠連連,很想睡覺。可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我也很想多睡會!
二壓力太大
學校里,作業試卷就像五指山一樣壓在我的肩上,僅有10分鐘的下課也變成了我們的自修課,外面的喧鬧,讓我們根本做不下去,只能捂著耳朵趴在桌上誒聲嘆氣。
三上學下雨
這是我最討厭的事情——早上的時候下小雨,中午就陽光明媚,快放學時又開始下暴雨。
雖然帶了雨傘,可是還會被淋濕,成為一支地道的“落湯雞”,那樣的感覺,真的好難受!鞋子濕,衣服濕,書包也濕!
四上學遲到
有時候睡覺睡過頭了,眼看就要遲到了。——沒辦法,只能拿幾片面包,飛奔出家門,坐的士去學校。
我的煩惱篇三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煩惱,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會咬著牙,挺過去,把煩惱解決掉。可只有這個煩惱,我想了很多天,才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個煩惱曾給了我很大的壓力。
每次到球館練球時,教練都會在下課前加上一個學員之間比賽的環節。而每一次,爸爸總是“坐山觀虎斗”,幸災樂禍地看著我打比賽。
最可氣的是,爸爸不但幸災樂禍地看,而且還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對我指指點點。我要是打了一個好球,教練也會給予我鼓勵的掌聲,而爸爸卻轉身往茶壺里倒茶,裝作沒看見。我一旦有一個球不知道怎么打,一下子碰飛了,教練看到后,也沒在乎,但坐在一旁的爸爸可來勁了。他臉一下子板了下來,皺著眉頭,即鄙視又詫異地說,“這球怎么這么打?應該往前扣!……”他這樣子大喊大叫,就跟一個國家隊教練一樣,顯得很了不起。幾乎每次我比賽,爸爸的狀態都絲毫沒變,我也只能忍氣吞聲。
這件事都快煩死我了,也給了我很多壓力,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打乒乓球了。
之后我想出了一個主意,每當爸爸要開口叨叨時,我就先發球,讓比賽的聲音壓住他的聲音。如果不該我發球,我就連回答都不回答,只是笑笑,也不往心里去。慢慢地,我就把這個煩惱解決了,變得樂觀起來。
生活中雖然有很多煩惱,但也是豐富多彩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的煩惱篇四
煩惱煩惱,真的是太煩了。
就說作業吧。在學校里,學校讓訂購的卷子多的數不勝數,如:《名校直通車》《期末沖刺100分》《20xx年小學升學必備》……再加上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讓我們買的《校考必備考前沖刺46天》《同步奧數》等等。而家庭作業嘛,放心老師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讓你閑著?那是絕!對!不!可!能!于是乎,當你補完課回到寢室后會發現,幾乎全寢室的人都在“挑燈夜寫”“奮筆疾書”。結果,第二天要回家時都變成了“國寶大熊貓”。
接下來,煩人的招生考試開始了。而考了幾所學校后,不免有的人興高采烈,有的人垂頭喪氣。老師嚴厲的目光,爸媽期待的神情常在眼前浮現,唉,別嘆氣,繼續努力吧,奮斗吧。可是,最難考的學校還在后面,于是我們就要時刻保持緊張感,每天就要像將要離弦的箭一樣,把每根神經繃得緊緊的。努力學習吧,加油,考上一個好學校,讓家長開心,讓老師欣慰!
唉,人生這么多煩惱這該如何應對?想來還是用微笑面對吧,這樣煩惱才能煙消云散,云霧散去將會是晴天!
我的煩惱篇五
“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著年齡,煩惱增加了……”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時,會羨慕別人有爸媽的陪伴,會想起兒時和爸媽在一起的時光。
剛懂事的時候,爸媽就到我們村附近的工廠里打工掙錢。一天回家一次,我特別滿足。雖然爸媽掙的錢不算多,但是我每天都能見到他們,感覺好幸福。
等到我六歲時,爸媽就去外地打工了,把我交給了爺爺奶奶。爸媽就變成了一個月回家一次。每當他們回家再離開時,我就會死死地抱住他們的腿,哭得撕心裂肺。不想讓他們走,并告訴他們我不要新書包,不要新衣服……可他們還是狠下心走了,仿佛把我的心也帶走了。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和爸媽親熱時,我就會感到一陣陣孤獨。從此變得不愛說話,一直盼著爸媽的歸來。
現在,我已經十二歲了,見到爸媽的次數就更少了。一年到頭還見不到三次,即便是回來一次,在一起的時間也是短得可憐。我們的感情被分離的日子慢慢地沖淡了,由以前的無話不談到現在的沉默寡言。
唉!寫到這里大概都知道我的煩惱是什么了吧,沒錯,就是缺少爸媽的陪伴。在我的生命里仿佛父母這個角色可有可無,他們的離開總讓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漸漸地不想和他們說話了,更不想有深入的交往。
希望家庭狀況相似的父母看到我的這篇文章時能夠多想一下遠在家鄉的孩子,這樣的話我的類似經歷就不會出現在同齡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