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物篇一
姥爺是我最喜歡的人,他永遠是那么和藹可親。姥爺一頭白發,彎彎的眉毛,大大的眼睛。
姥爺堅持環保,不準人亂丟垃圾,他一有時間就去河邊撿垃圾。
一次,我將喝完的飲料瓶隨手一扔,剛好姥爺走過來。他臉上和藹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嚴肅的面孔。我低下頭,姥爺卻出乎意料地只是用手輕輕撫摸了一下我的頭,說:“小玲子,以后可不能這么亂丟亂扔了。你想啊,如果這一片全是垃圾的話,那多臟啊,附近居民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但在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姥爺一絲微妙的表情,雖然我不知道那代表著什么,但是我暗暗下定決心,要聽姥爺的話,不再亂丟垃圾,還要幫忙收拾垃圾。想到將因此而受到姥爺表揚,我感到了幸福。
姥爺的釣魚技術也是一流的。他釣到過很多魚,我也以此為驕傲。可令我不解的是,每次釣魚過后,姥爺把釣來的魚都放掉。我忍不住問姥爺。姥爺笑了笑,將魚兒溫柔地摸了兩下又放回水中,說:“魚兒也有家呀。”說完就轉身走了。
那時我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現在才明白,他有顆慈善的心,對任何生物都懷抱仁慈之心。
雖然姥爺已經不在了,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人物篇二
我在西游記里最熟悉的人物、也是本書主人公的,便是齊天大圣孫悟空了。
孫悟空——本是石猴,拜師學藝,大鬧天宮,壓在山下,保護唐僧,西師學藝之時,孫悟空固執要學長生之道,祖師佯裝氣憤,拿戒尺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關上中門。他立刻就明白三更時分從后門進步,最終獲取長生之道。
我喜歡孫悟空的仗義勇敢。
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兒回去后,得知有妖怪占了水簾洞,還傷害了小猴子。悟空不天取經。
我喜愛他的智慧聰穎。
找菩提祖師拜打聽妖怪有多么厲害,直接沖上去與他搏斗,最終勝利。
我喜歡孫悟空的忠心耿耿。
悟空從不像豬八戒,動不動就要散伙。他從沒有一句怨言,保護唐僧,什么時候都顧及自己的師傅。他去化齋之時,仍不忘師傅,在他周圍用金箍棒畫了一圈,可以保護唐僧不受野獸侵害。
孫悟空,智慧聰穎,仗義勇敢,忠心耿耿,我喜歡這個人物。
人物篇三
;摘要:《呼蘭河傳》創作于1940年12月,是蕭紅逝世的前一年。在當時,這部小說多受到批評。茅盾對小說的評價是“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但是,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間還是有差異的,如小說中“我”的祖父、有二伯、馮歪嘴子是著墨較多的人物,他們的性格突出,是比較獨立的人物,本文稱其為“性格”人物。在這三個“性格”人物中,有二伯、馮歪嘴子是兩個小人物,他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小說中,大泥坑附近的人們、看野臺子戲的人、漏粉的、養豬的、拉磨的、到胡家看“熱鬧”的人是“群像”人物。本文主要談小說中的“性格”人物,對于“群像”人物,已經有
人物篇四
轉眼間,已到了22世紀,我成為了發明家,并且發明了“空間轉換器”。“空間轉換器”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空間快速轉換,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其他的地方。
有一次,我不小心按了一下放在《那個騎輪箱來的密兒》這本書上面的“空間轉換器”的紅色按紐,我就覺得眼前藍光一閃,我就被《那個騎輪箱來得密兒》這本書吸了進去。
藍光消失后,我就站在了仙女湖旁,我看到了一個人,她穿著長裙,戴著耳環,穿著繡花鞋,手拿仙女棒,那個人就是密兒。
我跑上去對密兒說:“你好,我是從22世紀來的,你是不是密兒?”
密兒覺得奇怪極了,說:“你怎么會認識我?”
“我當然認識你,你是一本童話書中的人物。”我說。
密兒更是疑惑不解:“什么,我是書中人物?!”
密兒說:“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仙女啊?”
“當然可以啦!”我爽快地答應了。
“我在孟小喬家里的時候,看見現在的孩子都很不快樂,孩子們在22世紀生活得快不快樂啊?”密兒問。
密兒走后,我也按下了“空間轉換器”的紅色按紐,我眼前藍光一閃,轉眼間我就到了22世紀,我回想起我的這次旅行,笑了一笑。
人物篇五
二、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于,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
三、"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志士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面對饑寒受苦的老百姓,作為士大夫卻束手無策,縱身躍入滔滔江水中,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為黎民百姓謀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對朝廷的腐落束手無策,只好投身于海,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物篇六
當生命之花凋謝在二十六歲的年少有為之時,這未嘗不是一種遺憾與傷痛。流星般滑過文學的天空,卻留下永恒的光芒,這又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奇跡。
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讀到了他的樂觀與曠達;從“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中,讀到了他的纏綿與深情。
而真正的他,是歷史中那場盛大的宴會中的他。秀麗如畫的風景,蕩氣回腸的歌聲,懷才不遇的悲涼.勃進取的人生態度,震人心弦,啟人心扉。生動細膩的山川景、人文景、宴會景與強烈真摯的賓主情、壯志情融一體,,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筆敘說著他的所見所想,述說著他的歡樂與苦悶,失落與追求。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唱晚……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語言、飛揚的文采、極具個性的文學才情,為我們營造的一片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學天空。
然而,在滕王閣永不褪色的壯麗圖畫中,我們卻隱隱捕捉到他豪放超逸情致之外的些許無奈;我們讀到了那份縈繞在他心頭的個人宦途失意的低沉感慨。
可王勃畢竟是王勃,他不會沉陷于懷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他把人生的得失看作常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我們看到他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化悲涼為曠達的豪邁,他用堅韌不拔的意志、樂觀開朗的情懷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撥動了生命的最強音,奏出了與命運抗爭、不甘沉淪、積極進取的交響曲。
也許當我們的生活滿目瘡痍的時候,我們在他那里找得到精神的支持。
王勃,他是永遠的……
人物篇七
我母親的弟弟叫馬蒂亞斯 , 今年六十三歲。現在他跟老婆住在不來梅市附近的小村里,門前馬路上車輛很少,一個僻靜極了的地方。雖然離漢諾威不遠,但是我們來往不多,有時候我打電話給他,跟他聊聊天;說說工作方面的事情,也說說家里的情況。打電話的時候,如果他一開口,能說個不停,跟他聊一個鐘頭也是常常的事。
我舅舅個子不高,一米六的樣子,身體偏胖,西瓜臉。最明顯的特征是他右眼重度斜視:眼球往外看,左眼還正常。假如他看著我說話,我根本不曉得哪一個眼球對著我,哪一個不看我。據我記得,斜眼的毛病已有許多年,不知道他以前為什么沒找醫生看過。
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卡通雜志,每個月我拿到父母給我的十塊馬克的零花錢后,主要是買唐老鴨的期刊。我舅舅也是看卡通故事的愛好者,家里書架上,箱子里有數不清的大小的卡通雜志。他的家對我來說是個小天堂。我大約十歲的時候,記得有一天, 媽媽讓我一個人坐公交車去他家,給我多看唐老鴨卡通的機會。我下午到他家后,立刻開始看書,該睡覺的時候我繼續看,因為他的書真是太多了,一夜都看不完。我看到半夜,眼皮上住滿了瞌睡蟲,抱著唐老鴨的書就入睡了。
我舅舅二十來歲時開始談戀愛。當他決定娶一位智障的姑娘時,我們大家都不理解,但最后還是不得不接受了他的決定。我們對精神病人當然沒有什么成見,但是兩個人身體情況截然不同,感情能不能長久,我們覺得這個婚姻不一定有什么好結果。幾年后,我們的預感應驗了,他們的婚姻果然不幸結束了。法院判決離婚后舅舅每個月要付贍養費給她,不知道多少錢,估計至少幾百馬克。后來他終于找到了我們認為比較合適的伴侶,一位個子比他還矮的很善良的女人。至今他們還在一起。
三十年前他在電話簿出版社工作過,因為公司生意不好,突然破產了。不到四十四歲時他就失業了。一般來說,四十多歲的職員不算老,肯定還能找到別的工作。當時他寫了無數的求職信,去過不少公司與老板面談,但最后他只收到了拒絕的回信和敷衍的談話,公司唯一的答復是:“你已經太老了”。后來當地勞動局給他轉學會計師的機會,但是結業后情況沒有好轉,一直找不到工作。八年前他自己開了個小公司,給學生在文字上修改論文,給慕尼黑一家雜志出版社校對。雖然他從來沒有上過大學,但是他德語水平不錯。不來梅大學里有個德語文學家幾年前看過他修改的論文,承認舅舅的德語水平真是很高。
大約四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碰到他的時候,感覺到我的舅舅真是好玩兒。他很幽默,喜歡說笑話,喜歡跟我們三個小孩——姐姐,妹妹和我——,一起玩耍。他說的笑話經常使我們哈哈大笑。
記得某年的夏天,我們全家在舅舅的花園里團聚,吃蛋糕,喝咖啡。大人嘮著嗑,我們三個小孩無聊得慌,舅舅就主動提出玩游戲的主意。我們在花園玩捉迷藏,有時他也會把我們捉弄的哭笑不得。我覺得,他有一顆孩子般的心,他是一個喜歡玩耍的“大小孩”。
有一次我們在外婆花園玩耍的時刻。舅舅拿五毛錢在花園里藏起來,誰能找到它,誰就“賺了”五毛錢。因為花園比較大,我們尋找硬幣的時間很長。假如舅舅提示說:“冷,更冷,寒冷” (2),我們知道,找到硬幣的方向不對,越來越遠。如果他說:“暖,更暖,熱,燙”我們就明白,離目標越來越近了,最后找到了它。對我們三個小孩也是一個小比賽,誰跑得快,誰拿到錢。五毛錢拿到手里以后,在小賣部可買到我們所喜歡的糖果和小玩具。
我舅舅是一個實在很討人喜歡的人,我非常喜歡他。
(1) matthias 德國男孩名字
人物篇八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系。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么”,還要寫出“怎么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
詳細分解:
一、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二、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避免有話必錄和拖泥帶水的現象。
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語言描寫,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同學們為自己筆下的人物設計語言,更應該如此。
b、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深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動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不然,人物的形象無論如何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心理活動的展現和其它事物的發展一樣,都是有層次的。我們把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逐漸寫出來,人物形象的展示也會越來越具體。寫心理活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用第一人稱寫人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心里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知道的呀!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環境下內在性格的變化,常常處在不協調的矛盾狀態之中。為了顯示人物性格的差異,寫作文就必須通過對比加以表現,將他們面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應抖落出來,從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c、外貌描寫:描寫人物的外貌就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身材、衣著和表情的描寫,叫做外貌描寫。我們有的同學一寫到以記人為主的作文時,往往是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個模樣。其實,世界上的人有千千萬萬,沒有完全相同的外貌。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
第一、根據表達的需要,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征。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總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現出內在狀態。由于人們的出身、經歷、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自己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面都能流露出來。
第二、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
有的同學他們不分主次,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進行描寫。“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羅里羅嗦,讓人看半天也不會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據表達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寫的順序。對于一個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從多方面進行的。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寫,哪些后寫,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但是,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或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外貌描寫的順序也會有變化。
總之,外貌描寫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有利于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示,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文章的外貌描寫是成功的。
人物篇九
我的外公是一位高中退休老教師,今年六十七歲了。他中等個子,皮膚白白的,頭發少少的,做事多多的,走路快快的。黑頭發中穿插著一些白色的頭發。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顯得很有精神。他臉上總掛著滿意的笑容,是一位可親的老人。
外公的生活樸素,也十分節儉。他的工資不低,但是,他從來不為自己多花一分錢,吃的是粗茶淡飯,總是穿著洗得干干凈凈的舊衣服。樸素得有點寒酸。
外公又是一個勤勞的人,他總是以自己辛勤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他在家里總是閑不住,一會兒拖拖地,一會兒擦擦窗戶,一會兒下地種種菜,一會兒又上山扒扒柴。外公可真是他家的一大“忙人”呀!在外公的影響下,我也從小就養成了愛勞動、不怕吃苦的好習慣。我也要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愛勞動的人。
外公特喜歡我們孫輩吃好點、穿好點,但不愿我們太貪玩。他愛節約,做什么事都講節約,上廁所用紙取最小值,襪子底穿破了,再破處朝上穿。他說他節儉、勤勞、勤奮,是因為他前半輩子日子,苦怕了、窮怕了、餓怕了、冷怕了。而節儉、勤勞、勤奮,能給人一生創造財富!
外公愛我,我更愛超級外公。
人物篇十
《魯濱孫漂流記》中的魯濱孫是我最喜歡的書中人物,他一個人漂流到一個孤島上,在那里生活了28年,在這28年中,魯濱孫克服了沒有食物、沒有住處、沒有衣服、身患疾病等種種困難,堅強的活了下來。他這種不向困難低頭、勇于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令我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也遇到過一些困難,可不是每一個困難我都能積極的面對,有的`時候很想放棄,可是每次我想放棄的時候,我都強迫自己和魯濱孫比一比,把我的困難和魯濱孫的困難比一比,再用我的做法和魯濱孫的做法比一比,這樣一比,我就真的感到無地自容,馬上打起精神勇敢的去面對了。
有一次,老師讓做一個能裝很多東西的容器,要求第二天交。回到家里,我迅速的做完了其他作業,就開始制作我的小容器了。開始的時候,我情趣盎然,按照我腦子里想的努力去實施,可是,想得容易,真正做起來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做來做去總是不理想,就是做不出自己所想的那個效果。嘗試了幾次,我終于不耐煩了,干脆把工具往桌子上一扔,身子往后一仰,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倒在沙發里。心想:不做了!大不了明天挨批評。坐了一會兒,心情很煩躁,就在腦子里和魯濱孫對話:喂,魯濱孫,如果你是我你會放棄嗎?放棄?你的困難有我的困難大嗎?如果你像我一樣漂流到一個孤島上,面對困難是放棄了,想想后果會是什么?是呀,與魯濱孫的困難相比,我的困難算得了什么?面對那么大的磨難,魯濱孫都沒有放棄呀!如果他當時放棄了,面對他的會是什么?恐怕只有死亡。今天,面對這么一點點困難我就放棄了,將來怎么可能迎接更大的挑戰?想到這里,我靜下心來重新拿起工具認真的做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而我在一次次的嘗試之后,終于做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
第二天,我的作品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那是一種戰勝了自我之后的喜悅。我仿佛也看到了魯濱孫那贊賞的微笑。
魯濱孫,我的好榜樣,你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時時激勵著我,我也要向你一樣做一個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