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最新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如何寫一
春天的人民公園顯得生機勃勃,因為春天百花盛開。每到春天,草坪上的小草就會隨風搖擺。清晨的公園更美,你看,剛出芽的柳樹坐在湖邊,正如一個少女在一邊欣賞著風景,一邊梳理頭發。
夏天的人民公園是青翠的。一走路大門,我能見到一個魚池,小魚兒在快樂地游泳。向前,我看到了一個荷花池,荷花正含苞欲放。這時,一只蜻蜓停在了一個荷包上,讓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拜訪過荷花妹妹,我們再去找柳樹姐姐,柳樹姐姐似水一般柔的長發已經從淡綠色變成了翠綠色。太陽上來了,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極了。
秋天的公園,有種說不出的靜美。往往到了這時,桂花開了,不說十里飄香,但進了公園,你便會聞到花香,菊花也開了!傍晚,你走到草坪上,會發現火燒云和夕陽下的菊花是多么的美不勝收呀!再看楓樹葉落了下來,銀杏葉也落了下來,好似金色的地毯。
冬天的公園洋溢著快樂,特別是下過雪后,我和伙伴們常常在公園里打雪仗、堆雪人,所以冬天的公園里歡樂無處不在。
這就是四季美麗的人民公園。
最新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如何寫二
ok3w_ads("s005");李想
【摘要】移動端和互聯網的普及推動了媒介融合的發展,“兩微一端”超越電視成為媒體發布信息的重要平臺,為了迎合人們的碎片化時間,不少媒體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早間新聞的欄目,培養了用戶新的信息接受習慣。文章以《人民日報》公眾號“來了!新聞早班車”欄目和“馮站長之家”公眾號“三分鐘新聞早餐”為例,就主題建構方面對兩個微信公眾號的早間新聞節目展開分析,希望得出一些可參的研究結果。
【關鍵詞】早間新聞;人民日報;來了!新聞早班車;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
一、背景
網絡和移動終端的發展與普及促進了手機融媒體功能的完善, 早間新聞不再局限于電視,碎片化閱讀習慣也使得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早間新聞閱讀習慣由電視逐漸轉向移動終端,諸多微信公眾號抓住了人們的這一需求,每天早晨固定向用戶提供海量信息篩選過后的信息集錦。但提供這樣的新聞服務不是一項容易的事情,觀察現有的較為成功的媒體公眾號,提供早間新聞且能夠保持每日更新的公眾號的數量很有限。本文選取了官方媒體公眾號《人民日報》和自媒體公眾號“馮站長之家”,希望通過對這兩個較有代表性的公眾號的分析得出一些可參的研究結果。
二、研究概述及對比分析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和“馮站長之家”微信公眾號各自的早間新聞欄目,選取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人民日報》作為官方媒體的代表,自成立微信公眾號以來粉絲數量超1100萬,在用戶心中普遍享有較高的地位;“馮站長之家”是一個成立三年多的自媒體公眾號,以其專注度和不斷推出的爆款文章獲得了較高的評價。這兩個公眾號各自代表了官方媒體與自媒體,作為研究對象較有可比性。
其次,根據“清博指數”的微信公眾號排行榜顯示,截至2019年7月14日,《人民日報》與“馮站長之家”分別為官方媒體和自媒體新聞類公眾號排行榜的第一名,選取這樣較為成功的案例進行探索,得出的結論具備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隨著手機等移動端對人們信息接受習慣的改變,碎片化傳播是媒體當下正在應對的,早間新聞欄目尚有待開發和完善,因此,剖析微信公眾號早間新聞欄目的成功案例為公眾號早間新聞欄目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價值的借鑒意義是必要的。
(二)新聞總量、音頻時長、排版的美感度分析
“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和“來了!新聞早班車”分別于每早5點左右和6點左右推送早間新聞,其推文都采用了文字和語音版結合的方式。除主播外,“來了!新聞早班車”還注意配備了背景音樂,而“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則未采用。背景音樂有助于用戶集中注意力收聽新聞,過長的時長有可能會導致枯燥和疲憊,背景音樂能適時地起到調節的作用。此外,背景音樂也可以給主播提供一個輕松的錄制環境,音樂的節奏感使各板塊間的銜接也顯得更為自然。
早間新聞是信息截取時間段內重要信息的整合,生活節奏加快使得人們面對“井噴”的訊息產生焦慮感,新聞的選擇變得至關重要。統計來看,2018年10月30日到11月28日,“來了!新聞早班車”的每日新聞量平均為28.7條,“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為35.767條。新聞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頻的長短,“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的音頻總體上長于“來了!新聞早班車”,時長以9分鐘到 11分鐘為主,最短是7分53秒,最長為11分01秒;“來了!新聞早班車”以5分鐘到6分鐘為主,最短為4分53秒,最長為6分44秒。用戶在清晨常常耐性有限,如果音頻過長而無趣味,有可能會導致其產生煩躁情緒,所以公眾號一定要把握好新聞量和音頻的長度,不要讓內容過于冗長。
推文的排版會影響界面的美感,精美的排版可以提高用戶的閱讀興趣。對比兩者的推文界面,采用了相同的字體和字號,且在文字中都穿插了圖片,圖文結合很好地提升了閱讀體驗。“來了!新聞早班車”在兩條新聞間留了一些空隙,這使得界面看上去更為疏松,緩解了視覺上的擠壓感,“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采用編號的方式對每條信息進行隔斷,相較之下“來了!新聞早班車”的“時間線”設計更具美感一些。
(三)特色分析
新聞篇章是大眾信息的基礎篇章。“來了!新聞早班車”和“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的推文作為新聞篇章充分實現了大眾交際的主要功能——信息功能,以及語言的主要功能——報導功能。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節對兩個公眾號所做的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他們的各自所呈現的特色進行分析和總結。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整體風格特征是服務性和實用性,“來了!新聞早班車”延續了其整體特征,新聞內容的選擇具有普及性,適用于各類人群查閱。對“來了!新聞早班車”樣本的各板塊比重的統計中,作者發現占比最高的是社會板塊,占比37%,其次是要聞占到了38%,政策占到了14%,生活占了11%。綜合來看,新聞類占據了75%,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對于新聞的重視。
“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的6個板塊中,國內和國際新聞是最大的兩個板塊,分別占比28%和23%,其次是生活服務占比18%,文教體娛占13%,財經證券占12%,健康養生占到了6%。從板塊分布來看,“馮站長之家”的新聞性色彩偏弱,綜合性色彩較濃。與“來了!新聞早班車”相比,“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在新聞上的比重顯然較弱,然而在快節奏生活環境下的用戶不僅需要新聞信息,用戶也需要文教體娛、健康養生等的軟性新聞來愉悅身心。
(四)定位分析
編輯依據對新聞重要程度的評測和對用戶喜好的預估篩選前一天的新聞,最終生成當天的早間新聞,而用戶對于編輯呈現的早間新聞則會在手機上進行二度篩選,興趣的不同影響了用戶在每一條新聞上的注意力分配,因此新聞的選擇體現了編輯對用戶心理的把握以及對新聞重要性的判斷標準。
“來了!新聞早班車”設有四個板塊:要聞、社會、政策和生活,“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則設有六個板塊:國內、國際、財經證券、文教體娛、生活服務和健康養生。首先,兩個公眾號在新聞內容的安排上都注意了議程設置的運用,將重要事件安排在每個板塊的最前面的位置,注重輿論的引導。其次,廣泛選擇全國各地區的社會新聞,選擇考慮到了用戶的接近性心理,以此獲得用戶好感。兩邊也有信息不覆蓋的地方,
最后,新聞內容的選取與公眾號的定位以及風格相關。我們將兩個公眾號在同一天的內容進行對比,盡管“馮站長之家”的每日新聞量比“來了!新聞早高峰”多,但不意味著“來了!新聞早高峰”的內容是被覆蓋而重合的,相反有很多不同處。僅拿2018年11月28日的早間新聞來對比,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教育部表示,到2020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90%,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以及“福建檢方近日批捕7名泉港碳九泄露事故相關責任人,包括涉嫌謊報安全事故的東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黃某仁等”這三條消息而言,“來了!新聞早班車”錄入了而“馮站長之家”則沒有選取,總量多不是不經挑選一味納入,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選擇標準,作者認為這也是“馮站長之家”的獨特之處。
定位來看,作為官方媒體的《人民日報》和自媒體的“馮站長之家”一定是不同的,因定位不同而肩負的責任也不同,因而內容也會有差異。《人民日報》于2013年4月以“參與”“溝通”“記錄時代”為口號正式入駐微信平臺,作為中央級官方媒體,肩負著輿論引導以及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義務,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聞思想的指導,《人民日報》作為黨媒除了要堅持黨性、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外還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所以其新聞內容的選擇上也體現了大局觀和責任擔當。
“馮站長之家”的定位與其標語“每天三分鐘,知曉天下事”相匹配,以傳遞全面而新鮮的資訊為主要職能,其新聞資訊集選于各大平臺如新華社、中新、騰訊、鳳凰網等,細致地劃分了六個板塊,盡量全面滿足用戶的各類需求。
綜述,作者認為“來了!新聞早班車”和“馮站長之家三分鐘新聞早餐”不是對立關系,是互補的關系,它們共同滿足了人們的差異性需求。
三、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官方媒體和自媒體有各自不同的優勢和劣勢,例如官方媒體受制于機制的不夠靈活,而自媒體在資源上略遜一籌等等,媒體公眾號想要培養更具粘性和忠誠度的用戶,要把握自己的優勢,提升趣味性以面對用戶早晨的困倦感常態,使用常規的篇章構成要素極易造成公式化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使得用戶疲倦,所以媒體公眾號需要提升其轉換成本,讓用戶不能隨意取消關注,從而保持其粘性和忠誠度。
參考文獻:
[1]微信早間新聞現狀分析及其編輯策略探究——以《人民日報》公眾號“來了!新聞早班車”欄目為例[j]. 廖宇.新媒體研究 . 2018(14)
[2]電視談話節目中音樂作用探析[j]. 湯瑞.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11)
[3]符號學視角下的媒體語言研究 項男
[4]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的實證性研究——以“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央廣新聞”為例
[5] 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扁平化研究[d]. 劉一忞.西南政法大學 . 2017
相關熱詞搜索: 人民日報 之家 建構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最新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如何寫三
今天,我們來到了人民公園。
剛到入口,便看到一塊巨大的石頭。石頭有2米多高,全身呈現著深褐色。石頭上面雕刻有“浦北縣人民公園”的幾個血紅色的楷書大字。
走過了巨石以后,一條用水泥鋪的盧映入眼中。路的兩邊綻放著一朵朵錦簇的鮮花。鮮花可真是五彩繽紛呀!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有白色的,有藍色的,還有紫色的……各種美麗的鮮花集聚在一起,成為了一塊五顏六色的花地毯。
我們開始攀登山峰。山峰上,扎滿了鮮綠的小草。山峰似乎鋪上了一塊柔軟的綠地毯。那一顆顆蔥郁的大樹,被一陣陣清爽的風吹的沙沙作響,編成了一首令人心曠神怡的歌謠。
我們攀上了山頂后,走進了筑在山頂上的亭子。亭子的墻上畫著象征這八仙的圖畫,使亭子古香古色。亭子共分兩層,我們隨即上了頂層。瞻仰這遠方,透過一層迷蒙的煙霧,浦北的景色盡收眼底。
人民公園可真是美麗呀!
最新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如何寫四
星期天,我來到了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的人民公園。
走進人民公園,便會看到各種美景,使你流連忘返。百花爭奇斗艷,大樹堅韌挺拔,人們都在這里鍛煉,散步。
再往前走,便來到雄偉壯觀的迎客瀑。假山上,“迎客瀑”三個大字在陽光下顯得非常耀眼,泉水向上噴涌,金魚在水里面嬉戲玩耍。游客們看到這個景象,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和家人一起拍照。
縱深前進,就會看到了孩子們的樂園。大人們都帶著孩子們,放風箏、溜冰、滑板……時時刻刻都能聽到孩子們的笑聲。
走出樂園,便會看到令一個天堂美景——觀魚池。那兒不僅是人們的天堂,更是魚兒們的天堂。它們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來游去,總能看見一條大魚后面跟著一群小魚,就像一個速度極快的運動員把其他人遠遠的甩在后面。
參觀完魚池,便來到安靜優美的一條條曲折蜿蜒的小道,人們在這里散步、聊天、觀賞美景,瞧,那邊還有人練太極呢!
這美不勝收的景色真令人流連忘返啊!下次還有機會我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