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一
宋代:蘇軾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
為何見她早起時發髻斜傾?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
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
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
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注釋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蕩秋千。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清賀裳《皺水軒詞簽》評以二句云:“蘇子瞻有銅琵鐵板之機,然其《浣溪沙·春閨》曰:‘彩索身輕長趁燕,戲窗睡重不聞鶯?!绱孙L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因人天氣: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氣。
賞析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墒牵砩咸上聛硪院?,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二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
1、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養成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1、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2、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容。
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1課時
一、導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沖動
1、作者
詳見《記承天寺夜游》
2、感受創作沖動
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游記詞?!盀跖_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艱苦。但他能抱著“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態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首《浣溪沙》就表現出了他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3、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吧场被蜃鳌凹啞?。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三、難解詞句
參見課本注釋
補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規:布谷鳥,又稱“杜鵑”。
四、鑒賞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上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這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笆捠捘河曜右幪洹奔日諔饲懊鎸ο⑸陈返拿鑼?,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環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優美潔凈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上闋寫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境。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眱删湟苑磫柶?,以借喻回答,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人只有一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詞人面對著眼前“溪水西流”,卻產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這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靶輰装l唱黃雞”則唱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著為白發蒼顏而嘆氣。表現了詞人在貶謫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
下闋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六、板書
溪邊蘭草
上闋:寫景三幅畫面松間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鵑
浣溪沙
下闋:抒懷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
(一)理解填空
1、這首詞中描寫了春光明媚萬物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借此抒發了作者喜悅心情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既描寫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氣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詞中表現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
4、這首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詞中抒發詞人老當益壯、奮發進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與“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句意相反的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珍惜時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積極進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浣溪沙》這首詞體現了詞人對生活抱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這種情緒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引發我們產生一些感想,請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吧。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三
宋代:蘇軾
桃李溪邊駐畫輪。鷓鴣聲里倒清尊。夕陽雖好近黃昏。
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云。幾時歸去不*。
譯文
桃李溪邊停著一輛畫輪車。鷓鴣發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聲時,就是倒酒于杯中與情人約會之際。晚照雖然美麗,但它已臨近黃昏的時候。
體發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倆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著芳香的草兒,皎潔的月兒伴著那雪白的云兒。多少時候離去才不致痛苦悲傷。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駐畫輪:指停車。畫輪:車之美稱。
倒清尊:指斟酒。
*:梁·江淹《別賦》:“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薄对娫~曲語詞匯釋》卷五:“*與凝魂,同為出神之義。”此處形容傷感。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東坡自杭還朝,途經揚州,已近黃昏。目睹了“珠簾十里卷香風”的揚州,風彩翩翩,詞興大發,作此詞,借以煥發飽經政治風霜的精神青春。
解析
上片,寫一對情人約會的幽深情景。在桃李溪邊停著一輛“畫輪”,車上下來的男子走進了“桃李”林。兩人約會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靜。鷓鴣喚來女子忙把酒倒向杯中,頻頻舉杯,蜜語陣陣,兩人的綿情竟是如此難舍難分。時間過得太快,不覺“黃昏”來臨。詞人點化運用李商隱《樂游原》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句,又描景,又傳情。不過,詞人詞里沒有惋惜人生短暫意,有的是飽含情人的依依戀情。詞人善于從空間與時間的交錯上,景情交融,構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圖。
月灑桃李林,兩人如人夢,夢醒已分手,神志近*。在經過大刀剪裁之后,詞人把下片之墨直接傾灑在女子內心隱秘的愁情上。曾幾幾何,信誓旦旦;到如今,信物為征。體發上的香氣還留在你的衣裳上,贈給的花巾還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幾時歸去不*?”多少時候,不知道,只有歸去方能*。這結尾的故意設問句,不僅讓語氣富有變化,而且將女子的癡情深化一步。
全詞通篇寫春景,實際上句句寫戀情。點化名句,不露痕跡,既成為詞篇的不可少的結構成分,又深化了詞篇的思想內涵。情景交融,詞簡意深,為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四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能夠熟讀成誦。
3、借助注釋能夠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體會詞中所表達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理解詞句意思,從詞中體會作者的面對困難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激趣導入
1、導入:古詩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只有跟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才能尋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師:今天學習的是一首詞,其實,我們之前也學過一些詞,你還記得嗎?(生說)
生:憶江南
生:漁歌子
師:那么對于詞,你了解多少呢?(生說)
師:大家知道的還不少,是的,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颁较场本褪窃~牌,而“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本褪沁@首詞的詞前小序,我們再看,“山下子規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就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師:這些都叫——生:詞牌名
3:課件出示:介紹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也叫“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二、出示學習要求,檢查預習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勤誦讀是一個鑒賞的好方法。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
2、師范讀
3、試著讀出節奏(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再齊讀本首詞,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上闕和下闋分別寫的是什么?生:上闕是寫景。下闋是抒情的。(板書)
師:好,你能用朗讀表現不同的內容嗎?(生自讀、指名讀。)
三、想象激情,再現詩情畫意
師:自由讀上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對子交流)
生自讀、指名說
引導:這景色美嗎?那就讓你的腳步再流連一點吧。生慢讀
師:假如讓你們聞,你會聞到什么呢?(生說)
師:好啊,春天的味道都被你聞到了。還有嗎?
師:好啊,多么美麗的景色啊。生再讀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心
師: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生說)
師: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課件呈現資料
師:這種情況下,看到這樣的景象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說)
師:是的,你能讀出哀愁嗎?(男女拼讀)
師: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蘇軾珍惜時光,他說,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是的,珍惜光陰,你能說說珍惜時間的句子嗎?(生說)
師:與其嘆白發,唱黃雞,還不如——
生:還不如看風景
師引讀,“還不如——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他還不服老
師:是什么讓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生:門前流水尚能西。
生:溪水西流
師:溪水都是自西向東流的。有詩為證:一江春水——生:向東流
師:這條溪是自東向西流的,是條逆流而上的'小溪。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齊讀下闋)
引讀:也許有人會問蘇軾,你都被貶了,還是安心休養吧,可是他仍舊堅定地說——
生朗讀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能說說這下闋表達的是什么樣的精神嗎?(生說)
師:說的好,就是這用樂觀的人生態度。
板書:樂觀精神
師:像我們今天的詞牌名其他詞人也寫過,比如:課件呈現: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生自由讀
師:還有將近兩個月,大家就要離開這個校園了,面對“離別”,你會留戀什么呢?(生說)
師:離別總是哀愁的,張老師,還是想讓大家多一些樂觀,時間過的總是很快,40分鐘就這么過去了。下面就是展現自己的時候了。
師:試背誦
四、作業
上闋——寫景{蘭芽短浸、松間沙路、瀟瀟暮雨、子規啼鳴}借景抒情
下闋——抒情: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五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這首詞寫男女的歡會與分別。上片先從分別寫起,河橋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別時的留念,并興起相見之遲,相別之速?!稗ワL”句是從弦管之間寫女子的風度、情懷。
下片寫臨流餞別,以春水之滿狀心意之滿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摯,用語自然而深婉。末句以景結情,楚煙湘水,皆已寂寞,純是分別時的感情外射。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六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此詞為作者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鄉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在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 。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并點出季節,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農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里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正在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接下來一句寫作者驕陽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結尾一句,寫作者以謙和的。態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村、平易樸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間民風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七
1、在吟誦背誦中感受本詞語言清麗自然的特色。
2、體會本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能熟讀成誦并正確默寫
能理解詞作大意,領會作者創作意圖
一、導入:你對作者了解多少?
作者和詞作的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十三歲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較早的詞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貴悠閑的生活,但他的詞藝術成就較高,能以疏淡閑雅的語言寫出較深的含義,音韻和諧,意境清新。
這首詞選自《珠玉詞》。“浣溪沙”是詞牌名?!朵较场肥且皇仔×?,其格式是分上下兩闋(也叫上下兩片),各有三個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個平聲韻。這首詞寫作者在暮春時節的思緒,表現了年華易逝的傷感。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傳誦名句。
二、學習過程:
1、朗讀詞
注意停頓和節奏
2、賞析:學生自由散讀,結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1)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詞:剛填好的詞,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氣舊亭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
(3)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4)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不得已?;淙ィ夯ㄖx,點明節令是暮春。
(5)似曾相識:意思是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
(6)小園香徑獨徘徊。香徑:花間小路。徘徊:來回走。
3、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詞中關鍵詞句所蘊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氣舊亭臺。”“去年”二字把今昔兩幅相同的畫面重疊在一起了,問題一:你知道作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變故嗎?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仔細體會思考“夕陽西下幾時回?”這句話的含義。
(思路點撥:一樣的暮春天氣,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卻和去年大不相同了?!跋﹃栁飨隆笔菬o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東升再起,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期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細膩心態。)
(思路點撥:“花落去”、“燕歸來”是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有機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變為某種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4、作業:
根據你對詞作的理解,畫出你心中的畫面。
蘇軾浣溪沙賞析篇八
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
老人幾度送余春,
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
惱花顛酒拼君嗔,
物情惟有醉中真。
此詞為惜春行樂之作。上片寫惜春。以“不信芳春厭老人”總領全詞,明講不信芳美春色厭棄我這老人,實寓我這老人依然熱愛芳美春色,人老心不老也!下片寫行樂?!扒尚ζG歌”,似乎使其回憶起青春時代的風流艷韻,大有人老心癡情亦顛之慨?!皭阑ā北磉_了詞人愛花過切而惱其匆匆棄我而去的情感。正因其“惱”,方形之于“顛”,拼命在春花未謝之際盡興觀花飲酒,以致酒醉狂顛,到了物我渾然,花亦我,我即花的境地。最后點明作者“顛酒”任誕的原因:唯有酒醉渾然忘我,才能體會到真趣,顯示出真情,獲得一種超塵離俗的人生樂趣。全詞直抒胸臆,類似酒中狂語,頗有豪曠自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