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一
春天是美麗溫暖的,社會也要像春天一樣美麗和諧。
我讀了《走進和諧的春天》后,覺得有兩篇事跡中主人公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特別感人,分別是《愛,與死神賽跑》和《一個人感動一座城市》。
《愛,與死神賽跑》是這樣的:一名女大學生在網上看到,貴州有一名和她的血型一樣稀有的農村孕婦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為了去貴州獻血,她四處向同學借錢才湊足了1500元的路費,千里迢迢曾兩次昏厥,把熱血獻給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而且始終不肯透露姓名。她是誰?她就是中國美術學院大三學生毛陳冰。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市》講述的是一個年僅28歲的青年軍官孟祥斌,為了救一名素不相識的輕生女子,跳進了冰冷的江水用盡全力挽救起女子的生命,自己卻因體力不支而沉入水底,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看完這兩個事跡,我不禁被感動了,同時也很難過,淚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轉,仿佛時間定格了,毛陳冰獻血昏厥和孟祥斌托出女子的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感動的是他們這種奉獻的精神,難過的是有人為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是什么促使他們這樣?-------是無私的愛!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學校組織義賣會,老師讓我當第一批服務員。我卻說:“不。如果當了第一批服務員,再去買東西,就沒有好貨了。”老師嘆了一口氣走了。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慚愧,很自私,對比毛陳冰和孟祥斌的奉獻精神,我感覺臉上火辣辣的,身后仿佛有一雙眼睛責備似的直盯著我,讓我抬不起頭。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二
我看了《走進和諧的春天》這本書,感受頗深。書中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原則:要誠實、厚道,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懂得為他人著想,才能創造一個和諧社會。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章讓我了解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規矩,約束自己,這樣才可以有一定的秩序,不會讓生活亂七八糟。比如紅綠燈,有了它,車輛可以有規律地通行,確保安全,不然大馬路上車子橫沖直撞,非常容易出車禍,影響大家生活和行車。
它還告訴我們要助人為樂。同學間互相幫助,不但方便學習,而且可以增進友誼,使班級成為一個團結互助的大家庭。同事間互相幫助,可以讓自己和他人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更有利于互補各自的缺點,學習別人的長處。
這本書中的英雄故事最令我感動:孟祥斌舍身救人,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去救一個素不相識的跳河女孩,看到他的小女兒大叫:“爸爸沒了,爸爸沒了”時,我的心都快碎了。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平民英雄,抓小偷的,奮勇救火的,幫助別人度過難關的……我們雖然當不上英雄,但是可以從小事做起,為長大做大事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了解了許多人生的真諦,學會了做人的好方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三
涼爽的春風帶著陣陣花的清香迎面撲鼻而來,好清爽!
說起和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你了解和諧這個詞的含義嗎?也許寥寥無幾吧!“和”, 左邊一個“禾”,右邊一個“口”,顧名思義,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而“諧”字,左邊一個“言”,右邊一個“皆”,意思就是人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人人擁有平等、尊嚴、獨立和自由。可見,“和諧”就是人們內心樸素而美好的愿望。
書,被我一頁一頁地打開,文字,一行一行地在我眼前跳躍。書中的人物也一個一個的走到我面前。一篇叫“大愛無聲”的故事如同吸鐵石一般吸引了我:“在臺州市金嶺頭住著一位80多歲的平凡老人,她的真實姓名叫洪云蘭,大家都親昵的叫她“三爺姆”,她樂于助人,從十八歲開始一路做好事。到了晚年,她也不閑著,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5000余元蓋了間平房,20年來一共收養了1280多人。如今從一間平房發展到容納近百人的60間房,雖然人多,但三爺姆總是耐心、無償地照顧……”看到這里,我不經打了一個冷顫。1280余人啊!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女兒們紛紛前來勸母親回家享清福,三爺姆20多年來一步也未曾離開她的福利院,成了“有家不歸”的老人。可是生老病死是人之常理,有一天老人不在了,那福利院的1280多人該怎么辦?讓他們自生自滅嗎?不!我相信,會有許許多多的志愿者前來精心的照料的,因為我堅信21世紀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定不會忘了唱起“和諧”的交響曲!
我是一個平凡的小學生,我沒有不平凡的壯舉,憑我現在的力量,連自己都“自身難保”,但我有一顆不平凡的、真摯的心。我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以身作則,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男兒志在四方。”可是,我想在后面再加上一句“女兒志可排江!”因為,我堅信只要我有著自己宏偉的夢想,努力去實踐,一定會抵達“珠穆朗瑪峰”!——我用好好讀書,成為祖國的棟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人人“都有飯吃”!
如果你問我“何謂和諧?”我會告訴你答案有很多很多……和諧,是遇到困難時的坐懷不亂;和諧,是親人間的心靈相通;和諧,是鄰里間的一個微笑、一聲寒暄;和諧,是擁擠的公交車上的一聲“請坐”;和諧,是他人遇難時的見義勇為;和諧,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諧,就是為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既然和諧那么簡單,就請你們伸出那一雙雙援助之手,一齊唱響“和諧”的交響曲吧!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四
“互幫互助”、“團結友誼”一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特有的文明禮儀風,而現實生活中卻到處充滿了“沒有規矩”、“沒有秩序”的現象。
《走進和諧的春天》是一本具有真實性的學習用本。書中的愛國故事真誠感人、樸實無華,更充分地體現了中國人民“共享陽光、共創文明”的美好品質。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卻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舉動。
于是,到了終點,我默不吭聲地下了車。
現在,我才明白了:我是錯誤的,既然我們是新一代未來的國家棟梁、是這個新時代的結晶,那么,我們有責任去創建“文明城市”、“美麗之洲”。讓我們新一代的兒童一起攜起手來,創建美好家園!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五
在這本書里面我有最崇拜的人:孟祥斌——一位英勇救人的、年僅28歲的英勇的人民警察叔叔。他為了搶救一名素不相識的輕生女子,獻出了自己年輕的、寶貴的生命。在那寒風凜冽的冬日,當他發現有人需要救助時,他毫不猶豫地跳進了那冰冷的江水中……雖然他光榮地犧牲了,但他這種奮不顧身、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為我們祖國擁有這種人民警察叔叔感到驕傲不已。他會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其次這本書里面我最敬佩的人:陳冰——一位外表很瘦小但又有很偉大的精神20歲女大學生。她那與死神比賽為危在旦夕的農村孕婦千里獻血的故事打動了所有的讀者。她為了救那位農村婦女,瞞著父母并跟同學湊足了路費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了千里之外的貴洲省黎平縣山區,為那素不相識的農村婦女獻上了珍貴的救命之血。她的這種滿懷愛心、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稱贊,更值得我好好欽佩她。
總而言之,我覺得《走進和諧的春天》這本書是以它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生活的生活,要好好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諧”也正是我們每個人發也的樸素而美好的愿望;“和諧”也正是由千千萬萬的故事、大大小小的細節所聯結的;“和諧”也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每個人只要都懷著一顆奮不顧身、舍己為人、滿懷愛心、無私奉獻的心;我們每個人只要都共同唱響“和諧”這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社會之歌,那么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和諧!
走進和諧春天讀后感篇六
讀了《走進和諧的春天》這本書后,我充分地體會到了:和諧也是一種文明。
這本書是浙江省中小學愛國主義校閱讀書活動用書(小學版),它分為六個篇章教育我們。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和諧社會需要“民主政治”
2、共享陽光,共創文明——和諧社會需要“公平主義”
3、牽手你我,與愛同行——和諧社會需要“誠信友愛”
4、點燃夢想,書寫精彩——和諧社會需要“充滿活力”
5、秩序社會,有道通行——和諧社會需要“安定有序”
6、親親家園,親親世界——和諧社會需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看完這本書后,我感觸極深。
一、和諧城市,是我們杭州一直在努力爭取的,這需要我們每個杭州人一起努力,共同遵守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公德心,這過程中每個公民一起共創和諧城市也構成了一種和諧。再引申開來,全國各個城市之間的這種友好競爭也是一種和諧。
二、和諧往往發生在生活中不經意的小事上,如:在別人有困難時盡自己最大可能幫助別人;在垃圾箱前多走一步,將垃圾投入垃圾箱;在紅綠燈前耐心等候的情景也是和諧……這種體現在生活中小事上的和諧簡直是舉不勝舉。
三、和諧的基礎就是和平。只有和平了,各個國家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才能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創建出和諧城市,和諧社區等等,和諧的生活是什么?和諧的生活是從豐衣足食,幸福安康,也是謝冰瑩《小橋流水人家》一文中所述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四、和諧歌
我真想把和諧比作一首歌,它唱出了人類樸素而美好的愿望。
我真想把和諧比作一座橋,它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愛。
我真想把和諧比作和平鴿,它帶來了人們期望的和平信息。
我真想把和諧比作一名衛士,它保衛住了人類所有美好的事物。
有了它就有了希望,我真想把和諧比作……
最后希望同學們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文明小市民,爭創和諧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