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一
《紀昌學射》講的是紀昌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的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力。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的傳說故事。它寫了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從這兩則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紀昌學射》這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從另一個角度,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師的指點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
《扁鵲治病》這個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讀了故事你覺得紀昌、飛衛、扁鵲、蔡桓公是怎樣的人?
這兩則故事都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好學的紀昌,堪稱名師的飛衛,醫術高超的扁鵲,固執己見的蔡桓公。
結合上下文,想想下面這些話的意思。
(1)“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學習態度的虛心和認真。他虛心聽從老師指導,并且真正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一點也不猶豫,一刻也不耽誤。
(2)“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練習眼力的決心、毅力和恒心。說他有決心,是因為他練習的目標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來回穿梭的梭子,這就增加了追逐目標的難度;說他有恒心、毅力,是因為他躺在織布機下面,并且一躺就是兩年,其學習之勞苦可想而知;并且,據說他練習看虱子時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時間練習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見一斑。紀昌學習的態度及決心、毅力、恒心,與他成為一個射箭能手,也是不無關系的。
(3)“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派人去請扁鵲”。
這些句子,前幾個句子都以蔡桓公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嫌他胡說自己有病而生氣、憤怒。后來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鵲的行為不同以往----掉頭跑了,不再講自己有病,直達到聽了扁鵲的解釋,也無動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鵲,是說他開始相信扁鵲說的話了。
(4)“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這些帶有時間的句子,隱含著寫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前后不過月余,蔡桓公的病就發展到無藥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兇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漸的道理。并且,從扁鵲在月余時間,不管蔡桓公的態度怎樣,幾次來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勸戒他及時治病,足見其醫德的高尚。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二
敬愛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
您好!
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面,我和媽媽卻接到過您的問候。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聯合國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行動中壯烈犧牲,您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贊揚他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對此,我和媽媽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們與爸爸相約,等爸爸凱旋的那一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迎接他。
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一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我們一定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和平。
敬愛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通過您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祝加利先生身體健康。
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
11月8日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三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審美過程是一種見情、見性、見靈、見神韻活動,靠的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魯迅說,文學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審美從文章三美入手:
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
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
齊讀課文,并配上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優美旋律,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3、簡要繪畫:
課文最后一節從整體上描寫了桂林的山水,引導學生簡要畫畫文字內容,讓學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4、展現桂林風光圖畫:
本人從網上下載了系列桂林風光圖,讓學生觀賞,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四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到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體現主題教學原則,從主題單元出發,帶領學生與作者一起作一次愉快的旅行,感受祖國的萬水千山是那么多姿多彩;帶領學生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帶領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詞句表達情意。學習教材、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不僅在量上擴展延伸,還帶領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策源地。
1. 認識8個生字,掌握本課描寫山水的主要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重要語段。
3. 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寫話。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師制作課件
1課時
師:看到你們讓我想起我幸福的童年,有一首歌,陪伴了幾代人度過童年。它是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讓我們聽聽這首歌,跟北京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園蕩舟游玩。(學生邊聽邊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
師:幸福的感覺伴隨著歌聲在我們的心中流淌。游覽在祖國的千山萬水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歷來多少文人墨客發出了感概。清代詩人金武祥曾經這樣寫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你知道這是他對什么景點的贊美嗎?下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陳淼去觀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自由讀課文。
師:欣賞完一遍桂林山水,你有什么感受?
生1:桂林山水景色真是天下第一。
生2:桂林的山很奇特。
生3:桂林的水很清。
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連綿不斷)
生讀生字。
師:我想把這些竹筏分為“高山號”和“流水號”,你能幫我給它們分類嗎?并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生:高山號有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連綿不斷;流水號有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我分類的理由是描寫山的詞語屬于高山號,描寫水的詞語屬于流水號。
師:有幾艘竹筏樣子很像,我們仔細認認,分別給它們組個詞吧!(出示:暇 瑕 巒 戀 泰 秦)
生1:應接不暇,無瑕。
生2:峰巒,戀戀不舍。
生3:泰山,秦朝。
師:讓我們乘著竹筏小舟,再次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讀出感情。
生自由讀課文。
師:這里有個自測題,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讀書到了哪里一個臺階?(出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
師:請你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其它同學認真聽,然后作出評價。
生1:我覺得我能讀得有感情。讀略。
師:你希望誰給你評價?
生1:語文科代表。
師:你為什么選她?
生1:因為她讀書讀得好。
生2:你讀得太快了,不能表現出你讀得有感情,你應該讀慢一點。(眾笑)
生1:我是因為緊張的原因。
師:那你愿意繼續讀,還是科代表接著讀下去?主動權給你。
生1:讀略。
生2:你還是太緊張了。我來讀給你聽聽。(眾笑)讀略。
師:你覺得你自己能達到哪個臺階?
生2:有感情。
師:想讀的同學這么多,請大家盡情地朗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描寫了什么美麗景色?
生:寫了桂林的山、水,還有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師:作者寫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什么特點?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句子。
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山的特點是奇、秀、險。(出示:水:靜 清 綠 山:奇 秀 險)
師:站在桂林的山面前,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
(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秀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險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讀略。
師: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的句式描寫事物,這樣的的句子叫排比句,讀來瑯瑯上口、氣勢磅礴。誰愿意配合圖畫讀一讀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子?(出示桂林的山的圖片數張)
生:讀略。
師:你能學學陳淼的樣子,用自己的語言贊贊桂林的山嗎?
(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秀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險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突然就從土里冒出來,像跟我們玩迷宮游戲;桂林的山真秀啊!郁郁蒼蒼,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險啊!懸崖峭壁,實在是難以爬上去。
師:同學們儼然成了詩人。陳毅爺爺當年游陽朔時寫下這樣的詩句:(出示詩句)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師:更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意綿綿。正如課文最后一段說寫的,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生讀。
師:作者被桂林山水深深地陶醉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配樂播放桂林山水圖片數張)假如我們就坐在這艘竹筏上,從桂林的象鼻山出發,沿江南下到陽朔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怪石嶙峋的奇峰林。再往前走一段水程,便看到“望夫仙石”,你看她,翹首遠望,好像再盼望著什么似的。離這兒不遠是“半邊奇渡”。對岸是“繡山描繪”,這里波平如鏡,青山浮水,竹木蒼翠。瞧!這座山峰怎么像人在推磨呢?原來,它叫“仙人推磨”!有進入畫卷的感覺嗎?齊讀最后一段。
生讀。
師:看到這樣一幅畫卷,誰能不被它吸引,為它動情呢?袁鷹為它寫下了(出示詩句)
濃碧
是誰將百里漓江,
染成濃碧?
是誰在晶瑩的水底,
鋪下了片片芳草地,
輕軟又柔和?
船行在綠玻璃上,
人影倒在綠玻璃下。
綠草在水底探起頭來,
像是向水面上問:
你下來嗎?
師:近幾年來,桂林的旅游業發展迅速,吸引了成千上萬名中外游客,相比之下,導游人才極度短缺,為此,桂林市旅游局招聘導游員,招聘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對對聯,誰能對出下面的對聯,誰將獲得“導游先生”或“導游小姐”的稱號。
(出示:上聯: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 下聯:)
生1:真奇真秀真險桂林山。
師:你還能創作出關于桂林山水的對聯嗎?
生:桂林山笑迎四海文人,漓江水喜接八方墨客。橫批:天下第一。
師:經過大家的評選,已經有同學摘到“導游先生”和“導游小姐”的桂冠了。沒選上的同學仍有機會,請課后搜集更多祖國壯麗山河的資料,寫一篇導游詞。下課。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五
我家養了兩只小烏龜,看上去很可愛。現在它們該活動活動了,同時也可以讓它們出來曬讀,終于知道了熒火蟲尾巴光亮的`秘密。
隨后,我回到屋子里做別的事了。
更準確地傳遞信息。
比如,高飛的時候,大一點兒的烏龜正在墻角邊的磚頭上來互相呼叫了。
這種通信器不僅功能較多,它們不是生病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如果你是一個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孩子,那么你就會發現許多奇妙而有趣的現象并從中看出許多問題,這樣你既增長了知識,又得到了快樂。
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未知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吧!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六
在萬花齊放的春天,我們的校園有沒有什么變化呢?是不是也變的很美麗呢?于是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去找春天的腳印。
我們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去尋找那美麗迷人的春天。
剛從樓上下來,回頭望望,最醒目的是二樓那排火紅火紅的三角梅,三角梅由三片花瓣和三條花蕊組成的,有淺紅色的和深紅色二種,真是美麗極了!
我們沿著小路一直走到中學部后,遠遠看去,路邊的草坪上有很多小小的花,看起來像滿天的“星星”眨著眼,真美啊!走近一看,那種花的名字叫“滿天星”,為什么這花叫“滿天星”呢?噢!可能是“滿天星”像滿天的星星的緣故吧!走近一看,它比粉筆大一點點,由六片花瓣組成的,有紫色的和紅色呢!
我還在欣賞那“滿天的星”,不知不覺,同學們早已跑到中學部中間去,圍成一團,不知在看什么好東西?我拼命跑過去,啊,那杜鵑花真美啊!白的像雪,紫的向霞!這時的杜鵑花開得正燦爛,還有小蜜蜂在嗡嗡地采密呢!
第一次與校園這樣親近,才發現我們的校園真是美麗!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七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系,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為什么呢?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匯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幕墓暮慕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范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于試驗方面;關于研究方面;關于仿生學方面;關于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三、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了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并運用說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么結論?輕讀課文相關小節,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說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復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作用,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并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科學關系?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系及其依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系,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四、課后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而發明的?查閱有關資料,然后向同學介紹。
(例如:魚類和艦船;蒼蠅和宇宙飛船;水母和風暴預測儀等。)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八
1、能根據課文想象畫面,明白快樂應與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童話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令人遐想的,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巨人的花園,看到了巨人的花園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景象,請你再輕聲讀一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巨人花園景象的句子畫出來。
(學生邊讀邊劃句子)
二、讀文想象,感受體驗。
師:請大家來讀一讀你劃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a、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b、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
c、他看到花園里草翠花開,有許多孩子在歡快的游戲。
d、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指名同學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再回答)
生: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園很美,可一會是春天,一會是冬天……
師:是的,巨人的花園就像小孩兒的臉一樣,一會兒一變,一會兒花紅柳綠,一會兒冰雪覆蓋,這是為什么呢?(指名回答,與巨人對待孩子們的態度有關)
師:是的,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大聲叱責,請把巨人叱責的話找出來讀一讀!(生邊讀邊劃)
師:請同學讀一讀!(指名讀)師小黑板出示: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師:誰來讀一讀第一句?
(指名學生讀)
師:這時巨人說話時應該是什么樣的語氣?
生:很生氣。
師:誰能讀出巨人的生氣!(再指名學生讀)
師:巨人可能會想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師:巨人把孩子們趕出了花園,有一天早晨巨人發現孩子們又在花園里玩耍,于是他又發脾氣了……(指名讀第二句話),這時巨人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他說話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呢?(生想象回答)
師:孩子們聽到可怕的訓斥什么反映?課文中有一個詞。
生:紛紛逃竄。
師:“紛紛逃竄”是什么樣子?說明什么?(生回答)
師:請同學再來讀一讀巨人的這句話。(指名讀)
(生想象回答)
師:同學們剛才都想象的不錯,請你試著再讀一讀這三句話。(生自由讀)
師:讀了這三句話,你又什么感受?
生:巨人很無情/很自私/很霸道……
師:是的,那么巨人這么無情這么自私,他會改變嗎?請讀讀巨人的第四句話:“噢!是這么回事呀!”(小黑板出示)
師:我們聯系上文看看是怎么回事,齊讀:小男孩用他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可能會說些什么?(生想象回答)
生:有點后悔,醒悟了。
師:體會巨人的這種心情,再讀讀的9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結合巨人的做法,結合自己的實例談一談)
師:從此,巨人把花園還給了孩子們,他生活再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快樂。齊讀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巨人把花園的圍墻拆掉之后是一幅什么樣的情景。
(讀完后,學生想象回答)
三、師小結:是啊,同學們,任性、冷酷喚來是寒冬;善良、寬容才會帶來春天。讓我們把快樂與他人分享吧,這樣你才會感到幸福!
四年級語文課文第課篇九
今天,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風呼呼的刮著,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落了下來。我從睡夢中醒來,看見門口一棵小樹,每一片碧綠的葉子上都有潔白的雪。我最喜歡雪了,迫不及待的抓了一手雪,可拿到雪的我卻立刻把雪扔掉了,因為雪太冰了。我一看我的手,指尖都凍紅了。
到車上,一聽廣播,才知道我們這里已經達到了零下幾度。可哈爾濱那里更冷,聽說用水洗一下手,過不了三分鐘就會都是凍瘡。唉,寒冷真是魔鬼啊!
到了學校,我們開始上課。可是窗外的雪還是吸引了我,我一直目不轉睛的看著雪。眼見雪越來越大,我那顆想下課的心也越來越大。終于打下課鈴啦。我連忙跑出去,好冷啊!我連忙把帽子戴上,手縮進外套里。
我準備和殷若曦打雪仗。我先發制人,抓起一把雪,就往她身上砸,她被我砸中了,立刻反擊。她也砸中我了,我才覺得我的`手和我的腳都凍的失去知覺了,但沒關系,抓雪砸人的知覺還是有的。我顧不得手上的疼痛,抓起一把雪,向她砸去。我剛把雪扔出去,突然感覺脖子冰冰的,立刻回頭一看。原來是郁文建,我要復仇,我也把雪朝郁文建砸去。就在這時,“叮鈴鈴”“叮鈴鈴”的聲音響起了。上課鈴響了,我立刻用百米沖速的速度跑進教室。手凍得冰涼。
唉,冬天真是魔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