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口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一
我最大的毛病其實是字寫的不好,所以一直對自己的板書很沒信心,主板書和副板書要分清區域寫(以后規定就寫最右側)。不該寫的就不寫,保持簡潔有力的板書,掌握住學生回答和我記板書十的火候。
口算乘法
300×10=3000300×30=9000
①3×1=3→300×10=3000
添0法:一乘、二數、三添零
②300x10拆成300x5=15002x1500=3000
副板書口算乘法
300×10=3000300×30=9000
①3×1=3→300×10=3000
添0法:一乘、二數、三添零
②300×10拆成300×5=15002×1500=3000
過去每次設計教案,我在設計習題時總是最不認真的,我以為把教學重難點講清楚就行了,其實這是不對的,習題可是鞏固強化課堂內容,可以提升學習質量,還可以彌補課堂上教學時的漏洞。這次教案我在習題設計上也認真了一些,找了很多練習題,挑挑揀揀,想把所有有趣的好玩的有意義的習題都塞進我的ppt里,我的想法其實就是習題做的越多越好哇,結果在層次上就沒有注意,其實很多環節可以省略,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給學生干什么呢,我還沒有想到。
我聽取其他幾個老師的建議是:我會填這個環節可否舍去呢,我還在疑惑中。一開始的口算出示從六道改為兩道,然后說說24×2、200×9的口算方法。“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1天送多少份報紙?”這個環節和學生在前面提的數學問題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重復,可以舍去。
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___10___天送多少份報紙?
每天要送300份報紙,工作__30____天送多少份報紙?
每天要送50封信,工作__40____天送多少封信?
這三個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到底在哪里呢,我也想不出來,因為是從視頻那里照搬過來的。鞏固練習里的24×10=12×200=和“我會填(1)口算24×20時,想()去掉0變為(),24×()=(),在()的后面添上1個0得()。(2)31×30,就是31與3個十相乘得()個十,也就是()”有重復,可以刪去我會填。
數學醫院里是錯題可以設計多0和少0,還可以設計一些對的題目出來。
我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切追求簡潔美啊,下次習題設計的少而精吧,3道就好了。
尤其是教到本課重點時為了引導學生講到添0法,我堅持按著教學設計的來,算300x10的計算方法時,一個學生說的是列豎式的方法,由于我的計劃中并沒有預設到這個,而且我認為學生還沒學到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所以我沒有認可這個學生的說法,還直接說他的方法就是添0法,沒有把學生說的列豎式的方法記錄下來,而是按我計劃中的板書3×1=3→300×10=3000出示。可是接下來我又問學生還有什么方法時,學生又說到列豎式的方法,而且還不止一個,我只好“順應民心”讓一個學生上來展示她那并不是很規范的豎式(因為他們并沒有學到筆算乘法,可見我當時心里是多么不樂意啊)。隨后我借題發揮,說在列豎式時其實我們也是先算3×1=3,然后再添0的,其實還是用了添0法啊,硬是要把話題拉到添0法,神奇的學生居然聽懂了。接著不幸的教學事故發生了,我問學生們哪種方法最好啊,學生們都說最好一種列豎式的方法最方便(因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啊,當時小朋友們確實聽懂了的就是最后一種,因為那是他們想出來的)我本來是想他們說添0法最方便的,哎,可是他們都不是很認同,這個環節,我就硬生生的把添0法拉出來大夸特夸,好啊好啊真好啊,我們一起來研究添0法吧。課后,經有關老師提醒,我才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教學失誤,其實我一開始就應該把學生說的列豎式的方法出示,然后引導他們觀察,其實他們就是在列豎式時先算3×1=3,然后再添0的。這件事讓我明白課堂是學生的,也是老師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學生的,只有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很害怕我的填鴨式教法會害了我的學生,難怪我之前帶的兩個班級成績這么差,也是有原因的啊。以后我要改進了。
三年級口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二
《口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習筆算乘法奠定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游樂場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思路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數乘一位數問題,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于計算教學范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教材呈現的主題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的學習素材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
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解決同一問題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幾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在掌握10乘幾20乘幾的口算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模仿類推出幾十乘幾的口算方法。再呈現一組有規律的乘法算式,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簡便算法。
⑴基本練習;
⑵發散練習。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有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體現了練習的坡度,把握了練習的難度,使得絕大部分學生能當堂達成目標。
三年級口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三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如果過多地強調口算技能、正確率的訓練,簡單、重復、機械的訓練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摒棄教材中郵遞員送信這一學生所不熟知的情境,以郵遞員的工作為主線,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在鞏固應用的過程中創設了登寶塔、幫小兔回家愛心捐款等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課堂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課變得生動,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感到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學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知識和經驗,課堂上圍繞學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開豐富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究整百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嘗試、交流中擴展和提升對口算乘法的認識,在獲取數學知識中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1、練習設計的坡度不夠;
2、學生寫作業的時間留得有點少。
3、算法多樣化只注重了形式,而沒有體現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