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年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施方案通用一
(一)老舊小區現狀。全縣城區已上房小區共有107個:其中有物業管理的35個;無物業管理的72個(單位自管7個、居委會管理56個、業主自治9個);已落實物業管理尚未入住小區20個;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有22個(其中有物業小區成立7個、無物業小區成立15個)。
(二)20xx年改造情況。20xx年縣委、縣政府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契機,決定全面提升城區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使用功能,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真正把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落到實處,從20xx年至2020年,利用五年時間,分批次對鼓樓、明珠園等30個規模較大的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整治。20xx年縣政府制定下發了《沛縣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整治暨長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將鼓樓小區一二三期、鼓樓小區四期、明珠園等三個老舊小區列入了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由縣城管局牽頭、沛城街道配合,投資2000余萬元,對三個老舊小區的道路、上水、雨污管網、停車設施、路燈、監控、門禁、立面、綠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通過改造,老舊小區變成了一個個環境優美、行車有序、停車規范、排水通暢、干凈整潔、生活舒適的宜居社區。
(三)20xx年改造計劃。20xx年,縣政府計劃對鑫達園、江南山水、陽光一、二、三期、鑫糧苑、子隆小區、城市花園、紫荊花園、江南名都城、香頌雅苑、新沛東西區共計12個小區進行改造。
(一)停車難問題突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家庭轎車擁有量越來越多,而老舊小區建設較早,沒有地下停車場,地面停車位又嚴重不足,業主車輛停放較為混亂,隨意占據公共道路,阻礙交通,居民怨言較多。
(二)公共設施缺失破損嚴重。老舊小區建設時間較早,部分小區規劃設計先天不足,多數老小區未鋪設燃氣管道,雨污不分,沒有物業用房、公共廁所、居民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有些小區原有的門衛房、公共用房被占用或出租、出售。如鼓樓四期、明珠園小區傳達室被出售、明珠園小區公共用房被開發商出租開辦幼兒園等。小區內道路破損,坑洼不平,出行困難;停車棚破爛不堪,有礙觀瞻;墻面污損嚴重,形象不佳;路燈不亮,成為擺設;電線、網線私拉亂接現象隨處可見,以上情況嚴重影響了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改造資金籌措困難。20xx年12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概算投資總額約7862萬元,投資較大。但目前陽光一二三期、鑫糧苑、子隆小區、城市花園、紫荊花園、江南名都城、香頌雅苑等8個小區的資金還沒有落實,概算編制招投標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小區整治進度。
(四)毀綠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業主擅自毀綠種菜,破壞小區綠地。部分業主私自破墻開窗、拉墻圍院,大搞“圈地運動”,搶占綠地,硬化土地。有些業主為方便車輛停放,私自毀綠自建停車位。
(五)物業管理混亂。多數老舊小區都沒有物業管理,小區內違建隨處可見,技防設施基本沒有,電動車輛失盜現象時有發生。小區內種菜養禽現象普遍存在,小商小販隨意進出,缺乏管理。新建小區大部分沒經過驗收就先行上房,前期物業管理大多由開發商自己負責選擇。房子一旦售完,物業公司解散,許多遺留問題遲遲不能得到解決。業主利益受損,把矛盾轉移到后來的物業公司頭上,不解決問題就拒繳物業費,而物業公司沒有能力解決,如此惡性循環,三到五年,一個新小區就變成老舊小區。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多個部門,目前我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主要由縣城管局牽頭,建議縣政府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各相關部門明確職責、任務、目標,充分調動城管委、城管執法局、住建局、房產局、園林局、物價局、街道等單位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快我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二)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在詳盡掌握老舊小區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類評估,統籌科學規劃,對確定的改造項目要拿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改造方案,按照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組織實施。要把小區改造工作與我縣城區路網、管網改造相結合,要從居民期盼的小區停車難、小區燃氣使用等熱點問題入手,重點解決老舊小區環境、公共秩序、物業管理等問題。老舊小區整治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制訂整治方案前要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方案出臺后要向小區居民公示,整治方案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實行“一區一策”,區別對待。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縣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做好資金投入保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把資金投入到位,才能把老舊小區整治這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實實在在做好。同時,要積極探索小區改造資金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對小區規模大、入住時間長、基礎設施缺失嚴重的小區,建議列入縣“為民辦實事工程”,由縣政府組織實施全面改造提升。對規模較小的小區,建議由街道根據各小區實際情況,投入資金對道路、公共照明、下水道、窨井、停車位、監控等基礎設施實施改造。
(四)加大宣傳,統一認識。要創新宣傳方式,加強輿論宣傳,提高老小區改造的認同度和知曉度。要發揮示范工程導向作用,通過改造前后的對比,使業主真正理解改造的意義,自覺支持,減少整治過程中的矛盾和工作阻力。
(五)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在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實施“四位一體”(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物業服務站、小區業主委員會)和建立“四支隊伍”(保潔、保安、運維、治安)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后,街道辦事處是管理主體,要成立街道物業管理辦公室和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物業管理辦公室負責對老舊小區日常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和考核,物業管理服務公司實行準物業化管理,各小區成立物業服務站,納入“四位一體”監督機制,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是第一監管責任主體。明確老舊小區工作質量標準及量化考核辦法,縣城管委每月抽查考核街道辦事處,通報考核結果,并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街道辦事處每周督查考核社區居委會及各小區,每月考核通報,兌現獎懲。
2023年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施方案通用二
金臺區作為我市的老城區,存在著大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老舊住宅樓。這些老舊樓房建造年代久遠,當初并不是按照正規物業管理的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很多沒有圍墻,難以做到封閉式管理;各種設施、設備、管網等大多已老化破舊。如果引進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物業企業就要先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改造,加之這些住戶之前沒有交過物業管理費,以后勢必存在著收費難得問題。高額的投入和過低的收費都使物業公司不愿意接手這些老舊房屋。
隨之寶雞市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老舊小區的改造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做為物業企業,我們也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1、老舊小區普遍配套設施老舊、配套不齊、無圍墻、無停車場所等諸多問題,要想引進物業公司進駐管理,首先要解決基礎設施問題。比如說水電表老舊計量不準,線路和地下管網老化。電表計量不準,水表跑冒滴漏、地下管網破裂導致每月在電費和水費上產生的很大的差異,而住戶只會按自己水電表的數字來交水電費,差額部分就成為大虧空,物業公司每月的物業費根本難以負擔。這些就要依靠政府投入資金進行水電表及管網改造,或者由政府出一部分錢,街道、社區給住戶做工作也出一部分錢。改造好之后不僅利于管理,對住戶還說也大大消除了安全隱患。
老舊小區由于設施差,居民們很多年來也都抱著湊合的態度,對物業公司管理存在著可有可無的心態。物業公司進駐管理幾年內一定會是收費低、收費難、入不敷出。政府能否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對承接老舊小區的物業公司,能不能給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限定年限,每年給予一些獎勵或補貼。畢竟長期的虧損會損傷物業企業的積極性。
在稅收上,對承接老舊小區的企業,能不能將一些例如殘保金、工會經費之類的稅目取消掉。物業企業屬于微利企業,替政府承擔義務,再替政府承擔這些公共支出,也實在是無能為力。
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專業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最終用戶收取有關費用,委托物業服務企業代收有關費用的,應當向物業服務企業支付手續費(詳見《陜西省物業管理條例》第六十五、六十六條)。但實際上,這些企業從未像物業企業支付過任何費用,卻占用著物業企業的服務資源。水電表只抄大表,根本未服務到終端,供電企業還在電費之外收取變電損,每個小區每月都多收幾百到一千多度電。供熱企業委托物業代收費,支付了代辦費用后,卻又將維修責任加在了物業企業頭上。這些壟斷性企業的霸王條款,占用物業企業資源卻實現自己的利潤。政府方面能不能出臺政策,讓這些企業承擔自己應承擔的義務或向物業企業支付相關費用。
2、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也難以按照標準來收取物業服務費。我們了解了幾個老舊樓房,有些一個月只收幾塊錢,有的一平米只收一毛幾分,按這些標準收費,每月收的錢還不夠公共照明和更換照明用具的費用。
要按照現行的物業收費標準收費,會造成業主不愿交,企業收費難。可以建議由社區牽頭,由企業和用戶協商需要提供的服務內容,來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這樣既減輕了業主的負擔也讓物業企業按照既定目標管理,減少物業服務成本。如現行最低等外是0.30元/㎡,可以按照這個標準適當下浮幾分錢,物業企業提供等價的服務,業主也能少交費享受到有物業服務的便利。
3、目前大多老舊小區都沒有物業用房,有的連基本的門衛房都沒有。物業企業入駐后在那服務也成了問題。建議由在老舊小區集中區域就近由政府規劃一些用房,或在小區內建造簡易房。
4、由社區街道牽頭,每棟樓(規模小的按單元)選出一個熱愛公益事業、住戶擁戴信服的人做為樓長,組成監督小組,參與到物業服務工作中來,切實體驗物業服務企業究竟做了哪些工作。也為物業企業和用戶之間搭建一個溝通平臺。監督小組可以向物業企業提出意見,向街道和社區反映情況,也可以向廣大住戶做出解釋。真正做到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和提高居住質量。
5、上世紀建造的老舊房屋多數沒有繳納房屋維修資金,現在房屋年限久了,各種問題應運而出。屋頂漏水、外墻脫落、道路破損坑洼不平、樓梯扶欄玻璃等松動脫落損壞。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某些城市建立的危急維修資金政策,由政府出大頭,業主按照面積少量出資,成立危急維修資金管理制度,對一些急待修理的房屋漏水和關乎人身安全方面的問題,由物業企業申報、業主代表簽字、社區證實的辦法,簡化程序,及時給予維修。我市能否借鑒其他地方的一些經驗,由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呢。
綜上所述,只有政府重視,財政投入、政策優惠、大力宣傳相結合,才能讓廣大群眾認識到重要性,提高物業企業的積極性。共同努力做好老舊小區的管理改造,提升居民居住質量、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2023年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施方案通用三
為提升我市老舊小區全面整治后的物業管理水平,鞏固各類改善工程成果,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品質,決定在市區范圍內實施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的目標,堅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和市民共同參與的要求,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擴面提質”,構建與xx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模式,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居住生活品質。
總體目標:力爭到20xx年年末,xx市區實施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后的住宅小區(共約3000幢房屋,建筑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涉及住戶約13.2萬戶)基本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未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的住宅小區根據實際條件開展物業管理改善,逐步建立老舊住宅小區“低收費、廣覆蓋、有補貼”的物業管理長效機制,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具體目標:在整治完善老舊住宅小區硬件配套設施的基礎上,建立物業管理機制,爭取實現“八個有”,即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潔、有秩序維護、有停車管理、有設施維保、有綠化養護、有道路保養、有維修管理。
xx市區五城區范圍內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老舊住宅小區和零星住宅:
1.1999年以前建成;
2.房屋標準成套;
3.尚未開展專業化物業管理。
1.堅持屬地管理。要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屬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組織指導作用,因地制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堅持突出重點。主要針對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且目前尚未推行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重點是在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的老舊住宅小區建立日常物業管理長效機制。
3.堅持“軟”“硬”共建。在開展住宅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完善的同時,建立健全日常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建管并舉。
4.堅持項目結合。物業管理改善工程應與危舊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緊密結合。實施危舊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的老舊住宅小區,要結合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對住宅小區的硬件設施進行改善,做到危舊房改善和庭院改善完成一個、物業管理改善推進一個,避免重復施工影響居民生活。
5.堅持業主參與。要重點突出業主、居民共同參與,在工程中切實落實“四問四權”,確保業主、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明確業主、居民共同管理小區的義務與職責。
1.調查計劃階段。20xx年6月底前,完成機構組建、五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現狀調查、相關政策標準制訂及計劃安排等工作。
2.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7月-20xx年年底,全面推進五城區物業管理改善工程,主要針對已開展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的住宅小區,按照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完成一個、物業管理改善工程推進一個的原則組織實施,其中20xx年完成100萬平方米,20xx年完成500萬平方米,20xx年完成400萬平方米,累計完成1000萬平方米。
對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舊房改善計劃的其他老舊住宅小區或零星住宅,每年根據財政預算安排和住宅小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住宅小區整治和物業管理改善工程。
(一)完善硬件配置。
1.已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除完成原定改善任務外,還要按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同步完成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所需硬件設施的配置完善。本方案出臺前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的住宅小區,市庭改辦或危改辦要通過“回頭看”進行查漏補缺,按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硬件配置。具體新增硬件配置任務如下:
(1)劃定物管區域。在住宅小區設置圍墻,形成相對封閉獨立的物業區域;零星住宅和小規模住宅區,可因地制宜歸并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實行管理。
(2)建設特種設施。包括小區房屋單元防盜門和小區內電子監控器安裝,小區消防等設施設備檢查和修繕。
(3)配備物管用房。補充配置小區物業管理用房,有條件的要爭取按總建筑面積5‰的標準配置,暫時不能配置物業管理用房的可臨時采取租賃、借用等辦法過渡。
2.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和零星住宅,由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實施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具體由市物改辦根據住宅小區實際,因地制宜、有選擇性地組織實施。小區整治和硬件配置主要內容如下:
(1)新增配置。同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新增配置內容。
(2)環境整治。包括小區道路平整、汽車停車位劃定、自行車棚(庫)整飭、綠化整理、公共照明配置完善等。
(3)房屋整治。包括屋頂等共用部位維修整理(含平改坡)、立面整治、樓道刷白、管線序化、危房修繕等。
(4)公用事業管網整治。包括小區內自來水、電力和燃氣等公用事業管線和設施的基礎改造。
(二)建立物管機制。
在對住宅小區開展硬件設施整治改善的基礎上,根據居民意愿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或由當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組織實施社區化準物業管理,建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
1.確定管理模式。
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在硬件設施整治改善項目竣工并接收后一個月內完成居民意見的征求工作,確定小區管理模式。部分老舊小區(或零星住宅)因特殊原因未開展整治或硬件配置改善未全部完成的,經當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確認同意后予以接收。
征求居民意見以戶為單位(一個獨立產權單位為一戶),采取書面形式進行,公示告知居民專業化物業管理和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的組織形式、服務內容和相應收費標準。小區內1/2以上戶數居民選擇采取專業化物業管理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居委會在兩個月內組織小區居民召開業主大會并成立業主委員會,指導業主委員會通過業主大會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選擇專業化物業管理的居民戶數達不到總戶數1/2以上的小區統一采用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在兩個月內組織建立日常物業管理機制。
2.實施物業管理。
(1)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組織開展。可以分別聘請保潔、秩序維護等工作人員負責小區日常管理,或統一委托一家物業服務企業負責管理,或組織居民自治管理,為小區居民提供基本服務,包括公共區域保潔、小區內安全秩序維護、停車秩序維護、共用設施維保、公共綠化養護、小區內道路保養、房屋共用部位維修管理等服務,并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按照xx市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向住戶收取一定的服務成本費。小區內公共路面停車、物業管理用房等的經營性收入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統一收取和使用,作為小區物業管理資金,以彌補小區管理經費不足。
(2)專業化物業管理。專業化物業管理由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組織實施。業主委員會通過業主大會選聘專業物業服務企業進駐小區開展專業化物業管理,雙方簽訂物業服務合同。受聘的物業企業應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等的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并按合同約定向住戶收取物業服務費。
1.硬件配置工程列入庭改和危改工程實施的,其硬件配置項目費用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專項經費。
2.硬件配置工程列入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實施的,其硬件配置項目費用列入物業改善工程專項經費。經費承擔方式如下:
(1)環境整治涉及的道路平整、雨污管道改造和收水口設置、照明及休閑設施設置、環衛設施改造、綠化改造等納入工程招標范圍內的內容以及電力“上改下”工程的土建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2)房屋整治涉及的平改坡、外立面和樓道等房屋公共部位的整治費用,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的原則,由產權單位承擔;承擔確有困難的,由產權單位向區政府提出申請,經區政府審核并報市物改辦同意后,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直管公房、房改房和無產權單位的房屋整治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3)弱電桿線“上改下”和合桿序化梳理所需費用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的原則,由各產權單位承擔;電力桿線“上改下”的電氣配套費及一戶一表改造經費由市電力局承擔;管道煤氣的建設(改造)費用由市燃氣集團承擔;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費用,除居民按規定需繳納的相關費用外,其余由市水業集團承擔。
(4)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原則上免繳工程涉及的綠化補償、占道挖掘以及因市政工程需要遷移綜合管線等費用。工程實施單位必須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按照有關標準做好綠化恢復和路面修復工作。
3.住宅小區日常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后,困難群眾物業服務費用減免補貼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物業管理人員崗位補貼所需經費由市、區財政按1:1配套解決。
1.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市物業管理改善工程領導小組,負責改善工程的組織和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房管局),具體負責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組織、監督和政策制訂等工作。各區政府及所屬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實施本轄區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各項具體工作,協調有關問題。各級建設、規劃、房管、民政、公安、城管、城管執法、交通、綠化、環保、價格、工商、質監、消防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有關工作。
2.落實資金保障。物業管理改善專項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具體使用規定另行制訂。各級財政應確保資金的配套落實,并實行全程跟蹤審計。要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審計結果作為最終決算依據。
3.加大扶持力度。住宅小區實行“準物業管理”的,原綠化、市政等各項資金補貼和優惠政策不變,并根據社區準物業管理小區規模設置服務人員崗位補貼;建立物業管理改善考核評優機制,對考核優秀的單位(個人)進行獎勵;住宅小區內的困難群眾確實無力支付物業服務費的,經所在社區公示無異議后予以減免;水、電、環衛等各公用事業專業單位委托管理單位統一收費的,應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并支付管理單位專項委托費用。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統一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的,補貼和優惠政策不變。
4.加強考核督查。物業管理改善工程要按照市區聯動、以區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市、區、街道(鄉鎮)、社區四級聯動機制。市政府與各區及市各相關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實施年度目標考核,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訂。
5.加強輿論引導。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輿論宣傳,引導群眾了解物業管理的基本內容,理解物業管理行業運作的基本規則和標準要求,配合做好小區物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