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一
課前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是只教學例 1 ,就是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能馬上找出 12 × 3 的筆算方法和算理,這個學習任務對他們來說非常的簡單,沒有什么學習的難度,為此我把例 2 的內容即個位滿幾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學,增加這堂課的容量和密度,讓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還是能夠比較輕松地接受的。
由于有筆算加減法的鋪墊,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這樣的豎式,所以我設置學習的過程由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整堂課都由學生自己來介紹筆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師主要是把學生說的方法進行小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計算 12 × 3 時,我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的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 2 × 3=6 10 × 3=30 30+6=36 ,有的學生用的是連加的方法: 12+12+12=36 (元),還有的是用筆算的方法。組織學生一一介紹前兩種方法后,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比較三種方法,說出你有什么發現,最終得出第一種口算方法與筆算方法其實是一樣的,這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時感受到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二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1、掌握乘法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滲透德育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是,創設一個買福娃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創設一個買書的情境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同時也提倡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在對比口算與列豎式時,學生都喜歡口算的算法,因此我順水推舟的說:“實際上口算與列豎式的算法是一樣的。列豎式的方法比口算方法還要簡便,實際上列豎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1、強化口算,估算。
2、重視算理。
3、注重算法多樣化。
4、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很好的體現,老師講解多,學生展示的時間與空間少。
2、重點環節單一重復,學生理解內化的過程得不到體現。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重點環節教學時,要讓學生會說乘的順序,理解并能講述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品嘗成功喜悅。同時實現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并讓學生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三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本節課在設計時考慮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請在四人小組里說說你的算法,也聽聽別人的算法!”“誰愿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新課標指出:筆算教學不應僅限于豎式計算,應鼓勵學生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道計算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存在著差異,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和解題策略,這正是學生具有的不同個性的體現。在本節課教學24×12時,放手學生試算,學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根據口算的方法來計算的;有把因數拆成兩個一位數,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計算的;有直接列豎式進行計算的;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解法,進行小組內交流,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間的數學交流。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愉悅,使不同的人學到了不同的數學。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老師還不能夠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如在筆算乘法時,教師講得過細。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盡量克服這些不足,力爭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四
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內容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引路課,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計算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我教學的知識目標是:1、借助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不進位)的必要性。2、通過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建立乘法豎式的計算模型,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能力目標是:1、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用知識遷移、類推的能力。3、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很成功的。
例題,我創設了一個“為地震中的兒童捐書”的情境,讓學生經歷解讀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在解決第1個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筆算的必要必性;同時,通過幾個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過對比,將估算、口算、筆算建立聯系。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結論是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中。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鞏固2位數乘1位數的算理與算法。第三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 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讓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算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綜合練習題,我創設了一個“老師們為地震中的人們捐衣”的情境,目的是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并連問:你能估算嗎?怎么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為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后,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復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基礎題:一組筆算題。3×2 23×2 223×2 之前面設及的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此組題中有三位數乘一位數,先讓學生說說223×2算理與算法,再讓學生對比三道算式,通過對比得出結論,方法是一樣的,再在223前面添一個2,讓學生感悟。
老師們為災區捐衣物。在掌握筆算乘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1、面對學生的多種解法,還可以站得更高。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讓學生分類,按解題思路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有所幫助。
2、31×2+33,應該問問學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為有新的解法而解題,是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3、在對比口算、筆算有什么相同處時,事先需要溝通,先要讓學生理解,教研員 田老師給了一個建議:在讓學生口算時,將過程板書下來,說一說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筆算之后,再對比,就有對比的依據。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五
本文為小學數學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教學反思,上完課后,對上課全過程進行了認真的總結。
我在課前進行了認真備課,并向其他教師虛心請教,精心編寫了教案,同時根據上課反饋情況,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在上評課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上課要求,緊扣小學數學課堂規范,較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通過參加講課,我深刻地理解了小學數學課堂規范,對規范中數學新授課的四個步驟的意義、作用與實際教學中的相互銜接有了更加準確地認識。
在上課過程中更加認識到小組學習在當前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使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學習同伴的長處,取長補短。
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對知識傳授過程中細節的處理,有可能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課前,我向其他班的數學教師了解到,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對整百整十的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數的百位數如何參加運算。對于這個新情況,我迅速調整教學步驟,在復習兩位數乘法后,臨時增加了321×3的練習,讓兩位數乘法向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中間的過渡難度變小,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減輕了學生直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度,通過學生的練習,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十位數時,基本沒有出錯,效果較好。這讓我再次意識到,必須隨時了解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六
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有兩位領導進入我班聽課。針對這節課,進行了評課活動。兩位領導說了這節課的許多優點,也指出了不足,給了許多建議。從評課中,我受益匪淺,也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1、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位。整節課都是以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學生互查、學生糾錯、學生講解錯題為主貫穿始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整節課設計合理。有不同的練習題,復習環節與本節課銜接緊密,從中體現出知識遷移的重要性。
1、重難點在教案中體現的不夠準確。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進位,難點是兩次進位。在講解進位的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如何進位、進位的數如何寫、寫到什么位置更好更準,我沒有要求到位,導致有一位學生到黑板做題時,在這個地方,出現錯誤,浪費許多時間,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練習題。
2、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解答19乘19時,講解不具體。針對棋盤的交叉點要用具體的數字,所以應該明確告訴學生你的方法很好,但在今天這道題中暫時用不上。我沒有講這一點,就進行了下一個環節。
3、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沒有講,應該讓學生從心里愛上用豎式計算,提高計算的準確性,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會少丟分,成績回會更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備好課,把上課將要出現的問題預設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七
課堂上,我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算理與計算方法,反復向孩子們強調在乘的時候要記得“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得數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要求,但是在練習中部分學生仍然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1.漏進位。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進位的情況,一旦漏掉進位,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遺忘出錯。
2.忘記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必須嚴格按照計算順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進位時,要先對準前一位下面進幾,千萬不要漏掉把進位的數與乘積相加。為了減少計算上的錯誤,需要多練習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如:68+7等),這類口算的熟練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數乘多位數的正確率。在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形式適時地多補充些相關練習,以強化學生計算技能,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以上這些如果只是講給是不行的,我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加深對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對同一類題目做出總結和概括,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我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習慣解決問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外熱而內冷。我想今后的教學要注意課堂上讓所有的學生都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