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一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那么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有什么區別呢?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歡迎大家閱讀!
寓言”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的寓言篇。它往住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于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韓非子》作為先秦說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豐富的寓言故事成為說理散文的閃光點,也是先秦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
自從寓言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就顯出別具一格的文學意味。著名的“和氏獻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馬”則描繪出造父是專-政制度最佳辯護的人物形象;“鄭袖劓美人鼻”,寫出鄭袖工于心計,巧言令色,口蜜腹劍,手段毒辣,故事情節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說,而且人物形象鮮明。引公木先生的話說:“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識論,可以說,讀韓非子寓言故事,幾乎等于讀了一部法家思想輯要。
《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含著的道理卻很深刻,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你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見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好的安身之地。同學們可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動作、夸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他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簡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小朋友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孝熱愛勞動、不講謊話等道理,也可以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小朋友們由于缺少生活經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
實際上寓言故事都是一則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體會理解他你就會明白他的含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只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于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于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干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里。
樂羊子聽了這話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年才終于學成而返。
樂羊子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志,而樂羊子也終于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練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從前,有一只聰明的百靈鳥,他有著智慧的眼睛和聰明的腦袋。她和她的兒女們在麥地里搭窩筑巢,快樂的生活著。
秋天到了,田野的麥田成熟了。滿地的麥子金燦燦的,好像撒了一地的金子,田里成了麥子的海洋!百靈鳥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決定去搬家了。于是,百靈鳥膽戰心驚地過著日子。
一天,百靈鳥看見農夫走到了麥田里,自言自語道:“我請鄰居來幫忙收麥子吧!”百靈鳥想:“這個農夫為什么不干活,非要別人幫忙呢?”它想了一會兒,并沒有搬家。
第二天,百靈鳥又看見農夫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他叫來了兒子,對他說:“請親戚來幫忙手麥子吧!”百靈鳥又想:“這個農夫,只知道讓別人幫忙,不知道自己做事。說不定他的親戚也在收麥子呢!”于是,百靈鳥還沒有搬走。
百靈鳥一聽,悄聲對她的兒女們說:“咱們該走了。一個人要是不指望外人,自己動起手來。那肯定有辦成的希望。”說完,她馬上和她的兒女們搬走了。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二
解釋:每次都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閃。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有一次,晉厲公攻伐鄭國。楚共王出兵援鄭,和晉軍相遇于鄢陵(即所謂的“鄢陵之戰”。鄢陵,今屬河南省)。戰斗中,晉將魏錡射傷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約養由基兩枝箭,要他代為報仇。結果,養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還給楚共王復命。
在楚共王時,還有一個善射的人,名叫潘黨,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紅心。養由基對他說:“這還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子,才算差不多了。”潘黨不服,當即選定楊柳樹上的三片葉子,并標明號數,叫養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順序射去。養由基連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號葉心,第二箭中二號葉心,第三箭中四號葉心,非常準確。
《史記》說:“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
“百發百中”這句成語,今天常用來形容神槍手的射擊技術,還可以用來比喻料事必中和謀事必成。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三
高考復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每一科都要最大化得復習,那么,高考英語復習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超實用高考英語復習方法整理,歡迎大家來閱讀。
一、掌握好基本詞匯與基本句型
1.i bought a dress yesterday.(對,dress是可數名詞)
2.i found a newspaper there.(對,newspaper可數)
clothes are lying there.(對,clothes是復數名詞)
4.i found him seating there.(錯,應為seated)
arrived until seven.(錯,應為didn’t arrive)
school broke out a fire yesterday.(錯,應為a fire broke out in the school.)
以上舉的都是基本知識的例子。應戰高考,首先要把基本的東西弄好,不要一味追求難、怪、偏。越臨近高考,越要抓基礎知識的落實,越要不做或應少做難題。
二、堅持使用英語,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
高考迫近,考生的主要時間應該用在什么上呢?應該用在大量的閱讀和適當的寫作練習上。高考試題,處處顯示著對閱讀能力的重視。不但是閱讀理解題,就是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單項填空也都是在讀準的基礎上才能做題。可以說,閱讀不行就什么也不行。閱讀的質量和詞匯量有直接的聯系,考試說明要求考生需掌握的詞匯量達2500多個。
但有的專家認為應達到3000個到3500個比較好。詞匯沒有達到這個量必須提高詞匯量,有電腦的家庭可以使用詞匯記憶軟件記單詞,我用過一些詞匯記憶軟件,感覺都還不錯,最后我選擇“奇跡英語智能記憶”,的確比以書本和詞典背單詞在效率上提高很多,不會有像背詞典那樣一邊學習一邊忘記的現象,單詞記得牢固,有了詞匯基礎我感覺學習英語輕松了很多。
三、背誦是好辦法
英語學習的重點是模仿,而不是理論分析。要模仿好,就要背一些東西。熟讀熟背一些英語范文,可以使自己熟悉英文的習慣用法,熟悉英美人的思維方式,使自己寫出說出的英語地道準確。
背誦的材料,建議使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這本書是由英語教學專家所寫,地道的原汁原味。全書由96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十幾句話。用詞淺顯,連接順暢,內容生動,是學習英語的好教材。
那么背多少合適呢?這要看你的時間了,一般說來,背上二三十篇總是可以的。另外,也可以背背高考歷年試題答案中所給出的范文,從中可以體會出命題人對書面表達的要求和期望。
四、復習要結合自己的實際
不要盲目相信某個地區的模擬試題。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完全沒必要花很多時間去做模擬題中又難又怪的東西。要做適合自己的東西。邊做邊總結,練一段時間就停下來總結總結,爭取記住自己犯過的錯誤,第二次第三次碰到類似的問題時保證不錯。
1. 詞匯:詞匯是組成大廈的基石,詞匯量的多少標志著你的水平。擴大詞匯量的好是:把閱讀材料中以及練習題的生詞和短語全都標出,在字典中查一遍,注上音標,注解和典型用法。但是,還有幾十天就要的情況下,有些同學如果單詞還沒有過關,這里有個建議。時的那份詞匯表,包括了高考要考的所有詞匯。在最后階段,大家可以將詞匯表從頭到尾背3-4遍。
首先把詞匯表過一遍,熟悉和簡單的一帶而過。重點放在不熟悉的和重要的詞匯上。把不熟悉的單詞一定用特殊顏色的筆記號下來,然后下次專門反復閱讀。而重要的詞匯就是你在中經常見到,而又一知半解的詞匯。這些詞匯一定要用字典認真查出,加以。
2. :在復習的時候,注意查漏補缺, 掃除盲點。認真對待所有的題目。在對答案和講評時,則一定要把錯的更正,把知識點記憶一遍。查找自己知識結構中存在的缺陷,掃除知識的盲點。在語法題方面,不妨以配備一本專門的“錯題本”.有時間就經常翻看,解決記憶問題。
3. 完形填空:多做練習,做完之后全文讀一遍,建立自己的語感,有助于以后的做題。同時,建議大家一邊讀一邊做,能確定的就選擇了,不確定的就標記上,暫時不管。第二遍的時候再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去分析不確定的選項。這樣可以節省時間,而正確率也能有所提高。
4. 閱讀理解:閱讀量大,分值高。“得閱讀者得天下”.平時要多做閱讀,多做限定時間的閱讀。做題時先粗看全文,理出文章的 復習方法;坨“(大體意思),再看問題,根據問題的特點,再帶著問題在文章中找出細節的支持點來。
5. 七選五:此道題是一個新點。建議大家多找一些練習。注意七個選項中的有信息意義的實詞,利用上下文重復的原理來做出推理判斷。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邏輯關聯詞和代詞的代指關系在解題時尤為重要!
6. :首先注意的是書寫工整。給閱卷一個良好的印象,這是你的第一步。
在下面寫好并且記憶下來開頭的一兩個句子和結尾的句子,考試時進行改寫放上去。同時,千萬不要因追求”花樣"句型而出錯。寧可用一些樸實的簡單句,保證用對即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要點寫全,不要過分。
扎實學生
有些同學英語基礎比較扎實,復習階段也是穩扎穩打,跟著老師的進度走,復習到現階段,可以說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識點,考試成績穩定但很難突破。這樣的學生最關鍵的除了要跟著老師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外,還應該制訂自己的復習計劃。
查漏補缺
有的同學有自己的糾錯本,對自己每次小測、考試以及練習中的錯題進行分析,這時就不需要做很多題,以糾錯本為主就可以了;有的同學沒有糾錯本,那么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個適合自己的糾錯本。
做題有選擇
距離考試只有兩個多月了,部分同學多少有些慌亂,有的四處尋找試卷,不停地做各學校的模擬試題,希望通過量的積累,獲得高分,中小學英語《高考英語復習查漏補缺 方法是關鍵》。其實中考只有120分,知識點也相對固定,復習到這個階段,知識點的復習已經基本結束,學生已經做到心中有數,大量地做卷子只會不停地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不會,還有新題型沒有見過,亂了方寸。
甄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只做老師要求的題,因為老師們在布置作業之前都已經把題做了個遍,挑選精華讓同學們來做。因為中考是省內命題,所以沒有必要大量做外省市的模擬題。
回歸課本
由于前一陣的復習,多數同學至少有一兩個月沒有看課本了,在學校里老師會有自己的進度,同學們這時要有計劃地拿起課本。每天讀幾個單元,找回語感。這是需要計劃的,見縫插針地復習。英語學科不同于其他,比如復習了一個小時物理,接下來要做數學題,可以在兩個銜接點之間讀上一會兒英語,出聲閱讀,既讓大腦得到相應休息又無形中增強了語感。
持之以恒
從現在開始,同學們要堅持每天做一些工作:聽力天天聽,英語中聽力占到40分,同學們一定要每天聽聽力,這樣到了考場上,才不會緊張。完形填空一天一篇,狀態好時可以做以前沒有做過的,增強挑戰性,狀態不佳時,可以做以前做過的,找回自信。閱讀理解有三篇共30分,考前這兩個月必須每天做一篇。寫作天天練,狀態好的學生要每天寫一篇,狀態不好,也要堅持讀一篇或者是背誦一篇。
基礎薄弱的學生
有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相對來說,這部分同學最后兩個月的復習還是應該以基礎為根本。
抓基礎
重點復習中考的單選和詞匯,有選擇地做一些單項選擇題和詞匯題。課本后面的黑體字單詞要背過,在做單選題時,一定要舉一反三,多問些為什么,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因為老師的講解更加全面,會告訴你更多的信息。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四
1. 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2. 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3.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4. 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5. 不為(wéi)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6. 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7. 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8.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別人插嘴。喙,嘴。
9.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0. 城下之盟: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11.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12. 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13.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14. 對簿bù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15. 耳提在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語出《詩經》。
16. 繁文縟(rù)節:不必要的儀式或禮節繁多。也比喻多余鎖碎的手續。文,禮節,儀式;縟,繁多,煩瑣。
17. 俯拾皆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也說"俯拾即是"。
18. 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現狀,不求進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 沆瀣(hàng xiè)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21. 怙(hù)惡不悛(quān):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 渙然冰釋: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成消除。渙然,消散的樣子;冰釋,像水一樣消融。
23. 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4. 間(jiān)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進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5. 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揖,作揖,表示歡迎。
26. 林林總總:形容繁多。
27. 鱗次櫛(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28.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
29. 買櫝還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櫝,匣子。語出《韓非子》。
30. 滿目瘡痍:形容受到嚴重破壞的景況。瘡痍,創傷。
31. 蓬蓽(bì)增輝:謙辭。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蓬門蓽戶"的省略。也說"蓬蓽生輝"。
32. 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披,揭開。
33. 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罄,盡。
34. 如喪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樣的傷心和著急,含貶義。考妣,(死去的)父親和母親。
35. 色厲內荏(rěn):外表強硬,內心空虛。荏,軟弱。
36. 尸位素餐:空占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7.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做自己的話。
3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蹊,路。
39. 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醍醐,舊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40. 未雨綢繆:天還沒下雨,就先修好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41. 蔚為大觀:豐富多彩,成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42. 五風十雨: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雨順。
43. 喜結金蘭:高興地成為結拜兄弟姐妹。
44.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魚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濕潤(語見《莊子》)。后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45.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6. 虛與委蛇(wēi yí):對人虛情假義,敷衍應酬。虛,假意;委蛇,敷衍。
47. 以鄰為壑:拿領國當作排洪水的溝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難或災害轉嫁群眾給別人。
48. 意興闌珊:形容興致將盡。
49. 飲鴆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極有害的方法來解決眼前困難,不顧后果。鴆,一種毒鳥。
50. 振聾發聵(kuì):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們清醒過來。聵,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