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楊梅坑游記篇一
今天上午上完奧數課回家后,看見餐廳飯桌上的籃子和盒子里有楊梅。
楊梅是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顏色是深紅色的。我非常想吃楊梅,急忙跑到籃子里拿了一個楊梅,正準備吃,突然想起語文書上有《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我急忙拿出課文對照。我先輕輕地咬了一口,書上寫:“只要你輕輕地咬開它,鮮紅的汁水立刻染滿了嘴。”可是,我用手摸了摸嘴,不像書上說的有那么多汁水,只有舌尖上的一點汁水。我想,這個小作者寫作也太夸張了吧!只有舌尖的一點汁水,他說汁水染滿了嘴。
腌過的梅子比沒有腌過的好吃多了,放一顆到嘴里,舌尖觸到梅子身上的刺有點癢,也有一點痛。課本上卻說:“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柔軟?!笨晌矣X得楊梅好硬。
楊梅放在手上很舒服,因為它的刺放在手上很癢。
楊梅坑游記篇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初夏時節,一盤紅艷艷的楊梅果便是農家的待客之道。
我的家鄉在慈溪,素有“中國楊梅之鄉”稱謂,人工栽培已有1300余年,野生楊梅更有7000余年歷史。蘇東坡曾有詩曰:"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稱贊的便是我們當地的楊梅。每逢陽春三月,在絲絲細雨過后,楊梅樹就開花了。緋紅較小的花朵一簇簇、一群群擁擠在斑駁枝丫上,斑斑點點間猶如給果樹穿上了花裙。過不了幾個星期,花兒謝后,變會結出青豆般大小的果子,隱在綠葉中。遠遠望去,難覓其蹤影,必得要你走到果樹跟前,掀開濃密葉子,這些害羞的果子才會呈現在眼前,好似青澀的寶寶,那般可人。
大約五六月,楊梅成熟了。漫山遍野的楊梅樹林,處處散發著果子特有的甜香。滿樹圓滾滾的楊梅果如同一顆顆紅寶石,點綴著青山綠水,煞是好看。走近細瞧,那桂圓般大小的“小絨球”紅中帶紫、紫中透黑,在微風的拂動下,更顯嬌嫩。
摘下一個,我迫不及待放進嘴里,酸甜的汁液爆出,充斥整個口腔,果肉的軟刺細膩地在舌上滑過,唇齒留香。大口吞下整個楊梅,甜中帶酸、酸中含甜,冷不丁牙齒就被酸了一下,但回味中酸味漸褪,那抹不膩人的甜又讓人回味無窮;再吃一顆,甜津津的果子一入口便化作汁水,清香、爽口的滋味從口中漫延,滑落到喉嚨,一路到胃里,再流入心頭,似乎這悶熱的天氣也變得清爽起來了。
楊梅坑游記篇三
我故鄉在火燒吳,那邊沒有大城市似的繁榮,然則我的故鄉卻有那崇山環抱,有姹紫嫣紅的花點綴。小溪成為了叮咚作響的音符,成為了故鄉一道天然特其余美景。
這是一條清亮通明的小溪。四周鑲嵌著一排排大小不一的石頭,石頭上長滿了一層青褐色的青苔。你如果踩下來,保存你屁股著花!青苔上沒有一點正色的撅草。立在旁邊靜靜凋謝的花朵,給小溪圍上了長長的領巾。小溪頂上的樹蔭,又給小溪戴上了一頂綠帽子。有時候陽光會透過樹葉,斜射一束金光,照到水面上,照到水底的石頭,水面上金色的蕩漾在搖擺,又形成為了一串項鏈。
故鄉不只風景柔美,并且物產豐碩。有水稻。甘薯。甘蔗。桃子……特別是楊梅,成為了我故鄉的特產。但有人會說楊梅有甚么好,還比不上楓橋的香榧,比不上珍珠……可我卻偏心咱家的楊梅,由于楊梅不只滋味美,并且藥用代價也很高。
吃楊梅還有一個功效,只需你吃楊梅時,把子吃進去就能夠洗腸洗胃,這是鄉間人都曉得的小常識。
假如你在夏至前7.8天來我故鄉,我會牽著你的手,一路陪你去楊梅樹下散溜達,隨手摘下幾顆楊梅,讓你品味品味。
楊梅坑游記篇四
我愛家鄉的楊梅。
我奶奶家種了二十多棵楊梅樹,開成一個茂密的梅林!
楊梅的開頭圓圓的,與桂圓一般大小。它全身布滿了小刺。楊梅未熟時刺很硬,可待到它成熟,刺就漸漸軟了,摘一顆放入嘴里,感到甜甜的,非常細膩。
楊梅的顏色先是青色的,然后,再由青色變成淡紅色,隨后,又變成深紅色,最后,當楊梅完全熟時,就幾乎發黑了。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新鮮嫩紅的果肉。
沒熟透的楊梅稍微有點兒酸,可熟透了的楊梅味道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爸爸小時候,有一次吃楊梅,他獨自一人竟吃掉了大半籃子!后來他就連豆腐也咬不動了。原來,盡管楊梅已經熟透了,但還是有一不定期的酸度的。所以,貪吃楊梅,再去吃其它東西,才會感覺精通牙齒被它酸倒了。
每次端午節之后,我們都會去爺爺家摘楊梅。摘一顆吃一顆,酸酸甜甜非??煽凇?/p>
希望大家有機會來江南,我家鄉嘗嘗這討人喜愛的楊梅。
楊梅坑游記篇五
中國的楊梅,最好的要數我們家鄉仙居產的了。
楊梅圓圓的,它的顏色比深紅深那么一點點,比黑又淺那么一點點。它的顆粒非常飽滿,靠近核的地方,是一簇簇直的、白中帶紅、細細的晶體狀的筋;而外表,則是呈一粒粒小水滴狀的圓點。許許多多晶瑩飽滿的顆粒,緊密地圍繞著一個核,就構成了一顆甜中帶酸、散發著一股清香,健康美味的楊梅了。
因為楊梅是紅紅的,所以我就叫它“小紅”了。仙居的“小紅”分為兩類,一類是荸薺種,個頭較小,和一個一元硬幣的直徑差不多,成熟期較早。你別看它個小,其味道可不亞于林海音《苦念北平》中描寫的“冰糖包葡萄”的味道。另一類是東魁,個頭小的和乒乓球差不多,再大的比乒乓球還要大,東魁的成熟期比荸薺種的要晚。東魁楊梅并不是“四肢發達,味道簡單”,它的個頭可不是白長的,它酸味更少甜味更足,一口咬進去滿嘴的清新酸甜味道,滿足了更多人的味蕾要求。
“小紅”不僅味道好,還有醫療養生價值。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小紅”,就會有助于消除積食,通暢腸道。而很多病,都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哦,從這個角度說,那“小紅”可謂可以“醫治百病”。
“小紅”還可以榨成楊梅汁或者煮成楊梅汁,夏日里,把楊梅汁冰凍起來可以消暑。想像一下,如果在炎炎夏日,能夠喝上一杯紅彤彤、酸爽爽、冰冰涼的楊梅汁,那是多么的愜意?。蠲愤€可以釀成楊梅酒、曬成楊梅干,還有當地的村民將楊梅與美食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新的菜品……六七月份,我們仙居還會舉辦美食節,有許多外地的賓客千里迢迢來到仙居,就為一品仙居楊梅的味道。
吃楊梅的同時,如果能夠親自體驗一下摘楊梅的感覺,一邊摘、一邊吃,讓楊梅的清新、鮮美與大汗淋漓的暢快結合起來,那是別樣的一份感受。
來我們仙居吃楊梅吧!
楊梅坑游記篇六
晚上,爺爺問我們:“明天天氣不錯,我們上山去摘楊梅好不好?”“好??!好?。 蔽液徒憬?,還有弟弟“小猴子”,都高興地大叫起來。
第二天,天還蒙蒙亮時,我們就坐車出發了,沒多久便來到楊梅山下。太陽還沒出來,山上似乎還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晨霧。路上沒有一個人,今天來得太早了吧!
起先,山路雖然彎曲泥濘,但還是比較平坦,可是慢慢地越走越陡,還好上山前爺爺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根樹枝當拐棍。當小路兩邊開始出現楊梅樹時,我已經大汗淋漓了,真想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走著走著,我聽到了隱隱約約的流水聲?!扒懊婵隙ㄓ行∠?,”我大喊了一聲,快步跑在了隊伍的最前面。果然,轉過一道彎,小溪就出現在腳邊。小溪很小,大概半米寬,只有一小段露在路邊,其他都隱藏在旁邊半人高的草叢里。溪水很淺但很清澈,捧在手上一絲絲涼意沁入心肺。嘩啦一聲,調皮的“小猴子”褲腿也不卷起來就跳進了小溪,眨眼間小溪就變成了泥水池??蓯喊?!
似乎走了很久,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楊梅樹真多啊,像一頂頂大雨傘密密麻麻地插在山上。樹下整理得很干凈,幾乎沒有雜草,樹上滿是一顆顆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綠色的楊梅,很像掛滿禮物的圣誕樹。一陣山風刮過,楊梅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真可惜!抬起頭,我看見樹葉間有一顆長得又紅又大的楊梅,我想:哈哈!這顆楊梅一定很好吃吧!于是,小心翼翼地摘下來,一咬,“唉呀,好酸?。 蔽抑蓖律囝^。爸爸見了,笑嘻嘻地說:“你不懂了吧。綠色的是未成熟的楊梅,很澀很澀,還不能吃。紅色的吃倒是可以吃了,但有點酸。紫色的才是熟透了的楊梅。而那些白色的是另外一個品種,叫水晶楊梅,雖然不是非常甜,但很清口。”哦,原來是這樣,我點了點頭。我們邊吃邊摘,邊摘邊吃,一會兒我的小籮筐就盛滿了黑里透紅的楊梅,小肚子也塞得鼓鼓囊囊的了。
不知不覺已經八點多了,太陽爬上天空熱情地擁抱大地,天氣也一下在悶熱了起來,該下山了。
走到山下,路邊的汽車已經排成了一條長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楊梅山上爬。我暗自得意,哈哈,我們太英明了,當我們在家里享受成果時,別人才開始在烈日下揮汗爬山呢!
楊梅坑游記篇七
我家山上有一棵楊梅村。
春雨綿綿,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就像一個小姑娘。
春天,楊梅樹抽出了嫩綠的葉子,它的葉子,各分成兩瓣,總是往外綻開,和普通的葉子差不多。
春末夏初的時候,楊梅樹就開出了黃黃的花,芬芳撲鼻,這個花有一個特點,花形長長的,像小麥一樣總低著頭,仿佛在向陽花太陽公公敬禮。
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了,地面全都是楊梅花,我仰起頭,往上一看,楊梅樹上結出了沉甸甸地果子,圓溜溜的,全身好像扎滿了刺,像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刺猬,一含進嘴,就可以看見我紅艷艷的舌頭,又酸又甜的味道,可好吃了。
冬天來臨了,楊梅樹枯了,但它明年一定會長得更茂盛。
楊梅樹一年四季的變化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