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一
過年的裝飾,更是用盡心機來營造富麗堂皇的效果。春聯福字剪紙年畫,彩門花廊張燈結彩,把平淡一下子美化得五彩斑斕熠熠生輝,給人美輪美奐、如迷似幻的感覺,可這些卻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下面是關于過年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馬上就要過年了,今天是除夕,街頭巷尾都是喜氣洋洋的'樣子。這一天,我們家格外忙碌。爸爸和奶奶忙著貼春聯,媽媽在收拾家。我這個淘氣鬼則忍不住開始放鞭炮。
我在小區里四處尋找著我的“爆炸點”。突然我找到了一個絕妙的地方——一棵樹上的洞里。我先把鞭炮放進去,然后用一根香把它點著,點著后我立馬跑得遠遠的,只見洞里飄出了幾縷青煙,突然只聽到“轟”的一聲,這一聲可真響亮,驚天動地,一些大人也聞聲從窗戶里探出腦袋,我非常得意,就像一位炮手開出了完美的一炮。緊接著,我又想出一個鬼點子,我把四個鞭炮擺成十字架的樣子,中間空一點,再拿香點燃其中一個,只見一個帶動其它三個,“轟轟轟轟”四聲,驚雷在我耳畔響起,真刺激。
我們家里非常熱鬧,小孩子在互相追逐打鬧,大孩子則在一旁下象棋,大人在桌子上打牌,聊天。一切都是非常安諧美好。12點的鐘聲終于敲響了,外面的鞭炮幾乎是同時飛向天空,綻放它們的舞姿,外面也都穿上了新衣,看天上的煙花真是太漂亮了。
這就是外面家的年味,是不是很濃郁呢,不管怎么樣,我給大家拜年啦!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二
晚上,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吃餃子。媽媽一到奶奶家,就立刻和大娘、姐姐在一起包餃子,嬸嬸在一邊搟餃子皮,而我和小弟弟在一旁玩耍。我們一會玩電腦游戲,一會玩捉迷藏,一會玩堆積木,別提有多開心了。
“轟動,轟動,轟動!”美麗的煙花開心的唱起歌來,新年的腳步悄悄來臨。這時,我家的那個鬧鐘也在“叮,叮,叮”地響了起來,它那聲音好像在說:“新年到了!新年到了!祝愿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三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一聲聲鞭炮聲送去了不平凡的2018迎來了新的2019,一切都是新的,炮紙是新的,炊煙是新的,萬家燈火是新的,沐浴在這新年的第一縷陽光中,人們的心情又何嘗不是新的呢?下面是關于過年手抄報資料的內容,歡迎閱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轉眼2018年也快過完啦。我們小孩也做好了,放鞭炮的準備。
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春節,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濃濃的年味呀。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都在奶奶家吃的飯,來了特別多的客人,所以特別的熱鬧。吃完午飯之后,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拜年了。我們先去了姥姥墳上,然后去了叔爺爺家,而且還收了很多的紅包。我也開心的不得了。后來,我們又回到奶奶家吃晚飯。
我們最期待的就是晚上了。我們親戚團一起去拜年,到誰家,誰就要在手機上面發紅包,我們就在手機上面搶紅包,就這樣一個輪著來。
初二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家里吃中飯。然后吃完晚飯還在家樓下放鞭炮。然后晚上又是繼續拜年活動,接著沒有拜年完的繼續拜年。
過這個年,我最開心的就是,我用我搶紅包搶來的錢買了兩雙鞋,而且還是我早就已經看中了的款式,我特別高興。
然后初八,沒有到奶奶家去吃飯的那些叔叔阿姨與嬸嬸,去了奶奶家吃飯。然后晚上與弟弟妹妹們又放了鞭炮。
我們就這樣,喜氣洋洋的過完了今年。
“春節”的起源 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與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與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春節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閑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
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拜年習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與“名紙”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絡感情與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四
過年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下面是過年手抄報,一起來看一下吧。
盼望已久的大年三十終于到了。我大年三十里可以貼春聯、吃餃子,還可以放煙花、拿壓歲錢,我真是太高興了!
過年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放煙花,看煙花。晚上十點鐘左右,我和爸爸、妹妹一起在小區里放煙花。我本來想自己獨自點燃煙花,但是那煙花放上去的一 聲巨響讓我心中不免有些害怕。我的手顫顫抖抖地靠近煙花,還有些猶豫。
這時,爸爸走過來用他那雙大手把住我的手,輕輕地點燃了煙花。我轉身就跑,用手緊緊 捂住耳朵,第一個花竄到空中,綻開時是紅綠相間的,形狀像海邊椰子樹的大葉子,真好看。第二朵花竄上去時發出一聲巨響,綻開時是紫色的,落下時天空中還閃 爍著許多金色的小亮點,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閃一閃地沖我眨眼睛。我們放的煙花有三響,這最后一朵竄上去時變成了金銀相間的大亮點,把天空都照亮了。我 們還放了滴滴金,就是那種用手拿著,往外滋的花,所以一點兒也不害怕。
一只手拿兩個,兩只手拿四個。大幅度地揮舞起來。這種小花跟那種大花比起來可差遠 了!放完花我們回家去,我趴在窗前看煙花,還沒到晚上十二點,窗外就已經放起了煙花。我很難猜到晚上十二點會是什么樣子。晚上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外面更 加熱鬧,煙花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空,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有的像閃爍的星星,有的像含笑一現的曇花,有的像盛氣凌人的菊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像 兩條飛舞的龍,直入天空,有的像幾只鳳凰,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流星,從我們眼前飛過,有的像潔白無瑕的雪花,從空中紛紛飄落下來……各式各樣的煙花看 的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精彩的還是那足足有兩扇窗戶大的煙花。那煙花在空中綻開,朝我家的窗戶飛來,我看得津津有味,跟看4d電影一樣刺激。
窗外煙花映紅了天空,炮竹聲匯成一片。此時,我們全家都忙碌起來。有的人在搟餃子皮,有的人在包餃子,還有的人在端餃子。我吃餃子的時候,感覺大年三十的餃子比往常都要香。我們還貼了春聯,上聯是:健康是喜天天喜,下聯是:平安是福日日福,橫批是:健康平安。
祝所有人都健康平安。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么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我又發問:“那為什么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么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里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里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五
轉眼間,我們就將迎來除夕,在這一刻,快為你的親朋好友送上新年的祝福吧。下面是由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除夕祝福語簡單”,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除夕祝福語簡單
1.數學老師說,團圓是個方程式,未知數是溫暖,語文老師說,團圓是個感嘆句,感嘆詞是愛,英語老師說,團圓是個進行時,助動詞是快樂,除夕之夜,團圓之時,親愛的朋友,我祝福你及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2.新年除夕送您五個團圓:愿老人盼子孫平安歸來,團團圓圓;愿女人盼愛人歸來,團團圓圓;愿事業盼成功歸來,團團圓圓;愿愛情盼甜蜜歸來,團團圓圓;愿除夕盼親朋歸來,團團圓圓。
3.老板,新年好,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照。祝開心如意,財源滾滾!愿所有的幸福都陪伴著你,所有的歡樂都追隨著你!
4.除夕到!抬頭望,浮云片片;低頭看,落花點點;轉移望,匆匆一年;提筆起,總結教訓;勤思考,積累經驗;再努力,爭取明年;展開顏,勝過今年。
5.放鞭炮,煮水餃,一家團圓真熱鬧。串親戚,訪朋友,真心祝福全送到。祝愿所有人都幸福快樂永不老。
6.瑞雪覆禾苗,暖陽掛樹梢。松柏猶蒼翠,臘梅吐新蕊。此景添祥瑞,幸福緊相隨。一派迷人景,盛世好心情。新春新氣象,愿友快樂揚。春節快樂!
7.送上一顆誠摯的心,愿你小年到來喜開顏;奉上一顆希望的心,愿你歸家路上一切順利;獻上一顆祝福的心,開心迎接將到的除夕!祝小年快樂,大年更快樂!
8.請用一秒鐘忘記煩惱,用一分鐘想想新年,用一小時與喜歡的人度過,然后在新舊交替的時候,用一個微笑來接收我提前傳遞給你的祝福!
9.思念中我千萬次地問鴻雁問明月問春風,愿鴻雁將我的眷戀捎給你;愿明月將我的問候帶給你;愿春風將我的關切送給你!
10.忙碌也好,閑暇也好,春節回家最重要;掙錢多也好,掙錢少也好,不忘孝敬父母就好;順心也好,煩心也好,和父母聊聊拋煩惱。祝你歸途平安抱,順風到家樂逍遙,合家團圓幸福繞!
11.除夕夜喧騰,祝福表深情。祝福的短信比爆竹多,祝福的聲音比爆竹響,祝福的心意比爆竹震,祝福的時候比爆竹早。除夕快樂!
12.新年佳節到,向你問聲好,幸福又安康,吉祥圍你繞,好運馬上來,財源進腰包,過年了祝你:心想事就成,萬事如意!
13.除夕,除病痛除煩惱除霉氣;團圓,事業圓愛情圓健康圓;年飯,年好運年發財年快樂。歡歡喜喜除夕,開開心心團圓,香香噴噴年飯。
14.除夕除夕,除去煩惱,迎接希望;守歲守歲,守住好運,歲歲平安;迎新迎新,迎來快樂,萬象更新;祈福祈福,祈禱送福,祝福添福。除夕快樂!
15.冬至餃子夏至面,愿你開心有人念,除夕夜里心情好,開心快樂過大年,過完春節鬧元宵,新年出門撿錢包,打開錢包一千萬,千萬開心每一天。
16.新年快樂!永遠幸福!在新的一年里是我們新的開始!我希望我是2021年第一個送你祝福的朋友!在我的祝福中醒來,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17.不管是春節還是十一,身體健康才是唯一,把每晚當除夕,把十一當六一,把自己當十七,生活就像陽光一樣美麗,祝你時時開心,除夕夜快樂!
18.讓紛飛的雪花點綴除夕的安寧,讓五彩的焰火點燃節日的激情,讓誠摯的問候攜來一股溫馨,讓這份祝福獻上一片真情:新春快樂!天天好心情!
19.在除夕時送給你,愿護佑你和你的家人一生平安,與幸福永遠相伴!
20.吃年夜飯咯!紅燒開心,心情一個順;清蒸吉祥,幸福一個長;爆炒財富,財源一個旺;水煮平安,身體一個康;醬燜浪漫,愛情一個甜。祝除夕合家團圓,好運連連!
來源:閩南網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六
猴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又來到了。下面是過年手抄報大全,一起來看一下吧。
每到春節,人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嗖”的一聲跑出去。有的買新衣服,有的買煙火。
過年那一天,“噼里啪啦”的煙火聲遍布了整個村莊,家家戶戶門前都掛有春聯,有的是描寫春光的,如: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有的是描寫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舟百業興。其中更多的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花開爛漫,竹報歲平安。讀了這些春聯,我感到生活中充滿幸福和希望。
過年時,不僅小孩子感到快樂,而且大人們也可以放一回長假。
過年時可以去朋友家串門,小孩可以領紅包,大人可以與同事談心說事。
過年時還有許多好吃的可以吃。這里有蛋糕、餅干、巧克力……
我們家有一個習慣,過年的時候先不給孩子發紅包,到了晚上,等我們睡熟了之后,再把他們準備已久的小禮物和紅包放在我們的床頭。
過年真好,我真希望每天都像過年一樣幸福、快樂!
“嗖”“啪”年三十的晚上是多么令人興奮呀!我望著回想起來了白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來到了奶奶家,家里人都在忙著殺雞宰餓,準備年飯。我們這里有個習慣,在吃年飯前必須先拜祖先。我們拜完祖先后就吃團圓飯。
晚飯后,大人們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呢,吃著零食,打著“任天堂”,盼著“零點”的到來。
盼呀盼,終于看到春節聯歡節目主持人在電視上說:“現在我們為您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當喊到“一”時只見各處的爆竹煙花都不甘示弱直沖云霄。只聽“隆”的一聲,哇塞!天空中簡直是百花齊放,你看那邊,爆出的煙花寫著“萬事如意”,有的變出一只“金雞獨立”,有的像一只兔子,就連那些普普通通的煙花也三個一群,兩個一伙也閃爍著五彩繽紛的火花,給大地增添了喜氣的色彩。我一見,不由自主的感嘆:這天空真是太美了!
放完鞭炮后,爺爺叫我們回來吃歲飯。爺爺首先為我們祝福,我們也輪流敬酒互相祝福。
過年了!過年了!馬路兩旁的樹上、路燈上都掛起了大紅燈籠、中國結……商店里人山人海,人們都忙著采購過年需要的東西;大街小巷里還不時的傳出陣陣煙花爆竹的聲響;到處洋溢著過年的歡樂景象。
“過年了,咱們把零花錢湊起來,也去買些大鞭炮來放。”
“好啊!好啊!”我和幾個小伙伴們一起商量著。
聽了媽媽的話,我想:如果我們少買幾個煙花放,把省下來的錢買些學習用品,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寄給他們,那該多好啊!
我把這個建議說給了小伙伴們聽,他們也很贊成。
“噼啪、噼啪……”我和小伙伴們一起放著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最期望的過年,終于來了。三十兒早上,爸爸,媽媽和我來到遠方超市買年貨。超市里人山人海,每人手里都拿著很多年貨。我們擠進人群,選了幾箱飲料,幾張“福”字,作為我們的年貨。到了奶奶家,我們貼上“福”字,把奶奶的屋里裝扮得十分漂亮。我姐姐還特意在廚房里掛上了兩個紅燈籠。
中午,所有的人都到齊了,屋子里頓時充滿了歡笑。有的打電腦,有的玩撲克,還有的做飯;我和媽媽玩撲克,不一會兒,她就被我打個落花流水。
晚上,大家歡聚一堂,高興的吃著團圓飯。飯后,大家出去放鞭炮。爸爸點燃爆燭,我在一旁觀望,只見一團團火星,像流星劃過天空,五顏六色,火花四濺,組成各種奇特的美麗圖案,多彩多姿,形態各異,看得我眼花撩爛。緊跟著“竄天猴”一聲長鳴,飛向遠方,好玩極啦!
深夜,大家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這時,三大大說要包餃子,我立刻精神起來。我跑進廚房,三下五除二的把雞蛋攪成漿狀;然后,大大把雞蛋漿炒成了丁狀,我還在里面加了些鹽;這時,我看見桌子上沒有任何包餃子的工具,我急忙把捍面杖和小木板統統拿來,……終于可以包餃子啦。我負責把三娘揪的小面團壓平,三娘捍皮兒,我幾下就壓完了所有的面團,因為是第一次,有的有些不圓。但是,因為是自己動手干的,吃起來還是那么香。爸爸夸我是最精神的一個,我深夜兩點才睡覺。
今年是很有意義的一年,除了傳統的春節外,還趕上了藏歷新年,情人節,還有冬奧會呢,真是太好啦!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好好學習,積極向上,過得更有意義。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蕩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
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
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
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今天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
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
正月初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佳節——春節。關于過春節各地的習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飯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品嘗著美酒佳肴,其樂融融。年夜飯我們南方人喜歡吃湯圓,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而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預示著來年交好運。
快過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著辦年貨。
街上貨物琳瑯滿目,購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們正在商店選購“新年服”呢,周圍圍著一群可愛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著鬧著要買新衣服、新玩具。這些媽媽被吵得沒辦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帶“寶貝們”購物后,再來為自己添置。
“對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臟了。”這時突然傳來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來一位大伯剛買完魚出來,不小心將正在購買年畫的幾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臟了。“沒關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著剛選好的年畫又走進了另一家商店。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邊又傳來了一陣笑聲……
我和爸爸、媽媽出門去玩,我們一出門,就看到街上非常熱鬧,空氣里蕩漾著炮竹的硝煙味,人們都穿上節日的新裝,個個喜氣洋洋。對于我們孩子來說,新年更高興了。我手上拿著紅艷艷,黃澄澄,綠盈盈的氣球,笑個不停。
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廣場。節日的廣場人山人海,張燈結彩,到處都漂浮著一串串彩色的氣球和條幅;鑼鼓聲一陣接著一陣,人們舞著長龍,扭著秧歌,真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們都沉浸在這節日的歡慶氣氛之中。
過新年,喜氣洋洋,家庭大團圓,每個人都春風滿面。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七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下面是關于過年的手抄報,一起來看一下吧。
因為我的家鄉在東北所以我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東北過年的習俗。
1.包好運餃子:過年的時候家家都包餃子,可是咱東北的餃子不同,據說、以前時候的好運餃子是在包餃子的時候把1個①元的硬幣包在幾個普普通通的餃子里面,現在人們為了衛生常常用水果硬糖來代替硬幣,據說、誰吃到了好運餃子在新的一年里就會有好運。(在我們家常常都是我吃到的,因為硬糖是會化的,只要看那個餃子的外皮有糖就行了。)
2. 年夜飯后吃凍梨:因為東北的冬天很冷,有零下13~20度,所以有的時候會吧秋梨和柿子放到外面去冰凍,冰凍后的梨和柿子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而為什么要在年夜飯后吃凍梨呢?因為凍梨又能解酒、解油膩。
3.年三十點長壽燈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5..正月不剪頭
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6.初一初二不掃地
這就是我們東北過年的規章制度,怎么樣很有趣吧。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我喜愛的春晚終于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于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
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
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臥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除夕那一天晚上,當然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三口人一齊靜靜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偶爾外面傳來幾聲鞭炮聲,也會覺得特別有趣。電視里搞笑的小品,優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笑聲伴隨著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氣氛愈加歡樂。
終于要正式過年了,拜年就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等等,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主人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于是心里盤算著這錢該怎么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到家就被 “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個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處做客,豐盛的飯菜,炫麗的燈光,大人們喝酒時的祝福包圍住了我,而我呢?則和哥哥一人拿來一大瓶飲料,東東快快地喝了個夠,哪曉得一會兒我的肚子便疼的厲害,難受極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元宵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
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是,總會不禁笑出聲來……
千盼萬盼,終于盼到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張燈結彩。過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不但喜歡穿新衣服、收壓歲錢、放鞭炮,我們還喜歡感受過年的氣氛。
這不剛吃完年夜飯,妹妹就嚷嚷著去街上玩,我們到了街上看到:一串串晶瑩的彩燈夾雜在一排排紅燈籠之中閃爍著光芒;震耳欲聾的鑼鼓聲敲出了人們的喜悅。最引人注目的數那五光十色的煙花:有的像一條毛毛蟲,努力的往天空上爬;有的像一個噴泉,火花四濺;還有的像仙女灑下的一片片花瓣……多種多樣的煙花把漆黑的夜晚照的明亮起來。當我看的如癡如醉、眼花繚亂的時候,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把我驚醒了,妹妹被這鞭炮聲嚇哭了,只好拉著她回家。
回到家,妹妹吵著放煙花,我拿出了“帶向魔術彈”,讓妹妹拿著,當我拿出打火機準備點導線的時候,妹妹一下子扔下炮跑到屋里。我點燃導線舉向天空,一眨眼的工夫,魔術彈就飛的.無影無蹤了。爸爸開始放“富滿花開”了:“撲”的一聲煙花像一只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從天空中慢慢的輕輕的飄落下來。爸爸笑了,我笑了,妹妹在門縫中也笑了。
哇!過年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相信我會有更大的進步,更大的收獲。
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到了,在這個忙碌的新年,大家忙著準備過年要用的工具、飾品、以及大掃除。
大家忙得不開交,我也不例外,又是刷門又是洗碗,絲毫沒有閑著的鐘頭。
新年到了,集市上的人又多了很多,大家爭先恐后地買過年用品,生怕自己落后,買不著過年用品。
像那些大型超市,像:“泰華城”、“佳樂家”也有準備——把商品提高了價格,而別的地方沒有賣的,所以人們都上他們那去買。
如果快過年的時候,一去別人家,一看,嶄新嶄新,大概打掃成新的了,就連那商品原來的樣子也比不上它。
到了晚上,那可比白天亮好幾倍,五顏六色、各型各異的煙花,緩緩上升。如果看到了,那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那些村莊,到處是燈燈火火,如果不近看,常常有人把那誤認為是火。
過年的時候,大部分地區都舉行慶祝晚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可熱鬧了,有的人還拍下來作紀念呢!
你如果在新年的那一晚上睡覺,你可不要逞強,半夜“嗖”的一聲響,你保證能起來。
新年的時候,路上的車輛水泄不通,探親望友的人源源不斷,人家蝸牛都走得比車快。
到新年正中,你別想消停了,來看望你的人,如同那飛流瀑布一樣,不時來一個,不時來一個,讓你每時每刻,都心驚膽顫。
過年是什么?過年就是名義上你又大了一歲。過年開心嗎?當然開心,因為可以敞開肚皮吃喝,還可以收到壓歲錢。是啊,過年了!家家都喜慶極了,孩子們早就數著手指盼著過年了。
今天是一月一日,早已下過了雪,前幾天漫天飛舞的白雪落得到處都是,為大家增添了幾分過年的感覺。昨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焰火成了除燈光外漫漫長夜中的唯一的裝飾。那煙花種類繁多,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在這美麗而不平凡的夜晚中成了嬌艷的新娘,它們穿著五彩的婚紗,那無數新娘把月亮羞得不敢出來了,成了空中最美的點綴。在這些焰火中,我體會到了過年的美麗。
今天,我們穿上新衣服徒步來到了山上,來拜祭去世前后加起來未過百歲的親人。我看到不少人來得比我們早的多。我們燒完香,拜完祖宗,放完了鞭炮。下午,我們來到外婆的墳前,照樣做了一遍。鞭炮在竹林中炸開,我感覺到了過年的質樸。拜祭完親人,到了長輩給我們晚輩分發壓歲錢的時候了,我們小孩子都很高興收到了壓歲錢,但我們知道這錢是父母送了禮才有的,相當于在用父母的錢,是不能亂花的。當我收到壓歲錢的一刻起,我又體會到了過年的喜悅。
過完年,我們就又長了一歲。我也要面臨小升初的考驗了,也到了童年的盡頭,要長大了。
過年四年級手抄報篇八
傳說有一個叫“年”的怪物,每當過年的時候“年”就會出來吃人,害命。所以,每當半夜的時候,人們就逃到山上,防著被“年”吃了。
有一年,人們還是像往常一樣,爬到山上,可是來了以為老頭兒,顯得一點兒也不害怕“年”會吃他。可是一位好心的老太太對他說:“快跑吧!‘年’快要來啦!”那個老頭兒還在笑。他說“你給我一晚上的時間,我一定會把‘年’趕走的.”。于是老太太之間他把紅紙貼在門窗上,把燈來開,等著“年”。一看,今年怎么和往年不一樣呀,又聽到了一陣大響。“年”怪物叫一聲,跑了。
大年初一,人們從山上下來,發現村里平安無事,老頭把他做的一切全都告訴了村里人。從此,人猛每家過年時都放炮,使燈不滅,吃餃子。
1.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天被視為最吉祥的日子。
2.少數民族習俗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 ?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滿族 ? ?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 ? 侗族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 ?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谷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