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外婆家的年味篇一
每逢暑假,我都會隨著我媽媽去外婆家。除了見到親愛的外婆之外,還可以徘徊于如詩畫般的美景,欣賞大自然的真和純。今年雖沒去,可我又夢到了它。
外婆家在舟山的一個普通得不再普通的小村莊里,村子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一點也找不到大城市的喧嘩。
外婆家最誘人的風景要數那綠油油的稻田了,每當夏天來臨時,稻田里就冒出那可愛的秧苗,青的,綠的、淺綠的、深綠的……鋪滿一片,交錯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那一條條渠道中充盈著水,透徹明亮,似鏡,也許是為了灌溉秧苗的吧!微風拂過,那一束束秧苗沉醉在仲夏的柔風中,嬌嫩可愛,出塵脫俗,仿佛在和路過的人們招手。清晨的陽光猶如一襲金紗披在秧苗上,把圓滾滾的水珠映得熠熠生輝。
每個黃昏,我都會往稻田里跑,西邊的紅霞輝映著綠油油的麥芒,我沉浸在這如癡如畫的風景中,當然,傍晚的稻田也是不會寂寞的。
秧苗長大了。秋天來時,遠遠望去,整片麥芒就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沁人心田!
我愛去外婆家,我又夢到了外婆家,那兒一花一世界都會使我如醉如癡。
外婆家的年味篇二
關于外婆,我只能無奈地說四個字:我不了解。細細數來,從小到大,我見過她的次數不上二十次。回憶起來,腦海中有關外婆的一切都模模糊糊。也許,唯一清晰地逗留在我眼前的,僅有外婆那布滿了皺紋的笑臉。
很早很早以前,外婆曾露過的最慈祥的笑,大概就是過年的祝福吧。每逢過年,媽媽就會帶我去外婆那兒探親,一進門,外婆便樂呵呵地跑過來,掏出一個大紅包,塞到我手中,然后瞪大了眼,豎起了耳朵,等著我的那一句:“多謝外婆,新年歡樂!”便拉著我,像個小孩子一般地唱好聽的民謠,硬塞給我一大堆糖,摸著我的頭,笑著說:“這小不點,什么時候才能變高一點啊!”不懂事的我,也傻傻地跟著外婆一齊歡快地笑了。
之后啊,我只記得有一次媽媽很晚回來,然后滿臉疲倦地說:“明天去看外婆吧!”我高興地睡不著覺:又有糖吃了!到了第二天,媽媽并沒有帶我去外婆家,而是帶著疑惑的我走進了一家龐大的醫院。我們來到了醫院的神經科。我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只明白,從此以后,外婆就變得瘋瘋癲癲的,再也沒有給我糖吃,再也沒有對我綻放那慈祥的笑容,唯一有的,就是臉上那一幅亙古不變的毫無表情的臉孔。
外婆家的年味篇三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舅舅,舅媽還有表哥一起來到外婆家過年。
一到外婆家,我們就坐下來吃飯了,因為媽媽上午上班我們來晚了,外婆已經都把菜準備好了。桌上的菜可真豐富,有雞有鴨有魚,還有羊肉和狗肉。
吃好飯,我和表哥去樓上看電視,看了一會兒也沒什么好看,我們就下來了。
外婆帶我們出去玩,剛跑出家不遠,我就看到一條白色的小狗。雖然小狗被拴著,不能來咬我,可是我最怕狗了,而且它還對著我汪汪大叫,不管外婆和表哥怎么安慰我,我還是急匆匆地跑回了家。
吃好了晚飯,我表哥就急忙拿出他帶來的焰火。他讓我和他一起放,一開始我不敢放,可后來看著表哥放得這么開心,而且焰火又是這么的燦爛,我不禁羨慕起來。我也拿了一根放了起來。
外婆家真好玩,我以后還要來玩!
外婆家的年味篇四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曾經告訴過我她小時候最有年味的就是打麻糍。打麻糍是什么習俗?麻糍又長什么樣?于是這些疑問一直藏在我心里。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們前往外婆家做客,外婆告訴我今天下午外婆家附近的吉山探梅處要打麻糍。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好像吃到了蜜糖一樣,心里頓時樂開了花,迫不及待地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因為今天終于可以把心中的疑問解開了。
剛吃完午飯,我們就坐上車直奔吉山探梅。來到目的地,遠遠的就聽到那里人聲鼎沸,原來早已進入了打麻糍的前奏。只見一位頭發花白的外婆事先將淘好的糯米放在大灶上蒸成飯,但好奇的是沒加鍋蓋敞開式的。這時站在一旁的外公告訴我將糯米蒸成飯最關鍵,必須保證從里到外的糯米都是熟的,所以不能加工鍋蓋。
大約二十分鐘后,第一鍋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出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外公將其倒入專門用來打麻糍的石搗臼中,用舂頭不停地舂搗糯米飯。外公告訴我糯米飯舂搗的越糊越好,此時幾位年輕力壯的阿舅也加入了其中的隊伍,幫忙輪流舂搗著,大家紛紛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而站在一旁觀看的小屁孩們卻興奮地不得了,因為大家都還是第一次看到,嘴里還不時地吶喊著加油。
正當大家有點體力不支的時候,其中一位外公伸手捏了捏糯米飯。這時糯米飯已成了糯米糕,粘粘的好有韌性,告訴大家可以了。
于是便迅速拿到一旁撒有炒米粉的竹扁上,三四人將糯米糕拉成圓扁形,并在上面撒上黃糖和芝麻。就這樣第一鍋麻糍新鮮出爐了,并用刀切成一塊塊的。
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糍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似乎早已忘記了剛吃過的午飯。熱乎乎的麻糍,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還蠻有嚼勁的,瞬間讓我雙眼緊閉,心間頓時流淌著一種情濃味更濃的感覺。
這就是我的外婆家蕭山進化的傳統習俗,和做年糕差不多,但又有區別。看到這里,大家有沒有饞涎欲滴的感覺呢?明年過年的時候可以和我一起上蕭山進化參與一下打麻糍的樂趣,增加我們蕭山越來越淡的的年味色彩。
外婆家的年味篇五
20xx年8月1日,我們從韓國回來第二天,就回老家了。我們坐8月1日下午的火車,8月2日上午就到了。
我們下了火車,就直接回外婆家了。我們到外婆家時,外婆和雯嫣妹妹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
一年不見了,小家伙不認識我們了。但是由于我們幾乎每天通電話在電話里說說笑笑的,由于她有好幾個姑姑,電話里她叫我媽媽“上海姑姑”,所以一說“雯嫣,上海姑姑回來了!”話音剛落,她好像就反應過來了,瞪著眼睛看了我們一會,似乎在想“這就是我的上海姑姑和菲菲姐姐?”接著就叫了幾聲上海姑姑。外婆和媽媽叫她叫姐姐(就是我),她不肯,后來才輕輕地叫“菲菲姐姐”。
后來,我跟她去房間玩。她先說:“這個是我的,我很會拼,會拼成這個正方體。會拼接成鞋子形狀。”說完就開始搭,我看這東西,我家也有,只是她的很多很小,每個都一樣,我的只有6片,專門拼正方體的,比較大,形狀不同,很難。過了一會,她就拼好了,真的像一只鞋!
我們玩啊玩,直到晚上。后來她要吃我從上海給她的餅干,吃了很多了還想吃,外婆叫她明天吃,她卻不肯。后來我和我哥哄她:“今天不吃了,好嗎?這些都是你的,我們都不吃,明天起來吃。”這樣一說她懂了,不再吃餅干了。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去爬山,先是開車上到一半,這車道轉了很多個彎,一直往上斜著。后來我們開始爬樓梯,有時還沒樓梯,真難爬。
回去后,吃完早飯,妹妹好像更喜歡我了,姐姐,姐姐叫個不停。又做了眉毛往上提的搞笑表情,自己仰著頭哈哈大笑起來。
到了中午吃飯時,我吃得比她快,先上去了,沒想到她竟然哭了起來,鬧著要菲菲姐姐。我剛到樓上,聽見她哭了,又急忙趕下來,她才不哭。
在外婆家住了幾天,下贛州去舅舅家又住了幾天,接著去看望了爺爺奶奶。和二哥,小哥,老姐去逛了一個大型商場,在亞馬遜烤肉吃了個飯,就回上海了,特別的是小哥也和我們一起過來上海玩。
外婆家的年味篇六
古樹,流水,老房子。
外婆家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那兒少了城市里的車水馬龍,有的僅有雞鳴與狗吠。每逢假期,我都會去上一趟外婆家,去享受一下那兒的靜謐與悠然。
雖然外婆的年紀大了,可是家里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房子看上去老了,可總是帶給人一種溫馨。我喜歡外婆家,喜歡呆在這兒的感覺,就算什么都不做,只是瞧一瞧近處的樹,望一望遠處的山,心里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愜意。
外婆家在半山腰上,左右鄰舍隔的有一小段距離,每一次我去外婆家,都會踱著步子繞著周圍走一圈,將這些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都叫一個遍。外婆家的天黑的早,卻也亮的早,公雞的啼叫聲一齊,小山村里的人都接二連三的起了床。于是我也揉著惺忪的睡眼走出了房間,外面的天蒙蒙亮,清晨里清新的空氣令人精神一震。我深呼吸著,想把體內循環了一晚的濁氣給排盡。
等到東邊的光漸漸的亮了起來,紅臉蛋的太陽也露出了腦袋,這又是完美的一天。
外婆早早的就去了菜園子里,之后滿載而歸,之后就去了廚房,炊煙在房頂裊裊升起,像是要為這山村帶上一些仙氣般。我在房子外溜達了幾圈后,也跟著外婆進了廚房,新鮮的蔬菜上還帶著晨露,晶瑩剔透的讓人愛不釋手。
早餐很簡單,就三兩個蔬菜,可是這純粹的沒有加過多調料的味道,也是給人驚喜的。我吃下一口,滿口清香,別有滋味。
傍晚時分,外婆家是最熱鬧了,這時家里的雞、鴨等等家禽都回來了,一會兒“咯咯”,一會兒“嘎嘎”,再一會“汪汪汪”的狗叫聲也加入了進來,雖然我不明白這些生物物語的含義,可是我聽著卻感受到了一種歸家時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