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蜻蜓的語錄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地讀出句子的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同學們,這是什么呢?(板書:蜻蜓)
2、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
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
是誰放飛了蜻蜓呢?
3、好不容易捉到一只這么美麗的蜻蜓,為什么又放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精讀課文。
學生默讀后交流。出示:"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誰知道?"
2、第一個問題: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嗎
(1)文中孩子們是怎么回答的呢?
(2)那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嗎?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具體介紹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多少的資料。
正因為如此陶行知先生問孩子們“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啊?(板書:我們的好朋友)
(3)能把這部分都讀好嗎?分角色朗讀2到6自然段。
真是一只美麗又可愛的蜻蜓啊。可是蜻蜓不僅外表美麗,她身上還有很多秘密呢。所以陶行知先生問孩子們: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孩子們有的認為······
有的認為······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課文的哪一段?(出示:第十自然段)
第十段還介紹了什么的特點和作用?
除了尾巴和眼睛你還知道蜻蜓的那些部位的特點和作用?
但是我們的課文沒有一一介紹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來代替。
4、原來蜻蜓有這么多的秘密啊。你喜歡蜻蜓嗎?那我們就來一起讀一下課文吧。
四、如果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
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
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你們和······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為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五、作業。
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外閱讀和搜集、處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進行小組成果展示。
教后反思:
教學這一課時,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為主線,從而引導孩子們來認識蜻蜓,了解蜻蜓,培養孩子們的愛心。我讓孩子們找出陶行知先生問了哪幾個問題,孩子們很容易就找出來了: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根據這兩個問題,我展開了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由于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再讓學生思考省略號有什么作用,蜻蜓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把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但僅限于了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才是重難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說著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唇間動情地傾吐著。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么,并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么想對小蜻蜓說嗎? 如果再碰到有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做呢?讓學生知道很多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在此基礎上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讓他們與17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體會爸爸的嚴格要求和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誘,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源于“愛”,并讓他們結合現實生活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對他們的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走進新課程,我們為師者首先應是一個善于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啟發與誘導!
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蜻蜓的語錄篇二
剛拿到這本書時,我興奮、開心至極,掃了一眼這本書的名字“蜻蜓眼”,我還傻傻地認為這本書講得是蜻蜓的眼睛。但是,讀完之后我才發現這本書與我想得大不相同。
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偶遇到了法國女子奧莎妮。這倆人一見鐘情,相愛、結合,他們到上海定居,并生下四個兒女。而這“蜻蜓眼”是太爺爺送給奧莎妮的禮物。“蜻蜓眼”看上去像眨巴著并閃動著目光的眼睛。把它接近光源時,那珠子似乎是活的一樣,一只只眼睛,都在不住地眨巴著,就像有蜻蜓停在樹枝上,在轉動著腦袋。
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女,漸漸地融入了中國的生活。但是,奧莎妮畢竟是異國血統,而這異國血統卻給這個中國家庭帶來了兩次暴風雨。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氣憤的。我特別恨那個謠言的主人(謠言最開始出自誰的口中),如果沒有他的話,“杜梅溪是資本家,經常剝削窮人的生活,奧莎妮是外國特務,是間諜”。那么,爺爺和奶奶就會多活幾年了。
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要成為謠言的主人,更不要成為謠言的傳遞者;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更要學會做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蜻蜓的語錄篇三
20xx年9月2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在公園玩,看見一群哥哥在捉蜻蜓,其中一個哥哥看見我,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送了一只蜻蜓給我,我心里了樂滋滋的,連忙跑回家。
回到了家,我把養小鳥的籠子拿了出來,把蜻蜓放了下去,然后仔細觀察,蜻蜓它有一個圓圓的頭,兩對大大的翅膀,還有一條尾巴,這時,我找來了放大鏡來觀察蜻蜓的身體,蜻蜓的眼睛是由無數只小眼睛組成的,怪不得那么銳利又明亮,蜻蜓的尾巴有八節,最后一節尾巴像“v"的形狀,用來產卵,它還有六只細細的腳,別看它細,可站得很穩。
20xx年9月24日 星期六 晴
晚上,我在我的小房間里關緊門窗,把蜻蜓輕輕地放出來,讓它透透氣,只看見蜻蜓飛近了一只蚊子,然后像只飛機飛快地飛向蚊子,咬到蚊子前腳一蹬,就吃到了它美味可口的蚊子,可蚊子連神都沒有回過來。真是一只可愛的'蜻蜓。
20xx年9月25日 星期日 小雨
今天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看小蜻蜓,只看見它垂頭喪氣,我一打開房門,它馬上飛走了,我想了想才知道:“原來蜻蜓要的是自由。”我走到陽臺,發現外面的天空飄著細細的小雨,許多蜻蜓在飛來飛去,其中有我放飛的那只,它正在和它的同伴,快樂地跳著舞!
蜻蜓的語錄篇四
我非常喜歡紅蜻蜓,它小巧玲瓏,不傷害人,像一個裝飾品,也像一只紅色的小燈籠,在你耳邊飛來飛去,扇動它那兩對晶瑩剔透的翅膀,非常可愛。
它是卵生的,幼蟲在水里生活,以鰓呼吸;成蟲在陸地上的生活,以肺呼吸。它的幼蟲沒有翅膀,要在最后一次蛻皮中才會羽化成熟。
我家小院的后面有一塊菜地,四周有幾顆參天大樹,經常有昆蟲、鳥類飛到我家外面的臺子上,或從沒有紗窗的窗戶飛進來,也給我的生活添加了樂趣。
有一次,它飛到了屋里,撞上了掛東西的桿子,落在海綿墊上。我發現了它,就用一些棉花給它鋪了一個小窩把它放入里面,開始觀察,它的兩只眼睛大得出奇,翅膀無力地垂著,身體顫動著,顯然睡著了。一會兒,它動了動,爬了起來,低飛著,顯然在休整疲憊的身體,它回了一下頭就飛出窗外,飛走了。
那個下午我遇到了另一件事:那只蜻蜓又回來了,那個小床還沒收,它自動站到了棉花上,像是和我告別,然后它又走了。
我很喜歡蜻蜓,不知為什么,可能是因為我與蜻蜓的那個下午太奇怪了,還是因為什么。
蜻蜓是益蟲,我呼吁:不要傷害它,傷害了它,害蟲泛濫會讓綠色的地球受到影響。要保護蜻蜓!
它讓我明白了:無論是什么,都是有靈性的,都一定懂得感恩。從此我也不再傷害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從科學來說,就是讓生物鏈更完整;從品德來說,那就是我變得善良;變得美好;變得快樂!
蜻蜓的語錄篇五
1、通過學習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2、引導學生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3、充分發揮學生的的模仿力和創造力。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抒情優美的音樂情緒;用不同的速度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益蟲的思想教育。
綜合課
體驗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和歌曲思想。
多媒體課件、頭飾等。
聽唱法、律動法、體驗法、直觀感受法、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
組織教學 調節情緒
跟隨《口哨與小狗》和《拉勾勾》剪輯而成的音樂律動進教室讓學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礎上,感受三拍子的韻律,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運用謎語 激發興趣
細細身體長又長,身后背著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專除害蟲有助益。
簡介小蜻蜓激發學生興趣,了解有關小蜻蜓的知識,初步滲透保護益蟲教育。
身體語言 感受音高
當音樂彈出“3- 5 2 -- 6- 1 5- - ”和“ 3-3 2- 3 1 1 2 6- -”的時候,學生身體模仿蜻蜓往低處飛;當學生聽到“5 - 3 2-1 6-1 2--”和“5-1 235 2-3 1-- ”的時候,身體模仿蜻蜓往高處飛。
巧用媒體 感受節拍
1、觀看媒體:哪只蜻蜓飛舞的動作最適合這段音樂?(課件中有兩只小蜻蜓,一只隨著音樂節拍飛舞,另一只則胡亂飛舞。)
2、通過大屏幕隨三拍子音樂模仿小蜻蜓飛舞、捉蟲。(反復)
3、啟發學生用奧爾夫聲勢為歌曲旋律伴奏,并根據學生的動作分組進行合作。鼓勵學生創作不同的身體節奏。
巧用媒體,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三拍子地強弱規律,巧妙地解決了教學難點。
聲情并茂 渲染氣氛
《小蜻蜓》
小蜻蜓,是益蟲,飛到西來飛到東,
不吃糧食不吃菜,是個捕蚊的小英雄。
1、跟教師朗讀歌詞。
2、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朗讀?
3、你覺得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朗讀?
充滿感情的朗讀是加深學生對歌曲意境了解的一種藝術,通過讓學生自己探索正確的朗讀速度和感情,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含義,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圖譜游戲 情境表演
1、 初聽歌曲(出示圖譜),教師范唱。
2、聽錄音范唱,看課件演示,小蜻蜓飛過草叢,每一樂句結尾落在花上。(花的位置按結尾音高排列)
3、同聽唱法教學,學生輕輕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飛舞感知樂句。
4、師扮演小蜻蜓,做出捕蚊的動作,生扮演草叢,全體演唱歌曲。
5、請學生自己組成小組分別扮演蜻蜓、草叢,全體表演唱。 改變傳統的歌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歌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形象的圖譜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音高,既學會了歌曲又了解了歌曲的樂句。
發揮想象 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張圖片(小蜻蜓自由飛舞的圖片、小蜻蜓高興游戲的圖片、小蜻蜓辛勤捕蚊的圖片)
請學生觀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后小結。
2、啟發學生從音樂的力度、速度、聲音的連貫去表現三幅圖片,并進行演唱。
3、把圖片和音樂結合,讓學生根據音樂速度的不同,表現不同形象的螢火蟲。
4、情境表演,學生頭戴小蜻蜓的頭飾,化妝成螢火蟲,隨音樂進行表演。
以情感、能力培養為主線,讓學生在“想”“動”的音樂實踐中拓展音樂,了解音樂要素、力度、以及不同畫面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同時滲透蜻蜓是捕蚊能手,要保護益蟲的思想教育。緊緊抓住音樂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給學生創設情感氣氛,讓學生用音樂的形式表達情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活躍課堂氣氛。
余音繚繞 蜻蜓飛舞
放《小蜻蜓》的音樂,
學生帶著頭飾 輕輕飛出教室。
暑期音樂培訓第四小組設計
蜻蜓的語錄篇六
今天,我在公園玩,看見一群哥哥在捉蜻蜓,其中一個哥哥看見我,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送了一只蜻蜓給我,我心里了樂滋滋的,連忙跑回家。
回到了家,我把養小鳥的籠子拿了出來,把蜻蜓放了下去,然后仔細觀察,蜻蜓它有一個圓圓的頭,兩對大大的翅膀,還有一條尾巴,這時,我找來了放大鏡來觀察蜻蜓的身體,蜻蜓的眼睛是由無數只小眼睛組成的,怪不得那么銳利又明亮,蜻蜓的尾巴有八節,最后一節尾巴像“v"的形狀,用來產卵,它還有六只細細的腳,別看它細,可站得很穩。
晚上,我在我的.小房間里關緊門窗,把蜻蜓輕輕地放出來,讓它透透氣,只看見蜻蜓飛近了一只蚊子,然后像只飛機飛快地飛向蚊子,咬到蚊子前腳一蹬,就吃到了它美味可口的蚊子,可蚊子連神都沒有回過來。真是一只可愛的蜻蜓。
20xx年9年25日小雨
今天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看小蜻蜓,只看見它垂頭喪氣,我一打開房門,它馬上飛走了,我想了想才知道:“原來蜻蜓要的是自由。”我走到陽臺,發現外面的天空飄著細細的小雨,許多蜻蜓在飛來飛去,其中有我放飛的那只,它正在和它的同伴,快樂地跳著舞!
蜻蜓的語錄篇七
一天,蜻蜓在一朵花上休息。它休息好了,覺得很無聊,就把花給搖成了腦震蕩,然后得意洋洋地飛走了。
后來,蜻蜓覺得蜘蛛幾下子就摔了下去很無趣,就飛去了別的地方。
蜻蜓來到大森林里,看見三只蝴蝶在玩耍,它就沖了過去,一只蝴蝶撞到了木頭上。蜻蜓玩得不夠爽,就決定再去整另外兩只蝴蝶。它飛了過去,兩只蝴蝶被撞得搖頭晃腦,最后撞在了一起掉到了地上。蜻蜓覺得都太弱了,就想找一個對手。不一會兒,一只蜜蜂飛來了。蜻蜓說:“我想和你比賽!”蜜蜂爽快地說:“好啊!”就這樣,比賽開始了。
蜻蜓讓蜜蜂先飛走,然后蜻蜓又追了上去。它們實力相當,互不相讓。蜜蜂如閃電,蜻蜓如利劍,它們在一路遇到了蘑菇和牛。忽然,前面有個牌子上寫著“stop”,它們看不懂,仍然一直往前沖。這時,一輛汽車駛來,它們沒注意,一頭撞到了車窗上掉了下去。
它們再也飛不快了,后來它們言歸于好了。
蜻蜓的語錄篇八
蜻蜓的身體里沒有骨頭,身體外又沒有硬甲,而它又不像蝴蝶,美得令人不舍得傷害,也不像毛毛蟲,丑得讓人遠遠地見到了,就要躲開,所以它就必定要成為男孩子們摧殘的對象。撕開它的胸膛,燒焦它的翅膀,扯下它的頭顱,折斷它的尾巴……所有這些殘酷的事情,許多男孩子都曾經做過吧!
《戰國策》里說:“王獨不見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這大意是說:蜻蜓與世無爭,可還是有小孩子,用涂了糖漿的絲網,把它從天上粘下來,掉在地上被螻蟻吃掉。可見這樣殘酷的事,其實是已經持續了千百年,大約成為男孩子們的本能了。
日本有個武將,叫本多忠勝,他用的槍,叫“蜻蛉切”,據說是因為蜻蜓落在槍尖上,沒有站穩滑了下去,被切成兩半,才得此名。這自然是為了說他的槍的鋒利了,但如果蜻蜓的身子里有骨頭,亦或身外有硬甲,那么這“蜻蛉切”的名字大約也要改換了吧!
小時候常常做的一件事,是用一根草莖,一頭系上一只小蜻蜓,然后搖晃著它,在草地、樹林和池塘間轉悠,一邊嘴里念叨著:“老虎蜻蜓快點來!老虎蜻蜓快點來!”老虎蜻蜓是一種兇猛的青色蜻蜓,似乎是專門以捕殺其他蜻蜓為生的,它的飛行是那樣的迅疾,反應是那樣的靈敏,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在它休憩的時候偷偷地靠上去捉住它。但是用小蜻蜓做誘餌,就可以很輕易地釣上老虎蜻蜓,有時一只小蜻蜓就可以釣上四五只,至于釣上之后究竟拿它怎么辦,我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把他捉到的所有老虎蜻蜓的頭扯下來,埋在一棵樹下。多少年過去了,小男孩長大了,離開了家鄉,結了婚,有了孩子,發了財,又離了婚,沒了孩子,破了產,他回到家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起那些蜻蜓的頭,他懷著百無聊賴的心情,試著去把它們挖出來。小鏟子發出了“咯吱”的聲音,他以為是碰到了石頭,可是在那個小小的坑里,滿滿的全是青綠的珠子,閃著神秘而黯淡的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