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是文字的守護者,他們要時刻關注文章的內涵和外形,并不斷改進和提升,我認為我們需要一個有責任心的編輯來保證文章質量的提高。請大家閱讀以下編輯范文,歡迎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一
十大常犯語文差錯分別是:
最容易被寫錯的成語是:美輪美奐。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美輪美奐”也成為新聞媒體在中使用頻率的形容詞,但其中的“輪”往往被寫成了“侖”或“倫”。美輪美奐指建筑物高大美觀,“輪”的意義是“高大”。
最常被寫錯的地名是:黃浦江。“黃浦”和“黃埔”音同形近,人們往往把黃浦江錯寫成“黃埔江”。
經常被混淆的詞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動已經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時間之后;用于某一時間之前的應當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報名”。
體育報道中經常用錯的詞是:囊括。2010年廣州亞運會舉辦期間,“囊括”一詞頻頻見諸新聞,例如“中國軍團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語言文字專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無一遺漏,只要不是將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聞報道中容易用錯的詞是:側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令世界為之側目。”這里的“側目”應改為“矚目”。所謂“側目”,是指斜目而視,形容憤恨或者畏懼的樣子。
繁體字容易誤認的是:晝。“晝”是“晝”的繁體字,常被誤認作“書”(書)或“畫”(畫)。2010年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便把古詩名句“花市燈如晝”誤讀為“花市燈如書”。選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晝錦堂記》,也被誤作《畫錦堂記》。
書名或欄目名稱最常見的差錯是:“精粹”誤為“精萃”。不僅電視臺、報紙的時事、文摘欄目喜歡用“精萃”為名稱,連許多書名也跟著犯錯。其實,“精”指經揀選的好米,“粹”指純凈而無雜質的米,兩者并列,引申指提煉出的好東西。而“萃”常用義為集聚,是動詞,如“薈萃”“集萃”等,沒有精華的意思。
最容易被誤讀的古詩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人們普遍認為它描寫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開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視“青歌賽”上就曾出現這樣的理解。其實這兩句詩出自唐朝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它們是千古詠雪名句,寫的是“胡天八月即飛雪”,并非實寫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漢字數字表示年份時常見的差錯是:以阿拉伯數字“0”代替漢字數字“〇”。這一差錯出現頻率較高。
在否定句式中經常誤用的詞語是:無時無刻。常常被當成“每時每刻”使用。語言文字專家指出,“無時無刻”必須與“不”搭配才能表達肯定的意思。而“每時每刻”常與“都”搭配。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二
古文。
復句。
失分點:現代文的賞析和理解古文的解析詩歌的鑒析寫作深度及廣度。
(三)、系統提高現代文及文言文閱讀能力,特別是解題能力,
鞏固文言詩句的知識點。背誦名句、熟記作家作品及相關文化文學常識。寫作要確保觀點鮮明準確,論據要有力。
(四)、特點:
臨近高考,作文作為語文學科中重頭戲的角色日益明顯;時間有限,考生在時間和精力上略為緊張。
問題:
高考壓力驟增,積累不夠的學生寫起作文來捉襟見肘;程式化痕跡過于明顯,有些學生完全照搬模式,照抄別人作文,不考慮具體情況。
對策:
幫助學生找模版作文,找高考范文,但是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消化,不能簡單照搬;針對近年來出卷特點對時下熱點焦點話題進行匯總,希望學生能提前對相關問題有所發揮。
(五)、
一、古文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常見的實詞、虛詞、句式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判斷。不能靈活運用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點。
應對策略:
(一)讀題:分三步。
(二)審題:在完成閱讀步驟的同時一定注意審好題。
(三)解題:(以2008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為例)。
1.詞語解釋,
2.信息篩選題。
3.內容理解題和上題接近,除了看人物、時間、地方等有沒有弄錯,還得關注人物的言行、主張等,看有沒有添加、刪改、遺漏等。強調和原文的呼應、吻合。
4.賞析評價題,要看作者的態度和文段的背景。
5.注意人物形象的發展和變化。
6.翻譯題還是強調這五個字:留、替、移、補、刪。另外別放過關鍵詞。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三
一輪的基礎復習之后,針對考試題目類型設置,可以將語文拆分成為幾大重點版塊,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復習。
考生們可以通過平時考試、課堂復習,找到尚存遺漏的知識盲點,完善知識體系。拆分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拆分后更好地發現完善,使之組合后可以實現分數的提升。
在此強調一點,要具體落實和積累知識,基本功要做好一個字“背”。在對古詩詞、文化常識、成語、作文素材的積累和落實上,都需要你踏踏實實去“背”,為之后的沖刺做足準備。一定要從現在開始背,沖刺階段再背就來不及啦!
2.掌握實戰解題技巧。
除了復習策略的改變,在二輪中應將一輪復習過的基礎知識實戰運用到解題中,摸清知識點背后的考查形式,強化實踐解題能力。
訓練審題、思考、答題的規范技能,語文知識點的掌握在二輪統一規范的答題技能訓練后,可以更高比例的轉化為提升的分數。
文檔為doc格式。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四
【填含有“馬”的成語】:
粗略地看(走馬觀花)快上加快(快馬加鞭)地勢平坦(一馬平川)。
聲勢浩大(萬馬奔騰)軍務繁忙(戎馬倥傯)隨便走走(信馬由韁)。
走在前列(一馬當先)立了功勞(汗馬功勞)。
(1)地位高的客人叫(貴客)(2)游山玩水的客人(游客);3)不經常來的客人(稀客);(4)購買東西的客人叫(顧客);(5)專門搞暗殺的人叫(刺客)(6)到外地游說的人叫(說客);(7)搞政治投機的人叫(政客)。
孔子——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司馬遷——西漢時期的史學家;。
李時珍——明朝時期的醫藥學家;祖沖之——南北朝時期的語文家;。
華陀——東漢時期的醫學家;孫子——春秋時期的軍事家。
外國科學家的國別:牛頓(英國)愛迪生(美國)諾貝爾(瑞典)。
【說說下列詞語常常指的是什么】:
泰山指(岳父)明眸指(眼睛)秋霜指(白發)東床指(女婿)。
【下列活動利用了什么力用線連接起來:】。
竹筏運動水力。
放飛風箏大氣的浮力。
帆船航海大氣的壓力。
熱氣球升空風力。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五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共收詩305篇。內容分為“風”“雅”“頌”,主要手法是“賦”“比”“興”。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
《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離騷》。
1.《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楚辭體”是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以《離騷》為典型代表,故又稱“騷體”。《離騷》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
2.《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六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它北朝的《木蘭詩》(別稱《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
2.結發: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發。后稱原配為結發夫妻。
3.秦羅敷:“秦”是古詩中美女常用的姓,“羅敷”古代美女的通稱。
4.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婦:古代年輕婦女對夫家的長輩或平輩的自稱。
7.初陽歲: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農歷每月十九為下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9.六合:古人結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叫六合。又指東、西、南、北、天、地。
10.青廬:用青布搭成的篷帳,是舉行婚禮的地方。盛行于東漢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12.妾:舊時婦女謙卑的自稱。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適:出嫁。(始適還家門: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
16.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7.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8.古代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漢獻帝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于史書。(1)廟號: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后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努爾哈赤稱太祖,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后,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2)謚號:謚號是后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所謂“謚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謚號有帝王之謚,由禮官議上;有臣屬之謚,由朝廷賜與。還有稱謚,是門徒弟子或是鄉里、親朋為其師友上的謚號。帝王將相之謚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時曾一度廢除,漢代恢復,直至清末。私謚可能始于東漢,或謂春秋時期已有。民國以后,稱謚在一段時間內仍存在。謚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謚;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謚;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懷等。一般人的謚號多用兩字,如岳飛謚曰武穆,海瑞謚曰忠介。(3)尊號: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視為謚號。尊號一般認為產生于唐代。實際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不過這時的尊號一詞的含義與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來,尊號越長,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除了廟號“高宗”二字外,其尊號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號: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七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容易忽視的四個暗示。
意象。
詩人往往選擇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聞可感的事物入詩,根據事物的特性興懷。
陪伴在我們周圍的各色植物,如:梅、蘭、竹、菊、蓮、丁香、松柏、楊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動物,如:蟬、猿、鴻雁、杜鵑、鴛鴦、沙鷗、鷓鴣等。
變換于自然中的各種氣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煙霧、陰晴、明月、夕陽、流水等。
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燈、笛、簫、酒、樓、搗衣砧等。
產生于舉手投足間的各種動作,如:飲酒、登高、憑欄、望遠、長嘯、搗衣等。
這皆為詩人運筆的主要道具,它們已經成為詩人之中約定俗成的普遍暗號,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別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朋友間不免酬唱贈答、寄友送別,成為詩人抒發情感之由。楊柳、長亭、南浦、酒便成為解讀送別之情的暗號。
思鄉懷遠之情:建功立業,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別家鄉,遠離親人之時,難免悵然,加之古時交通不便,聯絡緩慢,思鄉懷遠之情便能綿延千里。月亮、鴻雁、雙鯉、搗衣、莼羹鱸膾便成為傳遞思鄉之情的暗號。
詠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發自己凄涼傷感、孤獨寂寞的感嘆;或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卻堅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斜陽、松竹梅菊、黍離、歷史事件、名勝古跡便成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號。
情愛婚姻之情:對愛情的渴望,夫妻間的悲歡離合,宮怨閨怨,成為人們無法回避的情感。蓮、紅豆、連理枝、比翼鳥便成為表達婚戀之情的暗號。
閑適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現實之外,寄情山水,流連田園。所寫之詩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五柳、東籬、三徑便成為象征歸隱之情的暗號。
邊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訪名山大川、邊塞關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茲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或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便成為見證行役之情的暗號。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2.日積月累。
言必行,行必果。《論語.子路》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日積月累(氣象諺語)。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4.日積月累(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5.日積月累(古詩詞)。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6.日積月累(歇后語)p161。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開的紅梅——一支獨秀。
砌墻的石頭——后來居上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九
187.下列詩人屬于“新月派”的是:a.聞一多。
188.《牡丹亭》產生于c.明代。
189.1951年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是:c.老舍。
190.同屬道家學派的是:d.老子和莊子。
191.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b.韓愈。
101.“五四”時期()的成就。a.散文、小品。
102.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屬于:b.志人小說。
103.舒婷《致橡樹》的主題是:a.愛情。
104.《一個和八個》的作者是d.郭小川。
105.《王貴與李香香》的作者是c.李季。
106.下列詩作屬于徐志摩的是:a.《再別康橋》。
107.全部屬于行政公文上行文的一組是:a.請示、報告。
108.七巧這一人物出現在:c.張愛玲的《金鎖記》。
109.《世說新語》產生于:c.南北朝。
110.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一部:c.元雜劇。
111.下列作家屬于“文學研究會”成員的是:b.葉圣陶。
112.所謂伶官是指:d.朝廷授予官職的宮廷藝人。
113.《戰國策》的最后整理編訂者是:c.劉向。
118.關于魯迅的《狂人日記》,說法不正確的是:c。
a.狂人表面是個迫害狂患者,其實是個反抗者。
b.作品使用了象征的手法。
c.小說一開始就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d.小說前面的小序使用的是文言文。
119.陳白露這個人物出現在:b.曹禺的《日出》中。
120.老舍戲劇的代表作是:d.《龍須溝》。
121.下列不是“新月派”的是:b.李金發。
a.朱湘b.李金發c.聞一多d.徐志摩。
122.《聊齋志異》的作者是:d.蒲松齡。
125.下列詩人中的臺灣詩人是:d.余光中。
127.下列行政公文中可作平行文的是:d.函。
128.標志著20世紀30年代長篇小說藝術高峰的作品是:a.茅盾的《子夜》。
129.《前赤壁賦》的作者是:a.蘇軾。
130.辛棄疾的作品集是:d.《稼軒詞》。
131.在我國現代詩歌,19出版了新詩集《女神》的詩人是:d.郭沫若。
13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五代史伶官傳序》。
133.代表沈從文藝術創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說是:c.《邊城》。
141.王利發這一人物出自老舍的:d.《茶館》。
142.我國文學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是:b.《儒林外史》。
143.我國現代民族歌劇的奠基之作是:b.《白毛女》。
144.冰心散文的代表作是:c.《寄小讀者》。
145.魯迅的《野草》是一部:c.散文詩集。
146.張愛玲的《金鎖記》屬于:c.小說。
147.代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和巔峰的作家是:d.魯迅。
148.艾青的代表作是:b.《大堰河——我的保姆》。
149.提出“惟陳言之務去”的寫作主張的是:a.韓愈。
150.郁達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組織過:b.創造社。
151.下列詩作中,不屬于樂府舊題的是:d.《登高》。
a.《關山月》b.《將進酒》c.《短歌行》d.《登高》。
152.錢鐘書的《論快樂》是:d.隨筆。
154.諷刺知識分子弊病的作品是:d.《圍城》。
155.《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作者是:a.海子。
159.中國第一部白話新詩集是:a.胡適的《嘗試集》。
160《霍小玉》的作者是:c.蔣防。
161.《寫在人生邊上》的作者c.錢鐘書。
164.《畫夢錄》作者是:b.何其芳。
165.下列作品集,不屬于魯迅的是:b.《天狗》。
a.《吶喊》b.《天狗》c.《朝花夕拾》d.《野草》。
166.20世紀代“人生寫實派”小說的代表作家是:d.葉圣陶。
167.中國第一部白話新詩集是:a.胡適的《嘗試集》?
169.下列詞人中,屬于豪放派的是:d.蘇軾。
170.下列詩集中,屬于郭沫若的是:a.《女神》。
180.我國現代民族歌劇的奠基之作是:b.《白毛女》。
181.《子夜》的作者是:c.茅盾。
182.下列作品屬于舒婷的是:b.《會唱歌的鳶尾花》。
183.詩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b.余光中。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十
《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文學家。
《荷葉?母親》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讀者》。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書,屬于筆記小說。
第二單元。
《我的老師》作者:魏巍。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曾授予“總統自由勛章”。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為“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單元。
《春》作者朱自清,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
《濟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龍須溝》等。《秋天》何其芳,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評論家。
《觀滄海》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其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次北固山下》王灣,五言律詩。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詩人。七言律詩。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代著名戲曲作家。“天凈沙”為曲牌名。
第四單元。
《紫藤蘿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蟬》小思,香港作家。
《貝殼》席慕容,臺灣作家。
《雖有嘉肴》節選自《禮記》中的《學記》,《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義論著的選集。
第五單元。
《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著有《昆蟲記》。
《河中石獸》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作者紀昀,字曉嵐,清代文學家。
第六單元。
《小圣施威降大圣》節選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小圣是指二郞神楊戩。
《皇帝的新裝》作者: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女媧造人》選自《神話故事新編》作者:袁珂。
《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說難》,韓非子,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韓非子》。
《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編寫。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十一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是19世紀后期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說。莫泊桑是19世紀后期法國的小說家,有“短篇小說”之美名。
2.故事背景。
小說主要以1870年普法戰爭為背景。1870年普法戰爭是改變19世紀后半葉法國歷史命運的一場戰爭,也是莫泊桑一生中所參與的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普法戰爭最后以法國的失敗、以割讓國土(阿爾薩斯和洛林)和賠款而宣布結束。這一事件給予法國人民族自尊心以重創,從此也削弱了法國的國力,更埋下了德法兩國不和與仇視的宿怨。而普法戰爭也給莫泊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作為親身經歷這場戰爭的人,莫泊桑對于普法戰爭期間法國人民抗擊德國普魯士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爭,和法國上層資產階級怯懦、畏敵如虎、明哲保身、賣國求榮的卑鄙行徑都有較深的認識。出于崇敬和憤恨,他寫下了9篇有關普法戰爭的短篇小說。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有《羊脂球》和《米龍老爹》。
3.倒敘筆法。
小說采用了倒敘的敘事方式,先交代米龍老爹的殉難結局,向讀者設置一系列懸念,為小說的情節發展作一鋪墊,然后再以追憶的方式敘述米龍老爹在普法戰爭期間孤膽殺敵的原因及其復仇的整個過程,突出小說的愛國主義主題。
4.主題思想。
小說描述了普法戰爭中法國諾曼底地區一個普通農民為報家仇而孤膽殺敵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敢于反抗侵略者的農民英雄形象,表現出法國下層社會勞動人民為保護民族和個人利益不畏強敵、英勇抗擊侵略者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5.人物性格。
米龍老爹是一個智勇兼備、堅強不屈、具有反抗精神和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的農民英雄形象。他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具有機智、勇敢的品格。他外表上看起來木訥、矮小、傻憨和順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十分樸實的本分農民。他以木訥、傻憨的農民式的外表來迷惑敵人,而真正潛藏于其中的是超人的勇敢和非凡的智慧。他因幼子被普軍槍殺、家庭財產被掠奪而萌生復仇之念。在復仇過程中,他先是對戰勝者恭順、殷勤、馴服騙取了侵略者的信任,繼而偽裝誘敵,以智斗勇,使敵人落入圈套而斃命。他有驚人的膽量和智慧,最后出奇制勝,竟以老朽之軀殺死了16名年輕的騎兵。其次是具有反抗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性格。當德國侵略者進駐村莊,掠奪百姓的財產、傷害無辜平民,出于對侵略者野蠻暴行的憤恨.他起而反抗。面對強敵,毫不畏懼。他抱著正義的念頭勇敢殺敵,從不膽怯。當殺死16名騎兵一事暴露后,在軍事法庭上,也是臨危不懼,寧死不屈、視死如歸,表現出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至死不渝的愛國主義信念。作為一個農民,他對于戰爭的本質并沒有多少認識。但他從自身的經驗來判斷是非。當他看到侵略者耀武揚威地顯示其戰勝者的威風和權勢時,他出于民族自尊心和樸素的愛國情感而走上了殺敵的道路。雖然他殺敵是因為家人被殺和財物的被掠奪,但本質上是出于愛國主義的情感和覺悟。所以米龍老爹是一個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的農民英雄形象。
6.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
肖像描寫在作品中有四五處之多。如米龍老爹一出場的肖像描寫主要突出其年老體衰、身材矮小和貌不驚人的老農民外形特點;一雙像蟹鉗的大手和脖子上、兩鬢旁的粗筋,則點出了米龍老爹具有內在的剛毅和難以妥協的倔強性格特征,這與“他在當地被認為是一個吝嗇而又難弄的人”一句概括性的描述相符合。而貌不驚人的外表又與其內在的難以妥協、倔強的性格形成對照,為后來塑造米龍老爹孤膽殺敵、失手被捕,在露天軍事法庭上臨危不懼的品格作伏筆。
米龍老爹的肖像描寫是多側面的,法庭審判時則著眼于他的木訥、傻憨、鎮靜的性格,這主要襯托出其深思熟慮、膽大、沉著、機智的性格。而就義之前的肖像描寫則是正面地寫米龍老爹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品格。細節描寫則著眼于表現米龍老爹的行為。如米龍老爹與普軍有深仇大恨,他不滿侵略者的野蠻暴行,心里十分痛恨敵人;但為了復仇和迷惑敵人,他明里對普軍熱情接待,對戰勝者那么謙恭、馴服,暗地里則與敵人斗智、英勇殺敵,而且對整個復仇行動作了周密的安排和策劃。這些細節描寫主要突出米龍老爹機智與勇敢的性格特征。作品結尾部分,米龍老爹朝普軍軍官兩次吐唾沫的行為更表現他堅強不屈的剛毅性格。
7.人稱互換。
小說在敘事方式上的另一個特點是第一人稱(人物自己的語言)和第三人稱(作者的敘述語言)的交互使用。作品先用第三人稱對米龍老爹孤膽殺敵、失手被捕的事件作了客觀、概括性的敘述和交代,后通過法庭審判讓米龍老爹用第一人稱回答普軍軍官的問題。使用第一人稱,即敘述者和當事人同為一人,它比第三人稱敘事的敘述者更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的敘事可以揭示人物行為的隱秘,使所敘述的情節更具有真實性和可信性,此外還通過主人公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對作品后半部分米龍老爹敘述他一人殺死16名普軍的口供,作家又改用了第三人稱敘事,在第三人稱敘事中,敘述者可以用自己的眼光來敘事,這樣可以更清楚地描述細節,多側面塑造人物形象,同時也避免了敘述上的呆板。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十二
《大同》(泛讀課文)。
作家作品。
《禮記》成書于西漢中期,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
大同:即人類的理想社會,大團結,大和諧的社會。按照儒家學說,五帝時代(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是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的時代。
主旨。
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社會現實不滿,論及“大同”“小康”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克己復禮”,重建“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
疑難詞語解釋。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孔子的概嘆,是由于魯國的緣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沒有趕上,但是有文字記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在大道運行的時代,天下為全民所有,推選有才能的人參加管理,講求誠信,謀求和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所以,人們不僅親自己的親人,還親別人的親人;不僅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愛護別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終止,壯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長。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這種情況下,奸謀就不會產生,盜賊就不會發生,大門不用關閉,這就是大同社會。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用禮來規定君臣的名分,用禮來加深父子的親情,用禮使兄弟和睦,用禮來使夫妻和睦。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用禮來考察道義,誠信,過錯,以仁愛為典范,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
學習要點。
重點掌握大同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對比手法)。
大同社會。
小康社會。
在社會所有制與政治目的。
“天下為公”
“天下為家”
人事制度。
選舉制“選賢舉能”
世襲制。“大人世及以為禮”
精神文明。
“禮”自然運行于自然與人類社會之間,人欲與禮自然融合,人自然順應自然。
“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圣人用“禮”約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物質文明。
物質極大豐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
以禮設制度,以立田里“。
社會治安。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護不閉”
“城郭溝池以為固,謀用是作,兵由此起”
運用排比句,增加了氣勢。
重點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段話分析了大同與小康的社會主要特點。
這段話分為兩層:一層,說明大同社會的特點;二層分析小康社會的特點。
論證方法為對比法。
修辭方法為排比法。
文檔為doc格式。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十三
第2課山雨。
1.比喻句:
(2)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
2.擬人句:
(1)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2)風,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變得非常幽靜。
第3課草蟲的村落。
1.擬人句: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
2.比喻句:在這些粗壯的黑甲蟲中間,它們好像南國的少女,逗得多少蟲子駐足癡望。
3.連動句:我看見在許多同類蟲子中間,一只嬌小的從洞里跑出來迎接遠歸者。
4.“把”字句: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
第4課索溪峪的“野”
1.擬人、比喻句: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3.比喻句: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一.基礎知識的復習。
基礎知識的復習是最繁瑣的。內容多,量大。因此我采用了兩步制。將知識分層次復習。簡單的要學生在家里完成復習,教師抽查。如字.詞的復習。
每天要求學生安排一定的復習時間,教師通過告訴學生第二天抽查的內容,掌握學生每天的復習量,并要求學生結成復習小組,互相督促,當天的復習任務必須當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動的良好模式。
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從文章中找出關鍵詞語,讓學生分析理解,既增長了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基礎知識中比較復雜的是語法知識。小學不要求教師明確地講授各種語法知識,只要求學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
如:關聯詞語的使用,比喻、排比、擬人、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都是很籠統地描述。因此學生記憶不深刻,問題比較多,如果單純靠老師講,有些問題就會錯過。于是我采用課堂上將課本上的相關例句引導學生分析,掌握方法。
課下要學生分組,利用手頭的復習資料查找相關的題目,并進行分類。課堂上,變老師問而學生問,而教師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以及學生的質疑,采用抓重點難點的方法復習,講解。并根據反饋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布置相應的練習。
這樣復習漸漸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而教師則處于一個輔導的地位。逐步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復習心態中,提高了復習效率。而對于標點、修改病句、擴句等練習,我放在了閱讀部分進行。
二.閱讀理解部分的復習與作文練習相結合。
閱讀理解部分的復習包含課文的理解,段篇章的分析。對于課文的理解,我首先要求學生再讀課文,再一次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整理出每篇課文的重點知識,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用手抄報或出試卷的方式把課文的基礎知識、重點片斷及需要理解的句子進行歸納總結。
在此基礎上把重點課文的進一步理解,品詞析句,去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習語言的運用。在課外閱讀練習時,我將閱讀訓練和作文練習同時進行。先將文章分類,敘事的、借物抒情的、寫景的等。而后進行分析文章基本技巧的訓練,先進行小的段落分析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注意的是,首先要求學生在讀通文章的前提下(也就是將文中的字、詞的含義弄懂),再去進行分析。在分析段落的同時,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嘗試寫一些小片段,成功率比較高。而在修改的過程中,又進行標點、修改病句及擴句的練習。
這樣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鍛煉了分析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使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然后進行篇章的分析練習就簡單多了。在閱讀訓練中,根據學生手中有許多復習資料這一有利條件,我要求學生根據教師要求自己準備文章,然后小組討論,根據文章類型、內容出題,并給出正確答案。
再經由教師審核,組與組之間交流,這樣一個班十個學習小組,十套題出來了,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有時發生爭議,教師根據不同情況處理,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教師一般都采取肯定的態度。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就采取先掛起來,課下取經的方式解決,爭取不留尾巴。
篇章的分類練習,也要結合寫作的訓練。我要他們整理日記本,選擇好的素材,一類文章的分析練習結束后,就是寫作練習,沒時間寫成篇的,就寫片段或主要內容。有素材,又有方法,一般學生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作文水平一定會提高。
1、寫出意思相近的詞語。
推卻——()遷移——()阻擊——()。
觀賞——()支援——()慚愧——()。
舒服——()精美——()粗野——()。
晃動——()惦念——()驅趕——()。
愛惜——().近——()閃耀——()。
關懷——()潛伏——()膽小——()。
2、寫出意思相反的詞語。
清晰——深奧——()隱藏——()。
減弱——()便宜——()藐視——()。
平坦——()濕潤——()尋常——()。
直接——()正義——()昏迷——()。
輸——()得——()進——()。
曲——()偉大——()熱情——()。
建設——()戰爭——()。
3、選詞填空。
驚恐驚奇驚訝驚異。
(1)管家看了揚科一眼,這個瘦小的孩子睜大了()的眼睛。
(2)那時我有點()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3)同學們一個個睜著()的眼睛,看著魔術師的表演。
嚴密嚴格嚴肅。
(1)父親是個很()的人,從來不茍言笑。
(2)從老首長到普通鉆工,從玉門的師傅到大慶的老鄉,凡是()要求過他,啟發教育過他的人,他都記著,懷念著。
(3)敵人的幾十挺機槍射出無數火舌,交織成()的火網,阻擋著戰士們前進。
激烈猛烈熱烈強烈。
(1)戰士們竄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的搏斗。
(2)突然,飛機遇到了一股()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越結越厚。
(3)拔河比賽到了關鍵時刻,我的心在()地跳動著,真想沖上去幫我們班拉一把。
(4)風()地刮著,白楊樹發出嘩嘩的響聲。
編輯精選的語文知識點資料(專業14篇)篇十四
1、點號(7種):句號“。”;問號“?”;感嘆句“!”;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3、位置:點號放在右下角,占一個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開頭;標號“前不置尾,后不在開頭”;省略號和破折號占兩個字的位置,不能分兩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