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公務員申論大作文題目篇一
公務員申論大作文相對比較好復習,當然想寫出一篇優秀的議論文章,基礎素材的積累尤為重要。今天小編整理了公務員申論大作文經典語句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3.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謀劃事情如果沒有主見就會陷入困境中,事情假如沒有做過準備就做不成。
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6.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7. 知恥近乎勇。
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知道羞恥并勇于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夸耀的品德。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贊賞。
8.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性情過于直率就顯得粗魯,禮儀過于恭敬就顯得虛浮,恰當的性情與禮儀,才是成熟的人該有的樣子。
9. 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一個人如果不誠實,內心必然會為其所累。一個人如果誠實,內心坦蕩,則無所掛慮。
10.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有最高修養的人,能夠順其自然,不憑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夠順應自然神異變化的人,無意有求于人類;深識萬物的人,不羨求任何名位。
11.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世上的人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而特別努力,世上的人都非難他,他不會因此更加沮喪。
1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幼苗;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3.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4.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想的很容易的話,真正做起來就會有更多的麻煩。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1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18. 豈知千仞墜,只為一毫差。
人們哪里知道從極高處跌落下來,往往是因為一些細小的差錯。
19.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你堅守著清心謹慎自重,從來沒有什么罪愆或過失。你那無私的品行喲,恰可與天地比德。
20. 敵存滅禍,敵去召過。
敵人存在的時候能避免災禍,前敵人沒有了,卻會招來過錯。這兩句充滿著辯證法的因素:敵人的存在,能促使人們提高警惕,注意戒備,這就能避免災禍;而失去了敵人,就會喪失警惕,松懈麻痹,甚至安于逸樂,這就會招來禍殃。這兩句可用于教育人們在外部條件惡劣時要警惕戒備,在外部條件改善后也不可麻痹大意。
21.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22.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么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
23.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24.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起頭來看看覺得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想想覺得自己不愧于別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25.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不用規和矩,就畫不成方形和圓形。比喻人人遵守規則,才能有良好的秩序。
26.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團結(重要)。
2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于孤立。
28.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
29.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的毛病在于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30.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講話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動就不會果敢。
1.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2. 勤政發自初心,真情源于熱愛。
3. 愛民如親,萬眾歸心。
4. 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
5.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6. 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矩。
7. 時間長河奔涌,信念之火永存。
8. 煌煌__,壯歌慷慨!
9.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10.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11. 舉大事,必有所資。
12. 風雨不懼,砥柱中流。
13.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14. “人民”二字,力重千鈞。
15.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16. 歲月流轉,初心如磐。
17.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18.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19.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20.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21. 對百年奮斗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
22.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
23. 他們不幸于身體的殘缺,心中卻綻放著美麗的花朵;他們體驗著生命的曲折,腳步卻始終追逐著夢的方向。
24. 既要兜住民生底線,也要織密幸福保障網。
25. 力量,循夢而行。
26. 向陽而生,循夢而行。
27.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偉大精神歷久彌新。
28.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29.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30.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1.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4. 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5.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6.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7.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8.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0.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11. 人生照例是一場值得一搏的爭衡,然而它的獎品是拼斗。——拉爾夫·詹
12.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13.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14.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15. 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朱舜水《答野節問》
16. 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7. 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18.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弗洛伊德
19.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0.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2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2.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23.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4.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25. 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26.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7. 勞于讀書,逸于
28.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2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0.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31.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32.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33.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3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5. 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36.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37.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9.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老子》
40.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