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能夠提供具體的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對幼兒的學習進行指導和引導,促進他們全面發展。以下是針對中班幼兒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夠為教師們提供一些實踐指導。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一
1.了解紅綠燈及部分其他交通標志的含義。
2.理解、欣賞故事《三顆小星星》和兒歌《過馬路》。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理解故事內容。
了解交通標志的含義。
課件《三顆小星星》。
1.故事欣賞。
3.教師:小朋友們在過馬路時,看到紅燈該怎么辦?綠燈呢?
1.教師點擊交通標志,請幼兒找找還有哪些交通標志。
2.教師分別點擊各個交通標志,讓幼兒說說它們的作用。
3.教師點擊游戲,請幼兒說說畫面上的人們哪些地方做得不對,教師配合操作。
1.教師:我們平時在過馬路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我們用一首兒歌來總結吧!
2.請幼兒欣賞兒歌。
活動與主題內容相吻合,貼近幼兒的生活,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本質的東西。能把握幼兒的認知水平,關注幼兒的經驗背景,以故事為載體幫助幼兒拓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變封閉式的提問為開放式,既發揮主導有留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顒舆^程體現生活化、情景化、游戲化。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二
1、通過視聽、律動、繪畫、游戲、情景表演、節奏樂敲擊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2、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鼓勵幼兒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
經驗:會基本的五線譜知識。
材料:錄音機、磁帶、樂譜。
1、齊唱歌曲。
2、邊拍手邊唱星星譜。
3、邊拍手邊唱五線譜。在活動中再度熟悉音樂主題。
1、認識音樂家---莫扎特。
2、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和表現心中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1、教師示范創作,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變化。
2、幼兒改編音樂主題或變換形式進行創作。
當部分幼兒創作時,教師引導其余幼兒隨著音樂的變化邊律動邊感受音樂的變化。
啟發幼兒把前階段美工活動"自制星寶寶"的經驗遷移到音樂創作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的創作活動提供支持性服務,如:音樂軟件的提供、小樂器的準備等等,方便幼兒即興創作。
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的'創作,并能大膽評價同伴之間創作的優點,互相學習。
思維延展點:
能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來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三
3、激發幼兒對歌唱表現的興趣。
1、小星星粘貼及太陽月亮頭飾各一個;
2、《小星星》音樂、歌曲圖譜。
欣賞《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師一起隨著節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節奏。
1、你覺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賞歌曲《小星星》;“星星寶寶快樂的唱起了歌。聽——”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為什么說小星星像眼睛?
1、第二次欣賞歌曲《小星星》:“聽聽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樣的?”
小結:一閃一閃、掛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進一步熟悉歌詞。
2、“怎樣唱出小星星一閃一閃的?”
教師示范,引導幼兒唱出“一閃一閃”的跳躍的感覺;
運用手勢配合唱出“一閃一閃”的跳躍感;
1、運用歌曲圖譜,結合手勢動作,提示幼兒說歌詞;
2、運用歌曲圖譜,結合手勢動作,鼓勵幼兒大膽的跟著錄音唱;
3、看著圖譜和老師一起唱;
4、請個別幼兒唱,老師和其他幼兒隨著節奏做動作;
5、請幼兒來當星星寶寶唱歌,老師當月亮媽媽表演動作;
6老師扮演月亮媽媽,幼兒扮演星星寶寶一起邊唱邊隨歌曲有節奏的做動作。
1.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節奏、嘗試表現樂曲。
(1)聽賞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激發幼兒對樂曲的興趣。
說明:在角落活動中引導幼兒花幾分鐘的時間聽一聽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
(2)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嘗試表現樂曲。如幼兒可以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曲,幼兒也可以借助各種打擊樂器表現樂曲。
2.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老師和幼兒共同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優美,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講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3.在游戲中進一步體會歌曲。
表現中讓每一個幼兒能有機會參加活動,進一步表現樂曲,感受節奏,繼續引導幼兒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在活動的講評中展現幼兒的游戲,以此讓幼兒體會成功體會愉悅。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四
1、知道保持好心情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
2、理解伙伴的心情,并愿意給予幫助。
1、課件,小星星音樂。
2、游戲用的彩色星星卡(與幼兒數量相同)。
1、教師:夜空中住著誰?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小星星的故事。
2、結合課件講述故事后,提問:
這顆小星星為什么變成了藍色的?
早晨他為什么哭鬧?
中午又是因為什么不高興?
到了晚上他又不開心了,為什么?
你認為這樣整天都不高興好嗎?
3、教師小結:整天都不開心不好。你的快樂多一點,別人也會快樂多一點。
1、幼兒展開討論。
2、教師請個別討論好的幼兒說說自己的辦法。
3、教師:你們的辦法都很好,小星星在你們的幫助下開心起來了。
4、教師將幼兒想出的好辦法續編進故事中,完整故事。
1、教師:小星星很感謝你們讓他開心起來,要邀請你們去他家做客,可是要去做客就要有邀請卡。
這就是邀請卡。(出示小星星卡片)小星星把卡片藏在了我們的教室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2、教師先在教室里放好星星卡,個別幾個要藏隱蔽一些。游戲開始后,每個幼兒必須在教室里快速找到一顆邀請卡。
教師:星星卡有很多,小朋友找的時候不要擁擠,注意安全。
3、發現問題:有人沒有找到邀請卡。
引導幼兒體驗沒有找到邀請卡孩子的心情,討論解決辦法。(如一起幫忙找或兩個人共有一張卡等)。
1、解決問題后,請大家觀察自己手中的邀請卡和老師的邀請卡有什么不同之處?(顏色、表情)。
提問:你的星星卡是什么顏色?心情如何?為什么?學一學他的表情。
2、教師小結:不是只有藍色的星星心情不好,還有很多冷色調都可以表示心情不好。相反,很多暖色調都可以表示心情好。
3、游戲:找朋友。
請拿暖色調星星卡的孩子去找拿著冷色調星星卡的孩子做朋友。
現在我們拿著邀請卡一起去小星星家去做客吧!
跟著《小星星》歌曲音樂,邊唱邊跳走出活動室。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五
1.加深幼兒對周圍小朋友的認識,并嘗試記住小朋友的名字。
2.聽懂老師的指令,初步學會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的控制力。
3.幼兒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
歌曲錄音,月亮頭飾一個(老師扮演)。
活動流程。
一、導入:拍手音樂節奏。
二、鞏固歌曲《調皮的小星星》。
三、互動游戲。
游戲時,月亮阿姨(老師扮演)坐在小椅子上,任意找一位小星星(小朋友扮演)到月亮阿姨面前,月亮阿姨把小星星攬入懷里。
游戲開始后老師輕捂小朋友的眼睛,找一位或幾位星星藏起來,然后放開捂小朋友的手和其余小星星一起拍手演唱歌曲《調皮的小星星》,當最后一句歌詞結束后,請前面小朋友猜一猜哪個調皮的小星星溜走了,并說出他(她)的名字。如果猜對了,老師喊“某某小星星出來吧”,被猜出的“小星星”站成一排,點數后回到座位上,然后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四、游戲的要求。
游戲中前面的幼兒必須說出幼兒的名字,其他幼兒不可提示前面的小朋友,藏起來的小朋友不要出聲音,沒喊到名字不能跑出來。
游戲評價。
游戲歌曲朗朗上口,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個游戲,此游戲由老師和全班幼兒參加,避免了有些孩子無事做,老師照顧不過來的現象。游戲時可以由易到難,先找一位小星星藏起來,再到找多位小星星藏起來,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特別是當前面幼兒說對一個孩子的名字時,所有孩子為之歡呼,快樂無比,又因有老師直接參與游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的樂趣。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六
1、初步了解兩圈間的公共部分,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嘗試按標記圖要求在圈內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3、在活動中體驗主動探索的快樂。
ppt課件,瓶子10個,呼啦圈若干,每人一份紅綠圈及若干星星。
理解公共部分的含義,能正確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能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一、玩套圈游戲并說說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1.出示瓶寶寶,請幼兒玩套圈游戲,說說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1)第一輪套圈比賽:分別記錄各自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2)第二輪套圈比賽:將瓶子重新調整,往中間靠攏,創設兩圈套中同一瓶寶寶的情境。
2.引發幼兒討論:兩圈套中同一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
師:有一些瓶寶寶被兩個圈同時套住了,那么這些瓶寶寶該算誰的呢?
二、改變公共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1.出示ppt,引導幼兒理解公共部分的含義。
師小結:原來公共部分的瓶寶寶既在紅圈里,也在綠圈里。我們數紅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寶寶算進去,數藍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也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寶寶算進去。
2.增加公共部分以外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綠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
師:套圈情況還在發生變化,紅圈套了幾個?綠圈套了幾個?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現在誰來記錄一下剛才的套圈結果呢?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綠圈2,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3顆星星占圈圈。
師:3顆星星來占圈,紅圈里要占2顆,綠圈里也要占2顆,這可怎么占呀?想想看,誰有辦法給它們占一占,請幼兒上來試一試,并說說這樣放的理由。
幼兒看標記圖操作,重點引導幼兒思考兩圈交叉部分占幾顆星星。
2.分別出示標記圖二:紅圈3,綠圈2,圖三:紅圈1,綠圈3。
師:3顆星星來占圈,還有不同的占法呢?你們看明白了嗎?讓幼兒自己來說說題意。
3.出示標記圖四:紅圈?,綠圈?引導幼兒思考當公共部分分別有1顆、2顆、3顆、4顆星星時,公共部分外面的紅圈、綠圈里你想怎么放?紅圈一共套住了幾顆星星?綠圈一共套住了幾顆星星?教師分別記錄。
師:四顆星星來占圈原來有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呢!
四、延伸活動:5顆星星來占圈。
師:如果是5顆星星來占圈,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到了我們的區角,你們可以去試試看!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七
1、能根據歌曲用從左表現小星星閃閃發光、寧靜的特點。
2、體會盼望能飛到天上去的心情。
2、小星星頭飾若干。
3、《小星星》音樂磁帶。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來聽聽吧!
2、請幼兒扮演小星星,吲哚幼兒根據音樂表現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在云朵里流動的動作。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小星星,隨音樂創編小朋友和小星星一起跳舞的動作。
4、教師選擇幼兒創編的形象,突出的舞蹈動作,讓幼兒學習。
1、向幼兒提出表演要求:第一遍音樂“小星星”自由表演;第二遍音樂小星星和小朋友一起舞蹈;第二遍音樂結束時,小星星和小朋友做造型。
2、幼兒進行表演,扮小星星的帶上頭飾。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表演小朋友和小星星共同舞蹈時要表現出高興、愉悅的情緒。
3、交換角色表演,教師可扮演月亮媽媽參與表演。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八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2.感受樂曲的優美,熟悉4/4節奏型。愿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表現節奏。
二、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段非常優美動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里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熟悉4/4節奏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表現音無法、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
三、環境創設及材料。
1.錄音磁帶“小星星”。(三種樂器演奏的“小星星”)。
2.若干圓舞板、三角鐵、串鈴、鈴鼓、小鈴等樂器。
3.綢帶、紗巾、花朵等舞蹈道具。
四、設計思路。
對中班上期的幼兒來說引導他們參加音樂活動并且對音樂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這并不難。然而要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則需要長時間地培養與不斷地給予感受。就一個4/4節奏來說,并不僅僅通過一個集體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較長時間,在多種手段、多種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教材里就嘗試通過玩樂器,通過自由創編舞蹈來不斷體會4/4節奏。另外鼓勵中班幼兒根據不同音樂形象大膽表現音樂、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因為這就要求幼兒把平日里模仿到的動作,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并在音樂伴奏下加以展現。它需要幼兒一種經驗,更需要一種勇氣。而事實上如果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那么音樂活動的真正魅力就體現了。
五、活動流程。
1.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節奏、嘗試表現樂曲。
(1)聽賞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激發幼兒對樂曲的'興趣。
說明:在角落活動中引導幼兒花幾分鐘的時間聽一聽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此內容可延續4-5天。
(2)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嘗試表現樂曲。如幼兒可以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曲,幼兒也可以借助各種打擊樂器表現樂曲。
說明:這一階段幼兒在角落里玩的時間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師指導的重點是不斷挖掘幼兒的閃光點,譬如幼兒用不同的樂器表現樂曲、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樂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以及幼兒初步的4/4節奏感。這里要提醒的是4/4節奏也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型,如x———|x——|;如:—x—|x—x—|;如:xxxx|xxxx|;又如xxxxxxxx|xxxxxxxx|。教師可通過每次角落游戲的講評讓幼兒體會角落活動中的成功和愉悅。
(3)注意生活中引導幼兒多感受不同4/4節奏,
如xxxx|如xxxx|xxxxxxx|又如:xxxxx|xxxxx|。
請你過來!我們都是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呀長大了,你也長大了!
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2.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老師和幼兒共同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優美,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講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戲“快樂大轉盤”。
游戲玩法:老師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滿天的星星。星星圍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樂前奏起月亮姐姐轉圈;星星跟著音樂拍手。前奏結束前月亮姐姐要點到一顆小星星,小星星就馬上起來,跟著音樂做動作(如眨眼、睡覺、或者跳舞)。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須馬上跟著他(她)一起有節奏地動作,直至樂曲結束。待到間奏起,月亮姐姐再次轉圈去另一顆小星星,游戲如此循環反復。
游戲規則:小星星必須跟著音樂節奏做動作。別人做過的動作就不能再做,否則算輸。
點頭點頭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而有幼兒用x—x—|xxxx|也該好好鼓勵。
扭屁股扭屁股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b.引導幼兒聽一段新的音樂(同一旋律的不同樂器演奏)鼓勵聽到不同樂器演奏表現不同動作、玩法、規則。指導重點同前。
說明:不同樂器表現同一旋律效果不同,如由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較為流暢優美,幼兒的動作應該較為舒展、柔美;而由鋁板琴演奏的旋律則感覺更多的是有節奏、有彈性。不同的樂器應該引導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
3.在角落游戲中進一步體會歌曲。
表現角中讓每一個幼兒能有機會參加活動,進一步表現樂曲,感受節奏。此內容可在表演角里再延續10天左右。
繼續在角落里引導幼兒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在角落活動的講評中展現幼兒的游戲,以此讓幼兒體會成功體會愉悅。
小星星。
1155|665——|。
4433|221——|。
5544|332——|。
5544|332——|。
1155|665——|。
4433|221——|。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九
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認識夏夜中常見的景物,感受散文表達的意境美。
2.在課件與圖片的提示下,嘗試學說散文中優美語句。
3.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散文無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1.flash課件《螢火蟲和星星》。
2.野花、小草、螢火蟲、星星圖片若干。
3.藍色背景布一塊。
4.溫柔的、帶有夢幻般感覺的音樂《夢幻曲》,音響設備。
1.欣賞圖片:認識夏夜中的螢火蟲、月亮和星星。
依據散文情節提問,并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2.小結:在美麗的夜空中,有月亮、星星和螢火蟲呢。(引導幼兒說出景物)。
1.欣賞課件:朗誦理解散文段落一。
師:今天,它們都來了。(播放flash,朗誦第一段)。
師:月光像什么呀?
師:溫柔是什么的感覺?
(先請幼兒說說,然后提煉:溫柔就像媽媽抱著我們的時候一樣,師邊演示變說:輕輕地、柔柔的很舒服的感覺)。
師:誰能帶著輕輕柔柔的感覺說一說這一句好聽的話呢?
播放《夢幻曲》再次朗誦第一段。(中間可以提醒幼兒邊搖晃。)。
2.欣賞課件:朗誦理解散文段落二。
師:在這么美的夜空中,螢火蟲開始飛舞,它一會飛到了花朵上聞一聞,一會飛到了小草里繞一繞。
師:螢火蟲它飛到哪里去了?飛到花朵上(小草里)做了一個什么動作?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朗誦第二段。
師:小草和野花怎么樣了?
3.欣賞課件:朗誦理解散文段落三。
師:螢火蟲這下更開心了,它又會飛到哪里去呢?
師:"那我們一起來接著往下聽。"朗誦后半部分"螢火蟲飛著,飛著,最后和星星們呆在了一起。"。
師:"螢火蟲飛到哪去了?""原來它們和星星呆在了一起,成為好朋友了。"。
4.欣賞課件,朗誦理解散文結尾。
師:"你們知道嗎?螢火蟲還會變魔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么變的。"。
師:螢火蟲變成什么了?(看著圖片)。
小結:原來螢火蟲變得和星星一樣,忽閃(動作)著淡淡的光。
1.播放課件,完整欣賞。
師:剛才我們一起表演、一起學說的好聽的話連在一起,是一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要加重語氣并放慢速度)《螢火蟲和星星》,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呀?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闖關游戲,完整欣賞教師:可是老師這里有一些螢火蟲也想和星星做好朋友,你們愿意幫它們嗎?不過月亮姐姐說必須要闖過兩關,你們行嗎?(讓幼兒大聲說出來)播放相應的錄音,第一關由幼兒跟著老師讀,第二關由幼兒跟著電腦老師讀。
幼兒扮演螢火蟲,然后將螢火蟲貼到藍色的布做成的夜空中。
1.家園共育:家長可以利用晚上帶幼兒去小區或有綠化的地方,捕捉螢火蟲,觀察螢火蟲發光的現象,讓幼兒對進一步了解螢火蟲產生興趣。
2.歌曲欣賞《螢火蟲》。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
1、初步了解兩圈間的公共部分,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嘗試按標記圖要求在圈內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3、在活動中體驗主動探索的快樂。
ppt課件,瓶子10個,呼啦圈若干,每人一份紅綠圈及若干星星。
理解公共部分的含義,能正確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能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1.出示瓶寶寶,請幼兒玩套圈游戲,說說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1)第一輪套圈比賽:分別記錄各自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2)第二輪套圈比賽:將瓶子重新調整,往中間靠攏,創設兩圈套中同一瓶寶寶的情境。
2.引發幼兒討論:兩圈套中同一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
師:有一些瓶寶寶被兩個圈同時套住了,那么這些瓶寶寶該算誰的呢?
1.出示ppt,引導幼兒理解公共部分的含義。
師小結:原來公共部分的瓶寶寶既在紅圈里,也在綠圈里。我們數紅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寶寶算進去,數藍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也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寶寶算進去。
2.增加公共部分以外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綠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
師:套圈情況還在發生變化,紅圈套了幾個?綠圈套了幾個?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現在誰來記錄一下剛才的套圈結果呢?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綠圈2,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3顆星星占圈圈。
師:3顆星星來占圈,紅圈里要占2顆,綠圈里也要占2顆,這可怎么占呀?想想看,誰有辦法給它們占一占,請幼兒上來試一試,并說說這樣放的理由。
幼兒看標記圖操作,重點引導幼兒思考兩圈交叉部分占幾顆星星。
2.分別出示標記圖二:紅圈3,綠圈2,圖三:紅圈1,綠圈3。
師:3顆星星來占圈,還有不同的占法呢?你們看明白了嗎?讓幼兒自己來說說題意。
3.出示標記圖四:紅圈?,綠圈?引導幼兒思考當公共部分分別有1顆、2顆、3顆、4顆星星時,公共部分外面的紅圈、綠圈里你想怎么放?紅圈一共套住了幾顆星星?綠圈一共套住了幾顆星星?教師分別記錄。
師:四顆星星來占圈原來有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呢!
師:如果是5顆星星來占圈,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到了我們的區角,你們可以去試試看!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一
3、激發幼兒對歌唱表演的興趣。
學會唱《小星星》。在表演合唱中要將“一閃一閃”的跳躍感唱出來,在用手作“閃”的動作時注意合拍和跟節奏。
小星星粘貼及太陽月亮頭飾各一個;
《小星星》音樂、歌曲圖譜。
一、欣賞《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師一起隨著節奏拍拍手。
1、你覺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賞歌曲《小星星》。
“星星寶寶快樂的唱起了歌。聽——”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為什么說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第二次欣賞歌曲《小星星》:“聽聽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樣的?”
小結:一閃一閃、掛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進一步熟悉歌詞。
2、“怎樣唱出小星星一閃一閃的?”
四、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學唱;
1、運用歌曲圖譜,結合手勢動作,提示幼兒說歌詞;
2、運用歌曲圖譜,結合手勢動作,鼓勵幼兒大膽的跟著錄音唱;
3、看著圖譜和老師一起唱;
4、請個別幼兒唱,老師和其他幼兒隨著節奏做動作;
5、請幼兒來當星星寶寶唱歌,老師當月亮媽媽表演動作;
6老師扮演月亮媽媽,幼兒扮演星星寶寶一起邊唱邊隨歌曲有節奏的做動作;
結束。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二
設計意圖:
兒童是活動的主人,兒童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學得積極主動,才能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缎●R變奏曲》主要是讓幼兒能在理解歌詞,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速度表現歌曲,感受歌曲詼諧、愉快的氣氛,并能用手指游戲的形式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中愉快,詼諧的氣氛。
2.初步嘗試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小馬的圖片。
3.繪制簡易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活動。
2.師:我們先來聽聽小馬和爸爸的故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內容,學習演唱。
1.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教師根據歌詞內容演示小馬圖片,表現小馬跑和摔跤的`情節。
2.師:小馬跟著爸爸出去玩的時候怎么啦?它為什么會摔跤?(當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后,教師用歌唱的方式來加以回應。)。
3.師: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4.結合圖譜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師:“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馬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來的樣子,好嗎?(教師引導幼兒邊學小馬跑邊說“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詼諧。)。
5.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一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摔一跤”處由幼兒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內容,學習演唱。
1.師:我們再來聽聽小馬跟著媽媽干什么了?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哪?一起來聽一吧!
2.傾聽第二段歌曲錄音。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師:小馬為什么要跟媽媽出去?它經過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嗎?
(2)師:誰愿意來學一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樣子?
(3)師:小馬吃飽了心情怎么樣?(引導幼兒表演小馬吃草時快樂的樣子,并說“包古里包古里吃個飽”,進一步感受歌曲詼諧和愉快的氛圍。)。
4.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吃個飽”處由幼兒接唱。
四、完整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
1.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2.師:(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你們知道為什么老師唱的時候有快又慢嗎?(小馬和爸爸一起玩耍時,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馬和媽媽一起走,肚子餓走不動,要唱的慢;小馬吃飽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師現場在圖譜上畫出速度變化的符號,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師:我們一起來,注意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師用生動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在演唱時表現出歌曲詼諧愉快的情感意蘊,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個飽”處邊唱邊做動作,增加趣味性。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三
1、加深幼兒對周圍小朋友的認識,并嘗試記住小朋友的名字。
2、聽懂老師的指令,初步學會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的控制力。
3、幼兒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歌曲錄音,月亮頭飾一個(老師扮演)。
一、導入:拍手音樂節奏。
二、鞏固歌曲《調皮的小星星》。
三、互動游戲。
游戲時,月亮阿姨(老師扮演)坐在小椅子上,任意找一位小星星(小朋友扮演)到月亮阿姨面前,月亮阿姨把小星星攬入懷里。
游戲開始后老師輕捂小朋友的眼睛,找一位或幾位星星藏起來,然后放開捂小朋友的手和其余小星星一起拍手演唱歌曲《調皮的小星星》,當最后一句歌詞結束后,請前面小朋友猜一猜哪個調皮的小星星溜走了,并說出他(她)的名字。如果猜對了,老師喊“某某小星星出來吧”,被猜出的“小星星”站成一排,點數后回到座位上,然后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四、游戲的要求。
游戲中前面的幼兒必須說出幼兒的名字,其他幼兒不可提示前面的小朋友,藏起來的小朋友不要出聲音,沒喊到名字不能跑出來。
游戲歌曲朗朗上口,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個游戲,此游戲由老師和全班幼兒參加,避免了有些孩子無事做,老師照顧不過來的現象。游戲時可以由易到難,先找一位小星星藏起來,再到找多位小星星藏起來,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特別是當前面幼兒說對一個孩子的名字時,所有孩子為之歡呼,快樂無比,又因有老師直接參與游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的樂趣。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小油花我愛你》,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表達對小油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歌曲《小油花我愛你》的伴奏音樂。
2.石油制品的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2)教師: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許多圖片,讓我們一同看看吧,引導幼兒看教學圖片,了解石油的用途。
2.學習歌曲《小油花我愛你》。
(1)欣賞歌曲后,請幼兒說說你都聽到了什么,引導幼兒重復歌詞。
(2)播放歌曲,幼兒隨音樂拍手感受歌曲的節奏,熟悉歌曲的旋律。
(3)學唱歌曲。
(4)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小油花我愛你》。
3.給歌曲編動作。
請幼兒自主創編簡單的動作,教師從幼兒的動作中整理出集體表演動作。
4.幼兒聽音樂完整的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這堂課的選材很好,幼兒對這首歌曲很喜歡。并且在演唱時,都能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準備圖譜時,可以直接就使用圖片,簡譜不用加上。!在打擊樂器的使用時,有的幼兒還不知道節奏,在這里時應該再更加的強調一下。并且上課時要更加的關注全體小朋友。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理解作品內容,感知兒歌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
2、嘗試用輕重不同的語氣富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圖片或圖標一幅、輕音樂。
活動重點:
通過自己的聲音和表情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
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感知兒歌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打招呼)今天早上老師的好朋友妞妞給我帶來了一張美麗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想)提問:
1)、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圖片中有什么?(小女孩、樹、花,草…)這個小女孩就是單老師的好朋友妞妞。
2)、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夏天、春天…)。
3)、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花、小姑娘的裙子…)。
4)、你們猜猜妞妞在干什么?(睡覺、笑、做夢、享受…)。
二、學習兒歌《聽》。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欣賞、熟悉兒歌內容。
師:其實呀,妞妞是在聽大自然的聲音呢!妞妞還把聽到的內容編成了一首兒歌,想聽嗎?那就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仔細聽老師讀。
提問:
1)、妞妞聽見了哪些聲音?(小草跳舞、花朵開放、夏天向我們告別…)。
2)、妞妞是怎么聽的?(閉上眼睛聽)。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幼兒再次欣賞,幼兒體驗聽的情緒。
師:原來妞妞聽到了那么多的聲音,小草跳舞,花朵開放…那下面啊請小朋友們安靜的仔細地閉上眼睛再聽老師讀兒歌,請你們想象一下聽到的美麗的畫面。
3、幼兒討論,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師:恩,在兒歌里我們聽到了小草跳舞的聲音、花朵開放的聲音、夏天向我們告別的聲音。
提問:
1)、那為什么小草會跳舞呢?是誰讓它翩翩起舞的?你覺得美嗎?小才是怎么跳舞的?請小朋友來表演。
2)、有哪些花兒開放了?(蘭花、百合花…)這么多花開漂亮嗎?小花是怎么開放的?請小朋友來表演。
3)、夏天向我們告別的聲音都是什么聲音呢?
4、幼兒與教師一起有感情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輕重變化。
師:既然我們聽到的`聲音那么美麗,那老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些美麗畫面好不好?跟著老師讀,老師讀一句你們讀一句。
提問:
1)、恩,小朋友們朗誦的真好,你們與沒有注意到剛才念到什么地方時聲音輕一點?為什么?(閉上眼睛)。
2)、什么地方要重一點呢?教師帶領幼兒反復誦讀幾遍。
三、幼兒分組表演朗誦兒歌。(可以看圖或圖標有感情地朗誦)師:我們學習了這么美的兒歌,下面請每組的小朋友們分別有感情的朗誦給大家聽,在別的組朗誦的時候,別的組小朋友閉上小嘴巴,閉上小眼睛安靜的聽。請2~3組小朋友朗誦。
活動延伸:
夏天向我們告別,你還能聽到什么聲音呢?提示聽到秋天到來的聲音?;丶液桶职謰寢屢黄鸬酱笞匀恢新犚宦牐魈旌托∨笥褌冇幸黄鸱窒?。
關于中班語言活動--《聽》的教學反思:
這是我實習期間上的第一節課,準備的很充分。
本節課我預設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個做到了讓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但是感知兒歌的語言美、內容美和情境美這一目標沒有充分的達成。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不是特別豐富。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忘記了一些本來設計好的兒歌動作,這樣使得課堂變得比較枯燥,整堂課大部分是教師在教學,和幼兒的互動不夠充分。;雖然教師給予了幼兒表達的機會,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只關注于前排的幼兒而忽視了后面的幼兒,使得后面的孩子沒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和愿望。教師的引導不夠多,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教案本身,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案的內容,只有在最后一個環節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即時回答做出了教案上沒有的引導。但是最后一個環節是一般不能請單獨的小朋友來表演,而是要請部分幼兒表演,可以男女對演,更能調動幼兒積極性。
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常常忽略了很多“美妙的答案”(環節一,有的幼兒回答妞妞在享受)。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如果能抓住幼兒的“美妙的答案”進行開展教學就更好了。
本節課中教具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如:環節一,可以看圖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并且把幼兒的回答編到兒歌里)。教師在擺放教具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最后,授課時教師的教態比較自然,要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保持。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親自動手洗手帕的基礎上,學習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過程中,啟發幼兒體會洗、搓、擰、曬及卷袖子等動作,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迅速掌握動作要領,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從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塊手帕。
2、每組一只臉盆及肥皂。
3、錄音機、磁帶,事先欣賞過《洗手帕》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勞動最光榮》進場。
2、猜謎語:一個東西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進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
提問:(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臟了怎么辦呢?
(3)、誰來洗呢?
小結:小朋友都長大了,在幼兒園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2、動手洗手帕。
(1)教師: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盆水,一塊小肥皂,請大家學習洗手帕。
要求: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時想想,你是怎樣洗手帕的?
(2)幼兒分組洗手帕。
重點:在幼兒洗手帕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啟發幼兒體會搓、洗、擰、曬等動作。
3、學習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學動作﹡提問: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師示范:翻手腕動作,幼兒模仿﹡提問:你們怎么洗手帕的?
教師示范:擰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曬起來動作,幼兒模仿。
提問:手帕洗的真干凈,你們高興嗎?
教師示范,幼兒模仿。
(2)、完整聽音樂作動作。
教師完整示范一遍。
幼兒集體學一遍。
糾正個別幼兒動作,加強重點動作指導。
幼兒完整跳兩遍。
三、結束部分。
復習歌曲《丟手帕》。
全體幼兒出活動室做丟手帕的游戲。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得到父母的疼愛,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辦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韻律活動《洗手帕》,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課前與家長聯系好,讓孩子學習洗手帕,使他們了解洗手帕的過程,同時通過實踐初步感受勞動的快樂。開始部分,讓孩子們學習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動作,如洗、搓、漂等動作。然后,通過老師的示范,把手帕放入水盆中浸濕,打上肥皂輕輕搓,臟的地方用力搓,根據樂曲強弱、快慢,讓孩子們嘗試用兩種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動作來感受樂曲的韻律。
教材中有搓板,不適應現在城市的孩子。孩子們對搓板沒有印象,有種空洞的感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改成手洗,再根據音樂的節奏強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勞動場面。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他們懂得音樂又快又重時,應怎樣洗手帕;音,樂又慢又輕時,又應怎樣洗手帕。在樂曲結尾時的晾手帕又表現出了勞動后的愉快心情。
這節課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更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七
1、進一步學唱歌曲,體驗旋律的優美,能有節奏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2、對改編歌詞感興趣,產生邊唱邊表演的創作欲望。
3、在禮貌、友好的對話中享受愉快、親切的情感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學唱過歌曲《我學小馬跑》。
2、小鴨、小鳥、小兔頭飾、《春天》音樂,雙響筒。
3、課前請一位大班小朋友參加情境表演排練。
4、場地布置:小鴨、小鳥、小兔的家,森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春天》的音樂跟著老師做動作進活動室。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森林里游玩吧?!?/p>
二、復習歌曲《我學小馬跑》。
1、“聽!誰跑來了?(另一教師用雙響筒發出馬蹄聲)是小馬跑來了。”
2、“我們一起唱《我學小馬跑》這首歌來歡迎小馬。要用好聽的聲音唱?!?/p>
3、“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一次我們邊唱邊拍手為歌曲打節奏?!?/p>
4、“這次唱得更好聽了,小馬有跑得快和遠的本領,我們一起來學小馬跑,注意跟著音樂的節奏?!?鼓勵幼兒自由大膽的發揮。)。
5、“這位小朋友的`動作做的很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學?!?/p>
“小朋友們真棒,學會了小馬跑的動作?!?/p>
三、創編動作。
1、大森林里還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你們愿意向它們一學本領嗎?(愿意)。
(1)師生一同來到小鴨的家門前,做輕輕敲門狀。教師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問話:“請問小鴨在家嗎?”(在)“你在干什么?”(我在練習走)。
(2)你們愿意跟小鴨學習走的本領嗎?(愿意)。
(3)在小鴨的帶領下,師生共同隨著音樂仿編“我學小鴨走、走、走。”的歌詞。
(4)講解動作:兩只小手放在身體的兩側做翅膀,跟著音樂一搖一擺地向前走。同時自由創編、表演“小鴨走”的動作。
(5)“看,這制小鴨走得真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學。”
(6)唱唱、玩玩、演演1至2遍后,和小鴨再見。
2、“我們一邊學小鴨走,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狈椒ㄍ?。
3、“我們一邊學小鳥飛,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狈椒ㄍ?。
三、今天,我們學了那些本領?(小鴨走、小鳥飛、小兔跳、小馬跑)你最喜歡哪種本領?(幼兒自由說說)。
四、“時間不早了,小朋友,學你最喜歡的小動物的本領回家吧!”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八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中詼諧、愉快的氣氛。
2.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教學重難點:
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
2.媽媽、爸爸、小馬的圖片。
3.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馬圖片,導入活動。
1.你們看誰來了呀?這是一匹幸福的小馬,有愛它的爸爸和媽媽。小馬的爸爸和媽媽每天都會帶著它出去玩,小馬快樂極了!
2.有一天,小馬又跟著爸爸出去玩了,你們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內容,學習演唱。
1.教師根據歌詞內容演示小馬圖片,表現小馬跑和摔跤的情節。
2.看明白了嗎?小馬跟著爸爸出去玩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
3.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4.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
(1)小馬小馬搖著尾巴,跟著爸爸去干嘛?它為什么會摔跤?你聽到歌曲是怎么唱的?(當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后,教師用歌唱的方式來加以回應。)。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5.結合圖譜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馬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來的樣子,好嗎?(教師引導幼兒邊學小馬跑邊說“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詼諧。)。
6.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一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摔一跤”處由幼兒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內容,學習演唱。
1.第二天,小馬跟著媽媽出去了,你們想知道它跟媽媽出去干了什么?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嗎?趕快來聽一聽吧!
2.傾聽第二段歌曲錄音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小馬為什么要跟媽媽出去?它經過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嗎?
(2)誰愿意來學一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樣子?(請個別幼兒表演)。
(3)小馬吃飽了心情怎么樣?(引導幼兒表演小馬吃草時快樂的樣子,并說“包古里包古里吃個飽”,進一步感受歌曲詼諧和愉快的氛圍。)。
4.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吃個飽”處由幼兒接唱。
四、完整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
1.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2.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歌曲有時唱得慢、有時唱得快?(小馬和爸爸一起玩耍時,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馬和媽媽一起走,肚子餓走不動,要唱的慢;小馬吃飽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師現場在圖譜上畫出速度變化的符號,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師用生動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在演唱時表現出歌曲詼諧愉快的情感意蘊,還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個飽”處邊唱邊做動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動:唱唱玩玩小馬的.手指游戲。
1.教師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播放錄音,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手指游戲邊唱歌曲。
3.幼兒在熟練后,可兩兩合作結伴表演。
活動反思: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要經常蹲下身聆聽幼兒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兒在想什么、喜歡什么;要了解他們經常談論的問題、感興趣的內容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原有經驗。同時,我們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準活動中幼兒發展的支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思考怎樣把這些點轉換成可行的、合適的活動?!缎●R》這首歌本身所體現的特點是符合孩子的興趣的,這在回答的實施中已經明確可見。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十九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2.感受樂曲的優美,熟悉4/4節奏型。愿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表現節奏。
這是一段非常優美動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里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熟悉4/4節奏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表現音無法、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
1.錄音磁帶“小星星”。(三種樂器演奏的“小星星”)。
2.若干圓舞板、三角鐵、串鈴、鈴鼓、小鈴等樂器。
3.綢帶、紗巾、花朵等舞蹈道具。
對中班上期的幼兒來說引導他們參加音樂活動并且對音樂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這并不難。然而要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則需要長時間地培養與不斷地給予感受。就一個4/4節奏來說,并不僅僅通過一個集體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較長時間,在多種手段、多種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教材里就嘗試通過玩樂器,通過自由創編舞蹈來不斷體會4/4節奏。另外鼓勵中班幼兒根據不同音樂形象大膽表現音樂、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因為這就要求幼兒把平日里模仿到的動作,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并在音樂伴奏下加以展現。它需要幼兒一種經驗,更需要一種勇氣。而事實上如果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那么音樂活動的真正魅力就體現了。
1.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節奏、嘗試表現樂曲。
(1)聽賞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激發幼兒對樂曲的興趣。
說明:在角落活動中引導幼兒花幾分鐘的時間聽一聽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此內容可延續4-5天。
(2)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嘗試表現樂曲。如幼兒可以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曲,幼兒也可以借助各種打擊樂器表現樂曲。
說明:這一階段幼兒在角落里玩的時間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師指導的重點是不斷挖掘幼兒的閃光點,譬如幼兒用不同的樂器表現樂曲、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樂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以及幼兒初步的4/4節奏感。這里要提醒的是4/4節奏也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型,如x―――|x――|;如:―x―|x―x―|;如:xxxx|xxxx|;又如xxxxxxxx|xxxxxxxx|。教師可通過每次角落游戲的講評讓幼兒體會角落活動中的成功和愉悅。
(3)注意生活中引導幼兒多感受不同4/4節奏,
如xxxx|如xxxx|xxxxxxx|又如:xxxxx|xxxxx|。
請你過來!我們都是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呀長大了,你也長大了!
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2.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老師和幼兒共同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優美,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講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戲“快樂大轉盤”。
游戲玩法:老師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滿天的星星。星星圍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樂前奏起月亮姐姐轉圈;星星跟著音樂拍手。前奏結束前月亮姐姐要點到一顆小星星,小星星就馬上起來,跟著音樂做動作(如眨眼、睡覺、或者跳舞)。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須馬上跟著他(她)一起有節奏地動作,直至樂曲結束。待到間奏起,月亮姐姐再次轉圈去另一顆小星星,游戲如此循環反復。
游戲規則:小星星必須跟著音樂節奏做動作。別人做過的動作就不能再做,否則算輸。
點頭點頭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而有幼兒用x―x―|xxxx|也該好好鼓勵。
扭屁股扭屁股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b.引導幼兒聽一段新的音樂(同一旋律的不同樂器演奏)鼓勵聽到不同樂器演奏表現不同動作、玩法、規則。指導重點同前。
說明:不同樂器表現同一旋律效果不同,如由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較為流暢優美,幼兒的動作應該較為舒展、柔美;而由鋁板琴演奏的旋律則感覺更多的是有節奏、有彈性。不同的樂器應該引導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
3.在角落游戲中進一步體會歌曲。
表現角中讓每一個幼兒能有機會參加活動,進一步表現樂曲,感受節奏。此內容可在表演角里再延續10天左右。
繼續在角落里引導幼兒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在角落活動的講評中展現幼兒的游戲,以此讓幼兒體會成功體會愉悅。
小星星。
1155|665――|。
4433|221――|。
5544|332――|。
5544|332――|。
1155|665――|。
4433|221――|。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二十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中詼諧、愉快的氣氛。
2、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教學重難點: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
2、媽媽、爸爸、小馬的圖片。
3、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馬圖片,導入活動。
1、你們看誰來了呀?這是一匹幸福的小馬,有愛它的爸爸和媽媽。小馬的爸爸和媽媽每天都會帶著它出去玩,小馬快樂極了!
2、有一天,小馬又跟著爸爸出去玩了,你們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內容,學習演唱。
1、教師根據歌詞內容演示小馬圖片,表現小馬跑和摔跤的情節。
2、看明白了嗎?小馬跟著爸爸出去玩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
3、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4、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
(1)小馬小馬搖著尾巴,跟著爸爸去干嘛?它為什么會摔跤?你聽到歌曲是怎么唱的?(當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后,教師用歌唱的方式來加以回應。)。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5、結合圖譜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馬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來的樣子,好嗎?(教師引導幼兒邊學小馬跑邊說“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詼諧。)。
6、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一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摔一跤”處由幼兒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內容,學習演唱。
1、第二天,小馬跟著媽媽出去了,你們想知道它跟媽媽出去干了什么?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嗎?趕快來聽一聽吧!
2、傾聽第二段歌曲錄音。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小馬為什么要跟媽媽出去?它經過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嗎?
(2)誰愿意來學一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樣子?(請個別幼兒表演)。
(3)小馬吃飽了心情怎么樣?(引導幼兒表演小馬吃草時快樂的樣子,并說“包古里包古里吃個飽”,進一步感受歌曲詼諧和愉快的氛圍。)。
4、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吃個飽”處由幼兒接唱。
四、完整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
1、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2、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歌曲有時唱得慢、有時唱得快?(小馬和爸爸一起玩耍時,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馬和媽媽一起走,肚子餓走不動,要唱的慢;小馬吃飽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師現場在圖譜上畫出速度變化的符號,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師用生動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在演唱時表現出歌曲詼諧愉快的情感意蘊,還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個飽”處邊唱邊做動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動:唱唱玩玩小馬的手指游戲。
1、教師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播放錄音,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手指游戲邊唱歌曲。
3、幼兒在熟練后,可兩兩合作結伴表演。
小星星變奏曲教案中班(優秀21篇)篇二十一
活動目標:
1、感受游戲音樂的變化,學唱游戲歌曲。
2、學會兩人一組模仿袋鼠,隨音樂合拍地向前蹦跳。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袋鼠和大灰狼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沉重和輕快的音樂入場。
二、教師將游戲情節編成有趣的故事,講給幼兒聽,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三、反復感受游戲音樂。
1、欣賞第一遍后,讓幼兒猜猜游戲名稱。
3、啟發幼兒隨音樂分別用拍手和跺腳的聲音姿勢來表現袋鼠和大灰狼的不同音樂節奏。
四、幼兒邊演唱歌曲邊模仿動作。幼兒自由結伴分別扮演袋鼠或大灰狼聽音樂游戲。
活動反思:
幼兒在這活動中,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我讓幼兒肢體動作表現袋鼠走路的神態,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以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袋鼠蹦跳和袋著寶寶的神態,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這時,孩子們學習歌曲的興趣激發了出來。孩子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已被歌曲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