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它記錄了我們成長的點滴和收獲。以下是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其中的觀點和見解都很獨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一
八月,綠色依舊是主調。在如春的xx,八月的主調不僅僅是綠葉鮮花,還有那些身著迷彩的精英們。20日,xx烹飪學校xx年秋季第一期新生軍訓匯報表演在廣場隆重舉行。操場上,“軍容”整齊,口號嘹亮,新東方廣場上,一種軍人的正能量正在充斥著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多日操場勤練兵,今日颯爽齊上陣,軍姿、齊步、正步、跑步、轉體動作……是反復練習了很多天,才有匯報演出時短暫的美麗。每一個方陣,身著整齊的軍裝,邁著矯健的步伐,高呼嘹亮的口號,依次走過主席臺,個個颯爽英姿以最飽滿的熱情接受檢閱。喊著嘹亮的口號,踏著整齊的步伐,他們給首長、學校、自己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秋季,是學生報名學習的高峰期,參加第一期新生軍訓的學子比較多。在此次軍訓的新生中,經學校評審,選出了30多名表現突出的“優秀標兵”,并頒發榮譽證書,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揚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勇往直前、不畏挫折、努力學習,描繪自己滿意的人生藍圖。
同學們與教官的情誼是復雜的,教官在訓練中一絲不茍嚴格要求,下來的生活中幽默詼諧,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教官身上那種軍人的作風,是最值得同學們學習的,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肯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甚至危險會出現,有了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xx學子又多了幾分戰勝它們的勇氣!
軍訓是辛苦的,更好的磨練自己的意志就是為了日后面對挫折與失敗時,能用一顆似軍人般鋼鐵般的心來面對人生笑看人生。它讓人領略的不僅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嶄新的'課堂,一個成長的階梯,一個火熱的熔爐,一個人與人之間的紐帶。當別人享受鍥而不舍的喜悅時,你千萬不要成為功虧一簣的典型。誰笑到最后,誰就笑得最美,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誰堅持到最后,誰才是真正的英雄,誰才是戰勝了自我的強者。我相信,xx學子會以自己的滿腔熱血、生機活力、勤奮智慧、才華奉獻,譜寫更加響亮的青春之歌。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二
今年的九月十四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小時候在農村,每逢中秋節,母親會在院子中間設一圓桌,上擺月餅、蘋果、核桃、大棗等“獻月亮”,給屋中諸神焚香膜拜完畢,然后才準許我們姊妹三人吃月餅。那時我的爺爺還在世,母親會挑選掉渣少、最圓的月餅(水晶餅)最大的蘋果交給爺爺吃,我們三個“饞貓”會將剩下的吃貨一搶而空,各自帶著“戰利品”找一有利地形狼吞虎咽起來,母親默默的將圓桌收回歸位,站在一邊樂滋滋的看著我們三個“消滅”吃貨。那時家里比較窮,中秋節的物品就這幾樣已經算很豐盛了,月餅就是水晶餅,雖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可是我回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
又是一年中秋節,我和媳婦、兒子一塊在城里過中秋節,父母在家里肯定想起了兒女,而我們做兒女的是否會想起父母呢?想起來又讓人心酸。父母操勞一生養育我們成人、成家,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呢?作為家里的老大,我會作出榜樣,讓父母下半輩子過得開心、幸福!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三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之一。這一天,人們會團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賦詩吟詞,共度美好時光。每年都有新的收獲和心得,下面我將從“家庭團圓、傳承文化、感恩之心、心靈安寧、共建和諧”五個方面,寫一寫我對中秋這個特殊日子的心得體會。
家庭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每逢中秋,家家戶戶都會舉行團圓晚宴,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無論是爭相烹飪美食,還是相互傳遞月餅,都能感受到家人之間的溫暖與關懷。這種團聚的幸福感,讓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中,人們常常將工作和事業放在首位,忽略了家庭團聚的重要性。中秋節時,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與家人共度時光,這種家的感覺讓我更加珍惜和感恩。
傳承文化的重要性也在中秋節中得到體現。中秋節是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團圓的時刻,我理解到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逢年過節,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貫徹。比如家人一起包粽子,傳遞制作的技巧和習俗,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只有不斷傳承和發揚,才能保持文化的生命力,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華文化的美好。
感恩之心是我在中秋節中得到的極大啟發。在享受美食、團聚快樂的同時,我對生活中的幸福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想起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想起了老師的教誨之情,想起了朋友的支持之情。在這豐收和感恩的時刻,我明白了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也是人與人之間保持溫情和友誼的重要紐帶。只有心存感恩,我們才能更加懂得珍惜和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中秋節也是放松心靈、追求內心安寧的好時機。賞月品茶,讓我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的寧靜與舒適。當我凝視夜空中皎潔的月光時,我的內心也變得寧靜而平靜。這種寧靜的感覺令我忘卻了塵囂與紛擾,讓我更加關注自己的心靈健康與成長。我更明白了心靈的安寧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只有保持內心的平和,才能更加快樂和愉悅地生活。
最后,中秋節也是共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互相贈送禮品,表達友好和祝福。這種禮物的傳遞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寬容與理解,展現了和諧社會的美麗景象。同時,我也意識到共建和諧社會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通過互相理解與包容,才能創造一個和諧宜居的社會環境。
總之,中秋節是一個讓人感受到家庭團聚、傳承文化、感恩之心、心靈安寧和共建和諧的特殊日子。通過這個節日的體驗,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傳承文化的意義,感恩與感悟的重要性,心靈的寧靜和共建和諧社會的責任。希望每年中秋節,我們都能以這些心得為指引,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譜寫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樂章。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四
為了歡慶中秋傳統佳節,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活動,在校長的組織安排下,我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顒涌偨Y如下:
1、收集中秋節資料。我們學校召開了班主任會議,布置了“了解中秋佳節,熱愛祖國節日”的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了中秋節的形成,以及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之類的傳說故事。學生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熱愛,進而更加熱愛文化底蘊深厚的祖國。
2、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在了解了中秋佳節的基礎上,全校15個班以不同的形式分別開展了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猜謎語、講故事、吟古詩、唱歌、吃月餅等不同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了解中秋節傳統節日的基礎上,感受到中秋節時人們盼望團圓、思念親人的情感。
我們學校通過家校通平臺為學生、家長送去節日的祝福。同時,學校通過短信向廣大家長宣傳節假日期間,提倡文明過節,節儉過碳過節。
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了解了許多關于中秋的古詩詞,了解了中秋的來歷和有關中秋的故事傳說,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民族情結,讓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五
一年一度中秋中秋節到了,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這個中秋節日里是從幾百年流傳下來的,這天會有賽龍舟,賞月,吃月餅等……。
今天,爸爸問:“彤彤,今天你想去哪里,樂從公園,電影院,……還是在家里做飯,玩游戲……”我說:“好吧,等我想一想?!蔽蚁耄何医裉觳幌氤鋈ネ?,不如在家里燒烤吧!在天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賞月這是個享受。接著我跑到爸爸的面前對他說:“爸爸,我們不如在天臺燒烤?!?/p>
爸爸問我:“為什么?”我解釋,說:在天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賞月這是個享受。接著我跑到爸爸的面前對他說:“爸爸,眼我們不如在天臺燒烤”爸爸問我:“為什么”我跟他解設說“在天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賞月。這難道不是一種享受嗎?”爸爸回答說:“這當然是一個享受。好吧那就把燒烤當晚飯來吃吧!”我很高興的說:“好呀,好呀!終于可以在家燒烤了!”
到了下午六點整,天開始有點黃昏了,我們也開始備燒烤了,首先我生火,再拿椅子和桌子,還有食物。然后,我們開始燒烤,桌子上有茄子、羽雞翅、菜、魚、小丸子……我用叉子,插了兩只雞翅,放在燒烤爐上燒。天黑了。月亮從彎彎的型狀慢慢變成了又圓又大的月亮,就像一塊美麗的月餅,真想一口把這塊餅吃掉啊!不過是在天上,我怎么摘也摘不下來。
“彤彤,雞翅燒焦了,快,快拿起來。”媽媽大喊。
可是當我拿起來的時候,已經晚了。雞翅已經全部黑了,爸爸說:“再來一次吧,都吃不了?!蔽艺f:“好吧”。我又用叉子,插了兩只雞翅,開始燒。
我想:剛才應該是在看月亮,沒有翻到,所以才燒焦了。
一邊看著火侯,一邊翻轉。不久雞翅就熟了,我聞了一下很香濃,吃下去肉又嫩又有一點兒辣,大概是因為爸爸灑上了辣粉吧!這時有一些云在月亮周圍飄著,美極了!就像天仙一般。這真是是享受,吃著美味的燒烤,看著天仙般的圓月,一舉兩得。
今天的晚上我特別開心。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六
中秋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家人團聚的時刻。每年的中秋,我總會感慨萬千,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中秋使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珍貴。在這個節日期間,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團圓的喜悅和溫馨的時刻。我們會一起制作月餅,賞月,品嘗美食,談笑風生。這個時刻,讓我意識到,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家人始終是我最堅實的依靠,也是我最真摯的溫暖。他們給予我無私的關愛和支持,在我迷茫困惑的時候,始終為我指點迷津。因此,中秋讓我對家人的珍貴和親情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其次,中秋是我反思自己成長的時刻。每逢中秋,我會回顧過去的一年,思考自己在這段時間里的成長和進步。中秋夜的寂靜和明亮的月光下,我會拿出一本筆記本,寫下我在過去一年所經歷的重要事情,我的成功和挫折,我的成長和不足。這個過程讓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工作方向,幫助我更好地規劃未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因此,中秋讓我認識到自身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才能不斷進步。
此外,中秋也讓我更加關注身邊的人和社會的需要。在中秋這個節日期間,我會參與一些公益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和關愛??吹剿麄円驗槲覀兊膸椭械介_心和快樂,我感到由衷地欣慰和滿足。這個過程激發了我關心弱勢群體的意識,讓我更加思考如何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我決心將自己的力量用于公益事業中,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中秋激發了我關注他人和社會的意識,讓我成為一個積極的公益參與者。
再者,中秋也是一個思考人生意義的時刻。每當我賞月時,我總會被那明亮的月光所吸引,不禁深思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月亮是我們人類的共同財富,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能仰望同一片月光。這使我意識到,人類是一個大家庭,無論我們的國籍、種族或信仰如何不同,我們都同屬于一個地球,我們都應該和平相處,互相尊重和關愛。因此,中秋喚醒了我對人類團結、和平與愛的追求。
最后,中秋也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我們感謝上蒼賜予我們的豐收和美好的生活。我們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親人的關愛之情,感謝朋友的陪伴之意。感念這一切,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用感激和愛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這也讓我清楚明白,幸福不在于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于心懷感恩之情,用積極的心態和態度面對生活。因此,中秋教會了我感恩和珍惜,讓我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總而言之,中秋讓我體會到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珍貴,反思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關注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思考人生意義的追求,以及感恩和珍惜眼前的一切。這些心得體會將伴隨著我,指導我成長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而中秋的團圓之夜,將永遠成為我人生中最溫馨和珍貴的回憶。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七
今日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比較圓!象征著團圓!所以,又叫團圓節!由于爺爺奶奶家在山東,路途遙遠,我們沒法回去一齊過節。所以,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香爐峰,給爺奶奶祈福!
吃過晚飯后,我們一家去百花苑散步賞月。公園里微風徐徐,桂花飄香,月亮把半邊天照亮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就像一個大圓盤。一輪明月,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在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過的很開心!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八
今天姑媽、姑伯、昊子表哥都要來我們家吃飯。俗話說,中秋節時的月亮是圓的,表示一家人團圓,還真不耐。平時,要么昊子哥哥到外地上大學不能回來;要么就是姑伯要談生意,沒有時間來;再就是爸爸要去襄樊工作也不能來。現在,一家人終于能團聚在一起了。
今天菜的類容真豐富:有雞湯、紅燒肉、還有油燜大蝦,好吃極了。我先吃了一塊紅燒肉,好吃極了!又吃了一口油燜大蝦,更是好吃,簡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一家人吃完了飯,都坐在沙發上看“中秋晚會”,主題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北硌莸墓澞亢芫?,里面還表演了許多幽默的小品,逗得我們哈哈直笑。
突然,我想了一個問題,邊問媽媽:“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呀?”
媽媽笑著說:“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哦,原來是這樣,”我說。
后來,我們又吃了宵夜——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餡,有:蛋黃餡、蓮蓉餡、豆沙餡……因為豆沙和蓮蓉餡太膩了,于是,奶奶泡了一壺鐵觀音。以前中秋晚會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吃月餅,喝熱茶,越吃越熱。
我吃著月餅,望著天空,只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那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吃完月餅后,姑媽、姑伯……向我們告別走了。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中秋節。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九
人們常說:“端午過后,又是中秋?!敝星?,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家庭團聚的時刻。每當中秋佳節來臨,我都會感嘆時間的飛逝,回想過往的時光,同時也會感慨中秋節所帶給我的心靈感受和心得體會。
首先,中秋節讓我領悟到家庭的力量。中秋,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親人們互相贈送月餅,共度團圓之夜。這一天,我總能看到父母為了讓我過一個快樂的中秋,辛辛苦苦地為我制作各式各樣的美食,將家里布置得溫馨而浪漫。而當我品嘗著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時,滿滿的幸福感涌上心頭。我深切感受到,家庭是我最堅實最無私的后盾,他們的付出和關愛讓我更加珍惜這團結和睦的小世界。
其次,中秋節給了我自由思考的機會。當月亮高懸,屋外洋溢著清新的月光,我總希望能有個人陪我賞月。今年的中秋,我一個人靜坐在院中,月亮青白色的光芒灑在我的臉上,我感受到了心靈的平靜和安寧。我仰望著那個缺了一角的圓盤,讓思緒飄到遠方。我開始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而我們人類是如此多樣化。正是因為每一個人的存在,社會才會充滿活力,世界才會五彩繽紛。每當體會到這一點,我不禁對生活充滿感激和希望。
中秋節還讓我更加愛惜自然。月是人們向往和景仰的,而中秋則是明亮的月光最美的時刻。但當我站在露臺上,俯瞰那片璀璨的燈火,我也不禁思考月光的來源和意義。每一輪月亮都表達著自己的力量,散發出絢麗的光芒,而它們并非“天生麗質”,而是借助太陽的照耀。正是因為太陽的光芒,我們才能夜里欣賞到美麗的月光。中秋節讓我更加珍惜和敬畏自然,我明白了無論是人還是月亮都需要依靠他人的力量才能發光發熱。
最后,中秋節給了我關愛他人的啟示。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賞菊”的傳統活動。中秋以賞菊為樂,各類盛放的菊花在清香的空氣中散發出誘人的芳香,吸引著人們前來觀賞。觀賞菊花的過程中,我們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和短暫。花開花謝,讓我產生了對于生命短暫和珍貴的思考。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被愛和關懷,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中秋節的賞菊活動,給予了我關懷他人的啟示。
中秋節,是家人團聚、思考人生、珍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時刻。正如這個節日所傳遞的信息一樣,我們應該珍視我們身邊的親人,感激他們的付出;我們應該思考我們的人生,給自己留出時間反思和成長;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守護好我們居住的星球;我們還應該關心和幫助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傳遞愛和溫暖。最終,中秋節的心得體會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短暫而又美好,我們要用每一天去珍惜和感激這個世界。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
越來越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過節的心情,沒有超市的氣氛來得那么濃烈了。本想趁中午,屋子收拾整潔,花草也已灑完清水,被褥曬在太陽下,一個人靜靜的時光,泡一壺暖茶,劃拉幾個閑字,挨到下午去接女兒的重要時刻。就在翻之前寫的文字時,竟翻出一篇可體現此刻心情的中秋舊文,就懶得寫了,搜來貼此,權當今聊過此節吧。
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惫澾€是要過,還要歡樂??蛇@時的歡樂,多么滯重?相比,記憶里的,愉悅。
記憶里中秋,似乎比春節,還要幸福和快樂。因為春節里沒有中秋的豐收和圓月,中秋卻有著比春節還要豐盛的美食。因為它所處的這個季節。
豐盛的中秋節,因秋日累累果實的點綴,而更加豐滿,山珍地饈撐圓了兒時的肚子。小時候因住在一個頗有世外桃源之美的小山村,那時雖大都生活貧瘠,可秋天,簡陋的山里莊園裝滿地瓜,花生,玉米,瓜豆,菜蔬……令其也像一個富翁;而最為鮮美的,便是這里特產的地方名吃,全羊湯。那啃著山脊散著草藥香的`野草長大的黑山羊,肉嫩味香,純鮮誘人;即使日子再窮,中秋節那天,村里總是慷慨地殺掉幾只,家家分個遍,讓辛苦了大半年的山里人,美美的飽餐一頓,開開洋葷。
記得,那天一早,大隊村委的院落里,人仰馬翻,比趕集還要熱鬧,全村的人,基本都聚在了這里。孩子們在聚堆閑聊的大人中間,竄來竄去玩得歡,大人人手一個盆,吸著旱煙,比任何時候都悠閑自在,或蹲或站漫不經心地扯著農事家事國事天下事,等待著分羊肉。襯托著這份歡樂的是后院里,待宰的羊咩咩叫得凄慘,大膽的孩子,圍攏在屠宰現場,看那血腥的一幕,多少有些膽戰心驚,驚恐和憐憫的眼神里,卻充盈著隱隱地期盼,那血,都將是羊湯里不可或缺的美味呀,只因那個年代生活的貧瘠令心也粗糙。
若兒時的記憶,中秋是美味;再以后,便以期盼中秋團圓的那份幸福為中心了。只因一年到頭,越來越很少見到的家中最核心的人物兄長;與哥的感情,就像依在月亮邊的那顆星;從兄長十幾歲在外求學,到大學,到上班,一步步離家遠去,全家的思念便越扯越長,唯有節,才讓這思念釋懷。而中秋,哥回來會帶我們出去游玩,登山,采野菊花;摘野果子,野炊;還會給我帶回精彩的課外讀物,初識唐詩宋詞、舒婷、三毛、尤今、四大名著……都是兄長的引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最早便是哥哥先教會了我,當然還有爬到山頂,聽哥大聲喊什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崩畎椎摹蛾P山月》,那時聽來卻懵懵懂懂,只感覺上文科的哥哥,好歷害呀,因而特別崇拜才華橫溢的哥哥。
一直,因為,這份溫暖,這份依靠,這份幸福的對節的期盼,會陪伴我一輩子……,沒想到事事難料,與單純的意愿相悖的是,我卻過早的,讓心失去了幸福的根;再也得不到,那份溫暖的依靠。節,便成了心底的痛,夢中的酸,多想,就那么混混厄厄的,今夕不知是何夕。
可節依舊在,中秋月兒圓,期盼人團圓,我還有自己的血脈在。于是,埋藏不能與父母相守一輩子的感傷,在祝福里獲得人間溫情,祝:中秋大家都快快樂樂!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一
中秋節的月亮總是那么圓那么亮,就像人們手中那甜甜的月餅,久看不厭,久吃不膩,還是那么地令人回味無窮。
關于中秋的傳說有許多,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流傳。嫦娥自吞下藥后,飛上了月宮,一個人孤伶伶地,身邊只有一只玉兔陪伴。在八月十五那天,由于太思念后羿了,嫦娥把對后羿的思念做成了月餅。后來,月餅成了中秋節人們的必備品,它象征著一家的團聚。為什么人們要把團圓的日子稱做“中秋”呢?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團圓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到了,人們無論再怎么忙,也一定要趕回家和家人吃團圓飯。讓人奇怪的是:在中秋節,人們為什么都會做同樣的事呢?就為一家團聚?對!親人在一起的時間是珍貴的,中秋節的意義正是團團圓圓!
家人的團聚是重要的!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皓月當空,56個兒女歡聚一堂,祈禱著未來一年的平平安安。站在鼓浪嶼向遠處眺望,身在他鄉的兒女是否思念著母親?紫荊花笑了,她向杜鵑花問好:又一個中秋即將來臨,希望你能回家團聚!杜鵑花哭了: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的!
中秋之夜,是個不眠之夜。望著圓圓的月亮,即使遠在他鄉,也會感到節日的歡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人們會注重傳統的習俗。一般月餅是中秋節的必備品,每當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皎潔的月光像在地上鋪了一層白霜,圓圓的月亮高高懸掛,身邊不時還有幾朵云彩,秋風瑟瑟,徐徐地吹著小風。在這樣悠閑的環境下,能與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談談最近的生活,這可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二
有人說,新月如蓓蕾,半月如瓢,滿月如西方孩子明亮的眼睛。這個亮眼的滿月應該用在中秋節,真的不合適。諺語說“八月十五日云遮月”。云和月亮是隱藏的,神秘的,模糊的。這次中秋滿月雖然不如習字的眼睛,但卻有著獨特的情調。
中秋節晚上,我抬頭看天空,看到了一輪滿月。天空中有層層透明的云,像煙和霧,被月光覆蓋著。月暈正是滿月和清云的媒人,夾在兩者之間,有一個光點和一個圓圈。它既不是喧賓奪主,也是一種迷人的態度。
我想和月亮一起漫步云端,聽她講述古老的傳說。我也愿意站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凝視。然而,這一切都變成了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是真正的接觸,也是老朋友的祝福。很多人都愿意在家里過中秋節,但我更喜歡在安靜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上或戶外聽月亮的歌聲,感覺“月亮的露點向著夜晚是清澈的”。
我看過唐代曹嵩的《中秋對月》里的詩《不到天盡頭不要拍家庭私照》,絕對的詩《清溪夜游三峽,想你卻想禹州》,朱自清老師的《荷塘月色》。在這些難得的作品中,曹嵩的詩抒胸臆,《峨眉山月歌》抒懷故人,朱先生的文章抒懷。他們都寫月亮,月亮的無私和公平照耀著地球,月亮淡淡的月光給人安慰,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是中秋節的滿月。月亮自古以來就不見了,溫柔而安詳。
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三
中秋節前,一家網站發起一項“中秋過節回家嗎”的調查顯示,選擇回家的占45.5%,不回家的占54.5%。接受調查者過半是20至25歲的青年人。對于那些因工作、學習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請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思念吧。
中國當前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現有流動人口超過2億。人口流動越頻繁,越需要情感紐帶將人們凝聚起來。在這個流動的時代,很多年輕人在異鄉打拼而不能守在年老的父母身邊,也有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將兒女留在家鄉。中秋節,就成為一個流動時代的情感樞紐。因為中秋節,很多人將聽從親情的呼喚,而盡可能踏上回家團圓的旅程。
親情是所有社會關系的基礎和起點。在現代社會中,親情也是人與人彼此之間互相信任和關切的一種過程。于是可以理解,為什么這幾天走親訪友會令交通擁堵陡然加劇,為什么都說“月餅不實在”卻依然賣得紅紅火火,為什么每個人都會發幾條手機祝福短信。
“流動時代”的中秋節也在考驗公共政策是否“貼身”,是否為中秋節的感情傳遞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每一個中秋佳節里,家庭團聚的路徑,其實也是這個社會良性治理的路徑。我們的公共服務機構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令每一個以溫暖為歸宿的人也溫暖在路上。公共政策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現實,既要加快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突破硬件瓶頸,更要提升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水平,加強應急處理的能力。
這幾天,許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擁堵都愈加不堪。假期中,又有無數的人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踏上返鄉之旅,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又在承受著空前的出行壓力。但愿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能發揮作用,別讓人們在擁堵中度過中秋節。
這是一個人口流動空前頻繁時代的中秋節。這樣的中秋節別有一番滋味。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四
中秋聚會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肴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慨嘆,提筆留記載。愿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似乎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就應幸福的渡過、快樂的享用,如今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聚會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繁華鬧。
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預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任務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盡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占據著,做的飯也不論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末尾忙碌預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等候著兒女突然就出如今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候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用,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期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預備時就似乎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柜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刻,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等候這樣的聚會,這似乎也在通知我們自己有多長時刻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定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等候,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最后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快樂地吃著,邊開心腸聊著,氣氛十分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依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里咽,由于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樂,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需我們快樂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貢獻。
酒足飯飽之后,孩子們湊在一同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干完了。別把衣服弄臟了,不用你們?!边@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外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勞,一天的勞累,精心預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后還是一桌,由于生活好了,大家肚里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绷?。我們吃過新穎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舍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制造的“費事”。雖然如此父母還是期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慨嘆。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踐舉動呢?有,我們是在發奮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報答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毕胂氪_實是這樣,我們看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回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主角停止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討取父母的愛,他們如今就應享用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需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憂,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真實,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報答才讓我們心安。愿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煩,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掩蓋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腸笑,快樂地活。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五
一年又一年,我們轉眼間長大了,伴著我的中秋夜,也在發生著變化,一年勝似一年,記憶中很清晰,前幾年快到中秋節時分,家家忙著打月餅,特別是我奶奶家。那時候,奶奶到加工廠里打的月餅,我吃起來很香很甜,雖然僅僅是瓜子白糖面粉的。
我記得,我們那邊每家都會自己做月餅,如果鄰居家先做好了,就拿來給我們嘗嘗鮮,不管是一塊還是兩塊。我看到后,歡歡喜喜的樣子,拿一塊放在嘴里吃著,還不停地問:“奶奶,我們家什么時候打月餅啊?”
中秋節,蘋果和梨是必有的。我經常抱起一大個梨,吃的不亦樂乎。晚上,全家人居在一起賞月,談論著家長里短。我是快快樂樂的,心里總想著,月亮上會不會有嫦娥。時間過的多快,我已走過了16個中秋節了,有時候想想,還真的很喜歡以前的中秋。和以前不同,今年的中秋,總感覺來的有些快。
今天,吃完早飯,開始學習,并沒有感覺到中秋的不同。中午,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吃月餅??沙酝晡顼垼瑡寢尵腿ネ媪恕0职秩ノ缧萘?。屋子里空落落的,好清靜的中秋節啊!晚上,期盼已久的中秋晚會來臨了。邊吃著月餅,月亮從窗外灑來一束束皎潔的幽光,正好照在我身上??粗頃?,感覺一點意思也沒有。人呢,也沒有了以前的歡快勁兒。
這時候,若有若無地聽見了一聲鞭炮的嘹亮聲,有些鎮耳朵,我緊緊地捂了起來。外面,屋里,還是和平常沒什么兩樣,只是多了月餅的芳香味??赐晖頃?,就上床睡覺了。
望到只有在中秋節才能見到的最明亮的月光,撒下了一片銀色的朦朧。有樹枝遮去了一塊,忽明忽暗的,宛若少女羞答答的臉龐。月光還是和以前一樣,澄澈,明亮,唯獨月光下的人變了,變得不一樣了。
中秋節,和農歷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佳節。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子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p>
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下午五六點鐘,我和父母已回到老家應縣。爸爸媽媽在一間屋子里與奶奶聊天,而我則再另一間屋中聽爺爺講中秋節的傳說:
不知不覺中,夜幕已經悄悄降臨,圓圓的月亮不知何時蹦了出來,而供月臺上也不知什么時候擺上了月餅,石榴,西瓜等水果。我們一個一個的虔誠地拜完月后,坐在院中一邊吃香甜的月餅,一邊賞月。今天的月亮真圓哪!遠遠望去,好像月亮婆婆露出了笑臉;也好像嫦娥與后羿在月球上相望,中間站著可愛的玉兔;又好像吳剛在砍伐身邊的兩棵大樹,真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哇!月亮真是變化萬千!
啊!這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六
后面還有多篇中秋節感想!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晚上,大家都在開心地玩樂,我卻早早地就去睡覺了。
那天在報紙上看見這么一個文章標題《我們的中秋節,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嗎》,讀后感覺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見每逢中秋之際,鋪天蓋地的就是滿街的月餅廣告了,報紙上反復強調的也只是“要保證今年中秋月餅質量”什么的了,難道不吃月餅我們就不是過中秋節了嗎難怪很多年輕人不再愿意過中秋這樣一些傳統節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沒有什么好玩意了么。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國內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到了之后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簡便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另外,在各地還有許多不一樣的中秋習俗,異常趣味好玩的哦,可惜此刻我們很少見到這些過節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明白。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日,錢塘江中秋觀潮也還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游盛事呢。
“聽香”是古代流傳臺灣地區的中秋習俗,是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證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出門以后應行的方向后,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談話、歌唱等,均能夠就此卜測所問的事,然后以杯茭問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到獲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為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完美的感情。
在北京,中秋民間常常有“拜兔兒爺”的習俗。月亮里不是有那么個玉兔嗎所以啊,拜兔兒爺也就等于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此刻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
在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中秋的時候就必須要有葡萄、柚子和梨這些水果,還有吃鴨子的習俗呢。
看看,一個中秋節,各地竟有那么多好玩的風俗哦,也許在我們今日忙亂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復這些玩法了,那么,有可能的話,在家里陽臺上放一個小茶幾吧,擺上香梨、葡萄,切兩塊月餅,給家人和自我斟上淺淺的一杯紅酒,最好再掛上一盞兔子燈,呵呵,還滿象那么回事了。就過一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的安靜歡樂的中秋節吧。
中秋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篇十七
今年中秋節,我們全家是在海拔兩千多米的神農架山頂上度過的。我們晚上八點多才開車到達山頂,山頂上的溫度很低,我們把帶來的全部衣服都穿上了,但還是很冷,直到吃完飯,大家才想起來今天還是中秋節呢,一路上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叫嚷著跑出門外,啊!月亮是那樣的圓、是那樣的明亮、是那樣的皎潔,好像在等我們呢。月亮向大地揮灑著銀光,把大山、樹林、小溪都蒙上了一層銀白色的面紗,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大山的輪廓。
星星眨著它那小小的眼睛,忽明忽暗,可愛極了!??!真美呀!夜空好像一條無比寬大的毯子,滿天的星星像一顆顆珍珠綴在毯子上,明亮的月亮像一塊寶石,閃閃發光?!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媽媽激動地禁不住背起詩來,我也不甘示弱“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要不咱們來個古詩大比拼,不過,必須說與月亮有關的。
今年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美味的月餅、香甜的水果、醇香的美酒,但我還是覺得很快樂、很幸福,覺得這個中秋節與往年的不一般,令人難忘,是個獨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