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復是指上級對下級提出的請求或建議進行回應和處理的一種書面形式。對于批復的寫作,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成功的批復案例,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一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xxx1—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xx是我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在促進兩岸共同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門戶作用。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里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安排島內外城鎮空間布局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發展。拓展閩臺合作,促進兩岸融合;加快廈(門)漳(州)泉(州)一體化發展,統籌安排產業布局,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落實好《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加強對鼓浪嶼—萬石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鼓浪嶼等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和xx大學早期建筑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北部山體及聯通山海的河網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加強對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控制和引導,控制好天際輪廓線,保護好自然水體、生態岸線和景觀風貌,突出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海灣型城市景觀特色。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二
山東省人民政府:
青島是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青島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青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根據青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復》(國函〔〕71號)要求,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創新驅動和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對外對內開放,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水運、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做好環膠州灣道路系統的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在保護和利用好既有給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穩妥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風暴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要加強對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齊長城遺址、瑯琊臺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保護好城市天際線和景觀視廊,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延續城市文脈,形成集山、海、城于一體的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有機交融的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青島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青島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青島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青島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青島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相關閱讀】。
【城區人口】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610萬內。
根據批復,到2020年,青島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
根據青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西海岸新區】做好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三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成都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功能,提高成都市對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城鄉融合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375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堅持城鄉全域規劃,在統籌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促進中心城區轉型提升和功能疏解,著重發展衛星城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農村新型社區,促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推進成(都)德(陽)綿(陽)區域合作,加強產業互補和城市功能對接。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2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根據成都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研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天府新區規劃建設。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的批復》(國函〔2014〕133號)要求,創新體制機制,著力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提升國際綜合競爭能力;著力發展高端產業,建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把天府新區建設成為以現代制造業為主的國際化現代新區,打造成為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城市、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推進成渝交通一體化。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按要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避難場所、疏散通道等重點防災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澇特別是防震和防地質災害、山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加強對青城山?都江堰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保護措施并嚴格實施。
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寬窄巷子、大慈寺等歷史文化街區,金沙遺址、武侯祠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加強環城生態區的規劃控制,防止城市無序蔓延。保護好自然山體和水體,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突出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交融、古城風貌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成都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成都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成都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15年11月26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四
浙江省人民政府:
寧波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實施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寧波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設水平,逐步把寧波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重點加強中心城及外圍組團的規劃統籌,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進一步加強與上海、杭州、舟山等周邊城市的合作,共同開展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做好市域城鄉空間管控,加強對所屬縣、市的規劃引導。對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村莊要統籌規劃,在保持鄉村風貌特色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9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嚴禁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切實提高城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要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預留好各類設施用地并加強規劃控制,保障建設實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重點提高城市應對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發展。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綠色生態城區、綠色住區建設,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引導城市轉型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
六、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要在市域范圍內加強各類生態功能區的'分級分區保護,構筑“連山、串城、面海”網絡化的整體生態安全格局。對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列入禁建區,制定保護措施并嚴格執行。加強對東錢湖、鳴鶴-上林湖、天童、溪口等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濕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建立海洋生態保護體系,加強對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重點保護甬江口、象山港、三門灣等近岸海域,嚴格控制向海域排放污染物,合理控制海洋養殖業的密度,加快沿海綠化、防護林的建設。
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建設宜居城市。將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目標納入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舊城有機更新,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運河(寧波段)世界文化遺產,慈城、石浦、許家山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秀水街、伏跗室永壽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天一閣、慶安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建筑。要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強化濱海地區規劃管控,加強對三江六岸(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水系組成的景觀走廊)整體空間形態和濱江特色風貌的控制引導,保護好自然山體、水體,營造集江南水鄉與現代港城于一體的城市特色,突出“江、河、湖、港、橋”的獨特風貌。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寧波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不得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寧波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寧波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寧波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寧波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五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全市城鎮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標準為185至300升/人。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統。
年,中心城、新城區的雨水管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提高城市重點地區、交通干道、立交橋等排水系統對超標準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內澇。預計2020年全市污水總量約18億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和新城污水量約16億立方米。盡快配套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和回收利用系統,2020年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另外,建立中水回用系統,逐步使中水成為城市綠化、河湖生態、道路澆灑、生活雜用、工業冷卻等主要水源。
社會意見。
專家意見:城建重點向郊區轉移。
原北京市規劃院副院長、規劃專家董光器表示,此次修編總體規劃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董光器介紹,1993年的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到預定人均gdp4000美元,這一目標將于提前完成,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已將一些長遠目標提前完成。
他認為,總規修編后,北京城市建設重點將向郊區轉移。1993年的總體規劃,建設重點仍放在了市區。目前,市區的工業化、人口的增加,開發空間已經飽和,要強化郊區的發展步伐。
市民意見:規劃應該集思廣義。
對于此次城市規劃修編,市民紛紛表示,規劃吸取了多方的意見,不是頭腦發熱、拍腦袋的產物。在總體規劃正式發布前,修編工作小組在《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的基礎上,不僅廣泛征求各區縣、各部門及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九易其稿,而且制定出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綱要(—2020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還通過網站向社會各界收集關于城市規劃調整地研究成果和資料。這是一次廣泛征求專家、群眾和各利益團體的意見,在公開征求意見、討論的基礎上的規劃調整。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六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x1—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根據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西海岸新區的批復》(國函〔〕71號)要求,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創新驅動和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對外對內開放,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水運、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做好環膠州灣道路系統的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在保護和利用好既有給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穩妥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風暴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要加強對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齊長城遺址、瑯琊臺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保護好城市天際線和景觀視廊,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延續城市文脈,形成集山、海、城于一體的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有機交融的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七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20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寧波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實施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寧波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設水平,逐步把寧波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重點加強中心城及外圍組團的規劃統籌,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進一步加強與上海、杭州、舟山等周邊城市的合作,共同開展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做好市域城鄉空間管控,加強對所屬縣、市的規劃引導。對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村莊要統籌規劃,在保持鄉村風貌特色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9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嚴禁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切實提高城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要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預留好各類設施用地并加強規劃控制,保障建設實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重點提高城市應對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發展。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綠色生態城區、綠色住區建設,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引導城市轉型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
六、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要在市域范圍內加強各類生態功能區的分級分區保護,構筑“連山、串城、面海”網絡化的整體生態安全格局。對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列入禁建區,制定保護措施并嚴格執行。加強對東錢湖、鳴鶴-上林湖、天童、溪口等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濕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建立海洋生態保護體系,加強對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重點保護甬江口、象山港、三門灣等近岸海域,嚴格控制向海域排放污染物,合理控制海洋養殖業的密度,加快沿海綠化、防護林的建設。
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建設宜居城市。將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目標納入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舊城有機更新,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運河(寧波段)世界文化遺產,慈城、石浦、許家山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秀水街、伏跗室永壽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天一閣、慶安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建筑。要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強化濱海地區規劃管控,加強對三江六岸(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水系組成的景觀走廊)整體空間形態和濱江特色風貌的控制引導,保護好自然山體、水體,營造集江南水鄉與現代港城于一體的城市特色,突出“江、河、湖、港、橋”的獨特風貌。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寧波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不得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寧波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寧波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寧波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寧波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八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副省級市,享有“西部之心”美譽。成都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構筑城池,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成都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非常適合農業生產,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此催生繁榮商貿業。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申請的是關于國務院對成都城市的總體規劃進行的批復。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成都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功能,提高成都市對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城鄉融合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375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堅持城鄉全域規劃,在統籌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促進中心城區轉型提升和功能疏解,著重發展衛星城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農村新型社區,促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推進成(都)德(陽)綿(陽)區域合作,加強產業互補和城市功能對接。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2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根據成都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研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天府新區規劃建設。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的批復》(國函〔20xx〕133號)要求,創新體制機制,著力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提升國際綜合競爭能力;著力發展高端產業,建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把天府新區建設成為以現代制造業為主的國際化現代新區,打造成為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城市、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推進成渝交通一體化。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按要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避難場所、疏散通道等重點防災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澇特別是防震和防地質災害、山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加強對青城山?都江堰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保護措施并嚴格實施。
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寬窄巷子、大慈寺等歷史文化街區,金沙遺址、武侯祠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加強環城生態區的規劃控制,防止城市無序蔓延。保護好自然山體和水體,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突出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交融、古城風貌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成都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成都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成都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11月26日。
成都批復6個衛星城規劃將打造三大“十分鐘圈”
按照《成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成都將建設龍泉驛、溫江、新(都)青(白江)、郫縣、雙流、新津、都江堰7個現代化衛星城。
市政府網站昨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分別做出批復,原則同意雙流、龍泉驛、新都、青白江、郫縣、溫江、新津等7個區縣的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并明確了這些區縣建設衛星城的定位。市政府在批復中要求上述區縣,堅持“四態合一”的規劃建設理念,充分體現現代化的城市形態、高端化的城市業態、特色化的城市文態、優美化的城市生態融合發展。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歷史記憶的保護。按照“十分鐘公共服務圈、十分鐘公園圈、十分鐘公共交通圈”的要求,完善各級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優化空間布局,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此外,還根據各區縣的具體情況,對規劃建設做出具體要求。
溫江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
【定位】溫江區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衛星城。
【規劃】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溫江區全域。規劃形成一個衛星城,一個小城市,三個特色鎮,一個一般鎮的城鎮體系。
【建設要求】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環線,強化與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核心區之間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避免與中心城區連片發展。
新津以新材料為主導。
【定位】新津縣是天府新區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成都市重要的物流基地,以新材料為主導的衛星城。
【規劃】城市規劃區為新津縣行政區范圍,總面積330平方公里,構建由城區、特色鎮、一般鎮構成的城鎮體系。
【建設要求】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通道,強化與天府新區核心區和中心城區之間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依托地鐵和軌道交通樞紐站點,結合新津灣,聚集縣級及以上商業、文化設施,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市中心。
雙流以臨空產業為主導。
【定位】雙流縣分為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和成都直管區以外的雙流區域。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是成都市中心城雙核之一,是天府新區金融、商業、行政和科創中心;成都直管區以外的雙流區域是國際航空樞紐,天府新區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以臨空產業為主導的衛星城。
【規劃】規劃區為雙流縣全域范圍。
【建設要求】雙流城區按照“獨立成市”要求,結合地鐵3、10、17號線等的交通樞紐站點,依托空港優勢,提升城市功能,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和臨空產業,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軌道交通環線,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強化與中心城區和成都新機場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避免連片發展。
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按照“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的要求,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高標準規劃建設天府新區中心區,成為成都市雙核之一,推動成都市城市結構由單核向雙核轉型升級。
郫縣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
【定位】郫縣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衛星城。
【規劃】城市規劃區為郫縣行政區范圍,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構建由衛星城、小城市、特色鎮、一般鎮組成的城鎮體系結構。
【建設要求】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環線,強化與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核心區之間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依托地鐵6號線、成灌快鐵、成環快線樞紐站點,聚集區級及以上商業、文化等設施,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市中心。
龍泉驛以汽車產業為主導。
【定位】龍泉驛區是成渝經濟區發展帶上重要的節點城市,天府新區高端制造業功能區,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衛星城。
【規劃】規劃區為龍泉驛區全域范圍,規劃形成一個衛星城,一個特色鎮的城鎮體系。
【建設要求】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結合地鐵2號線的交通樞紐站點,依托規劃皇冠湖,形成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圍繞西河濕地布置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環線,強化與天府新區核心區、中心城區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避免連片發展。
新都、青白江。
共同形成成都北部增長極核。
【定位】新都區是成都經濟區成德綿發展軸上重要的節點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成都衛星城,重要的商貿集聚區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青白江區是成都經濟區成德綿發展軸上重要的節點城市,成都衛星城,主要的物流基地,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規劃】新都區規劃形成一個衛星城,一個小城市,五個特色鎮,三個一般鎮的城鎮體系。
青白江區規劃形成一個衛星城,一個小城市,兩個特色鎮,三個一般鎮的城鎮體系。
【建設要求】新都區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結合成綿樂高鐵站點與城市軌道交通樞紐,依托翠微湖,形成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環線,強化與中心城區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避免與中心城區連片發展。
青白江區按照“獨立成市”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結合地鐵15號線站點與城市軌道交通樞紐,依托現狀老城中心區改造和北部新城中心,形成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提升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預留市域快速軌道交通通道,強化與中心城區點到點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避免與中心城區連片發展。強化成都對接絲綢之路的鐵路樞紐功能,高標準建設成都青白江散貨物流園區和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
新都區與青白江區一體化規劃建設,共同形成成都北部增長極核,按照產業共興、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生態共保的原則,融入“成德綿”同城化發展。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九
安徽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合肥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合肥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143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在保持鄉村風貌特色的基礎上逐步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協調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切實發揮合肥對皖江城市帶的引領帶動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合肥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疏解區域過境交通,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要加強對巢湖、紫蓬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東大圩—南淝河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包公祠、教弩臺舊址等文物保護單位和近現代歷史建筑。保護好自然山體和水體,做好城市整體設計,突出中部襟江濱湖城市的景觀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合肥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合肥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合肥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合肥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合肥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16年4月22日。
文檔為doc格式。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
山東省人民政府:
青島是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青島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青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根據青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復》(國函〔20xx〕71號)要求,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創新驅動和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對外對內開放,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水運、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做好環膠州灣道路系統的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在保護和利用好既有給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穩妥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風暴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要加強對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齊長城遺址、瑯琊臺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保護好城市天際線和景觀視廊,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延續城市文脈,形成集山、海、城于一體的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有機交融的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青島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青島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青島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青島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青島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1月8日。
根據批復,到20xx年,青島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
根據青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復》(國函〔20xx〕71號)要求,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創新驅動和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對外對內開放,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水運、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做好環膠州灣道路系統的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
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在保護和利用好既有給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穩妥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風暴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
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要加強對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
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齊長城遺址、瑯琊臺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保護好城市天際線和景觀視廊,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延續城市文脈,形成集山、海、城于一體的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有機交融的風貌特色。
在《總體規劃》確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一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金普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金普新區的批復》(國函〔〕76號)要求,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努力將金普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金石灘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山、海、島、城有機交融的城市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年4月9日。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二
根據國家發改委文件批復,吐魯番市托克遜縣黑山礦區總體規劃獲批,成為國家規劃礦區。
為合理開發利用黑山礦區煤炭資源,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托克遜縣、吐魯番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級發改委請示,國家發改委研究決定,對托克遜縣黑山礦區總體規劃進行批復,將黑山礦區列入國家規劃礦區。托克遜縣發改委主任丁振華介紹說,托克遜黑山礦區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面積約107平方公里,煤炭資源總量約22.8億噸。礦區將劃分為2個井(礦)田,規劃建設總規模1240萬噸/年,其中黑山露天礦1000萬噸/年,通蓋井工礦240萬噸/年。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黑山礦區新建煤礦將配套相應規模的選煤廠,對原煤進行洗選,過程中將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防止水土流失,促進煤矸石、礦井水等資源綜合利用。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20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亞西亞的國際商貿中心。《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烏魯木齊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3783.1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對各類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統一規劃和統籌管理,推進烏昌一體化進程。加強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的溝通,促進兵地融合。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鄉鎮(團場),優化村莊(連隊)布局,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現代化。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地區提供服務。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4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烏魯木齊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城鄉社會治安綜合防控機制,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震、防風、防洪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依靠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對細顆粒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控制,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加強水資源保護,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循環利用率,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水磨溝、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促進居住社區的民族團結。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小十字及建國路周邊特色傳統街巷、烏拉泊古城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和綜合環境整治,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構建人工和自然有機結合、民族特色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的城市景觀。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烏魯木齊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烏魯木齊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烏魯木齊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1月8日。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四
x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xx市城市總體規劃(xxxx—)》(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xxxx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xxx省西部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431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1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內河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扎龍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乘寺、江橋抗戰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依托江湖水系和冰雪資源,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北方濱水城市特色和冰城、鶴鄉的獨特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xxx年6月11日。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五
廣東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于報請審批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廣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功能,提高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逐步把廣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434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功能布局,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重點建設南沙新區等城市發展新空間。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做好全市域城鄉空間管制,加強對濱海地區、生態景觀廊道和水系的規劃控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廣(州)佛(山)同城化、廣(州)清(遠)一體化,加強廣(州)佛(山)肇(慶)等珠三角區域層面的規劃協調。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以內,市域建設用地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以內,其中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559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廣州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建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要求,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貫徹“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港口、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推進珠三角和粵港澳地區交通一體化。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積極推進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澇、防風、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完善城市和區域綠道。要加強對白云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沙面、北京路、華林寺等歷史文化街區,陳家祠堂、粵海關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保護好自然山水格局,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加強珠江兩岸等重點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構建傳統格局、時代風貌和嶺南特色有機融合的城市景觀。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廣州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廣州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廣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廣州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廣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2月5日。
城市總體規劃批復大全(16篇)篇十六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總體規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做的總體安排和布局。下文是小編收集的北海市總體規劃批復,歡迎閱讀!
20xx年1月12日,北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北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30年)》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
根據批復內容,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北海市的城市性質定位為:北海是國際性濱海旅游宜居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西南沿海重要門戶和臨港工貿城市。到203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45萬人以內,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60平方公里以內;鐵山港城市建設用地約80平方公里。
總體上看,北海市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延續原有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北海市發展所需的各項基礎建設。北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剛獲批,廣西“十三五”就來,新春的1月不斷迎來北海城市發展的春風。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北海市定將順勢升值!投資北海,慧眼識珠!
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
北海“東盟國際商貿城”項目是北海市重點項目,廣西自治區重大市場建設項目,北海市重點旅游項目。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得到北海市政府、海城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項目位于北海新城中心,北海西南大道與湖北路交匯處,交通四通八達。項目整體致力于打造北海最大規模的城市商貿綜合體。目前項目正緊張裝修中,試運營在即,想要了解更多詳情,請繼續關注東盟國際商貿城!
北部灣城市群:是以廣東湛江、廣西南寧和海南海口為核心的城市集群。由湛江市,海口市,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內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座地級市和東興、憑祥、北流三個縣級市及其境內的縣城組成。國務院要求《規劃》實施要以共建共保潔凈海灣為前提,以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為重點,以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為基礎,發展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和藍色海灣城市群,充分發揮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和對沿海沿邊開放互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獨特支撐作用。北部灣地區將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板塊,也是中國唯一的與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經濟板塊,將極大帶動該板塊的活躍度和經濟發展。
近年來,在北部灣城市群的廣西各城市和廣東之間,多條鐵路、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或開通,給多個有兩城需求的家庭帶來了福音;北海-南寧,北海-廣州等就近兩地一天內隨意切換。
在做強做優重要節點城市方面。
要強化北海、防城港、欽州、儋州(洋浦)對藍色宜居灣區建設的支撐作用。在做多做精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中明確,以橫縣、賓陽、靈山、合浦、容縣、博白、陸川、昌江、臨高、澄邁等縣為重點,加快培育發展一批經濟基礎較好、人口規模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中小城市。
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提及。
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加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應用,推進南寧、海口、湛江、北海、欽州、玉林、儋州等智慧城市建設。
做多做精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優化提升北流、廉江、雷州、高州、陽春等中小城市。以橫縣、賓陽、靈山、合浦、容縣、博白、陸川、昌江、臨高、澄邁等縣為重點,以黎塘、六景、官渡等特大鎮為補充,加快培育發展一批經濟基礎較好、人口規模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中小城市。
防城港市的區位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它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它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是我國唯一一個與東盟陸海相通的城市,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防城港的戰略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不僅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門戶,更是我國連接東盟國際通道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