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編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課程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優秀教師編寫的教學計劃,希望可以為您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一
教學目標:
1.指導閱讀一段《三國演義》中的文字,教給學生閱讀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匯報自己所喜愛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及故事;
3.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為主線,達到指導學生讀懂書中語言文字的目的。
4.通過對名著的欣賞和對人物的分析,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合作探究。
5.體驗文學作品的魅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同學們,《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演義小說,也是我國歷史小說中的著名作品。
三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上到70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都能說上一段。同學們已經讀了這本書,看了碟子,覺得自己可以被稱為“三國迷”的舉手。
2.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多媒體出字幕:走進三國)。
3.先來幾題考考大家怎么樣?(一題一題出示,先出示題目,再出示答案)。
(1)桃園三結義三兄弟是誰?(劉備、關羽、張飛)。
(2)水鏡先生所說的臥龍和鳳雛分別指誰?(諸葛亮、龐統)。
(3)“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是誰說的?(曹操)。
(4)《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羅貫中)。
(5)“既生瑜,何生亮”是誰的臨終一嘆?(周瑜)。
(6)閉月美女指《三國演義》中的誰?(貂禪)。
(7)《三國演義》中有哪“三絕”,分別指誰?(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
(8)“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仲達是誰?(司馬懿)。
(9)“三足鼎立”指哪幾個國家三分天下?(東吳、西蜀、北魏)。
(10)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學們讀得認真,記得仔細,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會。
2.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來對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由情節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國演義,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情節是哪一段?(以下環節隨機,由學生所說情節教師相機引出主要人物)。
關羽:
(1)生說:刮骨療毒。
(2)提到關羽,你還想到了哪些情節?(師相機點評)。
(溫酒斬華雄:出示原文,齊讀)。
(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單刀赴會、許都護嫂、華容道義釋曹操、夜走麥城)。
(3)面對曹操豐厚的條件讓其歸附,關羽報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絕,忠心一片,蒼天可鑒!也許,自桃園結義的那天起,關羽就已把自己交給了大哥,那是對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隨之演化成對君主的忠義。被困麥城,這位凜然的漢子面對說客,說出了讓人熱血沸騰的辭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
指名讀、齊讀)。
(4)關羽走了,帶著情義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們傳誦著,后人也一樣會去傳誦的故事。
諸葛亮:
(1)生說:草船借箭。
(3)老師還收集了許多關于諸葛亮的歇后語,你猜猜會是哪些?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
(分組合作讀歇后語)。
(4)一條歇后語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簡潔,又最生動的語言說一個你喜歡的故事嗎?(男女生比賽、生評價)。
(6)我們欽佩諸葛亮,不僅僅因為他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更因為他知恩圖報,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輔佐劉家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曹操:
(1)生說:敗走華容道。
(2)在三國演義中,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我認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3)對于曹操,同學們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
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以上部分如果學生能說出來最好,學生如果說不到教師可適當引導)。
(4)出示《觀滄海》。
劉備:
(1)生說:三顧茅廬。
他既沒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勢力,也沒有孫權父兄遺留的基業,但他卻憑著自己的寬厚和耐性,白手起家,爭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寫下他劉備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歷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馬,那他無疑就是相馬的伯樂。桃園結義,同甘苦共富貴的承諾,讓他為后世做了一個大哥的典范;長坂坡為惜趙子龍摔親子,成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貫他的哭相,認為他的.天下是用眼淚換得的。其實我們仔細想一下,也就會明白了。一個王者如果對臣子流下仁愛的眼淚,他們也會用死不足惜的熱情去報效這種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傳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歷來被人稱頌,在世襲制的時代,一個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歷史上也只有他了。
三、總結。
在同學們侃侃而談間,我們的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耳邊又回蕩起一個個永載史冊的名字,讓這屋子里揮灑著一股英雄豪氣。你們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國迷!最后讓我們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優美旋律中再來回顧一些精彩畫面。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二
一、指導思想: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乃至整體素質的發展密切相關。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要做到“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0萬字”。讓課外書給孩子們打開一扇扇窗,開啟一道道門,讓孩子們遨游在書的海洋里。通過讀書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孩子們在讀書中體會到書的無窮魅力。
二、學情分析:
進入一年二期的學生,拼音掌握得較牢固,對于有拼音閱讀的課外讀物,學生基本上能獨立完成,這還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閱讀目標:
(一)開拓閱讀面,激發閱讀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閱讀質量,懂得選擇合適的書籍。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獲得多種信息,獲得獨特體驗。
(四)培養學生的智力水平。在語言得到豐富積累的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把“閱讀教學”作為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手段。教師借助閱讀手段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最好伙伴,最佳啟迪者和組織者。
四、活動方法及內容:
1、為了有效發揮圖書角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多讀書、讀好書,班級圖書角利用課外時間定期向同學們開發。
2、同學與同學之間,可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
3、每個學生每學期向班級捐一本書,進一步充實班級圖書角。
4、每周的閱讀課,對學生讀書活動進行針對性指導。
1、必讀書目:《日有所誦》(下卷)、《小學生必背古詩八十首》。
2、選讀書目名稱:注音讀物《格林童話》、《窗邊的小豆豆》、《猜猜我有多愛你》、(可以是自己家里有的書)。
3、選讀的報刊:《少年報》。
六、實施措施:
1、以身作則,從老師自身做起,每天定時和學生一起看書。
2、利用每天的晨讀和剛上課的一兩分鐘時間,讓學生每周背誦一首古詩。
3、利用黑板報、教室環境布置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4、語文課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開展讀書活動,鼓勵學生多讀好書。
5、準備一本好詞佳句積累本,摘抄好詞、好句。
6、開展“我和父母共讀書活動”。提倡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利用家長會,把一些家長好的做法介紹給他們聽,讓家長懂得重視環境的作用,既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物質和生活環境,同時也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體驗,不斷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讓兒童在成長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七、活動評價:
八、選出一些摘錄認真學生的摘抄本向大家進行展覽。
1、班級開展背誦古詩、誦讀故事比賽等活動。
2、學期結束評出一些“讀書之星”進行獎勵。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三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四、指導課時:
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推薦文章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里分別藏著什么樣的讀書方法。
5、生匯報討論所得。
6、小結。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詞標注讀書感受?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系實際去理解遇疑惑善提問?學后運用樂趣多。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四
1、通過認識閱讀課外書的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閱讀中的重點詞語,并把自己閱讀的收獲積累下來,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4、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外優秀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1、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小房子》。
2、繪本《小房子》的ppt。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可見,書的確是好東西!
看課外書。
(二)品故事,讀懂故事。
1、出示繪本,簡介本書。
《小房子》是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作品。這本書是大師寫給自己孩子的,同時它也為大師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凱迪克金獎。問世至今66年,小房子對現代文明的擔憂拷問著人們,直到今天。
2、簡介作者。
維吉尼亞·李·伯頓(virginialeeburton),1909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她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教務長,母親則是一位英國詩人兼音樂家。
維吉尼亞·李·伯頓小的時候,每逢生日和圣誕節,父親送給她的禮物不是玩具,而是許多精美的繪本,也常給她讀繪本。因此,她對繪本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
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車去》、《邁克·馬力干和他的蒸汽鏟車》、《加里可,一匹奇跡馬》、獲得1943年凱迪克金獎的《小房子》。
3、出示課件———繪本《小房子》。
a、出示繪本《小房子》,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小房子,發現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微笑的表情,與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
b、指導孩子觀察繪本的蝴蝶頁,引導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
c、引導孩子讀故事,隨時提出問題,讀的過程中采用指名讀—齊讀—師范讀—小組讀—自由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
e、帶著這一問題,指導孩子自由讀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點的詞語品讀理解,不理解的詞語四人小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決。借助文中優美的語句來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學生到講臺上領著大家再次通讀故事,進行整體的體會朗讀,讓孩子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理解。師適時板書。
g、總結討論。
(三)、概括讀書的方法。
1、精讀、速讀。
2、讀書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時,你會怎么做?(問爸爸媽媽、問同學老師、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課外讀物推薦書目。
《大林和小林》、《窗邊的小豆豆》、《綠野仙蹤》、《水孩子》、《小淘氣尼古拉》。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五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同步拓展第五課《雞媽媽的新房子》閱讀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交流閱讀感受,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2、通過指導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獲得課外閱讀的學習方法。
3、讓學生了解閱讀途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積累語言,從而達到教學延伸的目的。
多媒體課件、兒童歌曲唱片、學生讀書筆記。
課前閱讀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播放《老鷹抓小雞》歌曲。會唱的同學拍手跟著唱。
老師問:這首歌寫了什么動物?(老鷹抓小雞)。
對你們真棒,這節課讓我們走進童話,閱讀描寫雞媽媽的文章。
1、談話導入:
這節課,老師帶大家走進童話城堡:出示課題:走進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前言、目錄。
出示故事書,打開前言。老師講解:從前言可以知道書的大致內容。你們接著看目錄,目錄下面是故事的題目。目錄里的故事在幾頁,我們一看就會知道。
3、推薦童話作品:《雞媽媽的新房子》。
這節課老師就帶同學們走進童話故事《雞媽媽的新房子》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故事的題目。
4、投影示閱讀要求:
a、讀童話故事,把好詞好句找出來,摘抄在讀書筆記里。
b、我知道這個故事講什么?
c、我喜歡的人物是誰?
d、我想說的是____________。
e、我要推薦的課外書是————。師讀閱讀要求并講解。
引出話題:師:你們的朗讀太精彩了,你們知道這個童話故事講了什么事?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
1、雞媽媽造的新房子好嗎?
2、雞媽媽聽了鵝大哥的話為什么不高興?鵝大哥說了什么話?
3、夏天到了,雞媽媽的新房子又悶又熱,她后悔沒有聽鵝大哥的話,后來她是怎樣做的?
4、狐貍對雞媽媽說了些什么?
5、狐貍吃掉小雞后,雞媽媽又怎樣做?
學生根據問題,自主閱讀,邊讀、邊找、邊想。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雞媽媽的新房子》。其他同學補充。
1、剛才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來,然后再一一解決了,這也是我們讀課外書的一種方法。
2、我們以后讀書有序、讀書有法。如:我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3、學生回答后師板書:我喜歡鵝大哥,因為他提的建議很好。除了鵝大哥外,還喜歡誰?以后把你想的整理出來或記錄下來。摘抄在讀書筆記里。
這個故事很好看,我要推薦給朋友看。
推薦同類故事,了解閱讀途徑。
小朋友,我們閱讀課外書只是剛剛起步,希望大家能多閱讀一些好的課外書,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六
教學目的:
1、學生匯報在閱讀冰心作品的活動中的閱讀情況,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點,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風格。
2、通過交流、展示、朗讀、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冰心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以冰心為代表的優秀兒童文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交流在活動中閱讀的作品,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情境。
用優美音樂作背景,及教師深情的語言,營造出學習氛圍,將學生引進冰心作品愛的意境使師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匯報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簡要介紹所了解的冰心。
2、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
了解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導學生了解冰心作品中體現的童心、母愛、對大自然之愛的主題。)。
(2)你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問題(1)通過匯報交流對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認識和了解,給學生勾畫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輪廓,彌補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問題(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三、回顧學習方法回顧在學習《海倫凱特》時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麗,語句優美,同時又抒發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特點,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去品讀。回顧舊知,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挖掘已知經驗,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欣賞、品味作品。
1、學生尋找自己的閱讀伙伴,組成閱讀小組,在小組內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去品讀最喜愛的作品。并請推薦同學,參加集體匯報。
2、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1)、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品味。
(2)、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請各小組將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我們共同來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師適時點撥。
為了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除各小組推薦的人選外,鼓勵學生自薦。展示朗讀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品味。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展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主動投入整理、賞析同類作品。
讓學生充分談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學生自己閱讀、感悟過程。
學生用情去讀,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師推薦名段。(課件展示)通過配樂朗誦、調動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積累,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愛”的主題。旨在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拓展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六、總結,留有余味,學生回味,細聽。
通過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動,我們對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位偉大的兒童文學家冰心,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你們、我們、他們以及天下所有愛好她作品的人們。希望同學們在課外再繼續去品味冰心作品。
師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愛”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將久久地停留在學生心中。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七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的想象和聯想,引發對春天的體驗和感受。
2、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筆下的春天,感受藝術家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
3、體驗自然美與藝術美,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評述能力。
4、提高信息搜集和交流的能力,培養資源共享和協作意識。
教學重點:
“藝術的春天”與“自然的春天”的體驗感受和評述。
教學難點:
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表現春天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特點。講授新課:
組織教學:
(播放課件片頭)安排學生在表現春天的旋律(琵琶獨奏《陽春白雪》)中走進教室。
一、定向導趣――“說”春天。(5分鐘)。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但沒有桃紅柳綠的“春華”怎會有碩果累累的“秋實”呢?在這節課里我們一起走進春天。
二、認知發現:綜合欣賞――“藝術”的春天。(8分鐘)。
(播放影片)結束后提示:有何感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回味悠長嗎?――春天是美麗的!
三、點撥導思:分析提高――“藝術”之美(7分鐘)。
問:在影片中出現了幾種藝術形式?(出示片斷提示)。
思考:他們各自的表現手段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接上板書):
文學:語言文字(出示春的文章字幕,簡析)。
音樂:節奏旋律(播放配樂前奏,教師簡介。)。
美術:造型色彩(出示影片中的繪畫作品并簡析)。
教師總結:
自然美是普遍存在的現實,而藝術美是自然美的集中概括,融入了人類的智慧和技藝,所以又高于自然美。
四、合作探究:(20分鐘)。
個人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一首詩詞或一段文章;
2、嘗試評述一件作品(或文學或音樂或美術);
3、演唱一首歌;
4、創作一幅表現春天的電腦繪畫。
(出示多媒體文件,并提示電腦畫及詩意畫的創作)。
各小組展開搜集討論活動,教師巡回輔導學生的欣賞和創作。(播放音樂、美術、詩詞綜合片,間或分析提示)。
五、展示與交流(5分鐘)。
1、請不同組的2――3名同學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作品,或朗誦或演唱或評述或出示作品,學生點評,教師鼓勵,并對本課中同學們的學習表現予以表揚肯定。
2、要求課后發現、感受自然美,分析、體驗藝術美。
在本課中,我們欣賞了大量的花卉風景攝影、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及部分文學(散文、詩詞)、音樂作品(貝多芬《春天奏鳴曲》、中國器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琵琶獨奏《陽春白雪》),從藝術家們的偉大創造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獨特藝術魅力!
羅丹語: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希望同學們課余多欣賞藝術作品,嘗試從大自然中、從生活中發現美,拿起dv、畫筆,操作鍵盤留住美。
――偉大的藝術家由此而誕生!我相信、我期待??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八
教學內容:
交流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作品,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學準備:
1、課前開展“冰心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課件(內含冰心頭像、冰心名句集錦等)。
3、學生自制有關冰心作品的“書簽、書法作品、美術作品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學生進入情境。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情境。用班德瑞的優美音樂作背景,及教師深情的詩化語言,營造出學習氛圍,將學生引進冰心作品愛的意境使師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匯報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簡要介紹所了解的冰心。
2、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了解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導學生了解冰心作品中體現的童心、母愛、對大自然之愛的主題。)。
(2)你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
問題(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九
1、低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先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并漸漸引導其在課堂外的網絡上擴大范圍進行欣賞和交流,慢慢培養其閱讀和欣賞的能力,擴大其閱讀和交流的視野。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每次可抽取兩到三名學生向同學朗讀自己推薦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說明推薦句段的出處,做到朗讀時口齒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談談為什么推薦這句段,表達自己對句段的感受,再讓班上同學談談對這句話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級中隨機抽取的學生應先抽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有了好的開頭,才有了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
2、中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欣賞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的同時,在課堂外的網絡上進行大范圍的欣賞和交流,激發其課外閱讀欣賞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請一到兩名學生向同學推薦好段落、好文章,要求說明推薦段落、文章的出處,朗讀時做到感情豐富,可加入自己的肢體表演,再談談推薦的理由。在網絡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bbs論壇上對閱讀材料的評價或者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進行發帖或者參加互動討論。
3、高年級學生由于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量的增加,可將課外閱讀大量放在課堂外的網絡上進行欣賞和交流。例如:學生可以在bbs論壇上發帖推薦自己喜歡的文章,要求說明推薦文章的出處,可做整篇文章的,也可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部分轉載,甚至可以上傳朗讀配音,并寫一寫閱讀后的個人感受及推薦的理由。當然,課堂上的閱讀欣賞也因繼續進行,教師可以在論壇上挑選閱讀材料,也可在課堂上隨機挑選學生做現場推薦。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十
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善于閱讀、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教學中我發現,最令學生頭疼的就是課外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應緊緊依靠語言文字的土壤,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學生在品讀文章時,要對文章的語言反復理解、體味、推敲,對語言意蘊進行深人的探究,透過語言文字窺見其思想,領悟其精髓。
新課標把重視學生質疑放在了改進閱讀教學的首位,正確反映了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也是對前人經驗的科學運用,為我們指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可行之路。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疑”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產物。學生如果能在閱讀課文時不斷提出疑問,說明他一直在積極思維,對課文的理解在不斷加深。“讀是用眼睛來聽”。
葉圣陶老人早告訴我們聽過之后就該思考。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對此,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如“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人也有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宋濂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群書”,還向名師“援疑質量”。古人的這些理論和實踐都給我們以這樣的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提高閱讀質量,我們語文組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文藝節目會演”、“小小讀書討論會”及出墻報、展覽讀書筆記、征文比賽等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同時知識增多了,眼界開闊了,詞匯豐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師講”。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十一
1.了解有關圖書館的知識,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學會在圖書館里查閱圖書。
3.了解并自覺遵守在圖書館借書及讀書的規章制度。
[教學準備]。
圍繞圖書館的知識進行收集和整理,制定一份活動計劃(圖書館什么樣,圖書館開放的時間,怎樣借書……)準備在課上介紹、交流。
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探究性學習:以一人或數人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圖書館”為題,到圖書館走訪、利用書籍或網絡資料的介紹,對圖書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教學重點]。
了解并自覺遵守在圖書館借書及讀書的規章制度。
[教學難點]。
學會在圖書館里查閱圖書。
1.圖書館常識知多少。
請同學們展示并介紹課前準備的“我所知道的圖書館”為主題所搜集整合成的資料:圖書館常識(圖書館的位置,圖書館什么樣,圖書館開放的時間,怎樣借書……)。
提示:在具體活動過程中,對于圖書館的常識的介紹,內容簡單點一下就可以了;教師可以擴展“當地著名圖書館”、“圖書館與名人”、“讀書的故事”等內容,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2.感受與體驗。
領學生到本校的閱覽室參觀,了解各類書籍擺放的位置和規律,更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閱讀或查閱的書籍;了解借閱須知,填寫借閱卡,從圖書管理員那里借閱自己需要的書,從而熟練掌握借閱的程序和方法。
提示:這一環節的關鍵在于要帶領學生走進圖書館去親身感受一下。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說的再多,學生沒有實際的經驗還是不會查閱資料。在認真向圖書管理員學習請教的過程中要虛心,在圖書館里不要喧嘩,要愛護圖書。
3.角色扮演。
回到教室后,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同學做借閱者,一部分同學輪流做圖書管理員,練習借書的程序。
提示:這一環節旨在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協作能力。建議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其設定一個情境,在具有趣味性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熟練借書的過程。
4.活動總結。
5.課外延伸。
(1)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帶學生去本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進行參觀學習。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一次圖書展覽報告會,將學生自己愛讀的書、想讀的書等展示出來并進行相互交流。
(3)有條件的班級或學校建立圖書角或圖書室,把學生手中的圖書資源很好地利用起來。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李白部分詩的欣賞,進一步了解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作為炎黃子孫如何能不了解李白?因此特上一課“走進李白”。
2.走進李白的詩中去,解讀“集儒家、道家、俠士、書生、詩人于一生”的李白作為詩仙酒仙的風骨和李白作為常人凡人的情思。
教學方法:。
教師以故事串連,用詩歌作有詳有略的品讀、吟誦、賞讀;以主題為單元教學,第一課主題是“李白是仙”,第二主題是“李白是人”。
一、由“仙”字引入。
1.板書:仙。問:你們羨慕仙人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位仙人——李白。
(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大幕出示:走進李白。
二、由杜甫《飲中八仙》激起學生興趣。
1.大幕出示《飲中八仙》。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教師簡要講述詩中故事。
3.誦詩。
4.過渡:李白僅僅是酒仙嗎?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詩歌。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2.大幕出示:《望廬山瀑布》。
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詩。
2.質疑。
3.解句。
4.欣賞。
引導學生把握“想象奇特”、“神來之筆”兩詞。
3.大幕出示徐凝的《望廬山瀑布》。
出示徐凝《望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引導粗略解讀,并引導學生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進行比較。
4.大幕出示蘇東坡的《戲徐凝瀑布詩》。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引導粗略解讀,并引導學生看蘇東坡是如何評價徐凝的詩的。
四、補充學習李白的其它幾首詩。
大幕相繼出示《秋浦歌》、《夜宿山寺》,導讀。
1.《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板書:極度夸張。
2.《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板書:想象浪漫。
五、總結李白詩仙的特點。
1.大幕出示李白的“青蓮居士”詩。
講述李白另一則故事——。
有一次,李白去湖州一家酒樓上獨自飲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聲歌唱,引來不少看熱鬧的人。這時,湖州司馬經過此地,問道:“這酒樓高歌者是誰?”李白聽后,用詩答曰: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栗如來是后身。”
那種高傲和不屑一顧盡在詩中。
小結:為什么稱李白是詩仙,因為他的詩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極度的夸張,充滿了迷人的浪漫主義色彩。他能想人們不能想,言人們不敢說。他的詩不是寫出來的,他的詩是從心里流淌出來的,他的詩是高聲吟唱出來的!他就是詩仙!
板書:李白是詩仙!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熱門13篇)篇十三
教材版本: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十四冊第二單元。
課型:欣賞。
教學對象:鄉鎮初中。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以積極的態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
2、聆聽非洲民間歌曲《阿伊亞――非洲的靈感》和《尋找朋友》,感受、體驗這兩首歌曲的風格特點。
3、知道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間樂器,并能辨認這些樂器的音色。
4、能夠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間音樂中,辨別其中具有非洲風格特點的音樂。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認識非洲的代表性樂器。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
教具:錄音機、教學磁帶、小黑板。
教學過程:(實錄)。
一、導游廳:
學生甲:我認為是非洲,因為非洲有黑種人,有撒哈拉大沙漠。
學生乙:是非洲,因為非洲是熱帶氣候。
丙:非洲,因為非洲的野生動物非常多,被稱為天然動物園……。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現在旅游都有導游,老師為你們做次導游好不好?
生:好(歡迎)。
師:(帶有表演性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走近非洲。非洲雖然沒有歐洲的先進于發達,也沒有拉丁美洲的浪漫于美麗,但非洲卻以她無以倫比的魅力吸引著我們。(指向小黑板)非洲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七億多人口中,有六億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而在這六億人口中又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種人,由于赤道橫穿非洲中部,整個非洲又有“熱帶大陸”之稱。整個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因高原逼近海岸,使海岸線平直,海灣,島嶼非常少,離大陸不遠的西南端,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好望角;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乘車旅行,常常可以看到羚羊在狂奔,長頸鹿伸著脖子吃樹梢上的嫩枝綠葉;成群的斑馬向水草地遷移……沒錯,這是非洲的天然動物園,在這天然動物園里,不許獵人狩獵,只許游人觀賞,你可以坐在堅固的游車里,也可以坐上小飛機,還可以住進“樹頂旅館”來盡情觀賞野生動物的.自然生活情況!怎么樣?心動了嗎?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吧,我們的旅行開始了!
二、樂器廳:
甲:鼓。
乙:手鼓。
丙:非洲鼓。
師:(對丙所在小組加分)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非洲鼓的聲音?(錄音播放《戰士的舞蹈》)。
你也拍著桌子來感受一下吧!
學生紛紛拍桌子打鼓。
師:既然非洲鼓在非洲人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你可以想象的出,非洲音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敲擊桌子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