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代表了作家對人生、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揭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總結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寫作的靈感和經驗。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一
今天,金燦燦的陽光灑滿大地,大家的心里卻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因為上午輪到我們班進行集體誦讀展示。
同學們一來到學校,就趕緊走去教室,拼命地讀等一下要誦讀展示的內容。
這時,和藹可親的黃老師走進教室,笑瞇瞇地說:“你們把書本、足球帶上,以涵你也把風箏帶上,我們下去準備嘍!”同學們跟在黃老師后面,就像小雞緊緊地跟在母雞后面,“一二一”我們一邊喊著,一邊走著,不知不覺竟消除了緊張的情緒。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操場上,大家把足球放下來,像剛出籠的小雞一樣興奮地跑去舞臺上做準備。早操的進行曲響起來了,全校師生都到了操場,賴老師面帶笑容地說:“現在請欣賞三年三班為大家帶來的晨誦展示。”那一刻,我的心里一下子熱了起來。靜雯報幕后,隨著音樂的響起,我開始領讀,隊伍也隨之變化,先是排成兩個圓形,然后排成三排,最后排成一個三角形,我拿著美麗的風箏在三角形外圍跑了一圈,十分完美與和諧。展示結束后,場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整個誦讀過程,大家配合得如此默契,黃老師開心地笑了。
集體誦讀展示結束了,我們心中的石頭掉了下去,期待著下一次的誦讀展示,希望人人都能繼續展出靚麗的風采。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二
書,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時代的記錄者;書,是精神上的補給。
書中記載了革命黨員寧死不屈的精神,書中記載了法國資本主義的最黑暗的時代,書中記載了一個小女孩通過對哲理的思考取得了與同齡人不同的非凡的成就。
書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引領我通往神秘的知識殿堂;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綠茶,泌人心脾,給我帶來種種美妙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又似一對美麗神奇的翅膀,讓我在湛藍的知識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領略文字的魅力。
對于書,我有著莫名的情愫。記得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便和書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小時候,總愛看一些幼稚的童話,纏著媽媽給我講那些自以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饒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話中:愚蠢的國王、善良可愛的美人魚公主、命運悲慘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做一個溫馨、淡淡的夢。在童話國度里,點亮只屬于我的煙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成熟,我開始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它可以透過故事情節,展現給世人思想的精魂。《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化險為夷,最終取得勝利令人歡呼雀躍;《愛的教育》中那純真的同學之愛,溫馨的親子之愛,濃濃的師生之情,對祖國誠摯的愛,令人感動不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會我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奮斗,厄運能使一個軟弱的人變得更加堅強!《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了解到中國歷史的坎坷命運,不禁惋惜長嘆。
書籍給了我們人生的自信和啟迪,給了我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給我們架起一座成功的橋梁,給我們注入無限金色的希望。暢游書海,其樂無窮。書中不僅有許多甜蜜的微笑,而且還有許多令你感動的話語。如果你重新翻開已經泛黃的書——那會是多么愜意。好多書值得品味,感動若在,書香猶存。是我們的祖國養育了我們,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如此幸福。我想對親愛的祖國說:“我們愛你。”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三
一個星期四下午第一節課,我們班舉行了一場“中華經典誦讀選拔賽”。舉行這場比賽的目的是為了選出一名選手去學校比賽。
比賽規則是: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中自己選背兩首詩,再抽背三首詩。老師讓同學們把古詩題目分別抄在一張張小紙片上,然后把小紙片折起來裝在了一個紙盒子里。選手們上臺時把手伸進盒子里,拿出三張紙片放在講臺上,再開始背自選的古詩。在背古詩時可以添加一些動作。一共有十位選手參賽,有一位選手因生病,沒有參賽。
老師講完比賽規則后,比賽開始了。第一位選手張婷婷走上了臺。老師請了周新愉同學上來監督我們。張婷婷也許是由于緊張,她的自選詩和抽背的詩,背得都不太流利。接著,后面的選手依次走上了臺。終于到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懷里像揣著一只小兔子似的。我背出了自選的兩首詩《清明》《涼州詞》,還加了一些動作。我打開紙片,是《風》《鹿柴》《池上》。還好,都會背。我流利地背了出來。背完之后,心里懸著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下來了,我感到很輕松。走到位子上時,我才發現手上有許多汗。最后一位選手章文昊走上臺,他也背了出來,還加了許多動作。
開始評比了,有七位同學因詩背不出來而出局了,只有我和章文昊留了下來。接下來,進入投票環節了。最終,我打敗了章文昊,獲得了到學校比賽的機會。
通過這次比賽,我知道了:只有努力才可以獲得成功。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四
他們是一群因為心靈而偉大的人,在他們的行述里,生命從沒像處于患難時那么偉大、豐滿和幸福。
名著《名人傳》中有這樣一段敘述:“他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卻生就一副運動家的骨骼,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那張晚年變得病態、有些發黃的寬大臉孔,年輕時卻是健康的土紅色,隆起的額角寬闊無比。異常濃密的頭發烏黑發亮,好像永遠也不會屈于梳理,顯得凌亂逆立,如同美杜莎頭上的亂蛇……“―――這就是英國旅行家羅素眼中的貝多芬。貝多芬,這個光輝的名字,被世人稱為”樂圣“的偉大音樂家。只要一提起他,人們聯想到的,不只是他那美妙動人的音樂作品,更是他那作為一位永遠不向命運屈服的斗士形象。
童年時代的艱苦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讓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童年時,父親常常使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音樂;少年時,他就得為生計發愁,還要精打細算掙取每日的飯資;十一歲貝多芬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時他已經是大風琴手了。當貝多芬二十五歲時,他已經被病魔所折磨了。貝多芬在困難甚至災難中沒有低下頭來,而是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正是他的不屈、堅韌,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使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走上音樂的巔峰。這對我們人生也是一種啟示。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生來就是為人類釀造瓊漿玉液的酒神。是我賜予了人們精神上的熱忱和狂熱。”
貝多芬將思想凌駕于世界之上,無視皇族權貴,也不拘于世俗禮法,他內心的純潔和善良注定他的行為與皇權格格不入。他制造出的音樂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為他無名利傾向,更無向任何人討好之心態,他自由地、隨心所欲地馳騁于唯有音樂的天地。這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的經歷告訴我們太多太多。當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時,是不是像貝多芬一樣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呢?《名人傳》給了我太多太多;名著給了我們太多太多!
名著就是這樣,當你苦惱的時候,他是閃亮的燈火,照亮人生的方向。
名著的魅力等著我們去探索。讓我們品味書香,誦讀經典,感受名著的魅力吧!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五
在平時,我有兩大愛好——看書、背經典古詩文,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自己每天陶醉在“子曰”、“之乎者也”的海洋中。
因為家人的熏陶,我從3歲就踏上了經典誦讀之旅。現在想想,真覺得不可思議。經典誦讀,竟陪我走過了整整6年,它們是《大學》、《中庸》、《三十六計》、《三字經》、《道德經》、《易經》、《小學生必備古詩七十首》。
看到這么多經典,你一定驚訝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吧?更重要的是,從2005年到現在,我背誦經典從未間斷,連爸爸帶我出差的路上也要背誦。如果我沒有跟著爸爸出差,在家我也會很自覺地背誦,因為我已經養成了背誦經典的習慣。現在,我們的班開展了每日一詩經典伴我行活動,我的經典之旅就更豐富、更充實了。
自從參加經典誦讀后,我受益頗多:多讀多背的同時,可以增強記憶能力,在寫作文時也可以用上這些詞句,誦讀時還可以陶冶情操,了解歷史知識……有一次,我正在讀《中華經典誦讀本》,媽媽看到我身邊的杯子上有一句詩,就念了起來:“一枝墨香春風……”“嗯,好像不通呀?”我一邊想一邊隨口吟出:“一枝墨梅香春風。”爸爸聽后微笑地說:“經常誦讀經典就是不一樣。”聽后,我心里樂滋滋的。
正如笛卡兒說的,讀好書就如同與先世圣人交談。同學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與經典誦讀中的“圣人”交談吧!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六
“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每當打開一本文辭優美的中國經典書目,這句話總是在心中浮現。我愛讀書,因為讀書開闊視野;我愛讀書,因為讀書豐厚底蘊;我愛讀書,因為讀書提高素質;我愛讀書,因為讀書令人豁然開朗。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增長人的美德。
一開始接觸書,是在我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小小的我最喜歡聽故事,《三國演義》《西游記》《城南舊事》《聊齋志異》等中國經典書目,我都耳熟能詳。有時候家人不在,我就硬著頭皮,囫圇吞棗、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那時在我的心里,經典書目,已經為我播下了關于美德啟蒙的種子。另外,和小伙伴們一起玩的時候,我經常跟他們講故事,朋友們都十分羨慕我,那時我小小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層朦朧的意識:“誦讀經典,真好!”
八歲,我上學了,學習了識字,拿起一本書,不求甚解的看,讓我心中充滿著真善美,那個時候書成了我的朋友,而且是一個好朋友。,因為讀書,我的課余時間幾乎都用來看書,可以說,我和這個好朋友寸影不離,漸漸地那濃郁的書香浸潤了我的心靈。
九歲那年,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游玩,只見花繁葉茂,讓我們興致勃勃,可是還沒到一半路,天公就不作美,偏偏這時候下起雨來,豆大的雨點“嘩嘩啦啦”的落下了,這時,我心里不禁竊喜,媽媽怕忽然下雨,早給我準備了傘,我迅速拿出了,但當看到同來的那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我的心羞愧了,“我這時候不應該發揚書中所述的美德嗎?”我想,于是我毫不猶豫的把傘借給了她,雖然我和其他朋友一樣被這傾盆大雨給淋的直打噴嚏,瑟瑟發抖,但心里卻為我的美德而感到默默的溫暖。自從那次,我又多了一個好朋友。我想,這是經典書目帶給我的美德之心。
十歲時,我已經認識了大部分漢字,拿起一本充滿墨香的書,我就久久不能放下,書的墨香味,成了我最喜歡的氣味,我覺得書香飄著古樸、知識……書成了我的摯友,我們形影不離,它給了我知識、見識、做人的道理。書和我一起健康成長。不僅如此,在書的熏陶下,我參加了“爭做美德少年”活動,在那次活動中,我學會了將美德發揚,讓美德永駐心間。
今年,我十二歲了,書依然伴我成長,我在書的海洋里暢游,在書的字里行間中品味親情與友情。我在書的陪伴下幸福快樂的成長、明白事理。傳承經典文化,讓我們的子孫或是現在的每個人都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傳承文明,繼承文化,讓這些令人收益的經典書目,融入的更多人的的心里,讓書香,浸潤更多人的心靈,讓美德流傳每個人的心間。
書香浸潤心靈,美德灑滿人間,品味優秀的文化。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七
王倫何許人也?原來水泊梁山中的領頭,一個不及第的秀才罷了。書中筆墨不多,不過兩三回,連外貌和歷來的附詩也沒有,可他卻是讓我最有感觸的人物。
王倫是個庸才,人送外號白衣秀士,一聽就是花拳繡腿,文不如人武不精。王倫還十分小心眼,妒才、自私,見有人來,只會說山寨太小,房舍不夠啦,小地方容不下你這尊大佛啦……說來說去就是要你走。記得林沖進寨時,他就萬般阻擋,萬般暗示,最后還要林沖討個投名狀,實在是小心眼,沒有綠林好漢的豪爽。當日林沖殺了他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的不容人,這讓我不勝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這點上,我覺得漢代劉邦最為出色。老劉自個兒啥都不行,碰上事只會說:“這怎么辦啊?”但人家有優點,不恥下問。他沒辦法時,他旁邊就會有一大群謀士上來說這說那,給他出上來一大堆主意,而他也能擇其善者,從善如流,不會因為自己不行就妒忌別人,所以張良啊,陳平啊,蕭何啊,韓信啊……那一時期最優秀的人才都樂意聚集在他身邊,為他所用。可項羽就不同了,14歲就可舉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武藝超群,夠厲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樣,還是兵敗愛夏,自刎烏江,被“無才”的劉邦奪取了霸業。這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邦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項羽卻剛愎自用,不能識人容人,最后連唯一的謀士范增也被趕跑了。
再看看王倫。這王倫的身上可就連“剛愎自用”都用不上了,文才武略樣樣疏,你說你沒本事吧其實不要緊,劉邦不也啥都不會嗎,宋江不也文不如人武不精嗎,得會容人啊!守著諾大的山寨這塊肥肉,自己無能還容不下人,這不輸定了嗎?最后被殺,真是咎由自取呀。
所以任何時代想要有所成就,不僅要自己有才,更是要能容別人的才,會用別人的才。因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八
奧運這個詞想必大家都應該相當的了解吧!奧運的圣火是從奧林匹克的希臘來的,那代表著神圣文明的火焰會在我們中國燃燒起來。這次奧運將會在中國2008年8月8日8時8分舉行。
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感到高興,應為這次奧運會是在我們自己的'“家門口”開的,所以我們是萬分榮幸。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奧運是多么的神圣性,不知道奧運的圣火是多么的文明!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向文明的圣火走出代表著神圣性的第一步。我們要懂得學習,知道學習。假如沒文化知識就不一定知道奧運會是怎么來的,不知道奧運的圣火是怎么點燃的,甚至不知道奧運會將在我們的“家門口”舉行的……“學習”,“奧運”這兩個詞是我們的必須知道的,它是多么的重要,是多么的偉大!
大家都知道“普羅米修斯”吧,他是個英雄。據古希臘神話,天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饑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到阿波羅太陽神處偷取火種帶給人間,而火種到了人間后就再也收不回去。宙斯只好規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須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奧運會開幕前必須舉行隆重的點火儀式,由祭司從圣壇上燃取奧林匹克之火,所有運動員一起向火炬奔跑,最先到達的三名運動員將高舉火炬跑遍希臘,傳諭停止一切戰爭,開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這就是圣火的由來。
我們都得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我們懂得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智慧慢慢的去“品味”奧運。
要想知道奧運,就得先學會“學習”!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九
書中的啟蒙讀物:“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些短小精湛的三字經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書中的科普文章:《月亮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夏天時,冬天去了哪里?》讓我了解了神奇的大自然,幫我解答了一些大自然的奧秘。
書中的名言佳句:“謙受益,滿招損”“美不美,家鄉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句子都是從平常生活常識里概括出來的,表達了深刻的哲理。
書中還介紹一些我國江山如畫的景物,比如:雄偉的天安門、著名的日觀峰……讓我領略了祖國秀美的山川,使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這本書中有清新雋永的文字、回味悠長的寓言故事、絢麗純美的唐風古韻……,像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我的面前。
讓我們走進這本書,去聆聽童話故事、去欣賞名家名著、去品讀古代文章、去感悟啟蒙讀物吧!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
小時候,我覺得讀書并沒有什么“味道”。但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接觸的書越來越多,我也就明白書籍就如同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奶茶,感覺由淡變濃,越喝越有味道。古人讀書就有三味之說:“讀經味如稻糧,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現在我就有這樣的感悟,對任何好書都別有一番的癡迷,可謂是手不釋卷。
有一次,我得到了一本著作《三國演義》,欣喜若狂。我剛看了幾回就愛不釋手了,因為里面精彩的故事情節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著我。一天,到了做飯的時候,媽媽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她最愛看的電視連續劇,而我也在津津有味地看著我的至愛——《三國演義》。這時,媽媽就以命令的口氣吩咐我:“亞洲,你去把水摻在鍋里燒著,我一會兒就來做飯。”而此時,我正看著三國演義入了迷,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完全把媽媽的話當做耳旁風了。過了一會兒,媽媽發現我仍然“穩坐釣魚臺”,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電視,沖著我“河獅東吼”:“怎么還不去燒水?”說完,又津津有味地看著她的電視劇去了。我迫于無奈無奈,兩步并著一步去燒了水,立即回來又看起了《三國演義》。過了許久,爸爸去廚房做菜,發現廚房里面全是霧氣原來,鍋里的水被燒干了!爸爸連連稱我為“小書蟲”,媽媽看見我對書的癡迷超過了她對電視的喜愛,竟然沒有生氣,我們面面相覷,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對書的癡迷程度。朋友們,多多看書,就能品嘗出書的香味!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一
書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時候飄進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時候?頂小頂小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時,夕陽的余暉還未退去,外婆抱著我坐在夕陽的影子里,讀詩給我聽,她拿著一本頁邊都發黃了的小書,那詩的調子,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時間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書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駁的記憶中繼續游移。閉起眼睛,總會有那么幾片色彩斑讕的書角從記憶的角落中浮起,記不得是從那本書上扯下了。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話故事充實的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把這些書上看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做個故事大王。
一縷書香,就這樣在我的生命里,飄散開來。
閱讀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本是不安于平靜的人,絕對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點寂寞,但若是給我一本書,我就會靜靜的坐上一天,因為對于我來說,書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熱鬧的暄囂。
我喜歡詩詞格律,喜歡古人的文言情調,喜歡柳永的深幽和蘇軾的豪放。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那些古詩文無不精妙。蕩氣回腸,遐想萬千,樂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他們的那種氣勢,那種深厚的底韻,即使在我這千載之后的人看來也頗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歡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它透過故事情節,展現給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喜歡笑談興亡成敗的《三國》,喜歡內涵深邃的《紅樓》。錢鐘書在《圍城》里對人性洞察與調侃;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艱難歷程。感受《童年》里高爾基的成長之路,贊嘆喬納森,斯威夫特層層深入的絕妙諷刺。他們不斷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我開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一本本的書籍帶我進入了我從未涉足的圣地:人類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輝煌的殿堂。
一縷書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續、擴散,踩著書的階梯,我走過了歡樂,走過了風雨。我感到了成長的責任,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事。對書,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話語。書籍,是我成長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試著拿起筆,學著釋放自己的情感,高興或悲哀,快樂或憂傷,試著把從每本書中擷取來的精華,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每一個人。當思想的精魂從筆尖蹦出的時候,當優美的文字在白紙奔涌的流淌的時候,我總是意猶未盡的想起某書中的某個段落,某些感觸,總是隱約的看到,書本上我成長的足跡。我模仿魯迅的犀利;瓊瑤的柔婉。試著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物,在文章中透視自己的生活。
我感謝書,我愛書,愛那一縷清幽的書香。
后來我接觸了另類的文學,另類的書。痞子蔡的書,郭敬明的書,韓寒的書,他們無不滲透著青春背后一點憂郁的影子。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泡在書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書的天空里放聲喊叫。它這樣高,我無法觸及卻早已深溺于這片沒有一絲破綻的藍,那么一縷書香,晃啊晃的,變的漂渺了。讀書的目的不再是滿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透過書本,仿佛更深一層看到了社會和人性的本質。因而拼命的在書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每讀一本書,我都會在深夜握著一支筆沒命的寫。我常覺得自己是一位帶著鋼盔的鐵甲武士。藉由外物來厚實自己的胸膛,提高獲勝的機率,可脆弱的骨子里還是有些許懷疑,眼前勝利的戰袍不是憑自己的力量獲得的',所以,寧愿穿著單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劍,擊潰我的敵人,哪怕是賠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緊,那才是我要的真實感。所以讀書,所以寫,所以要厚積而薄發。我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那一縷裊娜的書香,書的精魂,要讓自己不斷的強大,只有讀書,養氣。去書寫一篇又一篇的文字。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隨時會染紅我的白布衣,也是驕傲的腥味。
一切都歸于平靜的時候,我依然坐在燈旁,凝視那經久不曾翻動過的書頁。
一縷書香,就這么在我的魂夢之中飄舞蕩漾,而且越發的濃烈。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思想的精魂.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二
“讀書人是幸福人”。在看到游子吟老師送給我神往已久的“毛邊書”時,腦子里就蹦出了這句話。猶記得,一友人說:“坐擁書城,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看著她如癡如醉,我也憧憬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讀書人是幸福人。緣此,無論怎樣的艱難險阻、貧困潦倒,都不能阻擋“讀書人”癡狂的讀書步伐。為讀書,有人廢寢忘食;為讀書,有人誤將謾頭蘸墨,吃得津津有味而渾然不覺;為讀書,有人‘鑿壁借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
相比他們的求知若渴,我無法以“讀書人”自居。雖打小老師就要我們倒背如流“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彼時,卻不求甚解,只是照本宣科,搖頭晃腦,應付那“數字教育”。
而今,我讀書,僅僅出自于那種純純的喜歡,喜歡到卑微,卑微到塵埃里卻滿心歡喜的開出花來。于是,不可自拔的讀書、買書、藏書,尤其是拿到自己鐘情已久的書,那欣喜若狂的瘋癲不是常人所能理解,那感覺,筆觸細膩傳神也無法一一詮釋完整。就像兒時看到賣冰糖葫蘆的,口袋里沒半毛錢,只能垂涎欲滴的跟著賣糖人,看他扛著那根插滿晶瑩閃亮的糖葫蘆棒子一聲聲吆喝:“賣糖葫蘆嘞,糖葫蘆買哇?”。
直到賣糖人身邊圍滿大人小孩,我被逼到人墻外,人群散了,糖葫蘆所生寥寥無幾,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離去。
垂頭喪氣的回到家,突然看到那紅艷艷亮晶晶的冰糖葫蘆擺在桌上,發現新大陸般得蹦過去,一把抓起來,難以置信的小心翼翼的扯下塑料膜,伸長舌頭一舔,“真甜啊”!
不知道是時光改變了食物,還是食物改變了時光?以至于多年后我再也沒找到兒時的糖葫蘆味道。那沾滿愛與記憶的糖葫蘆滋味,卻在我拿到傳說中“毛邊書”時復蘇,欣喜地拿著封面看個不停,以至于葉老師催促“寶寶還在家等你”,還不舍離去。
讀書,我是一個幸福人,今天你讀書了嗎?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三
是一個充滿著歡聲笑語的世界,藍藍的天空,乳白色的云彩,綠色的草坪,五顏六色的花朵,純真的笑容,五彩繽紛的夢想!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博大而精深,傳統文化猶如一座蘊涵豐富的寶藏深植于這塊文明的厚土。而那一部部宏偉的典籍,一冊冊光輝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氣吞山河或如泣如訴的詩、詞、賦、曲如群星璀璨、華光四射。中華民族就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在這樣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繼承和創造著。
經典是永恒的,與畫面共湊,將會演繹出別樣的精彩。書中靈動的文字,精美的畫面,讓我們從中領略了中國文字的神奇魅力,感受其中深刻的思想內涵,在不知不覺中增長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從而提升自我。
美妙、燦爛的經典,將會帶給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魅力的經典,將在我們心里播下夢想的種子,讓我們在這豐富多彩的世界成就美好的夢想!
生命因品讀經典而精彩絕倫!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上盡情地閱讀吧!相信你會領略其中的奧妙,吸取書中知識的哲理,從而變得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四
對于我們自己,甚至對于身邊的一切,我們總要承擔責任:打掃衛生的責任,學習的責任,長大以后照顧爸爸媽媽的責任……而承擔責任是需要無比巨大的勇氣的,這樣的感受因為閱讀了《狼國女王》而越來越強烈。
丈夫狼王死去后,母狼紫葡萄被推選為狼王。紫葡萄之所以能夠打破傳統,成為唯一的女狼王,是因為它心里有對整個種族傳承的責任。當狼群遭遇饑荒,紫葡萄寧愿跳崖捉鹿,也不愿狼群來瓜分丈夫的尸體,這是對親人的責任;紫葡萄在黑三命懸一線時舍命相救,這是對臣民的責任;在大公狼斜斜眼的挑釁之下,紫葡萄沒有把王位拱手讓出,而是臨危出戰,這是她對狼群的責任;不論在生活多么困難的條件下,還是自己多想放棄,只想當一只普通的母狼時,作為母親,偉大的母親,它又要承擔起照顧幼崽的責任,必須繼續前行。好一只百折不撓的狼國女王啊!紫葡萄譜寫了一部蕩氣回腸的狼國女王傳奇。
愿我們都有一顆能勇敢承擔責任的心,做一個自己心目中蕩氣回腸的女王吧。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實用15篇)篇十五
有的人喜歡看武俠小說,有的人喜歡看科幻小說,但我卻喜歡看神話小說,尤其是神話小說《西游記》。這本小說通篇文字生動有趣,人物個性鮮明,令我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今天,我又一次打開了《西游記》這本神話小說,再次體驗書中的人物個性:孫悟空神通廣大、大膽正義,豬八戒貪吃貪睡、好色貪財,沙和尚心地善良、任勞任怨,唐玄奘意志堅強、誠心向佛。精彩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我受益匪淺。合上書本,我不禁驚嘆:唐僧師徒四人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歷經艱難險阻,受盡了煎熬,終于取得了真經!
我掩卷而思,覺得我們的學習也像唐僧取經,遇到難題,就好比唐僧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難一樣,但一定要勇敢面對,戰勝前進中的困難,要有頑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迎難而上,刻苦鉆研,不斷探索,努力找到解題的答案。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習中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拼搏向上的精神,就一定能戰勝種種難關!
讀了這本書以后,唐僧四人的人物個性也給了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很大的啟迪:任何人,干任何事,一開始都不是很完美的,但有一點,一定要向他人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汲取經驗,才能在學習上、生活中取得“真經”,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