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能夠幫助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評估和改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份教案模板中的教學活動非常豐富多樣,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一
我聽了陳老師的課,受益非淺。陳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
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并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課堂實錄一:
師: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悲痛萬分,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卡羅納。
心情的語句,再認真讀讀,用你的朗讀聲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生默讀找劃語句,一會兒幾個同學就認真地練讀起來。
師: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卡羅納悲痛的心情。誰先來讀一讀。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從卡羅納的臉色中體會到他失去母親是多么的傷心、難過。
師:卡羅納承受著多么巨大的悲痛呀!誰再讀。(指名讀)。
師:你體會到了卡羅納的悲痛。讓我們一起讀。(學生齊讀)你還從哪句話體會到了卡羅納的心情。
生2: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卡羅納失去了母親,他的內心充滿了悲哀,他羨慕我還能擁抱媽媽。
師:你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走進卡羅納的內心,讀。(學生齊讀)。
師:卡羅納失去了母親是那樣的痛苦、傷心。假如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你會怎么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傷心。
生2:幫助他走出傷痛。
生3:鼓勵他,讓他重新快樂起來。
這堂課,陳老師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讓聽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鳴。我覺得陳老師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讓我受益非。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二
來到我們學校最幸運的是遇到了許多講課很棒的教師,每次聽公開課都如沐春風,受到了文化的洗禮。前短時間有幸聽了四年級語文公開課,這已經是第三次聽王老師的課,感觸很深。
這次聽的是《卡羅納》,王老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洋思模式。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首先王老師講解了本節課的詞語。講詞語的方式很多樣化,給出詞語讓學生試著解讀漢語意思或者給出漢語意思,讓學生猜測詞語。這樣的先學后教模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然后出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大聲朗讀本節課學習目標。
其次,出示自學指導一:認真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4分鐘后比一比看誰講得最完整。學生認真讀課文,之后提問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出示自學指導二:卡羅納失去了母親,心情是怎樣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得出來,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來。三分鐘后說一說,誰找得最準確。在規定的時間內,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問的學生基本能找出來。
自學指導三:面對遭遇到不行的卡羅納。他的老師、同學和我的媽媽都非常地關心他。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快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找一找,用波浪線畫出來。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王老師的指導下,分別用不同的方式言語表達了對卡羅納的關心。伴隨著感人的音樂,整節課生動,形象。
最后呈現了本節課作業,必做題:為卡羅納寫一封信;選做題:課外閱讀《愛的教育》。最后在溫暖的音樂中,本節課結束了。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三
我聽了崔老師的課,受益非淺。崔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
為此,崔老師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授課教師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授課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后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文本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教師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授課教師設想是美好的,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輕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我覺得崔老師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讓我受益匪淺。
《卡羅納》這篇略讀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非凡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輕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我聽了盧老師的課,受益非淺。盧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
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并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這堂課,盧老師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讓聽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鳴。我覺得盧老師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讓我受益非。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四
首先我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并一次次地給我聽課、評課、修改教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真的很感謝!現在,我就對我今天的教學設計、安排簡要地談一談: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本堂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標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抓這條思路來進行教學的感。我是這么設計的:先讓同學們感受卡羅納的不幸,再走進身邊的人,感受關愛,這條情感主線,抓住重點語句進行研讀,從而感受課文中的真情來進行教學。
1、利用學生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媽媽給予他們的愛,從而贊美母愛。然后通過引用歌詞中的語句,“離開媽媽的孩子像一根草”等等,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失去了媽媽,以后的生活將會怎樣?”讓學生自己去說。通過“贊美母愛”和“失去母親”這兩點形成落差來揭示課題《卡羅納》。
2、讓學生說說失去母親后的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能表現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痛苦心情的句子,并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從而感受他的不幸。
3、從“失去愛”到“得到愛”這個轉折點,我是這么處理的:
先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再讓他們自己找出一份份的愛,來品位老師、同學、我和我的母親對卡羅納的關愛。讓學生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語句、進行感悟、朗讀。說到老師的關愛時,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卡羅納的老師會怎樣跟大家說這件事,再去讀悟;說到同學的關愛時,讓學生以卡羅納同學身份的去讀,讀出人物的感情。所以這一部分也花了很長的時間。
4、然后聯系生活,安排了一次拓展說話:假如卡羅納來到了我們身邊,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你愿怎樣幫助他?對他說些什么?為他做些什么?最后總結,讓學生明白愛只需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細微的動作,或是一個深情的眼神。
5、好書推薦:《愛的教育》。
本堂課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整堂課好象我說得很多,一些話總是在重復著。
2、朗讀指導做得不夠到位。
希望各位老師能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五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卡羅納》,讀了課文,我很感動。課文講了: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曾經得到母親倍加呵護的孩子遭遇到了巨大的不幸。但他又是幸運的,他有一個好老師,和一些好同學。等卡羅納來上學的時候,同學們沒有跟他開玩笑,也沒有在他面前放聲大笑,而是莊重嚴肅地對待它,盼他快一點兒從悲痛中走出來。
“記得哪一天老師留多了作業,我就非常不耐煩,常常把氣撒到媽媽的頭上,有時媽媽給我布置幾道題,我不但不做還把本子撕了,有時媽媽批評我幾句,我還在后面罵媽媽,有時考了100分,就驕傲地把尾巴翹得高高的,媽媽讓再做幾道題,鞏固住,下次再考100分,可我偏偏不聽,第二次考卷發下來一看,才考81分”。這些事不知給媽媽帶來多少傷心,今天想起,真感慚愧。
同時《卡羅納》也讓我懂得了老師平時對我們的教導,那些都是與母愛一樣的愛,我們以前不懂事,時常埋怨,今天覺得不應該。
總之,通過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回味無窮,經常會落下眼淚來,最讓我感動的是卡羅納,讀了課文,我知道了卡羅納非常愛媽媽,要是他不愛媽媽的話,也不會哭得那么厲害。我也要向卡羅納學習,那么的愛媽媽。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六
首先我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并一次次地給我聽課、評課、修改教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真的很感謝!現在,我就對我今天的教學設計、安排簡要地談一談: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本堂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標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抓這條思路來進行教學的感。我是這么設計的:先讓同學們感受卡羅納的不幸,再走進身邊的人,感受關愛,這條情感主線,抓住重點語句進行研讀,從而感受課文中的真情來進行教學。
1、利用學生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媽媽給予他們的愛,從而贊美母愛。然后通過引用歌詞中的語句,“離開媽媽的孩子像一根草”等等,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失去了媽媽,以后的生活將會怎樣?”讓學生自己去說。通過“贊美母愛”和“失去母親”這兩點形成落差來揭示課題《卡羅納》。
2、讓學生說說失去母親后的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能表現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痛苦心情的句子,并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從而感受他的.不幸。
3、從“失去愛”到“得到愛”這個轉折點,我是這么處理的:先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再讓他們自己找出一份份的愛,來品位老師、同學、我和我的母親對卡羅納的關愛。讓學生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語句、進行感悟、朗讀。說到老師的關愛時,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卡羅納的老師會怎樣跟大家說這件事,再去讀悟;說到同學的關愛時,讓學生以卡羅納同學身份的去讀,讀出人物的感情。所以這一部分也花了很長的時間。
4、然后聯系生活,安排了一次拓展說話:假如卡羅納來到了我們身邊,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你愿怎樣幫助他?對他說些什么?為他做些什么?最后總結,讓學生明白愛只需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細微的動作,或是一個深情的眼神。
本堂課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整堂課好象我說得很多,一些話總是在重復著。
2、內容安排較多,時間控制的不夠好。
希望各位老師能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七
放學時,同學們都“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就連來接“我”的母親,因擔心勾起卡羅納的回憶而將狠心地將“我”推開,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看著悲哀的卡羅納,“我”恍然大悟,“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八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身子女,缺乏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所以在教這一課時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從而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二)深入課文,感受真愛。
1、整體把握。
2、深入課文。
a、感受卡羅納的悲傷:(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
b)“卡羅納的母親病的很厲害,卡羅納很多天沒來上課了”
運用情景還原的手法讓學生結合第一句想象說話:在卡羅納沒來上課的這些天他有可能做些什么,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走入主人公卡羅納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內心的痛苦與悲傷。
c)“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
d)“當他看到一副母親拉著兒子的手的插圖時,突然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號啕大哭”
抓住卡羅納的兩次哭來理解文本體會他內心的悲傷(第一:體會“突然”這個詞;第二:聯系課文以及“哭”程度的加深理解“號啕大哭”的含義)。
e)“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指導朗讀)。
b、感受大家的關愛:(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
卡羅納失去母親,是這樣的悲痛,這樣的脆弱,這時他最需要什么?(周圍的人對他的關愛、理解和安慰)讓學生討論:大家都包括那些人?(老師,同學和家長)。
a)體會老師的愛:
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對他說:“哭吧,痛痛快快的哭吧,可憐的孩子!但你要堅強!你母親已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見你,她依然愛著你,她還生活在你身邊。孩子,你要堅強喲!
b)體會“我”的愛:
“我心里不由的泛起一陣同情和憐憫。”
“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卻不知說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臉貼在他的耳朵上,對他說:“卡羅納別哭了。”
(這一“放”一“貼”,一句“卡羅納別哭了”,讓卡羅納深切感受到同學對他的關愛。)。
(指導朗讀。)。
“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我”主要是通過動作來表達對卡羅納的關愛,用雙手傳遞我的溫暖。
c)體會“同學們”的愛:
“大家都屏息凝神的望著他”
“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
(點撥重點詞語:屏息凝神,默默)。
同學們是通過目光來表達對卡羅納的關愛。我讓同學們想象那一雙雙眼睛里寫滿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羅納的同學,你要用這目光告訴他什么?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時候的愛呀,沒有千言萬語,有的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將學生置身于同學和卡羅納的直接對話中,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在對話中加深內化關愛的情感。
d)體會“家長”的愛:
“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卡羅納。”
通過“我”的母親的動作來表達關愛。
過渡: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他失去了最疼愛他的母親,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身邊有那么多關愛他,理解他的人。
在此基礎上,追問:“這些‘愛’卡羅納感受到了嗎?從哪兒看出來?”抓住“他什么也沒說,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體會卡羅納堅強面對現實,成為生活的強者的內心感受。
(三)聯系生活,愛的延伸。
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愛,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他能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他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正因為這世界上有了愛,我們才有了幸福和快樂。(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走近《愛的教育》:
課后閱讀《愛的教育》,寫下自己的讀后感。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九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描寫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二、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金老師讓學生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學生運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得很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金老師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學生也從同學的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我不知說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臉貼在分的耳朵上,給卡羅納安慰,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朋友。”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金老師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中感受愛,但到后來學生很快的就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他們拿到一個句子就知道應該怎么講,從哪里理解。相信這是本堂課學生一個很大的收獲。
從最后的課堂實際來看,學生的情感空間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于老師的用心,同學們都很有感觸。有的說是為了不讓大家因為重提傷心事,而加重卡羅納的悲傷;有的說是為了保護卡羅納的自尊,在他悲傷的時候放聲大笑是一種不尊重;有的說是為了避免刺激他,使他在與同學們的對比中,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孤苦??我們平時總覺得現在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關注他人很少,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現在看來,這里也許隱藏著一些誤解,也許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哪怕課堂進行這樣順利,課后回顧一下,總覺得有些地方的表述還可以更清晰一點,更到位一點。比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懷著一個怎樣的疑問呢?這樣的提問應該比“我恍然大悟,是順應著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這個問題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對于直接尋找句子來說,還包含了一個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問的過程。再比如總結課文的時候,學生了解了課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特色,但是沒有及時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關情”的精妙。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
《卡羅納》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時,金老師從“關愛、勇氣”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那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此時的卡羅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卡羅那的傷痛越深,才會更好感受到卡羅那需要的關愛越重要。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金老師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再抓住卡羅那的神情、動作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內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讓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聯系生活實際,大膽現象,去體驗卡羅那的悲痛欲絕。比如:“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時侯,母親差不多每天都來接他;要考試了,母親總是俯下身來向他千叮嚀萬囑咐。”金老師抓住“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們想像母親還可能對他叮嚀什么?囑咐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暢談著母親在世時的美好情景,而現實卻和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卡羅納的可憐,伴隨悲傷的樂曲,孩子們反復品讀,真正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此時金老師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親的卡羅納,大聲表達出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感受關愛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前面部分入情,為了趕時間所以中間讀的部分不太到位。另外,。
課件。
制作考慮不太周到。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描寫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二、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金老師讓學生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學生運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得很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金老師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學生也從同學的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我不知說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臉貼在分的耳朵上,給卡羅納安慰,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朋友。”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金老師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中感受愛,但到后來學生很快的就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他們拿到一個句子就知道應該怎么講,從哪里理解。相信這是本堂課學生一個很大的收獲。
從最后的課堂實際來看,學生的情感空間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于老師的用心,同學們都很有感觸。有的說是為了不讓大家因為重提傷心事,而加重卡羅納的悲傷;有的說是為了保護卡羅納的自尊,在他悲傷的時候放聲大笑是一種不尊重;有的說是為了避免刺激他,使他在與同學們的對比中,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孤苦我們平時總覺得現在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關注他人很少,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現在看來,這里也許隱藏著一些誤解,也許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哪怕課堂進行這樣順利,課后回顧一下,總覺得有些地方的表述還可以更清晰一點,更到位一點。比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懷著一個怎樣的疑問呢?這樣的提問應該比“我恍然大悟,是順應著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這個問題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對于直接尋找句子來說,還包含了一個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問的過程。再比如總結課文的時候,學生了解了課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特色,但是沒有及時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關情”的精妙。
我聽了崔老師的課,受益非淺。崔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
為此,崔老師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授課教師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授課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后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文本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教師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授課教師設想是美好的,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輕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我覺得崔老師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讓我受益匪淺。
《卡羅納》這篇略讀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非凡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輕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我聽了盧老師的課,受益非淺。盧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
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并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這堂課,盧老師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讓聽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鳴。我覺得盧老師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讓我受益非。
首先我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并一次次地給我聽課、評課、修改。
教案。
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真的很感謝!現在我就對我今天的教學設計、安排簡要地談一談: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本堂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標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抓這條思路來進行教學的感。我是這么設計的:先讓同學們感受卡羅納的不幸,再走進身邊的人,感受關愛,這條情感主線,抓住重點語句進行研讀,從而感受課文中的真情來進行教學。
1、利用學生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媽媽給予他們的愛,從而贊美母愛。然后通過引用歌詞中的語句,“離開媽媽的孩子像一根草”等等,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失去了媽媽,以后的生活將會怎樣?”讓學生自己去說。通過“贊美母愛”和“失去母親”這兩點形成落差來揭示課題《卡羅納》。
2、讓學生說說失去母親后的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能表現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痛苦心情的句子,并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從而感受他的不幸。
3、從“失去愛”到“得到愛”這個轉折點,我是這么處理的:
先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再讓他們自己找出一份份的愛,來品位老師、同學、我和我的母親對卡羅納的關愛。讓學生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語句、進行感悟、朗讀。說到老師的關愛時,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卡羅納的老師會怎樣跟大家說這件事,再去讀悟;說到同學的關愛時,讓學生以卡羅納同學身份的去讀,讀出人物的感情。所以這一部分也花了很長的時間。
4、然后聯系生活,安排了一次拓展說話:假如卡羅納來到了我們身邊,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你愿怎樣幫助他?對他說些什么?為他做些什么?最后總結,讓學生明白愛只需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細微的動作,或是一個深情的眼神。
5、好書推薦:《愛的教育》。
本堂課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整堂課好象我說得很多,一些話總是在重復著。
2、朗讀指導做得不夠到位。
希望各位老師能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一
記得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首先我就對《卡羅納》這個例子進行教材解讀,《卡羅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描述,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而且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根據閱讀提示,在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只有一課時,教學時不能面面懼到,也不能放手泛泛而讀,要做到略中有精。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散發著愛的氣息。設計以“愛”為主線,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自覺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透過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體會人物的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理念二:“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老師只是點撥者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者。
基于這樣的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預設本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認識生字,正確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運用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卡羅納周圍的人對他的關愛,在閱讀中感受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重點朗讀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閱讀中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難點是通過字面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感情。
在這樣的目標定位下,我圍繞“愛”這條主線進行了課堂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寫話拓展,延伸愛。
環節三是本設計的重點板塊。我將結合教法和學法對這一環節進行具體闡述。
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留足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授之以漁,進一步提出學習建議::默讀課文,可以動筆劃一劃文中描寫大家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在你最感動的地方寫寫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在潛心會文中,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自讀自悟。
再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交流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通過引導抓住重點詞“莊重嚴肅”“叮囑”“拉到胸前”,運用角色體驗朗讀,充分感受老師的語言所表達的關愛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品悟老師語言中兩個“不許”兩個“堅強”的深刻內涵。
平常你們老師不許你們干什么?
預設:不許上課做小動作。師:那是老師對你學習上的關愛。
不許去河里游泳。師:那是老師對你們生命安全的愛護。
這里的老師又是為什么不許同學們跟他開玩笑,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呢?
聯系生活體驗結合對比中,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尊重和理解。
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老師參與點撥,層層深入,引導思維不斷碰撞,情感一步步升華。而其他人對卡羅納的關愛,進行遷移性的簡單交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讓學生體會出其蘊涵的感情,在交流中小結提升。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和思維活動中,在情感體驗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而對詞的敏感是一種閱讀素質,引導學生尋找觸動心靈的詞語,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聯系上下文,讀中悟,悟中讀,談感受,意在培養學生對詞的敏感,深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那么整課的板書設計:
關愛。
語言動作神態。
老師同學“我”的母親………。
卡羅納、老師、“我”的母親和同學們是文章人物,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傳遞著濃濃的“愛”意,箭頭連接,愛意貫穿全文,這樣板書內容簡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讓孩子能獲得語文學習的快樂!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二
不久以前,我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最近我學了一篇課文,叫《卡羅納》,我驚奇的發現,這篇課文竟然是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有點懷疑我的眼睛,于是我帶著驚奇把這篇文章仔細地閱讀了一遍,我再次被這篇課文深深地感動了!
《卡羅納》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天真善良的男孩,叫卡羅納,在他童年的時候,母親就不幸去世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關心卡羅納,尤其是“我”和媽媽給了他溫暖和無私幫助。
作為同學,我們不該那樣做,而是助人為樂,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三
一、說教材。
《卡羅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小說《愛的教育》。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四年級的意大利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非常的感人。
二、說學生。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身子女,缺乏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所以在教這一課時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從而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目標。
針對本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遭,憫,嚀,咐,啕”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3、了解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重難點)。
四、說教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老師只做適當的點撥、引導,運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學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自悟,真正做到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教學時以“愛”為主線,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最后超越文本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回顧總結,導入新課――深入課文,感受真愛――聯系生活,愛的延伸”這一教學流程。
(一)回顧總結,導入新課。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一章的課文描寫的都是人間最質樸的感情。在上新課前我會讓學生回顧這一章所學的課文:《古詩兩首》――朋友間依依惜別;《搭石》――鄉親們互幫互助;《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海峽同胞之間血脈親情。這些課文中所體現的人類情感。這樣既總結了前幾篇課文的思想主題,又能讓學生知道人間的愛可以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導入《卡羅納》這課時我會配樂滿懷深情地朗誦詩歌《媽媽的愛》讓學生感悟母愛的深沉與博大,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理解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做好鋪墊。
(二)深入課文,感受真愛。
1、整體把握。
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課件出示重點字詞:遭到,憐憫,叮嚀,囑咐,屏息凝神,號啕大哭),讀通句子,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接著再回到文本并且細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分別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和體現大家對他關愛的句子。也可以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問。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整堂課學生們圍繞“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和“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在充分自讀自學的基礎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而老師只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2、深入課文。
a、感受卡羅納的悲傷:(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
b)“卡羅納的母親病的很厲害,卡羅納很多天沒來上課了”
運用情景還原的手法讓學生結合第一句想象說話:在卡羅納沒來上課的這些天他有可能做些什么,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走入主人公卡羅納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內心的痛苦與悲傷。
c)“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
d)“當他看到一副母親拉著兒子的手的插圖時,突然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號啕大哭”
抓住卡羅納的兩次哭來理解文本體會他內心的悲傷(第一:體會“突然”這個詞;第二:聯系課文以及“哭”程度的加深理解“號啕大哭”的含義)。
e)“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指導朗讀)。
b、感受大家的關愛:(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
卡羅納失去母親,是這樣的悲痛,這樣的脆弱,這時他最需要什么?(周圍的人對他的關愛、理解和安慰)讓學生討論:大家都包括那些人?(老師,同學和家長)。
a)體會老師的愛:
昨天上午,我們剛走進教室,老師就對大家說:“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來上課,孩子們,你們要莊重嚴肅,熱情地對待他。任何人都不許跟他開玩笑,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
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對他說:“哭吧,痛痛快快的哭吧,可憐的孩子!但你要堅強!你母親已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見你,她依然愛著你,她還生活在你身邊。孩子,你要堅強喲!
b)體會“我”的愛:
“我心里不由的泛起一陣同情和憐憫。”
“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卻不知說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臉貼在他的耳朵上,對他說:“卡羅納別哭了。”
(這一“放”一“貼”,一句“卡羅納別哭了”,讓卡羅納深切感受到同學對他的關愛。)。
(指導朗讀。)。
“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我”主要是通過動作來表達對卡羅納的關愛,用雙手傳遞我的溫暖。
c)體會“同學們”的愛:
“大家都屏息凝神的望著他”
“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
(點撥重點詞語:屏息凝神,默默)。
同學們是通過目光來表達對卡羅納的關愛。我讓同學們想象那一雙雙眼睛里寫滿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羅納的同學,你要用這目光告訴他什么?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時候的愛呀,沒有千言萬語,有的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將學生置身于同學和卡羅納的直接對話中,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在對話中加深內化關愛的情感。
d)體會“家長”的愛:
“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卡羅納。”
通過“我”的母親的動作來表達關愛。
我會讓學生通過找到的句子分析討論: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具體描寫了卡羅納的悲痛和人們的表現并且學著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覺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把最真摯、無私、偉大的愛朗讀出來,在扎扎實實的讀的訓練中用心觸摸語言,表達著這份真情。我采取自由讀、指讀、導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讀的基礎上,感動自己,感動他人,將“愛”的內涵在心里有所提升。使學生獲得思想感情的洗禮和升華。透過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體會人物的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過渡: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他失去了最疼愛他的母親,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身邊有那么多關愛他,理解他的人。
在此基礎上,追問:“這些‘愛’卡羅納感受到了嗎?從哪兒看出來?”抓住“他什么也沒說,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體會卡羅納堅強面對現實,成為生活的強者的內心感受。
(三)聯系生活,愛的延伸。
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愛,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他能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他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正因為這世界上有了愛,我們才有了幸福和快樂。(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走近《愛的教育》:
課件出示:《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說,書中以小學生的口吻,記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動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學生,還有老師以及學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課后閱讀《愛的教育》,寫下自己的讀后感。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四
《卡羅納》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基于四年級學生,他們在中年級段,已經具備了初步理解課文的能力。為此,根據文本特點、編者意圖和中段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能力和需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認識5個生字“遭、憫、嚀、咐、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出人們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
3、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再結合文本特點,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難點為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篇課文文質兼美,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準備采用以讀代講法、對話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情感,鼓勵學生即興創造,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
而相應地,我也將引導學生采用“找、讀、析、悟”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學習這篇課文,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大家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讓學生實實在在學語文。
三、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預計運用一課時完成,下面我將分四個環節進行重點說課。
(一)情感鋪墊,渲染愛。
本層次的教學,我將主要采用談話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閱讀期待。課伊始,我講一個關于小學三年級的男孩也就是卡羅納的故事,由此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這樣的設計,快遞地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由此,我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課文,捕捉愛。
在學生自由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再回到文本并且細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分別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和體現大家對他關愛的句子。整堂課學生們圍繞“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在充分自讀自學的基礎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而老師只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此環節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巧妙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了思路和文脈。
然后,我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也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
(三)研讀課文,感悟愛。
這一環節,我準備采用抓關鍵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周圍的人們對卡羅納的愛。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此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假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去寬慰卡羅納呢?把自己想說的,要做的寫下來。
這樣的設計,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訓練了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達到“課已完,情猶存”的效果。
然后,向學生推薦課文的出處——《愛的教育》一書。本文的學習已經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為廣闊的生活天地中,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說板書設計:略。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五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卡羅納》,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卡羅納》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基于四年級學生,他們在中年級段,已經具備了初步理解課文的能力。為此,根據文本特點、編者意圖和中段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能力和需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認識5個生字“遭、憫、嚀、咐、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出人們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
3、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再結合文本特點,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難點為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篇課文文質兼美,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準備采用以讀代講法、對話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情感,鼓勵學生即興創造,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
而相應地,我也將引導學生采用“找、讀、析、悟”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學習這篇課文,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大家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讓學生實實在在學語文。
三、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預計運用一課時完成,下面我將分四個環節進行重點說課。
(一)情感鋪墊,渲染愛。
本層次的教學,我將主要采用談話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閱讀期待。課伊始,我講一個關于小學三年級的男孩也就是卡羅納的故事,由此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這樣的設計,快遞地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由此,我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課文,捕捉愛。
在學生自由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再回到文本并且細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分別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和體現大家對他關愛的句子。整堂課學生們圍繞“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在充分自讀自學的基礎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而老師只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此環節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巧妙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了思路和文脈。
然后,我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也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
(三)研讀課文,感悟愛。
這一環節,我準備采用抓關鍵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周圍的人們對卡羅納的愛。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此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假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去寬慰卡羅納呢?把自己想說的,要做的寫下來。
這樣的`設計,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訓練了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達到“課已完,情猶存”的效果。
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說板書設計:略。
所謂“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卡羅納、老師、“我”、同學們和“我”的母親是文章的人物,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傳遞著濃濃的“愛”意,箭頭連接,愛意貫穿全文,這樣板書內容簡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讓孩子能獲得語文學習的快樂。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六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感謝教研室給我們學校,給我這么一個鍛煉學習的機會,感謝我們學校的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各位同行的認真聽講,接下來我把我教學本課的一些設想簡單地說一說,希望得到大家的點撥和引領。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鋪墊,渲染愛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然后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中。我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我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后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只是在關鍵的文本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于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課堂的瞬間作出相應的調適,當然更有很多環節需要我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借此寶貴機會懇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七
《卡羅納》講述了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給予他熱情的安慰,默默的關愛,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理解、互相關愛之情。
卡羅納的母親病得很厲害,卡羅納很多天沒來上學了。昨天上午,我們剛走進教室,老師就對大家說:“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來上課,孩子們,你們要莊重嚴肅,熱情地對待他。任何人都不許跟他開玩笑,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
今天上午,可憐的卡羅納來到了學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陣同情和憐憫,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
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時候,母親差不多每天都來接他;要考試了,母親總是俯下身來向他千叮嚀萬囑咐。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對他說:“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憐的孩子!但你要堅強!你母親已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見你,她依然愛著你,她還生活在你身邊。孩子,你要堅強喲!”
老師說完,卡羅納回到座位上,挨著我坐下。卡羅納翻開書,當他看到一幅母親拉著兒子的手的插圖時,突然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號啕大哭。老師暗示大家暫時別管他,開始上課。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但不知說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臉貼在他的耳朵上,對他說:“卡羅納,別哭了。”
他什么也沒說,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
我看見母親在等我,跑過去撲進她的懷抱。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當時我并不明白母親的.用意。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八
1、認識文章中的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描述的寫作方法。
3、創設情境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認讀生字,了解內容。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寫下5組自己認為最難讀準的詞語,讓自己的同桌認讀。
二、朗讀課外資料《瘋娘》,激起感情共鳴。
老師配樂朗讀《瘋娘》(背景音樂〈白發親娘〉)。
三、引入新課,借情朗讀。
引語:失去母親的痛苦是巨大的,我們如何去幫助一個處于痛苦中的人呢?文章《卡羅納》告訴我們很多。下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并找出你認為最感人的地方。
1、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最感人的地方。
2、指名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地方讀出來。
師評價:同學們讀得很有感情,讀得也非常投入,在大家的淚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悲傷的卡羅納,也仿佛看到了給予卡羅納無限關愛的人們。(板書:巨大悲痛和無限關愛)。
同學們在讀課文時肯定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自己想到的'寫在書上。
3、默讀課文,寫出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3、交流匯報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帶著自己的感悟再次朗讀課文。
四、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生:她面容灰白,兩眼都哭紅了……。
師:作者是通過寫什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悲痛的形象?
生:“面容灰白”是寫人物的神態,“兩腿都站不穩”是寫他的動作,……。(板書:神態、動作)。
生:語言、動作……(分別讀出相關的內容)。
小結:作者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悲傷的卡羅納,一個給予他關心和愛護的老師,以及眾多關愛他的同學。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對文章的理解,帶著對人物的理解,再去朗讀課文。
五、創設情境,走入人物,再次體驗人物情感。
師:既然我們了解和熟悉了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那么如果你是卡羅納,走進教室時應該是什么表情?如果你是卡羅納的同學你又要做什么?如果你是老師,你如何說出安慰他的那番話?根據自己的理解演繹人物。
1、找兩個學生,一個做“老師”,一個做卡羅納,其余作他的同學。做“老師”的同學要有感情的讀出課文中老師所說的那番話。
情境一:
老師拉著悲傷的卡羅納走進教室,同學們默默地看著他,這時卡羅納放聲大哭,老師把他摟在懷里安慰他(扮演“老師”的同學讀安慰他的話)。
2、再找四個學生做卡羅納的同學,并圍在他的周圍。
情境二:
師:放學了,同學們沒有像往常一樣跑出教室,奔向自己的母親、奔向自己的家,而是圍在卡羅納的周圍默默地看著他,這僅僅是默默地注視嗎?不,這是默默的關懷,默默的疼愛。在他們的眼里、在他們的心理正流淌著濃濃的情,深深地愛。此時你肯定有很多話要對卡羅納說,把想說的說出來吧!
生:“別傷心,你要堅強。”“卡羅納,我們大家都是你的親人。”……。
六、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打開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他失去了母親,卡羅納又是幸福的,應為他身邊有這么多疼他愛他的人。正因為這世界上有了愛,我們才有了幸福和快樂,。同學們,拿出我們的情吧,去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請大家伸出熱情的手,握住你身邊的同學,告訴他,我是你的朋友!
文檔為doc格式。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十九
《卡羅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小說《愛的教育》。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四年級的意大利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非常的感人。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身子女,缺乏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所以在教這一課時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從而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針對本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遭,憫,嚀,咐,啕”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3、了解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重難點)。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老師只做適當的點撥、引導,運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學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自悟,真正做到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教學時以“愛”為主線,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最后超越文本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歌曲導入,烘托氣氛——深入課文,感受真愛——聯系生活,愛的延伸”這一教學流程。
(一)歌曲導入,烘托氣氛。
在導入《卡羅納》這課時我會讓學生滿懷深情地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學生感悟母愛的深沉與博大,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理解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做好鋪墊。
(二)深入課文,感受真愛。
1、整體把握。
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課件出示重點字詞:遭到,憐憫,叮嚀,囑咐,屏息凝神,號啕大哭),讀通句子,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接著再回到文本并且細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分別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和體現大家對他關愛的句子。也可以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問。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整堂課學生們圍繞“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和“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在充分自讀自學的基礎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而老師只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2、深入課文。
我會讓學生通過找到的句子分析討論: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具體描寫了卡羅納的悲痛和人們的表現并且學著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覺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把最真摯、無私、偉大的愛朗讀出來,在扎扎實實的讀的訓練中用心觸摸語言,表達著這份真情。我采取自由讀、指讀、導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讀的基礎上,感動自己,感動他人,將“愛”的內涵在心里有所提升。使學生獲得思想感情的洗禮和升華。透過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體會人物的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過渡: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他失去了最疼愛他的母親,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身邊有那么多關愛他,理解他的人。
在此基礎上,追問:“這些‘愛’卡羅納感受到了嗎?從哪兒看出來?”抓住“他什么也沒說,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體會卡羅納堅強面對現實,成為生活的強者的內心感受。
(三)聯系生活,愛的延伸。
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愛,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他能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他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正因為這世界上有了愛,我們才有了幸福和快樂。(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二十
讀了亞米契斯寫的一篇文章《卡羅納》之后,我深深地感動了,兩條細細的淚珠順著臉頰直流而下。
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他再也得不到母親那無微不至的溫馨的愛了。他來上小學時,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了一陣同情和憐憫。心想:大概我失去了母親的話,也一定會像他那樣,可能比他還慘,因為失去了母親一定無比悲傷和痛苦,因為在本該擁有愛的年紀,卻永遠失去了自己的最愛――母親,內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但由于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心他,卡羅納的天空沒有就此陰暗無比,他的生活也沒有就此失去色彩。有了這些溫暖的呵護,我相信他必將重新堅強起來。
這個動人的故事,讓我走進了卡羅納失去母親的悲痛世界里,也讓我明白,在朋友遇難時,應該理解他、安慰他、關心他才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二十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卡羅納》,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卡羅納》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基于四年級學生,他們在中年級段,已經具備了初步理解課文的能力。為此,根據文本特點、編者意圖和中段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能力和需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認識5個生字“遭、憫、嚀、咐、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出人們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
3、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再結合文本特點,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難點為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篇課文文質兼美,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準備采用以讀代講法、對話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情感,鼓勵學生即興創造,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
而相應地,我也將引導學生采用“找、讀、析、悟”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學習這篇課文,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大家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讓學生實實在在學語文。
三、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預計運用一課時完成,下面我將分四個環節進行重點說課。
(一)情感鋪墊,渲染愛。
本層次的教學,我將主要采用談話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閱讀期待。課伊始,我講一個關于小學三年級的男孩也就是卡羅納的故事,由此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這樣的設計,快遞地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由此,我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課文,捕捉愛。
在學生自由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再回到文本并且細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分別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和體現大家對他關愛的`句子。整堂課學生們圍繞“卡羅納的心情是怎樣的?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在充分自讀自學的基礎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暢談感受和體會,而老師只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此環節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巧妙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了思路和文脈。
然后,我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也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
(三)研讀課文,感悟愛。
這一環節,我準備采用抓關鍵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周圍的人們對卡羅納的愛。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此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假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去寬慰卡羅納呢?把自己想說的,要做的寫下來。
這樣的設計,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訓練了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達到“課已完,情猶存”的效果。
最后打開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課尾用歌曲作結,既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說板書設計。
老師。
“我”關愛、同情愛。
同學。
“我”的母親。
所謂“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卡羅納、老師、“我”、同學們和“我”的母親是文章的人物,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傳遞著濃濃的“愛”意,箭頭連接,愛意貫穿全文,這樣板書內容簡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讓孩子能獲得語文學習的快樂。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卡羅納的說課稿(熱門22篇)篇二十二
記得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首先我就對《卡羅納》這個例子進行教材解讀,《卡羅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描述,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而且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根據閱讀提示,在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只有一課時,教學時不能面面懼到,也不能放手泛泛而讀,要做到略中有精。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散發著愛的氣息。設計以“愛”為主線,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自覺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透過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體會人物的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理念二:“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老師只是點撥者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者。
基于這樣的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預設本課的三維目標為:知識與能力:認識生字,正確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運用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卡羅納周圍的人對他的關愛,在閱讀中感受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重點朗讀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閱讀中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難點是通過字面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感情。
在這樣的目標定位下,我圍繞“愛”這條主線進行了課堂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寫話拓展,延伸愛。
環節三是本設計的重點板塊。我將結合教法和學法對這一環節進行具體闡述。
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留足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授之以漁,進一步提出學習建議::默讀課文,可以動筆劃一劃文中描寫大家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在你最感動的地方寫寫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在潛心會文中,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自讀自悟。
再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交流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通過引導抓住重點詞“莊重嚴肅”“叮囑”“拉到胸前”,運用角色體驗朗讀,充分感受老師的語言所表達的關愛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品悟老師語言中兩個“不許”兩個“堅強”的深刻內涵。
平常你們老師不許你們干什么?
預設:不許上課做小動作。師:那是老師對你學習上的關愛。
不許去河里游泳。師:那是老師對你們生命安全的愛護。
這里的老師又是為什么不許同學們跟他開玩笑,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呢?
聯系生活體驗結合對比中,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尊重和理解。
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老師參與點撥,層層深入,引導思維不斷碰撞,情感一步步升華。而其他人對卡羅納的關愛,進行遷移性的簡單交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讓學生體會出其蘊涵的感情,在交流中小結提升。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和思維活動中,在情感體驗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而對詞的敏感是一種閱讀素質,引導學生尋找觸動心靈的詞語,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聯系上下文,讀中悟,悟中讀,談感受,意在培養學生對詞的敏感,深化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