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末將至,總結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步。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期末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示和參考。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一
1、每節正課前利用10分鐘左右默寫上節課的知識點。
2.每章學習完后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表格。
3、每節課準備充分,每節課教學目標明確。
4、利用課余或自習時間到教室輔導。
1、與學生的交流較少。
2、給學生課外培優較少。
3、趕進度的現象較多。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或不熟練,概念理解掌握較差。
2、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如溶液中的守恒、氧化還原中的一些量的理解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3、審題不仔細。如題目要求寫離子方程式而考生寫成化學方程式。
4、化學用語和文字表達能力差。
5、計算能力差。
1.降低難度,依綱扣本,抓好基礎:在教學中必須重視以主干知識為重點的基礎知識教學,狠抓主干知識,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對學科主干知識,核心內容的記憶、理解,應用和縱橫聯系上,要引導學生自編知識網絡,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2.加強化學用語的規范,避免過失性失分:一定要強調以化學方程式為代表的化學用語的指導,在相關教學中要做出周密的安排,特別是化學方程式、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要作為教學重點、難點,落實在元素化合物和知識的課堂教學之中。
3.重視典型習題練習,優化思維訓練: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占有大量的資料,通過精心研究、分析、比較、篩選;把一些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推薦給學生,并展示其優化的思維活動。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基礎知識遷移應用能力訓練,要幫助學生總結常規題型的分析方法及解題要領。
4.強化實驗復習:讓學生體驗實驗操作過程,在體驗中去思考實驗設計的原理。強調規范性、科學性和嚴密性,要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熟練地表達實驗現象、過程和結論。提高學生自主應用化學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狠抓練習批改、分析及講評:要做到練習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析,有析必評。注意講解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注重講解試題的變形、轉換、重組和巧妙設計。
6.多抽時間與學生交流,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達更好。
7.繼續多抽時間到教室為學生答疑。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二
今年的期末考試試卷,在試卷形式、結構、分值上與高考試卷基本保持一致,選擇題10個,共50分, 填空題5個,共25分,6個解答題,共75分。考查的知識涉及到函數、簡易邏輯、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空間向量等幾章知識,重視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同時側重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有一部份題目靈活新穎,涉及到知識點綜合與遷移。試卷的整體水準可以看出編寫者花費了一定的心血。試卷的難度水準把握的很好,較簡單的題目約占70%,較難的題目約占20%,難度很大的題目約占10%。
從考場隨機抽查了2個考場共83個考生的成績,最高分142,最低分76.以下分析了他們成績的分布情況:
1、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強,特別是遇到的問題,能夠對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與總結,調動已有的積累,很好的處理問題。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對教材、課標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基本理解。教材中比較的基礎的內容,正確率都非常高,學生應對自如,比如:三種圓錐曲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的應用。
3、大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強,能正確應對大量計算。
1、個別學生應用知識還不夠扎實,更不夠靈活
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還只處于表面,不能靈活的應用。對于稍微有一點變化的`題目就無法獨立理解,思維出現混亂。如:第19題:考察等價轉化就可解決,第8與15題: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學生不能獲得正確的信息,顯示出部分學生讀圖、識圖能力的薄弱。
2、不少學生解題缺少規范性、嚴密性、邏輯性
教師和學生平時關注的可能都是準確率和解題方法,不太注意學生解題的規范性、嚴密性、邏輯性、甚至有的學生字跡潦草,語言不精煉,影響老師的閱卷,也影響了自己的得分,閱卷時大部分試卷解答不夠工整,規范。建議平時的教學和訓練要關注學生解題的規范性、嚴密性、邏輯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1、 腳踏實地、夯實基礎
通過閱卷發現大部分同學的丟分不是在不知道此題如何去解,生搬硬套公式,不知其所以然,如直線與圓錐曲線只會聯立,列方程,做不下去了。而且很多同學對于基本的公式記得不夠準確牢固。其實,試題即使綜合性再強,也無非是主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是直接呈現還是隱性出現,對于較為靈活的知識也能夠分解為若干簡單的直接題,因此在后面的學習中,要加大力度,抓落實,夯實基礎,在公式使用的準確性和計算的準確性上狠抓實效,力爭在以后的考試中不要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2、求精務實,提高課堂效益
(1)熟讀課標,功在課堂
備課之前應該熟讀《課標》,對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達到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問題想出解決的方法。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訓練,向40分鐘要質量,爭取提高課堂效率,個別學生有重點的加強訓練。
(2)注重規范,力求顆粒歸倉
對學生的答題規范要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題要求:數值準確、形式規范、表達式(數)
最簡;解答題要求:語言精練、字跡工整、完整規范。
本次考試考生答題時對待分類討論問題比較棘手,不知道怎么討論或討論遺漏或重復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的“弱點”,自然也是考試時的“失分點”,平時學習中,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3)加強計算,提高運算能力
“差之毫厘,繆以千里”,“會而不對,對而不全”,計算能力偏弱,計算合理性不夠,這些在考試時有發生,對此平時學習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計算能力的培養;學會主動尋求合理、簡捷運算途徑;平時訓練應樹立“題不在多,做精則行”的理念。
(4)整體把握,培養綜合能力
對于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堅持整體著眼 ,局部入手,重點突破,逐步深化原則,如本次考試中對學生感到很棘手的解析幾何的綜合問題,可采取分散難點逐個擊破的做法。對難度較大的題不能仔細閱讀題意,深刻理解內涵,不能迅速將數學概念遷移到過來,只好全然放棄(如選擇題第10題)。
(5)查漏補缺,減少易錯點
平時對錯題應及時訂正,對易錯、易混、易漏點進行收集和梳理,對自己常犯的解題錯誤,經常糾正錯誤,以防再犯。
(6)歸類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對做過的習題和學到的方法及時進行回顧、檢驗和反思整理,關注那些形似質異和形異質同的問題,嘗試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三
本次語文考試滿分150,考試時間150分鐘,客觀題為36分,每題3分;主觀題為114分??荚嚨哪昙壠骄譃槔砜?0.97分及格率為59.9%,文科為90.87分,及格率為56.77%。試卷難易程度適中,有一定的區分度,基本達到了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檢測目的?,F將本次考試總結如下。
字音、病句、句子銜接題正答率較高,而字形和成語題較差。學生對“寥若晨星”不熟悉,對晨和辰兩字的字形字義區分不開;而唉聲嘆氣中的唉字也容易和哀混淆。成語題中的“脫穎而出”學生熟悉但對于其使用范圍不清晰,造成了誤用。
本次小閱讀選擇了08年全國卷二的材料和試題,因而考點設置十分準確,沒有模棱兩可的地方,正答率很高。但是第9小題推斷題普遍選錯。學生對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區別不開,“根本原因”錯誤,而應是“直接原因之一”。推斷題應該結合原文,合情合理地進行進行。
1大閱讀。
選擇材料為季羨林的《霧》,考查點為細節描寫的作用、概括主要觀點、句子內涵的理解和行文思路的分析。考查難度比較大,側重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學生答題的主要問題是審題不仔細、答題角度失誤和要點概括不全、答題不夠規范,因而失分較多。并且行文思路題型較為少見,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造成所答非所問。
2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鑒賞。
文言文選擇題的最后一道題正答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耳”的含義不能結合具體語境,同時缺乏對古代器物的認知,從而把“鐘耳”翻譯成了“抓耳撓腮”,造成了答題失誤。翻譯部分:句子一得分較高,句子二和句子三失分較多。“諸父”“有素”“不才”等詞語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內容,許多學生望文生義,字面直譯,造成失分。
詩歌鑒賞題的內容概括答得較好;但是鑒賞手法分析題普遍不得分。學生對虛實結合的手法不了解,同時不清楚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造成了答非所問,模糊籠統,失分嚴重。
20題考查對于用詞不當的辨析能力,側重謙敬詞的使用和應用文體的`措辭問題。難度適中,學生答得比較得心應手。
21題重組句子涉及的是句式的變換。反問句的基本格式辨別不清,許多學生重組后變成了病句或者設問句、疑問句。
是以“欣賞”為話題的議論文。最高分46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38-39分。主要失誤在于:審題失誤,立意偏離材料,寫成了寬容、樂觀等;材料選擇不當,不合情理,強加因果,知識性錯誤,材料切入點與中心不一致等;文章缺乏層次感,材料堆砌,內容重復,頭重腳輕,結構沒有體現出清晰的思路。立意的深度不夠,停留在表層,分析的不透徹,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調整方向。
(一)、加強雙基訓練,強化字音字形的練習,分散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積累。
(二)、強化答題技巧和答題思路的講解,力爭使學生規范答題。
(三)、加強審題立意的訓練,采取小作文等形式強化審題意識。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四
地理概念是有相似性,把它們區分開是判斷回答問題的前提。這就需要我們同學研究教材當中的定義,加強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如:天體、天體系統;太陽輻射、太陽活動;恒星日、太陽日;氣旋、氣團;寒潮、寒流;地質作用、地質構造;等等。
只有重視地理教材中的信息,才能在應試時得心應手。
高中地理習題中都需要運用圖文資料,甚至有時答案就隱藏在資料當中,所以,把資料中有價值的信息提煉出來才能高效的解決地理問題。我們從高一剛開始就要養成仔細審閱圖文資料、抓住與題干有關的關鍵詞的好習慣。
2、重視地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首先,要學會看地圖,主要按照圖名、地圖主體、圖例、注記、方向等順序讀圖;其次,對于老師強調的高中地理必背圖示必須盡早理解和記憶;然后,積累讀圖技巧,把握圖示區域甚至是圖例和注記中的關鍵信息,讓地圖最大程度的為我們所用,這樣才能學好地理。
3、聯系實際。
地理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課堂所學的理論最終都是用來指導實踐的。
在當今這樣的信息社會,電視新聞、報刊雜志、網絡媒體等方方面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都可以作為我們地理命題的依據。我們要關注國內外的時事熱點,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現實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自己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錯題歸納。
對于我們同學在課后作業、周考、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長期積累和復習是最有效的進步途徑。錯題究竟是知識類、記憶類的錯誤,還是理解類、技巧類的錯誤,我們通過分析、歸類、記憶、強化才能讓錯題無法一錯再錯。因而每次考試前復習時,給自己留下時間審視錯誤,才可能減少錯誤的頻率。
p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五
本次歷史試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占試卷總分的50%;第二部分為材料題,由三道大題組成,總分為50分,占整個試卷分數的50%。試題從總體上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運用。
從難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題有一定難度。當然也存在著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有幾道選擇題難度偏高,令人費解,學生答題及老師講解破費周折,另外,對于剛剛接觸高中思想文化史學習的學生來說,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限,對能力的要求偏高。
高二歷史教學,說到底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只有在高二掌握了歷史學習的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為后來高三的專題復習和綜合復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備課組分析試卷的結果看,我們發現了年級歷史試卷中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班級之間差別大。年級總體呈兩極分化現象,差距較大的達62多分(最高分74,最低分12分)。同一班級學生層次差距也較大。如何針對具體的學情實施有效的高效的歷史教學成為一大難度問題。
2、學科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本試卷中,考察學生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靈活多角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時,學生得分較低,主要在選擇題上;另外在學生做題中,也缺乏對關鍵字、詞、有效信息的提取,出現答非所問的答案。這一點在主觀題里表現尤為突出。
3、多數學生書寫不規范,字跡不清晰,知識要點不明確,時有錯別字出現。作為高二的學生,至今還字跡潦草,出現不少錯別字,值得每位歷史老師重視。
4、學生不能有效組織答案。組織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的遷移、對材料和教材相關知識的概括、歸納、分析能力較差。致使大題做答不規范,口頭化語言較多,與歷史專業術語聯系較少,得分率不高。
5、學生考試的心態不端正。
1、狠抓基礎知識的過關,注重能力培養。
從試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史實混淆。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以基礎知識學習為主,重在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礎,要注重抓好主干知識。縱觀歷年高考試題,無論命題如何改革,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卻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常變的是命題形式,不變的是學科知識,這一點絕不可動搖。
2、加強答題策略與方法的指導。
閱卷中發現,許多學生不能比較規范地使用歷史術語答題,條理混亂,字跡潦草,無法辨認,很有必要加強學法指導,否則高考失分較多。要注意加強答題策略方法的指導。注重語言規范,加大對主觀題的訓練和指導,培養對知識的遷移、歸納能力。電腦閱卷形勢下對我們學生的答題格式要求很嚴格,還是要提早訓練以便規范學生。
3、反思此次考試,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并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么扎實,一些基礎知識出現較高的'失分率;學生的課堂效率也并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么高,一些在平時訓練中出現過的原題,課上分析過的原題或類似題型仍出現了較高的失分率。我們最主要還是要克服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入手,才是最有效也是最緊迫的任務。
畢竟被逼著前進總會有些不情愿,如果是自己主動前進,那么奮斗的過程就會多幾分愉悅,讓學生更主動的學習,我們才能和學生共同成長,才會讓我們每一次的試卷分析更有實質的意義。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六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ccacaddac。
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cbccbbabc。
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baabaacdda。
題號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cdbdddcbcb。
51、(8分)。
(1)超數排卵處理、胚胎的收集(沖卵)、胚胎移植。
(2)同期發情。
(3)胚胎分割移植、囊胚期、桑葚胚期。
(4)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
52、(7分)。
(1)動物細胞融合、滅活的病毒(peg)、雙親的遺傳(既能在體外無限增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
(2)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3)體外(培養液)、體內(小鼠腹水)。
(4)單克隆抗體。
53、(11分)。
(1)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外植體)、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2)愈傷組織、低、高。
(3)③。
(4)單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純合子、單倍體育種。
(5)②。
54、(6分)。
(1)生產者和分解者。
(2)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鏈短。
(3)分解者、無機鹽離子。
(4)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的原理(系統學和工程學原理)。
55、(8分)。
(1)a、a。
(2)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
(3)植物組織培養、脫分化(去分化)、再分化。
(4)耐鹽基因(目的基因)、一定濃度的鹽水澆灌(移裁到鹽堿地中)。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七
期末考試后,學校都會要求老師作一份詳細的試卷分析,以用來總結學生在此次考試中的表現,為以后的教學方向做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高二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一、試卷分析 在試題內容的編排上,較有層次性、靈活性。試題難度適中,選題較恰當,內容全面,著重考察了空間幾何體、點線面位置關系、直線方程、圓的相關性質等基礎知識與一些基本技巧,同時也考查了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重要的數學思想。 從整體來看,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能力考查,且對重點知識和重要方法進行重點考查,也重視應用題的的考查,向高考的命題方向靠攏,有一定的綜合性,是一份較好的高一期末考試試卷。 選擇題部分平均分大約在24分,題目相對簡單,錯誤集中在第4,10題。其中第4題是對“空間四邊形”的認識,屬于概念題,學生對這一基礎概念把握不夠導致錯誤;第10題借助長方體考查空間幾何中的一些基本性質,a、b選項較易排除,c選項可利用三棱錐的體積公式計算出結論,而其中的轉化恰好是學生的一個難點,導致學生錯選c選項。
填空題均分約為15分,錯誤題目主要集中在第11、18題。第11題將異面直線的概念和四棱臺的定義結合起來考查,究其錯誤之根本:學生只根據圖形直觀判斷異面直線的條數,并沒有深入兼顧“四棱臺”的定義;第18題重在考察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但大部分學生在該方面有欠缺,只會“照葫蘆畫瓢”直接對已知條件進行模仿。 解答題第19題考查兩直線平行的基本條件,是一個常規題,相對簡單,學生在該題中得分較高;相對存在的問題是計算中較粗心,或者是忘記兩直線平行的充要條件。 第20題以正方體為載體考查線面平行的證明,80%的學生能夠得滿分。該題的思路相對簡單,只需把握證明線面平行的兩個途徑:利用面面平行的定義或者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出錯學生在證明線線平行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正方體這一載體,而是利用角度相等、三角形全等等平面幾何中的方法來證明直線的平行。
第21題學生失分較多,均分在5分左右。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直線方程的靈活應用,同時結合了圓的幾何性質。學生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已知直線過一點設直線方程時無從下手;(2)對于圓的一個重要性質(圓心距、弦長的一半、半徑構成直角三角形)不會熟練應用;(3)即使設出直線方程,卻忽略了對直線斜率不存在進行分類討論,這也是大多數學生不能得滿分的原因。
第22題學生得分情況較好,均分在8分左右。本題為立體幾何考查題,同時涉及了空間幾何體的體積求解。第一個問題中可通過假設得出結論再證明結論的正確性,亦可從結論推出棱bc所滿足的條件;第二個問題須熟練應用長方體、四棱錐的`體積公式。
2、根據學生層次進行有側重的訓練,如對優等生加強解綜合題的分析問題的思路、想法訓練,側重對思路的歸納。對數學學困生側重基礎知識的訓練。
3、加強心理疏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合理化改進措施,多溝通、勤鼓勵安慰,樹立學習信心。
4、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2)對老師來說:
1、加強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編寫目的和課改的方向,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空間知識時許多問題可以由平面幾何的一些基本的結論類比推理得到,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推理。
2、注意課堂教學的組織,改變“老師只管給,不管學生是否消化”的課堂
教學現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注意鼓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地消化,去獵取知識的能力。否則,就算你老師講的天花亂墜,成績也難以提得上來。
4、關注差生,設法減少兩極分化現象。
5、 重視應用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相關學科和生活、生產實際中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八
高二年級組在我校辦學目標的指導下,在工作中始終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為核心,努力形成積極進取、班風純正的年級形象。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排除了甲流的嚴重干擾;維護了安定正常的教學秩序和良好局面;使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緊張有序的進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加強德育工作,教書先育人。
落實育人目標,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學業有所提高、思想有所進步、體質有所增強?!跋瘸扇?,后成才”;讓“差生”成為合格的建設者,讓“較差生”成為??粕?,讓“一般生”成為三本生,讓“好學生”成為二本生,讓特長生成為一本、二本生。
1、堅持不懈抓好班級常規管理,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及思想方面的教育。在曉之以理的前提下,對學生嚴肅教育、嚴格要求、嚴格檢查、嚴格管理。
2、著力培養學生為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寢室而努力的集體榮譽感和自我蛻變的熱情。各班在開學初就以年級和班級為單位進行“雙創”活動的.宣誓,在思想上引起學生的重視,時時要與班級利益聯系在一起,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雙創活動以來,各班在管理上有了更具體的目標和激勵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高二男生的寢室管理效果明顯,無論是紀律還是衛生都得到了校領導的多次表揚,二(2)、二(3)五星級寢室幾乎能做到一學期不扣一分。二(2)、二(5)幾乎能包攬學校僅有的兩面文明班級旗幟。
3、配合政教處進行了多次對儀容儀表檢查活動。
開學以來年級組幾次對學生的服飾、發型、衛生、出勤、行為規范等方面進行了檢查,對違規、違紀的同學及時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改正,并對個別嚴重違紀的學生進行了嚴肅處理,通過監督、檢查來凈化年級組的教育教學環境。尤其狠抓吸煙、男女生交往過密、使用手機等不良行為。
4、感恩特色教育。本學期多次以感恩為主題各班組織了班會,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老師、同學等,并以此組織了感恩演講比賽。
5、加強寢室管理,尤其是晚寢紀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內務整理也慚慚規范,為住讀學生營造了良好的休息環境。
6、行軍勵志教育。通過一上午的沿江堤步行軍,磨煉了學生的意志,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知道吃苦耐勞的重要性。
7、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會。學生們頑強拼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8、配合學校進行疏散演練。
9、慶國慶詩歌朗誦比賽。高二班級以突出的表現征服了評委,其中二(5)、二(1)、二(4)、二(2)班取得了非常好的名次。
二、狠抓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成績。
學期初我們就制定了全學期的教學詳細規劃,并下大力氣抓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關注年輕教師的成長,以老帶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力度及督促。
2、配全校政教處和教務處抓課堂教學紀律。
3、每次考試的分析工作。
針對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進步幅度大的學生、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4、加強年輕老師和老教師的交流。
5.目標閱讀的推廣使用。各班將早讀和晚讀時間規定好各科背誦內容并及時分組檢查,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記憶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5、制訂學期的各學科目標和班級目標。給每個學科和班級制定一定的期末考目標,在去年的基礎上要有所進步。(本網網)。
三、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1、在工作中我們堅持“交流、學習、合作、互助”的原則召開班主任會議:落實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學習班主任業務知識、交流工作經驗、協商解決班級工作中棘手問題等。正是因為我們每個班主任工作都認真負責,積極主動,所以學校安排的每項工作得以落實。
2、班主任實行每日簽到制,每天考勤八到制,要求到班及時并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與學習溝通,多采取措施制止不良行為。發生特殊情況要求與年級零時間匯報,共同解決突發事件。
本學期,我們盡到了努力,各項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年級工作頭緒多,事務雜,有些工作落實的還不夠到位、不夠完善,如:學法指導、課堂教學的有效率等;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積極改進。但我們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明天總比今天強。
暢想新學期,我們將繼續以飽滿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與時俱進,大膽開展各項目工作,為學校多作貢獻,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二年級組。
2010-2-1。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九
姓名。
學號。
成績。
一、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16分)。
1、陽離子交換量。
2、土壤。
3、植物營養臨界期。
4、氮肥利用率。
5、磷酸退化作用。
6、廄肥。
7、報酬遞減律。
8、肥料。
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20分)。
1、土壤膠體吸附的陽離子分為兩類:一類是。
離子,另一類是。
離子。
2、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決定于年。
和年。
的相對大小,當二者相等時,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不變;當前者大于后者時,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增加,反之將逐漸降低。
3、土壤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微生物是。
4、土壤中養分離子向根表的遷移有。
三種方式。
5、按照植物體內必需營養元素含量的多少,通常把植物體內必需營養元素分為。
和
兩類。
6、復混肥料的發展方向是、、、。
7、常見的施肥量的估算方法有。
8、土壤水是從土水勢。
流向,從土壤水吸力。
處流向。
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14分)。
1、以下哪種方式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地區培養良好土壤結構的主要方法。
a、精耕細作,增施有機肥。
b、施用石灰和石膏c、合理輪作,擴種綠肥牧草。
d、應用結構改良劑。
2、同一種土壤,疏松狀態比緊實狀態時。
a、密度大。
b、容重大。
c、密度小。
d、容重小。
3、海南島種植熱帶作物的磚紅壤多呈。
性反應。a、酸。
b、中。
c、堿。
d、弱堿。
4、從農業生產需要來看,旱地耕層土壤的總孔度為,通氣孔度。
為適宜。a、50%-56%,大于20%b、50%-56%,10%-20%。
c、55%-60%,大于20%。
d、55%-60%,10%-20%。
5、土壤具有吸附保肥性的重要原因是。
a、土壤中存在大量的膠體物質。
b、土壤具有酸堿反應c、土壤具有氧化還原反應。
d、土壤具有緩沖性能。
6、下列肥料適宜用做種肥的是。
a過磷酸鈣和草木灰。
b氯化銨和氯化鉀c尿素和碳酸氫銨。
d硫酸鉀和氯化鉀。
a椰子樹。
b香蕉。
c
甘蔗。
d芒果。
8、在堆制堆肥的過程中,需要調節肥堆中的通氣狀況,調節時需要遵循的原則是。
a前期通氣后期嫌氣。
b前期嫌氣后期通氣c前期后期都要通氣。
d前期后期都要嫌氣。
9、當作物缺乏下列那種營養元素,會出現作物節間縮短,小葉簇生的現象,稱為“小葉病”。
azn。
bfe。
c
mn。
dmo。
10、肥料三要素指的是。
a“氮、磷、鉀”
b“鈣、鎂、硫”c“碳、氫、氧”
d
“鐵、錳、硼。
11、廄肥腐熟的特征是。
a“棕、軟、霉”
b“黑、爛、臭”c“灰、土、粉”
d“棕、軟、臭”
12、大多數作物出現缺鉀的典型癥狀是:a葉片失綠黃化。
b莖葉出現紫紅色條紋c葉緣變黃,進而變褐,嚴重時焦枯似灼燒狀d果實腐爛。
13、在糞尿肥儲存過程中,為了保氮防臭,最好加入一些除臭保氮物質,下列可用做除臭保氮的是。
a綠礬。
b石膏。
c石灰。
d草木灰。
14、列有機肥料屬于熱性肥料的是:
a、雞糞。
b豬糞。
c馬糞。
d牛糞。
四、判斷題(對者打“y”,錯者打“n”每題1分,共10分)。
1、腐熟的有機肥可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2、某種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與作物缺乏該元素癥狀的表現部位之間有一定的關系()。
3、在植物體內,由于大量元素的含量比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得多,所以大量元素比微量元素更加重要()。
4、大多數作物磷的營養臨界期在幼苗期()。
5、在“水旱輪作”中,磷肥的施用要遵循“旱重水輕”的原則()。
6、綠肥最佳的收獲時期是在幼苗期()。
7、隨著土壤有機質的不斷增加,土壤質地就必然會改變。()。
8、土壤活性酸要比潛性酸大,實際上土壤的酸性主要決定于活性酸度,它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指標。()。
9、c/n大的有機殘體比c/n小的有機殘體分解快。()。
10、一般認為,較粘的土壤,才有促進形成團粒結構的可能。()。
五、改錯題(每題2分,共4分)。
1、介質溶液的ph值影響作物對養分離子的吸收,溶液堿性,有利于陰離子的吸收,溶液酸性,有利于對陽離子的吸收。
2、在合理分配磷肥時,堿性土壤優先分配難溶性磷肥,酸性土壤優先分配水溶性磷肥。
六、問答題(36分)。
1、氮肥、磷肥、鉀肥都需要深施,深施的原因是否相同,試說明原因。(9分)。
2、在農業生產上,為什么提倡有機、無機肥混合施用?(9分)。
3、判斷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標準是什么(6分)。
4、簡述土壤中鉀素的形態及相互之間的轉化(6分)。
5、試述巖石、母質和土壤的區別和聯系(6)。
一、名詞解釋:
1、陽離子交換量:指在ph=7時,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厘摩爾數,以cmol(+)/kg表示。
2、土壤:指發育于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綠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結構表層。
3、植物營養臨界期:指在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一時期營養元素過多或過少或營養元素間不平衡對于植物生長發育起著顯著不良影響的時期。
4、氮肥利用率:指當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數量占施氮肥總量的百分數。(也可用公式表示)。
生成fepo4或alpo4沉淀,從而使磷肥中有效磷含量降低的現象。
6、廄肥:是用家畜糞尿和各種墊圈材料混合積制而成的肥料。
7、報酬遞減律:既單位肥料所獲得的產量隨著施肥量的遞增而遞減的規律。
8、肥料:能夠直接供給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養分,改善土壤性狀以提高植物產量和品質的物質。
二、填空題:
1、鹽基離子,致酸離子。
2、生成量,礦化量。
3、細菌。
4、截獲、擴散和質流。
5、大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
6、高濃度、復合化、液體化、緩效化。
7、目標產量法(或定性的豐缺指標法)、肥料效應函數法。
8、高(大)、低(?。停ㄐ。└撸ù螅?/p>
三、選擇題:
bcac。
四、判斷題。
1-5nynyy6-10nnnny。
五、改錯題。
2、堿性土壤優先分配水溶性磷肥,酸性土壤優先分配難溶性磷肥。
六、問答題。
1、三者深施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氮肥深施的原因:(1)深施可以減少氨的揮發損失,減輕銨態氮肥的硝化和反硝化損失(1.5分)(2)增加與根系接觸的機會,減少氮肥的固定(1.5分)。
磷肥深施的原因:(1)增加磷肥與根系接觸的機會(1.5)(2)減少土壤對磷肥的固定(1.5)鉀肥深施的原因:(1)深層土壤水分含量穩定,干濕交替不嚴重,從而可減少鉀肥的礦物固定(1.5分)(2)深施可以縮短鉀肥向根系移動的距離,從而增加了鉀肥與根系接觸的機會。(1.5分)。
2、農業生產上提倡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使用的原因如下:(1)與無機肥相比,有機肥養分全面,含有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及一些非必需的營養元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但是養分含量低,不能滿足植物需肥量大的時期對養分的需要。二者協同可以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對各種養分的需要。(3分)。
(2)有機肥肥效緩慢而持久,因為有機肥中的養分多呈有機態,必需經過微生物轉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無機肥肥效快而猛但不持久,二者配合可以緩急相濟。(1.5分)。
(3)有機肥有培肥改土的作用,二長期使用無機肥會使土壤理化形狀變差,二者配合,可以達到用地養地的目的,維持地力常青。(1.5分)。
(4)有機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如:酶、生長素、氨基酸等生長活性物質,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降低養分的無效或緩效性,提高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5分)。
(5)有機肥是廢棄物的再利用,成本低,節約能源,對降低農業投入和環境保護有重要的意義(1.5分)。
3、斷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標準有三條:(1)該元素對所有植物的生長發育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該元素后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分)(2)缺乏該元素后,植物表現出特有的癥狀,只有補充該元素后,這種癥狀才能消失(2分)(3)該元素必須直接參與植物的新陳代謝或物質組成對植物起直接作用,而不是改善植物生長環境的間接作用。(2分)。
4、土壤中鉀的形態有;礦物態鉀、緩效鉀、速效鉀(包括交換性鉀和土壤溶液中鉀)(3分)轉化:(3分)。
快
慢
慢
土壤溶液中鉀。
交換性鉀。
緩效性鉀。
礦物鉀解吸。
釋放。
風化。
5、巖石:指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天然集合體(1分)。
母質:指裸露的巖石經風化作用而形成疏松、粗細不同的礦物顆粒的地表堆積體,是形成土壤的母體(1分)。
土壤:指發育于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綠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結構表層。(1分)。三者之間通過風化作用和成土作用聯系,(1.5分)本質的區別是肥力不同,巖石沒有肥力,母質肥力不完善,土壤具有完善的肥力(1.5分)。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
本次歷史期末考試由教研室出題,從題目上來看導向還是比較科學的,有些許題目比較難,題目量適中,整個的分值安排比較合理。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整體效果相比較期中考試來講學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作題方式了。
整張試卷總共有三個大題:第一大題單項選擇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學生得分率很高,滿分比例占有84%以上;圖說歷史這個題目學生對于問題的問法相對比較陌生,因此得分不太高,特別是第二十題學生的得分率大概在68%左右;第三大題出題相對較活,這樣的題目是很科學的,同學對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同學對于學生在材料分析上的考查做得比較多,總體上來講也就是這個題目相對較難的,因此初一的學生這個題目做得不是很理想,失分較多,得分率在51%左右。
這次考試整個七年級的總體情況如下:平均分是61.5分,及格率是58.33%,優良率為22.31%,,低分率是16.15%,最高分是97分,最低分是13分,所以整個的成績一般。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應當提高整個的平均分,另外低分率較高,對于這些后進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轉化。平常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對課文的重要知識進行梳理以外,還應當多給些材料分析這類形式比較活的題目,提高學生的歷史分析與應用能力,做到真正的活學活用。當然這個有賴于老師平常對學生進行的思維訓練,因此本次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以后,我們兩個歷史老師就有意識的將下個學期的教學方法與模式盡最大可能做適應地調整,以期達到預期效果。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一
七年級道法期末考試注重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課改理念的滲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充分符合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科特點及開卷考試這一要求?,F將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本試卷由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構成,滿分為100分。本試題基礎知識題分值約占50%,對知識點理解運用題占40%,主觀能力探究題占10%。涉及七年級上冊全部教材,重點突出考察全面,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察,特別考察學生對識記理解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考試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9分。及格率百分之九九。
選擇題,丟分最多的試題是8題。經分析認為這些題是因為學生沒有理解題意和備選答案的意思,本題也有極大的迷惑而造成的。
問答題25題大題,多數學生對知識點理解記憶不夠,不能用知識點作答,找不到關鍵點所以有很多學生都失分。
問答題21——23題考察書本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90%學生不丟分,情況較好。24題主要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丟分較多,主要丟分的是第二小題的問題上。學生對此理解不夠全面。綜合性答題能力不強。
1.學生對教材的把握還不是特別熟悉,導致答題時不能迅速找到答案。
2.七年級的學生,學生學習的意識還不是特別強。
3.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有待加強。
4.自身也需要加強教法的`研究。
1、突出框架知識、形成整體的知識體系,系統性要強。
在教學中,要緊緊依據大綱,以教材為載體,重視重點知識點,不要局限于記住零散的知識點,如意義不明,機械記憶,效果不好。形成記憶殘缺不能深入學習,使學生急功近利,心態浮躁,在學習上就會吃夾生飯。
2、注重課程理念改革。
加強學生指導,重視用課改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另外,要加強個別同學的補差工作,加強教師對后進生進行“一幫一”的結對活動,加強有利于后進生的思想教育和學法指導,多給他們一些課堂表現機會,樹立自信心,爭取進步。
3、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與整體素質的培養。
學科間知識的滲透在教學中已形成了一種趨勢,因此政治課不能脫離其他學科獨立存在,在平時應有意識地將其他學科知識引入到政治課堂教學中來。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主要是與語文知識和歷史課的滲透,通過這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避免在考試中表達不清、理解不透的毛病。同時,要關愛學生,關注每位同學成長,滿足好、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
4、加強訓練,提高審題、解題能力,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二
(一)看拼音,寫詞語(5分)。
失分最多的是“瞬間”的“瞬”把目字旁寫成日字旁;“咒語(驟雨)”錯誤的原因是拼音拼錯,導致漢字寫。
(二)修改錯誤讀音(4分)。
伽藍“qie”,叱咤“zha”風靡“mi”讀音錯誤最多。錯誤原因:雖然平時有練習和強調,但是沒有集中總結過易錯類讀音,可能印象不夠深刻。
(三)詩文我會寫(5分)。
錯誤較多的是“烏蒙磅礴走泥丸”中“礴”錯誤的多,錯誤原因,“氵”丟寫,說明基礎書寫遺忘,在期中測試前還好一些,加上期末復習重點放在后邊,對前面的基礎知識,復習不到位。
(四)課文內容我會填(9分)。
錯誤較多的是1和3小題。
錯誤原因:課文內容理解不夠深刻,老師在講課時涉及到了,但是沒有當成重點;學生對知識的遺忘,老師復習不到位。
(五)必讀書目我知道。
錯誤點集中在作者名字的書寫“契”的書寫錯誤和主人公名字不知道。
錯誤原因:學生對知識點遺忘,老師有拓展要求讀《愛的教育》課外書目,但沒有強迫要求,只是要求自己閱讀。
(六)仿寫句子。
這道題錯的很少,錯的同學是句式寫錯。
第二部分閱讀。
閱讀(一)。
錯誤集中在第一問,作者的名字書寫;第三問第三空,錯誤原因,讀題不完整,人家問的是什么樣的心理描寫,而大部分同學直接寫“心理描寫”。
錯誤原因:1、知識點的遺忘;2、復習重點放在了期中考試后,對前面的復習較少。
閱讀(二)。
錯誤集中在第一題“虔誠”意思的理解,主要問題是理解不全面,只答出一部分要點。
第二題文章內容概括不全面,記敘文六要素還是用不好。
閱讀(三)。
1、材料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因為里面涉及到了一些歷史知識、歷史事件、政治名詞,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辛亥革命”“全國政協”等。
2、提問不太符合常理,學生們反應不過來。
3、材料三現代詩類型對學生來說理解困難。
4、做題速度慢,時間緊,材料閱讀的不夠仔細。
5、平時教學對閱讀方面的訓練較少。
第三部分習作(30分)。
整體來說,作文書寫好不錯,沒有跑題現象,而且書寫也比較工整。有18名同學是滿分。但是有4名同學題目不符合要求。
改善措施。
1、復習重點要均衡,期中前、后同樣重要;
2、提高孩子們的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尤其是課本推薦的閱讀篇目一定要讀;
3、對于半命題作文,今后加大訓練度,細節強調到位;
4、平時變更詞語測試方式,改口頭測試為自主拼音寫詞語,鍛煉品讀能力;
5、繼續保持生字詞的考查。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三
本次考試試卷共分四個部分:書寫5分、聽力部分30分、筆試部分60分、卷面分5分,滿分100分。試題涵蓋了上冊書的重要知識點,難易適中。我班36名同學,及格34人,及格率94.44%,優秀29人,優秀率80.56%,總分3022,平均83.94分??傮w來說成績不錯。
聽力部分分為四大題。第一題為聽錄音選單詞,第二題為聽錄音給圖片排序,第三題為聽錄音選出所聽到的句子,第四題為聽錄音選取所聽到的答語。大部分學生們聽力部分做得不夠好,極少數學生得滿分,原因是對單詞不熟悉或發音不準,重點句子掌握不好,決定失誤。
筆試部分分為五個大題,第一題為寫出字母的左鄰右舍,有一小部分同學因書寫不規范或書寫錯誤出錯;第二題為將單詞補充完整,大部分學生全對,極個別同學因為單詞掌握不牢出錯。第三題考查課文中重點句型及對話,大部分學生都能全對,個別同學決定失誤出錯。第四題為給句子找答語,學生錯誤率比較高,原因是對is和are的用法不清楚。第五題為情景交際,學生審題不夠認真仔細,不該出現的錯誤都出現了,說明平時的訓練還不夠扎實,基本功不夠。
二、存在問題。
書寫方面:10個同學細心程度不夠,因個別字母書寫不規范或單詞抄寫錯誤出錯。
聽力部分:第一大題,個別學生單詞發音不準,以后要讓學生多聽多讀;第四大題,個別學生審題不細致,聽音不認真導致出錯。
筆試部分:重點考查學生對字母、單詞、重點句型的掌握狀況,個別同學因書寫字母不規范或單詞掌握不牢固失分,下學期應讓學生認真記憶單詞,做到背會、默會。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認真審題,導致失分嚴重,以后要讓學生先讀題后做題,培養他們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卷面分:13個同學因為書寫不規范或有拉劃現象失分,今后要教育孩子們養成干凈書寫的習慣。
三、改善思路。
1.加強單詞和句型的背誦和理解運用,要求每一課過關,每個人過關,爭取學過的知識全部掌握。
2.加強學生聽說模仿的訓練,主要包括:課上超多聽原版課文錄音;回家讓家長督促孩子利用納米盒聽已學過的單詞、課文,并要求學生做到及時預習新知識。
3.教學重點依然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認真備好課,采用適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生動搞笑的把知識融匯在學習中,讓學生能很簡單地在課堂上學到新知識。
4.加強后進生幫扶工作,及時與班主任和家長聯系,共同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開展“一幫一”活動,對后進生及時進行補差工作。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四
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對所教班級的數學成績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
選擇題還好,填空題多數損失過半,簡答題基本題還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2,計算能力,理解能力及書寫表達能力較差。
3,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濃。
4,自身復習安排不好,及在教學中顧此失彼,不能兼顧全面。
5,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能力差,數學基礎知識不牢。
雖然試題較簡單,但本次考試成績卻很不理想。為此將采取以下措施:
1.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數學成績的好壞,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積累是否厚,基礎是否牢。從本次考試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很多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很不牢固,符號不會寫,不會讀,我們要把握課標要求,夯實基礎知識,注意積累,努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2.加強運算,提高計算能力。
3.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綜觀現在的考試,數學不僅是基礎,更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方式的改變,用教學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的能力,努力讓數學和生活統一起來。
4.加強自身素質,在工作中能夠兼顧全面。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五
4.實驗操作、探索與研究性試題,邏輯思維性試題:第26題是實驗操作、探索與研究性試題。是一道判斷及證明題,重點考察學生觀察及合情推理能力。
三、答題情況分析。
下面是學生答題中的情況分析:
第一大題(選擇題1~10小題):
第1、2、3、5、7、10、題學生完成得很好,第4、8、9題學生答題較差,主要錯因缺少分析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第4題不是分子分母擴大5倍的問題,審題不清。
第二大題(填空題11~20小題):
第11、12、14、15、18、20題完成得很好。完成得較差的有:第13題由于對不等式的性質(3)不會運用。第17題考慮問題不全面,只考慮了分子為0而忽略了分式的意義。第19題學生對此類問題產生混淆或審題不嚴謹,把到xy軸的距離弄反。
只要這樣踏踏實實完成每天的計劃和小目標,就可以自如地應對新學習,達到長遠目標。由數學網為您提供的初二數學下冊期末試卷分析,祝您學習愉快!
高二期末試卷(優質16篇)篇十六
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靈活性、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理解和體會,去理解、去感受、去運用??己藢W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試卷評價導向功能的作用很明顯。這次語文學科的試卷成績基本反映出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積累運用的量不足,閱讀習慣的養成和獨立閱讀能力欠功夫,整個年級寫話水平總體不錯。我們自己對這次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八個班的平均分超過了一百分,全年級538人有一人不及格,80分到90分的6人,450多人超過100分。下面就各方面情況做具體分析。
從整個卷面來看,基礎知識學生掌握較好。字詞部分基本沒出現失分,說明我們平時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比較到位,比如第一大題和第三大題的看拼音寫詞語和形近字組詞,這些詞語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抓的重點基礎知識,是整個卷面最好的。關于詞語的靈活運用體現在第四題和第五題,大多學生能根據所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做出正確的答案。句子的運用是用帶點的詞語自己寫句子,有“好像”“已經”“一會兒……一會兒”,因為我們平時多次訓練,所以學生大都寫出了完整通順的句子,并且都加上了標點符號。第七大題的“讀一讀,寫一寫”都是出自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摘錄或園地中的讀讀背背,也因為平時訓練較多,學生都完整認真的填寫正確。
閱讀理解有兩篇很短小的文章,第一篇是摘自《雷雨》一課,第二小題是讓學生寫出接下來的天氣怎么樣,這個題的答案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寫下雨,有的寫大風、電閃雷鳴、出現彩虹。也有的把課文內容照抄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水平和理解思路,只要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都是對的。第二個閱讀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除了有幾個同學把直線和曲線畫的不規范以外,都能正確作答。
看圖寫話是一幅體現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和互相幫助為主題的圖畫。題目要求是“看圖,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學生能根據圖意按照寫話的要求和格式完成。幾個寫話要素把握較準,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有少數同學沒有寫題目而丟分,也有的個別學生敘述不清,句子不連貫,不通順而丟分,這是我們今后要加強訓練的方面,尤其是學習后進的學生。
從整個年級卷面看,失分較多的有兩的地方。一是第四大題,學生對知識本身掌握沒有問題,要求是把括號內不合適的詞語畫去,減分的學生都是把正確的詞語打了對號,整個題目是8分,凡是不按要求的一律減4分,全年級這個情況的超過了三十人,我們要引起重視,今后強調學生一定看準要求再做題,吸取這次的教訓。第二個地方就是寫話,因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每個班都有不同程度的丟分,而且整個年級大的失分都在寫話上。
對今后工作的反思:
1.教師要進一步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落實三維目標。
2.教學中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要讓學生準確掌握字的音形義,。
3.改變重背誦輕默寫的定勢,從近幾年的調研情況看,學生不是不會背誦,而是不會寫,往往在寫上丟分。
4.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在培養學生[此文轉于初中化學資源網]的閱讀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上下功夫。
5.加強寫話訓練,要多為孩子創設寫話機會,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6.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讀題、審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