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節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我國的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位置,并且會在“中國政區圖”上正確填圖。
教學重點
1.準確記憶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2.培養填繪地圖確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關系及空間想象、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方法
學習指導法。
教學手段
每人一份“中國政區圖”,黃、綠、橘黃、粉四色彩色筆,剪刀,若干單個省區政區輪廓圖,8開大的中國空白政區圖(每個學生一張)、“中國政區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中國的疆域十分遼闊,為了便于管理好這樣大的國家,我們要進行行政區的劃分。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講授】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的劃分
【承轉到省級行政區的學習】
【板書】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出示“中國政區掛圖”,同時學生將書翻到第6頁)
【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活動】 下列行政區,按(1)至(3)的教學步驟進行。
山西、湖北、廣東、云南、青海、黑龍江、沿海岸線的行政區
(1)認形狀:教師出示一個輪廓圖,讓學生在課本的政區圖上找出該行政區的名稱,掌握輪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邊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圖找到該行政區的位置,并涂上顏色,寫出名稱,注意該行政區與長江、黃河的位置關系;
(3)找鄰居:從北部順時針找起,每找出一個,都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輪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顏色,寫出名稱。
【轉入行政區簡稱的教學】
【板書】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請學生將書翻到本節的附表。
【講授】 簡稱的由來
學生在已上色的地圖中填寫簡稱。
【展示投影】 簡稱和全稱連線。
學生練習。
課后練習
練習1.拼圖:把上好顏色的地圖粘在硬紙片上,分行政區剪下制成拼圖。
練習2.不看政區圖,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按沿海、沿江、沿陸上國境線(底圖上畫有長江和黃河)拼圖;
(2)按課本本節末“課堂活動(一)”的要求,進行拼圖游戲比賽。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節課教案篇二
中國的疆域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我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我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我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我國的四至點分別在什么地方?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越性?
【新課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我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
【講述】我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至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洋面。渤海與黃海大致以渤海海峽為界;黃海因海水呈黃褐色而得名,長江口北岸為黃海和東海的分界線;臺灣海峽的南端為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南海是我國面積,海水最深的海區。
【板書】
1.東臨四海一洋
2.領海和內海
【承轉】我國東臨遼闊的海洋,但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國的領海。
【提問】我國的領海寬度是多少海里?
【講述】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黃海、東海和南海的一部分為我國領海,12海里以外則為公海。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繞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則為我國的內海,其全部海域均屬于我國行使主權的范圍。我國的領海面積大約有300萬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圖冊上找到我國的臨海和內海。
【練習】在填充圖冊“中國疆域圖”上填注出我國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
【提問】我國大陸海岸線有多長,居世界第幾位?
【講述】我國大陸海岸線漫長曲折,約18000千米,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共有5000多個(如果加上島嶼的海岸線,我國海岸線總長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③(中國的島嶼、半島和海峽示意圖)。
【讀圖】在教師指導下,找出圖中的臺灣島、海南島、南海諸島、雷州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等。
【練習】在填充圖冊“中國疆域圖”上填注出上述島嶼、半島和海峽。
【板書】3.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
【讀圖】讀“世界政區掛圖”,請學生在圖上找出中國、英國、蒙古和美國。
【提問】從海陸位置來看,我國與英國、蒙古有何不同;與美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英國為歐洲西部的一個島國;蒙古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內陸國家;美國雖然與我國一樣屬于海陸兼備的國家,但是其東(大西洋)西(太平洋)臨海洋,這與我國東臨大洋,西靠大陸又有所不同。
【討論】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歸納】我國東部瀕臨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這使得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雨量充沛,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地區便于發展海洋事業,以及同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交往,便于與周圍國家的邊貿往來。在這里,古代有的“絲綢之路”,現有橫貫歐亞大陸的鐵路線。
【板書】4.優越的海陸位置
【承轉】我國不僅海岸線漫長曲折,而且還有20000多千米的陸上疆界。
【板書】四、陸上疆界和鄰國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行政區劃簡圖”,按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依次讀出我國陸上鄰國及隔海相望的國家。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④(中國的鄰國示意圖)。
【歸納】結合投影片④,總結我國陸上鄰國有15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為: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布丹、緬甸、老撾和越南。
同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
【練習】看投影片④,完成練習2和練習3。
練習2.對照《中國地圖冊》的“中國政區圖”,把“中國疆域圖”中的鄰國按編碼寫出國名:陸上接壤的國家:①朝鮮、②俄羅斯、③蒙古、④哈薩克斯坦、⑤吉爾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爾、(11)錫金、(12)布丹、(13)緬甸、(14)老撾、(15)越南。
同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①韓國、②日本、③菲律賓、④文萊、⑤馬來西亞、⑥印度尼西亞。
練習3.與我國有兩處接壤的鄰國有俄羅斯和印度。
板書設計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
一、從世界看中國
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2.跨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三、廣闊的海域
1.東臨四海一洋
2.領海和內海
3.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
4.優越的海陸位置
四、陸上疆界和鄰國
附表:表1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節課教案篇三
1、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路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渤海附近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國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數最多。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8、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
9、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10、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1、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12、冬季風寒冷干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13、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14、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5、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16、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7、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18、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19、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20、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21、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2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3、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4、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絡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5、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26、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27、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9、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30、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節課教案篇四
綠色小區——理想的人居環境
1.綠色小區的概念
在人類邁入21世紀門檻的時候,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本世紀的流行主題,與自然和諧共處則成為人們共同的關注和期待。在這樣一個呼喚環保的時代里,綠色小區是指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以綠色建材與綠色技術為基礎、環境優美、設施先進、配套齊全的生活小區。綠色,是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標志。綠色小區作為一個生態城市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要素有著豐富的內容,它包括了節能、節地、節水,資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它的提出表現了一種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識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存質量的強烈責任意識,它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21世紀人類運用科技手段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人居環境。
2.建設綠色小區的原則
基于綠色小區屬于可持續發展小區,是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規劃和建設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1)選址的原則
首先,小區應位于有利于健康的環境,居住區在選址上要遠離產生污水、垃圾、噪聲的工業區,盡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帶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盡量發揮地下空間的作用,適當鼓勵高層、中高層建筑。其次,為了確保居住區的清潔,在選擇居住地時應查閱有關土地的使用管理檔案及了解其地基的地質特點,以核實被選土地有無原污染,是否為放射性元素的高輻射區。例如在我國北方曾有一處居住區便是建在一處受化工廠嚴重污染的地面上,當化工廠遷出后,地面、地基未經徹底清理就建成住宅,導致了遷入居民的癌癥發病率高。最后,小區的選址還應與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相一致,并注意到居住區內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2)尊重自然原則
建設綠色小區的目的在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在建設小區的過程中,我們應建立正確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盡量減少對原始自然環境進行變動。因此在建設中應熟悉建設場地的植被、樹種、水系、山石等,嚴格保護當地的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地原有的景觀特征和地方特色,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良性生態循環。
(3)提倡4r原則
綠色小區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節地、節能、節水,因此在小區的建設中要提倡4r原則,即:減少使用(reduce)、回收(recover)、重復使用(reuse)和循環使用(recycle)。就是說在小區建成后要能盡量減少并高效利用如水、煤、電等不可再生資源,而且要充分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再生性能源以及廢棄物轉換能源如沼氣等的回收利用。
(4)因地制宜規劃設計原則
由于綠色小區的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和植被,注重經濟、人文、歷史、習俗等條件,結合當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等各種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方案。
(5)減輕住區環境污染的原則
住宅主體應采用綠色建材,以保證室內環境的清潔、無害。小區內噪聲應控制在白天≤45db,夜間≤40db。室外噪聲應控制在白天≤50db,夜間≤45db。小區內應采用環保管材供水,以避免由二次供水系統帶來的水污染。
(6)“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原則
在綠色小區的建設中應注意對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及再生利用。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及中水回用系統,雨水經處理達標后可以匯入中水系統使用,中水可以用來澆灌綠地、洗車、沖洗廁所等,從而形成了對水資源的多級使用和循環利用。再如,小區內應建設垃圾的分類收集系統,在小區垃圾的處理上要注意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總之,綠色小區應給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優美、方便、怡人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節課教案篇五
中國的民族
教學目標
1.根據圖說出中國人口總數和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過錄像說出中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的特點。
2.能通過調查表和國家有關人口統計表,說出中國人口素質低、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與農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現狀。
3.根據調查表分析人口與家庭經濟生活關系,分析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系;
4.根據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提出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5.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明確人口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
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與經濟發展、環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
談話法,圖示法,講授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投影儀、板圖。
板書設計
一、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上節課內容)
二、中國人口的特點
三、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附表
投影(1)
我國各種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國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國家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工程師與科學家人數統計表
投影(3)
城鎮與農村人口比例表
1996年我國城鎮人口35950萬人,農村人口86439萬人
投影(4)
預測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調查表(學生一)
家庭調查表(學生二)
家庭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