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書中的觀點、主題以及與自身經歷的聯系,促進對思考的深入。在這里,小編為大家精選了一些簡潔有力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一
這本書里一共有三十六篇短篇小說,每一篇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這么多短篇小說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凡卡》和《變色龍》。
《凡卡》主要講了一個叫凡卡的孩子,才九歲就失去了父母,在爺爺那兒生活。但后來卻被關到鐵匠鋪里當學徒。在那里經常受著老板非人的折磨,可憐的凡卡拼命為老板做事,干活,得到的卻是無情的挨打,每天晚上為老板的孩子搖搖籃,睡在過道里,這種生活對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太殘酷了!
看到凡卡的生活,我不由得想到我的美好生活,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有老師的精心教導;還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有父母的陪同。這更讓我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變色龍》講述的是一件發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飾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傷了,奧丘梅洛夫警官在處理這件事。一開始,警官答應要處死這只狗,嚴懲狗的主人。但一當人群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時,警官立刻換了臉色,指責赫留金故意傷狗在先。后來又有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警官馬上又變了嘴臉,又說要嚴懲這只狗和它的主人。這只狗的主人到底是誰,人們觀點不一,警官的臉色也隨之像變色龍似的變來換去。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準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權威,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聽到其他人的謠言就改變自己的想法,要有辦事的主見。
這本書主要寫黑暗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這讓我明白:在當時,社會底層的人們被欺壓是十分尋常的,人們也想反抗,但是無力??傊?,人們十分憤然,十分討厭、厭倦這種生活,卻無法改變。這與我們現在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值得珍惜。
我從這本書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很喜歡這本書。
文檔為doc格式。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二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十九世紀里受到殘酷剝削的車夫,他為了維持生計,被迫早出晚歸,拉著他那匹瘦得只剩下骨頭的馬,在寒冷、昏暗的大街上穿行。
使我感受頗深的是一段車夫與車夫對罵的鏡頭,“你往哪里闖,鬼東西!鬼把你支使到哪啊?靠右走!”文中的另一個車夫顯然是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樣貧窮的,但他絲毫沒有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對方感到同情,反而看到一點點小錯便破口大罵。也許,他們的心中的情感已經被賺錢吃飽的肚子的心態占領了,人窮志短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另一個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人公有滿肚子的煩惱但沒有人肯聽他說。文章以《苦惱》為題、,我想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是貫穿全文的。一旦有人上了這位車夫的車,他就想與別人分享心中的苦惱。“我那個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多半是的了熱病吧……他在醫院了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得旨意呦”雖然他不想把這個話題說得太沉重,但從話語上我們仍可以感到他悲傷的情懷。
而他得到的回應是什么呢?“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趕你的車吧”顯然,人們對他的敘述不以為然,根本不想聽。你駕車,我給錢,我沒有興趣和你聊。這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淡,沒有情感,只有錢——盡管只是一點點。人的高貴、尊嚴,就被這一點點錢所埋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不是關于車夫的,而是準備乘車的三位乘客正在爭論的場景。車,只有兩個位置,而人,卻有三個——必須有人站著。就為此,三個人經過了長久的吵罵,變卦,責難之后才決定:讓一個駝子站著,因為它最矮。然而按我們現在的邏輯,駝子屬于“老弱病殘”理應坐著。這足以表明,在這個黑暗的社會里,剝削,不只是富人對窮人的專利,窮人和窮人之間也相互剝削,沒有剝削人的成本,怎么辦?那就從日常生活的小方面欺負別人。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三
讀了契柯夫的《苦惱》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的凄慘?!犊鄲馈分v述的是馬車夫約納在一個冬夜的拉車生活。約納的兒子這個星期在醫院死去,他老人家早已失去老伴,現在孤苦伶仃,悲痛麻木。他接待了幾批乘客,路上幾次想向乘客苦訴自己的苦惱與悲痛,但得到的卻是乘客催趕的責罵,因為人們嫌他心不在焉。
夜深了,他回到大車店,但連喂馬的燕麥錢都沒賺到。黑暗,孤寂與悲痛又涌上心頭,天冷使他心更冷。他輕輕地撫摩著自己忠實的小母馬,把心里話統統對它說了。馬車夫約納只是千萬生活在社會底層命運悲慘的人們中的一個。這些人貧窮,沒有依靠,生活凄慘。他們不能享受生活,每天為了生計奔波。他們生活艱難,經常為下一頓飯的著落犯愁。
這些人全力為生計勞動,心中的苦惱能向誰人傾訴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呢?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是生活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而且他們比我們常人有更多的苦惱。其實,不管在哪個社會,無論繁榮還是落后,都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且他們的命運都是同樣悲慘的。讀了《苦惱》以后,我想起了那些在街邊撿垃圾為生的老人。這些老人衣衫襤褸,駝著背,背著個沉重的大垃圾袋,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寒風,終日在大街游蕩。
他們有人承受著失去子女的悲痛,有人承受著被子女拋棄的凄涼,有人承受著殘疾人的自卑,有人承受著“少壯不努力”的悔恨。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惱憋在心里,他們找不到人訴苦,也沒有時間去傷春悲秋,因為慢下一步,下一頓飯又沒有著落了?!犊鄲馈分旭R車夫約納的生活固然悲慘,但并不是只有他一個人苦惱。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四
此文是經典的契科夫風格,諷刺。諷刺主人公和他身邊的人,充滿時代性,平民式的幽默下隱藏著對現實的不滿和犀利的抨擊。也同樣令人讀了愛不釋手并內心自省。
小說的主人公“我”有著鮮明的個性。對于所見的一切都有自己明確的看法,譬如認為自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認為姑娘,愛情是愚蠢的??墒强纯船F實呢?“脾氣暴躁”是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可“我”的壞脾氣卻是一次也未向外人顯露過,甚至直到最后莫名其妙同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姑娘結婚還不發作,不可理喻。這說明“我”在生活中缺乏反抗精神,“我”本身或許以為自己并不缺乏,因為脾氣暴躁??墒獠恢獙⑺械膲钠饨y統藏于心中才是最大的怯懦??赏瑫r罵“我”又是高傲的,從他對于自己的評價“我”是一個嚴肅的人,到他的職業——哲學,財政學,還有他那個令人忍俊不禁的論文題,無不如此。這些有的本是優點,可他卻硬要把自身的精神強加于人。譬如在日食時,“我”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其實他想說的是應該。于是便給每個人安排了任務,卻不知道理論科學對于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吸引力的。從此看出,他對于人性沒有足夠的了解,只知道以自己的意志為基準。他對于姑娘和愛情的厭惡同樣反映了這一點。
接著,便說到了文中一個著重表現的團體—女人。文中的女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愚蠢、缺乏修養、不自重和腦中只有那無聊到不能被稱為愛情的愛情。瓦連卡或是瑪憲卡,娜堅卡,是花花綠綠的女人中的典型代表。她自以為是,硬式覺得“我”喜歡她,在約會時極其程式化。還有一點就是不能理解他人,在“我”想趁著日食抓緊工作時,她竟說:“你看看我!”真是莫大的諷刺。這應當是契科夫對于這種層次女性傳統道德的缺失不滿到極點的體現。
說到這里,再評價一下文中的一些小手法。走過卡烈林家“我”看見一條大狗,使“我”想起了狗稅。文中這些小小的幽默都使文章增色不少。
文章中的“我”和女人們站在了兩個極端,“我”不近人情,女人們則毫無頭腦。作者此文是希望“我”這樣的人可以對人性多點理解,而女人們則可以增加自己的修養。總而言之,讀契科夫先生的小說,能飯后消遣,更能獲益匪淺。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五
《中國少年報》登了一篇童話―《苦惱的小雨點》,我石得津津有味,懂得了許多科學知識,激發了為祖國學習的決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一切生物就不能生存;“雨露滋潤禾苗壯”,水是何等的寶貴啊!有了水,沙漠變綠州,大地換新裝。可是,被工廠排出的廢氣污染了的小雨點卻不受歡迎。因為這種小雨點―酸雨,是有毒的,它會毒死生物,破壞土壤。
童話中的“小雨點”,把我帶到了奇怪而可怕的境地:那里一只高大的煙囪吐著黑煙,附近的湖水又黃又灰,湖面上飄著死魚,草木枯黃,棉桃凋落,土地干裂,蛆圳死亡……。
我把童話里的故事告訴媽媽,媽媽說:“童話把科學和文藝結合起來,把科學道理講得生動,引人入勝?!边@篇童話告訴我們,有些地方由于廢水、廢氣處理不好,就會污染環境,資本主義國家就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事。美國出現過一次大面積酸雨,毒死了許多農作物。英國的泰晤士河曾被工業污水嚴重污染,成了一條死河。近幾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很快,工廠四起,煙囪林立,有些地方沒有注意處理好廢水、廢清、廢氣,也出現了一些污染環境的現象。雖然科學家提出了不少治理“三廢”的辦法,但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比如,我們縣城有座化工廠,附近禾苗枯黃、泥鰍、青娃大量死亡,也是由于排出的污水和有害氣體造成的。
現在世界各國都重視環境保護,象英國的泰晤士河已得到了治理,河水又變清了。我國也非常重視環境保護,黨和國家號召科學家.工人叔叔革新工藝技術,治理“三廢”,變害為利。我是新中國的兒童,一定要學好文化,將來當一名科學家,把祖國建成一個強大、美好、清潔、花園似的樂園。
那時候,小雨點就不會再苦惱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六
契訶夫用他犀利的文筆描繪了十九世紀沙皇俄國底層人民的心酸生活。他的目光是銳利而獨到的。高爾基形容契訶夫的作品:內容比文字多得多。正是如此,不像古典小說歌頌偉大的人物、浪漫的事跡,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只是寫小人物的生活?!蹲兩垺肥瞧踉X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準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里面的粗俗無聊。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經歷了五次變化。善變是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作品以善于適應周圍物體的顏色,很快地改變膚色的“變色龍”作比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嚴懲小狗,株連狗主,中飽私囊;如果狗主是將軍或將軍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馬,邀賞請功,威嚇百姓。他的諂媚權貴、欺壓百姓的反動本性是永遠不變的。因此,當他不斷的自我否定時,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已經成為一個代名詞。人們經常用“變色龍”這個代名詞,來諷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對立的觀點間變來變去的反動階級代表人物。對他們說來,毫無信義原則可言。萬物皆備于我,一切為我所用。他們這一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嗎?《變色龍》是契訶夫的許多短篇小說中膾炙人口的一篇。它沒有風花雪月的景物描寫,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個警官偶然審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幾筆,就極其簡練、鋒利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個靈魂丑惡,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著一個發人深思的主題。讀了這本小說選后,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墻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并不是善良的那一方?!镀踉X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變色龍》使我了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沙皇封建專制獨裁統治的黑暗。理解以奧楚蔑洛夫為代表“變色龍”似的政府官員正是這種黑暗統治的產物。
這篇由本站帶給大家,同學們要認真賞析。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七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這是契訶夫的書。每一個短小的故事都寫出了不同的人的命運,官員仗勢欺人,平明甚至比不上官員家養的狗,不過每一個短小的文章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作者介紹: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和劇作家。代表作有劇本【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姐妹】【櫻桃園】,短篇小說有【小公務員之死】【套中人】【帶閣樓的房子】等。這一本短篇小說選集中地體現了作者寫作的風格,以及他對當時社會黑暗的不滿與無奈。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八
年少不讀契訶夫,讀懂已是書中人。
央視有一檔名為《人物》的專題節目,有一期是專屬于契訶夫的。配音老師渾厚有力地說:“從農奴之子到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有關契訶夫的生平經歷,感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看。
孤陋寡聞如我,對契訶夫的印象只有小時候課文里《變色龍》這一篇。一切美好與考試扯上關系,都會讓人產生厭倦。所以,到現在,一把年紀才重新讀契訶夫。說句人們聽膩歪的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此時讀到契訶夫,恰好是能讀懂的年紀。正是應了那句:年少不讀契訶夫,讀懂已是書中人?!?/p>
廢話少說,先來一張王的照片吧!再說一下,我為什么討厭應試多年以后,突然拿起了契訶夫的作品來讀。我一貧下中農,沒有讀書人的命還得了讀書人的病。常常在某寶、某多、某當、某東、某魚、某子這些平臺搜羅便宜書。手里這本契訶夫的集子,是湊單湊來的。太隨便了。出版社是小社,譯者也沒啥名氣。
這本書共收錄了契訶夫26篇經典短篇,20萬字。最開始讀時,總有一種拗口難讀的感覺。但我堅信,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稱號不是白得的。不好讀,一定是翻譯的鍋(翻譯太難了,干著繁重的體力腦力工作,還吃力不討好)。所以,不好讀,我也硬著頭皮讀一讀。
結果,我只想說一個字:服!作品寫得好,譯者不是很強,也不影響它發揮魅力。我已果斷下單了契訶夫全集,坐等快遞啦。
言歸正傳。繼續聊一聊這本書。首先,契訶夫的選題來自生活方方面面。什么升職、加薪、婚外情,什么初戀、親子、夏令營……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寫不到。
其次,閱讀感受那叫一個七上八下、五味雜陳。跟隨作者把各色人生跟著走一遍,那叫走馬觀花。跟隨作者把各色人生走一遍,既在內心留下酸甜苦辣的情緒,又反省和審視自己某些行為,這叫作家的實力。
最后,按照慣例,總要說一下最喜歡的,那就是倒數第二篇《嫁妝》。為什么呢?你去讀一下就知道了。
結語。
我是李小嘒,一個讀書屆的新手。每讀完一本書,我會寫一篇書評。契訶夫說:“世界萬物都有它的命數。”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九
《苦惱》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在1886年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小說講述了一個生活在俄國社會底層的車夫姚納的悲慘命運和苦惱孤寂的心態。姚納在兒子去世后,極度渴望向人傾訴。他先后遇到了軍人,三個青年,看門人和住處的小伙子,但卻沒有一個人同情他的遭遇,最后他只能一個人默默地向小母馬訴說心中的苦惱。
小說首先表現的是俄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苦惱和悲慘處境。正如題記所說“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社會底層小人物不僅在物質生活上受壓迫,受剝削,而且精神上受奴役,受孤立,不得慰藉。軍人可以對他大發雷霆,青年們隨意肆意取笑他,揚言“給他一個脖兒拐”。同時,他的物質生活也很艱難。午飯前出來直到日色昏昏他還沒拉到一趟生意;拉車接客到深夜,竟連燕麥都買不起。他的悲慘遭遇同樣使他痛苦萬分,如同鯁骨在喉。相濡以沫的妻子早已亡故,傳承生命希望之火的兒子又病死了。車夫姚納物質生活的不幸,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寫照。不僅如此,對車夫姚納來說,最苦惱的還不是他的物質生活和現實境況,而是他的精神生活壓抑,苦悶,他心中的痛苦無處訴說,沒有人理解他,同情他。對他來說,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比物質生活上的苦難更難以承受。作者寫出了他在物質和精神的苦惱摧殘下的麻木的內心。他一動不動地任憑風雪的襲擊,他無心拒絕不公道的車價,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此外,在失去兒子之后,車夫姚納在苦惱中產生了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對存在意義的不解。人的存在意義是人生哲學的一個重大命題。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見它,有的人視而不見,有的人苦苦追尋,有的人得到了答案,也有的人一無所獲。作為一個車夫,姚納在人生意義的困惑中徘徊,但終于未能得到答案。最終,在萬般無奈下,姚納只能向與他相依為命的小馬傾訴衷腸。
契訶夫的《苦惱》與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與精神上的麻木,具有現實主義的典型特征。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與思考。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
今天在考場上,我讀了【99分的苦惱】這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我”中年才有一個女兒,我和妻子對她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想讓女兒每次考100分,可她總是考不了100分,家長一直很苦惱,最后,矛盾得到暫時的化解,結尾語言幽默風趣,令人發笑。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的期望特別高,似乎孩子必須考100分才順理成章,可事與愿違,孩子總是考不到理想的分數,于是父母就大動肝火,非打即罵。
其實打罵孩子一點用也沒有用,孩子沒考好,也許只是一個失誤,慢慢會好起來的。對于成績,不要著急,讓孩子一點一點來,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上次98,這次99,下次可能就是100,要給孩子鼓勵,讓女兒有向上的信心,這樣成績才會一升再升。如果打罵孩子,會打消孩子的積極一性一,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在這兒,還是祝愿天下的子女成績越來越好!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一
暑假里,我讀了《契科夫中短篇小說選》,有很大的感觸,也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套中人》是契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講一個中學教師別里科夫的故事。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個“套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
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外出郊游活動中,別里科夫因為新來的教師隨意騎自行車打破了規矩,而找上門警告他們,不料遭到了大大的反駁,他覺得自己名譽掃地,氣得連走路都不穩了。他把自己關在家里,同事要幫他請醫生他卻說不需要,就這樣一直窩在被窩中。一個月后,他死了。最后,他悲慘地躺在棺材里,終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棺材可以說是一個永遠的套子了。
別里科夫是一個落后、保守的守舊派典型人物。他是舊制度的忠實維護者,大家都怕他。別里科夫就是想做一個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他怕惹亂子,害怕改變。他想轄制著大家,給大家一種精神上的壓迫,讓大家“喘不過氣”。可以說他既是舊制度的維護者,更是受害者,是舊制度害死了他。
《一個文官之死》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小小的文官切爾維亞科夫。一天,他正在劇院中看電影,突然,他打了個噴嚏,吐沫星子濺到了前面一位光頭的頭上。切爾維亞科夫仔細一看,發現光頭正是自己的上司文職將軍布里扎羅夫。切爾維亞科夫大叫不好,他立刻躬身向前道了個歉,將軍招了招手說沒關系,可切爾維亞科夫還是繼續道歉,“夠啦!你擋著我了!”將軍大怒。切爾維亞科夫傻笑了一下,在電影結束時又給將軍道了個歉,“我都已經忘了!”切爾維亞科夫覺得將軍雖然嘴上說沒事,但其實還是挺在意的。于是他每天都去給將軍道歉,但將軍卻把他從辦公室轟了出去。
從這以后,切爾維亞科夫就一直臥床不起,過了沒多久,就死了……。
這篇故事中充滿了“黑色”幽默,它諷刺了當時官官相衛、官貴民賤的社會制度以及沙皇的統治,強者專橫霸道、弱者唯唯諾諾。也看出了當時社會上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二
這篇文章深刻地刻畫了兩兄弟的形象:哥哥伊凡,弟弟尼姑拉。他們二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哥哥是獸醫,弟弟從19歲起就做了省稅務局的長官,他們的父親是世襲兵,但后來因軍功獲得軍官官銜,給他們留下了世襲貴族的身份和一份不小的田產,可當他死后,那份田產卻被用來抵債,我想這與中國“父債子償”的方式類似。很多年過去了弟弟仍是老樣子,“寫著老一套的公文,想著同一件事情,最好回鄉間去”的這種想法漸漸成為一種明確的愿望,他想在河邊或湖邊買下一座小小的田莊。
哥哥伊凡的想法就如同是我們現代的年輕人的思想,我們渴望擺脫牢籠,擺脫控制的魔獄,擺脫命運的安排,我們渴望自由,渴望成功,但途徑與尼姑拉不同,因為我們的成功帶有奮斗的色彩,而尼姑拉卻是長久地做著那一件事,他不知道用別的手段來增加自己的積蓄,只是心甘情愿地做一個懶惰的人。
尼姑拉不僅懶惰,他也是一個尖酸刻薄的人,他和他的妻子結婚不是出于愛,而是出于對她的錢財的占有,正因為如此,才致使她的妻子過早地的死去。
尼姑拉一直想當老爺,尤其是當他的妻子死了之后,他用他妻子留下的錢買了一座田莊種栗子,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地主。
這篇文章起初我沒讀懂,讀了幾遍之后,才漸漸悟出文章的內涵,作者通過本篇小說,意在揭露社會的黑暗與各種錯誤的思想理論,我想如果把這樣的一個想法放在那些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面前,那么我可以肯定一定會有很多人選擇這做法,而放棄自己的前途,去做一個懶人,因為人的內心是一個無法測量的深淵,有時候連自己都無法確切的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過分懶惰的人,最終會走向自己自掘的墳墓。
在今天這個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棟梁,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屏棄那種不勞而獲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其實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很明了的:對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批判,給予我們心靈的啟示。
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意志,強化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用美好而純潔的心靈去發動每一個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光明而美好。
文檔為doc格式。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三
這本短篇小說的十五篇都可以鮮明的看出契訶夫創作思想民展的脈絡,越到后來越深刻。這些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也是不同的。
在這些作品中,我認為反應了底層人民悲慘生活的有《萬卡》、《苦悶》,例如《苦悶》里一個馬夫約納的悲慘形象。和《萬卡》里一個沒有人收養孤兒小萬卡。
而《小官吏之死》、《胖子和瘦子》寫出了小人物的戰戰兢兢的心態,與卑躬屈膝的面貌,像《變色龍》則鞭撻了見風使舵的汗顏媚骨,烘托了主題,有的刻畫了專制制度衛道士的嘴臉,如《普里什別夫中士》。有的針砭了追求虛容,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學,如《跳來跳去的女人》等,都反應了當時的俄國的社會現狀。
契訶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他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訶夫對父母始終孝順.1876年他父親的商店破產,一家人只好遷到莫斯科謀生。由于家境困難,進大學的第二年,契訶夫開始以文學活動為主。我們也可以從他早期的作品里讀出一些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態人心的事件,如《變色龍》,《胖子和瘦子》等這幾部作品尤為突出。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還是《變色龍》,這個題目與文章相應,以一只小狗為中心,烘托出了和奧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愛吹捧,愛討好人物的一個人,例如,當別人說那條咬人的狗是將軍的時候,奧楚蔑洛夫則是怪那被咬的人,然后又夸那只狗嬌貴、不錯、小機靈以及小巧玲瓏……,而得知那只狗不是將軍的狗,馬上又罵那只狗瘋、野狗,并要處死它,而又聽說那只狗是將軍的,接著,又說它名貴……契訶夫用這個故事諷刺了俄國當時的社會風氣。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心態可以用文學作品表達出來,使人物更生動,故事更鮮明。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四
今年暑假,我讀了《愿望飯團的苦惱》這本書,感觸很深,尤其喜歡書中的主人公吳思靈。他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性格比較膽小,說話聲音柔柔弱弱的像女生,因此同學們給他取了“二胰子”的外號,但是他很乖巧、聽話,敢于面對生活,在成長中變得堅強,逐漸成了真正的男子漢。
他的媽媽是個臨時工,爸爸是一個單位的科長。爸爸脾氣不好,經常打罵母子倆,每當看到這里,我就很生氣。直到有一次,吳思靈爸爸的大學同學在吳思靈爸爸酒后發脾氣時政治了他,我才在哈哈大笑中解氣了。我為吳思靈的成長捏了一把汗。
學校計劃舉行一場足球賽,大家都非常踴躍的報名參加。吳思靈也報名參加并且成功入選了,男生們因為吳思靈的入選而覺得沒面子,經常在練習的時候排擠他,他想盡辦法努力練習想要在球賽中表現優秀,而最后球賽卻因為家長耽誤學習的極力反對而取消了。同學們很失望,吳思靈也不例外。從這件事情,我明白一個道理,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要學會面對。
還有一件事情,說明吳思靈性格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勇敢、善良的一面。有一次,吳思靈一家人要打車參加一個聚會,在那個時間點車很難打到,吳思靈冒險終于找到一輛,這時有一對老夫婦著急去醫院也在打車,吳思靈不假思索的就讓出了車。這個舉動打動了出租車司機,司機同意讓他們一起上車,拼車前往。好人有好報。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開心和煩惱。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敢于嘗試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五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最大的特點諷刺味濃厚。讀者有什么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后感。
作文。
一起來看看。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里不一。
《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后,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墻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并不是善良的那一方?!镀踉X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這是契訶夫的書。每一個短小的故事都寫出了不同的人的命運,官員仗勢欺人,平明甚至比不上官員家養的狗,不過每一個短小的文章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這一本短篇小說選集中地體現了作者寫作的風格,以及他對當時社會黑暗的不滿與無奈。這本書我并沒有全部讀完,只讀了一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變色龍、苦惱、套中人、嫁妝,那個文官因為一件小事而一直想一直想著,最后不明不白的就死了,其實也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
也許最后是憂郁而死的?反正作者沒有寫,一個人如果那么計較一件事情,那么那個人很容易憂慮而死呢。不過,他只是因為生在當時的社會,比自己高一級的長官得就是天,和現在當然是沒辦法相提并論了!變色龍和一個文官的死的中心思想是一樣的,一開始認為這是流浪狗,那個人就說要把它碎尸萬段,但一聽他的下屬說這可能是將軍家的狗,這個人就把責任推到被咬的人身上,反反復復好多次。真的很讓人鄙視,可是當時的社會就是這么的無理取鬧??鄲缹懗隽嗽诋敃r連一個傾聽者都沒有,最后只能對著一匹老馬訴說內心的苦惱。這是任何人都能明白的,自己的生活就算再苦,如果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可以聽你訴說的話,那自然就有人幫你分擔你的苦。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準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里面的粗俗無聊。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
《變色龍》使我了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沙皇封建專制獨裁統治的黑暗。理解以奧楚蔑洛夫為代表“變色龍”似的政府官員正是這種黑暗統治的產物。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六
契訶夫的好多小說都是通過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描述官場黑暗狀態的??磥?,契訶夫對這些恨之入骨啊。
《小官吏之死》中,一個小小的官吏郁郁而終,竟然只是因為不小心把一點點的噴嚏打到了上級的身上。對于小官吏妻子的描寫,是“開始時她嚇了一跳,后來聽說對方是“別的部門的長官”,便放寬了心。”家人也是如此的瘋狂啊,如此希望保住自己丈夫的烏紗帽呀。其實原本上級根本沒放在心上,小官吏卻三番五次的找上級道歉甚是可笑啊。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事竟然害死了一個人!當然小說畢竟有夸張的成分,事實上這種事情不太可能會發生。還有一些作品諸如《變色龍》,對警官的細節描寫非常生動,自己主持“公道”的態度隨狗的主人的變化而變化,活像為了保護自己而變身體顏色的變色龍。同時,警官的大夜脫了又穿,穿了又脫的描寫非常精彩,是心里在忐忑呀!害怕什么?害怕自己得罪了上司沒有!
他們為什么都這么慌?在他們的觀念里,當官的目的是賺錢,沒有崇高的“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好像只能通過迎合上級來獲得一個小小的官職啊。明明可以通過自己優秀的政績來證明自己,卻在暗地里用不正當的方法揭露自己,何苦呢?好好辦公贏得一個永垂青史多好?說到底還是自身的能力不夠啊。
而作為上級,似乎也只會聽聽下屬的好話,屬下的行為完全看自己的臉色,上級就不能謹言慎行嗎?廣開言路,不能只聽夸耀自己的話,所為“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這個道理,上級不能培養下屬這種風氣。
如今,也有不少官員干著契訶夫筆下的事,通過宴請上級來提升“知名度”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官員的丑聞也一個接一個出現。如今的“八項規定”就是規范這些不良的行為啊。當官應該是治理為天責,而不是想著如何升官拿更多的俸祿。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讀后感(匯總17篇)篇十七
我特喜歡契訶夫的小說,因為常常寥寥幾筆,他就能把人物、事件刻畫、交待地清清楚楚,而且語言生動、辛辣、幽默,揭示的主題卻深刻,寓意深長。今天,讀了他的《苦惱》,引人入勝。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小說就是這樣一語中的的展開,主人公一出場就讓我們感到他的孤涼,瞧,時值隆冬,暮色晦暗,濕雪紛紛,"出租馬車的車夫姚納周身發白,像個幽靈。他坐在趕車座位上呆呆不動,把身體彎到了活人的身體所能彎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個大雪堆落在他的身上,那他也好像覺得用不著抖掉它似的。"他和站在他身邊的瘦骨嶙峋的小母馬,一起被遺忘在"這個充滿古怪的亮光,不停的鬧聲、熙攘的行人的漩渦里。"他的兒子剛死不久,他需要把心中的苦惱向人傾訴,小說的內容就是他接連四次想向別人訴說苦惱而無人理睬的過程。
第一位乘客是一位軍人,他一心趕路,無心聽訴;第二位,是三個年青人,他們根本不愿關心他的苦惱;第三次是掃院子的仆人,還沒等他開口就被趕走;回到店里想對他的同事一個年輕的車夫(第四個人)訴說,可年輕人急急的尋到水一飲而盡后倒頭蒙被就睡熟了。"他一心想說話,他兒子去世快滿一個星期了,可是他還沒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講一講呢。應當有條有理,有聲有色地講一遍。應當講他兒子怎樣得了病,怎樣痛苦,臨死以前說過些什么話,怎樣去世的。應當描摹一下葬禮的情形,以及他到醫院里去取亡人的衣物的情景。""聽到的人應當喊’啊呀’,嘆氣,哀哭。要是能跟娘們兒談一談,那就更好,她們雖是些蠢東西,可是聽不上兩句話就會放聲大哭。"。
可是沒有人愿意聽他訴說,"既沒注意到他,也沒注意到他的苦惱。那苦惱是廣大的,無邊無際。要是姚納的胸膛裂開,苦惱從中滾滾地流出來,那它好像就會淹沒全世界似的,然而話雖如此,那苦惱偏偏誰也沒看見。它居然藏在這樣一個渺小的軀殼里,哪怕白天舉著火把也看不見它。"最后,他只有回到馬廄里,對著他的小母馬喃喃而語、滔滔不絕,"姚納講得著了迷,把心里的話統統都對它講了出來。"小說也就是在這意味深長中結尾。人在同類中已找不到知音、知己,只好到異類中去尋找,而非人類的馬兒,居然似乎比人類更具有友善,"小母馬嚼著草,聽著,對它的主人的手噴氣。"。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可是我們可曾真正關心到那些渴望關心的人,有時這種渴求的標準很低很低,只是給他一對耳朵,聽他傾訴,給他一種目光,關切、同情、理解。我才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心理咨詢師助人的本質和技能,正是善于傾聽,善于分擔和化解來訪者的苦惱和困惑。
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太忙碌了,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誰真正關心誰過得怎樣,心情如何呵?!即使許久未見的朋友寒喧問個"過得好嗎?近來如何?",也不過是哈哈呀呀、之乎者也的虛詞套話罷了。再者說了,對于你自己是了不得的大苦惱,"滾滾地流出來,似乎會淹沒全世界",而對他人來說,"關我屁事",到處都是趕路的人,契訶夫選了那么多的趕路人,作為無暇心的聽眾,一定是獨具匠心的。
我有苦惱寧肯自訴而不愿他訴??鄲浪鶐淼耐纯酂劳且粋€人內在的深度,沒有任何苦惱是真正能被別人所了解的。向別人訴說苦惱,苦惱就會減輕嗎?就像是姚納已經預見到的那樣,說給那些蠢娘們聽,她們聽不上兩句話就會放聲大哭,苦惱就會因此而釋然了嗎?所以,解除苦惱還是在自己的心境,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就會大不同了。
契訶夫這部小說究竟告訴我們什么呢?正像一位評論家給我們指點的那樣:他揭示了,人生的最大苦惱與其說是人人皆有苦惱,毋寧說是在于人不愿理會別人的苦惱??吹揭{到處訴說碰壁,可憐兮兮的樣子,我都不禁跑向前去,"姚車夫,別著急,我來矣!我真的愿意聽你細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