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大家可以通過閱讀以下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了解如何科學規劃教學活動。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達的航天航空工業,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展科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疑:你想了解有關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問題歸類,確定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圖,并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說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范圍是溫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說,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里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么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氣溫變化有什么規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溫降低,同一緯度地區,大陸西部氣溫高,東部氣溫低。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律?
同學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于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著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征。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征是: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二
1、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概況,知道國界線的劃分情況。
2、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情況,掌握主要的發達國家。
3、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國家和地區。
提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小的國家?最大俄羅斯,最小梵蒂岡。據圖找出世界面積前六位的國家,記住他們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輪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國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個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區:格陵蘭島。
政治制度: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補充:國界線的劃分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經緯線等自然情況劃分,有的根據語言、民族、總結等社會經濟情況劃分。如美國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魯等。世界各國無論大小,貧富,一律平等。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劃分標準: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發達國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
發展中國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國,印度。
強調:南北對話就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對話,北代表發達國家,南表示發展中國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迅速,如亞洲的韓國,印度的計算機軟件產業等。這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掌握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輪廓等特征。
3、國際合作。
讀課本,明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展中國家需要:資金,技術,人才。
發達國家需要:資源,勞動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在美國的紐約。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
補充:掌握世界主要組織的英文縮寫,標志,主要職能等。
總結:本章主要講述了國際合作和發展的知識,重點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奧林匹克等。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三
1、掌握南亞的范圍,理解“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區別;能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過讀圖知道南亞的位置,在圖上能夠找出主要半島、島嶼及臨海。
3、知道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亞地區的宗教。
4、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和兩大河流的概況,并能在圖上填繪。
5、根據南亞一年中風向的變化圖,理解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能夠根據柱曲圖分析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關于南亞“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突出南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從自然條件對農業的影響上,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首先教材從《西游記》的故事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課堂讀圖練習,了解南亞國家的組成、相對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悠久的歷史”一段,使學生了解本區有悠久的歷史、曾受長期的殖民統治,為了解南亞的語言、人種及經濟發展的現狀作一個鋪墊。了解南亞宗教組成的復雜性及恒河對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是本節)的重點之一。文章用簡單的概括,點明了南亞的地形與河流特征,應讓學生掌握三大地形區的位置、主要特征,兩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歸宿,了解南亞次大陸的概念。
“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是南亞的又一重點。課文以孟買為例,從氣溫和降水量兩方面說明南亞季風氣候的特征,并通過南亞1月和7月的風向變化示意圖講解南亞季風氣候成因,說明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講解熱帶季風氣候為當地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及人類采取的應對措施。課文同時還指出南亞作為一個廣大的地理單元,各地降水情況有很大的差異,還有其它的氣候類型。
關于南亞“概述”的教法建議
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兩節區域地理內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區域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到人地關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學生了解一個區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腳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學習方法可以采用討論法或指導作業方式;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季風氣候的成因,可以用電腦動畫解決;同時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應提供大量的景觀圖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南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有其獨特之處。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突出當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本節課的引入可從放映《西游記》片段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的想從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著引入南亞的宗教。對于南亞的歷史發展,從地理角度側重于當地的語言、人種構成,進而為后面了解印度的經濟發展特點打下基礎。建議采取談話法。
利用《南亞的國家和地區圖》,用講解法與讀圖分析法,培養學生閱讀區域圖的能力。
對于南亞的地形與河流,建議采用指導—作業方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南亞分層設色地形圖》或動畫演示進行講解、總結歸納地形特征。
注意:南亞自然地理特征獨特性,是因為位置的獨特性。喜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兩方面:對冷空氣的阻擋,形成廣泛的熱帶氣候;對濕熱空氣的阻擋,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亞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只需要通過讀圖使學生了解季風氣候的表現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關于“概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教學疑點】南亞與南亞次大陸
【教學工具】南亞地形圖,南亞景觀圖片,南亞政區圖
【教學過程】
(板書)第十章 南亞
第一節 概述
(板書)一、悠久的歷史
(提問)歷史課學過有關本地區的內容嗎?你知道本地區大多數國家第二種語言是什么嗎?
(學生讀書回答)
(提問)閱讀下面材料,你認為導致沖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領土之爭)
(講解)該地區宗教復雜。是印度教與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觀圖片)
(承轉)南亞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國家呢?
(板書)二、南亞的范圍
(提問)學生讀圖(南亞范圍圖)回答
南亞有多少國家?哪些是內陸國、臨海國、島國?
找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和地區(教師引到我國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克什米爾分屬于印巴兩國,其內容可以適當補充)。
(學生活動)在空白圖上填出主要國家及首都名稱
南亞大部分在什么緯度之間?(南亞大致位于10°—30°n之間,絕大部分地區以熱帶氣候為主)。
南亞大體在什么山脈與什么大洋之間?(位于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之間—“背山面海”)
我們有時將本區稱作“南亞次大陸”,它與南亞有何區別于聯系?你知道為什么這樣稱呼嗎?(“南亞次大陸”指南亞的大陸部分包括六個國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在本區的北部,好像將本區從亞洲各離開了)
(承轉)南亞的北部是山脈,其它地區地形如何?引導學生讀南亞地形圖,提問:
1、南亞地形可分為哪三個主要部分?
學生讀圖回答,教師補充講解個地形區的特征
(板書)三、三大地形區與兩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狹長的喜馬拉雅山
中部———廣闊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緩的德干高原
2、兩河:
發源地
流經地區特征
流經主要國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馬拉雅山區
廣闊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國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四
第三章第五節美國(公開課教案)教學時間:第10周年5月5日教學目標:1、識記美國的領土組成及地理位置。2、識記美國的地形區名稱及分布。3、了解美國的河流狀況。4、了解美國的農業特點。教法:讀圖法、三導式教學法教學重難點:美國的領土組成及地形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黑板圖:南、北美洲各主要國家、東西半球圖、美國地形圖(引入新課)首先板出南、北美洲各主要國家圖,在上面用abc表示,提問學生上面各字母分別是什么國家?(提問)上面三個國家中哪些是發達國家,哪些是發展中國家?(美國、加拿大為發達國家,巴西為發展中國家)(講述)今天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美國這個發達國家。(展示學習目標)利用導學案來展示(學生閱讀學習目標一遍)[導學](引導學生自學書p84,結合圖3-31)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導學練習1(1)(2)(教師巡回輔導,多關注學困生)[導疑]1、(利用先板出的東西半球圖,在上面標出美國位置)(提問)從東西半球來看,美國位于哪個半球?(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美國又位于哪個半球?(北半球)(要求學生在書本上記下)2、(引導學生回憶地球五帶的.劃分)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的劃分緯線,在地圖中南北回歸線及南北極圈都是用什么線表示?(虛線)3、(引導學生看地圖冊p4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要求學生在圖中先找出美國,再找一下北回歸線和北極圈(提問)美國這個國家主要領土部分是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還是之外?(之間)那么美國是位于哪個溫度帶?(北溫帶)(要求學生在書本上記下)4、(引導學生看地圖冊p4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提問)美國領土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抽一名學生上黑板試指圖講解)(教師指圖總結歸納)美國領土組成:美國“本土”、兩塊飛地: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要求學生在書本上記下)5、(要求學生閱讀書p84閱讀:星條旗)(提問)美國共有幾個洲及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及6、(引導學生看書p84圖3-31美國地形圖)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美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面與加拿大接壤,南面與墨西哥相鄰,并臨墨西哥灣。(要求學生在圖上標記)7、時記憶(引導全體學生在黑板上的圖中朗讀二遍知識點)個別提問。[導學](引導學生自學書p84,結合圖3-31)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導學練習1(3)(4)(教師巡回輔導,多關注學困生)[導疑]1、(引導學生看書p84圖3-31美國地形圖)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落基山脈、大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要求學生在圖上標記)2、及時記憶(引導全體學生在黑板上的圖中朗讀二遍知識點)個別提問。3、(引導學生指圖歸納美國地形)(講述)美國地形可歸納為西部、中部和東部三部分。西部:中部:東部:(提問)現在請大家來說一下:西部為什么地形?(落基山脈)中部為什么地形?(大平原)東部為什么地形?(阿巴拉契亞山脈)(同時板書)(要求學生在書本上記下)4、(提問)美國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密西西比河)該河的流向是怎樣?(自北向南流)注入什么灣?(墨西哥灣)5、(提問)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湖群?(五大湖群)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湖?(蘇必利爾湖)[導學](引導學生自學書p85,結合圖3-33)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導學練習2(1)(2)(3)(教師巡回輔導,多關注學困生)[導疑]1、(引導學生看書p85活動及圖3-33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思考:美國農業有哪兩個特點?(農業地區專門化、農業生產專門化)2、(講述)農業地區專門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比如(水、土、光、熱等);農業生產專門化可以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3、(提問)由于美國采用這種農業模式,使得美國現在成為世界上出口什么最多的國家?(糧食)4、(提問)美國是世界糧食最大出口國,為什么還要大量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提示:從美國所位于溫度帶入手)(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生產地在熱帶。)[課堂小結]小結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導練]學生做導學案的當堂鞏固部分。(老師在學生做完后給予糾正講解)[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五
1、運用地圖描述俄羅斯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鄰國。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俄羅斯地形的基本特點,主要的地形區和河流的流向。
3、運用地圖,說出俄羅斯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有關俄羅斯的資料和地圖,了解俄羅斯的位置、地形、氣候等特點,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從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以問題的解決為中心,訓練學生分析區域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初步樹立辨證的地理世界觀。
2、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在活動中共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分享學習成果的的喜悅。
3、通過師生互動,創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重難點。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特點。
2、俄羅斯的地形特點及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1、分析俄羅斯的地形特點。
2、分析俄羅斯的氣候特征。
教學過程。
師:播放視頻:交響樂與芭蕾舞。
生:觀看視頻。
師:有一個國家的人民對于交響樂和芭蕾舞有著特殊的愛好,大家知道是哪個國家嗎?
生:俄羅斯。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俄羅斯,走進俄羅斯。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好幾個國家,通常學習一個國家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環境?
生:自然環境。
師:自然環境通常包括哪幾個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氣候等方面。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在世界的位置圖”創設問答情景。
生:進入問答情景,舉手回答。
師:請說出俄羅斯大部分位于哪兩條緯線之間?
生:俄羅斯大部分在500n-700n之間,緯度高。
師:在俄羅斯的北部有一條重要的緯線穿過,請找出來?
生:讀圖指出66.50n北極圈。
師:從中我們可判斷俄羅斯位于哪個溫度帶?
生: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北寒帶。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的地形圖”,指導學生讀圖按方位找出俄羅斯周圍瀕臨的海域。
生:讀圖并觀察。
師: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周圍瀕臨的海域。
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周圍瀕臨的海域,并指圖回答俄羅斯西臨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東鄰太平洋。
師:在我們所找的這幾個海域當中,其實有一個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個?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師:其實在俄羅斯的境內,也有一個擁有“世界之最”頭銜的湖泊,請同學們找一找?
生:讀圖指出貝加爾湖。
師:請學生介紹貝加爾湖。
生: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回答。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在世界的位置圖”創設問答情景。
師:圖中有一條紅色的線連貫了俄羅斯的南北,這是一條什。
么線?
生: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
師:引導學生以“屋里有塊大黑土”回憶亞歐分界線。
師: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問題?
生:俄羅斯橫跨了亞歐兩大洲。
師:俄羅斯在亞歐大陸的什么方位?
生:俄羅斯在亞歐大陸的北部。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的地形圖”,指導學生讀圖按方位找出俄羅斯的主要陸上鄰國。
生:讀圖并觀察。
師: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陸上鄰國。
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陸上鄰國。
師:俄羅斯位于中國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師:俄羅斯與我國有多少處是接壤的?
生:兩處。
師:我們把俄羅斯的范圍與它的眾多鄰國對比一下,你會發現什么?
生:俄羅斯的面積很大。
師:俄羅斯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生: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師:課件展示“世界面積前六位的國家圖”,指導學生得出結論。
生: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的輪廓圖”,指導學生分析俄羅斯的輪廓特點。
生:東西相距遙遠。
師:俄羅斯東西端的經度差大約為170°,接近半個地球的經度—180°,是世界上領土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實際距離約7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車從俄羅斯的最東端到最西端大約需要近三天時間。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的地形圖”。
生:經過亞洲的時間長一點,因為俄羅斯領土的亞洲部分比歐洲部分多。
師:那俄羅斯到底是哪個大洲的國家呢?為什么?
生:俄羅斯歷來被認為是歐洲國家。因為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4,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3/4,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集中的地區。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歐洲部分中央。
師:指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生:讀圖指出。
生:地形、氣候等。
師:課件展示“俄羅斯的地形圖”,指導學生讀圖找出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
生:讀圖并觀察。
師: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
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
師:指導學生概括俄羅斯的地形特點。
生: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
師:讀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分析俄羅斯的地勢高低有何特點?
生: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師:俄羅斯的地勢特點對河流有什么影響?指導學生讀圖找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
生:讀圖并觀察。
師: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
生:到講臺在屏幕指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
師:請學生介紹伏爾加河。
生: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回答。
師:指導學生根據地勢特點判斷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
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師:觀察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與地形區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生:河流是地形區的分界線。
師:請找出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的分界線。
生:烏拉爾山。
師:指導學生合作繪制俄羅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圖。
生:合作繪制俄羅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圖。
師:對學生所繪地形圖進行點評。
師:在剛過去的2月份里,俄羅斯舉行了一場國際性的體育盛事——第22屆俄羅斯索契冬奧會。
師:簡單介紹索契冬奧會。
師:請學生暢想2022年第24屆冬奧會的舉辦地?
生:回答。
師:反問第24屆冬奧會會在東南亞舉行嗎?為什么?
生:不會,因為東南亞大部分位于熱帶,氣候不適合。
師:第22屆冬奧會在俄羅斯舉行,那俄羅斯的氣候條件又如何,下面一起來學習俄羅斯的氣候。
生:讀圖指出俄羅斯的氣候類型并回答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師:課件展示“雅庫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指導學生讀圖概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征。提示從氣溫和降水量兩方面進行概括。
生:雅庫茨克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
師:俄羅斯氣溫之所以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
生:緯度位置,俄羅斯緯度高,氣溫低。
師:俄羅斯東西跨度非常大,如此遼闊的疆域內部,各個地方的氣溫降水會出現差異嗎?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庫茨克,氣溫年較差小于雅庫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庫茨克。
生:海陸位置的影響。莫斯科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雅庫茨克大陸性較強。
1、俄羅斯北臨洋,東臨洋,西瀕。
2、俄羅斯位于大陸的北部,地跨和兩大洲,面積超過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3、俄羅斯主要位于帶,北極圈穿過其北部。
4、俄羅斯以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5、俄羅斯歷來被公認為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是()。
a、俄羅斯歐洲部分面積較大。
b、俄羅斯歐洲部分人口稀疏。
c、俄羅斯歐洲部分歷史上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
d、俄羅斯亞洲部分交通不便。
6、做游戲。
【游戲規則】:俄羅斯主要有四大地形區。每組代表。
一個地形區。中間的走道代表河流和山脈。老師指。
哪一組,那組的組員齊聲說出你們組所代表的地形。
區名稱,指中間的走道,走道兩邊的組共同說出走。
道代表的河流或山脈。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或提出疑問。
師:俄羅斯地域遼闊,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顯著,會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體現在俄羅斯的資源、經濟、交通、城市等各個方面。下節課我們將學習俄羅斯的資源、經濟、交通等方面。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六
1、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2、識記地球的真實形狀和大小。
3、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通過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儀,教學掛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展示地球的衛星照片,啟發學生認識地球形狀的熱情。
2、閱讀課本第3頁,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分幾個階段。
(講述)自從人類產生開始,人們對于地球的形狀的探索就從沒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視線所限,人們以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后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可能是圓的,于是出現了“渾天說”。
板書:
1、認識過程:古代:天圓地方-渾天說
近代:麥哲倫環球航行
現代:人類進入太空,精確反映地球的性狀
(講述)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是近代屬于第二個階段,它雖然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不能精確的反映地球的性狀和大小。到了現代,人類進入太空,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測得地球的性狀和大小。
板書:
2、地球的性狀:不規則的球體
閱讀第5頁地球圖,找出三個半徑和周長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大小:半徑:
周長
(總結)通過人們的測量,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不但兩極和赤道長度不同,即使兩極也不對稱,北極大約比南極長40米。因為相差比較少,所以當縮小到地球儀大小的時候,就可以看成一個正球體了。
描繪地球示意圖,標出各種數據閱讀課本,相互討論,分成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看課本的插圖,討論什么是天圓地方和渾天說。
閱讀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了解麥哲倫對于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貢獻,這屬于第二個階段。
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例如:遠方駛來的帆船,月食等。
討論找出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周長——4萬千米。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七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千米,領土跨越了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首都為莫斯科。
2、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境內的伏爾加河為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個淡水湖。
4、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是冬季冷空氣的源地,年平均氣溫低。
5、在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在圖上明確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的位置。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八
本節課重視學生讀圖、記圖能力的培養。從地形圖上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湖泊,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以及對河流分布的影響,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我首先讓學生依據陸高海深示意圖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得出結論,效果明顯。例如分析亞洲河流的流向時,我首先讓學生讀圖,從圖中找出亞洲主要河流,在圖中描出,并說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進行歸類,歸納出亞洲河流的流向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結論效果比較好。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九
本次課從教材內容的安排來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系問題,氣候與水旱災害三個方面。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里就行,還要學會“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系問題涉及到讀圖、表兩種不同信息載體的步驟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養,有一定難度,大約需要十幾分鐘左右。就這兩部分內容應該作為一節課內容來處理。最后的氣候與水旱災害問題是重點和難點,至少需要圖示法和比較法兩種重要的地理思維方式的應用,對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和基本技能有著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要用一節課的時間。因此說,本次課內容偏多,教學時間過緊,教學目標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反思教學難點的突破方式的合理性。
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在這個板塊中,采取了分組討論法,圖表比較法,講練結合法,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綜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做歸納總結。在這幾種方法的應用中,學生都局限于教師的教學思路,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路線和方案一步步去實施,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意識難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圖表比較”環節的思考題應該具有開放性。比如:比較印度一月、七月風向圖,你認為有哪些異同?讓學生充分思考,然后討論交流探究的成果,最后確定比較的內容和角度,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過程,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這種過程、方法、情感的交融,落實了知識,培養了技能,豐富了情感,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三、反思作業設計的最優化。
根據教學內容代表的三個方面,我設計了三個簡答題,分別代表三個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事實上,學生做作業就是比較呆板地把教師整理的文字搬到作業本上,純知識再現,能力目標難以實現。簡答題型是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的一種檢測形式,首先是通過對文字、圖表等信息的獲取,再通過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描述或闡釋問題。因此說,本次課練習設計的題型單一,檢測效果不夠理想。應該以單項選擇題作為主要形式。一方面,該題型比較靈活,任何知識點都能憑借它合理地調整考查的角度和難易程度,也能夠靈活地考查一個或多個相關的.知識點,發展學生聚合思維的能力,也因為是各種題型中較簡單的考查形式,學生會快捷地找到成就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輕松學習,快樂地理”是我在地理教學中不變的宗旨。通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總結,我覺得教與學的相長,需要教師思考的方面太多太多,需要老師完善的方面也太多太多,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加強業務素質的培養,不斷地通過與同行的探討和交流,積極地去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途徑,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
1、根據圖說出中國人口總數和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過錄像說出中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的特點。
2、能通過調查表和國家有關人口統計表,說出中國人口素質低、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與農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現狀。
3、根據調查表分析人口與家庭經濟生活關系,分析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系;
4、根據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提出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5、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明確人口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
人口與經濟發展、環境的關系。
談話法,圖示法,講授法。
錄像機、投影儀、板圖。
一、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上節課內容)。
二、中國人口的特點。
三、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一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達的航天航空工業,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展科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大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疑:你想了解有關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問題歸類,確定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圖,并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說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范圍是溫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說,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里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么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氣溫變化有什么規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溫降低,同一緯度地區,大陸西部氣溫高,東部氣溫低。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律?
同學回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于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著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征。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征是:
活動:閱讀“地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進一步了解俄羅斯。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二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
【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復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三
(一)、學習目標:
1.亞洲的地形特點和主要地形名稱及其分布。
2.亞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稱。
3.亞洲之最。
(二)、重點: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4—6頁“地形和河流”部分內容。
1.讀書上第4頁圖6.5。
2、看書第6頁圖6.7和6.8。
說出亞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和北美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的不同點?
3、亞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亞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陸地最低點。
(7)世界最大半島。
(8)世界最大群島。
(一)預習交流:
(二)典型例題: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四
能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能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聯系實際區別天氣與氣候。通過對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分析學生學會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解答地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應對變化多端的天氣的防護意識,進而增強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意識。
1.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問題導向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對比法、綜合分析法。
課時:1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首先請兩位同學表演場景對話,讓學生們注意觀看。
場景對話如下。
小明:天可真熱啊,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對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那里肯定很涼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對,我得趕快給他打電話。喂,你好!是小亮嗎?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見了,你還好嗎?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熱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這一個星期持續高溫,每天氣溫都在35℃以上,這不,我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萬別來,我這里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電閃雷鳴,樹被風吹斷了,鐵路讓洪水沖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辦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給我打電話吧。
小亮:打電話多費錢啊!我們去看天氣預報吧。
小明:對啊,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天氣早知道。我們現在就去查看天氣預報。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是啊,天氣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
新授:
(一)天氣與氣候。
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的圖片,請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內容。
生:回答。
師:天氣就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通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詞語描述,此外還有冰雹、沙塵暴、臺風等。(圖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時間短,變化快。(即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不同。)。
師:天氣在短時間內是經常變化的,那么氣候有什么特點呢?誰能說說我們當地的氣候呢?
生:回答。
師:氣候與天氣恰恰是相反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特點:具有相對穩定性。例如:我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這樣。
問:你能總結一下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嗎?(學生分四組討論,回答)。
生:小組代表發言。
師:總結發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接著,教師多媒體出示一組和天氣或氣候相關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出該描述是天氣還是氣候。
1.今天風和日麗。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東邊日出西邊雨。
5.我們這個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生:回答。
師:
(二)天氣及其影響。
師:(課件播放各種天氣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圖片,了解天氣對我們的影響,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我們能預知明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會有很大幫助的。那么我們從哪里會預知明天的天氣呢?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引出話題二。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談天論氣話預報。
師: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都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天氣的呢?
生:回答。
師:是啊,隨著科技和媒體的發達,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越來越多,正如同學們所說: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都是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
師:那么,天氣預報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這幅圖大家會有所了解。多媒體展示天氣預報的產生過程。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天或幾天中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風的符號吧。出示幻燈片。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天氣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衛星云圖,衛星云圖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陰天。
師:帶領學生認識衛星云圖。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為了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天氣符號一般與城市名稱一起出現,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七年級地理教案之俄羅斯(通用15篇)篇十五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復習已學知識,引入課題.。
活動1。
用多媒體演示某城市地區的一部分.(如北京市、上海市或本地區的一部分)。
問題:
(1)如圖6.2-1,你是怎樣確定各條街道位置的?
設計意圖:
生:
(1)用坐標可以表示各條街的位置.。
(2)“東四十條街”和“天安門廣場”的東5格,北8格處.。
師:很好,在(3)的約定條件下,你能把其他街道的位置表示出來嗎?
生:能,西長安街的位置是(-3,-1.3)。
建國門內大街的位置是(5,-1).。
……。
在活動1中教師要關注:
(1)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2)建立適當的直角坐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