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以下是一些日記故事,或能給你帶來啟示,勉勵自己變得更好。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個節日里,家家戶戶包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小朋友們還要戴上五顏六色的虎花呢!
端午節這天,我們家里同樣也是喜氣洋洋。一大早,外婆就早早地起床了,只見她把青翠的粽葉巧妙地裹成三角形,再把雪白的糯米放進去,最后用紅紅的細繩扎得緊緊的,一個個可愛的“粽娃娃”就這樣誕生啦!
經過客廳時,我驚奇地發現一把綠茵茵的草插在大門口。“咦,這是什么呀?”我好奇地問著正在忙碌的外婆。外婆笑著說“這是艾草,是用來驅蚊蟲的,還可以用來泡澡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小小艾草作用可不小啊!”我想。
這天,最快樂的還是我們一大家子團聚。我的哥哥特點從泰州趕回來過節,大家一邊品嘗著豐盛的飯菜,一邊聊著家常,而我和哥哥的話題則是學校的趣事,大家別提有多開心了。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二
端午節快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兒歌,來歷和風俗嗎?如果還不知道,那我就向你們介紹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有:“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的兩個主要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三
20xx年的端午節,是一個印象十分深刻的日子,給了我十分難忘的回憶。
端午節的那天清晨,整個溫州都籠罩在一片晨曦的迷霧中,突然一陣鞭炮聲打破了以往的靜寂。隨著鞭炮聲的響起,人們就立刻早起放煙火,看煙火。如果你走到大街上,看見幾匹馬上坐著幾個人,請不要覺得奇怪,因為這是端午節這天特別的風俗。這天,溫州的人們會把一些小男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在他們的臉上勾勒出一張張戲曲臉譜,在給他們穿上傳統戲服,讓他們每一個人坐上一匹馬,一個個古代狀元的形象片栩栩如生的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他們一個個連起來變成了一條五彩斑斕的繩索,在整個溫州市進行環游!你們不用害怕馬會受驚,這些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馬,即使在鞭炮聲中邁步前進也不會亂了陣腳,你看:他們那莊嚴肅穆又有些漫不經心的樣子,和它那不緊不慢啃著草的表情,真讓人以為是什么外交官員似的。
中午在橋頭,有許許多多的人聚在那里,眼睛直直的盯著河面,我廢了好大的勁兒才擠到里面。遠處的河面上傳來了“嘿呦”的呼喊聲,若隱若地看到五顏六色的衣服,越來越近了,是隊員們在劃龍舟吶!他們的臉上露著笑容,還堆滿了汗水。瞧,他們奮進的樣子,真和國家級的游泳隊有一拼!
晚上,人們也不閑著,紛紛拿出自己珍藏了好久的煙花,放了起來。這天每一個人都能大飽眼福,五彩的煙花隨處放,時而如一朵開放燦爛的花,時而如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
啊!溫州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自20xx年以來,端午節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法定節日。今年正好加上周末兩天一共是三天假。我們學校作為高考考場,就有了5天的假期,呵呵,好爽啊!我家的端午節過得簡單而有意義。
本來因為女兒高考不想包粽子的,但是勤勞的夫人為了一家子能安心度過今年的端午節,還是毫無怨言做了每年常做的事情。用她熟練而靈巧的手在昨晚吃過晚飯以后便完成了這一有意義的任務。昨天晚上就煮好了。
于是今天早餐我們便以粽子為主,香噴噴的粽子吃下肚子里感受到了我們這個家庭的溫暖。
今天是紀念古代大詩人屈原的日子,早上下了一場雨為他哭泣,我們懷念他。
吃過早餐以后,夫人一大早就去了商場,大概轉了一個半小時便滿載而歸。帶回的是掛在門上的綠色艾葉,還有綠色菖蒲葉子。
據說端午節在這一天掛上這些草可以驅邪,用這些草來熬成水洗澡便可消除百病。今天山上的草是能治百病的好方子。夫人還買了蔊菜,由于聽說紅蔊菜多半是用農藥來種的,這次她只好買綠色的啦!
我和女兒在家,她時而聽點讓自己奮進的音樂:《明天會更好》、《隱形的翅膀》、《奔跑》、《水手》等,同時也對自己待會的試卷進行了整理。作為高四的學生真的不容易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開放日。女兒心情比較平靜。我們三人一起十點來鐘去學校看考場。呵呵,今年的考場在家里的陽臺上便可看見。女兒說我們從正門進入比較好,這叫做昂首闊步參加考試。我們隨了她。
剛剛下過雨的校園顯得格外清爽,前來看考場的考生也沒有多少,可能要等到下午吧。我們一起走進了大樓的教室,找到了女兒的考場。呵呵,監考老師是我的同事。彼此寒暄以后,我讓女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熟悉一下。我與老師聊了幾句,大約過了十來分鐘,我們便離開了學校。校園已經為高考適當了做了些布置:彩旗、橫標、有關考試的要求等。
出了校門,女兒說需要買一支鉛筆作為備用。我們便在附近的社區超市逛了一下,由于沒有選擇的余地,我們便上了街去了一家大超市。我們三口之家購買了今天節日需要用的作料。如黃酒、冰糖、豆瓣醬,女兒買兩支鉛筆和一包包餐巾紙,我呢?沒有買什么,就是充當一個掛鉤而已,為了提東西,呵呵!
再回來的路上,夫人買了一點杏子,這是端午節需要吃的。不過為什么要吃這玩意兒,至今還搞不明白,只是大家都買跟著學罷了。
中午我們吃的是面條,加點蛋花湯,炒點綠蔊菜,放點橄欖油,又來點粽子,呵呵,這一餐看似平常,卻是意義深長。今天這一餐是端午節的中餐,是高考前的中餐,是為女兒考前加油的一餐。
下午大家洗了個澡,用了草藥哦,能去病,保健康!
晚餐正在準備,相信吃得更加的健康和有意義,沒有大魚大肉,只有溫總提倡的“清清淡淡,湯湯水水”。
今天收到了校長、同事以及學生節日溫馨的祝福短信,同時還有天翼的節日祝福短信:
一條短信息,祝福一串串:端午節到了,祝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健健康康,輕輕松松;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今天是端午節,祝朋友們節日快樂!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五
今天是個傳統節日,我特別高興,因為今天我可以吃到我最愛吃的粽子了。
早上,爸爸媽媽就開始包粽子,我在一旁觀看他們包粽子,從7點一直包到8點多才包玩,真夠辛苦的。做飯的時候媽媽又給我煮了幾個雞蛋,還做了涼拌黃瓜……,特別是粽子我最愛吃,今早我一次吃了五個小粽子。
中午,我還是吃到粽子。
下午,我寫完家庭作業后,睡了一會就下樓去玩,我先到我的朋友家里玩,我們一會下象棋,一會又玩五子棋、圍棋,特別是圍棋、象棋很好玩的,我一直下到下午5點才回家。
今天我玩的真過癮啊!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六
一年級吳卿源今天是端午節。我起床后問媽媽:“媽媽,今天是端午節嗎?”媽媽說:“是呀。”我高興地說:“太棒了!”我就去刷牙、洗臉,然后吃早餐,接著媽媽送我去上學。
整個上午,我都在盼著早點放學,好快點到外婆家吃粽子呢。
終于到放學時間了。媽媽把我接到外婆家,然后打了一盆像藥一樣的水。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水呀?”媽媽告訴我:“這是龍水,每年端午節用這這些水洗澡,這一年就沒有病了。”我趕緊跳到盆里洗起來,洗完后感覺真舒服呀!
這時,媽媽拿了一個粽子給我吃。啊!粽子真好吃。
今天我真開心!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七
今天是5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正好是爸爸的生日。
這時,1號一轉,靈活得躲過了1號的幢擊,還有30米就到終點了,我連忙為4號加油,他們的其心協力,5號第一名,4號第二名,2號第三名,雖然其它選手沒有拿到名次,但是他們卻沒有難過,都說下次要拿到名次。
轉眼到了晚上,我的朋友都來了,我正在玩電腦,到了八點半,該吃蛋糕了,媽媽點好蠟燭,關上燈,大家唱起生日歌來。唱完歌,吃完蛋糕,我們下去玩起“生化戰”來,我們猜拳決定誰來當生化幽靈,莊豐楷和竺愿當生化幽員,20秒后出現,我們真趕緊躲了起來,我躲在叢林里,找到了全部人都沒找到我,我成了他們的目標人物,我好像成了通刑犯,他們成了特警,拿著夜光燈,照來照去,紅外線都照到我了,我忍無可忍,沖了出去,正好被他們抓個“正著”。
轉眼就到九點半了,我只好和這幾位“特警”分別了。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八
重陽節今天是老人節,又叫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望我的爺爺奶奶。
到了那里,已經是中午了,媽媽和爸爸忙著做飯,爺爺奶奶今天很累,在休息,我卻沒什么事干部了,突然,我想出了一個好戰為子,給爺爺奶奶一個驚喜,什么驚喜呢?爺爺奶奶喜歡干部凈,我就反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我想:我今天做的一切,爺爺奶奶肯定很高興。
老人們的節日叫做重陽節。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是老人們的節日,叫做重陽節。
今天我想幫爺爺奶奶做一件事,就幫爺爺奶奶洗碗吧!早飯吃好了,我對爺爺奶奶說:“今天就讓我來洗吧!”
爺爺奶奶說:“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的還要干凈!”我信心十足的說。
早飯吃好了,爺爺奶奶讓我來洗。我撩起袖子,開洗第一個碗,把碗拿起來,開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兒滑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小猴子,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的干干凈凈,給爺爺奶奶看,爺爺奶奶說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九
明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五月初五,正是最美好的時光。記得我小時候,端午節好象是與割麥連在一起的。許是為了祈祝麥子的豐收吧,端午節這一天的吃食往往特別豐盛,早上包粽子煮雞蛋、蒸包子、土豆粉條燉肉,我總是在頭一天就在門上插上兩支艾蒿,一直延續到如今。
端午節又叫“五月端午”。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傳說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在這天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其實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說是,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
隨著端午節的來到,家家戶戶都做好了包粽子的準備。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征,在這節日之時,我也想學會包粽子。
端午節正逢爺爺七十大壽,一家人都團聚了,既是給爺爺過壽宴,也在節日來臨之時聚一聚。剛到爺爺家,就看見奶奶準備包粽子,我頓時心血來潮,迫不及待地問道,“奶奶,我也想包粽子。”奶奶聽了自然高興,便同意了我的請求。
奶奶邊包邊給我解釋,“包粽子必須有粽葉和糯米,至于中間的餡,就要根據個人口味來定了。然后拿泡軟的粽葉,圍攏起來,接著挖一勺糯米,放兩個蜜棗,然后再挖一勺,接著把粽葉窩成三角形,最后拿線纏起來就好了。”我不禁笑了起來,那么簡單,還能包的那么完美,我一定也可以包的很好。便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片粽葉,毛手毛腳地將它圍攏,卻發現挖了一勺糯米位置就不夠了,畢竟是初學,奶奶說,“沒關系沒關系,一勺也行,你就放一個蜜棗吧。”放完蜜棗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糯米包住,可它卻一點也不聽話,不是這邊漏出來,就是那邊漏出來,折騰了好半天,我才把它完完全全地包住,然后用線纏起來。我端詳起自己費了好大勁做出的粽子,不禁放聲大笑,這是什么,奶奶也被我包的奇形怪狀的粽子逗笑了,不過她還是鼓勵我:“沒事沒事,初學肯定不熟練,包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在等待粽子煮好的時間里,奶奶問我:“你知道粽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奶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因為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懷抱石頭沉入江中,但是為了不讓魚蝦傷害他的身體,人們就統統把糯米投入江中,引來魚蝦吃。后來人們為了祭奠屈原,就把五月五日那天定為端午節。”我津津有味地聽著,了解了許多知識。
今年端午節,我既學會了包粽子,也明白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獲真不少。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個很有特色的節日。
聽爸爸說,端午節由來是紀念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當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彌漫著:甜甜的,濃濃的節日味道。今年端午節,媽媽早早開始準備包粽子了。
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她身邊轉來轉去看,只見媽媽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成一個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放進一些已經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蓋上糯米,然后用粽葉把糯米裹得嚴嚴實實的。看著媽媽包好的一個個胖胖的粽子,饞得我直流口水。
端午的前一天,人們把采來的艾篙,菖蒲一同插在門窗上,用來辟邪保平安。艾草的清香彌漫開來,這股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菖蒲煎制的水來洗澡,聽說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
這一天,媽媽還給我弄五彩線,綁在我的手腕上。說這樣能祛病消災,長命百歲。我喜歡過端午節。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二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中,是古代人為了紀念英雄屈原,所創造了這個,至今還在流傳。到了端午節,人們吃粽子、煮雞蛋,在門前掛上柳枝、葫蘆。有些地方的人還賽龍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快樂無比。
今天就是端午節,不少人家都在門前掛上柳枝、葫蘆,大街上到處都是賣五彩繩的小攤,有許多孩子也都戴著五彩繩。我看見許多人都手里都拿著粽子、雞蛋,我們家里也不例外,今天爸爸買了幾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剝開粽子皮吃一口,忽然,媽媽冷不丁的抓住我的手說:“洗手了嗎?不洗手就想吃,沒門。”沒,我只好不情愿去洗手,洗完手,我馬上夾起一口粽子往我的嘴里送去。啊,真香啊,香黏可口,而且非常潤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回味無窮。饞嘴的我吃了兩個大粽子,打著飽嗝,舒服極了。
晚上吃過飯后,媽媽帶我去溜達,看見許多小孩都戴著五彩繩,我也很想要,求媽媽給我買一個,正好旁邊有個買五彩繩的小攤兒,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上面有許多水晶一樣的小球球,還有一些小鈴鐺,甩起來叮叮當當得,我很喜歡。
媽媽和我又買了一個葫蘆,還在路邊等的樹上撅了一根柳枝,我不解的問媽媽:“為什么要掛葫蘆呢?”媽媽說:“葫蘆能辟邪,把它掛在門前可以保平安。”“哦,原來是這樣啊。”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天晚上,我睡得很甜,好像門前的葫蘆真的能保我一生平安是的。
這次的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希望下一次端午節還可以這么快樂。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三
期盼了好久的端午節,終于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我家。
上午八點半,我迫不及待地催著爸爸媽媽帶我去濱江公園看龍舟賽。一陣陣禮花從路中射出,把這個快樂的節日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彩。江面一字排開的龍舟做得栩栩如生。一聲哨響,開始劃了,人們臉上表情都很嚴肅,爭先恐后、爭分奪秒地向前劃著。最后,一只紅色的龍舟勝了。一位叔叔問我:“這條龍舟是怎么贏的呢?”“一開始,一直是那條黃色的龍舟在前,劃到一半時,敲大鼓的船長哈哈大笑起來,一時忘了指揮,這樣就落后了。而那條紅色龍舟上的人,雖說已經非常累了,但他們咬緊牙關,竭盡全力堅持到了最后,就成功了。”我說。叔叔高興地笑著說到:“好!答得好!取得一點成績不可以驕傲的,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來,這個小禮物送給你。”哇!是一個小的龍舟模型。
我帶著這個精致的龍舟模型,開開心心地回家了。我問爸爸有什么事干,“沒事干。”爸爸說。我看見爸爸提的包包里有粽葉,我知道有事干,可以包粽子了。
到了傍晚,我把手洗干凈,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教我,先把粽葉攤開在手掌上,再抓些糯米放在粽葉上,然后把肉,紅豆夾到是中間,折起粽葉,包成三角型,一定要包緊。最后系上繩子就ok了。我學著包了,但總是一折粽葉就搞散了,連著幾個都沒有包成功。我氣餒了,扔在桌子說:“我不包了,我去看電視。”但我又一想:我應該要有恒心和信心啊!這么容易放棄怎么會做得好。于是,我又重新學著媽媽的樣子認真地包起來了。嘿!我終于包成功了一個。我繼續包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漂亮。
開始煮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激動啊,這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呢!終于煮好,媽媽挑出我包一個來咬了一口,“哇!太好吃了,童童,你包的就是不一樣呢!”媽媽興奮地稱贊著,我也開心地笑了。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四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很快,三天假一下就過了,現在看來,在家真好。
第一天,大掃除,廚房里進了老鼠,真是太惡心了,星期四晚上我就收拾到凌晨5點,把廚房全部收拾干凈,孩子二點起床看歐洲杯,問我怎么還不睡,我說要收拾,等他球賽看完了,我還在收拾,他叫我睡了,也影響他休息,我想一鼓作氣收拾完,東西全部洗了,柜子全部抹了,該仍了全部仍了,一看時間,5點了,也收拾差不多了,把粘鼠版放好,等老鼠上勾,我去睡了,當6點過時,我仿佛聽到了老鼠叫,沒有起來,等我8點起床時,孩子也起來了,問我怎么不多睡下,我去廚房,我一下傻了,老鼠光顧了粘鼠版,清楚的留下了印子,可它跑脫了,我氣暈了,人鼠戰爭與它的勝利而結束了,我在想,其實它真是聰明,之前的一天,我就罵,我要打你,要讓你滾出我家。我一罵,就沒有聲音,等我一走,就在廚房咬東西。我斷續收拾,其實都有點累,看見收出來一大堆不要的東西,頭都大了,姐姐過來,說是在一起吃飯,主要是陪媽媽,媽媽是端午過生,她早上去醫院看病,中午一起吃飯,媽媽沒有什么精神,吃完飯后,我又找收廢品的把東西收走,想到媽媽精神不好,心中很壓抑,中午同學叫我出去玩,我沒有去,我也沒有告訴她們媽媽不好,我不想給她們添麻煩。晚上打電話給醫生,說可以住院,和姐姐一起勸媽媽去住院了。晚上又去買了個粘鼠版,比較好的,晚上起來幾次,怕它又跑掉,可它沒有光顧。
第二天,一早去練車,6點就起床了,天很熱,四人當中,我年齡大,也練得不好,因為二天沒有睡好,就想睡,整天都是昏的,開車開得也不好。媽媽是姐夫送去的,真是感謝他。
第三天,還是想休息,而且腰疼,下午去醫院陪媽媽,老公和孩子都不在,自己在家很清靜。
三天假一晃就過了,在第三天的早上,終于把老鼠粘到了,是孩子告訴我的,我一下很高興。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五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到奶奶家吃粽子。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的`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很熱愛自己的國家,不想做亡國奴,他受到壞人的陷害而被流放。他創立了“楚辭體”,還寫了憂國憂民的詩《離騷》,后來屈原就投江而死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的時候包粽子、賽龍舟。
聽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我長大以后也要像屈原一樣熱愛國家,多學本領,為國家做貢獻!
早上我起床了,看見鍋里有鴨蛋和粽子,我問媽媽今天怎么吃粽子呀?媽媽說:“因為今天是端午節呀!”
吃早餐時,我和爸爸碰鴨蛋,我和爸爸各拿一個蛋,輕輕一碰,爸爸手里的鴨蛋就被磕出一個坑。哈哈,我贏了。媽媽給我剝了一個粽子,聞起來香香的,吃起來津津有味的。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可惜,今天沒有看到劃龍舟。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六
又逢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相傳,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尋找他,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此后,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這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據說,比賽時,岸上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江里萬箭齊發,百舸爭流,龍舟全體隊員配合著船頭的鼓點,齊心合力,奮力搖漿向前。最先到達終點的當然就是勝利者啦。想象一下,都覺得賽龍舟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到現場去觀看比賽,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上龍舟與其它船隊較量一番呢。
包粽子也和屈原有關,百姓們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爺爺都會買來粽葉、糯米、蜜棗和各種各樣的豆子,把糯米和豆子洗凈泡好,爺爺把粽葉平平地鋪在桌子上,將一邊輕輕卷成漏斗狀,在下面放上一層米和豆、再放三、二顆棗進去,然后用米和豆蓋好,用粽葉把口包住后用馬連草繩把粽子捆住。包出的粽子棱棱角角,十分耐看。我在一邊看著爺爺流暢的動作,真是佩服極了,也想學學這門手藝呢。
又逢端午了,不管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渡過,我都希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所有的人都能實現心里的愿望。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七
端午小長假,月月的爸爸邀請我們全家和欣欣全家到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玩。天氣很好,我們很快就到了那里,哇,游人還真不少啊!大家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的往山上爬。
藍色天空中白云朵朵,山里邊林遮樹掩、郁郁蔥蔥,可以聽見溪水潺潺的流淌聲,清脆的鳥叫聲,還有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一進景區大門山路比較平緩,我、月月和欣欣,就像三只快樂的小鳥飛來飛去,急的大人們在后面不停地叫我們的名字。
我在路上看到了像山的云彩,看到了紫荊樹、漆樹、桑樹和板栗樹,還看到了清澈的溪水。我和兩個小伙伴下到了溪水旁邊,踩著石頭跳來跳去,身上的力氣好像永遠也用不完,無窮無盡,就像一只只靈活的小猴子一樣。我們看到溪水的中心有一塊兒大石頭,于是就想跳過去玩,但是離岸邊太遠,擋住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沒辦法,我們只好齊心協力,自己拿石頭搭一座橋。大小石頭都派上了用場,大石頭作為路,小石頭作為固定用,不一會兒,一座小橋就搭好了,我們順利地走到了溪水的中心,大家一起歡呼起來。
過了一座長長的吊橋,看到好幾處瀑布和清澈的潭水,我不禁想起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的詩句,古代的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美景里,也和我一樣幸福吧?三個小伙伴都有些累了,但是眼看著頭頂上的藍天離我們越來越近,終于爬到山頂了。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可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反過來,因為我們上山用了三個小時,下山卻只用了一個多小時。月月的腳有點疼,下山的時候一直跟著媽媽,我和欣欣都比她大,滿心想著下山后到池塘里去撈蝌蚪和小魚,所以沒有休息一直往下走。我們撈了很多蝌蚪,有一些蝌蚪都長了小腿了,爸爸說再過一段時間就快要變成青蛙了。我想起青蛙是農民的好幫手,又是益蟲,就把這些小蝌蚪全部都放生了。
這個端午節玩的非常開心,下次我還要到這個美麗的景區玩耍。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八
端午節來啦!今天的`我終于等到了端午節,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吃端午節的粽子了。
因為今天端午節,所以一早我就起了床,然后幫著母親一起做包粽子前的準備。一家人吃過早飯之后,接著就開始包粽子了!每年的端午節,我家都會自己包粽子,不過今天大家包粽子的時候可還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首先就要來說一說我調皮搗蛋的弟弟了,媽媽說要來包粽子的時候,弟弟是最高興的那個人,不過等到真的包粽子時,弟弟又是那個最早放棄的人。每年的端午節弟弟都會沮喪的說上的一句,“看來我只適合吃粽子,不適合包粽子。”弟弟這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用弟弟的雙手包出來的粽子簡直不忍直視,就好似弟弟怎么都學不會包粽子一般。
“不行,我要吃粽子。”弟弟鼓起了嘴巴,讓原本就圓圓的臉蛋看起來更圓了,我的弟弟還真可愛呢。“那行,坐下來,我教你包粽子。”我的語氣很堅定,讓弟弟不能反駁。最終弟弟還是坐下來,繼續與大家一起包粽子了。
一直坐在一旁的爸爸媽媽看著這一幕,都偷偷的笑了。今年的端午節還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呢。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十九
早上下樓吃早飯的時候,看見餐桌上放著好幾個粽子。雖然有綠綠的粽葉包裹著,可是粽子的清香縷縷傳來,饞得我口水直冒,喉嚨咕嚕咕嚕作響。
一坐下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拆開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爸爸,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想了想說:“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習俗呀!”我又刨根問底,“那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爸爸得意地說:“想知道來歷嗎?聽你來吧道來。”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哦,小小的粽子也藏著這么大的故事。看來一個人為國為民著想,死后他會流芳百世。”我感慨道。
日記端午節(實用20篇)篇二十
6.1+6.2兒童節加生日,媽媽帶我今天去這兒,明天去那兒,我肆無忌憚的玩兒,一切煩惱都消失了。我忘記了作業,兩天的時間連一下書包都沒有動。開學時我好笑地問媽媽:“媽媽,我的書包怎么不見了?”
6月3日上學了,每一節課我都在發呆。上課時我東瞅瞅,西望望。我的腦中回放的都是六一兒童節去九華山室外游樂場的情景,在生日宴會中不亦樂乎的情景……根本就聽不見老師在講什么。聽老師說話,就像聽唐僧念經一樣。
在一次數學小考中,我只考了55分,這使我深受打擊。但是這并沒有改變我上課“夢游”的狀態。接連幾次小考,我考得都不是太好。于是我只好求助我的管家——老媽。媽媽幫我分析了原因,我們一致認為,我小考的壞成績跟六一兒童節后的學習狀態有關。我們倆一致決定端午節在家收心,還設計了一張計劃表。
在三天的時間里,我補上了落下的功課,還復習了學過的知識點,做了練習冊,我相信在開學后我一定會調整好狀態。
這就是我不一樣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