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一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營——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我特制定計劃如下:
1、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小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地體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詩朗誦的開展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1、老師宣布詩歌朗誦會的意義、活動設想及注意事項;
2、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3、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是個互相交流,并互相朗誦,做好準備;
4、在班級中舉行詩歌朗誦會,組織學生評委選出優秀詩歌朗誦者名單。
5、請優秀朗誦者以座談會暢談自己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每周二、周五下午。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招募社團成員,組建詩朗誦社團。
第二周:閱讀引導,教你怎樣去讀書。
第三周: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四周:什么詩朗誦
第五周:朗誦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第六周:怎樣選擇朗誦材料。
第七周:怎樣把握作品內容。
第八周: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
第九周:朗誦的語速。
第十周:朗誦的語調。
第十一周:作品的引導(寫景文章的朗誦)
第十二周:作品的引導(古詩的朗誦)
第十三周:作品的引導(散文的朗誦)
第十四周: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第十五周: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二
1.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
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5.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7.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8.圣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
9.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10.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11.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
1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13.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14.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15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三
南陽師范學院紅樓夢研究學會在前任會長的帶領下,有諸多創新之舉,會刊《紅樓擷珍》的創辦,第四屆紅樓夢知識競賽的成功舉辦,紅學會更是被評為了優秀社團。在接任會長之后,也曾多次考慮過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這些事,還好有老會長的指導,伙伴們的配合,紅樓夢研究學會在新的路程上慢慢前行。
換屆時當我接過社團的資料時,頓時感覺身上便有了一個重擔,紅樓夢研究學會將“探索紅樓奧秘,闡釋紅樓內涵,弘揚古典文化,提高自身素養”定為宗旨,其簡化而言就是將紅學得以傳承和發展。在了解紅學會的發展歷程之后,我雖然沒有什么雄心大志,要在社團里做出什么大事,但我只想用心去做社團里的每一件事,將紅學傳承和發展,將紅樓之家的溫馨得以傳遞,用心做社團人,用愛傳社團情。回顧過去:
做為理論學習性的社團,而且又偏重于文學的探討,所以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不夠高,當新生們第一眼看到紅樓夢時,便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深奧難懂,所以不感興趣。為了讓同學們了解紅樓夢,了解紅樓夢研究學會,招新工作從暑假便列入了計劃之中。伙伴們積極的向大家介紹紅樓夢,幫助新生解決各中問題,與他們的交流讓紅樓之家的溫馨得以傳遞。我知道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文學需要發展,文藝也同要需要加以重視,所以紅樓夢研究學會首次為社團添置古裝,將古典的優美突出。前期的準備,以及紅樓夢的影響,再加在招新的兩天里紅學會新老會員的辛苦付出,紅樓夢研究學會今年共招新61人,雖然這在別的社團里或許不算什么,但這卻是紅學會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光。招新結束了,活動如期而至,我知道這還只是個開始。
從第一次的新生見面會開始,一些有才藝的同學便逐漸得到欣賞,她們之間有會琵琶的,會彈古箏,會吹笛子,更有來自布衣族能歌善舞的小姑娘,紅學會能招來這些有才之人,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新生見面會上,我們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會員初次見面,自我介紹更是新穎別致。紅樓夢研究學會紅樓之家的全家福合影是這次活動的圓滿結束。紅學會這一學期,大家一起討論紅樓夢中的人物,一起學習紅樓夢中的詩詞,還有對12判詞的理解,我們從細微之處讓大家慢慢讀懂紅樓夢,燈謎,酒令,茶趣等等是我們對紅樓夢的學習和探討,每一次的活動大家都會積極的發言討論,從中有所收獲。
第二屆紅樓夢知識文化展是我們舉辦的第一個大活動,意在紅樓文化月里向大家弘揚紅樓知識,在這次活動中,紅學會會員經過了一周的細心準備,書法,繪畫加上對紅樓夢知識的介紹,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紅樓夢,了解紅樓夢文化,將古典文化得以發展。
紅學講座,雖然沒有仝海天老師的那次講座產生那么大的影響,但是對于紅學愛好者來說,沙超老師以80歲高齡為我們我了兩個小時的精彩演講,從元春的判詞及紅樓夢12曲中探索元春之死背后的故事,從中學習紅樓夢所闡釋的紅樓內涵。當然,舉辦這些活動,除了學習和探索紅樓夢之外,還有的便是希望會員能在這些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成長和鍛煉。
紅樓夢研究學會在弘揚和傳承紅學的基礎上將紅樓之家的精神得以發展,一起游戲,聚餐,還有跟會員們一起過生日,真正的體會親如一家的感覺。紅樓夢研究學會還積極的同英語俱樂部,演講與辯論協會,營銷與交流學會,墨語文學社,夢想劇社展開元旦圣誕聯誼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以增進各社團之間的交流,促進社團之間的合作,真正的做到做社團人傳社團情。與英語俱樂部等一起承辦的經管元旦晚會,更是受到老師同學們的認可,紅樓夢研究學會將會在社團的到路上繼續努力前行。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可是我們發展的道路卻仍在繼續,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滿,紅樓夢研究學會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十周歲生日,我們也在努力的籌備這次的盛典。紅樓夢十二金釵必將會帶給大家一段美麗的記憶,《紅樓擷珍》將記錄大家對紅樓夢感悟的點點滴滴,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我相信,或許有一天人們沒有人再讀郭敬明的小說,但一直都會有人研讀《紅樓夢》,或許有一天人們不再記得小蘋果,可《葬花吟》終會有人吟唱,因為經典是不朽的,我們愿將經典傳承發展。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四
一葉榮華春秋意,年月回首卻思量。
勤為容衰亦心滿,奮作平凡千椽梁。
但惜冷暖話窗言,求山臨水對天蒼。
進取點點星鋪路,步履穩踏自茫茫。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
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計劃為依據,制定計劃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結的基本要求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
這是總結的中心。
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
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
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
為便于今后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今后的打算。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五
2 .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高適)
3 .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晉·陶淵明)
4 . 勤奮
5 .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6 .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7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
8 .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云間》)
9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10 .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曹植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六
諄諄告誡,語重心長;殷殷期望,寄意深遠。
本期特別關注全面盤點他從去年初出訪美國至今的講話所引用的經典古語和名言,展現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
【一、“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講話情景:2012年2月14日 他出席美國副總統拜登及國務卿希拉里舉行的歡迎午宴 講話原文: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建設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是一項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的開創性工作,既沒有先例可循,也沒有經驗可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或者“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 【二、“風物長宜放眼量。
”】 講話情景:2012年2月14日 他和美國副總統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 講話原文: 善于識別和把握時機。
當前,中美都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
兩國經濟議程高度互補和契合,合作空間廣闊。
希望兩國企業家把握機遇,把眾多合作潛力全面轉化為互利共贏的實際成果。
“風物長宜放眼量。
”企業家的眼界決定境界、作為決定地位。
出處:《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 講話情景:2012年2月14日 他和美國副總統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 講話原文: 希望企業家們“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一時一事的干擾因素而裹足不前,而應著眼長遠,拿出更多、更好適合兩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七
古劍篇(又作寶劍篇)
唐------郭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
猶能夜夜氣沖天。
這是一首描寫古人鍛造龍泉寶劍的非常好的詩篇,選用當時認為最好的昆侖山鐵礦石,用最好的工匠經過幾年的時間錘練而成,連最好的工匠都贊嘆不絕,然后用黃金鏤飾金環,如一輪明月般熠熠閃光,用綠寶石鑲嵌的劍柄如龜甲一樣令人眼饞,就連劍鞘都用琉璃和玉石裝飾著蓮花圖案。這樣極品的寶劍,即使被埋沒,仍然夜夜劍氣沖天。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八
20xx年,我會在縣委、文聯的領導下,在理事會和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各項工作取的了較大進展。在這里我向各位理事和全體會員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20xx年即將過去,下面我代表理事會回顧一下今年的工作,請大家審議。
我們學會自20xx年5月18日成立以來,大家團結一致,群策群力,逐漸由松散狀態形成比較規范的詩詞文化團體,使我們的會員隊伍逐漸壯大。去年,在擴大營丘、云水詩社兩個分會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高崖水庫庫區分會,初步實現了向鄉鎮延伸的計劃。同時,又有一批社會賢達和年輕會員加入進來,給我們詩詞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年輕化,涌現出更多的詩詞人才和骨干力量。我們學會英才薈萃,后繼有人,我縣的詩詞文化得以復興,并能長期傳承下去,形勢喜人。
今年,繼續從正式會員中選拔那些積極參與學會活動、聽取詩詞講座和認真學習詩詞知識、創作水平較高的優秀會員,分期分批推薦加入中華、山東詩詞學會。今年,石汝祥、李作廷、馬洪奎,祁汝平、盧振祥、張立志六人正式批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王元昌、王培元、張發輝、李世華、_五人上報待批山東詩詞學會會員。另外,濰坊詩詞學會正在籌備之中,我會推薦的盧振祥同志已定為常務理事,前幾天參加了籌備會議,不久將召開成立大會。根據籌委會安排,我會又推薦梁鴻元、祁汝平、_為理事,并申報20多人加入該會。同時,我們組織19位同志寫了23首賀詩,將編入成立大會專集中。至此,中華、山東、濰坊、昌樂四級詩詞學會已基本形成,今后,將繼續選拔優秀會員分期分批的上報中華、省、市詩詞學會,使我會成為較有實力的基層詩詞組織。
我們是根植昌樂鄉土的民間詩詞組織,背負著繼承傳統詩詞和創作新興詩詞的重任。因此,把詩詞文化融于廠礦企業、鄉鎮農村、機關學校等單位,多搞一些社會采風或聯誼活動,面向社會,以詩詞形式吟頌社會發展,揚厲時代精神,是我們學會的重要任務。今年,我們先后組織了下列較大的采風聯誼活動:
1、元月20日,我會范永來、田義生、梁鴻元應昌樂商會邀約,去東盛集團采風。利用詩書畫形式彰顯企業文化,收到較好的效果。從此,《昌樂商會》每期三次邀請我會2—3人到商會會員企業采風,并以詩書畫形式在《昌樂商會》雜志發表,己成定制。今年應邀進企業采風10多次,受到商會贊賞,企業好評。
2、4月10日,應邀參加營丘(吉阿)第26屆桃花會。吉阿雅集,詩書歌舞融為一體,共慶田園新春,發楊民間文化,傳為佳話。
4、6月5日,應邀參加營丘老年大學教學點和xx詩詞學會營丘分會、書畫研究會掛牌儀式。詩詞、書畫、曲藝有機結合,使鄉鎮文化得以長足發展。
5、6月7日,老年大學組織我會和老年大學歌唱團舉行了第二次端午節詩歌演唱會,我會創作了歌頌屈原愛國主義精神和我縣風貌的24首優秀詩詞,由田世昌、祁汝平、岳坤、_等同志登臺朗頌,配以歌舞,別具一格,妙趣橫生。
6、10月15、19日,龍騰旅行社兩次邀請我會免費去青州古城和柿子溝,沂水地下大峽谷、熒光湖等景點游覽,我會與旅游行業聯姻,得以回報。
7、10月18日,應營丘水利站長高清華之邀,參觀明樓和太公祠廟會。11月20日,應營丘分會劉金安邀請,舉行了詩書畫聯誼活動。詩人雅集,別有風味。
除此之外,我們還與省內外詩詞組織加強聯系,相互交流書報,參加了一些文化活動,擴大了我會的域外影響。另外,還舉行了很多詩詞沙龍性的小型聚會和社會活動。規模有大有小,但都充滿了學會詩風和詩友情誼。這足以說明我會的社會影響在逐漸擴大,聲望在不斷提高,值得一賀。
學校詩詞社團工作總結篇九
感嘆時光飛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論語》?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詩》?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老去光陰速可驚。
——歐陽修《采桑子》回首是非功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感君遇我厚,肝膽每傾竭。——袁燮《送趙冶晦之》?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魏徵《述懷(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