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年中家庭聚會最多、氣氛最濃烈的時候,也是人們歡慶新春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一
春節的味道是什么?有人說是甜的,是幸福的,是溫暖的。
“吃團圓飯嘍!”媽媽和爸爸是主廚,我和妹妹只能當“跑堂"的,只見媽媽手拿鏟子,快速的在鍋里翻炒著。我和妹妹則忙著擺碗筷忙得滿頭大汗。爸爸正在切菜,時不時還幫媽媽一下。我們都笑了。沒過多久,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便做好了。我們一家坐在桌子旁,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看快樂的笑容。團圓飯的味道是幸福的。
大街小巷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喜氣洋洋的春聯:”五福臨門福滿門,天增歲月人增壽。”媽媽說,“你讀反了。我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還看到了許多辦年貨的人,他們擠得像鑵頭里的沙丁魚,把超市擠的密不透風。
到了外公家,我和妹妹爭先恐后的跑到了外公面前。我搶先在妹妹前說:“祝外公:福如東海五福來,壽比南朝不老松!”妹妹趕緊補充說:“祝外公財通亨運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外公笑的不亦樂乎,把兩個紅包塞進了我和妹妹的手里。我笑得臉紅紅的,像門口的紅梅了。回家后,媽媽把我們搜括了。
雖然年已經過完了,但是過春節的味道還是在我心里,久久不肯離去!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二
春節的味道是甜的,是合家團圓的甜,是收到壓歲錢的甜,是放鞭炮的甜。飯桌上流露著竽泥的甜,餃子的香。飯桌旁爺爺奶奶燦爛的笑容,溫暖的祝福語都讓我感受到了春節的甜,心都要甜化了,笑容的溫暖在我的心中永久存留。第二天早晨摸摸枕頭底下,“呀!有兩個紅包呢!”我想應該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的,我心里甜滋滋、樂呵呵的。晚上和姐姐、弟弟、妹妹們一起放鞭炮,歡聲笑語充滿了小院子,讓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快樂中的甜,我享受著這春節的味道——甜。
春節的味道是咸而又酸澀的,是淚水的咸,是心中的酸楚,是思念的咸。解放軍叔叔們堅守在祖國邊疆,為我們保證安全,真正做到“舍棄一個小家,保住一個大家”。在鐘聲敲響之際,他們只能拿起冰冷的手機為家人送上一句溫暖的祝福,淚水輕輕劃過臉頰,一不小心流進了嘴里,那咸味永遠銘記在心,心頭的思念和牽掛永無邊際,他們多想見到自己的家人呀!但這是責任,是保衛祖國的決心,是永久的使命。
人們越來越恐慌,日夜提心吊膽,心里苦得很。病人身躺在病床上忍受著病魔的痛苦,面臨著隨時可能死亡的危險,他們空洞的眼神,讓我們明白病人更苦。白衣天使們里外穿著幾層防護服,戴著幾層手套,從早到晚不停歇地工作,脫下防護服和手套,那雙白白皺皺的手令醫生心里苦啊!令我們流下淚水,讓我們心中一顫。
現在我明白了,春節的味道是多種多樣的,它如多彩的圖畫,描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這味道就是春節的味道!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三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西,那里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對聯,掛上了大燈籠。除了這些,我們還會聚在一塊空地上——打年糕。
家鄉的年糕是打出來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當然它的制作過程也有一套呢?
爺爺從里屋搬出來熱騰騰的糯米,把它們小心翼翼地倒入一個石臼里,隨即就開始真正的制作了。
兩位健壯的叔叔擼起袖子,看樣子是項“大工程”。把兩根近一米的棍子插入石臼,接著雙手緊握棍子。看他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在一旁的我急著說:“快點,快點開始吧!”
于是他們開始一上一下地攪拌糯米,那樣子可真和諧。一個上一個下,配合得非常有默契,他們的嘴里還輕生念叨著:“嘿呦!嘿呦!”隨著節奏,他們的動作越來越快。讓我感覺像廣場上披著獅頭的舞獅者。氣氛越來越活躍,周圍的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會有小孩拍著手,大聲地說:“真厲害真厲害!”也有幾個淘小子圍在石臼邊轉著圈玩兒……過了一會兒,爺爺就提著一桶水,喝道:“來來來!搽水嘍!”大伙兒都讓開,只見爺爺興致勃勃地往石臼里灑水。然后揮了揮手說:“繼續!”總之,在打年糕的時候,大家有說有笑。
正午的陽光灑在大家的臉頰上,人人臉上紅潤了不少。打完糯米,還差最后一道工序——。
姑姑和嬸嬸早已準備好了:她們在桌子上抹滿了食用油。爸爸把打好的年糕小心翼翼地搬到桌子上。剛打好的年糕黏糊糊的,于是姑姑沾了油,把整團年糕都涂上油。然后嬸嬸熟練地把年糕拉長,撕開,搓團。一團年糕在嬸嬸的手上翻過來翻過去,我們都拍手叫好。
家鄉的春節是熱鬧歡躍的,我覺春節就應該缺不了這抹年味。
又一年春節將至,來的悄然,就這一年在杭州過年,忘不了老家的春節……。
——后記。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四
爸爸端著菜,大聲地喊著:"吃年夜飯嘍,吃年夜飯嘍!
我一聽,急忙跑過去一看,外婆已做好了一桌豐盛的菜,其中有一只香噴噴的大雞腿特別吸引眼球。頓時,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哈哈,這雞腿是我的啦!"說完,我就把雞腿扳了下來。
爸爸見了,用筷子敲了我額頭一下說:"你這孩子,好東西應讓長輩先吃,快叫外公、外婆坐下來。"。
我手里拿著雞腿,趕緊問外公外婆:'你們吃嗎?'。
"不,不,趙辰先吃吧。'。
我高興地大喊:'知.....道.....了!'。
全家人聽了,都笑得合不攏嘴,齊聲夸我是個乖孩子。
這頓年夜飯,一家人吃得很開心,有爸爸、媽媽和外公、外婆的關愛,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和幸福。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五
春節的味道是甜的,是合家團圓的香甜。春節里,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其樂融融,雖然爸爸媽媽的工作非常緊張、繁忙,但是在團圓飯里,卻是非常輕快的,都沒顯出一點緊張,爺爺奶奶的笑臉都把臉上的皺紋覆蓋了,每一道菜里,都蘊含著媽媽對我們的愛。吃完年夜飯,我和弟弟一起去玩爆竹,我們似乎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春節的.味道是咸的,是淚水劃過臉頰流進嘴里的咸。那是在邊疆守護著祖國的解放軍戰士、消防員叔叔、春晚上給我們表演精彩節目的演員春節時的味道,他們春節時不能與家人團聚,只能拿起一個冰冷的電話,通過一根長長的電話線,給家人傳遞平安。但是,他們的春節味道里有奉獻和守護。
春節的味道是苦的,是疫情籠罩下的苦。這是今年過年獨特的味道,在疫情里,大家都不能出門,都不能感受一下大自然那美麗的景色,只能待在家里,而我們不是最苦的,最苦的還是在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是鐘南山爺爺,是李蘭娟奶奶,他們都是為了大家能有幸福的生活,在生與死的門檻上跨躍。
終于,我懂了,春節的味道里有多少甜,也就有多少苦;有多少辛酸,也就有多少奉獻,春節的味道是多么讓入回味無窮。等到春暖花開之時,我們相約把這一段五味雜陳的味道拿出來曬曬——你的味道,我的味道,春節的味道。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六
轉眼間,不知不覺又過去了一年,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時,春節也隨之而來了。
在以前每次吃年夜飯的時候,總會有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被端上桌,而我也總是把餃子一個個接連不斷地塞入自己的嘴里,吃噎著已是尋常事,媽媽也一直在旁邊為我拍著背,對我說“慢點兒吃,沒人和你搶”,直到餃子被我吃光只剩下白花花的盤子我才肯放下筷子,打了個嗝離開餐桌。
此時的我也不例外,早已坐在餐桌前,等待那盤香噴噴的餃子上桌,等了一會,還不見餃子,我大聲喊到“餃子呢?”媽媽走了過來:“喊什么,你都長大了,要吃就自己過來包!晚飯還早地很咧!”我一聽這話,心情一落千丈,想反駁,可是媽媽也說的沒錯,我確實長大了,自己的事該自己做了。
不一會,我已經坐在了廚房,我看了一眼坐在我對面的媽媽:“開始吧!”媽媽抓起一塊面皮,往中間挑了了一點兒餡,點點水,用手一捏,一個餃子便可以算包好了。這一系列動作是多么的迅速、自然!我也學著媽媽的模樣,剛開始包了幾個,一個個都是長得奇形怪狀,和媽媽包的餃子放在一起顯得格外突出,我臉上露出了難堪和尷尬的面容,媽媽看著我,輕聲細語的說:“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靜下心來,不會做沒有關系,但一定要認真的學”,在媽媽的一番教導下,我也靜下心來,嚴格按她教我的步驟,認真其實的領悟其中動作要領,雖然是冬天,而我卻熱得滿頭大汗。
過了一會,一個個餃子從我手里生產出來,媽媽看著我嫻熟的動作,成品餃子的模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終于,我抽走了最后一張面皮,包了最后一個餃子,我擦了擦額頭上汗,和媽媽將這些餃子放入了鍋里。
不一會,一盤餃子端了上來,我知道,這些餃子都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嘗了一口,雖然餡是一樣的,可我心里卻感覺味道比以前的餃子更有味道。
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過年的味道,過年包餃子吃餃子,其實就是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的感受包餃子,一起勞動的幸福!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七
“過年了,過年了!”我們大喊著,這可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最紅紅火火的節日!我們過除夕總有一些習俗,下面我來說說我們過除夕的習俗。
首先,過年怎么能少了貼春聯。這次,可是我自己親手寫春聯。我拿來幾張紅色底的紙,再拿起毛筆蘸墨,便在這紅紅火火的紙上揮起毛筆,開始了我的書法作品之旅。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誤。把撇寫長了,蚯蚓變成了長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線條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寫成的作品,簡直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所以,只好再寫一張。這一張,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認認真真,專專注注地寫,一定要寫好!終于,一副美觀的春聯展現在大家眼前,媽媽還把它貼在了我家門口,別提有多高興了!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老家東陽的特別習俗——灌糯米腸。顧名思義,就是用糯米灌的腸子。灌糯米腸是個細活,工藝特別講究,稍一馬虎就壞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會像炸彈一樣,煮的時候會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來就會不香。做好的糯米腸,十分滑,像一條泥鰍一樣,仿佛要從我手中逃脫。灌糯米腸給工我們讓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個最重大的習俗——吃年夜飯。一碗一碗香噴噴的飯菜從廚房中端了出來,有綠油油的青菜,猶如一塊塊綠翡翠,還有金亮亮的大黃魚,在燈光的照耀下,像一塊金子似的,閃閃發光,還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義著年年“糕”(高)的含義……這頓年夜飯,我們吃的干干凈凈,心滿意足,似乎還想再吃一次,令人難以忘懷。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八
春節的味道,如元宵般香甜。
春節的味道,如年糕般甜膩。
春節的味道,如紅酒般香醇。
也許是為了與就別家人團聚;也許是為了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也許是為了再次喊起那句“我回來了!”人們都在這個節日中,歸心似箭,不遠萬里的回到家中,與親人們共度節日。
春節的味道一定是最幸福,最甜美的。
這世界上,在任何情況下不會背叛你的人也只有親人。在外面再苦再累或受到了什么委屈,一與家人團聚,濃濃的親情一定會將那苦澀的味道沖得煙消云散。而春節,是一個與家人團聚的好機會。
在歡樂中,在親情中,在各種美味的飯菜中春節開始了。
每一年春節,大家注重的并不是各種禮品,不是各種美味。而是那種親情溫暖而香甜的味道呀!
今年春節特別得與往年不同,因為我參加了一個不同于尋常的家庭大聚會。
這次聚會集結了媽媽家所有的親人,0---100歲的,一個沒落,一共來了60多個人,我們包下了整整一層酒店。人一到齊才知道是如何的.壯觀,照相機閃光燈的閃爍,讓我感到仿佛置身在一場記者發布會上。
大家一會兒夸贊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一會兒又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一比身高,大家都樂得合不攏嘴。
飯入中旬,該敬酒了,只見男人們的臉已經紅紅的像關公似得了,還被自己的老婆拉去向長輩們敬酒。
那時,我才明白,過年的味道不是食物的鮮美,不是美酒的香甜,而是團聚的幸福的滋味。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九
過年的第一天早上,我和我的哥哥一起掛燈籠。爸爸總共買了六個大燈籠,我們用晾衣桿勾住燈籠的掛鉤把燈籠掛在了高處。一樓、二樓、三樓都掛上了紅紅火火的大燈籠,整個家都充滿了節日的喜慶,看起來熱鬧極了。
我和哥哥、爸爸還一起去買了貼在大門口的小豬和貼在小門上的'財神、掛在樹上的小燈籠。回到家,我和哥哥分工合作,分別準備把小豬、財神貼在各自的位置。我拿出貼在大門口的小豬讓哥哥舉著,我說往左他就往左,我說往右他就往右,我說好他就用透明膠把它貼好。另一邊還有財神也用一樣的方法。我又把小燈籠拿出來掛在樹上,真像極了幾個小柿子。
晚上,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父姑媽、兩個哥哥都在我家吃晚飯。晚fan非常豐盛,有美味誘人的紅燒魚,有青翠欲滴的小青菜,有香味撲鼻的排骨,還有香甜可口的水果。
吃完后,我就在“自家人”的微信群里搶、發大紅包,我們搶了很多紅包,我和兩個哥哥還收了我爸爸、爺爺、姑父的巨額紅包!
最后,我們還一起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除夕夜真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呀!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十
又是一個春節到來了。對我來說,今年過春節和往年不一樣。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年我、哥哥還有爸爸媽媽一起在寧鄉外婆外公家過春節!
其實我感覺到在哪里過春節都行,因為哪里都是熱熱鬧鬧的。不過在外婆家過春節感覺還是我非常喜歡的,最后我告訴你們為什么吧。
我們只在春節的這一天在外婆家,所以我感覺這一天過得非常開心,就是太快了。起床后,我就把過年的新衣服穿上了,心里特別高興。外公外婆和爸爸在門外貼春聯,我們在客廳看電視。還是過年好,因為在外婆家,外婆不僅給我們兄弟準備好了我們喜歡吃的零食和水果,還有厚厚的壓歲錢。“這時候的我是最幸福的。”我大聲念叨著。外公不知什么時候站在我身后,對我笑了笑。我還真有些不好意思了,畢竟我長大了。
過春節就是團團圓圓。聽媽媽告訴我說,外婆家每年過春節都是外婆和外公兩個人過,只有媽媽一個女兒,十分冷清,所以媽媽決定:外婆和鄉下爺爺家兩邊輪流過春節。
記得我小時候也在外婆家和外婆外公一起過春節非常的開心快樂,可以邊看春節晚會邊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其實在鄉下奶奶家過春節一樣的,但在外婆家過春節,看著外婆外公和我們團聚在一起快快樂的樣子,我也很快樂。同時,媽媽心里也比較安心。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十一
“紅紅的對聯門上掛,大紅的福字墻上貼;紅紅的鞭炮震天響,大紅的燈籠高高掛”伴隨著喜慶的歌謠,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春節。
我的外婆家在舟山群島的.岱山島上,今年,在外婆的盛情邀請下,我度過了一個風味獨特的新年,那里的年味可比我們蕭山濃多了。
農歷臘月二十四,我順利登島。剛跨上岸,空氣里就聞到里濃濃的海鮮的味道。外婆說,那是家家戶戶曬魚鲞產生的味道。曬的魚越大,越多,就意味著今年的海味是個豐收年,同時也表達了海島居民的喜悅和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美好祈愿。車子行進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確實可以看到家家戶戶的院子里,窗戶外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魚鲞。跟隨外婆來到農貿市場,一股濃濃的海鮮味撲鼻而來。鰻鲞、安康魚鲞、風帶魚……菜市場里購買魚鲞的市民絡繹不絕。外婆說從臘月廿三祭灶日舉行過祭灶起,海島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社區里的年糕作坊早就已經開工了,由于我的好奇,外婆帶我來現場感受了一把年糕甜甜的味道。年糕諧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外婆說以前的年糕都是手工搡出來的。搡年糕是個力氣活,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手握大木槌反復敲打;另一個人則要趁著木槌提起的時候,手在溫水中一蘸,捋一下木槌,讓熱氣騰騰的糯米在大石臼里來回舂,漸漸變成香糯可口的年糕,濃濃的年味也從這反復敲打中慢慢地彌漫開來……現在手工制作基本上都被機器生產取締了,既方便又快捷,只要有兩個人在機器的終點把做好的年糕移到空處就行。年糕作坊里都是左鄰右舍熟識的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說笑笑,氣氛熱鬧又喜慶,這是我從沒感受過的。剛出爐的年糕吃起來糯糯的,彈彈的,沾點桂花糖,能直甜到你的心里。
過年的重頭戲就屬辭舊迎新了,也就是島上說的送年。島上的送年有非常多的講究,首先得先翻閱黃歷,挑個好日子,看準漲潮落潮的時間。送年的食材種類要求繁多,有雞鴨魚肉、蔬菜瓜果、點心糖果,還有各種飲料酒水,且不能落下。我和外婆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將雞鴨肉類都擺好造型煮熟,蔬菜按照數量搭配炒好,水果洗凈,糕點上桌。擺桌的位置和碗碟茶盞的數量也有講究……全程我都在做外婆的小助手,歡快地跑來跑去幫外婆遞東西。等到東西全部上桌,香點起來,蠟燭點起來,叩拜的時候也要不停的說吉祥話,讓菩薩保佑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謝年結束后,再做年羹飯,這個次序決不能反過來。年羹飯就是供奉祖先及已逝世的親人,祈求先人的保佑,即“請祖宗大人”。供品可以用前面謝年用過的供品。如果碰上很好的日子過年,漲潮時辰一到,島上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意味著別家送年和年羹飯的結束,也意味著新的一年在大家的歡歌笑語聲中到來了。
除夕夜的團圓桌上早就高高的壘起了菜盤子,冷菜熱菜,葷菜素菜,各色酒水飲料隨便選,只要你喜歡的外婆全都滿足。一家人圍坐一團,在推杯換盞中期盼明天的美好,在輕語呢喃中互訴衷腸,這就是圓圓滿滿的寓意。時間即將過零點,新一輪的鞭炮聲足足響了半個多小時,沒有人出來說擾民,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的都是幸福滿足的微笑。
這就是海島上的春節,熱熱鬧鬧,歡歡喜喜。有海的味道,更有幸福的味道。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十二
春節伴隨我們走過一年又一年,它凝聚起了華夏子孫的力量;它有濃郁的民俗味道;它有在外的游子淚水的味道;它有舉國歡慶,煙花飛騰的味道;它有一家人團聚的,幸福溫馨的味道;它有親人間祝福的味道,它也有思念親人的味道。在此時此刻,我想說說春節放煙花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愛放煙花的孩子,每年過年時,我都要放許多的的煙花,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記得在第一次放炮時,是外婆帶著我,她就給我說:“我最喜歡煙花了,小時候沒條件,見上一回都困難,現在好呀!可以親自放了,還每年都可以放呢!時代改變,我們的夢想也實現了。”那一年,我六歲,在我的記憶中,是我最快樂的一年,因為有外婆的陪伴。
七歲,外婆在過年之前隨著煙花的消失而去世了,沒有人陪我,那時候對外婆的思念,真的不是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這種感覺無法表述。那一年,我不是笑著放煙花,而是哭著放煙花。仿佛升上天空的煙花,都是流著眼淚的。
八歲,對外婆的思念淡了一些,終于不是傷心的去過年,哭著去放煙花,而是有了笑臉,在放煙花時,也同時向在天國的外婆問候。
九歲,媽媽帶著我,在大年夜之前去“看”了外婆,先和外婆問好,并帶了兩只煙花棒,在外婆的墳前,笑著放,希望這樣,遠在天國的外婆也能和我們一起笑,一起快樂......
十歲,我長大了,放煙花的時候不再讓大人陪著了,也變得調皮了,不再擔心會受傷,大膽的放煙花,大聲的笑,大聲地向外婆問好。
十一歲,我會自己去買煙花,我買了當時外婆最喜歡的煙花:沖天炮。我和姐姐一起放,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給外婆祝福。
十二歲,煙花的樣式多了幾番,我各買了一只,在大年夜的晚上,放飛它們,“希望外婆也會看見如此美麗的煙花”,我在心里這樣祈禱著。
在20xx年,我十三歲了。我一改往年的風格,買了煙花中的小茨花,左手拿一支,右手拿一支,在晚上劃著弧線,畫著笑臉,在心里,默默地為外婆祈禱,給外婆最美好祝福。
現在,又是一年飛雪飄,我知道,我不再是以前那個只會哭泣的小女生了,我會慢慢的堅強起來,讓天上的外婆看到我對她的祝福,我的成長。
這就是20xx年春節的味道,煙花放飛的味道,隨著煙花思念的味道。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十三
新年年即將臨近,每天的早上我都會翻著日歷數離新年還有多少日子。一天、兩天、三天、四。新年新計劃,老媽說要帶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體驗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樣過新年的。
市區到安昌的路很遠,所以我們很早就出發啦。當太陽像是一個紅臉的醉漢從天那邊慢慢爬起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車。一路上,到處都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還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安昌古鎮到啦!”司機打開車門。我一骨碌爬出汽車,一陣新年的氣息撲鼻而來。河這邊,熱氣騰騰的,每一戶人家都張燈結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繩子穿好的臘腸,有用細細的竹條撐起的醬鴨,也有潔白如雪的扯白糖。“篤、篤、篤。”還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錘打年糕,有些人扯著扯白糖,好不熱鬧呀!有些人,一手提著臘腸,另一提著醬鴨,臉上露出了收獲的喜悅。
我走上石橋,踮起腳尖,伸著脖子睜大眼睛眺望著河的盡頭。突然,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現在我的眼前。領頭的船上站著一對身著紅裝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問媽媽,“哦,那是迎親船隊呀!”媽媽自豪地說,“這是我們這里的`一絕!”只見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駛著,緩緩地從橋洞下駛過,鑼鼓聲不絕于耳。
送走了迎親隊伍,我和媽媽到了河對岸,那兒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條條的青石小路穿梭在粉墻黛瓦的老房子之間,只要你鉆進這小弄里,便會看見一副熱鬧的情景:每戶人家的門前都是掛著紅燈籠,門上貼著對聯,孩子們在小弄里玩游戲,你追我趕。說不定你還會聽見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著。
春節的一些味道(優質14篇)篇十四
“寶貝,快來吃飯!飯后媽媽爸爸給你壓歲錢!”
“來嘍!”我興沖沖地跑到飯桌前,一眼望去,哇!都是我喜愛吃的:肥乎乎的豬蹄,黃澄澄的油煎土豆,綠油油的扁豆,我顧不上形象,左豬蹄,右土豆,大口大口地瞬間把菜嘗了個遍,吃得滿嘴流油。家人看我這一副滑稽像,無不開懷大笑。這時我覺得春節是甜的,也是香的。
飯后,大家坐在桌前,媽媽拿出一個大紅包,鄭重地遞給我,說:“我們兒子辛辛苦苦學了一年,取得了不少成績,爸爸媽媽應該給你這個大紅包!”我拿在手里覺得沉甸甸的,這不僅是紅包,也是媽媽的血汗錢,更是媽媽對我的鼓勵和期望,我知道我在學習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媽媽總是給我暖暖的鼓勵!我小心翼翼地收好,心里酸酸的,像吞了一枚多依果,很不是滋味。這時,我覺得春節是酸的。
“砰!砰!”美麗的煙花從每家每戶綻放出來,在美麗的夜空中點亮自己,這使我想起來王安石的名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按耐不住,于是約上兩個好伙伴一起玩。我們拿來了專供我們玩的兒童煙花,其他幾個孩子一擦火柴就扔了,一點勇氣也沒有。我今天剛學會擦火柴,接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一擦,一點,一炮,一扔,一捂,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噼里啪啦”
一片火樹銀花不夜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我覺得春節的味道是火熱的,滿足的。
看著美麗的煙花,聽著陣陣的歡笑,我覺得今年的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