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實反映,它能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推薦幾篇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幫助和啟迪。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一
我一路唱著歌,流過平原。我不羨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靜美,因為我有流動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鷹有勁的翅膀,我不感嘆獵豹的風馳電掣的速度,因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夾岸的桃花笑顏粲然,/對著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樣;柳楊因得到我的滋養,伸長衣袖飛揚;我體內的魚兒開心地嬉戲玩耍。生命因我而鮮紅耀眼。在一望無垠的平原上,我放聲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開花落。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落花在我耳畔輕輕低吟。我說:“請跟隨我流淌的軌跡,你會明白――流水并非無情,而是帶你邁向更廣闊的天地。夜空中劃過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經過了炙熱的大氣層,將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燒,/將光明無私地奉獻給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開心地笑了,“嘩啦啦――”地繼續向前流淌。
我高歌/,對落花說:“看!我帶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裝,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懷抱。落花不禁感嘆:“一條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匯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二
關于解放,我不曾知道些什么,然而更多的舊故事,也都是從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那里所得知的。奶奶,也算得上是身邊最親的人了,雖然她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可是我記得她,那短短的頭發,慈祥的眼睛,和藹的微笑。爺爺,一副總是很莊嚴的模樣,總是給我一中害怕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爸爸。
小時候,聽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爺爺奶奶給我講的解放戰爭時期的事兒,雖然這些故事我聽的耳朵都磨出了繭子,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啟發的,還是這些我都“聽煩了的故事”。每當奶奶聽我向她念起祖國的發展她總會感慨,說起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往事,那熟悉的故事時常縈繞在我心頭。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三
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的床竟然濕掉了,糟糕!原來我尿床了。媽媽一上樓,看見床鋪濕答答,非常的生氣,就拿棍子打我,我痛得眼淚都留下來了。
因為我不常尿床,所以媽媽才會那么生氣,被媽媽打是應該的,誰叫我那么愛聽鬼故事,才會晚上做惡夢。
我雖然知道世界上沒有鬼,可是聽了仍然會害怕,所以如果我會害怕,就不要常聽鬼故事,免得下次又尿床了。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四
我們六個人乘竹筏游覽了九曲河,一路上和佩紅有說有笑,佩紅講解著山石是什么樣子的。我只記得水里的烏龜之類的石頭和大象鼻子的石頭。十八灣有許多山峰和巖石。最動人的故事是大汪峰和云夫山鐵板峰的故事。據說有一天,七仙女來到九曲河在水中玩耍,最小的仙女愛上了國王,下嫁給了國王。這件事被鐵板怪物知道了。于是我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玉帝,玉帝發現后非常生氣,把他們變成了石山,也就是現在的汪峰和云霧山。因為鐵板怪收茶送給玉帝,人們發現后故意送給玉帝,玉帝很生氣,于是也把鐵板怪變成了一座山峰,就是汪峰和云夫山之間的鐵板峰。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五
教學目標:
1.認真傾聽《老鼠嫁女》的故事,聽后能夠復述故事。
2.掌握并運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要領,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培養學生傾聽與表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相關圖片、視頻、錄音、頭飾等。(教師)。
2.了解生活中各種角色最強和最弱的方面。(學生)。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敲鑼打鼓的喜慶音樂)注意聽聽這段音樂,人們好像在干什么?(好像是在辦喜事!)。
3.(出示太陽、烏云、風、圍墻、老鼠、貓的圖片)猜猜看,新郎會是誰呢?
4.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這里有一個故事,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誰了,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二、傾聽故事,了解內容。
(教師播放故事錄音)。
2.你聽得真仔細!你知道誰最后成了新郎嗎?
(1)太陽最強的本領是帶給大地溫暖和光明。
(2)太陽雖然很強大,但是烏云可以遮住太陽,這是烏云最強大的地方。
(3)風可以吹散烏云,所以說風很強大。
(4)圍墻能擋住風,圍墻就比風還強大。
(5)圍墻雖然結實,但是老鼠可以在墻角鉆洞,老鼠會鉆洞是它最強大的本領。
(6)老鼠卻害怕貓,貓能捉住老鼠。這是貓最強大的本領。
4.小朋友們不僅聽得仔細,還能聯系生活說出每種事物最強大的本領,真令我佩服!下面請你和同桌結合圖片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內容。
5.學生同桌交流,自由說說主要內容。
三、學講故事,把握內容。
1.下面請你們再聽老師講一遍故事,仔細觀察,看看老師是怎樣講故事的。
(1)講故事時聲音很洪亮,我們才能聽得很清楚。
(2)講故事時表情很豐富,有的地方還加上了動作。
2.學生試講第一節,師生評議。
3.學生結合圖畫自主講故事,學生評價。(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的語言。)。
4.誰愿意先來講講這個故事?
老鼠嫁女。
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咦,這是誰家在辦喜事啊?原來是老鼠家有個女兒要出嫁。老鼠媽媽問老鼠爸爸:“我們的女兒嫁給誰啊?”老鼠爸爸是個老糊涂,說了一句糊涂話:“誰最神氣,我們的女兒就嫁給誰。”老鼠爸爸去問太陽:“太陽,太陽,你是不是世界上最神氣的人呀?”太陽說:“烏云會遮住我,看見烏云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烏云,烏云說:“大風會吹走我,看見大風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大風,大風說:“圍墻會擋住我,看見圍墻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圍墻,圍墻說:“老鼠會打洞,看見老鼠我就害怕。”“噢!太陽怕烏云,烏云怕大風,大風怕圍墻,圍墻怕老鼠,我們老鼠怕誰呀?”老鼠爸爸想了想,樂得笑哈哈:原來貓咪最神氣,女兒應該嫁給他。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老鼠女兒坐花轎,一抬抬到貓咪家。過了幾天,老鼠爸爸和老鼠媽媽到貓咪家去看女兒,可是女兒在哪兒呀?他們就去問貓咪,貓咪拍拍肚子說:“我怕別人欺負她,啊嗚一口吞下了她。”
5.師生共同評議。
四、表演故事,升華理解。
1.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下面我們來試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好不好?請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表演這個故事吧!
2.指一組到前面表演故事,師生評議。
3.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們學會了怎樣聽故事,講故事,只有會聽才能會講,希望你們成為善于傾聽,樂于交際的有心人。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六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我欠下了許多的賬,今天,我就來清點清點。
古人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辛苦養育我十二載,這其中的艱辛不言即明,再加上我們這些年來讓父母受的累,受的氣,更是數也數不明白。父親在外奔波,不經意間,無情的歲月在父親的額頭刻下三道深刻的皺紋,父親的黑發中也多了幾根銀絲,這不正是我欠下的賬嗎?還如歌詞中所說:“希望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我愿用我一切還你歲月常留……”母親辛苦懷胎十月,一日分娩,這是多大的恩德,我親愛的媽媽,賜予我生命的女神,愿您青春永駐!
這么多的流水賬,我又該怎么還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我認真學習,取得好的成績,多聽他們的話,長大后常回來看望他們,在他們眼中便是最好的回報!而在我身上的流水賬,同樣負于你們身上,他們是監督你最好的工具,千萬別辜負這些對你有大恩大德的“債主”哦!
文檔為doc格式。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七
晚上,我父母總是給我講故事。爸爸總是忙于工作,但他仍然每天抽時間給我講故事。我的父親,他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父親。而我的媽媽,她每天都要做家務,但她還是抽空和爸爸給我講故事。爸爸媽媽也說會聽故事的孩子最幸福,他們希望我幸福。
我有一個好父親和一個好母親。我好開心!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八
很久以前,曾經有一條小河,河邊張著大樹。春天一來,樹葉張開,它的大傘般的樹冠為小河遮陽;河邊的花兒也多得出奇,他們的倒影直接投到小河的.心里,他看上去美極了。
小河看起來每天都是那么快樂,這樣一年又一年。直到一天來了,一個人。
他看到這風景不錯,環境挺好,于是帶著全家搬到這來住了。小河很開心,他又多了一個伙伴了。過了一段日子,又有些人搬了過來,小河更開心了,他把自己甘甜的河水作為見面禮送給人們。許多天過去了,人越來越多,多的每個人都把手舉起來就能遮住藍天了,后來他們形成了一個村莊,小河也高興的為他們奏著歡快的曲子。
最初平靜的日子過去了。喧噪的日子,雖然有時候不像原來那么純凈,但小河以他寬闊胸懷,選擇了包容。可是它怎么也沒想到人們總是嫌自己的生活不夠好。不斷的向他伸手,要東西供應他們,水也就罷了。他們還把小河的好朋友大樹砍倒了。一年之后,小河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他很苦惱,因為沒有了遮陽樹,夏天到了,他便被曬得口干舌燥。
后來人們嫌自己的家太單調了,于是他們又把小河身旁的花草拔掉了,移栽到自己家里,這時小河又有了新的煩惱,他沒有了裝飾物,連小鳥也不來跟他玩了,沒有人再夸它漂亮,又過了一年,人們嫌垃圾堆離自己太遠了,索性就把垃圾直接倒進了小河的身體里,不到一年的時間,小河徹底崩潰了,它再也抬不起頭來了。它病得很重很重,沒有人能夠救他的命了。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九
當我們靜靜地坐下來,聽媽媽說著她那美好的童年故事。
媽媽說,那時候的小溪是多么清,他們無數次到哪跳小溪邊洗衣服、洗澡,小溪里甚至有著許許多多的小蝦,都沒人吃。媽媽說,那時候她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蹦蹦跳跳做游戲,捉迷藏,老鷹抓小雞。媽媽說,那時候它會爬樹,我可以想象,她就像一只猴子,在樹上爬過來爬過去,多快樂啊!
這就是媽媽的童年!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
人生。
得一知己足矣,不求多,一個就好,高山流水中的兩個主人公就是有著深厚的。
友誼。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一說是楚樂尹鐘建之后。在楚國境內當樵夫。一日晉臣俞伯牙在漢江彈琴,鐘子期聽到聲音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結為金蘭,相約翌年中秋節再見。屆時,俞伯牙依期赴約,但鐘子期已去世。俞伯牙得知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間再無知音,一生不再鼓琴。今有鐘子期墓在武漢市蔡甸區新農鎮馬鞍山南鳳凰嘴上。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他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許多。
友情。
都是摻雜了勉強的,所以知音難尋,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僅有的友誼。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一
西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一頭系在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后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或“刺股懸梁”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車浚,三國時期作過東吳的會稽太守。因災荒請求賑濟百姓,被昏庸的吳主孫皓處死,此后車胤的家境就一貧如洗了。車胤立志苦讀,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書,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象許多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他們裝在一個絹做的口袋里,螢光就照射出來。車胤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夜以繼日地苦讀。
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唐朝楊弘貞、楊番、蔣防都著有《熒光照學賦》,均是談車胤之事。
【孫庸映雪】。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晉秘書監孫盛的曾孫、長沙太守孫放之孫。孫康幼時酷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躺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里,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大地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昏黃的油燈要亮得多!
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相,封德陽縣侯。
【買臣負薪】。
朱買臣是西漢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家境貧苦,靠上山砍柴薪賣錢度日。但他安于貧困,癡心讀書,堅持不懈。每日砍柴,置書樹下而讀;負薪(擔著柴)回家時,就將書置于擔頭邊走邊讀。他的妻子耐不住他負薪讀書、自得其樂的窮酸相,離他改嫁。50歲那年,經同鄉嚴助的推薦,朱買臣進京在漢武帝面前“說春秋,言楚詞”,如此這般他將自己歷年負薪苦讀積累的學問抖露出來,當場博得武帝龍顏大悅,拜為中大夫。稍后,朱買臣又官遷會稽太守。朱買臣“采樵工或余,誦讀聲不輟”的頑強的讀書精神使他成為后代讀書人崇尚的榜樣。他的家鄉因此建起了朱買臣讀書臺和朱買臣藏書廟,這是后人對他負薪讀書的刻苦精神的一種肯定和表彰,也是我國歷來崇尚讀書傳統的具體表現。
【李密掛角】。
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并不懊喪,回家后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后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后,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蘇洵發奮】。
蘇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兩個兒(蘇拭、蘇轍)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稱為宋代“三蘇”。
蘇洵在27歲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樣隨手翻書閱覽,無意中發現一篇關于古人愛惜時間、刻苦攻讀的故事。他認真地讀了一遍,感到這故事很生動,又讀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義,于是他反復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就有一次收獲。他覺得這故事好像是專為自己寫的,不由得心中發出感嘆:“時光無情地飛逝,自己已經快到而立之年了,雖然寫過一些文章,卻都是些平庸之作,沒有什么大的建樹。”他想:現在不努力,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啊!從這時起,蘇詢又開始發憤苦讀。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覺得自己在學習上有了長進,就急急忙忙地參加錄取秀才和進士的兩場考試,但兩次考試都落了榜。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不過,他沒有灰心喪氣,決心重新振作起來。但他沒有理出頭緒,不知從哪兒做起。
有一天,蘇洵在書房里整理他以前寫的書稿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因為連自己也感到不滿意,又怎能讓它們在世上流傳呢?于是他將這數百篇書稿統統抱出屋去,放在一個空地上,點上一把火,化為灰燼。他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堅定從頭做起的決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個沉重的包袱,更加輕松愉快地刻苦學習了。蘇詢有時在家閉門苦讀,有時奔走四方,求師訪友,一年到頭忙個不停,以致后來他兩個兒子的學習要靠他妻子教導。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奮斗,蘇洵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既精通《五經》和諸子百家學說,又同時對古今是非成敗的道理進行探討,使自己具有了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智,再寫起文章來,往往到了“下筆頃刻數干言”的程度。他寫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論文,受到了家鄉學者的傾慕,他自己也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時他的'大兒子蘇軾、二兒子蘇轍也都長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響下才華出眾,他就帶著自己寫的論文和兩個兒子到京城游學。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他看了蘇洵的論文很賞識,認為這是當今最好的文筆。歐陽修平時非常器重有才華的學者,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將蘇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薦給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視。一時間,引起朝廷上下的震驚,京城內外的學者傳閱他的文章都贊不絕口,并且爭相效仿蘇詢的文章寫作方法。蘇洵這位晚學成才的散文家,也從此聞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還廣泛流傳著贊譽蘇洵文章的民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
【梁灝奪魁】。
相傳宋人梁灝在八十二歲高齡時,在朝廷進行的進士考試中,戰勝了所有的考試者,奪得了狀元。
梁灝(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喪父。曾從學于王禹恬,初考進士,未中。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不要單憑詩賦,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未被采納。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真宗甚為嘉賞。群臣奏章,多教灝參議。景德元年(10),任開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著有文集15卷。
凡是讀過《三字經》的人,都知道:“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說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那是訛傳。《宋史》記載,梁灝,字太素,963年生于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撫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灝23歲考中狀元。曾任翰林學士、宋都開封知府等職。其間,曾與楊勵、朱臺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又與錢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詞辯明敏,對答如流,且見地高遠,倍受真宗賞識,時論稱贊。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開封知府任上,年42歲。所著文集15卷。
雖然《三字經》中“梁灝奪魁”的典故與真實的歷史有沖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堅持發奮學習,終能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寓意,至今為人們傳頌。
【祖瑩呤詩】。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后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祖瑩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十二歲時是中書的學生,喜歡學習,迷戀讀書,日日夜夜的學習,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夠使他停下來讀書,他經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著蠟燭,趕走童仆,等到父母睡著之后,點燃蠟燭讀書,用他的衣服遮蓋窗戶,害怕漏光,被家里人發覺,因為這件事情他的聲譽更加被傳開了,里里外外的親屬都叫他圣小兒,他特別喜歡寫文章。中書監的高允每次感嘆說:“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最終會大有作為的。”
當時中書博士的張天龍在講解《尚書》,把其中的內容都講解了。學生們都聚集來聽,祖瑩在夜里讀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師催促著講課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錯拿了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學生趙郡李孝怡的《曲禮》卷就去聽課了。博士嚴厲,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禮,背誦多篇《尚書》,不遺漏一個字。祖瑩講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詫異,對淵博的學士們說了這件事,所有的學士都很驚訝。后來,高祖聽說了這件事,召見祖瑩,讓他背誦五經里的文章句子,并且敘述之中的意思,高祖聽后十分贊嘆祖瑩的才能,非常贊賞祖瑩。祖瑩出去之后,高祖和盧昶開玩笑地說:“當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才子啊!”
【文姬辯琴】。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字昭姬,漢族,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于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后,嫁給了董祀,并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于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道韞詠絮】。
謝道韞(約376年前后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東晉后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謝道韞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叔父謝安曾問她:“《毛詩》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稱贊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謝安召集兒女子侄講論文義,俄而大雪驟下,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安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詠絮才的典故便出于此,后人多用“詠絮”稱贊女子善于吟詠的才華。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二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媽媽給我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倉頡造字》。
倉頡是古時候的一個大臣,他用給繩子打結的方法來記事情,后來倉頡覺得很麻煩,他發現獵人是按動物的腳印判斷是什么動物,倉頡想我也可以用一個符號代表一件事情,他用各種符號記住了很多事情,皇上很滿意,這些符號最后變成最早的文字。聽完故事,我很佩服倉頡,我要學習倉頡勤奮好學的精神。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三
三字經中運用了一些小故事小典故,通過這些故事更加的方便的幫助大家加深對三字經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人尊敬長輩叫“孝”,尊敬兄長叫“悌”,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孔融是東漢末年人,他四歲時,一次有人送來一筐梨,他和幾個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個。有人問:“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孔融這么小年紀已知道傳統美德。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四
成語。
是漢語中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它具有數量龐大、言簡意賅等特點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瑰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成語故事高山流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一說是楚樂尹鐘建之后。在楚國境內當樵夫。一日晉臣俞伯牙在漢江彈琴,鐘子期聽到聲音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結為金蘭,相約翌年中秋節再見。屆時,俞伯牙依期赴約,但鐘子期已去世。俞伯牙得知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間再無知音,一生不再鼓琴。今有鐘子期墓在武漢市蔡甸區新農鎮馬鞍山南鳳凰嘴上。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許多。
友情。
都是摻雜了勉強的,所以知音難尋,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僅有的。
友誼。
高山流水(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遇、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后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系。
《高山流水油畫》黃泰華油畫《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高山流水》。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2]“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展,曲譜初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于1420xx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人類的“知音”。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五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六
竇禹鈞是五代后晉人,年輕時人品極差,家里本來已經很有錢,還貪得無厭,盤剝窮人。他妻妾成群卻沒有兒子。一次他做夢,夢見父親對他說,如果再心術不正,上天會懲罰他。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壞事了,并開始幫助窮人。后來有夢見父親對他說,他將會有五個兒子,還能長壽。果然他生了五個兒子。他記住自己的教訓,對兒子嚴加管教,后來五個兒子,都當了大官,這就是五子登科。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嗜好讀書。讀書時間長了,免不了會瞌睡。為了不影響讀書,孫敬想了個辦法:他在梁上系根繩子綁住頭發,這樣打瞌睡時一點頭,疼痛就趕走睡魔。最終他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春秋時期,一次吳國將越王勾踐包圍,勾踐只好求和,但發誓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恥辱,他床上鋪刺人的柴草,并懸掛一個苦膽,每天睡柴草嘗苦膽,以此激勵自己,使越國實力不斷增強,最終滅了吳國。
上古時期,洪水泛濫,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親鯀(gun)去治水,由于方法不當,洪水越來越大,鯀因此被殺。大禹后來接替父親,繼續治水,并吸取父親的教訓,采取疏導法終于制服了洪水。其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歷代人的稱贊。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縱橫戰略家,開始時隨鬼谷子學縱橫術,學成后變賣家產四處游說,。幾年后,沒有一官半職,錢也花光了,只好回家。父母.妻子.兄嫂都認為他沒本事沒出息,都不理他。于是,他開始發憤讀書,困了就用錐子刺大腿來提神。最后終于學成,提出了六國聯合對付秦國的合縱術,成了天下名人。
2023年流水的故事高一(優秀17篇)篇十七
在十大古琴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山流水》,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曲子悠揚動聽,主要是其背后有一個關于彈琴覓知音的感人故事。
據《呂氏春秋》記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于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開來,到了明代,馮夢龍把這一百來字的典故改編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在小說中他把伯牙改成了樂官俞伯牙,把鐘子期寫成了漢陽的樵夫。這篇小說就是《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還要感謝互聯網。最近我看見網上的一篇文章——《被善意無限夸大了的友誼》,了解了一些歷史知識:《呂氏春秋》的故事來源于《列子》,而在《列子》中并無伯牙因鐘子期離世而不再鼓琴的內容。“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很可能是《呂氏春秋》編出來的故事。于是網文作者做了大膽的設想:子期死后,伯牙并沒有“摔琴絕弦”,而是周游列國到處演奏,使欣賞他的聽眾越來越多。他還開辦音樂學校廣招門生,跟他學琴的人越來越多,他和他的`學生開創了春秋時代音樂的新紀元。作者還調侃道:如果放在現在,伯牙一定是哪家著名樂團的總指揮,終日忙于演奏、忙于寫書、忙于上cctv的《藝術人生》,也許還要拍廣告、拍專題片……不但粉絲多多,人民幣一定也多多了.....這樣編故事當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讀者的口味了。
我在小時候多次聽別人講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每當聽到“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絕弦,發誓終身不再鼓琴。”的時候,都為俞伯牙難過一番,亦有世間知音難覓的同感。其實“知音難覓”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士大夫情結”。因為在專制制度下,人與人的關系是人身依附關系,讀書人只有得到朝廷和權貴的欣賞、啟用,才能施展抱負。因此,他們朝思暮想企盼著有朝一日遇見明主一飛沖天。然而真正能巧遇明主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一生懷才不遇而汲汲無名,有的隱身市肆,有的終老山林。“高山流水覓知音”正好講出了人生遇合的美妙和人生不遇的缺憾,打動了讀書人心靈深處那根敏感的神經,所以幾千年來一直能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
現代社會人身依附關系基本解除了,社會的主流趨勢是追求自由,渴望平等,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覺醒,“知音”在很多人心里沒有那么重要了。在情感交流上,他們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在實踐中,因為社會多元化更容易找到“知音”,在人際交往時,社會的開放“知音”往往會主動找上門來。在人們不再渴望知音、知音不再難覓的情況下,再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恐怕就不那么能打動人心了。有時候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小朋友會弱弱地說上一句:俞伯牙并不是真的喜歡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