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宮博物院課文教案篇一
教案 課題: 故宮博物院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4.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
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重 點 與 難 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宮掛圖 教 學 過 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上次有位同學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
回來后同學們就好奇地圍著他,請他們介紹故宮的情況,他就興致勃勃地介紹了起來,說了許多,越說越亂,急得滿頭大汗,同學們還是沒聽明白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樣子,這說明一他沒有掌握好說明順序;二說明故宮博物院十分宏大雄偉。
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
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
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為理解課文作準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選一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天安門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教 學 過 程 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
中間(3~15)是分說。
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
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
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
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1.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
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
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2)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3)第六段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為什么多次寫龍? 明確: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太和殿。
另外,太和殿也是最顯故宮氣派的地方,所以介紹得最詳細。
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
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
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
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
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六、課堂小結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
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
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給我們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教 后 記
故宮博物院課文教案篇二
1.故宮的特點是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風格獨特。
2.為了清楚地說明故宮的特征,課文按照空間順序組織材料,由外入內,沿著故宮的中軸線,從南到北,以中間帶兩邊地說明,井然有序。
說明順序:空間順序
第一部分【1段】概括說明故宮位置,歷史和在古代宮殿建筑中的地位。1.故宮的地理位置、名稱、在建筑群種群中的地位、歷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一層【2段】大筆勾勒故宮的整體布局,指出故宮的特點。2. 故宮的整體布局及特點: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獨特風格。
第二部分【2~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1、說明順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門為中心,依次介紹了前三殿、后三宮、養心殿、御花園等主要建筑,出神武門至景山作結。這樣寫,符合故宮建筑的本身序列。作者沿著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從中間到兩側,有重點地逐層介紹。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結構嚴謹而富于變化: 全文的結構,有分有合。文章的第2、16兩個自然段,前后呼應地寫了故宮的整體布局,外觀概貌和建筑特點。文章的主體部分,又把故宮分成“前朝”和“內廷”兩部分,依次介紹。“前朝”寫臺基一段,又是總寫三大殿,然后再分寫。寫“內廷”時先寫“后三宮”,再寫東西六宮和御花園。在分與合之間,過渡自然。介紹“后三宮”后,又把“后三宮”和“前三殿”進行比較,總結說明了“后三宮”的建筑特點。寫東西六宮時,也是先概括介紹,再分開說明。這樣,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又富于變化,讀起來不感到單調乏味。
3、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全文以說明宮殿的建筑結構布局為主,說明歷史沿革為輔;詳寫宮殿狀貌,略寫其中的文物;詳寫重點宮殿,略寫其他宮殿;“前朝”詳寫太和殿,“內廷”詳寫養心殿。在介紹這兩座宮殿時,又各有側重點:太和殿,著重介紹外觀色彩的輝煌壯麗,內部裝飾的莊嚴雄偉;養心殿,則著重介紹封建帝、后在這里進行的統治活動。這樣,使讀者對故宮的全貌有所了解,對它的主要特征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4、說明方法恰當多樣: 文章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在說明故宮建筑群的規模時,用了一些具體數字來說明:“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在說明太和殿的規模時也用了具體數字。在寫“前朝”、“內廷”的建筑特點時,又用了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它們的異同。在寫御花園時,又和蘇州園林作比較。 文中,還適當運用了比喻,增強了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寫“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寫臺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時候,水從龍頭流出來,就象是千百條龍在噴水”,文中還把六歲的同治、四歲的光緒比作傀儡。
5、說明中穿插描寫、記敘、議論、抒情: 文章在介紹故宮的建筑特點時,還適當地借助于描寫。對金鑾殿的外貌和內部布置都作了生動的描繪。這些描寫,都突出了它的特征: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黃(象征富貴)和大紅(象征榮華),看上去富麗堂皇,襯上湛藍的天,映著白玉石臺基,真是鮮艷奪目,金碧輝煌,又照應了前面說的“形體壯麗”。它的內部裝飾,重點描繪了“龍”,寫了色彩、姿態,等等。
故宮博物院課文教案篇三
教案課題: 14故宮博物院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4.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 ?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宮掛圖 教 學 過 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上次有位同學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回來后同學們就好奇地圍著他,請他們介紹故宮的情況,他就興致勃勃地介紹了起來,說了許多,越說越亂,急得滿頭大汗,同學們還是沒聽明白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樣子,這說明一他沒有掌握好說明順序;二說明故宮博物院十分宏大雄偉。 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為理解課文作準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選一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天安門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1.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2)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3)第六段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為什么多次寫龍? 明確: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顯故宮氣派的地方,所以介紹得最詳細。 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六、課堂小結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給我們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教后記
故宮博物院課文教案篇四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為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
1、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
2、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3、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教學環節與前設計稍有改動,因為時間關系,我沒有帶領學生對比“前朝”與“后廷”的詳略。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頭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課文教案篇五
1.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養愛國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4.體會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二)新授:
1.正音解詞:
2.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故宮)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空間順序)
(3)給課文劃分段落
〈1〉介紹故宮概貌。
〈2〉分別介紹故宮中的前三殿,后三宮、御花園。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宮全貌。
3.課文分析:
第一部分
朗讀這一段,看看這兩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請一位同學說說第一節介紹了故宮哪幾方面的內容?
(zhě)
心,又稱城中之城,墻為赭色,因此稱赭色城的禁區為~。
掛圖,讓同學說明2節介紹了哪些地方。
第二部分
(tian安門)我們將由南向北游覽故宮。
作者運用了哪些詞,把我們從tian安門帶到故宮?(見書)
這些詞的運用體現了什么?(空間方位的轉移)
“進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課文用了幾節來寫三大殿(4—10節)
4節總寫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觀上的特點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臺基上,臺基有三層
②奇(臺基):〈見書劃線處〉)
△作者將立足于七米高的臺基上,依次介紹三大殿。
做書后練習四
7節、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軸線上?象征皇權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第二課時
朗讀11節,并說明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18節從養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宮)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目,為什么?
(揭露封建統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
(板書)總體布局
總概貌 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2)封建統治中心——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憎
語法?祈使句和感嘆句
1.祈使句
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
分類(1)要求: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語氣
(2)禁止:有命令、勸阻等語氣
2.感嘆句
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
要求(1)書面上用感嘆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語氣詞。
感嘆句的構成有以下幾種情況。
1.哼!(別裝蒜了!)
2.嘿!(我想起來了。)
(二)由其他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2.刮大風啦!(由動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三)由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這孩子真聽話!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民族的優秀兒女!
(四)由“好+形容詞+的”作定語的名詞短語構成的感嘆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練習題】
指出下邊的感嘆句是怎樣構成的。
1.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車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氣!(?? )
5.多好的天氣呀!(??? )
【參考答案】
1.主謂句構成
2.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3.嘆詞非主謂句構成
4.名詞短語構成
5.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祈使句
祈使句分為要求和禁止兩類,每一類又有多種不同的語氣。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別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的語氣。例如:
1.把這件事給我查清楚!(命令語氣)
2.先生,種田人可憐,你們行一點好心,少賺一點吧。(請求語氣)
3.上課時間到了,快走!(催促語氣)
4.菠菜兩角一斤,夠便宜了,你稱上幾斤吧。(勸說語氣)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1.不準大聲喧嘩!(命令語氣)
2.你們別干擾他!(勸阻語氣)
3.此處嚴禁煙火!(命令語氣)
“你們走吧!”不能說“他們走吧。”后者實際上是陳述句。
【練習題】
指出下邊句子各表示哪一種祈使語氣。
1.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 )
2.你趕緊離開這里吧!(??? )
3.(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們還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準抄襲他人的答卷!(??? )
6.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參考答案】
1.命令??? 2.勸說
3.催促??? 4.請求
5.禁止??? 6.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