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一
故事主要講述了喜歡冒險、敢于挑戰(zhàn)的魯濱遜不愿在家過閑適的生活,與船員們一起出海探險,船只不幸觸礁擱淺,只有魯賓遜一人幸存。他被海浪推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魯賓遜一個人在島上孤獨地生活著。直到他上島28年后的一天,一條船途經(jīng)孤島發(fā)現(xiàn)了魯賓遜。他才得以踏上回鄉(xiāng),為自己的探險畫上了一個句號。
剛看簡介時,我不敢相信一個人在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伙伴、沒有衣物的孤島上竟然可以生活28年。魯賓遜是怎么生活下來的呢?帶著好奇與疑問翻開書本,我開始與魯賓遜一起“漂流歷險”。
沒有房屋,他就從舊船上搬來了廢棄的木頭和帆布,搭了個簡易的帳篷;沒有食物,他不但用獵槍打獵,學會馴服動物,還學會用被老鼠啃過的谷殼反復播種,種出糧食;沒有伙伴,他救下一位俘擄,教會他說英語,一起合作打獵,而且給他取名叫“星期五”……
28年時光,魯賓遜雖然孤獨,但他沒有放棄希望,終于重返故鄉(xiāng)。這就是魯賓遜曲折離奇、驚險不斷的孤島漂流故事。
當魯賓遜棲身孤島上,每天面臨大自然險惡的挑戰(zhàn),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憑著堅持不懈、不肯放棄的精神,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看完書,我很佩服魯賓遜,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不怕困難,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都一一被他化解;他是一個智慧的人,他小時候汲取了足夠多的知識,當遇到困難時,這些知識就能幫助他戰(zhàn)勝困難;他是一個自信的人,他曾經(jīng)說過,只要我能游泳就不會淹死,只要我能站立就不會倒下。魯賓遜就是憑著智慧和勇氣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了大自然的挑戰(zhàn)。
合上書本,我遐想著,如果我是他,去了孤島,我肯定連1天都無法生活,因為我平時很少做家務、連洗衣服都笨手笨腳,更不會搭房子;如果我是他,我肯定會被餓死在荒島上,因為我不會打獵、播種;如果我是他,我肯定會放棄,因為我習慣了舒適的生活,受不了荒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如果我是他,我肯定會感到十分孤獨,因為我適應了城市熱鬧的環(huán)境;如果我是他,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肯定不知所措,因為我的知識還不夠多……
我想魯賓遜不肯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學習,魯賓遜的勇敢也值得我學習。以后,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我要像魯賓遜一樣不放棄,勇敢地用自己的智慧、用學過的知識,努力想出一個個新辦法,解決學習中一個又一個難題。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二
早就聽說“英國小說之父”笛福所寫的《魯濱遜漂流記》舉世聞名。上次,我去書店一買回這本書,就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很快就被主人公智慧、勇敢的卓越品質(zhì)感動了。
書中記載了1659年9月30日,年輕的魯濱遜在航海中遭遇大風暴,船沉底了。其他人全部不幸溺水身亡,只有他奇跡生還,流浪到了一個孤島上。他曾經(jīng)悲觀過,絕望過,但仍然憑借智慧和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頑強地生存下來。他學會了打獵、牧羊、種小麥、做面包等技能,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還搭救了一個名為“星期五”的野人。28年后,他搭乘一艘英國商船離開了孤島。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一個島上生活了28年之久,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奇跡!但是魯濱遜做到了!他初到孤島時,“沒有食品、房子、衣服、武器,也沒有藏身之處。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但是過了幾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對生活有了希望,開始努力地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制造用具,馴養(yǎng)山羊,依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生存了下來。
通過閱讀我可以得知,魯濱遜十分堅毅,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做一塊木板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但他從未放棄。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挖了一條六尺長的小河,期間經(jīng)歷過幾次失敗,但他沒有氣餒,繼續(xù)努力。就這樣,他終于“豐衣足食”,過上了安康的孤島生活。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難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攔路虎”,要學習魯濱遜堅忍不拔的可貴品質(zhì),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不要沮喪,更不要灰心喪氣。只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戰(zhàn)勝困難,甚至創(chuàng)造奇跡。我想起了自己折紙的一段經(jīng)歷。記得有一次我滿懷信心地折一個非常復雜的古代龍,步驟有200多,折到中間的時候由于細節(jié)上過于復雜,有一步我怎么也折不對,當時真是心急火燎,又不想前功盡棄。我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仔細又看了一邊視頻,想了想,終于茅塞頓開,把那“拌腳的石頭”踢開了。我慶幸自己戰(zhàn)勝了困難,如果我當時放棄了,就不會有現(xiàn)在鋼琴上方的那個栩栩如生的古代龍了!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好書,妙趣橫生又寓教于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他有理想、有毅力、愛勞動、不屈不撓的美好品質(zhì)。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三
輕言放棄是一種念想,堅忍頑強是一種精神,唯有選擇后者,才能走得更遠。
——題記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笛福,他虛構(gòu)的人物魯濱遜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辛勤的勞動,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改變了生活環(huán)境,開墾出種植園和牧場,蓋起住所。24年后,魯濱遜救下一個野人,取名“星期五”作為自己的仆人。他幫英國船長平定水手的叛亂,奪回船只,返回英國。
合上書本,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定,是什么讓魯濱遜將他的荒島改變得欣欣向榮?是什么讓魯濱遜生病時仍清醒地用藥酒治病?是什么讓魯濱遜在危急時刻沉著地救下船長?對,是他堅忍頑強、永不言敗的精神。
魯濱遜在逆境中仍努力建設(shè)家園,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漢朝的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為李陵辯護,入獄遭受了酷刑,他本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可他想起了未完成的《史記》,竟頑強地挺了過來,他以驚人的意志熬過了6年的囚徒生活后,終于完成了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史記》。
現(xiàn)代英國首相丘吉爾參加過一個叫“成功秘密”的講座。他說:“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個是決不放棄,第二個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個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臺下掌聲雷動。丘吉爾一句話道出了成功的真諦——永不言敗。
我從小練習書法,有時一個字練了幾十遍都無法得到老師的認可,每每此時,我總想放棄,可腦海中卻總浮現(xiàn)出魯濱遜木筏被打翻后那奮力游回岸邊的一咬牙;被野獸逼上樹時那堅定的眼神……魯濱遜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中都堅持了下來,我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每每此時,我會定下心來,一遍遍地看帖,揣摩思考每一個筆畫,臨帖練習,直到寫滿意為止。就這樣,魯濱遜那堅忍頑強,永不言敗的精神伴我一路走來,在大小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堅忍頑強,永不言敗,做事不畏艱難,又有何事不會成功呢?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四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幾天,我就通過讀《魯濱孫漂流記》,受到了許多啟發(fā),明白了許多道理。
《魯濱孫漂流記》最精彩的部分是“海島遇險”。主人公魯濱孫不怕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多令人佩服呀!魯濱孫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小島上,孤身一人,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打獵,種谷子,馴養(yǎng)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在這荒無人煙的海島上,魯濱孫運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問題。我最喜歡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僅是因為這段文字寫出了主人公勇于冒險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決不能嚇倒,不要失去信心,而要像魯濱孫那樣想盡方法用聰明的頭腦與勤奮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困難。
比起魯濱孫的漂流歲月,我是多么幸福啊!我在家里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所用的一切東西都是爸爸、媽媽送到我身邊,我所要做的就是負責吃,負責拿就行了,并且對我現(xiàn)在擁有的生活習以為常,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要去買什么,更沒有想過去創(chuàng)造什么;在學校又有老師和同學們的關(guān)心、幫助和照顧,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我有時會為學習上的一點點困難而犯愁,為那些并不多的家庭作業(yè)而叫苦,多么沒出息啊!我終于明白了自理對于我們多么重要呀!不要說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住二十七年,就是叫我這個小皇帝把自己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繞一圈,我都可能迷路。真是慚愧!
在《魯濱孫漂流記》里面,有這樣幾句話讓我十分欣賞:“神賜給眾生同一種能力,有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創(chuàng)造出奇跡。而有的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奇跡’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chuàng)造,奇跡就會出現(xiàn)”從今天起,我要把這幾句話當作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從一個小皇帝搖身變?yōu)橐幻彝ブ郑兂梢粋€能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的好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自己動手做事情中體會樂趣、培養(yǎng)能力。你們呢?就等著我的進步吧!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五
人生其實就是不停地在做無法后悔的抉擇!
——題記
當魯濱遜選擇了充滿風險的航海,而不是波瀾不驚的生活就注定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我一直喜歡在讀書時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但卻做出與主人公相反的選擇,再思考這樣做的結(jié)局是什么。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后我不得不嘲笑自己,因為還沒上荒島之前我就已經(jīng)死了不下十次了!在自嘲的同時,我也不禁佩服魯濱遜的勇敢與機智,以我的思維看待魯濱遜的抉擇,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那么如何做出像魯濱遜那樣正確的抉擇呢?魯濱遜初上荒島就鎮(zhèn)靜下來,還抓緊時機從沉船上獲得了最基本的生存物資,給自己鼓氣相信自己能開拓荒地,豐衣足食。可見,正確的抉擇少不了——鎮(zhèn)靜、自信、不輕言放棄。
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一切成功人士作出抉擇時亦是如此!美國著名總統(tǒng)林肯一生共參加競選11次只僅僅成功3次,但3次就夠了,只要選擇了不放棄,無論失敗多少次,都選擇再試一次,不就多了一次成功機會了嗎?不要多,只需3次,鞋匠的兒子就能成為美國總統(tǒng),成為令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
然而生活中的我們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我想:一向順風順水的我們定會在一次次失敗與挫折面前,陷入無盡痛苦的深淵,而終將在悲傷中被自己擊垮!為何我們會如此脆弱,甚至連一次勇于面對的選擇都無法做出,連一次打擊也無法承受呢?這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從來不用做任何決定,70%的選擇都安排好的,只要照著去做就能取得成果。久而久之,人的腦子就已經(jīng)不再也不需要轉(zhuǎn)動。所謂的“選擇恐懼癥”就是無腦人士為他們的愚蠢和無能而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正是因為如此,多少人喪失了判斷力,誤入了歧途。
正確的抉擇能讓人登上巔峰,錯誤的抉擇能使人一下子跌進滅頂?shù)纳顪Y。只有做到雖然心碎,但依然不放棄;雖然痛苦,但依然鎮(zhèn)靜;雖然奔潰,但依然自信。只要堅信對付屢戰(zhàn)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屢敗屢戰(zhàn),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將自己推向輝煌而不是深淵的抉擇與決定!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六
奮進正當時,追夢再出發(fā)。最近在全區(qū)“全閱讀”工程的推動下,全校掀起了“誦讀經(jīng)典”的熱潮,我在老師的推薦下精讀了幾本名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濱遜漂流記》。
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青年,有一次他乘船出海,中途遇到風暴,一船人只有他幸免于難,孤零零地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但他沒有絕望,而是憑著自己的雙手,與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進行了較量,奇跡般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富足的家園。
我深深地被書中主人公那堅毅果敢、積極進取的精神所折服。我欽佩魯濱遜具有的頑強的意志,更折服于他所具有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百折不饒的毅力。魯濱遜被沖到孤島上后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想盡辦法,從死里求生活。他想著:“光坐著一心希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是枉然的。”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習近平主席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中國夢”是干出來的,空想和等靠是沒有用的。正如書中主人公一樣,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艱苦的勞動,戰(zhàn)勝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后終于返回了家鄉(xiāng)。這本書也向我們說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不管任何社會,只有勞動才是使社會進步,使個人生活得到改善的最根本的因素。也就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奮斗的征程,為中國信心寫下生動注腳。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取得了震驚世界的巨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建成了創(chuàng)新型的國家,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新事物層出不窮。這些都是祖國的英雄兒女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那些堅毅果敢,積極進取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他們?yōu)槲覀兘裉斓男腋I顒?chuàng)造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我們要感謝他們,我們要學習和繼承他們的精神,要傳承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精神。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一代,生活在新時代,感受著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體驗著祖國的偉大變化。我想,我們應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從小學習做人,立志,學習創(chuàng)造,做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shù)暮蒙倌辏瑸榱宋覀冎腥A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時刻準備著。就如《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那樣,堅毅果敢、積極進取,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增磚添瓦!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800字以上篇七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有些人被這些困難打敗了,有些人卻笑對困難,最終戰(zhàn)勝困難。《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正是一個笑對困難的人,他用樂觀的態(tài)度克服困難,最終戰(zhàn)勝了困難。《魯濱遜漂流記》是一個充滿神奇,充滿驚險的故事。看完這個故事,讓人忍不住幻想一把,總想著自己在荒島上會怎么樣,幻想著自己能不能經(jīng)受住這一次次打擊。
故事中的魯濱遜出生于英格蘭,他的父母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但魯濱遜卻一直想要出海遠航,去冒險。第一次出海魯濱遜便遇上了大風浪,這并沒有讓他屈服,又一次次出海,一次次冒險。最終不幸的是他被困在了一座無名島上。島上,荒無人煙,甚至還有野獸出沒,而他并沒有放棄,看著《圣經(jīng)》安慰自己,盼望著肯定能有人看到他。他還嘗試著做出了桌椅,交了野人朋友“星期五”。他積極面對困難,樂觀的去解決困難,竟然奇跡般地走出了荒島。
讓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當魯濱遜被困在小島上后,他樂觀面對,并沒有被困難嚇住去自尋死路,反而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當他看到了海里漂來他曾經(jīng)的大船,他聯(lián)想到了船上有很多食物,不僅喜上眉梢,他一趟又一趟地上船搬東西,把所有能吃的,能用的全部搬下來。他一遍又一遍地感激讓他得到了那么多好東西,感激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搬東西,而不是自暴自棄,抱怨一個人淪落到這座島上。可能很多人這個時候都會以淚洗面,覺得自己很可憐,怎么會到這樣一個荒島上,接下來怎么能獨自生活,甚至可能自尋死路。但是魯濱遜總是告訴自己,他很幸運,那么多同伴都喪生大海了,而他卻活了下來,還找到那么多食物,于是,他認真地過著每一天,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好像上天總是垂青于樂觀的人,懂的感恩的人,他最后竟然離開了這個荒島。
還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麥粒本來是很平常的東西,而在魯濱遜的處境下,這卻是一樣稀有物品。魯濱遜發(fā)現(xiàn)了一包麥粒,興奮的他卻發(fā)現(xiàn)麥粒發(fā)霉了。或許是老天憐憫他,在他把發(fā)霉的麥粒扔掉后,由于周圍環(huán)境很好,竟有幾顆麥粒在籬笆間長了出來,把魯濱遜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竟然培育出了足夠很多人吃的麥子。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是不是也能在那么枯燥的環(huán)境下堅持那么久,是不是也能面對這一個個困難,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解決這一個個困難。這不正是那為了取得真經(jīng),而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唐僧嗎!勇于面對困難,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解決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生活時時刻刻都很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