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一
田野調查即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人們的日常生活,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收集記錄一手資料的基本方式,也是分析社會、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礎。^v^同志的系列農村調查文章,運用了大量田野調查資料。費孝通先生上世紀30年代寫作的《江村經濟》,是田野調查的經典之作。
此項征文活動將每年舉辦一次。
一、組織機構
專家委員會:
杜 鷹 ^v^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宋林飛 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社會學家
湯 敏 ^v^參事,經濟學家
李 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姚景源 ^v^^v^特約研究員,國家^v^原總經濟師
劉志仁 ^v^參事,“三農”問題專家
二、征文對象
面向社會各界人士。
三、征文要求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二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山村故鄉。上午,一場大雨把鄉村的山川原野沖洗得一塵不染。傍晚,我獨自沿著田間小路,來到小時候常跟堂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崗。我美美地呼吸著田野里清新的空氣,我盡情地欣賞著鄉村恬靜美麗的晚景!
眺望遠處。啊,視線盡頭多像一幅畫:柔和的夕陽,絢麗的晚霞,橫臥在不遠的天邊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頂上升起的裊裊的炊煙……奶奶還在世時說過:一層山水一層人。我望著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層怎樣的`山水?怎樣的人呢?這里看不到城市的車水馬龍,聽不到城市的各種聲響喧鬧,但卻充滿神秘。
近處,是一片金黃的稻田。①一陣晚風吹來,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個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邊緣是一排排的絲瓜架,瓜蔓兒上開滿了一朵朵金黃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邊唱歌④一邊采蜜。絲瓜棚旁邊那塊碧綠的西瓜地上,雖然沒有蜜蜂的歌唱,卻有著豐收的喜悅。瞧,⑤一個個大西瓜⑥像一個個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親的臂膀里,夕陽的余輝輕輕地愛撫著它們,催它們入睡。
在我身邊的山坡上,則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上悠閑地啃著草,不時還抬起頭來。面對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晚景,“鳴鳴”地長叫幾聲來抒發自己快樂的情懷和感受,那低沉渾厚的余音在寬闊的田野回旋,使人聽了興奮。
鄉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機,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黃的稻田,西瓜地里豐收的景象和那引頸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攝下來,讓它們永遠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歡鄉村那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愛這鄉村恬靜的生活!
2、第1自然段主要是寫?;氐郊亦l欣賞著鄉村恬靜美麗的晚景
3、b、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三
興國縣,位于江西省南部,屬贛州市轄區。興國北鄰吉安縣、永豐縣,東鄰寧都縣,南部與于都縣、贛縣為鄰,西北與泰和縣交界,西南與萬安、贛縣交界,是一個純客家人的聚居縣,因而客家文化最為典型。
興國縣歷史悠久,建縣始于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里璀璨的民間文化,客家文化積淀極為豐厚。這里有著相當豐富的民俗文化,除了聞名全國的興國山歌,還有韻味十足、熱情奔放的民間燈彩——麒麟獅象燈和耘田花鼓、古樸典雅的興江古文、充滿喜慶氣氛的全堂吹,還有古老的戲曲表演,如活躍在廟會祠堂的民間“半班”劇團,以及古老的木偶戲表演等。
為了對興國木偶戲的生存、傳承、變遷及發展情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江西省藝術研究院萬葉研究員的帶領下,我們對興國木偶戲進行了兩次實地調查,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收集到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希望能為興國木偶戲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幫助。
關于木偶,可以說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門古老的藝術。戰國時期的《列子·湯問》篇,有偃師為西周穆王獻偶人的故事,應該是有關木偶的最早記述了,但由于歷史久遠而不足為信。歷史上關于木偶的傳說故事很多,在興國縣流行的木偶故事中,田公元帥和陳平的故事較為普遍,從這一點看,興國與福建的木偶戲神有相近之處。
為了弄清楚興國木偶戲的源流情況,我們對興國縣木偶戲活動較為集中的均村鄉進行了深入調查。根據均村鄉高溪村慶盛堂老藝人楊振銓師傅的講述,他們的木偶班子是鄰近的萬安縣傳來的,由于他們所在的均村鄉過去是萬安縣的屬地,因此這一源流說法應該是準確的,可以說高溪村的木偶與萬安的木偶是同流的,但這并不能說清楚其最終的源流情況。
興國屬于贛州轄境,由于贛州地區鄰近福建省,而且福建的木偶活動相當頻繁,同時福建木偶戲與興國木偶戲的戲神又非常相似,表演的劇目也相差不大,因此過去一直認為興國的木偶是從福建來的。這一點從很多方面看,似乎都說得通的,比如兩地民間頻繁的文化交流,兩地木偶戲都以田公元帥、陳平師傅為戲神,兩地都有大量的客家居民,特別是兩地非常相似的客家民俗活動等。但是我們經過深入的調查,特別是對當地木偶戲的音樂部分進行調查,最終還是推翻了這個結論。
[1]從上述文字看,可以肯定,興國的木偶戲與湖南祈劇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對于南北路,有的木偶藝人直接稱之為“湖南調”,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至于興國木偶戲與福建木偶戲密切的關系,最好的解釋是:
[3]。由此看來,當年南戲流傳到贛東北產生弋陽腔,并影響到當地的傀儡戲,而這種唱高腔的傀儡戲又沿著閩贛交界的贛東北——贛南一線向閩北、閩西北、閩西滲透,并對當地的戲曲包括傀儡戲產生巨大影響。
滿 福 堂 人 員
慶 盛 堂 人 員
從上面兩個表中,我們還看到,這些木偶班的成員基本以家族為基礎的,這也是我國民間戲班子傳統的組合方式,而且過去很多班子是技不外傳的。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個班子都有外姓人加入,滿福堂的邱建華甚至是鄰縣萬安人,這又說明這些班子已逐步打破了這些舊俗。同時,這些班子的成員都出生于60——80年代,這么多年青人參加木偶班,可以說對班子的傳承發展是極為有利的。這種現象在均村鄉較為普遍,如石溪村的福慶堂,堂主是謝芳坤,1972年生;茂塅村的萬福堂,堂主是楊國鑫,1976年生。
端戲設備簡單,一個藝人一副戲擔,不管大戲小戲、文戲武戲,生旦凈末丑,吹打拉唱耍,全靠一個人完成。端戲劇目豐富,文學性強,題材有人情戲、公案戲,宮廷戲、武俠戲,也有長書大傳本的歷史戲,此外還有藝人自編、口口相傳的講書本。這種木偶在福建稱為“幔帳戲”,讀音、含義、表演形式都與興國的“蚊帳戲”相似。
興國端戲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某年間,宮庭舉行一次文藝會演,各執事雜役均需拿出節目參賽。其中,有一位“伙頭軍”,倉促間只能一人獨自演出,于是手端木偶,集生旦凈末丑包括樂隊于一身,竟然大獲成功。故端戲藝人稱自己的祖師為“伙頭軍”。由于端戲藝人集各表演行當于一身,且“民以食為天”,伙頭師傅不做飯,其它人就要餓肚子,所以,興國人都把端戲稱為“戲王”,端戲師傅一登臺,其它門類的藝人都要停鑼歇鼓,讓其先行演出。
鄧世連——溫世金——彭羅生
鄧承應——鄧承蕊——鄧石峰
鄧其勝——張開財
興國木偶的戲神較為復雜,但有兩位是主神,哪個班社都拜的,一個是“田公”,又有稱為“田公元帥”、“田都元帥”、“田相公”的,也有的是“田竇郭三元帥”;另一位是陳平,藝人稱為“陳平師傅”或“陳平先師”,這一點和福建木偶戲極為相似。其他的大多是這兩位的屬神,如“金花小姐”、“銀花小娘”、“太白金星”等,各地不一。在興國各地的木偶戲班,舞臺上的楹聯能說明這些問題,如:高溪村賴公廟的木偶戲臺兩側就有“陳平先師作傀儡,奉旨天下保萬民”的楹聯。
興國木偶從造型、表演儀式、表演場所,以及劇目、唱腔音樂、樂隊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特色的一面,下面逐一介紹。
興國提線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粉彩細膩,神韻含蓄,栩栩如生,堪稱民間工藝珍品。興國木偶的偶頭天庭開闊,下頜豐腴,眉目修長,尤其是旦角頭型,鼻頭渾圓,嘴唇小巧,溫柔秀麗,楚楚動人。臉譜在設計上頗具匠心,如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構圖精巧,線條圓熟,給人以柔和、飄逸之感。武角多為“縱眉子”,成為倒八字形,線條簡練,筆鋒遒勁,給人以英武果斷之感。不僅如此,木偶戲的衣物、飾品、佩件、兵器、生活用具俱由木偶藝人自己制作,且工藝精巧、美妙絕倫。
(1)點香拜菩薩:什么類型的活動,拜什么樣的菩薩,非常嚴格。
(2)放鞭炮、請菩薩:由于木偶是演給菩薩看的,所以要先請菩薩來看戲。
(3)敲鑼打鼓:這有點類似其他民間音樂形式的“鬧臺”,其實其目的應該是引起人們注意,吸引觀眾來看。
(4)五官、八仙出場:在其他地方,這個過程稱為“跳加官”和“打八仙”。五官是福、壽、祿三星,以及魁星、財神。這個過程實際是儀式短劇,這些木偶人物先后出場,但一般不唱也不說,只是穿著象征性的服裝擺幾個簡單的動作,時間不長,由于都是群眾喜歡的形象,所以有熱鬧、辟邪、祝福等含義。
(5)由東道主選擇木偶戲的正本,之后正式開始演出。
由于木偶表演具有特殊含義或目的,所以其表演場所有兩類,一種是在宗廟、祠堂公開演出,這類演出主要在各種廟會或大型祭祀、祈雨、驅瘟、以及部分節日等重大民俗活動時演出。另外一種是在東道主家里演出,一般不對外公開,主要是為東道主家祈福、驅邪、祛病、還愿、贖魂(收驚)、鎮宅等活動演。當然最熱鬧、最好看的要數在宗廟祠堂中的演出了。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四
策劃之前,第一步必須進行的是對目標市場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市場調查報告,或稱市場研究報告、市場建議書是廣告文案寫作的一個要件。閱讀市場調研報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業經營管理者或有關機構負責人,因此,撰寫市場調查報告時,要力求條理清楚、言簡意賅、易讀好懂。
一、市場調查報告的格式一般由:標題、目錄、概述、正文、結論與建議、附件等幾部分組成。
(一)標題
標題和報告日期、委托方、調查方,一般應
打印在扉頁上。
關于標題,一般要在與標題同一頁,把被調查單位、調查內容明確而具體地表示出來,如《關于哈爾濱市家電市場調查報告》。有的調查報告還采用正、副標題形式,一般正標題表達調查的主題,副標題則具體表明調查的單位和問題。如:《消費者眼中的海峽都市報 棗海峽都市報讀者群研究報告》。
(二)目錄
r目 錄
1、調查設計與組織實施
2、調查對象構成情況簡介
3、調查的主要統計結果簡介
4、綜合分析
5、數據資料匯總表
6、附錄
(三)概述
第一,簡要說明調查目的。即簡要地說明調查的由來和委托調查的原因。
第二,簡要介紹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時間、地點、對象、范圍、調查要點及所要解答的問題。
第三,簡要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確信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對所用方法要進行簡短敘述,并說明選用方法的原因。例如,是用抽樣調查法還是用典型調查法,是用實地調查法還是文案調查法,這些一般是在調查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數平滑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都應作簡要說明。如果部分內容很多,應有詳細的工作技術報告加以說明補充,附在市場調查報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四)正文
正文是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的主體部分。這部分必須準確闡明全部有關論據,包括問題的提出到引出的結論,論證的全部過程,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還應當有可供市場活動的決策者進行獨立思考的全部調查結果和必要的市場信息,以及對這些情況和內容的分析評論。
(五)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是撰寫綜合分析報告的主要目的。這部分包括對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內容的總結,提出如何利用已證明為有效的措施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可供選擇的方案與建議。結論和建議與正文部分的論述要緊密對應,不可以提出無證據的結論,也不要沒有結論性意見的論證。
(六)附件
附件是指調查報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沒有提及,但與正文有關必須附加說明的部分。它是對正文報告的補充或更祥盡說明。包括數據匯總表及原始資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術報告,例如為調查選定樣本的有關細節資料及調查期間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第一,說明調查目的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介紹市場背景資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如樣本的抽取,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術等。
第四,調研數據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論點。即擺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第六,論證所提觀點的基本理由。
第七,提出解決問題可供選擇的建議、方案和步驟。
第八,預測可能遇到的風險、對策。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五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舍材料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后,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六
1興國木偶的淵源與發展
關于木偶,可以說它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門古老藝術。戰國時期的《列子?湯問》篇中、就有偃師為西周穆王獻偶人的故事,應該可以看作是有關木偶的最早記述了,但由于歷史久遠而不足為信。其實歷史上關于木偶的傳說故事很多,在興國縣流行的木偶故事中,田公元帥和陳平的故事較為普遍,從這一點看,興國與福建的木偶戲神有相通之處。
為了弄清楚興國木偶戲的源流情況,我們對興國縣木偶戲活動較為集中的均村鄉進行了深入調查。根據均村鄉高溪村慶盛堂老藝人^v^銓師傅的講述,他們所在的均村鄉過去是萬安縣的屬地,因此高溪村的木偶與萬安的木偶是同源的,不過這還不能說清楚其最終的源流情況。
興國屬于贛州轄境,由于贛州地區鄰近福建省,而且福建木偶戲與興國木偶戲的戲神又非常相似,表演的劇目也相差不大,因此過去一直認為興國的木偶是從福建來的。這一點從很多方面看似乎都是說得通的。比如兩地木偶戲的戲神都有田公元帥、陳平師傅,兩地都有大量的客家居民,特別是兩地非常相似的客家民俗活動等。但是我們經過深入的調查,特別是對當地木偶戲的音樂部分進行調查,最終還是了這個結論。
興國木偶戲的唱腔音樂主要以西皮二簧為主,還有部分劇目是唱昆腔和高腔的。當地藝人稱皮簧腔為南北路,北路指西皮,南路指二簧。根據《江西戲曲志》記述:“祈劇原名祈陽戲,傳入江西后改稱楚南調,民間稱為湖南班……主要是唱南北路……祈劇傳入贛南后,對江西本地劇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這些原因,使湘贛兩個劇種趨于合流。”從上述文字可以肯定:興國的木偶戲與湖南祈劇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對于南北路,有的木偶藝人直接稱之為“湖南調”,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至于興國木偶戲與福建木偶戲密切的關系,最好的解釋是:福建有些地方的木偶戲源自于南。其實這點葉明生先生早就進行了考證,證明福建的六路傀儡戲中,其中有四路與江西弋陽腔有淵源關系:一是泉腔傀儡戲。二是閩北大腔傀儡戲,三是閩中詞明線戲,四是閩西高腔傀儡戲。特別是閩北大腔傀儡戲,是當年熊氏子孫到江西石城一帶祭祖時學回的其祖居地流傳的大腔戲。由此看來,當年南戲流傳到贛東北產生弋陽腔,并影響到當地的傀儡戲,而這種唱高腔的傀儡戲又沿著閩贛交界的贛東北一贛南一線向閩北、閩西北、閩西滲透,并對當地的戲曲包括傀儡戲產生了巨大影響。
2興國木偶的班社及傳承
興國縣的木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提線木偶,當地人稱為“提戲”或“吊線子戲”;一種是被稱為“蚊帳戲”的掌中木偶,當地入也稱“端戲”。興國的木偶戲班子不稱為“班”,而是稱為“堂”,如福慶堂、福興堂等。
從上面兩個表中,我們還看到,這些木偶班的成員基本是以家族為基礎的,這也是我國民間戲班子傳統的組合方式,他們過去很多都是技不外傳的。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個班子都有外姓人加入,滿福堂的邱建華甚至是鄰縣萬安人,這又說明這些班子已逐步打破了這些舊俗。同時,這些班子的成員都出生于上世紀60―80年代,這么多年輕人參加木偶班,可以說對班子的傳承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2)端戲:端戲設備簡單,劇目豐富,文學性強,題材有人情戲、公案戲、廷戲、武俠戲,也有長書大傳本的歷史戲,此外還有藝人自編、口口相傳的講書本。這種木偶在福建稱為“幔帳戲”,而在興國則被稱為“蚊帳戲”。相傳某年間,宮庭舉行一次文藝會演,各執事雜役均需拿出節目參賽。其中有一位“伙頭軍”倉促間只能一人獨自演出,于是手端木偶,集生旦凈末丑包括樂隊于一身,竟然大獲成功。故端戲藝人稱自己的祖師為“伙頭軍”。由于端戲藝人集各表演行當子一身,且“民以食為天’,伙頭師傅不做飯。其他人就要餓肚子。所以,興國人都把端戲稱為“戲王”,端戲師傅一登臺,其他門類的藝人都要停鑼歇鼓,讓其先行演出。
興國端戲主要在樟木、長岡、^v^崗、興蓮、城崗、東村等鄉鎮流傳。目前,有些地方的端戲已逐漸消亡,至今仍在演出的戲班已是屈指可數。如樟木鄉、長崗鄉的端戲傳承情況如今為樟木鄉螺形村的第一代鄧仁坤,清末民初人,至今有五代,目前傳承人鄧呂恩,40歲。長岡鄉石燕村的第一代鄧月貢,至今也有五代,目前傳承人鄧承蕊,83歲,從藝60年。
3興國木偶的戲神
興國木偶的戲神較為復雜,但有兩位是主神,哪個班社都拜的,一個是“田公”,又有稱為“田公元帥”、“田都元帥”、“田相公”的,也有的是“田竇郭三元帥”;另一位是陳平,藝人稱為“陳平師傅”或“陳平先師”,這一點和福建木偶戲極為相似。其他的大多是這兩位的屬神,如“金花小姐”、“銀花小娘”、“太白金星”等,各地不一。在興國各地的木偶戲班,舞臺上的楹聯能說明這些問題,如:高溪村賴公廟的木偶戲臺兩側就有“陳平先師作傀儡,奉旨天下保萬民”的楹聯。
二興國木偶戲的藝術特征
1木偶造型:興國提線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粉彩細膩,神韻含蓄。栩栩如生,堪稱民間工藝珍品。興國木偶的偶頭天庭開闊,下頜豐腴,眉目修長,尤其是旦角頭形,鼻頭渾圓,嘴唇小巧,溫柔秀麗,楚楚動人。臉譜在設計上頗具匠心,如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構圖精巧,線條圓熟,給人以柔和、飄逸之感。武角多為“縱眉子”,成為倒八字形,線條簡練,筆鋒遒勁,給人以英武果斷之感。不僅如此,木偶戲的衣物、飾品、佩件、兵器、生活用具俱由木偶藝人自己制作,且工藝精巧、美妙絕倫。
2表演形式:木偶戲的表演。總是離不了其濃重的宗教色彩。雖然
(1)點香拜菩薩:什么類型的活動,拜什么樣的菩薩,非常嚴格。
(2)放鞭炮、請菩薩:木偶是演給菩薩看的,所以要先請菩薩來看戲。
(3)敲鑼打鼓:有點類似其他民間音樂形式的“鬧臺”。其實其目的應該是吸引觀眾。
(4)五官、八仙出場:在其他地方,這個過程稱為“跳加官”和“打八仙”。五官是福、壽、祿三星以及魁星、財神。這個過程實際是儀式短劇,這些木偶人物先后出場,但一般不唱也不說,只是穿著象征性的服裝擺幾個簡單的動作,時間不長。由于都是群眾喜歡的形象,所以有熱鬧、辟邪、祝福等含義。
(5)正式演出。
3表演場所:由于木偶表演具有特殊含義或目的,所以其表演場所有兩類,一種是在宗廟、祠堂公開演出,另外一種是在東道主家里演出,一般不對外公開,主要是為東道主家祈福、驅邪、祛病、還愿、贖魂(收驚)、鎮宅等活動表演。興國縣農村的宗廟祠堂很多,這些宗廟祠堂都有一個戲臺。周華斌先生在其《中國戲劇史論考》中對這些宗廟戲臺的建制和功能作了詳盡的描述“鄉村廟宇戲臺因廟而設,一臺多用……凡有戲臺的鄉村,戲臺均設置在廟宇中。是設定建置的一部分……鄉村的一切宗教活動,社會活動、經濟活動、文化活動都圍繞著廟宇和集市展開,期間的戲臺便帶有廟市文化的特征……廟宇戲臺表現為一臺多用:既用于宗教祭把,又用于自娛性的社火,也用于職業藝人的演劇,有時甚至用來集會。”均村鄉的這類戲臺除了上述特征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普遍很小,臺口一般在三五米寬,舞臺的縱深也不過三五米而已,如果有三四個人在舞臺上就難以伸展手腳,顯得尤其局促。看來,這些舞臺主要是為木偶戲而建的。對于規模不大、演員活動范圍小的木偶劇團來說,這樣的舞臺不但足夠,甚至顯得有點奢侈了??梢赃@樣說:正是這些戲臺保障了民間木偶戲的生存、促進了木偶戲的發展。
4表演形式及特點: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興國的端戲,在表演方面很獨特。由于其設備簡單,一個藝人一副戲擔,不管大戲小戲、文戲武戲,生旦凈末丑,吹打彈唱耍,全靠藝人一個人手、腳、口、舌并用,十指靈活調度完成。演戲時,藝人用腳來操縱扎在長凳上的銅鑼,小鼓、大鈸等樂器,兩手則操縱兩個甚至多個木偶表演,間或擊鼓、吹奏嗩吶,演員的精力必須高度集中,手、腳、眼、口要有機地配合、絲毫不能松懈。
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興國端戲的演出以道白為主,素有“七分白,三分唱”的說法。它的人物出場均有相應的道白,類似相聲中的“定場詩”。道白運用官話,并夾雜用本地方言,語言亦俗亦雅,充滿俚俗之趣,并不時爆出方言中精練而富有哲理性的俗語,有時則運用一些文言句式來表現文人高官、閨門千金的高雅。演出時有詩句問答、對聯或猜字,表演者不僅要能襲用傳統道白,還往往需要隨機創作。這種表演其實綜合了多種民間藝術形式,如說唱藝術、民間文學、方言諺語等。至于瑞戲重在“說戲”而輕于“唱戲”的原因,或是受其舞臺、演員的限制,抑或是更為原始的木偶戲,還有待考證。
5唱腔與樂隊:興國提線木偶的樂隊,一般有樂器12件,分別是堂鼓1個、板1個、大鑼1面、小鑼1面、京胡1把、二胡、把、中音嗩吶1把、高音嗩吶1把、笛子1根、釵1副、小鈸1副、月琴或秦琴1把。演出時,“打鼓佬”負責鼓、板、大鑼、大鈸;主胡(京胡)兼嗩吶的演奏:二胡兼嗩吶的演奏;月琴(或秦琴)兼小鑼、小鈸的演奏。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七
文物即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歷史文化的見證,是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文化、研究、欣賞、歷史價值。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于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日用品壞了,可以再生產制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的東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贗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文物一旦損壞,就永遠不能復原。沒有眾多的文物史跡,文明古國也就名存實亡,失去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
在貴陽地區,留下許多不可移動文物,截止8月,全市共有18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陽馬頭寨古建筑群、陽明洞和陽明祠、甲秀樓和文昌閣、息烽集中營舊址,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來仙閣、周漁璜墓、達德學校舊址、^v^貴州省工委舊址等26處,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有67處,縣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87處。
一、策劃主題和要求
1.主題
保護物質遺產 弘揚民族文化
2.要求
通過圖云關文物歷史環境表面現象的認識,發掘其本身內在的歷史價值,并針對圖云關文物等保護提出相關保護措施。
二、策劃目的及預期效果
1.策劃目的
通過此次田野實地調查活動,增進大學生對“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了解其物質文化的豐富價值內涵,宣傳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以培養我們的綜合合作協調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符合專業教育的.宗旨,為貴陽市區的經濟發展、增強物質文化保存意識進行宣傳和教育。擴大民族物質文化保護在學校師生間的影響,在學校中營造民族物質文化認識、保護的良好氛圍,此次活動具有較大的教育意義。
2.預期效果
見證貴州古代物質文化。使我們的專業知識不斷得以應用和提高,更好地去學習和研究物質文化價值,使文物的核心價值得到體現和宣傳。讓師生的思想得到更好的交流,使我們得到實踐鍛煉。從而不斷提升和鍛煉我們綜合實踐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去繼承和發揚物質文化優良傳統。
三、調查對象
貴州貴陽市南明區森林公園圖云關
類別:古石窟寺及石刻
主要對圖云關古遺址、石窟寺的描摹、石刻拓片、圖云關古建筑到近現代建筑的演變歷史等相關文物價值。
四、調查路線
貴州民族大學南大門乘204路(或89路)約1小時到達油榨街,轉乘603路公交車約10分鐘到達森林公園下車到圖云關。
五、調查時間及分工安排
1.本次活動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2.具體操作與分工
注:如上表時間所述,各負責人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下任務。
(1)采點探路
田野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篇八
民族志研究的最終成果是民族志式的書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寫民族志就是它的終點。調查者來到陌生的文化場景,花上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來了解它;為了明白當地人是如何界定他們的經驗,他得聆聽、觀察、參與;然后他要處理收集到的資料,把資料翻譯為描述性的報告,使得不熟悉該文化的人能夠理解它。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夠理解的語言來呈現構成一種文化的諸概念。像任何翻譯一樣,由于兩種語言之間沒有精確的對等概念,民族志傳達的意義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憑一本民族志是無法像當地人一樣地完全把握該文化的意義的。但是優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釋他人的文化知識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民族志描述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技巧與勤奮,報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溝通能力也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但是再好的報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詳盡的分析與書寫。分析田野筆記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結束后才開始。每一次訪問、每一段觀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獲知的東西盡量完整地記錄下來。這些原始資料可以用于構建提問、確定類別,改進我們在第四章中討論過的各種定義。在研究前期必須要做的一種分析是限定調查內容。最好這樣做:列出你在要調查的文化場景中能在的所有領域和題目;從中選擇一到兩個做詳細調查。 民族志報告的寫法多種多樣。有時要根據特定文化的特點來決定內容安排和重點,有時則可以由作者選擇一種寫法。沒有簡單的公式可以套用。我們認為,學習如何寫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細參閱已發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類調查報告不僅涉及的內容紛繁復雜,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而且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調查報告的形式,根據社會調查的對象、范圍、具體內容以及閱讀對象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社會調查的內容劃分,有綜合性調查報告和專題性調查報告;按社會調查的主要目的來劃分,有應用性調查報告和學術性調查報告等等。
綜合性調查報告也叫概況調查報告。是指對調出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過程作比較全面、系統、完整、具體反映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一般看重分析社會的基本狀況,研究大有共性的問題,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建議。
綜合調查報告一般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較為完整的描述。它的內容說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一個地區甚至特定社會的地理、人口、階級、階層、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所依據的資料比較豐富,覆蓋面大,指導作用強。二是對調查對象的發展變化情況作縱橫兩方面的介紹。三是以一條主線來串連龐雜的具體材料,使整篇報告形神合一,達到清楚地說明調查問題的目的。
專題性調查報告是指圍繞某一特定事物、問題或問題的某些側面而撰寫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的特點是內容比較專一,問題比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依據材料不及綜合性調查報告那么廣泛,反映問題也不及綜合性調查報告普遍,但它能夠幫助有關部門及時了解和處理現實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
1)社會情況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是在深入、系統地調查研究社會基本情況后寫出來的。其目的主要是認識社會現象、了解社會現狀。其內容主要反映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2)政策研究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為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服務的。
3)總結經驗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是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為目的的。它對于表彰先進、推廣先進典型、指導同類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4)揭露問題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現實甚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引起社會的總是,使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同時也為有關部分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提供依據。
學術性調查報告是以揭示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而撰寫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來達到對客觀社會現象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和說明。
調查報告的分類,只有相對的意義,不能絕對化。同一篇調查報告,分類的標準和側重點不同,就可以歸入不同的類型。
1、 按時間順序做的觀察和訪問的田野筆記。
2、 在你心目中構成了該文化場景的所有領域。
3、 基于你所選擇的領域的術語(類別名),把術語按類別劃分好。
4、 所選擇的領域的特質(對其成分的界說)。
5、 報告人就研究的。類別做的發言。
1.文章是關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場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內容安排怎么樣?
1.為什么選擇這一文化場景?
2.如何聯系報告人?
3.主要報告人的特點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響了你對資料的選擇?
6.有沒有遇到特別的難題?
1.與這一文化場景相關的時空背景和社會情況怎么樣?
2.這一文化場景的主要領域是什么?
1.你打算描述什么領域?為什么?
2.報告人使用什么類別劃分?
3.他們的類別劃分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4.這些類別劃分是如何界定的?它們的意義是什么?
5.報告人如何運用這些信息來構建他們的行為?
1.你能否解釋這一文化場景?
2.你對將來的進一步研究有何建議?
文化描述的資料安排有多種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識結構,這有如繪制一張詳細的地圖。作者按報告人的文化的類別劃分來安排資料,要謹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剖析它們的意義。接著,作者著重介紹在此文化中人們用于達成目標的手段。這要通過材料來說明。最后,他可能將文化及其功能結合起來講。每一個社會情況對人們的行為都有要求。這一部分主要講述社會情況的要求,人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后附的文章可稱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們談不上是理論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較,應該說是關于文化知識的記錄。我們認為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開始。
這些文章還有以下的特點。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寫成。開展田野工作時,有的學生才剛上大學第一個學期,有的是高年級的學生,有的是人類學專業的學生,有的則不是。
2.這些文章運用了組織和呈現民族志材料的多種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結構。
3.文章包括了在我們的社會中可做研究的廣泛的文化場景。集中研究生活中人們對付各種情形的學問。大多數文章以民族志語義學為基礎,有的文章則強調作者自身的觀點多一些。
4.涉及到人類學入門,都市人類學,宗教人類學、心理人類學、人類學田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開頭與這些領域有關,最后則寫成獨立的研究項目。
每一篇文章都與人類學一向關注的問題有關。比方說,每一個社會都有關于珠寶以及其它身體飾物的習俗;美麗和外表的定義是由文化決定的;各個社會都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對老人的關懷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題目都是在非西方社會中做的,而我們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則是我們自己的社會。
1、確定題目。在調查之初,確定田野調查大綱的時候,研究者實際上對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題已經有所確定。在田野調查之前確定的主題往往只是大體明確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問題,自己的調查對象是什么。隨著田野調查的深入進行,研究者的調查主題在表述上往往會發生一些變化,而變得界定越來越明確。但是有一點必須指明,經常更換自己的主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田野調查之前確定的主題會隨著調查的進行而有所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展開調查之前可以不用確定自己的題目。在調查之前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調查之前的主題越明確,意味著自己的調查越有所準備,收集資料的目的明確,則對今后的資料分析、報告寫作都很有好處;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確定一個好題目,是學者們申請研究資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題目的組成。題目的組成可以由主標題和副標題組成,也可以由單一的主標題組成。
3、題目的要求:
1)標題應該簡練,不能太長,一些沒有用的詞語要刪除。
2)標題選擇上可以用提起人們興趣的字眼,也可以選擇以報告的關鍵詞和問題意識為題目。
3)標題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往往只會通過你的標題來看你的文章。
4)標題中應該盡可能包括以下內容,如主題、目標、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夠吸引人,并體現報告特點的內容。如果主標題太長,可以考慮用副標題加以說明。
5)標題中最好不要出現縮寫(如世界銀行縮寫成為世行)和太拗口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