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起承轉合,內容連貫,讓讀者愉悅地領略到思想與藝術的結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靈感。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一
中國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支奇葩;四大發明,更是讓中國惠澤世界人民,讓世界走近中國。而華夏子孫一脈相傳的,也是中華文明最精髓之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那些傳統美德,卻一點一點被人丟卻。
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車上擠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二十出頭大學生模樣打扮時髦的年輕人,有身強體壯的中年漢子,也有濃妝艷抹的婦女。突然,我掃見了一位老者,七十上下的年紀,背微駝,頭發花白,他額頭的皺紋上刻滿了被歲月碾過的痕跡,皮膚像被水泡過了的樹皮一樣松弛。老人扶不穩扶手,身子隨著公交車的一開一停猛烈地晃動著。但是,坐著的人,有的在與同伴談笑風生;有的在低頭看著手機;有的干脆成了“暫時性失明”和“暫時性耳聾”,任憑廣播里一邊又一遍的播放著“請給老人、孕婦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的話,依然無動于衷。老人站了一路,我想,即使是在七月盛夏,老人的心里也會有幾分寒意吧。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有的人平時大張旗鼓的喊著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在真正需要履行實際行動時而視而不見。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不僅僅是這些,當我們在飯桌上,是否遵循了長者先,幼者后的禮儀?當我們出門和回家時,是否做到了出必告,反必面呢?當我們與大人交談時,有沒有做到長著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呢?如今,年青一代習慣了隨性,在他們的眼里這些不過是一些煩人的枷鎖,趁早丟掉,孰不知,他們丟掉的正是老祖宗流傳、沉淀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明啊。
醒醒吧,不屑的中國國民,不要讓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在消逝了,不要讓我們再重蹈歷史的覆轍,不要等到我們已經丟失時才懂得珍惜!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
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五千年的華彩樂章,演繹了東方文明古國的燦爛與輝煌。3月12日下午,我們在藝海電影院觀看了一場大型綜藝音舞詩《中華神韻》,這是一場演繹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音樂舞蹈盛宴,很完美的闡述了中華傳統美德。
從演員們的表演中,我不禁聯想起: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早在遠古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偉大的詩人和聞名中外的詩:李白的《靜夜詩》;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詩人,我國古代還有舉世聞名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的科學家們已經實現了古代人們的夢想——飛天夢和奔月夢。
看完這臺演出,讓我明白: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是正在燃燒的火焰,我們必須學好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雄雄燃燒的火焰,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的將來必定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個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屈原大夫所辦的,因為屈原要自盡,百姓門懷念屈原于師把糯米包成三角形,投入居然要跳的河中,希望魚群吃了糯米包成的粽子不會吃屈原的尸體,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我平常在老家過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佩掛香包、吃咸鴨蛋、喝雄黃酒、除五毒、懸掛菖蒲、探采百草懸。
我見過別人做粽子是這樣,先去市場買一些糯米在用糯米也成了一個錐型,再把糯米泡一下,卷成的錐型一定不要留縫隙,往卷好的錐型的葉子里塞滿泡好的江米,一定要把米壓實了。塞滿焦米后,用粽子葉蓋住錐型的口。一定要裹緊,不能透水。準備好長線系好鏡子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就等著上鍋嘍。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五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發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著許多不文明現象。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著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
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么,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著我們。文明禮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六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告訴了我許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特別是《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深有感觸。
面對時間的奔流不息,古往今來,珍惜并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把“五更雞鳴”之時,當作“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他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有個重要的秘決,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少時家道中落,父親重病臥床,他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避免影響學業,他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后來回憶此事,他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學在學習中,利用課余時間通讀了四大名著。問他有何經驗,他說:“我是把玩耍、上廁所的時間都擠出來看書的。”
時間老人無時無刻不悄悄從人們身邊溜過,誰也沒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詩所寫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愿意,時間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相反,那些終日無所事事、隨隨便便浪費時間的人,時間老人留給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時間是最公正的',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愛惜時間。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七
媽媽,您知道嗎?您是我小時候最“恨”的人,因為您“狠心”地把我丟到爺爺奶奶家,自己到其他地方工作。那時的我,整日整夜哭著要媽媽。對了,您還記得嗎?您的每一次寶貴的回家時間,我便使出各種手段把您“拘留”,但您總是識破我那自以為“周全”的計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也總是在您離開后大哭大鬧。
回想小時候,您一定為我的不諒解而感到苦惱。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明白了您的苦心。我已不再是整天哭鬧的嬰兒,也不再是在“母親節”那天還令您生氣的小孩。現在的我,已成為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雖然臉上仍帶著幾分稚氣,但內心卻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媽媽,請不要笑話我,也不用為您的女兒長大了而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中國人必須學會的。既然您賦予我寶貴的生命,既然您付出了全部心血“望女成鳳”,那我就會盡我所能報答您!
媽媽,請相信我,相信我會重新幫您染黑那幾縷白發,相信我會賺錢買最好的保養品幫您撫平臉上的皺紋,相信長大的我不會再惹您生氣,相信我無論到哪都帶著您,相信我讓您每天都做世上最幸福的母親……媽媽,您的相信、您的寄托在我身上的希望,將會是一匹健碩的千里馬,帶著我不斷前進,總有一天,您會看到我滿載成功而歸!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媽媽,謝謝您,謝謝您對我的關心和教育,希望再經歷一個輪回后我還從您肚子里蹦出來!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八
注釋: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注釋: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注釋: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5.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9.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九
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6.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8.夫婦和而后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1.貧濺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列傳》。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從歷史長河流淌軌跡來看,她不僅包含古代傳統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傳統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是晉代王祥“臥冰求鯉”,是明代朱沖秋“割股為羹”
孝是什么?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臥床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恒、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剩下體弱的父親和他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全都獻給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天晚上都要先把父親蚊帳里的蚊子驅走,再用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涼席扇涼,以使父親安然入睡。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晚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以免父親受涼。
我們的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讓我們將這種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光大!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是最寶貴的美德,。
是我們取信于人的根本。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十分重視誠實守信,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年兒童自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精神,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從小事做起。誠實守信的品格存在于一件小事之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一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有一種美,叫做母愛,她有著的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溫暖;有一種美,叫做父愛,他有著的是太陽的熱烈與高山的深沉;有一種美,叫做友愛,他有著的是冰一樣的純凈與雪一樣的潔白;還有一種美,叫做關愛,她有著的是紅燭一樣的平凡與春雨一樣的無比滋潤;還有一種美就是人的素質……”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這讓我感到很是震驚,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我聽到這樣一個事情: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
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勤奮節儉、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嚴已寬人、先人后已、勤學不倦等優良傳統美德!
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說: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說,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里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二——不隨手亂扔垃圾。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里有這個信念,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于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擁有中華美德的中華人!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記得有一次,我站在100路車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滿了人。到了新街口這一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還帶著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居然沒有人讓座。那位老奶奶領著孫子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滿車的人卻毫不在乎,沒有人讓座,坐著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看著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個站點,都會播放“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我想,這是在浪費電。我聽了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做車的人聽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滿座的人,面對他們卻不加理睬。
我認為,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讓座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愿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
我們大家在學校里也會有一些事發生。但同學與同學之間,也是應該要互相謙讓的,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也將變得更加美好。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小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二
1、裝飾也與美德相對立,因為美德是靈魂和憤怒的力量。
2、人而不仁,如禮?如果一個人不友善,快樂是什么?——《論語》。
3、為我的父母哀慟,求你們領我出來。——《詩經》。
4、精神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力,豎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和現實的正義感得以發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5、壞脾氣是人性中比較卑劣的一種,如果人們失去了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7、不這樣做的人不會有智慧。
8、喜歡別人就是喜歡自己;別人擔心的事,別人也會擔心。白居易的《字林》。
9、禮貌往往代替了最高尚的感情。
10、一個好的學者,一個笨蛋的力量彌補了他的弱點。魯氏的春秋使用。
11、在哪里建立成就,就在哪里開始生產產品。凡是有學問的人,凡是有能力做大事的人,必須先立身于行。
1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強良性散文。
14、希望是依附于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15、拿學位和學位段來說,經常是足夠的。“歷史是一面鏡子”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三
8、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四
九嶷山舜源峰的北邊有一個孤單的小石山,石山下面有一個小巖洞,因為這個小山其形如象,故名“象巖”。傳說這座象形石山,就是舜的弟弟象變成的。
象是舜的后母生的,后母為了讓她的親生兒子得到娥皇、女英,多次指使象去陷害舜,都沒有成功。舜雖然知道了其中內情,但是對父母還是很孝敬,對象也如同胞手足一樣親熱。這樣就使象感動得又后悔,又慚愧。
后來舜帝要南巡,象便對舜說:“哥哥,讓我跟你去吧!”舜帝想到弟弟從小嬌生慣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吹不得風,淋不得雨”怎能吃得苦?便對象說:“弟弟,我這一去不知有多長日子,而且到南方那種荒涼的地方去,道路遙遠,你怎么受得了?還是留在家里好。”
象說:“我再也不愿跟母親在一起了,我過去對你不起,我現在愿意分擔你的艱苦。”
舜帝見弟弟態度誠懇,便答應下來。
頭七天,他們遇到了暴火日頭,茅草曬得要冒煙,石板上能燙熟魚蝦。
象被曬得火燒火燎,起了一身水泡。舜帝勸他:“弟弟,這日頭你受不了,快轉回去吧!”象說:“哥哥,我不怕!”
第二個七天,他們遇上了一場暴風雨,茅草打得爬了地,飛鳥打得斷了翅膀。象一身淋得透濕透濕。舜帝勸他:“弟弟,這么大的風雨你受不了,還是轉回去吧!”象說:“哥哥,我不怕!”
第三個七天,他們遇到一座大山,懸崖峭壁,連猴子也難得攀上去。舜帝又勸他:“弟弟呀,這山高路遠,你受不了,還是趕快轉回去吧!”象沒有說話,卻第一個向山上爬去。
這樣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這一天來到了洞庭湖邊,只見波浪滾滾,天水相連,湖面百鳥飛翔,湖中魚群戲水。舜帝見了不禁贊嘆道:“好一個魚米之鄉!”
這時象指著湖水說道:“哥哥,你看這水多清多明,我真想下去洗個澡!”
舜點頭說:“去吧,洗去一身污垢,會更有精神。可不要走遠了,洗一會就上來。”
象下到湖里,洗了一會就上了岸。說也奇怪,象的皮膚變得油黑發亮,四肢變得又粗又結實了,一下成了一個身高八尺,腰圓體壯的大漢子。舜帝看了,心中好不高興!
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們來到一個大山前。剛剛爬上一個山坳,突然聽得一陣呼呼的風聲從右邊的崖石里傳來,接著一只吊睛白額猛虎出現在不遠的山路上。象說:“哥哥,你到那石頭后面去,讓我去收拾那大蟲!”說著折了一根大樹枝,迎面向那老虎走去,舜帝哪里阻攔得了!那老虎吼了一聲,就朝象猛撲過來,象急忙閃身躲過;老虎又將尾巴一掃,象又閃開;這樣閃來躲去,老虎幾番撲空,漸漸地減了威風。這時只聽象大吼一聲,乘個空兒舉棒向老虎的后腿打去,老虎慘叫一聲,兩條后腿被打斷,一個翻身,骨碌碌滾下了萬丈深溝。
舜帝這才放下心來,對象說:“好險呀!想不到你有這般大的膽量,這般大的力氣。”
不久,他們來到九嶷山的消韶峰下。山下一塊大平地,長滿了齊胸高的荒草,一條河水從九嶷山里流出來,穿過平地,向北流去。舜帝贊嘆道:“這是個水足土肥的好地方,如果開墾出來,老百姓就可種出好多糧食!”
象看到哥哥時時關心著老百姓,便說:“哥哥,你先走吧,我留在這里開墾荒地,給老百姓種莊稼,然后再去找你。”
舜帝聽了,高興地說:“好!”
“哥哥,你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險,你就返回來找我。”象有些不放心。
舜帝高興極了,親切地說道:“弟弟,你在這里開墾荒地,可要注意休息。至于我,你放心好了!”
舜帝離開了消韶峰,繼續向南,朝九嶷山的腹地進發。
象就在消韶峰下辛勤開墾耕種,餓了吃些野果、燒只野兔、喝口山泉,累了就躺在枯草上歇息。日子一天天過去,象耕了九百九十九畝田地,從不叫聲苦,可心里老掛念著哥哥。
一天,忽然傳來一陣轟隆嘩啦的巨響,只見一股股黑水從九嶷山中洶涌而來,眨眼間小河兩岸就被黑水淹蓋了。這股黑水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才消退。
原來舜帝在九崖山里與一條作惡多端的巨蟒搏斗了三天三夜。那黑水便是巨蟒的污血。舜帝殺死了巨蟒,消除了大害,自己也不幸身亡。
消息傳來,象悲痛萬分。想起自己過去對哥哥不起,想起哥哥對自己的寬容和教導,一邊痛哭,一邊向九嶷山里奔去。由于過度勞累和悲痛,他沒能到達目的地,便倒在路上再也沒有起來。
象死后,化成了一個石象。他前肢跪下,低著頭,長長的鼻子直插地里,朝著遠處的舜源峰伏拜。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五
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甥書》。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7、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8、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1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六
1、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誠信是心靈與心靈間最默契的對話。
4、誠無老幼,有誠可嘉;信無大小,有信則譽。
5、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6、誠信鑄就申城之美,世界共享玉蘭之香。
7、誠信檔案是最大的財富,失信記錄是最痛的恥辱。
8、勇敢對于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種氣質。
9、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1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七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4、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八
3、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
6、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7、不以愛之而茍善,不以惡之而而茍非》——稽康。
9、任理則公,任情則私。——唐伯虎。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2、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1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7、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8、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19、貪進者,必取辱;過侈者,必招非。——弘一大師。
21、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十九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5.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8.不為窮變節,不為*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9.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2.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13.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14.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十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新時代的中學生》。
春風送暖,萬象更新,在這百花爭艷,生機勃勃的季節里,我們在為夢想拼搏,在為祖國的未來而奮斗。
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一代代炎黃子孫知書達理,儒風蔚然,成就了知禮、和善、自愛的優秀美德。這些傳統的美德猶如一支雄雄燃燒的火炬,在炎黃子孫手中代代相傳。
然而,在今天,在我們的校園里,不文明的現象卻仍然屢見不鮮。
這一切,無不令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同學們,方便的生活我們人人都想有,但不能貪圖一時方便而置集體利益于不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貪圖一時新潮而不顧自己學生的身份;還有,身體不舒服,患病了就應及時治療,而不是任之由之,更不應因一時順口而為病菌制造溫床。
一個新時代的學生,肩負著祖國的未來,父母的.期望,就應該做好自己,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更應注重個人的素質修養,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不負社會、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高中生,在我們身后的是千千萬萬的學弟學妹,所以我們一定要嚴以律己,表里如一,做好榜樣。
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成為一位優秀文明的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父母的驕傲,學弟學妹們的好學長,好榜樣。
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于世。我們做為21世紀的少先隊員,做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應珍惜祖先們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祖先們的優良傳統,讓禮儀洋溢在書聲瑯瑯的校園里,讓禮儀永久地保存在中華大地。
現在,有許多同學追求名牌。高檔。華麗的衣著。在我的班級里,就有許多同學穿著名牌的衣服向同學們炫耀,或對一些衣著不時尚的同學進行比較,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我認為小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樂學習,而不是與同學進行一些攀比。我們小學生只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就可以了,我們應用禮儀,知識來完善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用時尚,華麗的衣著來衡量自己的形象。
同學世朝夕相處的親密伙伴,更是攜手成長的友好同路人,我們對待同學,應該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同學之間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不要把錯誤推向別人。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跡。互相理解,寬容待人,才能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我們要對每一個同學都給予尊重,與周圍的同學和睦相處。
讓我們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讓我們為這“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去追趕形象的春潮,沐浴禮儀的陽光吧!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十一
《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后,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并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后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
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涂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借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后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后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里去了?我們特別想你啊??”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
后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后,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并讓位于他,天下人都歸服于舜。
【智慧小語】:
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贊賞。有這樣的'胸襟與對道德的堅守,才能讓他有機會得到先王的賞識,成為受人愛戴的賢明的君主。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十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十三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3、業精于勤,荒于嬉。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7、志不強者智不達。
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9、志當存高遠。
1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11、有志者事竟成。
1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4、夫人必知禮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
15、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凡人之所以貴獸者,以有禮也。
19、貧而無謅,富而無驕。
2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22、富貴不能淫,貧奸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24、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5、出淤泥而染,濯清連而不妖。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27、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30、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中華傳統和美德(優質24篇)篇二十四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
5.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二、明志。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1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
22.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三、持節。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36.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8.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四、自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4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5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五、誠信。
52.一諾千金。——《史記》。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失信不立。——《左傳》。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6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六、知恥。
62.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69.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7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七、改過。
7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72.改過不吝。——《尚書·》。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75.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
7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8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
84.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