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跳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同時,結合學生一些日常的活動,將解決問題的思想也滲透在計算的學習中。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加減法計算的動機和興趣。
通過前面的加減法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0-10并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加減法計算的技能,成績好的學生已經基本上不借用學具,直接看算式寫出得數,并能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學習興趣濃厚。
1、知識與能力。
(1)學習和掌握8和9的加減法。
(2)使學生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
(3)通過敘述情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操作與獨立練習,獲取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經歷合作交流與想象的過程中,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重點:學會8和9的加減法。
難點:有序地寫出8和9的所有算式。
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課件出示動漫情境圖,引導談話。
2、觀察圖提出問題。
3、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生1:1+7=8
生2:2+6=8
生3:5+3=8
4、分小組交流算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通過讓學生看、說、寫,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畫一畫。(出示多媒體課件)
1、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畫畫。今天,我們就和小象一起當一名小畫家。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畫家”卡),先看小象怎樣涂方格(出示課件:小象畫畫),并幫它把算式填完整;再想還可以有哪幾種不同的涂法和算式,請完成在卡片上。
2.小組交流。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涂色,一人記錄算式。(教師巡視,參與交流,并及時作出評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先觀察畫面中小象畫畫,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己涂方格,再列算式,然后小組再交流。不僅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要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3、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多媒體展示學生討論結果。
生1:1+8=9
生2:2+7=9
生3:9-1=8
生4:9-8=1
自己的本領嗎?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做課本35頁的練一練。(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三、練一練,鞏固新知。(出示多媒體課件)
1、說一說,填一填,先學生獨立填寫,再指名回答,并說出這樣列的理由。
2、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出示練習)剛才小朋友表現得很棒。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誰最聰明,大家愿意嗎?師出示課件,指名口答。如8+□=□或□-4=5(教師可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課堂鞏固練習,可以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容量大、反應快的反饋信息。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聯系的及時反饋,通過試一試,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數學游戲(多媒體出示畫面):找朋友湊成9,先指導學生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再連一連,同桌檢查連好的結果。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找朋友的游戲情境中,輕松的練習并鞏固了9的分解與組成。)
四、拓展練習,數學故事。(出示多媒體課件:有聲音、有畫面)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猜一猜八戒吃了幾塊西瓜,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師巡回指導。
五、課外延伸(多媒體出示相關內容)
放學后,想一想、寫一寫有關“8”和“9”的加減法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六、多媒體播放歌曲《加法數字歌》,結束新課。
1、播放歌曲《加法數字歌》
七、布置作業。
有序寫出8和9的加減法算式。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一、指導思想:
復習:單人跳繩,跑步跳繩。
嘗試:雙人跳繩、快速跳繩。三、教材分析:
1、教學對象,四年級學生,實踐課
2、近幾年把跳繩例入學生體質測試項目。四年級學生,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體能普遍較好,對跳繩有關的練習方式都有較強的興趣。跳繩方面,基本的正搖跳,長繩的雙人搖跳、多人搖跳等技術動作有較好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具備了向較高一層次難度發展的條件。比如:正搖跳,長繩的雙人搖跳、多人搖跳多跳等,這些技術動作學生都有較濃的興趣。
1、使學生了解到跳繩運動對人體的鍛煉價值,并積極參與鍛煉。 2、發展學生的協調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3、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敢于探究、創新的精神,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建立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 教”法:運用講解示范法、啟示引導法、鼓勵表揚法等,嘗試在體育課堂中加強師生間的交往與溝通,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根據現有場地器材和自身實際情況,發揮自主能動性,努力尋找通過跳繩來發展學生素質的教學方法。“學”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自主管理、小組合作練習、探究性學習、創新演示,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激勵學生獲得成功。
教學內容重點:嘗試雙人跳繩的不同玩法。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引導下完成,體會跳繩慢跑的步伐節奏,為接下來的快速跑跳繩打基礎。
4、繩操2—3(分鐘)用跳繩做器械,進行繩操練習,目的:達到熱身活動關節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鐘)
熟練運用跳繩
1、復習(1)原地的單人跳繩5—6 ’
(2)跑步跳繩5—6’ 2、嘗試雙人跳繩6—7’
(三)結束部分4—5’
體驗收獲
1、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認真參與各個內容的練習,達到教學目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間情感融洽。
2、預計每一組學生都能有1--2種雙人跳繩的玩法,并能學會用運于實際鍛煉中。
3、預計通過快速跳繩學習,體驗快速中跳繩間最佳節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
體會計算法多樣化。
2、發展初步的會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跳繩的活動,引入。
1、先引導學生看懂主題圖中的統計表,然后讓學生提出總是
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并記錄學生當時 跳繩的次數,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2、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總是可以先引導學生先解決類似“小
東比小紅跳幾下”這樣的問題
3、讓學生嘗試列出算式。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教科書上三種方法是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方法,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的。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幫助。
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100——48, 先讓學生估算,然后放手讓學生獨立試算。
1、用豎式計算。
請4位學生板演,再集體校對,
2、買一個羽毛球拍多少錢?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第3題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如果是其它數,它就無家可歸了。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跳繩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
體會計算法多樣化。
2、發展初步的會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通過跳繩的活動,引入。
1、先引導學生看懂主題圖中的統計表,然后讓學生提出總是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并記錄學生當時 跳繩的次數,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3、讓學生嘗試列出算式。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教科書上三種方法是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方法,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的。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幫助。
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100——48, 先讓學生估算,然后放手讓學生獨立試算。
1、用豎式計算。
請4位學生板演,再集體校對,
2、買一個羽毛球拍多少錢?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第3題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如果是其它數,它就無家可歸了。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由于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容易展開,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于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具有顯著作用。
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學生懂得一根繩能有多種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跳繩組合
運動參與群體意識團結協作自我創新
讓學生掌握多種跳繩的技巧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
本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結合體育課的特點,主要采用“多元互動,主題探究的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老師的輔導作用,采用示范法、講解法、游戲競賽法、激勵法、評價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內容,學生自己練習,難度、伙伴、方法可以自己選擇,為學生搭建一個快樂的體育課堂,讓學生享受跳繩所帶來的樂趣。
一、開始部分: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宣布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前幾課我們學過跳繩最基本的動作,今天我來學習一下把簡單的跳繩動作組合到一塊,大家有信心嗎?)
3、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
1、課課練(稍息、立正、向前看齊、向前看、原地踏步、立定、散開。)
2、在歌曲《大家一起來》中,進行自編的繩操內容為:伸展運動——下蹲運動——腹背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全身運動充分熱身,為后面的活動做好準備。
3、復習跳繩動作(稍含胸、大臂夾住、腳尖著地、),做兩組不拿繩子的動作,接下來拿著繩子在老師口令的帶領下可以加大難度練習。
三、基本部分:
講解本節課的內容:繩子的簡單組合
1、首先教師完整的示范。
2、先教學生上肢的搖繩動作,雙手拿繩在身體的左右兩側各搖繩一次。
3、再學腳的動作,雙臂在體前交叉的同時,手腕用力往后搖繩,雙腳跳過繩子。
4、學生原地自己練習兩三分鐘,感覺一下動作的要領。
5、在教師口令的帶領下完整的練習左—右—跳。
6、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先把這個組合練習熟練,然后在這個組合的基礎上加上其他動作,創編4個八拍的繩操,教師巡回指導,輔導學生完成動作,給予鼓勵。
7、每組輪流展示,評比出難度最大的,質量最高的,最優秀的小組(動作熟練、連貫、創新)。
四、結束部分:
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2、小結:同學們喜歡跳繩嗎?老師也很喜歡跳繩,這一根小小的跳繩,不僅鍛煉的我們的身體,還讓我們享受到了與同伴一起運動游戲的快樂,它不光可以在課堂上跳,還可以在今后的課余時間里進行,老師更希望同學們在享受跳繩運動快樂的同時,能開動腦筋,發明學會更多有趣的跳法,讓我們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吧!
3、師生再見。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掌握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引導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一、活動一:故事引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出示圖片:豬八戒吃西瓜1)
生1:豬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塊,它吃了1塊,還剩幾塊?
生2:豬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塊,它一塊也沒吃,還剩幾塊?
生3:豬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塊,它全都給吃了,還剩幾塊?
2、教師:那么究竟出現了什么情況,和你們想象的一樣嗎?
(出示圖片:豬八戒吃西瓜2)
教師提問:看圖請你說出圖意,并提出數學問題?
(3)豬八戒一口氣吃了5塊,現在還剩3塊,原來有幾塊?
3、學生自選解答
4、小組內部互相交流
教師: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做?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交流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二:解決學生開始提出的數學問題
三、活動三:歸納總結,發現規律、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列式解答的結果,老師有意有序的排列出來,便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豎排列便于觀察)
8-0=88-1=78-2=68-3=58-4=4
8-5=38-6=28-7=18-8=0
2、小組討論
規律:被減數都是8,減數一個比一個多,差一個比一個少
四、活動四:觀察主題圖,解決數學問題、
1、教師:冬天到了,學校要舉行跳繩比賽,操場有許多同學在練習跳繩,我們去看看吧!
(出示圖片:跳繩)
3、全班交流
(1)同學們跳繩,搖繩的有2人,跳繩的有6人,一共有幾人?
(3)同學們跳繩,男同學有4人,女同學有4人,一共有幾人?
(4)同學們跳繩,穿裙子的有3人,穿褲子的有5人,一共有幾人?
4、列式解答、
5、學生匯報解題過程、
五、活動五: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出示圖片:大象畫畫
2、學生獨立列式、
1+8=92+7=93+6=94+5=9
8+1=97+2=96+3=95+4=9
9-1=89-2=79-3=69-4=5
9-8=19-7=29-6=39-5=4
六、活動六:小比賽:誰和誰連一連湊成9
1、出示圖片:湊數
2、學生比賽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樂趣。本節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創設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情景,讓學生猜想,提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有意識讓學生觀察、歸納、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跳繩》是一首活潑短小的創作歌曲,2/4拍,宮調式。歌曲的節奏規律性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為主,活潑、跳躍,結合生動的歌謠體歌詞,形象地刻畫了小朋友喜愛小繩的心情,表達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繩為建設祖國而鍛煉身體的決心。歌曲約創作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多年來深受兒童們喜愛的一首歌曲。
歌曲《跳繩》第一句采用了小鈴圖形譜示意旋律的高低。歌曲的第二段詞未出全,是為學生留下了編創歌曲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動腦編創合適的詞演唱,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學生年紀小,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樂于參加音樂課堂活動,樂于在活動和課堂上表現自己。但是部分學生比較羞澀,不敢上臺展現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學前段主要以律動為主,因而進入小學系統學習后,學生沒有正確的演唱習慣和技能。學生記憶力強,對歌曲、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有著強烈的喜愛,聽唱了很多課外歌曲,但以流行歌曲居多,且有著唱音不準,節奏不穩定,不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等諸多問題。總的來說,一年級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他們進行音樂學習的動力和出發點,課堂常規和音樂課的相關知識技能需要從零開始。
1、能夠整齊地演唱《跳繩》,理解“小繩小,真輕巧”的含義。
2、學習用歌聲及動作表達活潑,歡快的情趣。
3、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編創歌詞及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學會唱《跳繩》
正確地掌握歌曲節奏,能夠正確的演唱歌曲。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誰來模仿一下?
1、請個別學生模仿,全體學生模仿。將學生分成兩部分,隨著老師放的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跳繩的動作。
模仿跳繩的動作,隨著音樂有節奏地做跳繩的動作。
從生活入手,模仿跳繩的動作,感受不同音樂中的跳繩動作。
2、學生表演
表現好的獎勵五角星
二、欣賞全曲
導入:你們跳得太好了,現在聽一聽演奏家們是怎樣用音樂來表現跳繩的。請同學們認真聽,大膽想,音樂中描繪的是什么樣的情景。
回答問題:有單人跳繩、雙人跳繩……
初聽全曲,感受樂曲情緒,想像作品描繪的內容。
問題:你都聽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小結)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請你們為這個曲子起個名字好嗎?(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作曲家給這首曲子起了個名字叫做“跳繩”。
剛才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有的同學已經坐不住了,那
么,現在老師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一起來隨著音樂做表演,把你聽到的、想到的用動作表現出來。
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初步感知全曲,并在了解樂曲內容的基礎上想像并回答問題。
三、分段欣賞,表現作品內容
師:聽!小朋友在怎樣跳繩?請幾個小朋友聽完音樂到前面來表現。(邊聽邊做動作)。
師:剛才小朋友跳得真好,我們接著來聽下一段音樂,聽這段音樂的速度、力度和剛才那一段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說一說兩段音樂的不同之處。并做出不同的表現。
生,邊聽音樂邊模仿跳繩的動作來表現音樂,學生想像用語言說出音樂的不同之處。
通過分段欣賞,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四、主題音樂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出哪段音樂出現的次數比較多了嗎?現在我們來聽一聽。當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請你做出你喜歡的動作好嗎?(老師放音樂,請學生聽到這段音樂做出表現)
學生聽到主題音樂就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就來唱一唱這段音樂好不好?(教師出示主題音樂的曲譜)
師: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鋼琴伴奏來唱這段音樂。
學唱主題音樂。
師:大家唱得分常好,現在我們一起來隨著音樂跳起來吧!(完整放音樂,學生走出教室)
學生能夠聽出主題音樂并準確的唱出來,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一年都結束了,我也沒有想清楚我怎么就當上了小學體育老師。但好在我今年的小學體育老師工作表現得非常不錯,不僅受到了校領導的表揚,也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還有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遇見我說因為我的體育教學,他那一直都沒怎么長的孩子長個了,這不得不說,是我的體育教學起作用了!
一、小學體育課程再創新
我是一個體育專業畢業的小學體育老師,這就決定了我的專業程度是要比其他不是體育專業畢業的老師要大很多的。但這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孩子們畢竟都不是學體育專業的,如果我用我們體育專業的強度原來要求他們的話,他們一定不僅不會長高長大長強壯,還會在一種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下出現停滯身體發育的危險情況。這對我作為本校小學體育老師的特殊性,我把小學體育課程創新了一番,讓孩子們主要是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下進行體育鍛煉,讓孩子們更加開心的去跑步去跳高去跳遠,不讓他們因為鍛煉的辛苦而害怕體育課。
二、小學體育游戲時時新
在體育課上,我把一些有趣的體育游戲安插在小學體育教育當中,這使得孩子們現在一聽到上體育課就非常想去,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一聽到體育課就開始出現“你幫我請個假”“我幫你請個假”的情況。有學生在我的體育課后反映,我的體育課上的游戲讓他們不再覺得鍛煉是一件好難好辛苦的事情,也讓他們現在在課余的時候也進行著體育課上的游戲。有家長還向我反映,他那已經很久沒有長高的孩子,今年上了我的體育課,不僅又開始長高了,而且身上的肉也長結實了,以往看起來一推就到的孩子,現在也已經不再看起來那么瘦弱了。這讓我這個做體育老師的非常欣慰,畢竟體育的精神內核已經在我的教學中達到了!
三、小學體育活動也創新
在今年的體育課上,雖然我對課程以及游戲都有所改進和創新,但這對于幫助孩子們長高長大長強壯的體育來說或許還不夠。今年的工作中,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希望在明年的工作中,把小學體育活動也創新創新,讓孩子們更加喜歡鍛煉身體,也讓家長們更加放心把孩子的體育鍛煉交到我的手上,幫助孩子們長高長大長強壯!再就是明年體育工作中,我也想培養幾個體育生了,希望這些體育生可以在我的手里成長為一顆體育之星。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 ? ?20xx年上期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在過去的這一期中,我們組積極探究新課改,努力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在教學上
1、積極極探究新課改
我們打破常規教學,進行分專項教學,優勢互補。四位教師輪流上課,既彌補教師自身缺陷,又滿足學生選修部分內容的要求。
2、 加強集體備課。
盡管我們分四大塊進行教學,但是我們仍然加強集體備課。對教材進行分析,確定重點、難點,并根據教材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實踐新課改。特別是申麗梅老師的評優課,我們群策群力,上網查資料、反復聽課找問題。最后代表郴州市參加省評優課獲銀獎第一名。
二、在訓練上
1、 組建高二體育高考隊。
根據新的體育高考形勢,我們在高二第一期就決定組建高二體育高考隊。動員了一部分文化成績中等,有一定體育素質的學生參加。由我和王振兵老師擔任教練,著重培養隊員對體育的興趣,教會隊員正確的跑、跳、投的基本姿勢及基本的訓練方法。
2、 開展足球興趣小組活動。
由周文華老師擔任教練,主要是滿足部分學生對足球的愛好,其次也能引導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高考。
三、積極參加業務學習
我們備課組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先是參加了郴州市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聽課活動,接著我和申麗梅老師又參加了全省的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的評優活動。10月,在郴州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上擔任裁判員,并組織編排了桂陽縣第二屆田徑運動會及桂陽三中20xx年田徑運動會。
快樂跳繩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初步的解決有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理解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
發展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合作探究
計數器
練習本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并配上解說:今天,小東、小紅和小亮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老師把比賽結果制作成了一張統計表,請大家看看,說說你從統計表中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二、探索新知,從問題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景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在小組中說說,從統計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匯報: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2、合作探究小紅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學生獨立列式。(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40—28=)
本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兩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估計40—28的得數大約是多少?
學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學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計小了,本來要減28,卻減了30,減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計大了,本來要減28,卻減了20,少減了,剩下的就多了。
說明正確的結果應該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嘗試計算“40—28”的得數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豎式計算40
—28
12
讓學生一邊撥計數器一邊說理由。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獨立探究小亮比小東少跳多少下?
(1)個人試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課本第78頁,“算一算,說一說”中的題目。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79頁“練一練”第1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可以跟同學們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跳繩
小紅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快速口算下列各題。
2、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學習
1、“100—48=?”。
(1)學生自己探索,說一說應該怎么算,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算法。
①從100中減去40再減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減了2再加上2;
2、撥一撥,再試著用豎式算一算。
(1)說一說計算時的困難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學生在計數器上把借的過程演示出來,邊說、邊撥。
(3)讓學生對照豎式,聯系撥的過程,說說怎樣借數。為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計算過程從哪位借了數,就可以這一位上面點上退位點,做個標記,以免忘掉。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80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課本第80頁第2題。
先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列式計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課本第80頁第6題。
以競賽的形式進行練習。
四、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課本第80頁第7題。
可以讓學生找出每種動物運動員的數量,思考怎樣分配合適。
五、課堂作業
課本第80頁第4、5題。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布置: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課堂收獲。
板書設計:
跳繩
本課的重點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第一:一年級不應該組織小組合作教學,要指導學生的思路,把每一個步驟分解開。一年級的注意力大概有五分鐘,出現了學生不認真聽講,走神的現象。沒有將學生的注意力及時拉回教師的身上。沒有兼顧到每一個學生。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比較著急,沒有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說出計算過程。沒有重點突破以一當十。板書課題時,不能以跳繩為課題,本節課學的是兩位數退位減,而不是跳繩。
第三:讓學生說出過程時,必須讓學生重復,讓多個人說。
第四:沒有合理使用教學用具,沒有起到示范作用。
第五:在上課時,要把上節課的內容復習到位,尋找新舊知識點的聯系。
第六:高估了學生,在課前沒有了解學生的學情。
我在今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細節的東西,避免出現類似錯誤。要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