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隨筆實用篇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
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隨筆實用篇二
編輯青州大浪: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端午其實是為了紀念一個人,這個人是我們的民族之精神,人性之魂魄。青青艾香飄端午,濃濃情思粽是情,這情是濃濃的鄉情;這情是血濃于水的親情。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那些關于端午節的美好過往,永遠都在記憶長河中散發著馨香。
不知不覺端午已經來到了你我身邊,好感嘆時間過的好快呀!
想起羊年的春節好像剛剛過去不久,
卻意想不到的是它已經從我們的身邊過去了五個多月了,
這不一眨眼團圓相聚的端午到來了。
想起遠方的親人,
內心無比愧疚,
記不起多年以前的端午,中秋相聚的時光。
好懷念曾經年少時的日子,
家人的陪伴,伙伴間的嬉鬧,
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沒有,沒有,,太多的沒有,
現在都離我遠去,再也找不回來了。
翻看著我離開家鄉第一次寫下的心聲日記,
好想哭。
望著至今保管著完好無缺的日記冊
好酸楚
心事無人可訴時,是文字給了我最好的依靠,
憂傷永落筆尖,微笑永送別人。
四天前,
我與我的丈夫因對事情的本身給予觀點不同而發生了爭吵,
其中受到最大傷害傷心的是我的孩子,
他很懂事,很可愛,
感謝上蒼,賜予我一個如此可愛的天使
讓我有幸圓了母親的心愿
從此,陪伴我一生
孩子,謝謝你
謝謝你,給了媽一切
事后想想根本沒有必要計較,為何當時就想不開呢?
其實生活中間有對跟錯嗎?沒有,
只需要用智慧去平衡它,
夫妻需要攜手過一輩子,
難免會碰到磕磕絆絆,一些小摩擦
不要緊的,處理好了
可以增進夫妻的感情,
還可以夯實感情根基,
等到大風大浪來了,才能經得起,扛得住,
真正的婚姻生活,
不是說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了架還能過上一輩子,
說說,寫寫,哭哭,笑笑
走過了一春又一春
迎來了一年又一年
文學在進步
思想在進步
素香的故事也仍在述說
其中有悲也有喜,有淚也有笑
不必感嘆時間的短暫
人情的冷漠
命運給予自己的不公
自然上帝給了我生命
我應該努力改變命運創造屬于我的精彩
堅強自信一直是我對人生樂觀最好的回答
我不需要榮華富貴,我不圖愛慕虛榮
我只需健康和平安
相信心態注定著一切
永做知足常樂的人
端午節隨筆實用篇三
有些不一樣,有點趣味
本是紅紅火火的天氣
今年卻是細雨綿綿
原會在家鄉沐著龍舟水
今年卻在異鄉嘆息人生
剛出爐的粽子
裹著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則是
辛勤勞動的氣息
江河上的龍舟賽
是一幅美麗又扣人心弦的畫
即便人們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還是雨水
但永遠是一年中最激奮、最具有意義的時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們竟會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還活著
一定不會讓人們這樣做
因為他是反對祭祀的代表
況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傷財
如果海子還活著
他一定會為端午節的美而感染
給美味的粽子,宏偉的龍舟賽
譜寫更多的詩句
也許他并沒有想到
人活著才是最具有價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靈
每個人都想在佳節時
找到一份心靈的歸宿
情感就是一張拼圖
是慢慢拼積起來的
不會因歲月的變換而褪色
不會因距離而散落
如藝術
之所以能成為人們欣賞的窗口
就是因為它永恒
端午節隨筆實用篇四
每當到了農歷五月五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這是中國人民節日中的一個節日,習俗多種多樣,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可今年的端午節可不一樣,以前我們到了端午時都是買棕子吃,但今天可是我們親自包的!
媽媽對我說:“包棕子要拿兩片棕葉疊在一起,翅棕子葉的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的樣子,接著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搗實,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葉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繩子綁住打個一個結,一個香甜的棕子就好了。”我按照老媽說的做,可是我在包棕子的時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剛折好的漏斗搞散了??晌也粫灰稽c兒困難給退縮,我又一次重來,包了老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包好了一個棕子。
奶奶把我們包的棕子放在鍋里蒸,過了7——8個小時,奶奶把棕子拿了出來,對大家說:“吃棕子啦!”我與老爸,老媽一起出來,準備吃一口美味棕子。我嘗了一口棕子,哇!棕子真好吃!我立刻對奶奶說:“奶奶做的棕子超好吃哇”!爸爸媽媽嘗了也夸奶奶她的廚藝好,奶奶被夸得直說:“哪里哪里”!
這時,我問爸爸:“我們為什么要吃棕子呢?”爸爸說:“這是紀念戰國時候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奶奶接著說:“屈原有著愛國激情,卻又報國無門,后因楚國國都失險,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泊羅江而死。為了對屈原的哀思,人們就把包好的棕子投入河內,讓魚兒們吃飽后免吃屈原的遺體。”奶奶一口氣說了一大堆話。
我說:“哇!奶奶你懂得真多?!?/p>
端午節隨筆實用篇五
5月26日,平陽縣行知幼兒園借一年一度的“端午”傳統節日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傳統盛宴。
老師們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的視頻等方式,讓“屈原”、“龍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關鍵詞“活”了起來。孩子們個個豎起小耳朵聽得認真無比:當聽到屈原投江,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還不時的思考提出疑問“為什么端午節人們往江里扔粽子?”“為什么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師為孩子們一一解答,將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給孩子們,感受文化的傳承,各級段還舉行了相應的端午傳統戲習俗活動。
大班的孩子們正迫不及待地洗凈雙手,拿著粽葉,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老師,接下來線怎么纏呀,我這糯米會不會多呀!”手一抬,些許糯米爬上了臉龐;鼻子聞一聞,還沒蒸熟的粽子原來也這么香!折粽葉、填糯米、裹葉子、扎棉線……歡聲笑語縈繞,孩子們更有干勁了。不一會兒,一個個碧綠的小粽子躍然桌上,三角形、長筒形、扁平形……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卻是每一個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繩一結,五顏六色,毛線編織的蛋袋裝進咸鴨蛋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意味著孩子逢兇化吉,祝福平安無事。為了慶祝此次傳統端午佳節,中班選擇了手工編制傳統蛋袋活動?!拔襾斫棠惆?,先把毛線對折,再用打結的辦法扎出一個洞洞……”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孩子們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并小心翼翼地將咸鴨蛋裝進蛋袋。
“老師,你看我的蛋,變成了小兔!”“老師,快來給我的花朵雞蛋照一張吧!”“老師,老師……”小班的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天馬行空地為自己的咸鴨蛋進行了彩繪,彩繪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五彩蛋,并明白農歷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咸鴨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體健康。
節日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知識、歡樂,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每個幼小心靈中的傳承,該園的課程也因為傳統元素的注入而變得更為豐富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