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師教學的有力助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這是一份經過多年實踐驗證的優秀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一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往往在組織教學時,會感到孩子們的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強。《綱要》中明確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為了創設一個讓幼兒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我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情境空間,讓幼兒在“布置超市”、“購買活動”等一系列操作、游戲活動中主動獲得“5的加減法”的有關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減法,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口編應用題,會正確書寫加減法的算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告訴幼兒設立貝貝玩具超市,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準備各種玩具。
2、和幼兒一起創設貝貝玩具超市(共分為4塊,并貼有不同的與每組幼兒身上顏色相同的即時貼),帶有不同數字(圓點)的.玩具40個,裝玩具的小盒每組5個(上面貼有數字5)。
3、供幼兒記錄的記錄卡40張(田字格)。
4、每人一個信封,裝有硬紙幣5個。
5、教師用的大展示板2張(田字格)。
6、泡沫墊20塊。
7、幼兒每5人為一組,每組幼兒身上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與教師一起布置貝貝玩具超市。激發幼兒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師:“今天早上,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玩具,都貼上了價格標牌,現在我們一起把它布置起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發現5的加法,并請幼兒記錄算式。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節發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如何運算5的加法,并能靈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動中,幼兒跟老師不夠配合,課堂不夠活躍,可能是后面的設計有點抽象,難度大點,沒有針對這里的幼兒的認知水平設這課。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讓小朋友動手擺物體,然后把式子寫寫出來,這樣他們就學會了、動手、眼、腦,也達到了就這結課的目的。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二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算式題(掛于幼兒胸口)、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停車場標記、沙包(上面有數字)、簍子(有數字110)、獎品(有算式題)、塑圈、黑板。
一、導入游戲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開著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聽音樂開汽車進活動室)
師:數學宮到了,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
師:汽車停好了,我們一起進數學宮吧。
二、闖關游戲
1、錄音: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
師:進數學宮還得闖關啊!讓我們看看闖關的'要求是什么!
師:老師說一個數,你們對一個數,兩數合成小旗上的數。這樣就能闖關成功。
師:嘿!嘿!我說數字2。
幼兒:嘿!嘿!我說數字6,2和6合成8。
2、錄音: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投擲。
師:這一關的要求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數,然后站在線上投到相應的數簍子里。
(幼兒分組檢查)
3、錄音:小朋友你們真能干,快快來闖最后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報得多。
師:這一關的要求是:聽一個數,請你說說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于它。
4、錄音:祝賀你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禮物。請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數一樣的就是爺爺送給你的禮物。
三、結束部分
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
那讓我們一起帶著禮物開著開汽車回家吧!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三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往往在組織教學時,會感到孩子們的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強。《綱要》中明確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為了創設一個讓幼兒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我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情境空間,讓幼兒在“布置超市”、“購買活動”等一系列操作、游戲活動中主動獲得“5的加減法”的有關經驗。
1、學習5的加減法,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口編應用題,會正確書寫加減法的算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3、能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1、提前告訴幼兒設立貝貝玩具超市,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準備各種玩具。
2、和幼兒一起創設貝貝玩具超市(共分為4塊,并貼有不同的與每組幼兒身上顏色相同的即時貼),帶有不同數字(圓點)的玩具40個,裝玩具的小盒每組5個(上面貼有數字5)。
3、供幼兒記錄的記錄卡40張(田字格)。
4、每人一個信封,裝有硬紙幣5個。
5、教師用的大展示板2張(田字格)。
6、泡沫墊20塊。
7、幼兒每5人為一組,每組幼兒身上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
一、請幼兒與 教師一起布置貝貝玩具超市。激發幼兒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師:“今天早上,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玩具,都貼上了價格標牌,現在我們一起把它布置起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發現5的加法,并請幼兒記錄算式。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四
1、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并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幼兒的表象思維。
1、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
2、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印章。
1.實物操作。
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并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
如計算三只小白兔與二只小灰兔合起來是幾只小兔?
2.看圖計算。
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后再計算結果。
如,兩個盤子里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減法的圖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五
1、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根據實物及圖片口編加減應用題,學習7的加減。
2、學習用清楚的語言講述算式所表達的意思。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背景圖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貓各7個,1―7的數字2組,算術符號“+”、“-”、“=”。
2、幼兒操作材料: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游戲:我的火車幾點開。
規則:教師出示不同的算術題(如:3+2=?)問:我的火車幾點開?幼兒回答:3+2=5,你的火車5點開。游戲反復進行幾次。
2、出示數字7,復習7的組成。
請個別幼兒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說出7的組成。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顯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這時教師又在圖上貼上兩只小兔,請幼兒根據圖和老師剛才的操作,用三句話描述圖意。
――請幼兒用加法算術來表示圖意(5+2=7)。
――幼兒認讀算式題,鼓勵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顯示游樂園里有7只小貓在游戲,這時老師從中拿走3只小貓,請幼兒看圖并結合老師剛才的操作,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意,并列出算式(7―3=4)。
――請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兒操作活動。
1、紙、筆人手一份,幼兒根據圖意列出7的加減算式題。
2、檢查幼兒作業,一起講評。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活動對于今后在組織數學活動時我有以下幾點感悟:首先,教師必須觀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進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導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其次,教師要有全面、科學的數學教育的新的價值觀,使幼兒的日常生活數學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兒數學活動的模式,是貫徹《綱要》精神的有效途徑;再則,教師必須要學習數學理論,弄清數學概念。用規范的語言深化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使他們加深對相關概念意義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數學理論、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兒的思維特點、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領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理解、運用數學。
文檔為doc格式。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六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加號、減號、等于號,并理解其含義。
2、理解三幅圖意,能看圖列加減算式。學習2的加減。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加減法圖各三幅。
2、貼紙若干。
3、幼兒用書、筆、橡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游戲:
開火車游戲。(復習5以內數的.組合)。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你的火車1點開,我的火車4點開。
……。
(1)瞧,國王給我們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來了什么?(出示1只紅蘋果)。
喔,原來國王給小朋友們端上了蘋果。請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幾只紅蘋果?(一只)。
(出示1只綠蘋果)看看,還端來了幾只綠蘋果?(一只)。
一共有幾只蘋果?(兩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兒說出1和1合起來是2)。
我們來看看,你們說的對不對?(出示圖3,一共有2只蘋果)真棒u。
那,你能把三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一聽嗎?(國王先端上了一只紅蘋果,又端上了一只綠蘋果,現在一共有2只蘋果)師先說一邊,再請幼兒說。
小朋友真能干,那誰會把蘋果的數量用數字記錄下來?(請個別幼兒上來記錄)。
1只紅蘋果1只綠蘋果2只蘋果。
112。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1、2)。
剛才是小朋友的記錄,現在老師也有一種記錄方法,請你們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樣(教師記錄: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是加號,是增加的意思,多出來的意思。
“=”是等于號,是現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們來讀讀寫寫。(手指游戲:+=)。
我們來讀一讀這個算式(1+1=2)。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請幼兒說一說。(國王先端上了一只紅蘋果,又端上了一只綠蘋果,現在一共有2只桃)。
(2)鞏固練習:出示一些加法圖片,讓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國王真高興,小朋友這么會動腦,他又給你們送來了一樣好東西,看(出示第一張西瓜圖片:2片西瓜)哇,是西瓜,國王又想考考你們了,誰會把這張圖說一說?(國王有2片西瓜)。
呀,出了什么事呀?(出示第二張圖片:1片西瓜皮)原來被誰吃掉了一片。
現在還剩幾片西瓜呢?(1片西瓜)出示圖三。
誰會把這三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故事講一講,誰講得好,國王就會獎一片西瓜給他吃。
誰會用數字記錄下西瓜的數量?
2片西瓜1片西瓜皮一片西瓜。
211。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在這節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2的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七
1、引導幼兒實物學習2的減法,認識減號并理解其意義。
2、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書兩本、磁性小兔2只、數字1、2和減號、等于號若干。學具盒每人一個。
1、做“碰球”游戲,復習2的組成和分成。
“今天我們來做碰球游戲,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來要是2。”
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嘿嘿、你的1球碰1球。
2、復習2的加法
事件二、生日那天、爸爸送給芳芳一個娃娃、媽媽又送給芳芳1個娃娃,她一共有幾個娃娃?(2個)同樣讓幼兒在黑板上將算式列出來。
2、學習2的減法。
(1)、出示兩本書:“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了什么?”(2本書),老師有2本書,給了1本給小朋友,老師手里還剩下幾本書?(1本)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師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的事情。老師出示算式2-1=1。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師手里有2本書用數字幾來表示?(2)給了小朋友1本書用數字幾來表示?(1),手拿減號(-),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讀作2減1等于1。這道算式你們會讀嗎?家一起來讀兩遍。
(2)、出示磁性小兔:“草地上有2只小兔,走掉了1只小兔,草地上還剩下幾只小兔?你是怎么知道的?誰會用一道算式來記錄這件事情?家看他記的對不對?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道算式,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減號表示什么?還剩下幾只小兔/(1只)。他記的對嗎?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道算式。
小結:這兩種情況下,物體都變得比原先少了,說明就要用減法算式。
3、幼兒操作,復習2的減法。
(1)、先交代要求,聽清老師說的題目,再用數字和符號擺出一道算式題。
(2)、請小朋友輕輕打開學具盒,聽老師報應用題,幼兒擺算式。
(3)、擺好后檢查幼兒幼兒的操作結果。
(4)、請個別幼兒讀一讀他的算式。
4、要求幼兒收拾整理學具盒。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八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加號、減號、等于號,并理解其含義。
2、理解三幅圖意,能看圖列加減算式。學習2的加減。
3、在活動中能大膽講述、積極參與。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加減法圖各三幅。
2、貼紙若干。
3、幼兒用書、筆、橡皮。
活動過程:
二、游戲:開火車游戲。(復習5以內數的組合)。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你的火車1點開,我的火車4點開。
(1)瞧,國王給我們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來了什么?(出示1只紅蘋果)。
喔,原來國王給小朋友們端上了蘋果。請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幾只紅蘋果?(一只)。
(出示1只綠蘋果)看看,還端來了幾只綠蘋果?(一只)。
一共有幾只蘋果?(兩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兒說出1和1合起來是2)。
我們來看看,你們說的對不對?(出示圖3,一共有2只蘋果)真棒u。
那,你能把三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一聽嗎?(國王先端上了一只紅蘋果,又端上了一只綠蘋果,現在一共有2只蘋果)師先說一邊,再請幼兒說。
小朋友真能干,那誰會把蘋果的數量用數字記錄下來?(請個別幼兒上來記錄)。
1只紅蘋果1只綠蘋果2只蘋果。
112。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1、2)。
剛才是小朋友的記錄,現在老師也有一種記錄方法,請你們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樣(教師記錄: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是加號,是增加的意思,多出來的意思。
“=”是等于號,是現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們來讀讀寫寫。(手指游戲:+=)。
我們來讀一讀這個算式(1+1=2)。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請幼兒說一說。(國王先端上了一只紅蘋果,又端上了一只綠蘋果,現在一共有2只桃)。
(2)鞏固練習:出示一些加法圖片,讓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1)國王真高興,小朋友這么會動腦,他又給你們送來了一樣好東西,看(出示第一張西瓜圖片:2片西瓜)哇,是西瓜,國王又想考考你們了,誰會把這張圖說一說?(國王有2片西瓜)。
呀,出了什么事呀?(出示第二張圖片:1片西瓜皮)原來被誰吃掉了一片。
現在還剩幾片西瓜呢?(1片西瓜)出示圖三。
誰會把這三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故事講一講,誰講得好,國王就會獎一片西瓜給他吃。
誰會用數字記錄下西瓜的數量?
2片西瓜1片西瓜皮一片西瓜。
211。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九
2、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進行簡單的分數相加、相減。
卡片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紅色,再想一想:涂紅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3、再把它的2份涂上綠色,也請大家想一想:涂綠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1、根據剛才前后兩次所涂的顏色,你能想到怎樣的數學問題?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班級里組織交流。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兩個數學問題。師作巡視。
5、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應板書。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小紅用一張紙的八分之五做紅花,小明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小明比小紅少用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再組織全班交流。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一塊地的五分之三種西紅柿,五分之一種茄子,根據這兩個條件,請同學提一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西紅柿和茄子一共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西紅柿比茄子多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或茄子比西紅柿少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問題,再組織交流。
4.學習思考題。
先請學生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填一填。然后組織交流。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題。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十
知識與技能: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局部各數位名稱和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能把十進分數改寫成小數或把小數改寫成十進分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動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
情感與態度: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了解小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和小數與十進分數的互化。
小數局部各數位名稱和數位的相互關系。
計數器 四張正方形紙
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活動一: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標簽,讓同學說說商品的單價。
3、四人小組交流自身事先已經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數。
(全班匯報交流)
4、出示掛圖,同學閱讀第2頁。同學們說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數,咱們的課本中也舉了一些例子,同學們翻到第2頁, 自身讀一讀,課下還可以再繼續找找生活中的小數。這些小數到底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進行下面的活動。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個正方形)我們把一個正方形表示為“1”,請同學們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數表示;再把另一個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數表示。
2、1/10我們可以寫成小數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學嘗試把3/10寫成小數。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請同學們嘗試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幾份,先用分數表示,在用小數表示。然后四人小組交流。
6、先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1/1000改寫成小數是多少?127/1000
呢?可以獨立考慮,也可以同桌兩人互相商量。
8、觀察發現: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數是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是兩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是三位小數。
活動二:讀一讀,寫一寫
同學嘗試讀。
2、這三個小數的小數點左邊的整數局部都是0,假如整數局部不是0,怎樣讀呢?如:32.017,125.409。
同學嘗試讀。
3、觀察總結:整數局部和小數局部讀法有什么不同?
4、認識小數局部各數位的名稱。
出示計數器,教師介紹小數局部各數位的名稱。
同學比較小數局部各數位名稱與整數局部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5、撥一撥,說一說。
(1)在計數器上各數位都撥上3個珠子,說說每個3表示多少,這個數怎么讀?
(2)獨立完成第4頁“試一試”的“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3)你撥我說。
同桌一人撥珠,一人讀數,并說說各數位上的數分別表示多少,然后交換角色。
解釋與運用
1、小練習:獨立完成第5頁“練一練”第1、2、3、4題。
2、數學游戲:你說我擺。
3、小結。
引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結合情境圖,布置讀書活動,培養同學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背誦結論獲得,必需通過活動使同學獲得體驗。本環節教師組織同學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同學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引導同學觀察發現,學會總結,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同學學會學習。
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基礎,先讀整數局部是0的小數,再試讀整數局部不是0的小數,使同學進一步明確整數局部和小數局部讀法的不同。
通過開放性的游戲活動,增強同學的興趣,讓同學在活動中加深對小數數位各名稱的理解和體會到小數局部的'數位也是十進位的。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一
教科書第76頁的例1、例2,第76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八的第1-2題。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一、復習
讓學生先解答,再說一說整數加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筆算。
4.67+2.5=6.03+8.47=8.41-0.75=
讓學生列豎式計算,指名說一說自已是怎樣算的,并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二、學習新知
1、學習例1。
(1)通過舊知識引出新課.
教師再出示一次復習的第l題,把已知條件和問題稍作改動,變成例1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比較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的意義。
(3)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師板書橫式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寫豎式,并提出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2)整數加法應該怎樣算?
然后讓學生計算,算完后接著討論:
(3)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能不能去掉?為什么能去掉?
2.讓學生做第76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是否把小數點對齊了,最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小數加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對齊。
4.學習例2。
(1)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小數減法的意義。
可以看出小數減法也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所以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讓學生聯系小數加法小數點對齊的算理,說一說小數減法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然后教師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并列出豎式,提問:個位上是幾減幾?接著讓學生看小數減法豎式,提問: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利用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理解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作0來計算,以后在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接著讓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小數點是否對齊,被減數千分位的處理是否正確,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
5.比較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計算法則。
讓學生討論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這和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的關系是一樣的。
6、小結。
教師:通過學習上面的知識,小數加法和小數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都要從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師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完整地說一說。并讓學生看書上的法則,齊讀一遍。
7、做第78頁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并驗算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八的第1-2題。
1.做第1題,教師先說明題意,要根據加法算式來寫減法算式的得數,不用再列式計算。學生做完之后,可以提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寫減得的差的?使學生加深對小數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關系的認識。
2.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做,可以要求學生驗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訂正時,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說一說。
板書設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例1:少先隊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
4.075千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千克。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十二
最初自己的設計為了體現簡單的內容要上出內涵來,在練習中設計了很多高難度習題,結果第一次試上就發現,完全是我一廂情愿。同時因為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練習上,而顯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試上,張書蕾老師讓我自己談談教學感受,其實我知道學生學的很輕松,主要是內容簡單學生又有相當充分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因此回答時自信滿滿。張老師卻問我說,既然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為什么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而從頭至尾都牽者孩子走呢?我當時就被問住了。為什么備課時沒有這樣想法呢?最初是因為自己沒有教學過三年級的內容,對于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沒有把握。總擔心他們會遇到困難,場面無法控制。因此加法、減法分開一步一步教學,加法先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后嘗試筆算,學生介紹算法,接著練習幾道題,減法直接進入筆算,請學生介紹算法,練習。如此這般以后,學生都能“較出色”的完成練習。但即使在我試上過兩次后,在張老師提出之前,也從未想過將加、減法同時放給學生,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間。可能心理還是偏向于“教”,而忽視了自主的“學”。接受了張老師的指導意見后,重新思考例題的處理方式,其實當時心中依然沒底,開放式的教學對老師的提問設計和現場問題的處理要求更高。但試上過后發現,對于加、減法的同時計算嘗試,學生并沒有任何的困難,相反還自己開始利用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為自己的計算尋找根據。我的擔心是多余的。
在試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初次教學時,我想請同學在介紹計算加法的時候能說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斷匯報同學的方法,來幫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當同學介紹他是先寫0.5再寫0.7時,我馬上就問你是怎么對齊的,為什么這樣對齊。當他介紹先算5+7等于12時,我又問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學時,我做了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學匯報算法的過程中提問他,雖然感覺追問的很及時。但那樣不但打斷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維過程顯現斷裂而不連續,同時這樣的追問也只有他一個人在思考。不如先讓他全部說完,再將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將所有同學都拉進思維的旋渦。這樣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試上時,我就實踐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卻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顯得老師的問題多而瑣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時候,張老師肯定了我的想法,贊成我之前的思考價值。老師的肯定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覺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奮斗,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的認可。我是幸運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學時我仍然采用了,先請一個同學完整的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引導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處理了例題。
課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又與整數計算方法進行了比較,如果讓學生嘗試驗算,自我進行驗算方法的從整數到小數的遷移,可能會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完整。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三
2、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計算方法的正確運用。
小黑板、多媒體展臺。
師生活動。
思考與調整。
一、回憶復習。
自己復習上節課所學習內容47頁的例1和48頁的`例2。
二、基本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中的信息說說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合理選擇信息并列式計算。
3、用豎式計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4、練習八的第3題。
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練習。
1、“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師生活動。
思考與調整。
2、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六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練習八的第十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四、課后延伸。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五、布置作業。
練習八的第五題。
學習的加減法教案(模板14篇)篇十四
2、幼兒很多都是來自農村,留守兒童占多數。
3、本次教學活動會用到幼兒很熟悉的撲克牌、蘋果卡片、梨卡片。
1、學習看圖計算8、9的加減法,學會解答口頭應用題。
2、認識表示加法、減法的圖示特征。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認識表示加法、減法的圖示特征。
難點:學習看圖計算8、9的加減法,學會解答口頭應用題。
蘋果、梨卡片復習8的組成用的,每個幼兒1~10撲克牌。演示用范例圖如幼兒用書第1、3題所示在黑板上畫好,老師自編一些簡單的加減應用題。
一、組織幼兒入坐,手指活動:十個小矮人。
二、復習: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7以內的加減法。
孩子們,你們都喜歡看動畫片嗎?《動畫城》節目你嫩看過嗎?《動畫城》里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孩子,你們想去嗎?怎么去呢?我們坐火車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算式:2+2=幼兒算)嘿嘿!我們的火車的幾點開?啟發幼兒用加法算出結果(4)。我們的火車4點開,老師彈琴“開火車”音樂幼兒坐在位子上做動作。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8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么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分組進行,老師舉紙條出示蘋果數、幼兒說梨數。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1個蘋果幾個梨3個蘋果幾個梨2個蘋果幾個梨。
4個蘋果幾個梨6個蘋果幾個梨5個蘋果幾個梨。
三.新課:
1、老師出示范例圖。
提問指導幼兒觀察思考:一共有幾個三角形?(幼兒說,老師寫出數字8)。畫去了幾個?(說明畫去表示去掉,減去,拿走)從幾里畫出1?(從8里劃去1)。
提問:應該列一道什么算式?用加法還是用加法計算。列出算式8-1=?算出得數,說出算式中數字的意義。
讓幼兒說出算理,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得數,鼓勵幼兒列出8-7=1。
指導幼兒看范例圖2。
引導幼兒看圖,列式計算,說出算理(劃掉了表示被減去了或拿走了,應該用減法計算,減法首先要找到總數,減法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
2出示范例圖3。
提問指導幼兒觀察:
集合圈里一共有幾個五角星?
講解說明:注意看集合圈里還有一個小圓圈,里面有三顆五角星,告訴幼兒小圓圈住的是表示要去掉的,看到這種圖示,就是到應該列一道減法算式。
指導幼兒列出算式:8-2=算出得數,說出算式中各數字的意義。
提示幼兒:列減法算式首先要找對總數,把它寫在減號的前面。
3、出示范例圖4、5:圖4。
提示:列加法算式時,要把加號寫在兩部分數的`中間。
引導幼兒說出原先有幾朵花,有賣來了幾朵花,一共有幾朵花?個別幼兒寫出算式,集體評定。
指導幼兒觀察圖5。
引導幼兒找到總數,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
個別幼兒列式計算,計算檢查對錯,個別幼兒說出算式里各數所表示的意思,提醒幼兒列減法算式時,要把總數寫在減號的前面。
4、幼兒做教材上的練習:老師引導幼兒按順序完成作業,把書本筆收拾好,放在桌子中間。
四、鞏固。
孩子們,金龜子姐姐發現小朋友們真的很聰明,她還想給小朋友們玩一個“搶答”的游戲,小朋友們愿意嗎?老師告訴幼兒游戲玩法是:老師口頭說應用題,要求幼兒聽清題目,記住已知條件(兩個數)和問題,從而判斷計算方法,在心里進行計算,說出計算方法,口頭列式計算。
給答對的幼兒發星星鼓勵。
五、小結活動情況: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聰明屋玩得怎么樣,(很高興),小朋友們表現的非常好,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作業認真,寫字姿勢端正,金龜子姐姐要下班了,我們也給回去了,看題卡我們的火車幾點開算出(9-5=?)算出結果4,提醒幼兒快到4點立了,我們給金龜子姐姐說再見,坐火車回家,全體幼兒起立開火車下課。
幼兒無實物操作來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