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管理工具,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一份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一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緊扣“迷人”層層深入,教活全文,落實課程標準所強調的“突出重點,加強綜合”這一要求。
教學過程。
一、暢談夕照,引入“迷人”
1.師談話導入:同學們,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描寫夕照的,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作者筆下那迷人的夕照吧。
2.板書課題,讓學生依據課題感知課文可能會講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迷人”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1)掃清字詞障礙,讀準、讀順課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賞夕照的整體感受的詞語(迷人),畫出有關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反復多讀幾遍;(3)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夕照的。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4.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收獲,提出疑難問題。師及時加以梳理,確定學習重難點。
三、精讀課文,感悟“迷人”
1.想想說說自己是從哪些地方感情悟到夕照是“迷人”的??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研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夕照的“迷人”的?并試著把作者所描繪的景象畫出來。
4.集體交流,著重指導。
(1)抓住色彩的變化體會夕照的迷人。
(2)抓住比喻的表達方法體會夕照的迷人。
指導學生體會比喻的.表達方法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作者分別把夕陽比作什么;反復閱讀比喻句,說說自己從這些比喻句中體會到什么。
(3)抓住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的理解體會夕照的迷人。
對于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可引導學生通過天色越來越暗,而太陽則變得越發的紅這一事實進行比較,體會景色的迷人;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則要讓學生聯系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知識,體會迷人的夕照是每天都會有的。
四、感情朗讀,品味“迷人”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根據每段描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的不同,讀出各段的特點,想像所描寫的畫面,品味夕照的迷人。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
五、回讀比較,體驗“迷人”
1.回讀課文,跟同學交流學完課文后的感受。聯系“漸漸地,夕陽在我的視野中遠去,遠去,最終完全消失了”這句話,結合讀圖,想想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夕照。
2.回憶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說說自己看到的夕照和課文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和自己喜歡的詞句。
六、延伸訓練,拓展“迷人”
1.對比閱讀《海上日出》和《夕照》,說說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2.學習本課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和打比方的表達方法,把自己觀察到的夕照的迷人景色寫下來。
點評。
《夕照》教學設計較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突出重點,加強綜合”的教學理念。整堂課教學緊扣“迷人”一詞展開,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落實了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語文教學要“突出重點,加強綜合”的要求。
2.突出“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該教學設計顧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同時,整堂課教學做到將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讀與思緊密結合。通過組織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學策略。重視溝通課堂內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察夕照的景象,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夕照的掛圖、一段舒緩優美的音樂。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見過太陽落山時的景象嗎?請交流。
2、師小結:我們已在第一課領略了壯觀的海上日出景象,但鄉村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詩入畫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篇描寫夕照美景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容易出錯的讀音。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小組交流。)。
4、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別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寫的?(引導學生梳理。)。
5、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細讀課文,解決學生疑問。
1、讓我們再來認真地讀課文,相信大家能在讀中自己解決疑問。請學生自由朗讀,可以把最喜歡的夕照的景象多讀幾遍,等一會兒把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2、請學生朗讀最喜歡的景象的段落,其他學生仔細聽并展開想象。在聽完以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夕照景象)。
a體會為什么說“夕陽調皮”?
b體會為什么說“夕陽像熟透了的石榴”?
c體會我為什么“會有一種感慨和激動”?
(其他問題也可以在學生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時相機解決)。
四、美讀,升華情感。
1、小結:通過剛才的朗讀和想象,聽得出大家已經讀懂了課文,并且都很喜歡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次請小組合作,選擇各小組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齊讀、分自然段讀等等),把你們眼里的夕照美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交流匯報,互相評議。(在各小組朗讀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地配樂。)。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交流。
5.學生交流所寫的詩句。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夕照》,課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樣呢?請學生看拼音寫漢字(投影出示),將錯誤較多的生字重點糾正。
2.請掌握好的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記住課文中的生字的。
二、讀課文,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讓我們感受到了夕照的奇麗景色。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把夕陽都比作了什么,畫出來并在小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結:作者恰當地運用了這些比喻的語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這么逼真、奇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吧。
三、背誦課文。
1.作者描寫了這么美的夕照景色,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請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在小組里背誦給大家聽,互相評議。
3.把你背誦得最好的段落背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邊聽邊想象。
四、討論。
1.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感受,還可以是其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
五、練筆。
1.你觀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樣的呢?請你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也可以像作者一樣,用一些恰當的比喻寫出自己的觀察。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業。
1、修改自己的練筆,配合自己搜集的夕照圖片辦一期“奇麗的夕照”習作展。
2、把課文中的比喻句抄寫下來。
4、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夕照》教學設計(網友來稿)教案教學設計]。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三
【本單元第4課時】。
【課題】:夕照。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重難點關鍵】: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2、學習按觀察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具準備】:
學生:自己觀察夕照的習作片段。
教師:多媒體。
【教學內容】:
一、復習導入,交流感受。
二、感情朗讀,品味“迷人”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根據每段描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的不同,讀出各段的特點,想像所描寫的畫面,品味夕照的迷人。
(3)小組合作,選擇小組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夕照美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班內配樂朗誦。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
三、復讀比較,體驗“迷人”
1.復讀課文,跟同學交流學完課文后的感受。聯系“漸漸地,夕陽在我的視野中遠去,遠去,最終完全消失了”這句話,結合讀圖,想想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夕照。
2.回憶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說說自己看到的夕照和課文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和自己喜歡的詞句。
四、延伸訓練,拓展“迷人”。
1、對比閱讀《海上日出》和《夕照》,說說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2、交流討論。
3、復習本課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和打比方的表達方法。
五、交流習作。
1、自己寫的觀察夕照文章讀給大家聽。
2、師生、生生間相互評論。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夕照。
夕照--屋外(磚瓦鉆天楊)。
海上日出--海上(云海水)。
【教學反思】: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四
我房間的窗子是朝北開的,把腦袋伸出去往右扭,那可以看見迷人的夕陽了。
太陽剛西下的時候,光芒還是有點射眼,漸漸地,光芒柔和了,穩穩地站在那棵大松樹的樹尖上,沒有絲毫衰老的樣子。柔和光中夾著一絲愜意,太陽周圍的云彩變成了一朵朵迷人的云霞,就像一個熟透了的`大蘋果。
一會兒,太陽躲進云里,但還是擋不住它那迷人的光芒,云兒似乎很不滿意,拼命把太陽擠了出來。
太陽獨自站在那里,這時,我只看見它遠去遠去……。
一剎那間,
那個曾照亮黎明的紅東西,
慢慢地從天水相接的地方滑落,
在那短短的幾分鐘中里,我稍稍領略了與日出不同的壯美。
首先被幾片小紅云遮擋著,
后來調皮的小云兒摸了摸太陽公公的白胡子,
又跳到太陽公公的后面去。
太陽伸了伸懶腰,帶著小紅云回家去。
夕照作文300字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日落的全過程,體會其如詩如畫的美。
教學難點:
憑借語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樣的。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投影儀觀察日落景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色,這顆作者又把我們帶入了夕陽西下的神奇世界之中。出示課題。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
要求:(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
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再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自主性練習設計(以下四題任做兩題)。
1、作者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色。
2、課文最后一段寫了什么?體會這句話的內涵。
3、從色彩變化中體會夕陽西下的整個過程。
4、看到這如詩如畫的夕照你有何感受?他與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討論。
背誦。
如若逐句講解,原本如詩如畫的夕陽西下的景象會變得支離破碎,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
第二課時。
一、品讀美文(出示課文插圖)。
1、評畫學文,品味語言。
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
2、賞畫誦文,積累語言。
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范的語言。
3、自由交流,運用語言。
說說自己的觀察和課文的描寫有哪些不同。
二、結束語:
課文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吹竭@如詩如畫的夕照,一種感慨,一種激動在心中油然而生,我們為大自然神奇而感慨,為夕照迷人的景色而激動,表現了作者欣喜并為之歡呼的感情。
板書設計:
橘黃調皮。
微紅水姑娘臉上害羞的紅云。
變紅大石榴。
越發的紅燃燒的烈火。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六
《夕照》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九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通過對夕陽西下景象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夕照獨特的觀察和感悟。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邊讀邊想,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體會作者抒發的美好情感;注意在觀察景物、表達順序和用詞造句上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從《海上日出》一文的學習中,了解了有關的要求。
(一)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初步疏通課文,了解全文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五年級學生的一般水平和新課標要求,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陽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意識,以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感悟美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感受日落的美好景象。
學習難點:理解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1、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根據教材內容,指導學生搜集有關信息而制成課件,創設“日落過程中景象變化”的情景,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學生聽范讀的同時觀察不同的畫面,從而了解課文;學生收集“不同地點日落”的圖片資料、信息,以開闊視野,喚醒已有的生活體驗,激起創造表達美的欲望。
2、采用“圖文對照教學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畫面,逐步弄清、讀懂課文。
3、采用“以讀代講教學法”。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在進一步體驗、感悟日落的基礎上,了解作者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和詩意地表達的方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重要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教與學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教師的教法實際上是對學生學法的滲透與指導。
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感知、感悟、闡發”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美
2、學生談感受,對夕照的“迷人”形成共識。
[設計理念]聲、像并茂的美景,有助于學生迅速對課文的內容及情感基調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
二、自主選擇,初讀尋找美
1、夕陽不斷變化,不同時刻具有不同的美,學生運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去尋找課文中覺得最美的小片段。
2、請學生朗讀小片段(學生可憑初步的理解與領悟去朗讀表達),也可自己挑選競爭對手比一比。教師注意實現師生多元評價以及過程、結果性評價相統一。
[設計理念]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覺得“最美的片段”去朗讀,這是為下一步學生真正擁有“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打基礎。因為選擇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維辨析、原有審美能力和當前感悟程度的呈現過程。
三、合作探究,精讀感悟美
1、拓思悟讀:讓學生說出所選片段描寫了夕照的什么美,從哪里看出來的?
2、運用網絡教室的功能,相同選擇的學生分成一組(課文中的各片段標上了序號,學生選哪一片段就把相應的序號反饋到教師機上),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做好課堂的組織與調控工作。
3、分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相機引導、組織評價或開拓新境。
如:有的學生喜歡夕陽的活潑之美,為了感受這種活潑,可以讓學生對“跳躍”一詞進行換詞練習,感悟作者用詞的精妙。
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再如,把微紅的太陽比作小姑娘臉上害羞的紅云而飄逸出的清純含蓄之美;把紅顏漸深的夕陽比作熟透了的“大石榴”而散發出的成熟之美;把不懼夜色越發紅亮的夕陽比作燃燒的烈火而迸射出的雄壯之美;還有“已經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里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的科學與人文互相映襯的憧憬美。學生均能從中找出凸顯相關意象的有關字詞,找到語言文字感悟點。如“大石榴”與“石榴”表意側重點不同而引發的文字差異,“感慨”與“激動”蘊含著不同情感體驗等等。
4、研讀全文,思考質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比如:“小姑娘臉上害羞的紅云”“光帶著收獲的喜悅……”以及“夕陽與黑暗抗爭”的意象等。
5、美讀全文,升華情感。
6、教師小結學生探究學習與朗讀評價情況。
[設計理念]學生確定“最美”的對象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關鍵字詞進行揣摩、感悟,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美感理解更加清晰、深刻。教師對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提出的疑問給予適當的點拔或引導。這樣,學生的探究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心理氛圍等方面都開放化了,從而為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1、學生各自從電腦中調出有關夕照的圖片,教師激勵學生在“詩”“書”“畫”“樂”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贊美夕照。(“詩”指創作、朗誦簡短的詩文;“書”指選用課文精美的片段,進行書法創作并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并當眾展示解說;“樂”指創作歌詞,配上自己熟悉喜歡的樂曲唱一唱。)
2、師生共同進行創作,進行比賽。
3、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學生賞析。
[設計理念]學生感悟出了夕照異彩紛呈的美以及作者高超的表達技巧后,還需要能遷移運用。創設“夕照群美圖”,進一步喚起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加深對夕照共性的認識,然后寓特長式的表達于同一主題之中,這正是審美能力與表達技巧(抓特點)的深層遷移。同時,思考如何表達的過程,也會促使學生對夕照美的認識遞加一層。
1、試背課文,相機滲透背法指導。
2、激情寫作:(字幕呈現)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里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即使就要離去也仍然美好。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像作者一樣,描繪出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獨特的夕照之美、自然之美!
[設計理念]讓學生試背是一種靜態的積累;把學生從閱讀教學小課堂引向觀察生活、激情寫作的大課堂,則是一種對觀察、欣賞、表達等多重審美能力的動態積累。動靜結合,有助于學生自主走進大語文世界。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七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緊扣“迷人”層層深入,教活全文,落實課程標準所強調的“突出重點,加強綜合”這一要求。
教學過程。
一、暢談夕照,引入“迷人”
1師談話導入:同學們,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描寫夕照的,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作者筆下那迷人的夕照吧。
2板書課題,讓學生依據課題感知課文可能會講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迷人”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1)掃清字詞障礙,讀準、讀順課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賞夕照的整體感受的詞語(迷人),畫出有關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反復多讀幾遍;(3)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夕照的。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4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收獲,提出疑難問題。師及時加以梳理,確定學習重難點。
三、精讀課文,感悟“迷人”
1想想說說自己是從哪些地方感情悟到夕照是“迷人”的。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研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夕照的“迷人”的并試著把作者所描繪的景象畫出來。
4集體交流,著重指導。
(1)抓住色彩的變化體會夕照的迷人。
(2)抓住比喻的表達方法體會夕照的迷人。
指導學生體會比喻的表達方法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作者分別把夕陽比作什么;反復閱讀比喻句,說說自己從這些比喻句中體會到什么。
(3)抓住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的理解體會夕照的迷人。
對于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可引導學生通過天色越來越暗,而太陽則變得越發的紅這一事實進行比較,體會景色的迷人;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則要讓學生聯系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知識,體會迷人的夕照是每天都會有的。
四、感情朗讀,品味“迷人”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根據每段描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的不同,讀出各段的特點,想像所描寫的畫面,品味夕照的迷人。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
五、回讀比較,體驗“迷人”
1回讀課文,跟同學交流學完課文后的感受。聯系“漸漸地,夕陽在我的視野中遠去,遠去,最終完全消失了”這句話,結合讀圖,想想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夕照。
2回憶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說說自己看到的夕照和課文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和自己喜歡的詞句。
六、延伸訓練,拓展“迷人”
1對比閱讀《海上日出》和《夕照》,說說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2學習本課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和打比方的表達方法,把自己觀察到的夕照的迷人景色寫下來。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察夕照的景象,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夕照的掛圖、一段舒緩優美的音樂。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見過太陽落山時的景象嗎?請交流。
2、師小結:我們已在第一課領略了壯觀的海上日出景象,但鄉村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詩入畫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篇描寫夕照美景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容易出錯的讀音。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小組交流。)。
4、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別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寫的?(引導學生梳理。)。
5、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細讀課文,解決學生疑問。
1、讓我們再來認真地讀課文,相信大家能在讀中自己解決疑問。請學生自由朗讀,可以把最喜歡的夕照的景象多讀幾遍,等一會兒把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2、請學生朗讀最喜歡的景象的段落,其他學生仔細聽并展開想象。在聽完以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夕照景象)。
a體會為什么說“夕陽調皮”?
b體會為什么說“夕陽像熟透了的石榴”?
c體會我為什么“會有一種感慨和激動”?
(其他問題也可以在學生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時相機解決)。
四、美讀,升華情感。
1、小結:通過剛才的朗讀和想象,聽得出大家已經讀懂了課文,并且都很喜歡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次請小組合作,選擇各小組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齊讀、分自然段讀等等),把你們眼里的夕照美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交流匯報,互相評議。(在各小組朗讀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地配樂。)。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交流。
5.學生交流所寫的詩句。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夕照》,課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樣呢?請學生看拼音寫漢字(投影出示),將錯誤較多的生字重點糾正。
2.請掌握好的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記住課文中的生字的。
二、讀課文,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讓我們感受到了夕照的奇麗景色。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把夕陽都比作了什么,畫出來并在小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結:作者恰當地運用了這些比喻的語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這么逼真、奇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吧。
三、背誦課文。
1.作者描寫了這么美的夕照景色,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請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在小組里背誦給大家聽,互相評議。
3.把你背誦得最好的段落背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邊聽邊想象。
四、討論。
1.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感受,還可以是其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
五、練筆。
1.你觀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樣的呢?請你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也可以像作者一樣,用一些恰當的比喻寫出自己的觀察。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業。
1、修改自己的練筆,配合自己搜集的夕照圖片辦一期“奇麗的夕照”習作展。
2、把課文中的比喻句抄寫下來。
4、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九
【本單元第3課時】。
【課題】:夕照。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重難點關鍵】:
1.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
2.理解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學生:觀察夕照的景象。
教師:夕照的錄像片段、圖片。
【教學內容】:
一、暢談夕照,引入“迷人”
1、師談話導入:最美不過夕陽紅,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自己所觀察到的夕照美景?(師生交流觀察到的夕照)請學生欣賞夕照的錄像,感知夕照的美。
2、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描寫夕照的,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作者筆下那迷人的夕照吧。
3、板書課題,讓學生依據課題感知課文可能會講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迷人”
1、閱讀課文。
自由要求:
(1)掃清字詞障礙,讀準、讀順課文;
(3)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夕照的。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收獲,提出疑難問題。師及時加以梳理,確定學習重難點。
三、精讀課文,感悟“迷人”
1.想想說說自己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夕照是“迷人”的?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研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夕照的“迷人”的?并試著把作者所描繪的景象畫出來。
4.集體交流,著重指導。
(1)抓住色彩的變化體會夕照的迷人。
(2)抓住比喻的表達方法體會夕照的迷人。
指導學生體會比喻的表達方法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作者分別把夕陽比作什么;反復閱讀比喻句,說說自己從這些比喻句中體會到什么。
(3)抓住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的理解體會夕照的迷人。
1、交流小組學習情況。
(1)分享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獲。
(2)填空。
開始,太陽從楊樹上滑落下來,是()色的,沒有了()的光芒。接著,它又向下溜了一截,顏色開始泛起(),如()一般,不一會,成了小姑良臉上的()。后來,就像一只熟透了的()。最后,天色越來越暗,太陽卻越發的紅,宛然()。
2、向老師質疑。(教師適當解疑,從中選擇關鍵問題作為下課時的備課重點。)。
四、學習字詞。
五、布置作業。
1、繼續觀察夕照的景象,將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本課的生詞。
板書設計:
夕照。
橘黃色--泛出微紅--紅色變深--漸漸變紅……。
【教學反思】: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
學習。
目標知識目標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佳句,理解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推敲詞句的閱讀習慣。運用本課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生動準確地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寫一段話,訓練寫話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的能力。
德育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想象夕陽西下的美麗景色的能力。
學情。
分析教材分析這是一篇看圖課文,那秀麗溫柔的夕陽晚照,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本篇課文使用了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生動地再現了夕照美景。學生通過看圖、讀文受到美的陶冶。
學生分析夕陽西下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學生很容易就能夠想象出夕照美景。但把夕照這種景象與波紋、湖面、小姑娘的臉等各種景物作比,給人以生動、壯美的感覺,這種寫作方法還是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
確定五點重點了解日落的全過程,體會其如詩如畫的美。
難點借助語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樣的。
創新點分別在課初導入和閱讀文中比喻句、擬人句時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德育點在閱讀2--8自然段時感受美。
空白點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學具通過展示夕陽西下的錄象帶來直觀地再現夕照美景,使學生受到美的渲染與陶冶。
技術留空白、激勵等技術。
教學過程中的五環節設計。
教師行為學生行為。
一、導引目標。
師:在課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相信已經親身感到了夕照景象的美!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觀察到的夕照景象。
導:從剛才的暢談中,同學們確實把夕照的美用自己的所見、所感一一道來,下面請同學們與老師來一起欣賞所觀察到的夕照美景!
板書課題《夕照》。一、激發興趣。
1、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觀觀察和親身體驗,暢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同學之間注意傾聽,相互補充,共同體驗夕照不同的美。
2、學生在各抒己見后,很想看看作者李穎筆下的夕照景象,此時進入課文第二課《夕照》,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3、翻開課文。
二、創設條件。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交流讀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邊思考:作者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象,課文中把夕照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把自己的所思與小組同學作交流,為匯報作準備。二、自主參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
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學生在讀完李穎筆下的夕照景象時,一定有所感受,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初步的感受說出來??梢愿嬖V大家自己的所愛之處,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學生再一次讀文,默讀,訓練學生邊讀邊想象邊思考的習慣與能力,想一想作者都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象,課文中把夕照比作了什么!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小組同學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4、匯報作準備。
三、組織研究。
1、哪一小組同學愿意到前面來匯報?
2、請一小組同學進行匯報。匯報小組同學按照夕照的變化有三、體驗發現。
1、一小組同學到前臺來組織全班同學匯報。
2、學生由細細地讀過之后來交流讀時所想(想象)、讀時所思(思考的。
順序地匯報,其他小組同學可以。
作適當補充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另外,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機引導學生解決不明白的問題,如:“為什么說夕陽調皮?”“我為什么會有一種感慨和激動?”等等,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培養語文能力。
3、欣賞夕照的錄像片段,說說觀后的感受。
問題),通過交流對問題的見解,不斷。
地去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同時,學生由明白之處也可以提出來,學生之間合作解決,形成一種讀書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其中要有必要的引導,發揮其充分的導向作用。
3、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來欣賞夕照的錄像片段,通過初讀課文后的初步感受和交流、欣賞后,再次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引導創新。
同閱一卷書,各自得其奧。學生頭腦中的想象背景是不同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夕照的美景。
五、反思小結。
同學們,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這兩篇課文,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五、鞏固提高。
學生在總結本節課學習收獲的基礎上,來對比著談對這兩篇課文的不同感受。
研究性作業。
1、把自己觀察到的夕照景象畫下來。
5、把自己觀察到的夕照景象寫下來。
6、將畫和寫結合,制作一份手抄報。
(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選研究性作業)。
板書設計。
橘黃-----調皮。
微紅-----水姑娘臉上害羞的紅云。
越發的紅---燃燒的烈火。
反思小結。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一
3.布置課前預習
房間因為有了窗口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們
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窗口。讓我們打開課文《窗》。
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說情節。
討論、明確: 開端 病重靜養
發展 談天繪景
高潮 電鈴事件
結局 只見禿墻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內心世界
(一) 分析情節發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討論:
1.他們的主要話題是什么?
明確: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讀第4段)
2.窗外景色怎么樣?
明確:景物多多、色彩斑斕、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
3.病人乙對此有什么樣的感受?(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
“這個時候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嗎?病人甲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虛構的,這從課文結尾可以看出。
(二)剖析情節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
思考、討論:
1.對于占據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口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窗外一切?”
“為什么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
“緊挨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
“他憑什么要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2.在電鈴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現?
明確:雙眼盯著天花板、紋絲不動、見死不救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角度擬
1.兩個病人的故事
2.一個……的病人 (病人甲)
討論、明確:樂觀、善良 熱愛生命、心靈美好、品德高尚、
一個 ……的病人 (病人乙)
討論、明確:自私、冷酷、漠視生命、狡猾、虛偽、殘忍
從情節角度擬 (略)
(二)分析標題“窗”含義
“窗”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三)分析結尾
“光禿禿的一堵墻”的結局,卒章顯志,“于無深處聽驚雷”,使小說產
生了藝術魅力,耐人尋味,令讀者掩卷長思,也使小說的主題得到深化。
(四)歸納主題
就課文主題寫一副對聯
提示: 1、頌揚美德,鞭撻私欲
2、頌揚高尚品格,鞭撻丑惡靈魂
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一) 給課文續寫結尾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讓小說故事情節再向前發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出院后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學習病人甲,為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
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說的情節。
(二) 比較閱讀
閱讀歐亨利的《最后的一片葉子》,并與本文比較在人物、主題方面的異同
附 板書設計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二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讀課文,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天氣好時,讓學生在放學路上觀察夕陽景色。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夕照》,課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樣呢?請學生看拼音寫漢字(投影出示),將錯誤較多的生字重點糾正。
二、讀課文,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讓我們感受到了夕照的奇麗景色。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把夕陽都作了什么,畫出來并在小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3、作者恰當地動手了這些比喻的語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這么逼真、奇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吧。(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課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寫手法。)。
三、背誦課文。
1、作者描寫了這么美的夕照景色,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請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在小組里背誦給大家聽,互相評議。
3、把你背誦得最好的段落背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邊聽邊想象。
4、有條件的學??梢圆シ畔φ盏木跋?,請學生配音解說。(用小組背誦、給畫面配音解說等形式,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在背誦中再次感悟、想象夕照的奇麗,同時積累語言。)。
四、討論。
1、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感受,還可以是其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鼓勵學生閱讀時有不同的閱讀感受。)。
五、練筆。
1、你觀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樣的呢?請你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也可以像作者一樣,用一些恰當的比喻寫出自己的觀察。
2、全班交流,建議教師要注意到各個層次的學生。
六、布置作業。
1、修改自己的練筆,辦一期奇麗的夕照習作展。
2、課后可以繼續搜集閱讀描寫夕照的文章。
3、把課文中的比喻句抄寫下來。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三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細膩的描寫所包含的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學習生字詞,朗誦課文。
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習作者對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寫。
學習比喻的妙用。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了解全文內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學會其中的句子。
學習過程:
一、檢查課前預習,生字詞的學習。
1、出示生字詞。抽查生字詞的情況。
2、組詞訓練。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導并引導加深理解。
3、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別在課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師引導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上面的景色的?
仔細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
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繪一下。
四、總結本課時:
夕照的景色是美麗的,用自己的話來描繪這美麗的景色,讓每個人都來愛我們的大自然,讓大自然永遠美麗下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學習方法的總結,體會比喻的妙用。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來寫句子。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語,檢查學習情況。
2、說說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進行品析。
二、繼續學習本課。
1、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說說自己學習本課總的感受。
2、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你從本課的學習中了解了哪些學習方法。
3、體會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現的比喻句,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體會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話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寫自己生活中見到的美景。
4、這一段描寫的景色美嗎?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學生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五、小結本課時。
夕照是美麗的,充滿詩意的,充滿生機的。夕陽還會變成怎么樣呢?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寫寫生字詞語。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進行仔細體會。
作者郵箱:sdccml@。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四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夕照的奇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學習準備:天氣好時,讓學生在放學路上觀察夕陽景色。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夕照》,課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樣呢?請學生看拼音寫漢字(投影出示),將錯誤較多的生字重點糾正。
二、讀課文,感悟作者恰當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讓我們感受到了夕照的奇麗景色。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把夕陽都作了什么,畫出來并在小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3、作者恰當地動手了這些比喻的語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寫得這么逼真、奇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吧。(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課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寫手法。)。
三、背誦課文。
1、作者描寫了這么美的夕照景色,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請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在小組里背誦給大家聽,互相評議。
3、把你背誦得最好的段落背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邊聽邊想象。
4、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請學生配音解說。(用小組背誦、給畫面配音解說等形式,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在背誦中再次感悟、想象夕照的奇麗,同時積累語言。)。
四、討論。
1、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感受,還可以是其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鼓勵學生閱讀時有不同的閱讀感受。)。
五、練筆。
1、你觀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樣的呢?請你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也可以像作者一樣,用一些恰當的比喻寫出自己的觀察。
2、全班交流,建議教師要注意到各個層次的學生。
六、布置作業。
1、修改自己的練筆,辦一期“奇麗的夕照”習作展。
2、課后可以繼續搜集閱讀描寫夕照的文章。
3、把課文中的比喻句抄寫下來。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五
1、賞析亮點:精練、含蓄的題目,對比的寫法;精巧、耐人尋味的結尾。
2、探討人性的美與丑。
1、賞析亮點:精練、含蓄的題目,對比的寫法;精巧、耐人尋味的結尾。
2、探討人性的美與丑。
誦讀、賞析。
1課時。
早晨我們打開窗,會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陽,夜晚我們打開窗,又會看到燈火闌珊的都市,今天我們要打開泰格特的小說《窗》,聽到的卻是一段美麗的謊言,一起感受人間的善惡美丑。
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這篇小小說發表在了1987年7月號的《外國小說選刊》上,不久入選了中學教材,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上攵?,他一定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小小說是訓練作家的最好的學校”,因此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賞析小說的亮點,通過這篇小說讓同學們學會一些寫作的方法。請看大屏幕上我為大家提示的亮點(題目、寫法、結尾)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一會兒我們一起來一一賞析亮點。
小說為什么以“窗”為題?
明確:《窗》更簡潔含蓄,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一語雙關,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靈之窗(美好、丑陋),以窗為題,更能突出主題。
以后同學們在給文章定題目的時候也應該像《窗》一樣,精煉、含蓄。
人物的對比。
明確:靠窗的人:樂觀善良、熱愛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殘忍、卑劣丑惡(惡、丑)。
孟子曾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鄙勘葋喴舱f過:“任何一只猛獸也有點惻隱之心。”小說中的不靠窗病人連一只猛獸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對比。
明確:靠窗的人:風景優美。
不靠窗的人:禿墻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寫景色非常優美,充滿生機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和我一樣對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響,接下來請大家在我的朗讀聲中去感受這些美好吧!
明確:更能夠突出靠窗病人為病友苦心著想,說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說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來的,編織的美麗謊言。在自己病重的情況下,還竭盡全力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見他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因為一個心靈里沒有美景的人,不會也不可能編造出如此生動豐富的美景。公園美景描繪越生動,我們就越信以為真,我們越信以為真,就越為下文不是公園,而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造成了一種落差。
人物心靈的美與丑,善與惡表現得十分突出。對比手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無比贊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無情地嘲諷和鞭撻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們在《孔已己》和《范進中舉》中已學過對比手法,希望同學們在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對比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
準確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過程:
享受——羨慕——妒忌——恨——取代。
本文的結尾巧妙在何處?
這個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心靈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這個結尾正是文章最具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尋味,這正是“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美國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這個特點,同學們課下可以閱讀他的《最后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和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項鏈》,進一步品味這結尾的無窮魅力。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六
1.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佳句,理解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教師備注。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推敲詞句的閱讀習慣。
2.運用本課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生動準確地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寫一段話,訓練寫作能力。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夕陽西下時那種如詩如畫的美,學會欣賞美的自然景物。
二、學法引導。
先留心觀察一下夕照的情景,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色,把自己的觀察與課文做對比,把穩重喜歡的句子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的辦法。
(一)重點。
了解日落的全過程,體會其如詩如畫的美。
(二)難點。
借助語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樣的。
(三)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的突破應注意引導學生讀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話,同時圖文對照,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夕照如詩如畫之美,把自己觀察到的夕照景物與文中描寫作對比。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錄象帶。
二、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點撥,交代學習任務和方法,總結學習情況。
2.學生自學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五、教學步驟。
教師備注。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導入:上節課。
我們領略了海上日出的壯麗景像,這一課,作者又將把我們帶到夕陽西下的神奇境界中。(板書:夕照)。
2.你注意觀察過夕照嗎?是什么樣的?當時心情怎么樣?
(聯系學生生活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便于理解課文內容)。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插圖,說說描繪了怎樣的景象?(簡單描繪)。
2.文中哪些段落寫的是夕照景象?(指名讀,注意正音)。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地點——小屋(窗子朝西開)說明看夕照很方便;
周圍環境——一排整齊的紅磚瓦房,挺拔的鉆天楊]。
2.小結:這兩個自然段寫因小屋的窗子朝西開,便有機會盡情地欣賞那米人的夕照,及小屋周圍的環境。
3.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這一段寫什么?(夕陽消失了,預示著一個美麗的黎明)。
出示:“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里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p>
(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看完夕照的美景之后,作者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這句話就是他當時心情的流露。)。
4.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什么?
結構圖示:
欣賞迷人的夕陽——油然而生。
黃昏時分——如詩的夕照。
“波紋”
刺眼的光——柔柔的光——紅潤的光[。
2023年夕照教案設計(優質17篇)篇十七
1、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日落的全過程,體會其如詩如畫的美。
憑借語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樣的。
兩課時。
預習課文投影儀觀察日落景象。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色,這顆作者又把我們帶入了夕陽西下的神奇世界之中。出示課題。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
要求:(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
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再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自主性練習設計(以下四題任做兩題)。
1、作者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色。
2、課文最后一段寫了什么?體會這句話的內涵。
3、從色彩變化中體會夕陽西下的整個過程。
4、看到這如詩如畫的夕照你有何感受?他與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討論。
背誦。
如若逐句講解,原本如詩如畫的夕陽西下的景象會變得支離破碎,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
一、品讀美文(出示課文插圖)。
1、評畫學文,品味語言。
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
2、賞畫誦文,積累語言。
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范的語言。
3、自由交流,運用語言。
說說自己的觀察和課文的描寫有哪些不同。
二、結束語:
課文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吹竭@如詩如畫的夕照,一種感慨,一種激動在心中油然而生,我們為大自然神奇而感慨,為夕照迷人的景色而激動,表現了作者欣喜并為之歡呼的感情。
板書設計:
橘黃調皮。
微紅水姑娘臉上害羞的紅云。
變紅大石榴。
越發的紅燃燒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