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境素描散文畫素描的散文實用篇一
今日放下嚴肅的正經事閑話茶經,我未敢與皇帝攀比,也算是愛茶之人,家中雖沒收藏什么特別名貴的茶葉或古董茶具,只有一兩套茶具而已,然而飲茶和寫稿一樣,是我每日必做的事。
許多讀者幻想從事寫作文人工作時都是手上一支煙,書桌上一盅茶;也許有人如此,只是今時今日的我已無受此等習慣限制了,問我書桌上是否一定要有盅茶提神揾靈感?不必要了,靠飲茶提神揾靈感階段早已過,喝茶已成為怡情養生的事。當然,當興致勃勃在書房揮筆畫畫,寫書法之際,放一盅靚茶,滿室茶香飄蕩,也不失為美事。
我用中餐飲的是濃普洱,睡前飲龍井,不必雨前雨后龍井那么講究,因我不是乾隆皇帝,若食歐陸早餐下午茶當然要飲英國紅茶。生活要隨意,這樣不表示輕視茶文化,茶文化對中國人來講是很重要,飲茶是生活品味體現之一,追求高品味生活的人都講究飲茶的品味。而我認為飲茶講的不止是飲什么茶葉,用甚么名牌古董茶具這么簡單,是講究環境、心境、還有健康。在優雅居室品一杯好茶帶來的享受與擠迫斗室下所得到的感受有天壤之別吧。
茶文化與文化藝術創作也有著千絲萬縷關系,平日我也愛寫生,畫油畫寫書法等。中國人很講究心境,特別是中國山水水墨,創作時是需要有情緒醞釀,心境到意境才到,若思潮達不到意境,或許借助環境、品茶帶起情緒亦不錯。蘇東坡說過,“從來佳茗似佳人”,那不正是可以讓你帶來無限想象力。中國人也常在飲茶過程中思考和反省,就似抽煙般,但抽煙有害,飲茶無害。在品茗的同時憶起過去,在茶葉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感受茶那一絲苦澀,拋棄那一點惘悵,茶水與心情共鳴, 在遐想中回到自我,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顯示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讓你更加清醒,也讓你更加脫俗。
記得在英國讀書生活時見識到英國人飲茶文化,英國人飲茶不僅重視茶的味道和質量,也很講究飲茶的形式。一般有一套很講究的茶具,例如配備維多利亞古瓷杯、盤和純銀茶壺、茶匙。提起“英式下午茶”,相信你腦海應該浮現出一幅畫面:在陽光下一群談吐優雅,舉止從容的女士,或是幾位戴著墨鏡,行為穩重的紳士圍座,餐桌上除了那杯芳香撲鼻的茶,還有各式各樣的蛋糕、點心,放在塔形的碟架上,花樣繁多,大家輕拿輕放茶杯,當有人從面前經過時都要禮貌地輕輕挪動身姿,報以微笑。英國人在飲茶的時候,也盡情展現自己的文化氣質和個人修養,飲茶實際上成了一種文化享受。
我喜歡飲英國的伯爵茶、大吉嶺茶。大吉嶺茶被認為是“香檳”的茶;英國紅茶不少來自印度北部的,伯爵茶是印度茶和錫蘭茶的混合茶。食歐陸早餐、“英式下午茶”,嘆一杯伯爵茶、大吉嶺紅茶乃賞心樂事。英國茶發展到現在可說品種繁多,除了傳統的英國茶外,英國人又在紅茶中添加了各類鮮花、水果及名貴香料,配制成當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這些茶果香濃郁,飲后令人回味無窮,十分愜意。
近年來我也參與主持飲食節目,去各地發掘不同飲食文化。游中國內地自然飲中國茶,中國茶種類多及出產地多。不同土壤、雨水生長出來的茶,味道大不同,所以從品茶中你會了解到生長地區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文化歷史的.信息等從而吸收到知識,是極不錯的活動教育。
其實從品茶中可以暴露你的心境和折射出你的人生。很妙吧,人的品味跟著心境轉,人不同階段享受人生方法有不同,20歲前可能只喜歡飲汽水啤酒,30歲后才發現茶的好處,50歲后會愛上品茶,怡情養性享受閑暇。我就是20歲前不喜歡飲茶,年輕時青春與卡路里同在不斷燃燒,放縱又何妨,美酒佳肴前嘴饞多吃幾口、什么身體健康,什么得失成敗都不管了;30歲后才發現品茶令你放松,不會亂發脾氣,不暴躁,學習看開點,學習放下人生旅途上遇到的不如意,不順眼的事,學會收斂,令人變得成熟。飲茶可讓人清心寡欲,希望自己活得像一幅輕逸的水彩,到40歲以后,當經歷與脂肪一齊累積,才發現身體和人生都需要減磅,懂得留有余地的必要,不再放縱,當聽講綠茶可防癌,濃普洱去膽固醇,為了健康大家都去躍躍欲試,你會發現茶的味道與人心境很相應。
無論你是否能領悟出茶的美妙之處,從五十年代以前的廣州人清晨上茶樓“一盅兩件”,一邊品茗一邊欣賞籠子里的畫眉;到廿一世紀的香港茶樓發展到一日經營有上、中、下三個飲茶時段,到港人最愛講的交際口頭禪——“得閑飲茶”,飲茶已經成為華人社會普羅大眾聚舊、閑聊最佳消遣方式。
心境素描散文畫素描的散文實用篇二
又到夏花季。不喜公園,偏喜野趣,經常光顧郊野,今日行走間恍惚覺得腳下的路很偉大。
雖說是黃土砂石小路,順著它走,就可以走進莊稼地,走進果園,走向丘陵溝壑,走向山邊。這條小路連著村落,追尋著四季,綻放著不同的韻律,發動著生命的運轉,然而,它悄無聲息謙遜的蟄伏在天地之間。要是追問它的初始,人們會很茫然,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聊,同樣,這也是很少有人能說清楚的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管是肥田沃土還是窮山惡水,當初村莊的建立一定有它嬗變的來歷。村莊是家,水土是人們賴以繁衍生息的保障,小路無疑是家鄉的血脈,宣示勾勒著故土的存在。
想起了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小路在延伸,再延伸,穿繞大田果園直至把小村的四至劃了個遍。看著像團亂麻,但隨便從哪里走進,都能回到原點。小路寂靜著,喧鬧著,與人們親密接觸著,腳踏車碾一年又一年。現實里的人們認為,它天經地義地存在著,探尋者似乎有些神經質。
地里長了許多樹,大都分布在路兩邊,大田里是不種樹的,人不干,莊稼也不干,當然了,果樹另當別論。看著路邊田頭的幾棵大榆樹、楊樹還有柳樹,它們長得很茂盛,枝杈恣意,樹冠遮陰,與果園里被刻意修剪過有些禿頭禿腦的`樹相比,免去了硬生生挨的刀剪之苦。山坡上幾棵碩大的老松墨綠沉穩,雖說幾縷枝杈干枯,更凸顯滄桑之美。想起了城里的景觀松柏,雖說被修剪的整齊劃一,可呆頭呆腦失去了靈性。世上樹的存在比人類早得多,自生自滅過,天火焚燒過,誰曉得數不清的樹種從何而來。歲月荏苒物競天擇,只是經過了人們的遴選,樹被分了類別和等級,束之高閣的有之,養眼品鑒的有之,結果入腹的有之。樹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探尋它們的本真,只能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前方山坳里,山坡上的野山杏已經泛黃了,疏密有致青黃點綴,或許這正是樹木的本真的存在。
一棵大楊樹上搭著一個很大的鵲窩,隨著時日加深已經隱在樹葉里了。幾天沒來竟找不到這棵大楊樹了,近前看見,楊樹只剩下少半截,樹干呲著慘白扯裂扭曲,鵲窩連同枯枝敗葉散亂在路邊,這是怎么了。
轟鳴的馬達聲回答了這個問題。
但是,鳥兒要生存,要抗爭,于是,把窩建在了鋼筋鐵骨的電桿上。雖說電桿上有驅鳥器搖頭晃腦的恐嚇,久而久之在鳥的眼里等同稻草人。怕連電釀禍,可苦了那些巡線工,接長不短地拿著長桿去捅。人,今天把窩捅掉了,鳥,明日把窩搭起來。最后奇景出現了,在一個鐵架電桿的中空里,搭建出一串兒層疊壯觀的鳥窩,粗略數了數,將近二十層!
千萬不能忽視了最底層的生靈。被挖掘出的生土(土壤深處的土)黃中滲白展示著自己,可能幾百年幾千年不動,今日在推土機的刮擦下終于得見天日。有誰想到這底層中有著螞蟻、螻蛄、蚯蚓、田鼠的家呢。幾天過去,生土表層熙攘了,螞蟻在修復毀壞的家,螻蛄在松土,田鼠把新窩搬到了地埂的后面,就連野兔都站在高埂上觀察。忙碌、疑惑、不安,這片土地還要變嗎。
郊野蔥蘢,天地染綠,天地之大萬物其間。赤裸的大地,春綠秋黃冬雪夏陽,何曾不是穿衣打扮;深邃的上蒼,風云雨雪冰雹霧靄,何曾不是變化無常。萬物在天地間演繹,天地養育了萬物,女媧補天是傳說,滄海桑田是事實,可嘆人為的演繹來得忒快了些。
在天地眼里萬物皆是一樣的生靈。
然,天不動,地亦不動。
心境素描散文畫素描的散文實用篇三
夏天,午后,喜歡這樣的時候,一個人靜坐在小河邊柳樹下的石頭上,看河水從眼前緩緩的流過,那河水里光怪陸離的繽紛色彩以及交錯縱橫的倒影,都會隨著河水慢慢的向前流走,無需揮手,亦無需挽留。
好像時光的云煙一樣,輕輕的掠過眼前,如一陣風一樣掠過平靜的水面,水面上蕩漾著圈圈的漣漪,小小的微波向著岸邊歡悅著,擁擠著……頃刻間,風停了無痕,就恢復了原有的平靜,隨風而來的陣陣花香也慢慢的飄散遠走,看不到影蹤。
我知道她是一位用文字寫意生活的淡雅女子,表面平靜如水、矜持冷漠,內心卻敏感孤獨、溫情浪漫。她的臉上總是寫著淺淺的憂傷,即使在最開心的時候,那一絲淡淡的憂傷也附在眼角眉梢,她總是悄悄地、靜靜地,不管是行走在路上,還是獨處時,眼睛總是憂憂地凝視著,那一份專注、一鴻驚艷,只為心儀的遠方;那一份心事、一泓情愫,只為虛構的漣漪。這撩人心魄的情愫,縈繞著我,追逐著我,凝聚著我的生命。她有漢女的苗條嫵媚,有唐女的豐腴和大度,有宋女的哀怨和柔美。我們相遇在花季的五月里,相識在網絡的鍵盤上,相知在隨意的文字中。
那些微涼,是初秋的遐想,那些微幸福,是邂逅過的溫暖。
有人說女人如花,她就是一朵蓮花,心思如蓮,細微乖巧:她只愿為一人開放,吐盡最后一縷幽香,直至成為一顆芳魂。有人說女人似玉,那她就是一枚紫色水晶,晶瑩剔透,溫潤如脂。
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平靜。但一個人若牽念或寄懷某件事或人時,這樣的黃昏就有點薄薄的凄涼。
冰心曾說過:“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心中充滿愛,而身邊沒有愛的女人是憂怨、冷傲的,如一株雪地里的梅,冰冷的美麗掩飾不住內心的灼熱。她們孤獨著自己的美麗,忍受情感的貧瘠,但內心深處永遠呼喚著真情,期待賞花人目光流轉處的'那一點驚喜。
穿行于風塵俗世,輕吟著平仄流年,習慣了在淡淡的疼痛中尋找真實的自我。是誰說過:人世間有一種相逢,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不用回過頭去,卻會留下瞬間的驚喜。
縱是的,茫茫人海,知遇著,就是美好;感念著,便是幸福。
輕拾歲月,那些擊節而舞的韻,那些踏水而來的歌,那些懵懵懂懂的情,那些揮之不去的念,終是淡然成回眸一笑,洇染了云卷云舒。
她自己說,她的質地就是一塊老舊的棉布,上面布滿了絲綢一樣的光陰,又惆悵,又聲色,開滿落拓的花朵,放逐著,拂渡著,沉淪著,帶著些許的風骨,些許的清醒,些許的跋涉,些許的滂沱,沉醉不歸。
她在這令人萬分喜愛的質地里將自己纏綿成岸。岸邊有水,水里開滿花朵,她在岸邊每日里嗅著沉沉的花香泅出一些別樣風情,這些,都不去收拾,她只管在岸邊“聽香”。
這一世,不修情色,無論怎樣無法被抵制的誘惑著的情色,她都不修,她只想把這一日一日在簇簇盛開的煙火里開成一朵蓮花,再把這蓮花放在她的情色里染,或者把她的情色放在蓮花里熏,直至光陰的盡處,看那一刻立著的是蓮花,還是情色。
那一刻,應是落定。于光陰,于生命,于與她有關的所有,都在損傷或圓滿里落定歸寂。
誘惑,就是看得到,又看不到。這就是折磨,欲望會因此而變得可有可無。
有一天我會忘記她,沒有很期待,也沒有覺得失落,只知道,會有這么一天。
心境素描散文畫素描的散文實用篇四
細數心情,聽見自己深淺的心境,憂愁歡喜、煩惱愜意種種縈繞
十一月的第二天,一年的腳步悄然溜走,想想年初憤憤寫下的各種計劃各種目標,已然只是空頭支票。每每刷到朋友圈的,十月再見,十一月你好!走了哪里還有再見。最近迷戀的把宮崎駿的動漫找不出來看看,也許某一天的一句不經意的再見就會是最后一次見。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人也好,物也罷,在身邊時總是會想不起,或是根本毫不起眼。等到想起時已不在已不再。以前固執的自己,和朋友道別時特別反感說拜拜,拜拜好像是永遠不要再見到面一樣,而是喜歡說再見。期待下一次的相聚,而現在用的最多的當屬拜拜,教小朋友說話也是拜拜,拜拜。
農村的父母是不是都羞于表達那份心中的'愛,到城市后,發現別人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甚至更大,都可以和父母撒嬌促膝談歡。好羨慕好羨慕,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對自己說以后有了孩子要這樣,但是有了孩子后很多的話很多的愛到嘴巴卻開不了口。父母的愛很多時候都是默默的行動。就算是到了物質豐富的今天,吃飯時候總是想法設法把最好的給孩子,自己吃點邊角余料也開心。老公每每都這樣說我現在又不是饑荒年代,孩子也不缺營養,用不著這樣,可還是忍不住,也許這就是骨子里帶來的。
心境素描散文畫素描的散文實用篇五
自信與豁達,做人的兩個可貴性格特征。說可貴,因為不容易正確做到位,但又確實對一個人的人生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先說自信吧。自信,顧名思義,就是相信自己能行。這種心態給人帶來陽光、朝氣,也同時讓人更加有針對性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可以說,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自信,因為沒做便認輸,任何事也做不好。
關于自信的建立與培養,也是教育的一大難點。自信與盲目自信不同,是在全面考察客觀條件后所做出的最符合形勢要求的一種判斷,是在看似艱險曲折的道路上仍然堅信能走到最后的執著與堅定。一句“我能行”,是自信者的宣言;回顧來時路,所有與成功相關的歷程都與自信緊密相伴。建立自信,要從積極暗示開始,摒棄消極暗示;要從完成事情的過程和結果中感受與培養,要從戰勝困難的經歷中不斷強化。
再說說豁達。豁達者,不計較也;表現在:悅納人的不完美與事的不完善,不苛求,不遷延。胸懷坦蕩,舉止磊落。表現在相處上是“對事不對人”,無論別人做過什么、說過什么,都只在那件事上結束,不將負面情緒轉化到對人的定位上。這種思路便是豁達的表現之一。培養豁達心態也不是朝夕之功,而是要從與人為善、知己所需、體察心靈、掌握規律上入手。與人為善,便不會心態扭曲;知己所需,便不會貪得無厭;體察心靈,便不會一意孤行;掌握規律,便不會南轅北轍。
自信與豁達,做人的兩個可貴性格特征,有了它們,便不會輕易被困難嚇退,也不會被細枝末節絆倒。
與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樣,過猶不及。掌握好一個“度”很重要。自信的度便是要符合客觀標準,不能憑主觀臆斷而隨意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因以往的成見而隨意限制自己的潛力。教育界有個通行的自信法則是,“跳一跳能摘到”,意思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事物,是確定目標的標準。這個“跳一跳”很值得品味,一方面不是手到擒來,另一方面也不是要千辛萬苦才有機會,而是用力的跳一跳才能實現目標。這樣的尺度根據不同的人“彈跳力”而有所不同,有的人悟性高、效率高,所以跳一跳的余地很大;有的人起步晚、行動慢,跳一跳的高度就不能太大。此中奧秘,需要具體了解、深入分析后才能較準確定位。而豁達的“度”是以大局為重,以主線為準,首先對所遇到的不如意有心理準備,要相信煩惱即菩提;其次,要知道舍即是得,不舍不得的道理,不必事事都爭強好勝;再次要懂得體諒,了解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一再遇到障礙,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自信與豁達的終極目標是活出高質量的、無悔無憾的自我。在自信與豁達的雙重護航下,人生之舟一定能夠乘風破浪、順風滿帆、勇往直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斷培養與強化性格中的自信與豁達,意義深遠,值得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