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對作品的回應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閱讀的體驗和品質。最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些讀后感范文的閱讀,能夠激發和提升你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一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廉潔教育讀本》,它不介教育了我們而且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廉潔篇、正義篇、奉獻篇、勤儉篇和誠信篇。每篇里大約有十多個故事,每一篇里都有我喜歡的故事。
廉潔篇里的“不看白戲”的人物焦裕祿身為縣委書記,看戲時坐在后排,劇院負責人要把他拉到前排去他都不肯;他非但自己不看白戲,不搞特權,也不許子女搞特權。這種精神真令我敬佩。
正義篇里的絢麗的彩霞--任長霞是一名女警察,她在擔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長時,被老百姓稱為“女神警”和“任青天”。在她不幸以身殉職之后,14萬百姓十里長街含淚送局長。任長霞的一生光榮、偉大,她的事跡令我感動萬分。
勤儉篇里,老將軍羅舜初的兒子發高燒住在學校隔離室,護士以為他是一位科長的兒子,見他的穿著實在是太樸素,感到有點驚訝,在后來才知道他是老將軍的兒子,她更是十分驚訝。老將軍羅舜初勤儉樸素、從嚴教子的故事讓我由衷敬佩。
誠信篇里那個趙二賣酒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的重要,那位白胡子老人的話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講求實效守信這么一個簡單的道理卻又是如此重要。
怎么樣,你們喜歡這本書里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廉潔、正義、勤儉和誠信的好公民吧!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二
從新學期開始,班主任老師和我們利用每周班隊會時間學習《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書中利用許多未成年人身上發生的案例,使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法律常識。
比如書中有個故事名字叫《打罵虐待是違法》,聽完之后,我有很深的體會: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案例,有一位小學生,他從家里偷偷跑出來告訴一名警察,她的父母經常吵架,一生氣就經常毒打她,打的遍體鱗傷。最后,警察將他的父母送進了監獄。隨便虐待打罵孩子是違法的,等待他們的只有無情的鐵窗。
聽完了這個案例,我想到了很多。為什么大人要吵架?為什么大人吵架要打孩子?我感到這對父母很無情,就好像他們的孩子不是親生的一樣,亂打亂罵,隨便虐待孩子。我的爸爸媽媽就不這樣,今天媽媽還給我做了好吃的蛋撻和可口的牛排。真的希望天下的每一個家庭都幸福美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快樂樂的長大,每一對父母都和和睦睦。
還有一個案例名字叫《優先保護未成年》。故事發生在在新疆省的一所小學,為了慶祝上級領導給予的一項福利,特地召集本市各地的中小學生,以及十幾名領導,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演出。演出如期舉行著,突然著起了熊熊大火!同學們爭著搶著想逃出這片火海。這是一名老師跳出來說:“大家別亂!都坐下讓領導先走。”這直接導致參加活動的幾百名師生失去了逃生的機會,最后100多人罹難,200多人受傷。那名老師接受了法律的審判。這是多么慘痛的事件啊!
如果那名老師不說不讓同學們走的話,說不定大多數人都能逃出火海,而不會出現這樣的慘案。未成年保護法里提到: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就是給我們這些未成年人準備的,它保證了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我們一定要牢記,優先保護未成年!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作為一名未成年人,要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但更要知法守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三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物,例如《唐太宗的誠信之道》中的唐太宗,他相信用至誠之心來治理天下。《李四光勇摘“貧油”帽》中愛國的李四光,他決不相信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石油勘探,最終結束了我國依靠“洋油”的歷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篇《晚上19時的太陽》。
大家一定都知道徐虎這個人物吧,你們可能都記得那三個小木箱,上面寫著:“凡是居民遇到夜間水電急修,請寫清地址投入箱內,有人愿意為您服務。”落款:水電工徐虎。多么樸實而令人感動的一段話呀。
一年春節,一位居民家的馬桶堵塞了,頓時異味撲鼻,主人突然間想到了徐虎,徐虎馬上就趕了過來,二話沒說就埋頭干了起來,三下五除二就被他修理好了,當主人想感謝他時,卻發現他早已悄悄地離開了。
還有一天傍晚,徐虎的女兒發著40度的燒,媽媽和姐姐帶著她去看醫生,徐虎為什么不去?難道他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不,他說:“我不能因為家中的事而影響為人民服務,這是信用。”讀到這里,我熱淚盈眶,感到徐虎真是一個平凡而崇高的人啊!
在晚上19點時,正是人們休閑的黃金時間,可以在家聽音樂、喝茶、看電視,或者和家人相聚在一起聊天,但徐虎可不行,因為他開3個木箱的時間正是晚上19點,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晚上19時的太陽”。他為人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從不要求得到回報,獲得了居民們的信任和愛戴,我們都應該向徐虎學習,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
讀完這本書后,使我懂得了:一個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正義、誠信、勤儉和樂于奉獻,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四
今天,我早早得寫完了作業。“真無聊啊!”我自言自語道。突然,我想起老師發的一本《小學生廉潔教育讀本》,于是百無聊賴的把書拿出來,打算消磨消磨時間。誰知,我一把書翻開,就被書里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分成16份,作者通過讀本的方式,使廉潔教育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深入人心。里面有漫畫、故事、新聞和各種名人名言等,教育我們從小不要攀比,要誠實。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生活中,廉潔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有一個地方,這里的人均耕地面積就只有130平方米。但是,這里的村長卻非法使用土地。他不經過村民的同意就把村民的土地賣出去,每5000元一平方米,只要給錢就給賣。當地的村民訴苦道:“這樣賣下去,祖宗留下來的命根子很快就賣完了,這還讓子孫們怎么生存啊?”
“李伯伯,您給了我上學的機會,我已經取得了好成績,嗚嗚······”朱燕哭著說。“李書記,您幫我買的牛已經能耕地了,我們全家都真心的感謝你,把你永遠都記在心里······”如今擺脫了貧困的張家人也已經泣不成聲。
李書記是某一個地方的村長,他患胃病已經好幾年了,但是他從來都不當一回事。一天下午,細心的于敏發現李書記耕地的時候老是用鋤把頂著胸口上耕作,而且還冒虛汗。于敏關心地問道:“李書記您怎么了,是不是什么地方不舒服?”李書記強忍著劇痛說是累的,沒關系。當天夜晚,李書記仍然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回家,騎著騎著,突然暈倒在地,昏了過去,口里流出了一灘血。路過的村民趕忙把他送到醫院,經檢查,李書記是胃癌晚期,而且已經擴展到全身的百分之八十了。
我們再比較上面的兩個村長,為什么職位一樣,而人們的心中,他們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呢?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五
今年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每天用十分鐘讀《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對此作了以下關于安全教育的總結:在學校里不能進入綠化帶,不能攀爬樹木、欄桿、圍墻;上下樓梯、走廊通道不能追逐打鬧及奔跑;雷雨天不要觸摸防雷引線;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服從學校老師的教育和門衛的管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有同學摔倒要立即停止腳步,不驚慌、不尖叫;不要從事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同學人身安全的活動,特別是上體育課和課間活動,不能做危險游戲,不得擅自離開校園;在上放學路上不要把路邊的公共設施、人文景觀當玩具玩或當馬騎;不要靠近建筑工地,更不要在工地下行走;注意預防周邊樹木的倒下;等候汽車時不要追著汽車跑。放學回家時,要排隊離開學校,過馬路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上學放學直接到校或回家,不要在馬路上游玩嬉戲,不到工地玩耍,不在路邊攤點滯留玩耍、不攀爬路上建筑物、圍墻等,以免摔傷。
最重要的一點使我知道了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超越自我,重視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六
最近,老師發了一本《普法教育讀本》給我們,我看了之后,仔細品味這本書,讓我受益無窮。
有人曾經說過:“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動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這艘船的底線,就會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懲罰。”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時去小賣部買零食,吃完后,回家后,媽媽聞到了味道,便問我:“你是不是買零食了?錢從哪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我的零花錢。”“我們又沒有給你錢,你哪來的?”媽媽問。我把頭埋得低低的,慚愧地說“我偷偷拿的。”媽媽嚴肅地對我說“這就是你的不對,沒經過我們的同意就拿錢,這叫‘偷’,在這樣下去的話,你說不定就成了小偷,我們做人要踏踏實實,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我聽了媽媽的話,再不偷東西了。
《普法教育讀本》讓我終身受益,我讀這本百不讀不厭,每一次讀,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七
展以“守紀律、講規矩、作表率”為主題的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以來,分局將典型示范和反面警示相結合,各部門緊鑼密鼓、齊頭并進。雖說類似的活動年年都有,但此次的深度、廣度著實讓人有入木三分之感,也就是在濃厚氣氛的影響下,往往覺得事不關己、與己無涉的我,竟然拿起了桌面上的《反腐倡廉xx教育讀本》,讀了下去……乍一看,此書兩百來頁紙,前有典型示范,中有警示教育,后有制度規范,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前篇中的記敘,中篇的分析,也比較到位。
“知屋漏者宇下,知政失者草莽”的“救世”情懷。于是,肅然起敬。
通讀全書,感而后發,集三則案例,談三點感悟:
一則要敬畏法紀。廣州增城市公安局治安系統腐敗窩案,這起案件涉案民警14人,里面有業務能手,更有曾經的警界精英,卻當了“保護傘”,抱團腐敗,有的想“年齡到了,上不去了,干脆撈一把”,有的認為“社會大環境就是這樣,有錢不撈是傻的”,結果心態失衡、底線失守,最終鋃鐺入獄,這就是不敬畏法紀、不守規矩的典型。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強調法紀,就是強調規則意識,就是要時時刻刻學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緊一點自然就不舒服了。”我認為,規矩這個東西就像是孫悟空腦袋上的“緊箍”一樣,不僅要時時刻刻“戴著”,而且還要時不時的念一念,緊一緊,通過那一點“不舒服”,給大家提個醒,讓大家意識到,這樣,時間長了就都懂規矩、有規矩了。
二則要凈化朋友圈。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直屬三分局副局長劉可文,被稱為“請不動”局長,對待朋友,堅持原則,有理有節,就是因為圈子小了,才能兩袖清風。公安擁有的權力天然與利益相聯系,社會上常常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方設法拉攏,甚至腐蝕,作為民警一定要提高警惕,明白什么人可以交,什么人應該保持距離。特別是生活在我們這樣一個物質欲望比較多、各種誘惑比較多的轉型社會,一定要注意嚴于律已,克制過分欲望,切實做到物質生活簡單、人際關系簡單。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要知道自己交什么樣的朋友不僅僅是個人生活的小事,而且是決定作風、形象乃至公安事業成敗的大事。所以,領導干部交友必須要有一定的政治標準和道德標準,擇善而交,交友有度,真正從履職盡責的高度來正確認識和處理交友問題。
“鄉情”,與初戀女友的“舊情”,與美女之間的“愛情”,與結發妻子的“親情”,淪為各種人情關系利用的工具,終究被“情”所害。個人認為,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除管好自己之外,還要管好身邊人,要積極釋放正能量,影響他們。在新聞報道中,大多數的高管落馬、小貪巨腐現象,都是因為對于身邊人疏于引導和管教,沒有正確處理“枕邊風”、“老鄉情”、“同學誼”等等各種人情關系,一步一步滑向違法亂紀的深淵。雖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之常情,理所當然,但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如果在待人接物中,不注意分寸,不講究原則,不安守本分,就容易犯迷糊、出毛病。
記得學法蹭課時,法理老師常論及自由與法的關系,講道: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中。這就是自由,有限的自由,或者說自由本身就是有限的。每個人都生活在有限之內,它就像是一堵無形的墻,不管你見或是不見,它就在那里,默然、寂靜,沖不破、推不倒。如果非要給它加一個名稱的話,那姑且叫它“規矩”吧!
文檔為doc格式。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八
道不盡千言萬語怎么比得上一次切膚之痛,寫不完的洋洋灑灑終究敵不過震撼的現實。我在學習了最高人民法院警示案例后,所能發出的,也只是這句感慨,似乎說點其他的,都已經顯得那么多余。
“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我們曾經共同為這個國家,為這片土地拋灑過熱血,獻出了青春,度過了一段漫長而無怨無悔的歲月。我們在成為法官的那一刻對著莊嚴的國徽起過誓,舉過手,為了這個神圣的職業而奮斗終身。昨天那一張張虔誠而認真的臉龐依然歷歷在目,為何今天有些人已經隨風而逝,不再堅持當初的信仰?明明是一起并肩戰斗的好同志、好戰友,也許我們還一起喝過茶,一起吹過牛,工作上互相配合過,生活上互相關心過,彼此都已經成為各自生活的一部分,而今天有些人卻已經走上了不歸路,甚至成為階下囚,轉眼間,恍如隔世,咫尺成為天涯,這不能不讓人深思,不能不讓人警醒。
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其實早就有過經驗教訓了,對此也有著清醒的認識。春秋時期,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不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寶,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倒不如各有其寶”;而魯國的相國公儀休嗜魚如命,無魚不吃飯。在其上任相國時,親賓姻戚,甚至素不相識的人都買魚送他。公儀休崇尚名節,一概予以謝絕,送魚的人都有所望而來,掃其興而歸。公儀休的一個學生知道老師當了相國,特地買了幾尾時鮮魚登門恭賀,公儀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納。學生深感奇怪,問道:“老師素來喜食魚,卻因何不受?”公儀休回答說:“時人投我所好,送魚者紛至沓,我身為相國,群居于群臣之道,理應以廉為宗,故雖嗜魚而始終不敢受人一魚”。學生想了想,復勸道:“送魚是盡師生之誼,別無所求,請老師通融一次。”公儀休連連搖頭說:“入仕為官,貴在不貪,受禮納賄,財壞吏治,污濁官場,此戒不可開。如今我居相位,有傣祿可買魚吃,若因貪贓枉法而丟了官職,自己無錢買魚,別人也不會再送魚來,到時真吃不到魚了,你是我的學生,既是愛師,還是愛我以德為好”。學生終于被說服,便持魚而歸。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普遍存在著浮躁的傾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法官,古人的這些認識并沒有過時,相反,我們應該時時緊記。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始終堅持廉潔自律的行為規范,正確行使手中的審判權力,是每一名法官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經常說學習,其實學習不光是學習業務水平,更是學做人,學做事,不光要從書本說,身邊發生的這些倒下的干部、默默堅持甘于奉獻的榜樣,也是我們借鑒學習的對象。“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做到“即聞學習口號響,又見學習水平漲”,才能避免因為未能廉潔自律,最后跌入犯罪深淵,給自己、給家庭、給社會,給黨和國家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認真做事,清白做人,清廉,一生平安!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我們在廉潔司法的道路上不懈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履行法律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中體會人生的幸福、快樂!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九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讀后感讀了《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以后,感慨很多。近些年來,許多家長都很重視抓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少家庭,還請了家庭老師,對孩子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進行重點輔導,但細心留意,很少有人把法制教育引入家庭教育的議事日程。法制教育一直沒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作家柳青有這樣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青少年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刻,叛逆,激情,沖動,愛幻想,作為家長的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讓孩子們學會有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應的規定。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據了解,目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象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這些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法制觀念淡薄,尤其是一些少年犯,許多人都是在對法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而失足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應當把法制教育引入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只有讓孩子早學法,早知法,早懂法,及早樹立法制觀念,才有可能不至于做出違法犯罪的事來。與此同時,對孩子及早進行法制教育,孩子懂得了一些法律常識后,就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那么,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呢?
首先,家長應比孩子先學一步。家長只有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才能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
其次,家長要把法制教育引入家庭教育的議事日程,經常對孩子進行一些法律常識的教育。與此同時,要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
第三,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頭,防患于未然。平時,家長要留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如果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采取措施,以防孩子走上邪路。
第四,家長應以身作則。平時,家長應帶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來影響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在此呼吁:希望家長朋友們都能學會用法律的武器,培養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成長為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的棟梁。要大力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從小培養我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養,不僅是加強對青少年的保護、遏制嚴峻的青少年犯罪發展態勢的現實需要,也是廣泛深入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我通過看了《普法教育讀本》這本書,才深深了解了法律及受到了教育,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時,該如何保護自己,我們應全面普法,從小養成知法、守法的好品德,讓每一個都有自我保護意識。如:《義務教育不開除》這個小故事中,我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說有的教育不讓學生參加考試、停課、勸退等,這些都是屬于變相剝奪或限制學生受教育的情形,實際上導致了未成年學生暫時或者永久喪失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這不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及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且侵犯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從這件小故事當中,我懂得了開除學生,隨便處分學生等這些事,就是侵犯我們受教育的權利。再比如:《父母離婚義務在》這個小故事中,我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說盡管父母的婚姻關系結束,但是孩子和父母的血緣親情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即使父母離了婚,但是他們仍然還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還要對我們進行撫養教育照顧,不能以離婚為理由不撫養孩子。從這件小故事當中,我懂得了父母離了婚,也要撫養我們,不要以離婚為借口而不撫養我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監護人,必須照顧、撫養我們。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推進依法治校進程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是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治本之策,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強調法制宣傳教育要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施教的原則。普法安全教育對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得到了心靈上的洗禮!
在我們成長環境中,圍繞未成年犯罪預防等方面的話題很多很多,向我們傳授了自我保護、遠離違法犯罪的法律和生活常識,教育我們對社會有責任感,在法律的保護下,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一
今天,我讀了《小學生誠信教育讀本》,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懂得了,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守信用、講信用而聞名于世,孔子的“人而無言,不知其可他”的名言,千古流傳。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說假話騙人騙己;信,就是守信用,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
這里有個事例: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頭發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到集市里買東西。集市很遠,很不方便。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家等著,我買一點兒東西一會就回來。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好吃的。”這話很靈驗,兒子聽后就沒吵了。
妻子從集市回來,看見曾子準備殺豬,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里只養了這幾頭豬,是逢年過節才殺的,你怎么不把我的話當真的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里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呢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后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自殺豬去了。沒過多久,就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即使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信無詐,身教重于言教。青少年應該學習曾子說話算數,說道就做到。答應的事,就總現,不食言。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二
近期,曹老師經常用品社課的時間來教我們一些有關于法律方面的知識,令我對法律方面有了新的見解。
這一個例子令我恍然大悟。這一課,說到了,因為我們還是未成年人,我們不知道自己買了正品還是次品,這就侵犯了我們的知情權。還教會了我們面對侵權行為,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讀了《小學生法律讀本》后,我發現當我們這些未成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買了假冒偽劣商品,商戶已觸犯了法律。他們侵犯了我們這些社會中處于弱勢的一群人的知情權了。他們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第三十五條: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標明注意事項的,應當在顯著位置標明。我學會了面對消費侵權的行為,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可以同商戶協商解決、向媒體或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物價、衛生等有關管理部門提出申訴、根據與商戶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我聽了老師詳細的解釋后,對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有了新的了解了。
讀了《小學生法律讀本》之后,對法律知識有了很多新的了解,填補了很多我對法律的“盲點”。我很喜歡上這些課,因為能為我提供日常生活中不能獲取到的信息。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三
今天,我早早得寫完了作業。“真無聊啊!”我自言自語道。突然,我想起老師發的一本《小學生廉潔教育讀本》,于是百無聊賴的把書拿出來,打算消磨消磨時間。誰知,我一把書翻開,就被書里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分成16份,作者通過讀本的方式,使廉潔教育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深入人心。里面有漫畫、故事、新聞和各種名人名言等,教育我們從小不要攀比,要誠實。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生活中,廉潔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有一個地方,這里的人均耕地面積就只有130平方米。但是,這里的村長卻非法使用土地。他不經過村民的同意就把村民的土地賣出去,每5000元一平方米,只要給錢就給賣。當地的村民訴苦道:“這樣賣下去,祖宗留下來的命根子很快就賣完了,這還讓子孫們怎么生存啊?”
“李伯伯,您給了我上學的機會,我已經取得了好成績,嗚嗚??????”朱燕哭著說。“李書記,您幫我買的牛已經能耕地了,我們全家都真心的感謝你,把你永遠都記在心里??????”如今擺脫了貧困的張家人也已經泣不成聲。
李書記是某一個地方的村長,他患胃病已經好幾年了,但是他從來都不當一回事。一天下午,細心的于敏發現李書記耕地的時候老是用鋤把頂著胸口上耕作,而且還冒虛汗。于敏關心地問道:“李書記您怎么了,是不是什么地方不舒服?”李書記強忍著劇痛說是累的,沒關系。當天夜晚,李書記仍然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回家,騎著騎著,突然暈倒在地,昏了過去,口里流出了一灘血。路過的村民趕忙把他送到醫院,經檢查,李書記是胃癌晚期,而且已經擴展到全身的百分之八十了。
我們再比較上面的兩個村長,為什么職位一樣,而人們的心中,他們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呢?
由上面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總是想,廉潔嘛,是大人的事,不關我們小學生的事。于是,我有時候不跟人家說一聲,就拿人家的東西用。現在我明白了,廉潔就是節約,就是不亂拿別人的東西,就是誠實。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四
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美德。《廉潔教育讀本》將“廉潔”這個原本小學生很難理解的概念,以格言、童謠、漫畫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內容豐富多彩,圖文并茂。我們讀后不僅覺得新鮮有趣而且深受教育。
自古以來就許多關于清正廉潔的名言佳句。于謙的《石灰吟》就是其中之一,公道中學就利用這句古詩編了一首寓意極深的童謠:“兩袖清風要廉潔,大家要向于謙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無私奉獻不為己,大公無私不謀利,清正廉潔好品質,我們人人要牢記。”說得多好呀,做人就要像于謙一樣,不畏權貴,歷盡磨難也要讓世人感受到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氣。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最愛吃得菜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做人也像它。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還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前我一直不太能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又讀了《廉潔教育讀本》,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的漫畫更是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告訴我們做人要廉潔。其中兩幅漫畫給我印象最深刻。漫畫一:習慣成自然。這漫畫中一位大官悠然地坐在自家沙發上,別人三番五次給他送來名貴禮品,他都神態自若地收下了。最后一幅是兩個警察叔叔帶了個手拷上門,估計是因為他收了人家太多禮品,貪污的事被警察發覺了。但他因為長期收送上門的禮物,這次他依然悠然自得地坐在沙發上,以為又有人送禮來了。看完這幅漫畫我深深明白這種“習慣”可千萬養成不得。當別人請自己辦事時要像《狐貍和蟬》中蟬那樣,做到頭腦清醒,保持警覺,要分清這個忙是否能幫。不要見了禮物、錢財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答應,做人千萬不能貪。
漫畫二:愛蓮新說。畫上一個人站在盛開的蓮花上,十分精神。面對腳下的金山銀山毫不動容。正所謂“出淤泥而不染,勤廉者平安一生。”“蓮”像征著清廉、正直,而又有多少人能如漫畫上的人一樣能夠面對巨大的誘惑而保持公正無私呢?只要貪了就不會平安一生,即使沒有人告發你,你的內心也不會安寧。
貪污賄賂看起來離我們小學生還很遠,但此時的我們就是一第白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樹立廉潔意識,長大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擁有什么樣的權利都要做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蓮”。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五
讀了普法教育這本書后,讓我對法律有了很大的了解,這本書中記敘了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書中的“法律鏈接”告訴了我許多關于法律的知識,讓我知道怎樣去保護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
書中的許多事故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比如,因為自己打籃球的場子被其他班的同學搶占了,咽不下這口氣,就跟自己的好哥們說,拉上哥們去打架,去出口惡氣,若不是有同學及時告知老師,否則差點造成嚴重后果。其實,回頭想想,這些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被人欺負了,你可以報告老師,讓老師評理,但是,你一時沖動,不去想你這樣做的后果,就拉上自己的好哥們去打架,大打出手,反而會弄得兩敗俱傷。所以,以后遇事要先想清楚這么做的后果,再去做。
普法教育這本書中有一個更讓我覺得震驚的故事:警察在對某個發廊進行突擊行動中,發現了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女孩,她叫小英,他向警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本來和許多小朋友一樣,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惜好景不長,小英的爸爸媽媽把房子賣了,買了毒品,五歲時,小英的爸爸媽媽因為吸毒而進了監獄。后來,小英好好學習,希望媽媽可以改過自新,但是,希望卻在媽媽一次又一次的吸毒下破滅了,去年暑假,小英的爸爸被放了出來,他打小英,和小英的媽媽,開學了以后,小英總覺得周圍的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自己,小英不想回家,不想去學校,無處可去,便找到這里,跟發廊里的人學按摩,洗發,來養活自己。看了小英的故事,我內心好似被一塊石頭堵住了一樣,難以想象,一個年僅十三的女孩還在那樣一個環境里生活下來,因為吸毒而虐待自己的父母,到處都是喧鬧的發廊,吸毒,真是害人害己,小英的故事時刻提醒著人們,毒品,碰不得,一旦沾染害人害己,更是傷害了親人的心。
自古有句話說的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別小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想要做好,不犯法,那可是要有向軍人般的意念和覺悟,你想想,在曾經,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或許你就犯法了,在過馬路時,你是否謹遵這“紅燈行,綠燈停”的規矩?這看起來雖是件小事,但是,它卻足以掌控你的生命,或許,在你沒遵守這個法則時,一輛車將你撞飛,讓你踏進天堂,那怎么辦?所以,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犯法。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六
一個孩子的成長發展,家庭教育是關鍵之關鍵。當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到兒童期,他們的思想慢慢的走向成熟,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力和獨特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要耐心溝通,耐心引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把孩子當成我們的閨蜜。
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感恩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學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美好心愿,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總是抱怨,責罵孩子。
回想一年級剛開始學習拼音的時候,孩子的進度總是跟不上,每次教他很多次還不會的時候,就沒有耐心,大喊大叫說“怎么那么笨啊,教了很多次還是不會”。孩子聽了也不舒服,很委屈。也不能用心的記住。其實孩子自己不會也是很著急的,有幾次做夢都聽他在讀aoe,讀拼音。想想孩子也是有學習的壓力。后來,慢慢的改變了方法,慢慢的,耐心的給他教,不會的就過會再來,會了就鼓勵,表揚他,有說有笑的,輕松的學習。沒過多久,拼音的水平就提高了。所以孩子學習的時候要給他一個愉快的環境。
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沒有方法,這本書不管孩子出現怎樣的問題,從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決孩子出現問題的相似案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幫助他,鼓勵他,贊美他。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家庭的力量。教育好孩子家長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給孩子一個好的,陽光的,溫暖的榜樣。
文檔為doc格式。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七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老師發了一本《普法教育讀本》給我們,我看了之后,仔細品味這本書,讓我受益無窮。
有人曾經說過:“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動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這艘船的底線,就會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懲罰。”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時去小賣部買零食,吃完后,回家后,媽媽聞到了味道,便問我:“你是不是買零食了?錢從哪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我的零花錢。”“我們又沒有給你錢,你哪來的?”媽媽問。我把頭埋得低低的,慚愧地說“我偷偷拿的。”媽媽嚴肅地對我說“這就是你的不對,沒經過我們的同意就拿錢,這叫‘偷’,在這樣下去的話,你說不定就成了小偷,我們做人要踏踏實實,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我聽了媽媽的話,再不偷東西了。
《普法教育讀本》讓我終身受益,我讀這本百不讀不厭,每一次讀,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廉潔教育讀本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八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于我們正處于人生的花季,懵懂的我們還不能完全分辨是非,缺乏法律的知識,更易走入彎路,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學校開展了普法教育,讓我們法律有著進一步的了解。
在這次普法教育中,我偶幸接觸到了一本書——《普法教育讀本》,這本書使我更加明白,自己是祖國的未來,名族的希望,21世界科技發展的主力軍,他也是我對法律的啟蒙老師,這本書圖文并茂,以青少年主要成長環境即家庭、學校、社會為背景,圍繞未成年人教育、保護、安全自護、行為規范、犯罪預防等方面的一個個話題,向我們傳授了自我保護、遠離違法犯罪的法律和生活常識。
在實際生活中,這本書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作用”,有一次周六媽媽帶我一起去超市購買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還幫我買了一件運動服,我非常喜歡,在收銀臺付賬后準備離開時,超市的報警器突然想起,商場的服務人員迅速攔住我跟媽媽。經一番檢查后,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然而報警器卻依然響個不停,工作人員將我跟媽媽帶到收銀臺,隨即引來很多圍觀的人,我跟媽媽都非常氣憤,媽媽說:“我們就買了一件運動服,已經付過錢了,沒有拿任何東西。”
所以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重視法律知識,不然我們定將跟不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