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推薦干部近三年工作表現報告一
1.考察人方面概括起來有幾種情況:
一是態度不夠重視,準備不充分,或憑經驗推斷,以偏概全;
二是方法上簡單,沒有必要的引導,掌握不到真實的、深層的情況;三是能力上欠缺,洞察力、概括力不高,抓不住本質和要害。
2.談話人方面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少談、怕談、虛談。
一是少談。就是談得少,可能談話人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有話不知怎么表達;也可能對考察對象不了解,談不出什么。
二是怕談。就是不愿意多談,三言兩句敷衍了事。可能認為考察談話是走形式,談了也沒有用;或者擔心談話內容泄露出去,對自己不利。
三是虛談。談成績多談問題少,談面上的多,談敏感的少。避重就輕,避實就虛。也可能是怕傷了和氣,有老好人思想等。
由于存在以上種種問題,容易導致考察質量不高甚至考察失真。下面從四方面進行思考。
(一)精心做好談話前的各項準備。
了解情況。一是要對考察對象的基本情況,工作情況、社會關系等作初步的了解,可以通過個人的年度工作總結、民主測評情況等現成的素材進行了解,同時把平時非正式談話了解的真實情況歸集起來。二是要對談話的范圍、對象進行確定與甄別,心中明確哪些人對考察對象知情更多、了解更深、責任心更強、更愿意談真實情況等等。三是要對談話人的性格特點、洞察能力、表達能力做到心中有數,談話時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了解問題、核實問題,力求全方位、深層次地了解考察對象。
精心安排。對考察活動要有公告,讓群眾知曉、讓談話人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談話順序的安排,可以根據對考察對象的了解程度,做出不同的談話順序方案。比如讓單位一把手先談,或者讓本部門的直接領導和下屬先談,往往掌握到的情況也比較客觀、全面、具體,那么在后面的談話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了。
營造環境。一是場地的選擇。必須相對獨立封閉,過大的空間給人以不保密、不重視的感覺;過小的空間,給人以壓抑、緊張的感覺。二是座位的安排。考察人和談話人面對面保持在1.5米左右距離,座位高低也要保持一致,給談話人以平等的感覺。三是,細節的把握。注意在談話人進門迎納、引入座位、輕松開場等方面,消除談話人的緊張情緒,為下一步展開談話內容作好情緒上的鋪墊。
(二)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
一是寬松。考察談話的形式是考察人代表組織行使職責,談話人往往有一種敬畏心理,容易形成溝通障礙,造成談話被動的局面。為此,考察人要擺正位置,以謙虛友善的態度、真實專注的神態、平和親切的語氣、使談話在愉悅、寬松的氣氛中進行。
二是平等。不能因為代表組織就盛氣凌人,也不能因應談話人的職級高于自己而過于拘謹。要以熱情誠懇的態度主動與談話人建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既謙虛謹慎又不卑不亢,盡可能縮短與談話人的距離,激發談話人的交談熱情,提供更多的情況。
三是流暢。注意心理學、身體語言學在在談話中的效應,運用好眼神、語速、肢體語言,并通過貼切的導語、適時的發問、恰當的引導,及時的追問,始終控制好談話的節奏、方向、深度,使談話圍繞我們要了解的方面展開。
(三)運用好考察談話技巧。
1.善溝通。主要是掌握好“聽”與“問”的技巧。
首先是怎么聽?往往,我們在聽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各種信息,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分析和判斷,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問。
其次是怎么問?往往,我們對性格內向、不善于言談的人,要采取提問式方法,直接提出要了解的問題并進行引導;對性格外向,可以采取提醒式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醒談話人;對于職務較高、了解情況較多的,可以以征詢式的方法,除了了解考察對象的情況外,還可以征求干部使用意見以及對組織工作的意見建議等其他方面問題;對考察對象本人可采取提問式和分析式方法,觀察其獨立見解、邏輯思維、表達能力等。對欲言又止要及時追問,對話中有話要順勢巧問,對敏感問題點到為止要深入探問。
2.巧引導。
(1)對于“少談”者的引導----問答法。個別談話對象受文化水平、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盡管對考察對象的情況比較了解和熟知,但就是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全面、不準確,只能概念式地說某某是個好同志等等,幾句話就沒了。面對這種情況,考察人不能敷衍了事,不聞不問,而是要循循善誘,把一些概念性的、定性的語言轉換成比較具體的提問,要求談話人做簡單回答,然后再慢慢引導他們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小事談起,從中找到突破點。
(2)對于“怕談”者的引導-----選擇法。在說明組織干部考察談話紀律、消除顧慮的同時,我們可以把考察對象的明顯得到大家認同的優點做一個陳述,然后,讓談話者在這些優點中選擇他認為最主要、最突出的優點,當然有其他更突出的優點也行,并引導他用具體一兩件事例來說明。這樣,就比較容易引導談話人認真思考,并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他的結論。在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多種因素來設置類似的話題。
(3)對于“虛談”者的引導----提問法與印證法。虛談者,多半他們事先已經設計好高、大、全、空的談話內容。對于這類談話人,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兩個提問法來掌握談話的主動權,而不是被談話人沒有多大價值的談話內容牽著走。
一是最突出優缺點提問法。要求談話人不談其他優點,只談考察對象的最突出的優點和存在不足,這樣就使得談話人必須放棄原來設計好的談話內容,進行重新思考,多少能透露出一些考察對象缺點方面的蛛絲馬跡。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的談話內容就相對比較真實。
二是缺點印證法。在干部考察中,最難的就是考察缺點。在考察缺點陷入困境時,可以在談完幾個人后,仔細分析先前談話中掌握的信息和已經隱約感到考察對象存在的某些缺點后,然后再重新開始談話。改變提問的方法,比如可以引導說:在考察中聽到個別同志反映考察對象有某方面不足,這時,要注意觀察談話人的表情以及表態,來印證考察組的初步推斷。
3.會挖掘。首先要善于從談話內容、語氣神態、肢體語言中捕捉信息,雖然有時只通過個別人或少數人反映出來,有的在談話中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或欲言又止,但某些“疑點”已經顯露出來,我們應該抓住不放,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或適時轉換談話方式,將談話引向深入,把真情掌握到手。其次要善于把握談話的側重點,一是對不同考察對象擬任職務側重于不同的談話方向和深度。比如考察對象擬任正職的,就側重了解帶班能力,決策能力等;擬任副職的,要側重于協調能力、配合意識、角色定位等。二是對不同談話人側重于不同方面了解,比如談話人是班子成員,我們要側重于工作能力與實績了解,談話人是同事就要多了解平時表現、同志關系,談話人是基層領導,就要側重于掌握工作的務實性和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解。
4.能甄別。一是對談話中獲得的信息,要認真加以整理,反復思考分析、甄別真偽,尤其要結合談話人的責任心、身份職務、性格特征、與考察對象的關系等等因素,排除干擾性因素,客觀綜合分析。二是要注意談話內容的相互參照、交叉印證,以事實、事例來做支撐。在眾多信息中抓住重點,形成主體框架。三是實事求是,認真慎重定性與定量。對反映的具體問題要認真核實、對反映的敏感問題要慎重對待,對發現隱藏問題的線索要專題調查。如對有爭議的干部特別要認真分析,不能只聽從一部分人的簡單意見一語定性。對普遍反應好的干部,要看清楚是不是真的在各方面都過得硬,是不是有在拉攏感情上下功夫的現象等等。
(四)營造講真話的良好環境。
一個單位干部群眾敢不敢、愿不愿、想不想講真話,與單位的黨風黨紀有直接關系,與組織部門的公信度有直接關系。因此,組工干部必須模范地執行好黨的政策,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同時加強制度監督,保障考察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
1.組工干部要加強工作責任心和業務能力。在考察干部中要聽到真話,就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維護好公道正派的職業形象。同時加強業務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不斷提高辨才識才的能力,察人審事的技巧,精于鑒別、嚴于把關,真實客觀地提供干部近期遠期、工作內外的總體情況,將考察談話與平時掌握的情況、年度考核、民主測評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2.強化配套制度建設,建立起對談話人、考察對象、考察人的監督制約機制。一旦查實談話人知情不報、考察對象打擊報復、考察人違反干部工作規范,考察失實,都要按制度進行責任追究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