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對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份文件。在以下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的教學設計思路。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一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生字卡片。
兩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掌握生字新詞。
正確書寫生字。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二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
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師。第二自然段講戰士們為了堅守根據地,粉碎敵人圍剿,爭著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糧。第三自然段講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士們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擔,而他連夜又做了一根,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他。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指導觀察。
講解:記,在這里是做記號的意思。
2.揭題: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出示課題)。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二、初讀指導。
1.各自按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求:
(1)標出各自然段序號;
(2)畫出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想想他們的意思;
(3)讀正確。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朱德同志井岡山敵人。
(2)領讀生字詞:“朱.志”都是翹舌音,“岡”是后鼻音。
(3)指名讀生字詞。
(4)齊讀生字詞。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
堅守粉碎圍攻必須生產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詞。
粉碎:使徹底失敗或毀滅。
圍攻:包圍起來加以攻擊。
山高路陡: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3)領讀生字詞。
4.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翻山越嶺勸。
(2)齊讀生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
三、課堂作業。
1.習題2。
2.讀讀.抄抄.寫寫生字詞。
3.朗讀課主,做到正確流利。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三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和戰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戰士們勸藏。
越敬。
發愛。
朱德趕做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四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生字卡片。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掌握生字新詞。
正確書寫生字。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五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和戰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并:共六筆。上下結構,第二筆是短撇,下面是“開”。攻:共七。左右結構,第三筆是提。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課堂作業。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戰士們勸藏。
越敬。
發愛。
朱德趕做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六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同志生產紅軍會師井岡山。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
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2)先根據課文內容口頭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問題。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3)引讀:可是----,提問:從“爭”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導朗讀,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過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說說你準備怎樣讀好這一句。
指導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爺爺是臬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自由說,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4)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
(5)此時此景,戰士們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還要翻山越嶺,累壞了怎么辦?
想想大家會怎么勸他,朱德同志又會怎么說。
指導讀出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之情。
勸不管用,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戰士們這時心里又會怎么想?
可他們哪里想到,讀讀: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為什么要連夜趕做呢?又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拿著自己做的帶有記號的扁擔心里會怎么想?
引讀:大家見了----。
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三、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七
1、學會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識字寫字;學習第1自然段。
1、介紹課前收集的關于朱德的資料,師補充。
2、板書課題。認識“朱、扁、擔”三個生字。
3、全班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不會讀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讀課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認讀課后生字,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全班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5、相機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寶寶,認讀生字。
2、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后面的生字。
2、學習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1、復習生字。
2、(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1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習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自由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書:嚴密封鎖,糧食奇缺)。
3、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ǔ鍪就队?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走起路來穩健利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滿滿的”。)。
師:誰想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師:誰能給他一個評價?(指名評)這個同學哪兒讀得好,可以表揚一下他。
4、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他們希望朱不要過度疲勞……)。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師: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導學生讀出心疼、關心的語氣)。
師:男女生比賽,比一比誰更關心朱德爺爺,更著急地把他的扁擔藏起來?
6、真是“藏中見真情”哪!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沒有)。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仍然)。
師:朱德做扁擔的行為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的,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
師:是啊,朱德爺爺的一個“做”,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這種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7、讓我們再次朗讀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爺爺的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們,你們看朱德爺爺用扁擔送給咱們4個字。(出示“任、切、材、防”)。
2、請你們來觀察一下,怎么記住“切”這個字?哪位小書法家愿意講給我們聽—下?
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4、仔細觀察一下,這4個字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5、學生說,教師評。
6、學生練寫。
小朋友們在課后還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輩的故事來讀一讀,增長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略。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八
師: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擔?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之后交流)
生:(齊)因為心疼他
師:為什么心疼?
生1:因為“他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課文原話),所以讓人心疼。
生2:他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覺在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
師:只有一個晚上是這樣嗎?
生:(齊)不是,是很多個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還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彼嘈量喟?/p>
師:是阿,白天他和戰士們一起挑糧,晚上還要研究作戰方案,多么辛苦??!真讓人心疼。(做出心疼狀)
生4:挑糧時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腳都磨出血泡了。
師:看了真讓人心疼。
生6:爬山時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師;心疼啊。(雙手緊握捂住心窩,表情凝重)
生7:太陽曬得他的臉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臉也黃了。
師:的確讓人心疼?。?/p>
生9:他的眼窩也深深地陷下去了。(邊說邊用手在眼睛上比劃)
師:因為心疼,戰士們藏起了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
生2:他還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大家見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師: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再藏一根(生齊:他還會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給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減活。
師:為什么這么說?
師;你的心真細,戰士們肯定也是這樣想。
生4;藏了扁擔,朱德更辛苦了。因為他白天要挑糧,晚上還要整夜整夜研究,沒有了扁擔他還要跑更遠的路去找,或者鋸木頭做,這樣他不就更累了嗎。
師:好一個“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戰士們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結:戰士們藏扁擔是因為心疼朱德,不藏扁擔更是因為(生齊:心疼他?。?/p>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心疼"一詞所包含內容的感悟竟然這樣豐富多彩,這樣的具有立體感,無疑體現了語文學習中生活化經驗在孩子大腦中的積淀,有對日常生活直觀形象的觀察到運用抽象思維詞語的概括描述,說明生活與語文的'緊密聯系,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孩子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2、低年級學生易受教師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自身的情感,情緒來感染和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文本所敘述的事情當中去,體驗角色的情感。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這兩項隱性的課程資源如果挖掘運用的好,不僅課堂氣氛得以調動,而且還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他們的思想就會豐富起來。
3、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這樣活躍,體驗這樣豐富,得益于課外閱讀的積累。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如何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豐富經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學生入校就開始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行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積累語段、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積極地運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4、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文本進行細讀,在細讀中抓住文眼(即:關鍵詞或句)引領學生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抓住學生思維閃光處進行引導,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其思想并積極交流的舞臺,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師生的共同成長。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九
朱德爺爺帶領隊伍跟毛澤東爺爺帶領的隊伍會師了。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他們需要到茅坪去挑糧食。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大家都爭著去挑。朱德爺爺也不例外。他不怕累,不怕困難,每天白天和戰士們一起挑糧食,晚上還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敵人打仗。戰士們看見他這么辛苦,大家心疼他,把扁擔藏了起來,好讓他休息。但朱德爺爺又自己做了一根扁擔,還在上面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戰士們再也不好意思拿他的扁擔了。
我也要像朱德爺爺學習,做一個以身作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難的人。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
偉大的革命家朱德爺爺在井岡山革命時期,由于糧草緊缺,為了革命,朱德爺爺和戰士們一起下山挑糧食。戰士們為了不讓他下山挑糧食,把朱德爺爺的扁擔藏起來。為了能和戰士們一起下山挑糧食,重新找來一根新扁擔,并在扁擔上刻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字樣。從此,戰士們不再藏朱德爺爺的扁擔了。
我深深體會到像朱德爺爺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身作則,不怕吃苦,不怕犧牲自我。這些精神我們認真學習,并傳承下去。生活在黨旗下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鍛煉好本領。時刻準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一生。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學習第三自然段。
教學準備:課件。
戰 士 們勸―――藏。
越敬。
發愛。
朱德 趕做――――寫上“朱德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指導觀察。
講解:記,在這里是做記號的意思。
2、揭題: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出示課題)。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發群眾的愛戴。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二、初讀指導。
1、各自按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求:
(1)標出各自然段序號。
(2)畫出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讀正確。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朱德 同志 井岡山 敵人。
(2)領讀生字詞。
(3)指名讀生字詞。
(4)齊讀生字詞。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
堅守 粉碎 圍攻 必須 生產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詞。
(3)領讀生字詞。
4、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翻山越嶺 勸。
(2)齊讀生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
三、課堂作業。
1、習題2。
2、讀讀,抄抄,寫寫生字詞。
3、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同志 生產 紅軍 會師 井岡山。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上山,與毛主席的隊伍會師。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第二自然(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
*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2)先根據課文內容口頭填空,然后再回答以上問題。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3)引讀:可是―――,提問:從“爭”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導朗讀,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過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說說你怎樣準備讀好這一句。
*指導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自由說,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4)出示:他穿著草帽,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5)此情此景,戰士們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想想大家會怎么勸他,朱德同志又會和睦相處以說。
*指導讀出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之情。
(6)勸不管用,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起來。戰士們心里又會怎么想?
(7)可他們哪里想到,引讀: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要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為什么要連夜趕做?又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拿著自己做的帶有記號的扁擔心里會怎么想?
(8)引讀:大家見了―――。
(9)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在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山,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10)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和戰士們一塊兒(?。┑氖?,贊頌了朱德爺爺(?。┑母呱械钠焚|,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的(?。?/p>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2、其他要描紅的字。
怎么記字形‘。
生字開花。
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作業。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二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體會革命領袖身先士卒,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感受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山路的艱險,挑糧的艱難,讀出朱德和戰士間的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第一節的第一句話。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位紅軍的軍長,他的名字叫“朱德”。(板書課題)。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德在革命戰爭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1928年,毛澤東同志帶著起義的隊伍來到了井岡山,而后,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這兩支隊伍會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岡山會師,(出示圖片)大家看,兩支隊伍會合了,力量強大了,多么開心呀!讀好:會師。
3、讀好第一句。
4、板書:扁擔?指名讀?問: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東西)。
過渡:朱德是一軍首領,帶兵打仗,他為什么要用扁擔去挑糧呢?
二、學習第一、第二小節。
1、學生自由讀第一、二小節。
2、出示第二小節一、二句。交流:
(1)井岡山上糧食不多。
(2)紅軍要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指導讀好詞語:
圍攻:敵人派出大軍包圍攻打,形勢多嚴峻呀!
是呀!敵人在山下把紅軍團團圍住,多么瘋狂地舉動!
但是我們不能讓敵人得逞,必須要粉碎敵人的圍攻。
堅守:紅軍誓死也要保住這個根據地,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就叫“堅守”。
點評:讀得意志堅定!
很有信心!一定會成功的!
儲備足夠的糧食:人是鐵,飯是鋼,要打敗敵人,我們紅軍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
點評:儲存的糧食真多呀!
糧食越多越好!
戰士們夠吃幾個月了!
3、連起來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戰士們去挑糧,朱德也去挑糧了,大家看朱德軍長是怎么挑糧的?
三、學習第三小節。(怎么挑糧的?)。
1、出示圖片:說說朱德是怎么去挑糧的?看看他的穿著打扮?(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引導看:籮筐里、額頭汗珠、扁擔。
讀好:“滿滿一擔糧食”
點評:是呀,籮筐里都快裝不下了!
多沉哪,扁擔都變彎了!真夠多的。
3、讀好這句話。
4、朱德和戰士們挑糧容易嗎?(不容易)。
5、為什么說他們挑糧不容易呢?出示句子。
交流:
(1)路遠:五六十里??師解釋,讀好詞語。
(2)山高路陡:(看山圖)這山又高有直,爬山非常吃力。讀好詞語。
(3)想象說:大家在挑糧的時候可能會怎么樣?
(4)揭示:非常難走。
(5)讀好這句話。
過渡:雖然山高路陡,挑糧非常困難,可大家革命熱情高漲,爭著去挑糧,朱德軍長也和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一同吃苦,這就叫同甘共苦,你們看,朱德還是走在最前面呢,這就叫身先士卒。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讓我們讀好它。
6、齊讀?!皬木畬降健粔K兒爬山?!?/p>
7、這么好的朱軍長,戰士們多么敬愛朱德同志呀!
8、出示:越發敬愛那為什么說大家越發敬愛他呢?出示句子,自由讀。
9、交流:為什么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1)大家勸他不要去挑糧,他不肯,藏了扁擔還連夜趕做一根。
(2)為什么勸他不要挑糧?(工作忙)朱德同志忙些什么?(自由說)。
(3)角色扮演:老師扮演朱德,學生演戰士們來勸一勸朱德,讓他不要去挑糧了。
(4)有沒有勸住他?(沒有)于是一位戰士偷偷地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師:對,“朱德記”就表示這根扁擔是朱德的。
四、總結:
現在,這根扁擔就珍藏在軍事博物館。過了這么70多年,當我們來到軍事博物館,看到朱德的扁擔,我們還會想到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士們一起翻山越嶺挑糧的感人畫面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根特別的扁擔“朱德的扁擔”。(齊讀)。
由于低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因此產生的問題多數也是零散的,沒有太多的探究價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的。在教學《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而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表現朱德高貴品質的兩個關鍵成語我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提問來突破這個重難點的。“以身作則”學生能在引導下,自己說出來,這使我十分興奮??梢姸昙壍暮⒆又R面還是很寬闊的!“同甘共苦”通過一步一步地引導,也讓學生在自己的“讀”中逐漸感悟、理解和掌握。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目的是讓學生不同的個體真正走進文本,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三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在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境下,廣大紅軍戰士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而到茅坪去挑糧食的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卻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的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場面。課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出革命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尊敬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1、知道挑糧食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學的重點。要從中體會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和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
一、想象拓展,發展學生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啟發學生借助教材展開想象,并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心,從吸收至傾吐,發展學生的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現,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對革命事業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的解決了。
本課的重點段是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這句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指導朗讀,體會其中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
課后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四
1928年,朱德爺爺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爺爺帶領的隊伍會師作戰。由于山上的糧食不足,戰士們要到很遠的.地方挑糧。來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山崖,有時候還會把腳磨破。朱德爺爺還是堅持帶頭挑糧。
我們要向朱德爺爺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長大以后做一個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五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兑煤脤W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毒毩暳穱@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边@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擔教案(熱門16篇)篇十六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要好好學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毒毩暳穱@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边@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