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心得體會都是一個寶貴的收獲,它能夠對我們的思考和反思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接下來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一
備考深外分校期間,在同學手里發現了一本名為《明朝的那些事(萬國來朝)》的書,信手翻了幾頁就愛不釋手了。好言好語借來,背著監督我復習功課的媽媽,一口氣讀完。至今回味無窮。
這本書從朱棣治國到仁宣盛世再到土木堡之變最后以英宗奪門做結。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可說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度f國來朝》一書沒有用“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樣空洞的句子來填塞歷史,它很生動地向我們描述了北京保衛戰的過程。
看完此書是悵惘的,畢竟一個王朝最輝煌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所以這本書有溫情,有豪情也有凄情。美麗的大明王朝至此便將褪下最美麗的歷史華服,只待后人詠嘆一句:“當年明月夜,萬國來朝時。”
讀完此書,小小的我腦子里開始不停地思考了: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么?經濟?技術?領土?資源?錯!錯!錯!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讓亞洲乃至全球的國家佩服!
為什么東南亞小國敢跟中國爭南海?為什么日本用低價向中國進口資源?為什么我們的資源在日本晃了一圈賣給我們價格卻翻了一倍?昔日明成祖朱棣南征北戰,亞洲無數國家向大明頂禮膜拜,今日東瀛跳梁小丑卻敢任意放肆?都是因為中國政府這條巨龍打了點“瞌睡。”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我必犯人!”如今天下時勢亦是如此。中國政府應該像成祖一樣,做出一些讓全球人震驚的事情看看!比如咱到南極點看看,把空間站建了,咱再順便到月球上去看看,圈出一塊地,把五星紅旗插上去!算了,先不說這些了吧。
明成祖忍了建文帝3年,最后多年的怨恨終于爆發了。通過“靖難”把建文帝踢下臺。我不怎么喜歡建文帝,他過于軟弱,但他做出了一件讓我佩服的事。當成祖攻進南京城時,他下令將皇宮燒成灰,不給成祖留一絲一線。自己則逃之夭夭了,讓成祖為尋找他困擾了一輩子。
成祖南征北戰,一統中國,打得瓦刺潰不成軍,一聽朱棣之名,猶如天打雷轟。成吉思汗時期的帝王威風不復存在,一個民族就此誕生了。人民安居樂業,以至朱高熾和他兒子朱瞻基的“仁宣盛世”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有錢的夸獎政府,沒錢的也不會抱怨政府。而現在呢?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國!中國的經濟在增長,人民的素質卻在下降。中國乃禮儀之邦,為什么國民素質和日本等國比起來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不光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也是13億中國人的責任!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萬國來朝。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二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隔離的這些天,讀完了本兒書——《明朝那些事兒》。這本兒書,從小就有人夸好,忘了是小學還是初中,家里就有那么一摞擺在那里,可我自始至終就沒翻過。今日讀罷,不禁贊嘆——人們推崇自有其緣由。
現在回到正題。其實這本書令我驚詫的不是書中的內容,而是無意間翻到時看到的幾個字——“我十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由于看書前對作者沒有了解,不禁大吃一驚。十年前上大學,那意味著作者寫下此書時不過二十余歲,二十余歲便有此般歷史功底和洞察能力。我掐指算了一下,我現在也是二十多歲,但是再給我幾年,我能有作者的水平么?作者所讀的經文不是一般的厚,考究的時間也不是尋常的多,我決不敢妄言。
有句話叫人比人不如人,了解的事情越多便會覺得這個世界天才奇才多的去了,你算哪根蔥?疫情初的時候在家整天悶頭讀書,讀著讀著茅塞頓開,大喜,覺得自己之前的20多年書近乎白讀了,昏昏碌碌的日子近乎白活。但我還是特別高興,自己終于半只腳邁入“讀書”二字的門檻了。
雖然我不夠強大,雖然困難很多,但我決不會妄自菲薄。這些年來還記得喜歡的網絡玄幻小說《神墓》中的一段話: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一個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在向什么方向移動。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浩浩蕩蕩通俗易懂又頗有個人見地的講完了明代這部斷代史,大明氣數已盡,崇禎景山自殺,明代滅亡。
結束了么?也結束了,也沒結束。作者在最后又講了個故事——徐霞客游記。我納悶,這是畫蛇添足?怎么最后講起一個人游東游西了,徐霞客的`確是明朝的人,但和歷史大勢,好似沒多大關系。莫不是忘掉一個人在最后添上了?敗筆吧。讀著讀著,發現非但不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作者透過徐霞客的故事,以史為鑒,說出來的是他感悟到的人生真諦——“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p>
徐霞客那時候的游歷山水,可謂是歷盡艱辛,風餐露宿,要吃沒吃,要喝沒喝,沒準遇到強盜,天災,還可能丟了小命。現在的旅游是度假,是享受,但當年只是遭罪。一個人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去遭罪,是為什么呢?可能沒什么理由,他不過是想游歷天下,雖死無憾。
人生活得是什么呢?我特喜歡杜甫的一句詩“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刹皇悄?,糞土當年萬戶侯,濤濤歷史長河,死了,就只是歷史了,人們期許有來生,可那卻又是未曾有人親眼目睹的存在。
那為什么呢?權力?財富?正義?功名?別人的期許?抑或只是單純的愛?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了。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三
“成功,只有一種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庇质且槐疽砸槐疽砸痪湓捊Y尾的書。作者當年明月正是用這句話評價了徐霞客的一生,但這不也是評價了許多偉大人物的一生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也就是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活在金錢里,人會累;活在榮譽里,人會累,活在一個自己不想要的世界里,人最累,所有的人都會累,只有追夢者不會。
對我來說,夢想是飄渺的,我一直認為,追夢的人,很累,很瘋狂,做一個安逸的人,比啥都好,我不希望,更不敢有夢想。可是朱元璋想做一個樸實的農民,可被殘酷的社會所逼迫,反抗,就陰差陽錯建立了明朝;萬歷也想做一個安逸的人,可被權臣所逼,反抗,然后墮落;崇禎一定也希望成為一個安定的人,可是“李闖王”和“皇太極”會讓他安定嗎?而徐霞客子然一生,比誰都幸福!追夢,才能瀟灑“走”一生。這書教會了我。
先看,歡呼;再看,糾結;最后,失落。我個人認為明朝可分三個階段:明朝的建立到燕王篡奪后的輝煌是其一:這一部分讓我越看越激動:權臣的勾心斗角,新來更替是其二:每當看到一個個人歡欣而來,悵然離去,我就倍感糾結;最后就是明朝這棟大廈的倒塌:名將的死于非命,皇帝的無力回天;而我印象最深的王守仁、張居正、戚繼光以及孫承宗,盧象昇就出自二、三兩段。
先談王守仁吧,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了,自從看了這本書,我就愛上看他的處世之道,他的人生意義。他可以“傻”到去格竹子;還可以聰明到讓敵人聞風喪膽;他可以落魄到發配到山區,也可以光榮到弟子無數。笑看一生,他的夢想,就像是我夢想。
至于戚繼光和張居正,放一起說再合適不過,這兩人,一內一外,一文一武,除上述不同,其余幾乎全都一樣,尤其是“敬妻”(怕老婆),讓我不禁大笑,想到偉人的兒女情長,禁不住莞爾一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一個號結局:張居正被萬歷消滅,而戚繼光孤掌難鳴。
最后那兩人,都為明末大將,盧象昇他讓“闖王”談其色變,人送外號“盧閻王”、“黑手書生”,另一個孫承宗,我不敢妄自評價,只告訴大家袁崇煥是他的徒弟就夠嚇人了,這樣的偉人,不是我能形容的,只是可惜“盧閻王”死在來監軍太監手上,孫承宗被清軍俘擄后自縊。哎,與明共亡,這就算是命吧!
八本書,講了二百多年歷史,寫書也只用了幾年,正如當年明月所說:“二十幾歲寫書,寫完還是二十幾,有趣?!边@個世界,本就有趣,只因他活在自己的夢里。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四
起初,剛開始看到這本書,我感到十分不以為然,肯定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史書!
可是有一天,,我十分無聊,便隨手拿一本看了看。
一看,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作者“當年明月”并不像其他寫史書的作者一樣,內容枯燥無味,反而將本事死物的歷史寫的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這套書共有九本,非常仔細、清晰的記錄了從后元到明末這一段時期的歷史,而且寫得十分有趣、詼諧,令人看了還想繼續往下看。
作者喜歡寫人的時候站在人物的角度說,這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衷和選擇,壞人的本性不一定壞,好人的本性不一定好。作者還仔細透析了人物的心理,以及環境對這種心理的影響。我看著看著,甚至產生了作者以前是“心理學家”的念頭,但是后來查了查作者的資料,作者并不是什么心理學家,只是在描寫人物時加上了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使得文章繪聲繪色,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在作者的筆下,最大戰爭的不是打仗,而是朝廷中所謂的“政治斗爭”。這個舞臺上造就了許多“職業選手”(政治家):徐階、張居正、嚴世藩、魏忠賢……其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勝利者無不是叱咤風云、一手遮天的朝中重臣,失敗者則是死路一條。在這殘酷、正反兩派的斗爭下,我看到了人心的險惡、官宦之間的互相殘殺、無辜卻慘遭殺害的人……透過這重重迷霧,我發現:好的政治家并不是一個好人。壞的政治家能使人才、民族英雄不斷出現??赡苓@也是一個奇怪的事情,讓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兩面看的,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一個朝代如果沒有貪官、奸臣,可能也不會長久,只有在正反斗爭中,才會使國家更加頑強、強大。
明朝滅亡。
我合上了書,嘆了一口氣,歷史,雖然是過去,卻也能使人感到如此真切,受益如此匪淺。
朱元璋是一個農民,遭受政府的追拿和自己的窘迫,他不得不反,努力、拼命,從空手干起,最后擁有了中華大地。
我們不說能擁有中華大地,只要我們現在開始努力,總能讓自己的未來更加輝煌,有人說“吃苦6年,幸福30年”我們現在很多人厭倦自己的學習,身上的惰性不能改正,然后每次考試過后怨天尤人,羨慕別人的好成績。我覺得這是一種服輸的表現,每個人都不想輸,可是不努力,能成功嗎?“不想輸,就別懶?!毕胍约簱碛袑儆谧约旱腻\繡前程,須從現在努力!
再說說朱棣,、認為自己的侄子不如自己,管理不好國家,而且削藩的刀子馬上要落在了他的手上。心一狠,反吧!于是,他招兵買馬,重用人才,為了成功不惜裝瘋吃屎,最后打下了本應屬于自己的江山。
人生,就是挑戰!對于周圍的一切事物,需要敢于挑戰,并善于挑戰,當然,沒有隱忍和耐心這是不可能成功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挑戰吳王,滅了吳國。認為不如自己的,或者比自己強的,挑戰他!
自私造成了明朝的滅亡,物質就是自私的關鍵。
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質在人心中更加的重要,甚至為了物質,放棄人格,允諾奉承,干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自私雖是人的本性,但本性并不是不能克制,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聰明人,不能自甘墮落,在物欲的世界愈陷愈深,讓自己實現精神上的腐敗。有的官、人家徒四壁,卻不愿意為了物質放棄自己的尊嚴,可能他會因為貧困交加而死去,但是他的精神令他無愧于閻王,無愧于自己的一生!“與其茍且偷生的活著,不如提心吊膽的死去?!本袷乾F代人們缺少的食糧,他們可以補充我們空虛的靈魂,令我們有一個熾熱的心!
《明朝那些事》帶給我許多東西,希望我能提取其中的正能量,學習并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世界更美好!
文檔為doc格式。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五
這本書開頭首要報告的是自幼是農夫身世的朱元璋由于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僧人,后被人誣陷說他要叛逆,被迫投靠了其時的叛逆步隊。逐步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氣徐徐顯示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余比他強的叛逆步隊,后又顛末與元的數十年的交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天子,同一了中國。
中間又報告了朱元璋的改良和明朝的政法。個中,朱元璋成立明朝后便操作胡淮庸這個“導火索”,清掃了丞相制度。又締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利歸于君主,然則他錯了,后頭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服氣的人就是鐵鉉。他不外是一個詩人,然則在面臨朱棣的叛逆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去了前列,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教育著他們與朱棣睜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平凡通的詩人,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吹竭@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平凡的詩人,就可以在國度危難時自告奮勇,這聲名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我們擁有信心做好的前提下,我們將尋找更便捷的路走下去,使我們的人生越來越順暢。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六
最近花了兩周時間讀完《明朝那些事》這本書,除了好還是好。
讀到這本書也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刻意的去讀它的,當然,主要原因是這本書的點擊率太高了,根本原因呢是我熱愛歷史,喜歡歷史故事,比如全國正在熱播三國演義,當然是新版的,我感覺拍的挺好,融合了小說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一些事,還挺貼近歷史形象的。當然,也有不少人說新版的不好,我想這應該是受了舊版三國與小說影響太深的原因吧!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七
《明朝那些事》講述的是從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創大明到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壽星亭大明亡國之間280多年的事情。
當年明月用他特有的筆調,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我們未曾見過的時代,一幅畫卷緩緩鋪開。在這里,我們將看到足智多謀、勤勤懇懇的明太祖,從一個不起眼的平民、和尚,到萬人敬仰的皇帝;也可以看到陰險狡詐的嚴嵩、魏忠賢;可以看到以身殉國的李如松,竭盡心力為國為民的張居正,他們不再是史書上那冰冷的,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書中,鄱陽湖一戰中那個一騎絕塵的身影讓我難忘,戚家軍以一當十的鴛鴦陣尤在眼前。戰場上的廝殺,朝廷里權臣間的斗爭,展現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魅力。
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敬佩的一個人,叫張居正。他出身微寒,卻志在天下,隱忍多年,終成大業,權傾朝野,但他并未因此放棄自己為國為民的初心,而是坐在首輔的位置上勤懇工作,實施改革,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有陰暗的那一面,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正直的、優秀的人,他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也無人能抹殺。
當年明月在寫他時,沒有避諱那些他在官場中的陰謀詭計,沒有避諱他貪污和生活作風的問題,這反倒使人物更真實了。曾見過皇宮中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見過路有凍死骨的慘象,在他成為帝國第一人,甚至可以無視皇帝時,他沒有放棄最初的理想。他的改革危及到了許多重臣、官員們的利益,他知道,他們會與他為敵,但他還是堅持改革。因為他心中有一桿秤,指向了貧苦百姓,他覺得他們過得太苦了,他們已經在垂死掙扎,他太想給他們活路。因為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利。
公理自在人心。他是平凡人,也有污點,有欲望;他是英雄,可以不顧一切,不妥協的為了國家,為了那些和他不相干的平民百姓而戰斗時。他值得我們尊重,他的業績,是不朽的;他的人,也是不朽的。
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他:千回百轉,千錘百煉,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翻開書的第一頁,有一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我很不解,歷史課上老師曾問到我們為什么要學歷史,她說,以史為鑒。
人性總是存在弱點,但歷史卻并非沒有用處,我們的確可以痛斥帝王的昏庸,學習賢人的處事。讀完書后,我又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們應該做的是透過歷史去看那個時代,看它的強大興盛,也看它的衰弱沒落。這些,是激勵我們向前的力量。我們回望歷史,也展望未來,我們帶著先人的智慧向更高處攀登。
因為你還活著。活著,就要繼續前進。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八
有沒有一本書,曾經讓你情不自禁地淪陷,為文中的人,為他哭、為他笑,亦對作者的用意會心一笑呢?雖然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但我的確就有那么一套書,讓我一部接一部地看它,它叫做《明朝那些事兒》。
這套系列叢書從朱元璋的身世談起,到崇禎自縊身亡結束,共有七本。而真正吸引我的,是作者詼諧、幽默的筆法及其深刻的內涵。
“正義和公道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曠課?!闭Э粗?,這句話淺顯易懂,而只有完整地讀了這一段,才能知道它的寓意。徐階等人就代表了正義,而醒悟的嘉靖則代表了公道,或許他們應該更早去除嚴黨,那些義士也就不會為此犧牲了。盡管太遲了,但好在他們并沒有坐視不管。即便他們沒能代表正義和公道,那千年后的歷史學家也可為他們申冤。所以,正義和公道就如一對好兄弟、一對好朋友,當一方出現時,另一個總會出現,就算遲到太久,也一定會到來。
“雖然神仙和我們不住在一個小區,也不通電話,不能在網上聊天,但經過我國人民的長期科研,終于找到了和神仙聯系的方法,比如跳大神、上身之類的高科技手段,并作為著名的糟粕垃圾,一直流傳至今?!眲傋x到這句話,便會笑出聲來,因為作者的幽默。他通過加入現代元素,告訴大家關于聯系神仙的事情,也引出了嘉靖的請仙方法:“扶乩”。
“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于: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它都無法改變。”這段話不但回答了讀者為什么他越寫越不幽默,也告訴了我們歷史的殘酷。很多人都認為他寫不幽默了,而他在這話里隱藏的回復是:不是我不幽默,而是歷史的殘酷壓過了幽默。歷史便是如此,無法改變。而這一整段里,也都在回復他們的疑問。
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當年明月”通過網絡,不借助任何學歷與名號便能取得成功,也正說明了《明朝那些事兒》是多么精彩,多么引人入勝。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九
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在古代宮廷里的生活是要非常小心的,一個不小心就要人頭落地,而且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盯著皇位,皇上很辛苦,也有些很膽小,被奸臣所利用,比如天啟(朱由校)、嘉靖(朱厚熜)……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棣那樣……皇帝、太監、大臣成了一個三角形,好多的故事都是的……這里面好多的人物讀來都栩栩如生,仿佛這些畫面都出現在腦海里,雖然明朝最后被清朝給滅了,但是《明朝那些事兒》就會讓讀者們感到明朝就出現在眼前,即便明朝滅了,但是這就是歷史。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看試手。
當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把二百多萬字的浩蕩長卷看完時,心里涌出一股悲涼與感動。在輝煌燦爛、國力強盛的明朝,在爾虞我詐、山河動蕩的明朝,我總能看到一股力量。
那股力量經久不衰,感天動地。它擊潰了倭寇,打到了奸佞,摧毀了閹黨,一次次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它讓飄搖的明朝屹立了將近三百年;它讓無數人相信,再昏暗的日子也會迎來黎明。
這種力量,叫氣節。
有一場戰爭,讓我印象深刻。
瓦刺軍挾太上皇浩浩蕩蕩地直逼北京城,朝野上下一片混亂。當于謙用他瘦弱的身軀承擔起國家興亡的重擔,我已經相信他不會輸。一個不會后退,毫不畏懼的勇士怎么可能輸?當他果斷的把自己安排在最激烈的戰場、殺氣騰騰地俯視著瓦刺軍時,他又怎么可能輸?當他把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化作手中鋒利的劍刃時,他根本不可能輸!"秉持著信念的軍隊是不會畏懼任何敵人的,是不可戰勝的。"。
這場戰爭,叫北京保衛戰,正如當年明月所說,在那些公式化的記載背后,隱藏著人性的光輝。于謙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力挽狂瀾的正是所有戰士的氣節。
后來于謙含冤被殺,死得光明磊落。正如他詩中所云:"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一件蟒袍,一柄寶劍,"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當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掃蕩倭寇,目光是那般堅毅。夏言、徐階、張居正,忍辱負重,換來明朝的安寧昌盛。連一直受后人詬病的崇禎,也寧死不受辱,自縊而亡。
正是一個又一個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肩膀頂著天,用氣節、用信念支撐起大明江山。
這種力量,造就了偉大的華夏民族,屈原、荊軻、鄧世昌、江姐…從遠古到現代,中華兒女挺直腰桿,任憑雨打風吹去。
哪怕是一個無名小卒,市井小販,只要他擁有了這種力量,就不會倒下。中國人有氣節,中國就不會倒下。因為這種力量,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一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于君主,可是他錯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笔前?,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二
要說卷壹的主角,那就是朱元璋了:他生于窮苦家庭,父母兄弟都先后因旱災而引發的饑荒餓死,可那些原本可以保住他們性命的救濟糧卻被貪腐官員所占,米商也變成了奸商,這使朱元璋恨透了貪腐官員和商人,也是他后來頒布一些聳人聽聞規定的原因??偨Y朱元璋的一生來說,他是一個大公無私、善用人才、為了后代不惜屠殺功臣的人;從剛開始的皇覺寺中孤燈一盞,濠州城中奮發圖強,鄱陽湖上火光沖天!茫茫大漠劍舞黃沙!開創帝國,光耀后代!在朱元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沖天的豪氣,也看到了一個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毫無疑問,他的`大公無私以及那驚人的判斷力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告訴我們,人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再來說說朱允文,他是一個皇孫,后來當了皇帝,可他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中,直到他死去。給朱允文一個評價吧:他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善良的有些傻的人,一個不會知人善用的人,一個判斷力極低的人。人是要溫柔善良些,這沒錯,但,不要忘了,有些東西過了頭,就會壞大事,就像朱允文,放虎歸山,終毀大事。
最后來說說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他出生在戰火中,從小就與戰爭為伍,并近乎狂熱的愛上了這種殘酷的美感,,最終還用戰爭坐上了皇位。我們可以說他殘暴不仁、冷酷至極,但我們也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英明非常的君主。結合他登上皇位后的種種,你會發現,他擁有長遠的遇見,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即使漏了哪一點,他的黑衣宰相也會及時的給予他提示,使他最終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我們也給朱棣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吧:他是一個無賴,是一個雙面人(對于敵人,他殘暴,對于百姓,他愛民如子),但他的好學、不恥下問(雖然只存于戰爭方面)、做事不拖泥帶水,還有他頑強的品格,這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三
這本書是一本歷史書,它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到明末276年的歷史。它幽默風趣,十分令人陶醉。
讀到“在朱棣的統一指揮下,明軍左右兩翼分別向瓦剌騎兵發動側擊,朱棣更是神勇無比,又一次親率大軍沖入敵陣,揮舞馬刀砍殺瓦剌騎兵,與敵軍展開激戰?!睍r,我十分佩服朱棣,身為一國之主,他非但沒有在后方休息,而是在前沖殺,揮舞馬刀殺敵:他十分神機妙算,將部隊統領得十分有序,沒有自亂陣腳,慌慌張張,而是兵分三路,三而夾擊,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朱棣真是一個勇猛如虎,神機妙算的皇帝。
又翻看了幾頁,又讀到了這一段“一個瓦剌士兵發現盤膝而坐的朱祈鎮,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脫下身上穿著的貴重衣物,出乎這位士兵意料的'是,這個盤坐著的人根本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我深深地被朱祈鎮這位皇帝給鎮住了。他是一位皇帝,被俘后,他臨危不懼,哪怕用刀來逼她,他都不理不睬,無視那個人,被俘虜后,他卻仍然風度翩翩,風流瀟灑,展示出大明皇帝的尊嚴。我十分佩服朱祈鎮這位皇帝的臨危不懼,勇敢萬分。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遠古時期的戰爭,奸詐,狡猾,智慧,勇氣。這讓我懂得了一個個歷史事件,讓我更加成長,更加聰明。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四
高考結束,在書店里看到這樣的描述不禁一陣驚奇,從未見過哪本歷史題材的書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介紹人物的,于是便往下讀了開來。這一下不得了,坐在書店里一口氣從朱重八讀到了朱老四登上皇位。到現在,前三部書都已經讀三遍了,每每讀來,總有余思繞梁,回味不絕之感。
文章夾敘夾議,又帶描述與品評。語言輕松詼諧,但給讀者的不僅是捧腹,還有苦思與慨嘆。同樣為歷史性的文章,比之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大部頭著作,更能激起大眾對歷史的興趣。讀過文章,俯首細思,不僅感嘆于書作者當年明月文筆之老練,更為由作者描述出的六百年激蕩風云喟嘆。
作為學歷史的學生,其實更看重于讀書之后對歷史的思考。畢竟當年明月并非以歷史為專業,我們沒必要把此書當歷史教材來讀,其內容與實測不符之處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說朱重八是可以叫做朱八八的,但史冊載“重”只是朱元璋的輩分,正如在下之“循”字。讀過了《明朝的那些事》,與自己所學的知識相應煊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有幸出入歷史,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歷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自由世界,它不像文學那樣只是虛構和想象,或者蹭著現實的地皮打滾,可愛而不可信。歷史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因為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活生生地站在這片土地上。不管男女老少,尊卑貴賤,美丑善惡,你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你可以揭露他的隱私,審視他的靈魂;你可以評價他的優劣,縱論他的得失……做這些還不用擔心他們罵你娘、告你的狀。歷史中的各類事件首尾具備,因為他們是曾經的事實,就像你昨天早上吃了倆饅頭一樣實在。
所有事件,無論縱橫捭闔,刀光劍影,慷慨激昂,恩怨糾纏,你都可以相逢一笑?;厥浊?,在歷史中,你可以縱覽始末,明察秋毫,可以憑吊興旺,指點功過,還不必擔心招惹橫禍。任何讀史學史治史的人,既可以和歷史的人事保持理性的`距離,又可以對其人事傾注感情;既可以像外科醫生面對手術那樣冷靜理智,又可以像當事者面對親仇病死那樣愛憎歌哭。
出入歷史的人不會感到孤獨,歷史里有那么多的人,可以為楷模、朋友、知音、同道、鄰居,為點頭之交、為陌路之人、為競爭對手、為假想敵人;歷史里有那么多的事可以去牽腸掛肚、大惑不解、猜度琢磨、冷眼旁觀,去審視度勢、去設身處地、去把握,領悟、咀嚼、回味,去舉一反三。
在這里,我們可以讀遍歷代國家的盛衰興亡,閱盡無數人的生死榮辱,看貫無盡事件的血雨腥風。最后,我們可以得到一種理智、徹悟、淡定、通達。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五
這是一段好看的.歷史;這是一部時尚的史書。
在我的記憶中,歷史應該是枯燥高深的,應該是凝神厚重的。而歷史書則讓我想到仿佛有一個十分古板的老先生在一張桌子旁滔滔不絕嘮叨著的畫面,可是明朝那些事這部書卻讓我從此改變了對歷史的看法。
原來,歷史也是可以這么輕松、有趣的。
整本書讓人從字里行間中便可看出作者的風趣幽默,將整個大明帝國從興起、繁榮以及慢慢走向衰敗的過程完整地敘述了出來。書中并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也沒有故作高深的點評引用,有的僅僅是作者那十分樸素的語言,讓人覺得仿佛就是你身旁的一個同學,在用十分平白的話語將歷史娓娓道來。
一開始我便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官職;不同的爾虞我詐,再加上作者入木三分的各種描寫,使文章更具可讀性,讓人們在那作者娓娓道來的一件件故事中忘記了其余的一切,心中只有對那些官場上無盡的勾心斗角行為而感嘆惋息。隱忍的徐階,不屈的張居正,鞠躬盡瘁的楊廷和,以及那些或昏庸或開明的皇帝。。。書中的一切人物都讓人流連,令人回味無窮。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于謙的故事。在官場上,他兩袖清風,清正廉潔,不剝削、壓榨百姓;在兵戎上,他機智勇敢,多次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墒牵诨馕ky之后,卻被小人算計,奪去了官職。當遭遇抄家時,家中沒有金銀財寶,只有擺放整齊的蟒袍,寶劍,讓人們再一次體會到:于謙是一個高尚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人生正如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讓那些只會占便宜的小人感到無地自容?!胺凵硭楣菧啿慌?,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恰恰是他真實的寫照,同時也是我們做人的準則。
或許這套書沒有什么優美的片斷,沒有什么搞笑的臺詞,它只是如同一杯茗茶,在淡淡的苦澀中包涵著隱隱的甘甜,正是這種令人回味無窮的味道,引領我讀完了這部書,走過了整整一個大明?;蛟S明朝不是中華民族最繁榮昌盛的朝代,可是在作者的筆下,大明歷史成為了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朝代!官場上的權謀之爭,波譎云詭,戰場上的金戈鐵馬,蕩氣回腸,使人身臨其境,讓人欲罷不能。
閱畢,我合上書,閉上眼睛,領悟起這本書所體現的深刻內涵。
歷史是什么?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歷史就是那些腥風血雨,悲歡離合嗎?就是那些斑駁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歷史原來是很精彩的呀!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六
讀到這本書也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刻意的去讀它的,當然,主要原因是這本書的點擊率太高了,根本原因呢是我熱愛歷史,喜歡歷史故事,比如全國正在熱播三國演義,當然是新版的,我感覺拍的挺好,融合了小說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一些事,還挺貼近歷史形象的。當然,也有不少人說新版的.不好,我想這應該是受了舊版三國與小說影響太深的原因吧!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七
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的書:《司馬懿吃三國》《上下五千年》《三個火槍手》《水滸傳》等。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明朝的那些事兒》。
在此之前,在我的腦子里總是認為歷史是很枯燥無味的,沒有一點意思,頂多就是xxx年,xxx揭竿起義,殺入都城,x朝代從此滅亡等等,真是無聊透頂??墒亲詮目戳恕睹鞒切┦聝骸泛螅冶愀淖兞宋业目捶?。這套書如同一塊磁鐵,自從我一翻開它來,便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套書從元末的那場農民起義開始寫到大明王朝的興盛,再寫到明朝的覆滅。在這里,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如: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的常遇春、張萬邊,一世英名的好皇帝朱棣,聰明絕頂,讓人稱贊不已的劉基、姚廣孝……還有許多令人發指的反派人物陳友諒等。這些人物的.種種事跡猶如在我的腦海里上映了一場場精彩的電影,令我沉醉其中。
作者當年明月在寫這本書時,還恰當地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許多搞笑的語言,這也是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理由之一。瞧這一段“原本想砍囚犯的士兵這才發現上了當,反正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反正有錢拿就行”。這令還以為要看到什么血腥場面的我不禁松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中感嘆在那個朝代錢對百姓的重要。
一段段顛簸周折的情節,讓我不禁感嘆世間事物的喜怒無常;一段段背叛的場景,讓我不由驚嘆人性的丑惡和人有時的不由自主;一段段戰火也燒不斷的友情親情,常常讓我感動不已。歷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歷史,也可以是精彩的。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八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xx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鐘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在閱讀部分篇章后,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并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么多關于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家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鑒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松。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優質19篇)篇十九
別一樣的歷史,別一樣的明朝,在當年明月手中,幽默的語言,詼諧的敘述方式,讓這個呆板無聊的明朝歷史變得滑稽可愛,幽默風趣卻不失正體。這三百年的明朝歷史,作者用他那幽默風趣語言與理智縝密的推理,捉摸不透的思維,平易近人的語言為我打開了通往這個有趣朝代的大門。
此書以明朝歷代皇帝為主線,圍繞展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兩個皇帝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與永樂皇帝朱棣。
朱元璋,一個神奇的皇帝。小小農民出身,卻成為萬人仰慕的一代天子。我不禁問:“為什么?書中給予了我答案。他身上展現著超人的戰略家眼光與堅持不懈的精神。我最欽佩的則是他無論如何都要選擇活下去,因為他堅信活下去就會有希望。面對著父母雙亡,經濟乏力,又愁吃又愁穿。他依舊不愿意放棄自己的生命,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的活下去,就算是茍且,恥辱。在元末這個戰亂的年代,他勇敢地選擇起義,他知道,這是一個未知數,可他仍然去做了,我實在是佩服他的勇氣。他,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步憑借他的堅持努力,成為了擁有自己軍隊的主帥。為了茍活,他不惜一切代價,這點我著實是欽佩萬分。因為,我若在那個年代,我想我一定會郁郁而死,因為我無法忍受這般壓力。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他不可能撐到他霸業的開始,沒有這頑強的意志力,是無法當那明朝的開國皇帝,更不可能在這本書里留下足跡,也不可能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他,用親身告訴我,堅持可以塑造成功。堅持可以創造希望,但是如若你放棄了,你,就一無所有。從他身上,我更是學到,敢于奮斗,敢于去做,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朱棣,這個在戰火之中生長,與兵器殺戮感情極好的藩王。他做過最令人驚嘆的事——篡權,甚至篡了自家侄子的權。但是,朱棣這一行為,卻造福了這個年間。開明的政策,敏銳的嗅覺,巧妙的改變政策,讓這個年間,變得不一樣,這個年間被稱為“永樂盛世”。因為官僚制度的完善,朱棣自己日夜不停地辛勤勞作,在這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甚至還派出鄭和七下西洋來宣揚國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做了歷代皇帝不敢做的事——遷都,甚至遷在一個荒涼,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的北京!但,在眾人反對情況下他仍然做出這個選擇,歷史也告訴了他,這是正確的!所以,不得不說,這個篡權皇帝的本領實在是高明,實在是厲害。篡權本就是一種下恥的行為,更別說篡自家侄子的權了,但到了他手里,卻成了一種圣賢開明的行為。但是他卻做了一件喪盡天良的事,他為了自己的地位,改身份,把自己生母拋之腦后,變成馬皇后之子。并且,他篡權還有理有據,說自家侄子不遵循朱元璋的政策,說要廢除朱元璋外的所有條例。你說,他是不是很厲害呢?遷都,這樣的事,他懂得將目光放得更遠,看得比別人遠,自然就離成功更近。在他身上我學到,萬事成功要有良好的基礎準備,否則你將會措手不及。要學會放棄,學會將目光拉長,看得更遠,舍小取大人人都懂,但只知會運用在眼下。但是!誰會像他這般舍棄眼前的小換取一個未來的大!所以,你不得不佩服朱棣的“可怕”。對于朱棣,我們更要感謝他的一大舉措,招攬全國人士去編輯《永樂大典》,此書也為后世許多書的再現,奠下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在讀他的生平事跡時,我很疑惑也很佩服。因為他好似具有雙重性格,好壞到了一個極點。正是因為這樣,在他身上才可以學到好東西,可以看到壞的并引以為鑒,比如不要不懂得忍讓。
明朝,除了這兩個人,不得不提的則是它的科舉制。
提完了制度,看完了皇帝,也該探望探望特別的大臣了!
明朝,還有件令人發指卻又可笑的事——宦官當政。
在明朝,宦官被皇帝極為重視,類似于現在的臥底吧?!皬S衛”想必耳熟能詳了吧。令人最為可笑的事,宦官的權利堪比皇上,說到宦官,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明朝的焦點——魏忠賢!
魏忠賢,我也是極為“佩服”的,因為他殘暴與惡心到一種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因為明熹宗的愛好(老愛搗鼓木頭,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好好的皇帝不做,非得做木工),所以大多朝政都掌控個魏忠賢手中,人,手里的權利大了,總想拿出來試試。魏忠賢也不例外,他開始詆毀賢臣,濫殺無辜,將“敵隊”東林黨徹底消滅,更加令人發指的是,他與后宮的宮女相好,甚至與自己的乳母客氏私通,但他卻顯得無比自然。他為了權利,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殺害他人、詆毀他人、陷害后宮嬪妃,他無惡不作,將明朝一步步送向死亡邊緣。
不過,評價一個人,總是要客觀的。
正因為他權力的膨脹,他也做出了較多貢獻,如公平的論賞,在皇太極猛攻錦州,袁崇煥誓死不救,而滿桂、趙率教則冒死救下錦州,之后魏忠賢也提了此二人的官。還有一件事,令我著實捉摸,他向國家捐款,甚至使用自己的錢來為遼東戰事提供物資。他在兩浙受災期間,主張免除為皇家輸送物品的專營戶向內庫交納的孝敬費用……在他身上,我認識到了權利與權力的可怕與用途,并且知道,你如果善用它,它將會為你鋪上一條華貴完美,通向成功的道路。
書中的事和人,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去瞧瞧這本書的特別之處!
史書,我曾讀過。呆板無聊,史書中的史實定不會似這書這般幽默。在我看來,史書中我們無法看到這一段段有趣的歷史,這一個個幽默風趣的任務。這本書,為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明朝不一樣的開國皇帝,不一樣的明朝人物,史書中,朱元璋才不會當年明月筆下那樣有趣好玩,而是嚴謹,死板的,并且時間順序更是不會變,別的人物亦是如此。但是,當年明月讓我體會到了史書中不能體會到的,人物的痛苦、激動、猶豫、堅定以及殘暴惡心等等。史書,絕不可能出現時間上的錯誤,但是偏偏當年明月就這么干了!巧妙的將一些人物事情改變了時間順序,是歷史變得更具銜接感與幽默的味道。即便改了時間,但卻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學習與了解明朝這段傳奇的歷史。
有人曾說:“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通過交一個好友,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可以通過閱讀一本好書,不斷地積淀生命的厚度?!边@本書,就做到了。它,讓我從中汲取養分,它震撼這我,也激勵著我。
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自然不會去分析歷史,更不會去細讀史書。我只愿作為一個讀者。去讀喜歡讀的,去細細的品味它,我無法靜下心來讀史書,自然學不會歷史。但是這本不一樣史書,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不僅讀到了好的故事,喜歡的故事,也學會了歷史。
這本書,它告訴了我們,歷史不總會是那么古板無聊,告訴了我們,歷史是多么有趣,告訴了我們,這段歷史,很精彩。別拒絕它的到來,因為如果你不拒絕,你就會打開這個朝代的大門,做當年明月。去瀏覽這段神奇有趣的歷程。
當我讀完這書后,我回頭望去,望望自己的歷史。我發現,我也不一樣了。這不一樣的明朝,改變了我。我不愛讀書,因為讀書時,我只會越讀越乏。但,這書卻讓我越讀,越有感覺,越讀越有讀下去的欲望。因為,這不一樣寫史書的手法,不一樣的明朝,不一樣的明朝人事,也讓我,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