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不僅僅是課程安排,還包括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環境的營造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教學計劃范本,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提高教學水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一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按要求自學課文。
正音。
理解詞義。
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二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一、復習鋪墊
藺相如:忍辱負重、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寬容大度、一心為國
二、初讀劇本
1、過渡: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來到了劇本的第二幕,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廉頗和藺相如還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劇本的第二幕,一邊讀一邊體會。
三、角色品讀
1、過渡:像這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的臺詞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呢?從他們的臺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樣才能通過他們的臺詞把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呢?這堂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課時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3、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4、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5、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四
1、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品味語言、神情、動作,認識人物特點,了解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及廉頗知錯能改、以大局為重的品質,并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4、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一、直奔文本,引出和為貴。
2、門客韓勃為什么如此氣憤?自讀第一幕回答。除了擋道,還會怎樣?
3、廉頗的這些舉動,充滿他的舉動讓你想到了哪些詞?
4、面對廉頗的挑釁,藺相如采取的是什么態度?從哪看出來?
6、怎么理解這個和字?
7、聯系老師給大家講的故事,想想將相和重要嗎?為什么?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五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3、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1、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2、在分角色表演中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課件
一、讀題激趣,質疑導課。
1、板書課題,齊讀。
2、理解成語,誰來說說它的意思。(背著荊條上門請罪。表示誠懇地賠禮道歉。)負:背著。
3、課文寫的是誰向誰負荊請罪?(板書:廉頗藺相如)
4、課前同學們查閱了資料,你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里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二、體會人物精神品質。
1、劇本是可以用來演的,但是要演好人物,首先要了解這個人物。
這個劇本中出現了幾個人物?(補充板書:韓勃)誰是主要人物?(藺相如、廉頗)
2、我們先來分析這兩個人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廉頗又是怎樣的人?劃出有關語句,把體現人物品質的詞寫在旁邊。
3、學生默讀課文,做記號,師巡視。
4、交流。
(1)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a 、從哪里看出他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
藺相如深明大義,他知道,出示填空:
()秦王不敢侵犯我國,()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如果把第一句話倒過來該怎么說?()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秦王不敢侵犯我國。
誰來讀一讀這段話,讀出一個深明大義的藺相如?
2 b 、寬容大度。
出示詞語:笑笑,依然笑笑
從這兩次笑容中,你感受到什么?(毫不介意,心胸寬廣)
誰帶著這樣的笑容來讀他的話?
廉頗負荊請罪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他的寬容大度嗎?
從哪里感受到的?能將這一段演一演嗎?可以找同桌配合。
c 、足智多謀,膽識過人。
出示句子:想當年,秦王那么厲害,您毫不懼怕,針鋒相對地跟他斗,唇槍舌劍,寸步不讓,多解氣!
哪些詞讓你感受到他特別勇敢?(毫不懼怕、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寸步不讓)
當年和秦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誰將課前搜集的資料說出來聽聽?(學生補充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的故事)
你能換種說法嗎?
你知道如果將相不和,會有怎樣的后果呢?
歷史證明,正是因為當時的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趙國才平安無事。后來藺相如退休,廉頗被秦國使反間計離開了趙國,趙國最終被秦國所滅。所以藺相如的“怕”不是真的`怕,而是他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表現。
(2)廉頗:知錯就改爽直豪邁
a 、廉頗做了什么錯事?
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他在負荊請罪之前,一定說了藺相如不少壞話。他可能會對別人說什么?(想象說話。)
除了負荊之外,你還可以從哪些細小的地方感受到他的誠意呢?讀一讀第二幕中描寫廉頗的句子,圈一圈關鍵詞。
交流,出示第二幕中描寫廉頗的句子,關鍵詞:狠狠地實在老邁昏庸完全。
帶著誠意自己讀讀廉頗的話。
3廉頗是一位極有威望的大將軍,但他能知錯就改,登門負荊請罪,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看不慣別人的時候不掩飾自己,做錯事情了,痛痛快快地認錯。我們也可以看到他作為武將的爽直豪邁的性格特點。
誰能給大家讀讀他的話,表現出他的誠意,也表現出他性格爽直的特點。可以自己先練一練。
(3)韓勃:性格直率打抱不平
最后,我們來看看這位次要人物。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他是藺相如的門客。你們知道什么是門客嗎?
他為主人受到的委屈而氣憤而不滿。請你在第一幕找一找他的話,來表現他的氣憤和不滿。
指名讀,注意表情。
三、補充動作、表情,為表演做好準備。
怎樣將故事表演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呢?除了圓括號給的提示,我們還可以加進自己的理解,進行補充,在細小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人物的表情、動作。做好這樣的準備,演起來才得心應手。
嘗試在第一幕補充表情、動作。
四、課堂練習
完成小練習冊。
五、作業安排
將兩個故事適當的地方做好補充,課后排練,下節課準備表演。
5、負荊請罪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廉頗知錯就改、爽直豪邁
韓勃性格直率、打抱不平
《負荊請罪》是一篇歷史小話劇,我從理解課題出發,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誰請罪,為什么請罪?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本篇課文與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借機了解戲劇、劇本等相關知識。
4學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訴學生,要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就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來體現。課余,我還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為不能什么都講,這樣不但時間不夠,而且教師也講得很累,應選擇一個重點,組織學生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中,我覺得只有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是很糟糕的,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教師也不知學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學就會顯得盲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閱讀教學不能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唯一的目標,應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使閱讀與寫作不脫節。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六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個歷史小話劇。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劇本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
二、學情分析:
在掌握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來展示人物性格特點,可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弄清故事情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教學時,可從讓學生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意思入手,引導學生進入文本。
三、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教學后記:
韓勃為什么如此氣憤?教學伊始就突出韓勃生氣的形態,接著理順成章地提出疑問,探究韓勃生氣的緣由,尤其是生動模擬廉頗擋道的架勢,以及“給他個下不去的”揚言,致使藺相如“避讓”和“躲開”,進而由“怕”與“不怕”的討論,自然而然引出劇本的中心。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課時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3、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4、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5、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八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出自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史書叫《史記》,它的作者是司馬遷。司馬遷在這部書里寫了廉頗和藺相如的系列故事,取名叫《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從此被廣為流傳,被人們用各種形式搬上了舞臺進行表演。
二、體會劇本的特點。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背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全文都是描寫人物的對話——臺詞,通過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劇中的小括號交代說話的表情、動作等。
三、初讀感知。
1、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
2、概括出兩幕劇的小標題:將相不和、將相和。
四、感情朗讀第一幕,并能分角色朗讀。
1、讀好的要求:
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注意方括號背景的提示,小括號動作、神情的提示,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3、想象:如果藺相如寸步不讓、針鋒相對,那會是怎樣的結果?
4、體會第一幕中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的不同行為和不同性格特點、品質。
藺相如:忍辱負重、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寬容大度、一心為國。
5、根據第一幕的內容,選用關聯詞語說話。
6、學編對聯:
(1)心系國家利益,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國。
(2)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頗不服鬧矛盾。將相不和。
(3)寬容大度讓廉頗,溫文爾雅釋韓勃。寬廣襟懷。
(4)爭名奪利心不甘,處處侮辱挑事端。小人之心。
(5)本領高強屢立戰功人人夸,心胸狹窄爭名奪利個個罵。實在可惜。
(6)秦王侵犯仗勢欺人,相如迎戰寸步不讓。針鋒相對。
(7)完璧歸趙封大夫,澠池之會升上卿。汗馬功勞。
(8)出生入死做前卒,屢立戰功封大將。英勇善戰。
(9)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頗保趙王。志同道合。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詞語積累。
3、閱讀《完壁歸趙》、《澠池相會》。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課前預習:了解《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初步認識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負荊請罪”的起因,交流《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初步認識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3.了解劇本的特點。
教學過程預設:
1.揭題板書。談話。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你由這個這個成語想到了哪些問題?
(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
根據初步的回答板書:廉頗藺相如。
2.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之前,還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呢?
1)請一生介紹戰國時期七雄并立的情況,了解秦國的實力。
2)請幾生介紹“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老師和同學做補充和評價。
3)說說從故事中你認識了怎樣的廉頗和藺相如?
(英勇善戰忠心為國的廉頗有勇有謀、忠心為國的藺相如)。
3.導入課文。
因為這樣,趙國的兩根頂梁柱一個文官,一個武將之間竟有了隔閡。故事又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走進課文。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認識多幕劇。了解劇本的一般特點和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來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分別講了什么?
2.交流。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課時目標:
1.通過劇本中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揣摩,體會廉頗知錯就改、顧及大局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和他寬廣的心胸。
2.體會當時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預設: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課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一幕。
2.交流。
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胸懷寬廣深明大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態度的對比:藺相如笑笑再笑笑韓勃:生氣不滿)。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這結果藺相如有沒有考慮到了?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4.分角色朗讀第一幕。評點。
2.交流:
(1)藺相如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謙虛有禮的人。
(2)廉頗知錯就改,態度誠懇,深明大義。
3.品析表現廉頗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1)負荊請罪、身為大將,光著上身,到門上來請罪。
(2)跪、抽、不肯起來。
(3)重點品味:老邁昏庸。
※如果說他是老邁昏庸的,表現在哪?(聯系第一幕,處處侮辱、為難藺相如)。
※如果說他并不老邁昏庸,從哪里看出來?(經人提醒明白。也能從趙國的利益出發來負荊請罪。出示廉頗的話,指導學生讀好。并恰當地加上提示語)。
4.品析表現藺相如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迎上去扶起雙手扶起扔在一邊)。
5.賞析:“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3)指導朗讀。
6、指導分角色朗讀。
將劇本連同其他兩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準備進行表演。
課時目標:
1.在感受文字的基礎上,通過表演的形式,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預設:
一位著名的演員說過:“一個演員要演好一個人物,必須深入研究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直到能夠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演出人物的靈魂。”在這個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深明大義的廉頗,認識了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的的藺相如,更通過課文以外的內容對他們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演一演這個故事。
1.這個故事出自于《史記》,出自于司馬遷用了整整13年,幾乎耗盡畢生心血、用生命寫成的《史記》。一個小小的片段里就蘊含著這樣生動、啟發人的故事,這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又是何等的震人心魄啊。建議大家讀一讀《史記》。
2.看到藺相如,想到哪些詞語:
看到廉頗,想到哪些詞語:
廉頗藺相如。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態度誠懇謙虛有禮。
英勇善戰有勇有謀。
深明大義深明大義。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
教學要求: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對劇本臺詞的閱讀品味,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還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表現。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目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個課本劇,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避讓要是??
寬恕我過去的事別提了。
背荊條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一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扔在一邊避讓。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3、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練習排演小話劇。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一、復習劇本常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請罪”怎樣解釋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了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三、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解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3)結果怎樣?
4、默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1、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2、閱讀老師發放的打印材料(人教版教材中的《將相和》一文),再和劇本相互印證。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詞。
2、“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二、精讀劇本,理清人物特點,把握人物性格。
1、默讀課文,想一想:
劇本中所描寫的三個人物分別具有什么樣的性格和品質?你是怎樣知道的?
2、學生自學。
3、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大家討論。
板書: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韓勃:沖動。
廉頗:知錯就改。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2)為什么說廉頗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他們的心理活動。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四、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排演話劇。
1、分組練習。
2、學生表演。
六、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愛國、顧全大局。
韓勃:沖動。
廉頗: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三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負荊請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資料,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透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主角朗讀課文。
1.認識劇本這種文學形式。
2.透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個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懷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這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劇本?(四年級下冊的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人物。劇始和劇終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狀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透過人物的語言,如對話、內心獨白,來推動故事的發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點。閱讀時,要仔細品味人物語言,弄清故事情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教師板書課題:《負荊請罪》。
學生齊讀后師問:“荊”是什么結構?右邊的“刂”表示什么意思?左上角的“艸”證明了什么?而“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師相機介紹荊這種植物:荊,是一種落葉灌木,它葉柄很長,葉片成手掌形,生有藍紫色的花。
荊的枝條韌性很大,是編織籮筐、籃子的好材料。它之所以被用來作打人的刑具,可能也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吧,畢竟用它來打人不容易折斷。另外,由于有的荊上長有刺,與它共同生長在山野的棘也長有刺,人們又把荊、棘相提并論,比作艱難險阻、障礙重重,有成語為“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服困難。“負”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呢?(背著)讓學生試解釋“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求責罰,期望得到對方的原諒。)。
看了課題,你明白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完這個劇本就明白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
(2)分析并指導書寫“廉、懼、庸”等生字。
(3)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
(4)聯系課文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府邸:指舊時高級官員的住所。
上卿:戰國時,諸侯的高級長官稱卿,分上中下三級,上卿職位最高。
門客:古代寄食于豪門貴族之家并為之服務的人,又稱為食客。
針鋒相對: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在觀點、言論、行動上尖銳對立。
唇槍舌劍:嘴唇像槍,舌頭似劍。形容論辯時言辭鋒利,爭辯激烈。
寬容大度:形容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負荊請罪:背著荊條去請罪,表示愿意受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四、課堂小結,學生用鋼筆進行生字描紅。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復習檢查。
學生讀課題。
2.師問: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于什么?(歷史故事)。
誰向誰請罪?(廉頗向藺相如請罪)讓學生說說他們分別是什么人。(師明確:一個是戰功卓著,一個是謀略過人,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上卿,但同時他們都是趙惠文王的肱股之臣,是趙國的擎天支柱。)。
過渡:廉頗為什么請罪?他是怎樣請罪的?結果怎樣?從故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啟示?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主要問題。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資料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有不懂的,也請在相應的地方做上記號。
2、群眾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重點討論:從這段中,你認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廉頗呢?你喜歡誰?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廉頗:沖撞心胸狹窄。
藺相如:避讓寬容大度。
4.學生分主角朗讀第一幕資料,一男生讀藺相如,一女生讀韓勃,其他學生讀方括號里的資料,師讀課題及報幕。
三、精讀劇本第二幕。
1.自由讀這部分資料,找出廉頗評價藺相如的那句話,齊讀這一句,思考: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聯系這兩幕的相關資料來說。
2.在這一幕中,你對廉頗的態度怎樣?為什么?(喜歡他了。國為他知錯就改。)。
3.討論:廉頗為什么對藺相如的態度有了這么大的變化?(他最終明白了藺相如避讓他的原因并非是因為怕他,而是為了趙國的緣故。他深感自己當初的一切是多么的無知與荒唐。于是親自上門,負荊請罪。)。
結合學生的回答,師板書:
廉頗:請罪知錯就改。
藺相如:相迎深明大義。
四、總結: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引導學生編寫對聯來概括人物的品質。
藺相如——唇槍舌劍斗秦王,寬容大度讓廉頗。橫批:一心為國。
廉頗——心胸狹窄小巷相遇來沖撞,知錯就改相府門前負荊條。
橫批:國家至上。
三、作業。
將課文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或者改編為一出三幕劇。
板書:
廉頗-沖撞-請罪-心胸狹窄-知錯就改。
藺相如-避讓-相迎-寬容大度-深明大義。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四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懼怕:害怕。寬恕:寬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3、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3、論:“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4、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5、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避讓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五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屈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課文配套光盤。
本課教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3.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了這個劇本就知道。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啟發談話,了解劇本的特點.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按要求自學課文。
正音。
理解詞義。
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了解兩幕劇講了什么.
引導學生了解“負荊請罪”的意思。
初知課文大意。
作業布置。
抄寫詞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2.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復習檢查。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在讀懂的內容旁做簡單的批注。
集體交流.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分角色朗讀。
指導學生領悟頗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進行想象訓練。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2.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3.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分組討論。指名說。
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分角色朗讀。
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再次體會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四、練習排演小話劇。
學生練習。
寓教于樂。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課文。
作業布置。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扔在一邊避讓。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最新負荊請罪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課前預習:了解《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初步認識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負荊請罪”的起因,交流《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初步認識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3.了解劇本的特點。
教學過程預設:
1.揭題板書。談話。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你由這個這個成語想到了哪些問題?
(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
根據初步的回答板書:廉頗藺相如。
2.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之前,還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呢?
1)請一生介紹戰國時期七雄并立的情況,了解秦國的實力。
2)請幾生介紹“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老師和同學做補充和評價。
3)說說從故事中你認識了怎樣的廉頗和藺相如?
(英勇善戰忠心為國的廉頗有勇有謀、忠心為國的藺相如)。
3.導入課文。
因為這樣,趙國的兩根頂梁柱一個文官,一個武將之間竟有了隔閡。故事又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走進課文。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認識多幕劇。了解劇本的一般特點和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來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分別講了什么?
2.交流。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課時目標:
1.通過劇本中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揣摩,體會廉頗知錯就改、顧及大局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和他寬廣的心胸。
2.體會當時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預設: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課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一幕。
2.交流。
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胸懷寬廣深明大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態度的對比:藺相如笑笑再笑笑韓勃:生氣不滿)。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這結果藺相如有沒有考慮到了?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4.分角色朗讀第一幕。評點。
2.交流:
(1)藺相如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謙虛有禮的人。
(2)廉頗知錯就改,態度誠懇,深明大義。
3.品析表現廉頗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1)負荊請罪、身為大將,光著上身,到門上來請罪。
(2)跪、抽、不肯起來。
(3)重點品味:老邁昏庸。
※如果說他是老邁昏庸的,表現在哪?(聯系第一幕,處處侮辱、為難藺相如)。
※如果說他并不老邁昏庸,從哪里看出來?(經人提醒明白。也能從趙國的利益出發來負荊請罪。出示廉頗的話,指導學生讀好。并恰當地加上提示語)。
4.品析表現藺相如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迎上去扶起雙手扶起扔在一邊)。
5.賞析:“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3)指導朗讀。
6、指導分角色朗讀。
將劇本連同其他兩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準備進行表演。
課時目標:
1.在感受文字的基礎上,通過表演的形式,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預設:
一位著名的演員說過:“一個演員要演好一個人物,必須深入研究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直到能夠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演出人物的靈魂。”在這個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深明大義的廉頗,認識了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的的藺相如,更通過課文以外的內容對他們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演一演這個故事。
1.這個故事出自于《史記》,出自于司馬遷用了整整13年,幾乎耗盡畢生心血、用生命寫成的《史記》。一個小小的片段里就蘊含著這樣生動、啟發人的故事,這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又是何等的震人心魄啊。建議大家讀一讀《史記》。
2.看到藺相如,想到哪些詞語:
看到廉頗,想到哪些詞語:
板書設計:
負荊請罪(為了趙國的利益)。
廉頗藺相如。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態度誠懇謙虛有禮。
英勇善戰有勇有謀。
深明大義深明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