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表達思想與感情的藝術形式,我們需要寫一篇優秀的作文來展現自己的才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這些優秀作文從不同主題和角度出發,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創造力,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示,能夠提升大家的寫作水平。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取寫出一篇篇優秀的作文吧。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一
你去過美麗的鼓浪嶼嗎?今年暑假,媽媽帶我游玩了那個美麗的地方。鼓浪嶼位于廈門市西南角,與廈門市隔海相望,那里景色宜人,四季如春。導游說,民族英雄鄭成功曾經屯兵于此,更使得鼓浪嶼名聲遠揚了。
鼓浪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的確,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建筑風格的建筑,有羅馬式的圓柱,有哥特式的尖頂,還有伊斯蘭的圓頂,讓人目不暇接。因為鴉片戰爭后許多國家在這里建了領事館,所以才有這么多西式的房子。雖然這些房子已經很舊了,但是還是很漂亮。
鼓浪嶼還有“鋼琴之島”的美稱,因為島上出了很多音樂人才。于是我們去了珍貴的鋼琴博物館,那里有沒有腳踏板的鋼琴,有黑白鍵相反的鋼琴,還有寬4米高2米的鋼琴。這些鋼琴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呢!看上去就像古董一樣,那些精美的花紋,那些高貴的顏色,都是我從來沒看到過的。鼓浪嶼的風光更宜人,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藍天、碧海、沙灘、新鮮的空氣、嘩啦啦的波浪聲、涼爽的海風,真是讓人陶醉。菽莊花園就是美景之一,它依海而建,藏海于園,小橋、流水、亭子……我想,這個花園的主人真厲害,能把大海變成私人財產,鼓浪嶼上的居民真幸福,能天天看到海!
鼓浪嶼還有很多讓人流連忘返的名勝古跡,如四十四橋、十二洞天……建議大家也去萬萬哦!
這個暑假我去廈門旅游了,最難忘的就是鼓浪嶼。
在廈門的旅游行程里,在鼓浪嶼可以游玩1天。我們坐著大大的輪船來到了鼓浪嶼島上。一下船,我就看見藍藍的天空,讓人心曠神怡。陽光照在沙灘上,沙子變得金燦燦的,鼓浪嶼真美呀!
導游帶著我們在島上走了一圈,我看到了廈門音樂學院和鋼琴博物館。島上到處是綠綠的樹和紅頂的建筑,很漂亮!
后來,導游讓我們自由活動。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媽媽就帶我去坐快艇。快艇開起來飛快,在浪里一顛一顛地,我高聲地尖叫著,開心極了!坐在快艇上,我看到了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他頭戴烏紗,身披鎧甲,腰佩寶劍,一副威武的樣子。岸上的馬路兩邊是一排排棕櫚樹,井井有條的矗立著。
晚上,我們吃好晚飯,又來到沙灘上玩。我看到大海,海浪,激動極了,脫了外褲就跑到水里去了。晚風吹拂著我的衣襟,感到一陣涼爽。我和同行的哥哥一起在海上打起了水仗,哥哥趁我不注意,一下子把水潑進我嘴里……唔,好咸!我的衣服全濕了,最后光著身子回到了賓館。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二
我來到了廈門,自然要去那風景如畫鼓浪嶼,鼓浪嶼是旅游勝地,素有“海上花園”美稱。這里曾是名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基地。
鼓浪嶼四面環海。碧綠海灣,巨輪相銜,長空似洗,萬里天空上竟沒有一絲白云,和綠色大海溶在了一起,銀燕翱翔。鼓浪嶼像一位少女,正借著涼爽而清新海風,在梳妝打扮呢,好讓人們看見最美面貌。
這里最美要數鼓浪嶼傍晚時候了,海對岸小城市,閃著繁華光,那里華燈璀璨,高大樓房聳立著,看了就讓人覺得豪華,那房子都有不一樣特點,有是彩色,有是圓,有趣極了!
鼓浪嶼還有一種樹,叫龍樹,這種樹,那跟柳條須像是龍須,那龍樹須聽別人說是龍樹根,那根熟褐色,一陣風吹來,那龍須飄了起來,像樹頭發,那褐色須,你可別看它那么細,那可堅硬了。那種樹,我們臨海,可沒有呢!
鼓浪嶼還有龍頭路,里面小吃應有盡有,有趙小姐餡餅,丸丸串串,古道奶茶……里面東西算上是美味佳肴。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三
這個寒假時間太短了。但我們還是游玩了廈門!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喲!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我還知道鼓浪輿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認為這個環境優美的地方一定能申報成功。
來到了鄭成功紀念管,一個雕像樹立在我們面前。我對他十分敬佩,是他收復臺灣的,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啊。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隨后我們來到了鼓浪輿沙灘,那里一望無際,讓人無比放松。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沙灘上玩,小孩子更玩的不亦樂乎。領著自己的挖土機、拿著生銹的小鐵鏟在沙灘上玩起了沙子。讓我回想起幼年的我啊。我躺在沙子上仰望著天空,我全身的神經都送啦。不像從前那么緊啦。看著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覺得別是一番滋味。
夜幕降臨,該時候離開啦。鼓浪嶼再見!我愛這一神圣的島啊!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四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贊嘆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并且于__年被評上國家旅游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系,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么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于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沖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說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說到雅座,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小學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著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于這里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里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里呢?確切的說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小平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游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后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1841年片戰爭后,廈門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嶼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進入了西方列強手中,商人、傳教士等紛紛來此建公館,設教堂,辦學校、設立領事館,從19__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現今它還保留著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筑,故有“萬國建筑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著潔凈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里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筑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特產:
(鼓浪嶼碼頭〕1937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此處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諸多不便,后改建,1976年擴建成現在這模樣,有鐵浮橋式碼頭:長16米、寬6米、高潮進水深7.2米,可泊200噸級船。大家看這建筑,象不象一架剛開啟的三角鋼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優美的迎賓曲,歡迎大家的到來。
(音樂廳)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商人爭相在鼓浪嶼建造別墅,定居于此并終老,當時這里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葬于此地,故稱“洋人墓場”,1957年為了聲援埃及人民抗英運動,于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開始動工,1987.1.27建成廈門鼓浪嶼音樂廳,為了提高音樂廳的音質、音色,于__.8再次請來了音樂廳的原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筑聲學教授何鳳飛,投入900多萬元對其改造,改造后觀眾席們減少到571個,增加琴房、化妝房、還設有殘疾人專用通道和座位,前廳有一臺43寸(109cm)的彩電――如禮儀遲到是不能馬上進場的,只能在演奏間隙進去,等待期間,他們可以通過這臺電視觀賞到音樂廳內的現場表演,舞臺呈梯形,可放4臺鋼琴和一個雙管爾隊連奏。
(馬約翰)前方的人民體育場這牌子是于1952年安放的,初稱“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國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后才改成現在的名,它雖不大,卻是福建足球事業的發源地。而馬約翰出生于鼓浪嶼,因當時鼓浪嶼被稱之為公共租界,因此這里的居民接觸西洋文化非常濃厚,故他的名起的特別的洋化,他曾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原先是學醫的,后來發現學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于是棄醫從體,他曾帶領中國健兒參加了第11屆奧運會,得到了一些成績、獎牌,故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看到這可喜成績,于是設了教授職位,他就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也是原清華體育總會主席。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五
八月九日星期二的一早,我跟老媽、外公、外婆一起去玩,我們是乘飛機飛過去的。到了廈門我們就乘船到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叫做鼓浪嶼。我們在那兒找到了一個酒店住了下來,這個酒店的名字叫做七里酒店。在那里住了一個晚上,后來乘小汽車到了另一家酒店,叫中德記酒店。在那兒住了三個晚上,我們去看了鄭成功雕塑,去玩了日光巖。八月十三日最后一天在中德記酒店換了一個房間,晚上還是坐飛機飛回來的。一共在廈門玩了五天。
我們拍照片拍得最多的地方是鄭成功雕塑,因為老媽他們都很喜歡鄭成功,所以在那里拍上拍下。鄭成功以前千里迢迢帶著百萬士兵到這里來打紅毛鬼子,大家很佩服他,所以在那里給他立了一個雕像。
我們在那里海邊一共游過四次泳,到最后一天去的時候,大海里面的水好臟好臟,臟到游一步泳就有一個垃圾漂過來,有樹枝啊,有空瓶,結果那次我們剛下水就上來了。因為我希望是天天游泳,老媽結果對我說:“這就算游過泳了”。
我們最后一天去看了一場電影,片名叫《超級大壞蛋》,這個電影很好笑,其中有一個情節,有一個巨人對一個女的說:“我們來幾次英雄救女人,你就會喜歡我了”。他就把那個女的拋到空中然后讓她摔下去,到落地時候才把她救上來,就這樣子來了好幾次,把那個女的嚇死了,啊?原來這就叫英雄救女人,這么可怕!
回來的那天,老爸到飛機場接我們回家,剛看到老爸的時候感覺到有點陌生,我就一直傻笑,后來才開口輕輕地叫了一聲老爸。
回到家里我就呼呼大睡,這五天在廈門玩得真是又吃力又開心啊!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六
遠遠看去,郁郁蔥蔥的樹林把鼓浪嶼染成了綠色,藍藍的海水環繞著鼓浪嶼,鼓浪嶼就像海媽媽懷抱里的緑寶寶,它是那么可愛!
島上有一條條明亮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店都是那么的干凈,店里有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小紙傘、小口琴、小木桌椅、海螺風鈴——琳瑯滿目的裝飾物,閃著亮晶晶的光,讓人眼花繚亂。
鼓浪嶼的沙灘更讓人向往。暖暖的陽光,照射著我;陣陣海風,親吻著我。我瞇縫著眼,聆聽著鼓浪聲聲,是那么舒服。貝殼被海水排成了一條長長的彩帶,我和弟弟撿了幾大袋。礁石洞里藏著寄居蟹,我趁幾只寄居蟹沒設防也躲不快,便逮了幾只。我將它們裝在瓶子里,寄居蟹掙扎著,掙扎著——看著它們掙扎的樣子,我想它們心里一定很著急,一定很想媽媽。因為可憐它們,最后,我還是把寄居蟹送回了大海。
傍晚的.鼓浪嶼更加愜意。林子里,小巷深處,悅耳的鋼琴聲陣陣響起。鼓浪嶼不愧是“音樂之鄉”、“鋼琴之島”!
鼓浪嶼真是一座美麗可愛的島嶼。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七
你去過秀麗的鼓浪嶼嗎?今年暑假,我的媽媽帶我游玩了那個秀麗的地方。鼓浪嶼位于福建廈門市西南角,與福建廈門市隔海相望,那里景色宜人,四季如春。導游說,民族英雄鄭成功曾經屯兵于此,更使得鼓浪嶼名聲遠揚了。
鼓浪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的確,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建筑風格的建筑,有羅馬式的圓柱,有哥特式的尖頂,還有伊斯蘭的圓頂,讓人目不暇接。因為**戰爭后許多國家在這里建了領事館,所以才有這么多西式的房子。雖然這些房子已經很舊了,但是還是很秀麗。
鼓浪嶼還有“鋼琴之島”的美稱,因為島上出了很多音樂人才。于是我們去了珍貴的鋼琴博物館,那里有沒有腳踏板的鋼琴,有黑白鍵相反的鋼琴,還有寬4米高2米的鋼琴。這些鋼琴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呢!看上去就像古董一樣,那些精美的花紋,那些高貴的顏色,都是我從來沒看到過的。
鼓浪嶼的風光更宜人,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藍天、碧海、沙灘、新鮮的空氣、嘩啦啦的波浪聲、涼爽的海風,真是讓人陶醉。菽莊花園就是美景之一,它依海而建,藏海于園,小橋、流水、亭子……我想,這個花園的主人真厲害,能把大海變成私人財產,鼓浪嶼上的居民真幸福,能天天看到海!
鼓浪嶼還有很多讓人流連忘返的名勝古跡,如四十四橋、十二洞天……建議大家也去玩玩哦!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八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為今天要去廈門的重要景點——鼓浪嶼。
這時,我發現在旁邊的.媽媽還沒醒,就搖了搖她的臉。媽媽終于醒了,她首先幫我換好了衣服,然后我就去隔壁找小伙伴們玩了。
小伙伴們總算全部被我叫醒了,然后我們匆匆地吃完早飯,準備去碼頭坐船。
到了碼頭,那里已經排滿了人,然后阿丈說:“我們還是坐快艇吧,不然要等到下午了!”于是我們就租了一艘快艇,出發了。在快艇上,我覺得我都快被風吹跑了。
終于,到了鼓浪嶼。我發現這里簡直是一座公園。不遠處,有一座鋼琴博物館,那里簡直是音樂的天堂。里面有各種年代的鋼琴,美麗極了。
走出了鋼琴博物館,我們爬上了日光巖。在那里,我看到了鼓浪嶼的全景,大大小小的房子可好看了!這時,我發現附近有一座百鳥園,走進去,那里的小鳥嘰嘰嘰喳喳地,好像在進行一個大和唱。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九
暑假里,我和母親一起來到了聞名遐邇的鼓浪嶼。
母親告訴我,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因為海浪拍擊巖石,聲音像打鼓一樣,所以叫“鼓浪嶼”。聽她這么一說,我就更加向往了。
坐在輪渡上,老遠就看見了一朵巨大的綠色蘑菇開在海島上。呵,那可不是蘑菇,而是一棵大榕樹。登上海島,我才發現大榕樹真像巴金爺爺在《鳥的天堂》中寫的那樣,“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真像一位掛滿胡子的老爺爺在歡迎我們。
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我們隨著游人登上了日光巖頂,站在上面,整個人都沐浴在陽光里,大概“日光巖”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吧。眺望遠方,碧海藍天,海上吹來的微風使人心曠神怡。海邊沙灘上,游人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戲水,還有的在撿貝殼,歡聲笑語伴隨著浪花的輕吟,給這里增添了無盡的歡樂。日光巖腳下,綠樹掩映著新建的樓房,白墻紅瓦,分外顯眼。
從日光巖下來,我們又直奔向往已久的皓月園。遠遠的,就看見海邊一塊巨大的巖石上矗立著一尊雕像,那就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我們不由得加快腳步,來到雕像腳下,瞻仰英雄的英姿。看!他身披鎧甲,手按寶劍,威風凜凜,讓人肅然起敬。那炯炯有神的雙眼,正專注地眺望著大海,仿佛在盼望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聽母親說,鼓浪嶼還有“建筑博物館”和“鋼琴之島”的美譽。從皓月園出來后,我們特地上街走了一回,果真如此。走在街上,隨處可見各種中外風格的建筑物,既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觀,古樸典雅,美不勝收。漫步街頭,隨時可以聽到悅耳的鋼琴聲從各座房子里傳出來,讓人感覺仿佛走進了天然的音樂會場。
鼓浪嶼啊,你那仙境般的景色,真讓人流連忘返!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沖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游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里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筑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歷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余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占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里,卻強占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后達20xx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桿,已廢倒。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歷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20xx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里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20xx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后,圓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于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里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中國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現在我們來到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1920xx年出生在鼓浪嶼,1920xx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由于成績優秀,被留在協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各位團友,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各位團友,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一
暑假,媽媽帶我去廈門,到了廈門,我都不知道我有多興奮,媽媽說:“我們先去離鼓浪嶼海邊近的賓館,然后再去廈門的鼓浪嶼游泳。好嗎?”我高興的說:“yes,mum”。
到了賓館我把行李放下氣喘吁吁的說:“可真重啊!”,高高興興地來坐公交到海邊渡口。然后我乘坐輪渡,一路上,我自己欣賞著車窗外的景色。發現不遠處有一片晚霞,橙紅橙紅的,天空也分成了好幾層顏色,一層白色,一層是藍色的,海天相接在一起真美呀,就象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我和媽媽穿上游泳衣,到達海邊,我套上游泳圈,心里有點很害怕。因為我擔心海浪會打到我。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壯著膽子下了水。媽媽推著我的游泳圈,往海里游去。這里的海地平整地向下延伸著,我們游出好遠,腳還可以夠著沙地。我伸開雙手,象小蛙一樣往前游。一個海浪拍打過來,我連忙抬起游泳圈向上跳起。哈,居然閃過了浪花。于是我和海浪嬉戲,樂此不彼。
天色漸暗,我躺在游泳圈上抬頭仰望天空,哇!天上有數不清的星星,彎彎的月亮像慈祥的媽媽守護在小星星身旁。我看得入迷了,啪的一下,一個浪花打來,我喝了一口海水,“呸”好咸呀”逗的媽媽哈哈大笑……。
回來的路上,我依依不舍的向鼓浪嶼和大海告別,我在臨走時大聲的向大海呼喊著:“!我下一年一定還會再來的!~~”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二
有句話說得好“不到鼓浪嶼不算到廈門”。廈門旅游的第二天,我們去了鼓浪嶼。鼓浪嶼原名叫圓沙洲,為是么現在叫鼓浪嶼呢?因為浪花會打在石頭上,發出“咚咚”的聲音,好像在打鼓一樣,因此得名。鼓浪嶼還是音樂的沃土,曾經有許多音樂家在島上居住、譜曲、演奏。他又有了一個名稱“音樂之鄉”。
鼓浪嶼上的菽莊花園、鋼琴博物觀是不能做過的美景。鋼琴博物館里陳列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不同時期的鋼琴70多架。菽莊花園是一個私人花園。它是唯一一座園中藏海的花園,進入花園,一望無際的大海就會展現在眼前。雖然花園面積不大,卻因為有了這遼闊的大海,而顯得更加美麗、壯觀。
鼓浪嶼上最好玩的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龍頭路了。無論周末還是平時,這兒的人數不勝數。街上有許多小吃店和服裝店,它們讓我看的眼花繚亂。我們奔跑在街上,看見一家小吃店就轉進去,嚷著吃這吃那。鯊魚丸是令我最難忘的小吃之一,它鮮美嫩滑,味道極好。鼓浪嶼餡餅也十分好吃,甜而不膩,十分爽口,它可是鼓浪嶼上最具特色的小吃了。
島上還有許多的植物。小葉榕樹是島上常見的,它的特點是落地生根、獨木成林,它的枝葉下垂,好似老者的胡須,一顆小葉榕樹就可以遮天蔽日,茂密的枝葉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綠傘,為大地撐起一片片綠蔭。這里還有好多的果樹,火龍果、芒果、龍眼、木瓜、楊桃都水靈靈,鮮嫩嫩地在各自的樹上結著,讓人看了既喜愛又眼饞。
我滿懷期待的來到大海邊,卻發現大海并不是想象中的透藍美麗,而是飄滿了垃圾,現在環境的污染實在太大了。唉,海水這么臟,別說游泳了,就是泡泡腳都覺得惡心,真是“望海心嘆”呀!
接下來,我們走過了繁華的中山街,參觀了華僑博物館,品嘗了海鮮······。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該是返程的時候了。這次旅行中,我認識了不少朋友,與他們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期待下一次與他們再次旅行。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三
今天一大早,我便來到了第一碼頭、買票。因為我要去美麗的鼓浪嶼(小島)游玩。
我們剛上了船就聽到了“嗚嗚嗚”的輪船發動聲。這時,太陽光照射在了海面上,海面上頓時波光粼粼非常漂亮。船開到一半時,海面上飄起來一個黑灰色的小東西,我定睛一看,噢!原來是只小海龜呀!他給我打完招呼后便回了大海。沐浴著陽光、享受著涼爽的微風,沒一會就到了鼓浪嶼。
一下船,我就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樹木,有:榕樹、椰子樹、柏樹。等等。隨之一個金光閃閃的沙灘出現在我的眼前,迫不及待的我脫了鞋就往沙灘上跑,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20米的沙灘,我走10米不到,我的腳就火辣辣的疼。
隨后,我來到一個街道,原來是海鮮類小吃街呀!我又看到了山上的一座雕像,我知道,他是明朝將軍——鄭成功。
經過一天的鼓浪嶼一日游,我也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座小島,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鼓浪嶼。
樹木蔥蘢、風景如畫的鼓浪嶼真令人流連忘返。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四
這個快樂的暑假,我們一家人去過了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溫州游樂園、廈門鼓浪嶼、杭州西湖……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鼓浪嶼。
我們一家人先來到廈門,然后坐船去了鼓浪嶼。船靠岸,我就蹦蹦跳跳像個小兔子似的下了船,奔向我期盼已久的鼓浪嶼。
當我身處在這海天一色的小島上,我發現我的期盼沒有錯。因為它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這里又熱鬧,又有許多好吃好玩的景點。我們到了鼓浪嶼的時候,差不多已經中午了。所以我們先去吃了,中午飯然后開始了鼓浪嶼的旅游之路。
我們用手機搜索了廈門鼓浪嶼好玩的景點。我們首先去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里的魚多得數都數不清,你如果讓我說,我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最喜歡的就是海底世界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有兩個隧道,第一個隧道里都是小魚,有的很美麗,有的很難看。第二個隧道都是兇猛異常的大鯊魚。鯊魚對著我張開了它那張兇惡的嘴巴,好像在對我說:我要沖破玻璃吃了你。嚇得我要馬上離開這個恐怖的隧道。
海洋館出來之后,我們到了鋼琴博物館。那里有著許多古時候的鋼琴。這一次可讓我開闊了眼界!玩著玩著,時間從我們的身邊慢慢流去。眼看就到下午了,可是海邊的太陽,還是高高地掛在天空,炎熱的天氣讓我想怎么去海邊呢?我們只好去“小小舒”茶館喝了一碗下午茶。然后,我又去圖書館看書。看著看著,我就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等我一覺睡醒,已經是傍晚了。再看看海邊天空中的太陽已經下山了,終于可以去海邊玩了。我們到了海邊,看見沙灘上的沙子金黃得像金子;海水藍得像天空;海面上飛過潔白如雪的海鷗。人們在海水中嬉戲,有的打水仗,有的游泳。那畫面就像一副美麗無比的畫,美極了!
到了晚上,我們就來到鼓浪嶼的小吃街大吃特吃。我們去吃了非常非常多的網紅店,我認為最有趣的就是土耳其冰淇淋。土耳其冰淇淋,雖然不是很好吃,但是很好玩。你去買的時候賣家總是變著戲法一樣,讓你沒法拿到冰淇淋。
第二天早上我們就要回去了,我多想再玩一會兒,可是媽媽已經買了回去的車票。我希望下次還可以再來這個好玩又有趣的鼓浪嶼。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五
今天早上,我們要去廈門鼓浪嶼玩。所以我5點30分就起床了,然后叫醒我哥哥,爸爸,媽媽。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早點出發。其他人也都起床了。
接著就是坐車前往廈門了。到了廈門后我們就直接去鼓浪嶼,要去鼓浪嶼,必需坐上船,不過上船5分鐘后就到了目的地鼓浪嶼了。我們第一個景點就是爬上日光巖,很了不起吧,我們每個人的都爬上了日光巖峰頂。從上往下看,有很多別墅,真的很美麗哦。下一個景點是百鳥園,我們去看了鳥藝表演。第一個是八哥學舌。當主持人說您好,八哥也說您好,真的很有趣。鳥類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好它們。下面我就不多說了,肯定好看了。
最后我們告別了鳥兒們,告別了鼓浪嶼。但是我想我們下次還會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的。
廈門鼓浪嶼水族館的海生物表演我的家鄉是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島嶼,稱為鷺島。鼓浪嶼也是出了名的旅游勝地啦。鼓浪嶼的水族館總是最引人注目和受到最多稱贊的。來到水族館,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海生物表演了。
要是您去了,絕對保證您會流連忘返、大開眼界的。這個表演館面積大、游人多,表演開始啦!一只海獅像人一樣用腳直走過來,好驚人呀!看,它向我們招手啦,還跟我們鞠躬呢,向紳士一樣。要是你有膽量,好歹和它比武啊!瞧,就連李小龍的招式它都會,一定天下無敵。如果你有興趣,就和它握個手吧;如果你夠勇敢,讓它親親你吧。當然我是不敢啦。接下來,主角出場啦。一只可愛的海豚送走了帥氣的海獅。呱呱,嘎嘎……這些“音符”組成了一首《老鼠愛大米》的歌。這時,響起了“哆瑞咪發嗦”的旋律,“是誰啊?”我奇怪地問,一看,原來是海豚在吹奏笛子呀!我恍然大悟。
這時,海豚一下子從水中躍起,沖向懸在高空的圓球。好準啊,球一下就被海豚給撞掉到水里,濺起了水花,噴了前排的游客一身一臉,游客們不禁哈哈大笑。突然,海豚又跳入水中,神奇地頂著球沖出水面,又用尾巴像打網球一樣將球拍向了游客,呵,有一位小男孩竟然接住了海豚的“禮物”。哎呀,海豚可真調皮呢!瞧,這就是有趣的海生物表演。
我簡直覺得鼓浪嶼不是琴島而是海洋生物島。我愛我的家鄉。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六
我游覽過好幾處祖國的美景,這個周末,我又隨著爸爸去了鼓浪嶼。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鼓浪嶼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海上花園,而且還有好幾處美景呢!想看的話就跟我一起來吧!
鼓浪嶼離廈門并不遠,只要坐10分鐘左右的輪船就到了,當我一登上鼓浪嶼的地面,感覺仿佛來到一個與廈門截然相反的世界。這里是那么的安靜,遠離都市的喧鬧;這里是那么的干凈,遠離都市的煙塵;這里是那么的從容,遠離都市的繁忙。如果說廈門是位年輕力壯的兒子,那鼓浪嶼就是默默關心兒子的年老父親。
鼓浪嶼的樹木很多。這些樹木主要分布在別墅旁,最多的要數榕樹了,榕樹長著密密麻麻的樹須,好似一位位年邁的老爺爺,還有樹的樹根居然盤踞在墻上,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老樹們頑強的生命力。
鼓浪嶼不僅擁有美不勝收的風景,還擁有燦爛輝煌的人文景觀。眾所周知,鼓浪嶼是著名的“鋼琴之家”,所以,島上的各類音樂學校隨處可見。此外,還有許多表演藝術學校。日光巖腳下,有一家店,可以讓你“回到”民國時期的廈門,感受廈門當時的社會風貌。鄭成功的雕像就屹立在海邊,瞧,他身披戰袍,頭戴戰盔,兩眼炯炯有神地往遠處金門島的方向望去,似乎在熱切期盼著當今的人們早日收復臺灣。
提到鼓浪嶼,不得不說的就是日光巖了,所謂的日光巖,其實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在距日光巖約30米左右的腳下,有一個炮臺,那是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攻打荷蘭侵略者用的,還有鄭成功與兵士們即將起航,當地的老百姓宴請他們的雕像。我們不顧正午的驕陽,一口氣登上了日光巖,這里擠滿了前來觀光拍照的游客。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最高處,放眼鳥瞰,整個鼓浪嶼的美景盡收眼底,房子如大大小小的箱子般鑲嵌在分布不均的綠色中,對面的廈門島也看得到。極目遠眺,金門島時隱時現。我們請一位攝影師幫我們拍一張相片,于是,“咔嚓”一聲,時間永遠定格在這一刻。美麗的洋樓,遠處一望無際的大海,為我們這次的鼓浪嶼之行圓滿地畫上了一個句號。
鼓浪嶼,你真是名不虛傳,你那里有許多值得看的地方,在那里游玩,放松,把壓力拋到了腦后。同學們,有空,你也去鼓浪嶼一游吧。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七
我從擁擠的碼頭出來時,映入眼眸的是一棵大榕樹,古老翠綠,有歷史的滄桑,也有歲月的雄勁,我只覺得耳邊寂靜無聲,吵吵鬧鬧的人仿佛都已不見,普天之下,就只有我和那棵榕樹,久久凝望,心中不見一絲波瀾。
午后的陽光格外燦爛,我們蹦蹦跳跳,穿行在這座小島之中。
精致的哥特式小樓,綴滿了爬山虎。古老的家庭旅館,小道兩旁鮮花般艷麗的鐵欄桿,街道拐角處驀然出現的流浪歌手,更有那雖小卻又十分精致的奶茶店,香氣四溢的小吃,廉價美麗的小掛飾……大大的落地窗映射出貪婪的我,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生幸福。
鋼琴博物館里歲月悠久大氣莊重的鋼琴,象牙的琴鍵如今也已泛黃。窗外望去便是池塘,綠綠的浮萍鋪滿了碧綠的整個池面。
海水拍打著腳面,落日的余暉把海水映的金黃,金黃之中卻又摻雜了少許橘紅,說不出的顏色卻又美得格外妖艷。吵鬧了一天的鼓浪嶼開始進入沉睡,我們卻依舊不停地奔跑。海風吹著,帶著些許腥味,從遙遠的天際傳來,輕拂到我們的臉上。對面廈門的高樓大廈亮了,一代一代人的故事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演繹。
或許是因鼓浪嶼的緣故吧,廈門這個城市很悠閑,不似上海那般匆忙。抽個不熱的下午,乘車飛馳在筆直的大道上,沿途一排排的棕櫚樹、椰子樹轉眼即逝,只記得眼角一瞥的那抹綠色。走在廈門,真的感覺心中輕松舒適許多,不會匆匆去趕某一班車,不會忙碌的奔東奔西。
在海上,廈大的紅房子格外顯眼,廈大很美,美到我不敢去描繪,我只記得這樣一句話:它是中國最美的大學,沒有之一。
青山腳下,古剎旁邊,推窗面海,看盡鳳凰花開。
游廈門鼓浪嶼(專業18篇)篇十八
廈門有座美麗的島,叫鼓浪嶼。這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那年暑假,我也有幸與父母到此一游。
鼓浪嶼的海,碧波蕩漾,白浪滔天;鼓浪嶼的沙灘,金光燦燦,令人神往。然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夜幕下的小島街道。那天,我們乘坐著輪渡駛向小島,遠遠地看見那座島上燈火通明,在黑夜中猶如一個巨人托起了星光。
踏上小島,我們跟隨著大部隊拾階而上,來到一處路口,目之所及,令人豁然開朗。路面由塊塊青石板所鋪成,顯得緊密,古樸,石板上坑坑洼洼,映襯著燈,折射出耀眼的光。街道靠著山體而建,層層環繞,由下往上看,蜿蜒盤旋,令人恍恍惚惚。
放眼望去,人頭攢動,往來的行人上上下下,商鋪在街道兩旁相對開放,沒有一家不人潮涌動,熱鬧非凡。
“開鮮嘞,珍珠——”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讓人忍不住停一停,看一看。
五彩斑斕的霓虹燈絢爛地裝飾一切。商鋪的招牌、廣告,路邊的房子上、樹上,大的整塊屏幕,小的燈泡纏繞,原本漆黑的夜,被這照破黑暗的霓虹燈,閃得如白晝一般,天上的繁星也自愧弗如,只是襯托掛在空中。
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驚呆,不禁沉醉其中。
正走著,一陣嘈雜吸引了我。在一家珍珠店前,擠滿了觀賞的游客。他們團團圍住老板,看他開蚌取珠。一伙青年人選了只蚌,老板手腳麻利地取過去,亮出雪亮的刀,牢牢地把蚌摁在砧板上,刀對準貝殼間的縫隙,毫不猶豫地橫劈過去,只見刀準確無誤地切進貝殼里。老板把蚌一翻,把刀一豎,貝殼便開了,他再用手往上輕輕一撩,露出了里面潔白的蚌肉,貝殼內側粘附著許多顆晶瑩的珍珠。一旁的人拍手稱贊,歡呼雀躍。
“我們家的蚌你買了絕不吃虧,還有誰要買?"老板拍著胸膊,自信地說道……。
古樸的街,涌動的人,閃爍的霓虹,熱情的商客,組成了這一條街,一條繁華的街,我記憶中的一條街。
它永遠是青石板上的繁華,那難忘的街。